平遙游記
① 百度找一下三年級作文平遙古城游記
平遙古城,一座小小的圍城,表面破落,內涵豐富!
走進平遙我不禁驚訝,周長不過六千餘米的古城承載了那麼豐厚的內容。古城西門彷彿時間隧道的洞口,從跨入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完全置身在古代漢民族城市的建築、經濟文化氛圍中,恍惚時光倒流。。。
低估了平遙。原以為頭一天已登古城牆,留下大半天走一圈內城時間夠了,不想最後我們不得不狂奔著趕赴下一個景點。此行最大的遺憾就是游覽古城的時間太短了!最終通票上20個景點只到了12處。雖然剩餘的幾處與看過的某些景點內容小異大同,但我們仍覺遺憾!平遙的城牆、街市、票號、鏢局、當鋪、道觀、廟宇、縣衙署。。。每一處都想好好看。
然而,平遙值得細品的地方遠不止那些遊人摩肩接踵的開放景點。走在平遙的尋常巷陌間,不經意步入一家尋常庭院,都有可能令你感慨,讓你收獲意外。
兩千七百年歷史的平遙厚重、內斂,誰知它積淀了多少歷史碎片?!
(一)平遙城牆
平遙古城民間又叫它「龜城」。據說是因其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為龜首,北門地勢最低為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胡同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案!
六座城門南曰迎薰門,北曰拱極門,上東太和門,下東親翰門,上西永定門,下西鳳儀門。出於軍事防禦需要均建有瓮城。
四座瓮城外城門均朝南開,唯下東門和北門的瓮城外城門朝東開。民間傳說,這是怕龜爬走而將其左腿拉直並捆在麓台塔上。
城牆三面筆直唯南城牆蜿蜒,這是因為南城牆是順著柳根河的流向而修建。於是又有「龜前戲水」之說。
平遙城牆始建年代尚無定論。現在看到的城牆修築於明朝洪武三年,平遙縣衙對原有夯土城牆進行了擴建並加高、加厚、包磚,此後幾百年間又有過20多次修整。現古城城牆高10米,寬6米,長約6公里。
(二)平遙票號
平遙著名以商賈票號為最。
明末隨著資本主義萌芽與經濟的發展,各商號迫切需要一種比現銀解運更方便、高效、廉價的解款方式,當時海內最富的晉商以其能力、魄力奠定了中國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與存放款業務的票號 ----「日升昌」在平遙誕生。
「日升昌」名稱取自「如日初升,繁榮昌盛」之意。過去商家的幌子豎掛,「日升昌」三字便排列成「日日升日日」,討個好口彩。雷履泰成為中國銀行業的創始人,日升昌則成為中國民族銀行的開山鼻祖。
從此以後票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看介紹,後來全國共有票號51家,其中南幫票號8家,晉商票號43家。43家晉商票號中22家出自平遙!他們掌控了全國80%的資金流向,坐擁當年金融業的半壁江山!余秋雨在《抱愧山西》里有這樣的話:「直到本世紀初,山西,仍是中國堂而皇之的金融貿易中心。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裡那些比較像樣的金融機構,最高總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遙縣和太谷縣幾條尋常的街道間,這些大城市只不過是腰纏萬貫的山西商人小試身手的碼頭而已。」
游覽通票上有五家票號:日升昌、蔚泰厚、蔚盛長、協同慶和百川通。我們到了「日升昌」和「蔚泰厚」。
當年的票號今天看,不過是些臨街普通小院,即使赫赫有名的「日升昌」也與其他院落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但可別輕看哦,就是這小院裡面的人物,當年掌控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在票號舊址看到一些老票號的內部管理規章。原來,山西票號成功的背後有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依我看,有些內容即使今天看來也不過時,現代企業管理所運用的某些手段與它竟有相通之感。
日升昌的後院懸掛著光緒皇帝所賜的匾額「匯通天下」。據說也正是從那個時期開始,興盛了五百年的晉商開始走向衰落,山西票號業在時局變化面前墨守成規缺乏應變,昔日雄風漸漸消散。
當我們在一座座老房子間追尋平遙票號遠逝的風采,禁不住唏噓感慨世間滄桑:人去矣,物還在!往事如煙,彈指已過數百年。光陰似流水,人生何其短暫。。。
② 跪求一首歌!聽見它是在網上看一篇平遙游記作者給配的背景樂,歌詞隱約有假如我有一座大觀園還是什麼的
我為樓主多方查證,還是不知道是哪首歌,你的耳朵肯定有問題。你要知道了一定要告訴我,我要知道到底是啥歌。
③ 平遙古城見聞作文300字小游記
這是一篇關於走進平遙古城的游記作文,只見在平遙古城外圍是護城河,裡面就是古城牆。進了古城就熱鬧起來,大大小小的店鋪,玲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看的眼花繚亂。更多關於平遙古城的游記作文盡在巨人作文網。
我們全家坐了一天車,來到山西省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我國目前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的古縣城。
到這里已經七點多了,我們的大巴車不能開進城裡,只能停在城外停車場。我們坐著觀光車晃晃悠悠的進城了。只見在平遙古城外圍是護城河,裡面就是古城牆。進了古城就熱鬧起來,大大小小的店鋪,玲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看的眼花繚亂。觀光車拉著我們穿過很多胡同,來到一家客棧,客棧是木結構四合院,布局嚴謹,左右對稱,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客棧內大多裝飾精美。
第二天,我們來到古城牆,古城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據說是因其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六座城門南北各一,東西各二。南門為龜首,北門地勢最低為龜尾,東西四座城門是龜的四肢。城內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胡同構成龜甲上的八卦圖案。街巷格局,經緯交織,井井有條,主次分明。現在古城裡面還住著大約五萬多居民呢!
④ 平遙古城游記怎樣寫急!!!
有句俗語叫做「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知道平遙這個地方,是通過去年一則頗為轟動的新聞,說是世界文化遺產——古城平遙的城牆因遊客太多而坍塌了。由此,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即如何處理旅遊與遺產保護的問題。不過這又應了另一句老話,就是「壞事變好事」,這平遙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並不清楚,可城牆的倒塌卻讓我牢牢地記住了這個名字。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的中部,是目前我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自秦朝政府實行「郡縣制」以來,它一直是縣治所在地。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雨歲月,平遙古城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縣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平遙,總長6000多米的城牆,把整座縣城分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原貌;城牆以外稱新城,頗具現代氣息,可以說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的旅遊勝地。
我們首先登上古城牆,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保存完好的城牆和城堡。導游介紹說,這是個呈平面方形的城牆,形如龜狀。現在的人可能對烏龜沒有什麼好感,比如常罵人烏龜王八什麼的,其中古人對烏龜懷有極其崇拜的心情,因為烏龜是長壽之物,在古人心目中猶如神靈一般。平遙古城形狀如龜,凝示著它的建設者希冀藉助龜神之力,使平遙古城堅如磐石,金湯永固。城牆上方有72個觀敵樓,牆頂外側有垛口3千個,傳說它是孔子3千弟子、72賢人的象徵。看來孔老夫子的影響力實在是無人可敵,就連這城牆上的建築都把儒家思想給包容了進來。
從城牆上下來直奔平遙縣衙。過去我到過河南的內鄉縣衙,當時的感覺那裡果真如宣傳的那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縣衙,對「龍頭在故宮,龍尾在內鄉」的說法基本上是認同的。到了平遙縣衙一看,感覺和內鄉縣衙差不多,就連布局都像是一張圖紙畫出來的。進了大門就是儀門,左邊是押送死囚的「死門」,平常是不開的,右邊的門供日常進出。儀門里邊兩側是六部,雖然都是只有一間房,卻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再往裡走就是大堂了,也就是縣太爺審案的地方。我們趕巧了,裡面正上演青天大老爺升堂的例行節目,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仔細一看,演員們年紀都不小了,差不多都是四五十歲的樣子,在這炎炎的夏日裡身穿厚厚的戲服,一絲不拘地表演著,背上都汗濕了。「案情」挺簡單,說的是一個騙子詐騙鄰居錢財的事情,經明察秋毫的縣官一審,真相大白,騙子受到了嚴厲的懲罰。
衙門里有一個類似今天的檢察院的機構,裡面陳列著一些舊時的刑具。我對其中的兩種刑具印象極深,一是木驢,這是專門用來對付犯有淫亂罪的婦女的刑具。在中國古代,女子與人通姦便是死罪,處死的方式有很多,什麼火燒啊沉塘啊,但將其放在木驢上從肉體到精神上摧殘致死的法子算是最為陰毒的,也暗含著古代男人們玩弄女性之意。二是梟首,這個「梟」字是常見的,梟雄呀大毒梟呀,可是我對梟字的含義今天卻是第一次知道。原來這個梟是一種鳥,幼梟出世後,母梟對其百般呵護,不辭辛勞四處捕食回來哺育孩子。待幼梟漸漸長大,母梟也差不多失去捕食能力了。這時幼梟就開始一點一點地蠶食自己的母親,母親就那樣一動不動地任其蠶食,至到身體完全被蠶食,僅剩下一隻頭顱。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世上竟還有如此殘忍的動物。至於這梟首的刑具嘛,自然也就是把犯人一點點切割直至僅留下頭而已。
這兩種刑具對人刺激很大,以至於我在很長時間里一想起來就想發嘔。
接下來我們去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號」的「日升昌」票號,此票號算得上是中國金融業的開山鼻祖了。我們知道,在明朝末年,中國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由晉商、徽商引領的商業經濟蓬勃發展,自古以來依靠鏢局押送銀車的做法顯然已經落伍,於是可以辦理異地取款的票號便應運而生。道光年間,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兩業務的「日升昌」票號。說起這日升昌三個字也是具有特別的含義,古時升字上面有一個日字,這樣不論是從前往後還是從後往前念,都是日日升日日,當然是取財源日日往上升的意思。由於經營有方,這家票號三年後便在全國各地設立了許多分支機構,至19世紀4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業務拓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不過,這里需要說明一下,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把「匯通天下」的故事安在了喬致庸的身上,而事實上這件事情並不是他做的,而是日升昌票號的創始人雷履泰的傑作。
日升日票號里有一塊金元寶形狀的石凳,大家紛紛坐在上面拍照留念,也對這兒的人們強烈的商業意識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不過倒是有一點人們無法釋懷,要說這晉商的經商之路在中國恐怕是走得最早最遠的,並且還創造了足以令子孫後代仰視的輝煌業績,為什麼現在搞市場經濟了,這些傳統的商業世家包括晉商徽商們卻都風光不再,而是讓江浙、廣東等地搶盡了風頭呢?
用過晚餐後,大家興高采烈地去逛明清街。
明清街作為一個景點,白天導游已帶我們走馬觀花地逛了一下,大家對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其實我們就住在明清街的仿古客棧里,這家客棧的門口張貼著一些照片,是一些名人在此住店時與店主的合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香港鳳凰衛視的當家主持人吳小莉也曾下榻於此。
這里的仿古客棧全是清一色青磚灰瓦四合院,軸線明確,左右對稱,客房裡面是一盤大炕,炕前還有睡榻,具有很濃的鄉土氣息。當然裡面現代化的設施和其他賓館沒什麼區別,電視、空調、衛生間一應俱全。
出發前的一個小插曲為我們的平遙之行增添了幾分歡樂。同行中有一位十來歲的少年乳名叫做王老二,小傢伙生得白白凈凈,濃眉大眼,很是招人喜愛,且自幼習武,有一些功夫。兩個外國人大概是被王老二的外貌所吸引,主動與他搭話,這小子平時就不怯生,再加上晚餐時喝了一瓶啤酒,表現欲大增。恰好有兩位同伴通曉英語,就現場為他們做起了翻譯。王老二摩拳擦掌,拱手抱拳打開場子,一串前滾翻閃亮登場,倒立、劈叉、亮相,引來一陣喝彩。兩位外國人又是豎大姆指,又是拍照,忙得不亦樂乎。大夥兒紛紛給王老二戴「高帽子」——「好,打得好,真是大壯國威」,小傢伙樂得一連翻了幾個跟斗。
到了街上,燈已經亮了。我們彷彿進入了時空遂道,看到的差不多完全是17至19世紀的風貌,街道兩旁邊店鋪林立,鱗次櫛比,清一色的木製兩層樓,檐下是清一色的紅燈籠,各色招牌迎風搖曳,朦朧的光芒給這古老的城市增加了幾分神秘感,透著一股古色古香的韻味。
和到其他地方一樣,到了平遙也要買一些當地特產。平遙的特產主要有三種,一是牛肉,這里的牛肉可以說是名揚天下,最著名的可能要算是冠雲的一品香了,什麼鮮辣的五香的,肉嫩味濃,香氣撲鼻。遊客中沒有幾個能夠抵禦得了它的誘惑,大多數都拎著大包小包的牛肉像是批發商一樣。其次就是綉花鞋,這種鞋子樣式雖然比較土氣,但都是手工製作,特別是女鞋色澤鮮艷,穿在腳上很能夠體現出女性的婀娜多姿,千層底的鞋底更是能夠勾起人們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再就是推光漆器了,這種漆器的製作原理我是不大懂,不過那些繪著花鳥魚蟲的梳妝盒啊手鐲啊流光溢彩,明亮如鏡,煞是吸引人的眼球,令人愛不釋手,特別受到女性的青睞。
夜漸漸地深了,街上的燈火也變得稀疏起來,大家相繼興高采烈地滿截而歸了。
離開平遙時,我沒忘問導游有關城牆倒塌的事情,她說媒體是言過其實了,倒塌的只是城牆的一小段,並且很快就修復了,對整個古城沒有什麼影響。但願她說的是事實,只是希望這樣的事情不要再發生,畢竟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正在一點點地減少,失去了是不會再生的。
⑤ 游記――平遙作文200
今天,陽光明媚,空氣清新。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了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一個四麵包磚的大城池裡。從建造到如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了,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12米,把平遙縣城隔為兩個不同風格的世界——一古一今。平遙古城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縣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城堡中,我彷彿穿越到了古時候:人們穿著長衫戴著禮帽、街上賣糖葫蘆的叫賣聲、吆喝聲連連不斷。還有那讓我最好奇的是那時候男的留著長頭發。
平遙古城,你真是我們山西省的驕傲呀!
篇二:古老雄偉的平遙古城
古老的平遙古城,是我國的文物重點保護景點之一,距今有2700年的歷史。
我們一家七口開車來到了雄偉壯麗的城牆腳下,古老的城牆展現出了它堅不可摧的氣勢。看著一個個跟小土堆一樣的射擊垛整整齊齊的排列在一起,在那裡守衛著城牆。
我們一起爬到城牆上來觀賞美麗的城樓,綠色的瓦片在陽光的照耀下,好像碧綠色的玉。紅色的柱子,支撐著漂亮的城樓。
平遙古城獨特的風貌,古樸的民風、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城,為許多人慕名前來觀賞,因此也聞名於世界。
平遙古城的美景,讓人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