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古城遺址夏朝

古城遺址夏朝

發布時間: 2020-11-27 05:46:45

⑴ 二里頭遺址是不是證明了夏朝的存在

並沒有,用鄒衡先生的話說,就是「夏文化不是沒有發現,而是用什麼方回法去辨認它」答。現有的古跡已經確認了在商朝之前還有一個文明,但是這究竟是不是夏朝還存在爭論。要知道,當初就有人認為商朝不存在,周朝也沒有那麼長,不過隨著殷商古跡的出現,證明了商朝的存在。相信隨著考古的進一步挖掘,夏朝的存在會被證明。

⑵ 神木的石峁古城遺址難道還不能證明夏朝存在嗎

夏都遷都多少次了?不是夏朝遺址?憑什麼確認。石峁遺址和大禹出生活動時間相符,和大禹出中原治水路線相符,且為石頭城。大禹之父用石牆堵洪水,失敗,說明他父親是擅長建石頭城的人。且禹都有這樣的規模很正常,因為其子是夏朝的締造者,第一個大一統的奴隸制王朝,所以能有這樣的規模正常,而且用人祭祀在奴隸制王朝中非常正常。還有最近有人說什麼黃帝的帝都。。。堯都有4500歷史,堯的祖先黃帝就比他晚嗎?還什麼同一時期的不同部落的人,完全胡說八道。。。有一切都合乎情理合乎歷史傳說及記載的答案不去證實,搞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答案去誤導他人。請考古人員切實客觀的按專業來進行挖掘查證。

⑶ 夏朝是否存在現在已經找到了考古證據了么

距今5300—4300年的良渚文明,2007年發現了良渚文明的都邑——良渚古城後,新近確認古城外圍存在一個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是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攔洪水壩系統。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對研究良渚古國和中國文明的產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個水利工程,距今5000多年,比大禹治水傳說還要早。

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 經碳14測定,年代在約公元前1900年左右,真好是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出土的陶符(如圖),因為看不懂,卻不被確認為文字

今天所見大量的“古希臘銘文”,實際上很少有實物,都是些摹本。18世紀法國宮廷派法蘭西學院富爾蒙教士(AbbéFourmont)在1年左右的時間內,這位富爾蒙先生就將收集謄寫的近三千冊古希臘銘文帶回了法國,並說雅典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取之不盡、刻滿銘文的大理石礦。後世的研究建立在這樣的“銘文”基礎之上,沒有實物對照,缺乏科學性。

《荷馬史詩》被譽為“希臘的聖經”。荷馬史詩真假一直存在爭議,因為一直沒有考古文物考證。

荷馬史詩有多達27800行,在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西方前,他們用羊皮做紙,至少上萬張羊皮,還能抄送、傳存幾千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文字的記錄工具,記錄有龜甲上,才能保存幾千年,刻錄在石頭上的,經過幾千年自然風化,也是一點痕跡都沒。即使有幾千上萬張皮記錄,這種有機物,如何保存幾千年。

中華文明是一直延續,西方文明是斷代的(斷過許多次),所謂的西方古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早就一點痕跡都沒了。

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文明源頭之爭,也是話語權之爭

⑷ 夏朝都城在那

夏朝的都城有陽城、陽翟、斟鄩(zhēn xún)、商丘、綸城等。

夏禹始建都於陽城,後遷陽翟。陽城在登封,陽翟在禹州,均離洛陽不遠。夏王朝的第三個帝王太康都斟鄩。據《竹書紀年》記載,從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開始,到夏桀皆以斟鄩為都。

根據眾多史料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考古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就是夏都斟鄩。


(4)古城遺址夏朝擴展閱讀:

中國古都學會日前認定河南開封市曾經是夏朝的都城,使這座有著「七朝都會」之稱的古城榮升「八朝古都」,而其最早建城的時間也被大大提前。

中國古都學會的研究成果顯示,公元前21世紀左右,夏朝的第七位王杼將都城遷至老丘,定都200餘年,而老丘經考證為今開封市區東20餘公里的國都里村一帶。

⑸ 二里頭考古遺址距今3800年,為何不能說明夏朝的存在

僅有一處的遺址,其實並不能說明夏朝的存在。而且夏朝也是社會全球歷史學家並不承認的一個朝代。所以說還有待於考究。

⑹ 四方湖畔的懷遠古城,有哪些歷史遺跡與夏朝國都相吻合

懷遠古城的周邊現存的地理地貌和夏朝國相吻合。懷遠古城的規模是非常龐大的,可以用“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來形容它。從孟子文章中所描述的夏朝國高度吻合懷遠古城周邊的地理地貌。

懷遠古城的防洪能力卻是非同凡響的,就算是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還可以看到懷遠古城如此完整的城郭輪廓,不得不說大禹的治水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總的來說,在觀察懷遠古城的四周所遺留的地理地貌,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和夏朝國吻合的地方。

⑺ 夏朝首都在哪裡 夏朝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夏朝一共有17個國都,分別是:崇(今河南洛陽嵩縣)、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告成鎮)、陽翟(今河南許昌禹州)、斟鄩(今河南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商丘(今河南商丘睢陽區)、綸城(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利民鎮東南35里)、平陽(山西安邑或晉陽)、鉏(今河南滑縣)。

窮石(今河南洛陽南)、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縣)、帝丘(今河南濮陽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2公里廟街原城)、老丘(今河南開封祥符區國都里村)、西河(今河南安陽東南)。

1、夏都斟鄩

禹初建國時,定都陽城。有學者推斷,位置就在今天河南登封縣的告成鎮。太康遷都斟鄩,即今河南偃師二里頭村附近。夏朝主要活動中心在洛陽一帶,定都時間最長的地方是斟鄩。

幾千年過去了,斟鄩故城早已埋入地下,成為人們難以尋覓的歷史遺跡。1959年春,徐旭生先生在豫西一帶尋找夏墟時,在偃師縣城西南9公里處的二里頭村南,洛河故道之陽,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引起了考古學界和歷史學界的重視。

同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發掘了二里頭遺址,發現了繼河南龍山文化之後的文化堆積,最初考古學定名為「二里頭文化」,把它作為夏文化的代表。經過四十餘年的考古發掘和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多學科交叉研究,認定二里頭遺址就是夏朝的國都——斟鄩。

2、禹都陽城

大禹因治水有功接替舜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即位後建立夏朝,定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告成鎮),這里後來發掘出王城崗考古遺址。

3、啟都陽翟

啟是大禹之子,即位後以陽翟為都城,並在南面的鈞台大會諸侯。陽翟即今許昌禹州。也有人推測臨近禹州的鄭州新密新砦考古遺址是夏啟之都。

4、大康流亡地:陽夏

太康外出打獵,都城被有穹氏首領後羿所佔領,太康逃至陽夏並死在那裡,陽夏即今周口太康縣。

5、仲康小朝廷:斟鄩

後羿奪取政權後從鉏(安陽滑縣)遷於窮石(焦作孟州),太康之弟仲康在斟鄩建立了一個小政權稱夏王,得到部分諸侯和方伯的暗中支持。

6、相遷於帝丘

仲康死後,其子相繼位,勢力有所發展,引起後羿和其屬下寒浞的警覺,在後羿武力逼迫下相被迫遷往帝丘,並在那裡得到斟鄩氏、斟灌氏部落的支持協助,力量進一步發展。帝丘在今濮陽市濮陽縣五星鄉,這里傳說是上古顓頊帝所居,後來成為春秋時期衛國的都城。

7、少康逃難與復國之路:有仍、有虞、綸、斟鄩

後羿被下屬寒浞殺害篡權,寒浞派其子澆滅斟鄩氏、斟灌氏,攻打帝丘殺死相。相之妻後緡逃至娘家有仍氏(山東濟寧)並在那裡生下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為躲避澆的追殺又逃至有虞氏部(今河南商丘虞城),在那裡任皰正主管膳食供應,並且娶部落首領二女為妻,得封地綸(虞城東)。

少康以此為根據地建立武裝,發展壯大並最終殺回有穹國,殺寒浞及其子,返都斟鄩復國中興。

8、杼遷原、老丘

少康之子杼也是一位有作為的夏王。王朝統治范圍進一步擴大,杼將都城遷往黃河以北的原(濟源),之後為了征伐東夷部落,又從原遷往老丘(開封祥符區陳留鎮)。

9、胤甲遷西河

杼之後的芬、芒、泄、不降、扃國都一直未變。扃之子胤甲即位後,將王都遷往西河。西河具體位置不可考,大約在山西西南部。胤甲死後,其子孔甲繼位,是敗國之君,其間夏朝政事荒蕪,逐漸失去人心。接下來的皋和發在位時間都不長。

⑻ 哪一遺址反映了夏朝的文明

夏墟,夏朝的都城遺址,一般指洛陽二里頭遺址。

墟是有人住過而現已荒廢的地方,如殷墟,加朝代名,則指歷史上該朝代都城遺址。由於都城變化,夏墟、殷墟都有不同地點的。

中文名
夏墟
地址
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
簡介
夏朝的都城遺址
發掘時間
1959年
快速
導航
發掘沿革

遺址價值
位置境域
洛陽市盆地的夏朝都城,發掘過的有偃師二里頭遺址夏墟。
年代分布約為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500年(一說前1730年~前1720年)。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於洛陽盆地偃師市二里頭村,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范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約3平方公里。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我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發掘沿革
1899年甲骨文的發現和1928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實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史記·夏本紀》也為信史的認識。由此,二十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課題。1959年夏,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二里頭遺址宮殿基址群發掘現場
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獲,1977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該遺址范圍為東西約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遺存上至距今5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下至東周、東漢時期。此遺址的興盛時期的年代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文化時期,考古界將其主要階段稱為「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已持續了四十多年,遺址內發現的二里頭文化遺跡有宮殿建築基址、平民居住址、手工業作坊遺址、墓葬和窖穴等;出土的器物有銅器、陶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石器、蚌器等。遺址的中部發現有30多座夯土建築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群。其中,最大的兩座已正式發掘。宏偉的1號宮殿建築基址平面略呈正方形,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高0.8米,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根據出土的遺跡現象,可以將1號宮殿建築基址的主殿復原成一個「四阿重屋」式的殿堂,殿前有數百平方米的廣庭。基址四周有迴廊。大門位於南牆的中部,其間有3條通道。這樣的宮殿建築只有掌握了大量勞動力的統治者才能建成。由此也可證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二里頭遺址的宮殿建築,雖時代較早,但其形制和結構都已經比較完善,其建築格局被後世所沿用,開創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先河。

⑼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為何考古界一直找不到夏朝的遺址

中華文明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源頭也一直都是史學家與考古學家關注與研究的對象。我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卻由於成書比較晚,在考古學上也沒有公認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所以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尤其是國際社會一直不承認夏朝的存在。

國際社會對“文明”認可,主要有幾個特徵:文字、金屬冶煉術、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等。現在在考古學上,也沒有出土任何與夏朝有關的文物,也沒有發現夏朝使用的文字。

雖然現在考古學上沒有充足文獻來證明夏朝的存在,但不可能割據夏朝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一部分的存在。

⑽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中華文明史,上下五千年」是每個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是中華民族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屹立世界之林的文化驕傲。但隨著近代對歷史文明認定標準的變化,夏朝作為中華文明第一個世襲王朝的存在,受到了空前的質疑,中華文明史也因為夏朝都城尋找的未果,目前只能確認為3600年,中華文明史被無奈地縮短了近500年歷史。

這樣,夏朝的建立與主要統治區域與筆者前期文章的觀點,位於東夷部落區域的塗山地區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確認。而距離塗山北部15公里的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古城鎮的古城遺址,就是夏朝大禹建立夏朝國都的合理選擇;也是現有條件下,可認定為夏朝國都「華夏城」的最大可能。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