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劍門蜀道遺址

劍門蜀道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31:59

❶ 四川最早的4大歷史古城是哪些

閬(làng)中古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春節發源地,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城。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東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向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閬中土肥水美、氣候適宜、物產豐富。2014年進入"劍門蜀道"申遺預備清單之一。
邛崍,據說是因臨近邛崍山,所以古稱臨邛。系[西漢]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歷史上曾多年置邛州。自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國,蜀守張若建城以來,已有2,300年的歷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松潘古城位於四川省西北部,有「川西北重鎮」、「邊陲重鎮」、「戰略要沖」之稱。目前又是連接九寨溝、黃龍、紅原—若爾蓋大草原等重要景區的樞紐。古城素有「高原古城」之稱,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松潘,古名松州,四川省歷史名城,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古為用兵之地。史載古松州「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屏蔽天府,鎖陰陲」,故自漢唐以來,此處均設關尉,屯有重兵。
昭化古城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跡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

❷ 簡述古人類遺址與古文化遺址的區別 急用。。。。謝謝~~~

古人類遺址。古人類遺址即是指從人類發展到有文字記載以前的人類活動遺址它是人文旅遊資源中年代最為久遠的景觀。我國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目前年代最早的是距今204萬年以前的重慶巫山人化石發掘地、170萬年以前的雲南元謀人化石發掘地、50萬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化石的發掘地都是著名猿人遺址。其中北京周口店為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猿人住所,也是當今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化石最齊全、最多的一處,因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古文化遺址。夏至文化遺址是指人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古代人類從事政治、經濟、文化等活動的場所遺址包括古城池、古戰場、古道路等。這類遺址往往給人以古代社會發展和各地歷史興衰更豐富的暢想空間。殷商遺址、豐鎬遺址、咸陽遺址、樓蘭遺址等都是著名的古城遺址;三國赤壁之戰遺址,楚漢鴻溝之戰遺址,南宋具世界意義的合川釣魚城之戰遺址均是著名的葳戰場遺址;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遺址,劍門蜀道遺址則是代表性的古道路遺址。

❸ 昭化古鎮的介紹

屬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位於四川廣元市以南20公里處,嘉陵江與白龍江的匯合處,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

❹ 昭化古城的歷史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古城景區面積20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跡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一、昭化古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眾多歷史文化遺址、遺跡群保存完整,是遊人及專家學者考古研究、弔古追昔的理想之地。1、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卷,它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美譽。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國用武力征服廣元、昭化一代的苴人,始建苴國,並在這里建立苴國都邑,又稱吐費城。公元前316年秦國征服苴國,在此建立葭萌縣,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稱。爾後古城經歷了蜀漢、西晉時的漢壽縣,東晉、南北朝時的晉壽郡和益昌、京兆縣治地及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益光、益昌、昭化縣城,1953年至今為昭化鎮所在地。同一地完整經歷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不斷建置史,全國甚為罕見。2、昭化古城,古代文明的傳承地,古城文明再現的活化石。昭化古城,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歷史文明有史可鑒。盡管歷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沖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水毀後的秦葭萌古城遺址清晰可辯,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驛道、葭萌古關、費禕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風貌依舊,保存完整,實屬全國少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多有發掘。昭化古城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之作,為華夏歷史平添了瑰麗篇章。費禕漢壽城開府,何易於桔柏渡挽舟,徐昕戰死長嶺山,吳珍奇撰文論戲劇,曾逢吉教民重蠶桑,孟昭建學宮育人......傳世佳話,人人敬仰。葭萌古關、天雄關歲月的滄桑,桔柏潭的江聲,留下了杜甫、陸游等文人墨客的無數詩吟。為紀念「捐銀置產,永免人間夫馬」的丁建業、丁寶楨父子,後人在古城西門外建起了丁公祠,農歷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丁公祠會。農歷十月初一牛頭山的牛王會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頭山上的川主廟會,每年春節黃金周及國慶黃金周分別舉辦的「三國文化藝術節」、「 三國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古城的傳統活動,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及學者前來參觀、旅遊、考古研究。

❺ 古蜀道的范圍介紹

古蜀道,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陝西勉縣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後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長約1000餘公里。
從狹義上說,僅包括四川境內的路段,南起成都,北止於廣元七盤關,全長約450公里。古蜀道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比古羅馬大道的歷史更為悠久。
蜀道在四川廣元境內長達270多公里,是保存最完整、保留文化要素最充分的一段。因為,自蜀王開明氏在廣元建邑,廣元境內的蜀道經過三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積淀,已成為先秦古棧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和劍門關蜀道文化、三國歷史文化的核心走廊。而且,廣元又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武則天的出生地,有著獨具魅力的蜀道文化、三國文化和女性文化。
廣元區域內擁有天下第一雄關劍門關、八百里劍門蜀道遺址、三國重鎮昭化古城;有由近萬株千年古柏組成的翠雲廊;有現存世界最古老的驛道金牛道、保存較為完整的古代驛鋪、優質豐富的溫泉資源,以及眾多的三國文化歷史遺址遺跡,構成了古蜀道雄關、漫道、古城相依的恢宏景象。
在漫長的三千多年的歷史變遷中,無數的政客商賈、文人兵卒行進在這條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築、詩歌和故事,讓古蜀道升華為一條南北文化交融的立體系統,其內涵遍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等各個領域。
古蜀道以翠雲廊古柏為代表、實現了道路長程綠化,古道中的懸空棧道結構,是山區道路建設中資金耗費最少、破壞環境最小的方式,古蜀道融合了巴蜀文化、三國文化、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等多種因素。這些特點,都讓古蜀道更具有了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特點。 古蜀道在歷史上溝通成都平原至關中平原,融會貫通著沿線不同地域的建築、文學、民間文化、衣食住行、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成為西部最有影響和最為繁忙的文化與經濟交互傳播的線路,也是跨越西南與西北最活躍和最興旺的商貿線路,不僅直接促進了區域間的物流和人際交往,也影響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往來。
古蜀道交通郵驛系統及其遺存,也見證了古代中國郵驛制度的高度文明,是人類信息傳播方式和古代交通組織的傑出代表,保存著秦漢至今豐富的歷史信息,完整地記錄了人類交通發展和多元文明融合的歷史進程,是人類交通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和文明對話交流的結晶,具有特別的保護傳承價值。

❻ 廣元有什麼旅遊景點和各種神話傳說,

你問對人了,我就是廣元人,好了,切入正題。

景點有皇澤寺、千佛崖、明月峽、昭華古城、劍門關、天台山、牛頭山、人頭山、紅軍故里、翠雲廊、雪溪洞(地震後被封,現在還沒開放)。

傳說有關於武則天、夫妻肺片和涼面的(地道的蒸涼面是廣元最著名的,全世界最好吃的小吃,早就名聲在外)

❼ 急求關於昭化古城 的傳說,求解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古城風貌依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縣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之稱。古城位於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匯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跡眾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昭化古城,位於川蜀之北,秦嶺以南,地處金牛古驛道與嘉陵江、白龍江水道交匯處。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北枕秦隴,西憑劍閣,南通閬巴。而且周邊關隘森列,占據有「東來有桔柏渡以拒之,西出有天雄關以鎮之,南下蒼閬有梅嶺關以間之,北渡陰平有白水關以守之」的獨特地勢,成為了「關」「城」一體的水陸要沖,被譽為「全蜀咽喉,川北鎖鑰」,是古代重兵布控的軍事要地,也是川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昭化這片熱土,是與巴、蜀同為四川早期最開化的區域之一。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聚居、生息;西周時已有聯盟式的部落在此定居,稱為「昔阝」;春秋戰國時期,建立了東防巴、北拒秦的苴侯國,歷史上稱為「苴國」,國都設在吐費城,也就是今天昭化境內的石盤村,當地人稱為「土基壩」,它就是現在大家能看到的白龍江對面的那片地方;秦滅蜀並巴、苴後,開始在吐費城建置葭萌縣,隸屬蜀郡,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建縣最早的地區之一,史稱「巴蜀第一縣」,距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了;東漢末,移城邑於今天的昭化古城,隸屬廣漢郡;三國、晉、西魏、北周、後唐分別改稱過漢壽、晉壽、益昌、京兆、益光等城名;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趙匡胤),寓「昭示帝德,化育人心」之意取這兩句話的前一個字改稱「昭化」而沿用至今;1953年移縣治地於寶輪院(今寶輪鎮)後,昭化先後為昭化區公所、鄉、人民公社、鎮等行政建置地。昭化,完整地展示了地方政權連綿不斷的建置沿革,被專家稱為地方政權建制的「活化石」。
昭化古城面積29公頃,以城牆為界的城池外形,像一隻「葫蘆」,而宛延的嘉陵江和白龍江象「葫蘆」的藤蔓,所以,有「金線系葫蘆」一說。昭化的城牆「舊系土城」,明朝正德年間「包築以石」,到此,昭化的城牆才完全建成。昭化古城的選址、城池形狀、以及城內衙門、街道、廟宇的修建,無不滲透著古代風水學的文化思想,按照我們現在的建築理念,就是具有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思想。舉一個例子:昭化古城就座落於嘉陵江、白龍江與筆架山、牛頭山、翼山這些自然山水天然形成的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上。
昭化古城是一座中華文明的傳承之地,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數的歷史人物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的傳世之作。不同時期、不同朝代的英雄人物在這里上演了一幕幕動人心魄的歷史話劇。然而,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歷史,卻將昭化推向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歷史高度。昭化眾多三國文化遺存遺址成為了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明珠,劉備曾以葭萌(昭化)為根據地,積蓄力量,為建立蜀漢政權作準備。據史載,劉備、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馬超、魏延等眾多的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跡:葭萌古關、費禕墓、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因此,昭化古城又有「蜀道三國重鎮,世外千年古城」之稱。

❽ 請問廣元的哪個古鎮好都有些 什幺景點『

廣元三天抄古城,第一個襲青川縣城喬庄鎮的清溪古鎮,城內是一個多種教會共存的地方,因此稱為民族宗教文化和諧之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



青溪古城還是古陰平道上重要的關隘,當地歷史古跡眾多,如點將台、鞋土山、千年銀杏和石牛寺等眾多景點。



第二個就是著名的昭化古城,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和2200多年的連續建縣史,現還是全國中典文化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為止還是保存的最為完好的一座三國古城,四面環山,其中三面臨水,其中著名景點為古城門、戰勝壩和桔柏古渡等景區。



第三個就是柏林溝古鎮,位於昭化區,其中向陽村已被列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柏林溝濕地資源豐富,還被定義為中國蜀道浪漫古鎮,沿著柏林胡走向還有一條彩色愛情時光步道

❾ 昭化古鎮的概述

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餘年的歷史和2200多年連續建縣史,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迄今為止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曾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等殊榮,並被峨眉電影集團授予「影視拍攝基地」。[1]

昭化鎮,位於四川廣元市以南20公里處,嘉陵江與白龍江的匯合處,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昭化是四川最早建縣的地方,現在的昭化縣城已經搬遷,古城成為一個鎮。春秋戰國時期昭化是一個小諸侯國,秦王滅蜀時就順帶滅了它。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縣名曰:「葭萌」,成為北出四川的重鎮。大宋年間,為了「昭示皇恩,以化萬民」,皇帝賜此地為昭化。[2]
昭化古城,古稱葭萌,早在兩千多年前這里就是苴國的都邑。又是古驛道上的重要關隘,水陸交通方便,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千百年來許多重要的戰爭發生在這里,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這里,許多重要人物也曾留連於此。相傳此地是劉備入川第一站的葭萌關所在,也是張飛與馬超挑燈夜戰之地,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蜀國大將軍病死昭化並葬於昭化等等都發生在這里,姜維兵困牛頭山更是在不遠處。 昭化古城佔地面積不大,但結構謹嚴,擺布得當。古鎮內三座明代城門保存完好,東門曰「迎鳳」、西門曰「登龍」、北門曰「拱級」,風格質朴雄渾。房屋多為古時所建的古民居,街道全是青石鋪面,街頭巷尾常見用漢磚砌就的牆,古城內民房多是南方風格的木架結構庭院,其廟宇、官衙、樂場都是雕梁畫棟、玲瓏別致,頗有富麗堂皇之感。 昭化古城古老遺風不減當年,是一個弔古追昔的好地方。1996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廣元市元壩區昭化鎮,古名葭萌,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公元前316年,曾在此發生過秦國與蜀國的生死較量,秦來蜀後,在四川設置的首批郡縣中就有葭萌縣,後又改為漢壽縣、晉壽縣、益昌縣,後才心為昭化縣。由於昭化地處嘉陵江、白龍江交匯處,又是古驛道上的重要關隘,水陸交通方便,戰備位置十分重要,所以千百年來許多重要的戰爭發生在這里,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發生在這里,許多重要人物也普留連於此。 昭化在古代時還是一重要的驛站,專門為過往官員、公差提供車馬、食宿等。現在在昭化鎮還立有古葭萌關的石碑。三國時期,昭化古城更是名聲大震,三國演義中曾多次提到昭化古城,多場戰爭也在此發生,張飛夜戰馬超,老將黃忠、嚴顏勇退曹兵;姜維兵敗牛頭山的故事,蜀國大將軍病死昭化並葬於昭化等等都發生在這里。但自從1936年川陝公路修通之後,繞開了昭化,從此昭化失掉了地理優勢並逐漸蕭條。現今的昭化古城僅存幾面古城門及一段青石板路供人憑吊,當年的輝煌已不在了,特別是文革期間拆掉了大量的古房及寺廟,使一座本可以在現今的旅遊事業中一展身手的古城僅留記憶在人間了。 昭化古城距廣元僅30餘公里,如果走高速公路,在昭化鎮下路沿寬廣的水泥路前行6公里就到了,如果走老川陝路,在寶輪鎮改道約10公里就可到達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是川北戰略要道,著名古城場,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古名「葭萌關」。現在昭化古城旁還立有「三國重鎮」「古葭萌關」的石碑。 城東1km處有古要津「桔柏渡」,是古今文人吟詠之所在,歷代詩人杜甫、楊慎、張向陶都有題誦。一提起昭化,我都要想起哪句順口溜:「到了昭化,不想爹媽。」說的是這里的川妹子很漂亮。現昭化古城不收門票

內壇的中英地面上有一幅石刻地圖,它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地圖,這幅地圖的面積是221平方米,有劉備於公元221年入駐葭萌的寓意。外壇的最前端是一對漢闕,它象徵權利和地位,每一個漢闕都由母闕和子闕兩部分組成。廣場兩側的兩堵文化牆上分別雕刻了三國時期發生在昭化的歷史故事:蜀漢興於葭萌、張飛夜戰馬超、費褘開府治事、姜維兵困牛頭山。 葭萌坊,整個牌坊雕刻技術精湛,圖飾古樸典雅。在春秋時期,今昭化嘉陵江流域一帶生活著的居民,人們稱他為苴人,其實苴人是巴人的一支,他們主要靠捕魚打獵為生。至蜀王九世開明尚時,蜀國征服巴國苴人集聚區後,蜀王封地給他的弟弟於蒼溪縣北至漢中以南之地為苴侯國,號苴侯,並將都邑建在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的土基壩上(當時叫吐費城)命名為葭萌。
在《華陽國志蜀志》記:「蜀王別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葭萌坊上雕有一幅柱聯「蜀道三國重鎮」,「天下第一太極」。昭化是一座古代文化的傳承之城,尤以三國文化著稱於世。從劉備入主葭萌(公元211年)到蜀漢滅亡(公元263年)短短的52年歷史,將昭化推向了歷史的最前沿,使昭化三國文化成為眾多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一環。
史載了劉備、諸葛亮、張飛、黃忠、霍峻、費禕、龐統等眾多三國英雄人物曾在昭化運籌帷幄、厲兵秣馬、躍馬揚戈,留下了大量的三國蜀漢遺跡:葭萌古關、費禕墓、費敬侯祠、戰勝壩、桔柏古渡、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等等,所以被譽為「蜀道三國重鎮」。繞城而過的嘉陵江被前方的筆架山和後方的翼山分割後形成了一道呈反「S型」、酷似道教的陰陽太極圖。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直徑5公里,昭化古城正好位於太極圖陽極的魚眼之上,故而稱之謂 「太極天成」。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如此氣勢宏大的山水太極圖在國內尚屬罕見,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公元221年,劉備入駐葭萌,他利用這里人丁興旺,土地肥沃,物產豐盛的有利條件,廣泛招兵買馬,屯集糧草,為建立蜀漢政權作著充分的准備。劍刀壩就是當時劉備操練士兵的地方,由於這里每天劍飛刀舞,當時人們就叫它「劍刀壩」,這個名字流傳至今。 劍刀壩君臣園,是以三國時期曾在昭化戰斗生活過的蜀漢人物為素材,用石雕藝術形式加以表現的蜀漢人物園林,其目的是反映那段歷史,同時用其突出昭化古城的三國文化主題。園內的游道是以太極陰陽魚眼圖為布局,以斑竹為綠化主體,蜀漢人物雕像掩映於竹林之中,若隱若現,給人以神秘而幽深的感覺。 君臣園佔地800平方米,共有蜀漢人物雕像11尊,除蜀漢先主劉備以外,還有張飛、馬超、黃忠、龐統、魏忠延、費禕、姜維、霍峻、關索、鮑三娘等曾在昭化戰斗生活過的蜀漢將領的雕像,以展現他(她)們的風采。另外還有劉備的愛駒「的盧」。

❿ 劍門蜀道的歷史遺跡

從劍門蜀道沿途地名上看路政管理是十分完善的。驛道最初叫「官道」、「馬路」,是古時從西安至成都的陸上唯一通道,原為過往官員、使書等送軍政書籍使用,後來也逐漸成為民間商旅活動的交通大道,建立驛道管理服務機構也就成為歷代統治者的當務之急。
成都到西安沿途有不少某某鋪、某某驛命名的地方,如漢陽鋪、抄手鋪、劍門驛、龍泉驛等。經統計,廣元與陝西接界處至綿陽這一段古道上有56鋪、14驛站,形成劍門蜀道一套完整的交通、軍事、治安、郵傳一元化體系。鋪、驛是供官差途中換馬、暫住、休息的地方,是國家設立的管理驛道和保證運輸的專門機構。據《劍閣歷史年表》記載,不同的歷史時期,驛、鋪的設置規模各不相同。以清代為例,一般每10里設一鋪,40里設一驛,每鋪、驛設有司兵2—5人、驛馬12—16匹、馬夫2—6人、扛夫10—20名。鋪、驛站還設有驛丞、管理、文書、獸醫、公館、廚師等,既解決護樹、護路問題,又解決往來行人吃、住、行的問題,在當時已經是十分完善先進了。
漫長的蜀道,悠久的歷史,留下的眾多有關道路配套建設的地面文物,為考證古代陸地交通提供了實物依據。 棧道分為土棧和石棧兩種。土棧石在森林茂盛的山地鋪木為路,雜以土石。石棧又名閣道,石在山崖上鑿孔,支架木樁再鋪上木板而成的路。蜀道土棧基本不存在了,但石棧遺跡尚存,殘跡在崖間的棧道撐柱石孔仍歷歷在目,其孔約為30厘米見方,深約50厘米。
石棧道選址非常講究,如明月峽棧道上倚大樹梁峰,狀若虎口,下臨嘉陵江,水勢洶涌,若在山崖修路,耗費太大,工程艱險;若在山頂修路,左右懸崖絕壁,一遇強敵,前堵後追,腹背受夾,進退兩難;若在山麓修路,急流渾潭,無處駐足,因而在懸崖絕壁上修築棧道。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