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水口遺址

水口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1-22 15:20:43

『壹』 南雄的名勝古跡

南雄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山川秀麗,風光旖旎。旅遊資源豐富,尤其文物古跡甚多。珠璣古巷、梅關古道、三影千年古塔、恐龍等古生物化石、古銀杏群「南雄五古」,享譽海內外。南畝魚鮮村、烏逕新田村、黃坑溪塘村、百順黃屋城古村落,人文價值頗高,先後被列為「廣東省古村落」。孔江國家濕地公園(孔江水庫)、青嶂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蒼石寨風景區,奇異獨特,風光秀麗。坪田古銀杏群景色迷人,深秋看黃葉好地方;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被譽為「小九寨溝」。蓮開凈寺、大雄禪寺香火興旺。具有古建築藝術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廣州會館。龍華山溫泉酒店是集旅遊度假自然觀光和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泡溫泉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青嶂山溫泉高氡神奇,是罕見的高鈉離子溫泉。南雄又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廣東省重點老區縣(市)之一。尤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南雄屬中央蘇區縣之一,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毛澤東、朱德、彭德懷多次率部轉戰南雄,領導和指揮著名的「水口戰役」。項英、陳毅等在油山一帶領導粵贛邊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廣東省委舊址瑤坑、油山革命紀念碑、水口戰役紀念公園、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紅色旅遊特色。
三影塔
位於南雄市區中心。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記載的宋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傳說中的三影奇觀雖不復見,而宋代建築藝術風格猶存,一塔古樸雄偉,矗立廣場之中,與市博物館、廣場景色、街市風光相襯映。門票五元。
油山
又是一座「紅色」的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油山都是革命根據地。這里有黨的組織,有革命武裝。1929年紅軍從井岡山來到了南雄、信豐、南康、大庾,以油山為中心組織了信庾雄縣委,開展了組織農民協會,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爭等斗爭,配合中央蘇區創造根據地,向廣東、湖南方面發展,打通與中央蘇區、湘贛蘇區的聯系。紅軍長征以後,這里成立了贛粵邊特委和軍分區。1935年紅軍長征後,項英、陳毅率部隊從中央蘇區突圍來到油山,展開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建立了以油山為中心的(南)雄、信(豐)、(大)余、(南)康邊這個粵贛邊最大的游擊根據地,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傳奇故事及為爭取革命勝利而浴血奮戰的光輝足跡。
蒼石寨
蒼石寨旅遊區位於南雄西北部的蒼石鎮境內距南雄市區13公里,交通、通信便利,是南雄新興最負盛名的自然景觀旅遊區。
蒼石寨原為當地歷代嘯聚山林,避禍走難之地,地勢險要,屬易守難攻的地形。全寨由九座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在登寨必經的險要處,有石塊築成的隘口,成為扼守山寨的險門,足成「以一擋萬」之勢。
該旅遊區佔地4.5平方公里,主景區0.6平方公里,屬紅色丹霞地貌,景區由九個形態各異的山峰組成,其狀如騰龍奔馬,群山間有羊腸小徑連接,小徑或藏於樹叢和懸崖峭壁之中,或顯於群峰山谷之間,「蒼石寨」由此得「寨」名。寨內山清水秀,峽谷幽深,瀑布雄偉壯觀,奇花異草隨處可見,狀元橋、情人谷、情人橋、五龍潭、溫泉是寨內最令年青人情有獨鍾的去處;瑤隆峽,首陽峰,遠晀南雄市區全貌,品味「一覽眾山小」「榮辱皆忘」的意境,成為所有遊客最熱切登臨的勝地。
珠璣古巷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南雄城北6公里處的梅關古驛道上,全長1500多米。她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100多姓南遷氏族發祥之地,嶺南文化源頭之一。改革開放以來,經10多年的重建修葺,重現珠璣古巷千年歷史文化,有唐宋祖居及先人南遷遺跡,有眾多姓氏紀念館,展現各姓氏宗族文化。1995年被韶關市人民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6月,珠璣古巷被《中國地理》雜志社、《南方都市報》舉辦的「廣東省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評為廣東最美的街區。門票25元。
梅關古道
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南雄城北28公里,是古代連接長江、珠江水系的陸路交通孔道,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道上有「南粵雄關」、「驛道寒梅」列為南雄十大景點。有秦漢時十萬戶侯梅鋗故城遺址,唐相張九齡開鑿古道的蹄痕足印,宋關殘樓、六祖禪宗,猶歷歷在目。古道旁重立了余靖、蘇東坡、朱熹、文天祥、戚繼光、何香凝、陳毅、陶鑄等名人度嶺題寫的詩碑。每當寒冬,嶺梅盛開,鎖關夾道,漫山遍野,十里飄香,為嶺南所罕見。門票25元。
帽子峰林場
南雄帽子峰林場坐落在南雄市西北部,北和西北部與江西省大余縣接壤。
2011年1月,經廣東省林業廳批准,設立「廣東帽子峰省級森林公園」[1],森林公園面積709.7公頃。帽子峰森林公園是在國營帽子峰林場基礎上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林地、林木權屬為國家所有。
帽子峰林場總面積為2924.6公頃,屬低山丘陵,山脈走向起伏顯著。林場境內倍高南低,西高東低。廣東帽子峰森林公園,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降雪,呈現出南方少有的雪景氣候。很多地方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野果滿山遍野。林場四季鳥語花香,飛禽走獸在林間出沒,樹木花卉眾多,四季飄香。特別是深秋季節,林場銀杏金黃,層林盡染,受到了許多攝影發燒友的追捧。有「粵北九寨溝」之美譽。門票十五元。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
孔江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烏逕鎮轄區,距離烏逕圩4公里。作為北江源頭之一的南雄孔江濕地,水庫中據說有大大小小的島嶼263個,這些島嶼點綴在湖光山色中,如同玉珠散落玉盤,形成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山重水復的奇景,因此,南雄孔江國家濕地公園有「百島湖」和粵北第一庫之稱。
2011年3月30日,被國家林業局正式定為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
蓮開凈寺
位於南雄市南郊一公里處、湞江河畔,是粵北較大的尼眾叢林之一。1994年由南雄市政府禮請當代禪宗大師、佛門泰斗本煥老和尚(上本下煥老和尚)發起重建,於1994年發起策劃籌備,並委派其徒印先、徒孫頓勇等人籌建。蓮開凈寺外的蓮花池種滿了白蓮、紅蓮、千葉寶蓮,寺內用盆子也種滿了各種蓮花,紅蓮、白蓮、紫蓮、黃蓮、粉色的等爭相綻放。
大雄禪寺
大雄禪寺位於南雄東北方向、離南雄市區9公里的珠璣鎮珠璣古巷。大雄禪寺初名沙水院,後稱沙水寺,始建於宋德佑元年(1275年),是嶺南廣東古代名剎之一。門票五元。


萬善庵
萬善庵,前稱「巧呈寺」,坐落在南雄市郊的洋汾水村西南面。該相傳建於明代,幾經興廢,清至民初多次修葺。抗日戰爭時期,在此設73醫院分院,但尼姑一直從事佛教活動。
坪田銀杏森林公園
地處廣東省南雄市東部58公里的坪田鎮是南粵有名的「銀杏之鄉」,境內目前有百年以上樹齡的古銀杏樹5000多株,年產白果數千噸。每年金秋,坪田鎮境內坳背、逕洞、漿塘、汪湯、軍營寨等地的古銀杏樹上樹葉落黃,地上一片金黃,吸引著眾多省內外攝影「發燒友」、美術家和作家前來創作采風。「銀杏染秋」成為南雄秋冬時節的一個重要的旅遊觀光景點。門票十五元。

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
中共廣東省委機關舊址位於南雄市雄州街道荊崗村委會瑤坑村,距離南雄市區僅3公里。抗日戰爭時期,廣州淪陷,中共廣東省委北遷韶關,於1939年冬遷到南雄城郊的瑤坑村,在這里領導全省地下黨和廣大群眾進行抗日救亡斗爭,省委在瑤坑駐扎了一年多時間。
省委舊址為一排小學校舍,面寬五間,為民國時的私塾擴建的校舍,校舍後向為後壟山,前向為校門坪,2010年,省委舊址重修,並按舊時歷史面貌予以布展,舊址壁有一間反映省委在瑤坑工作期間的歷史資料陳列室。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
南雄恐龍化石群省級自然保護區分為三個區。保護一區位於南雄城南—主田鎮一帶。保護二區位於湖口鎮—水口鎮公路西南一帶的龍鳳塘—上湖洞—羅佛寨等地。保護三區位於黃坑鎮東北一帶的楊梅坑—坪嶺等地。整個自然保護區共涉及7個鎮,總面積為42.21 km2。南雄盆地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發現的6500萬年前的恐龍蛋化石。該地區是除北美西部蒙大拿之外研究恐龍滅絕的另一個重要地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提供了恐龍滅絕年代與白堊紀第三紀地層界線相吻合線索的地方。發現14種的恐龍蛋化石約佔世界已知種類的1/3,近幾年又發現恐龍骨骼化石及含有胚胎的恐龍蛋化石,並發現恐龍行走時的腳印,為研究恐龍滅絕提供了極為有力的證據。發現的恐龍蛋化石以及其他地質遺跡具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
觀音山
觀音山位於南雄市烏逕鎮南坑自然村和山下自然村境內,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距離南雄市區約40公里,距粵贛高速公路12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整個景區屬於典型的亞丹霞地貌,這里的山石千姿百態,自然景觀十分迷人,其中有酷似人質特徵化的「活觀音」、有活靈活現的「石麒麟」和「石牛」、有雄偉峻峭的「五代同堂」;更有鬼斧神功開鑿的「一線天」、「土地公」等景點,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和較高的開發價值。
西坑、魚鮮、新田、溪塘、黃屋城古村落
中共五嶺地委擴大會議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鄧坊鎮上湖村委會西坑村,建築面積900平方米,魚鮮村位於南雄市東部的南畝鎮境內,距市區約30多公里,古建築主要有先祖堂、世盛堂、千年古寺花林寺以及大量精美絕倫的石雕、牌坊。新田村位於南雄市烏逕鎮,距南雄市區33公里,在歷史上有著「中原南遷第一村」之稱,自西晉建村至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有明、清、民國初年古民居建築。溪塘村位於南雄市黃坑鎮,建村於公元1276年,是南雄市一個較大規模的村落,有「千家村、百家姓」之稱。黃屋城位於百順鎮,距市區約58公里,建於明洪武十年(1377)的古城堡,建築規模宏大,技術精湛,結構牢固,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四個古村落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都是客家民居的代表,對於研究客家文化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篛過村
篛過村始建於南宋皇佑元年(公元1253年),距今已有760多年的歷史。該村是南雄久負盛名的書香之村,明清以來興學重教,人才輩出,因其學堂多、書院多、私塾多、讀書人多,有「篛過書房」的美譽。該村歷來提倡尊崇「以忠事君、以孝事親、以廉為吏、以學立身」的族規家風,至今仍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鍾鼓岩
陳毅與國民黨代表談判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珠璣鎮梅嶺村委會,離市區北約27公里的鍾鼓岩山頂一石室內。石室為磚石結構,坐北朝南,面闊一間4米,進深3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8月8日,中共粵贛邊特委發表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宣言,提出了停止敵對行動,釋放政治犯,團結一致抗日的主張。8月27日,國民黨江西省大余縣縣長彭育英向粵贛邊紅軍游擊隊發出「感秘代電」表示願與紅軍談判。鍾鼓岩的洞真觀有一主持名叫曾廣桃,是萬安縣人,也是彭育英的老鄉,曾任蘇維埃政府主席,主力紅軍長征後潛蹤於此。在鍾鼓岩談判,雙方都同意。9月6日,國民黨大余縣縣長彭育英與陳毅在南雄鍾鼓岩舉行初次談判,陳毅代表中共粵贛邊特委向國民黨當局提出了事先擬好的幾項談判原則,提出了五條要求:一是保持紅軍游擊隊的獨立性和共產黨對紅軍游擊隊的領導權,同意改變番號,但要保持獨立的建制單位;二是保持共產黨對抗日運動的自由;三是釋放政治犯;四是紅軍游擊隊區內的保甲制度實行民主選舉;五是不準國民黨政府和豪紳地主追繳以前的租債和稅收。談判達成初步協議。彭育英對陳毅提出的一些條件不敢做主,請陳毅到贛州,與江西省政府代表和第46師代表談判。1937年9月12日,陳毅以粵贛邊游擊隊代表的身份在大余縣縣長彭育英的陪同下來到贛州與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代表(保安處處長)、贛州專員、當地駐軍政治處主任和南雄、大余、信豐等縣縣長正式談判,達成國民黨軍隊撤離粵贛邊區,釋放政治犯等九條合作抗日的協議。陳毅與國民黨代表談判舊址所在地是鍾鼓岩風景區和道教場所,經多年修繕,舊址保存完好。門票十元。
南雄縣農民協會遺址
南雄縣農民協會遺址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雄州街道塔前街風神廟,距三影塔西側20米。1926年冬,南雄縣委在風神廟召開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代表們有1000多人,成立了縣農民協會,選舉陳召南為委員長,彭顯模、周序龍、張功弼等為常務委員。農民協會成立後,決定鞏固和發展各區農民協會,實行減租退押取消苛捐雜稅,反對豪紳民團壓迫農民。該遺址已損毀,現成為三影塔文化廣場。
兩岸花博生態
園區地處廣東最北部,冬天的最低溫度比廣東大部分地區低5-7℃,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多種亞熱帶偏溫接近華中氣候條件的特色植物。園內種植了櫻花、梅花、桃花、海棠、牡丹、芍葯、銀杏、黃金風鈴木以及獼猴桃、草莓等幾百種名貴花木及水果,並從全世界引進種植多種名貴草本植物,如鬱金香、波斯菊、薰衣草、康乃馨、孔雀草、洋鳳仙等,讓園內一年四季鮮花盛開,讓遊客置身花海樂園之中。兩岸花博園利用特色植物種植自然形成生態觀光休閑景點,以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新農業及觀光農業轉型、建設和美化新農村為目標,打造南雄新的城市名片。園區佔地面積5600畝,集休閑、採摘、觀光、體驗於一體,致力於打造3個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櫻花世界、最大的茶花博覽園、最具特色的花木種植園」。園內原生態山水秀麗,花木品種繁多,錯落有致,環境優美,整年花期不斷,是休閑娛樂、旅遊度假、戶外拓展、科普教育的好去處。門票四十元。


泉水谷漂流度假村
鄧坊泉水谷漂流度假村位於廣東省南雄市鄧坊鎮楊梅水庫下游,規劃有水上樂園、農家休閑中心、園林酒店、登山、露營休閑區、空中滑索、南雄特色景觀。泉水谷地形跌宕起伏,河道蜿蜒悠長,時而平湖深潭,時而激流淺灘,有著雄偉的山巒、幽謐的峽谷,落差起伏讓人尖叫不止,周圍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是一個天然氧吧,峽谷、秘流、平地、田野環環相扣,令人驚嘆。河道是利用景區原有的山澗水渠人工修建的單滑道漂流,漂流河道全長3公里多,高低落差168米,途中有幾個傾斜度在30度到60度之間的滑道,並配備緩沖池區,滑道的傾斜角度、每個轉折彎度,以及每次的沖水量和速度都是由專業人士設計施工,所以雖然很刺激,但是安全性是很有保證的。
羅佛寨
羅佛寨位於南雄市湖口鎮東邊的太和村,距市區5公里,毗鄰著名的珠璣古巷,約在兩億年前,此地原是一個湖泊地帶,後由於地殼的運動,使地殼土層逐年增高而起,湖水傾泄而出,乾涸形成陸地,人們居住之處原是湖泊出口之地,因此,故名湖口。羅佛寨距湖口鎮約1公里,距省道342線500米,山嶺海拔高度250米,面積1.75平方千米。咸豐八年以前,在山頂有一寨,寨里有一廟,曾住過蘆佛仙人,因「蘆」與「羅」近音,遂成羅佛寨。
青嶂山天池
青嶂山是南雄市南面的最高峰,海拔917米,位於江頭、雄州、主田三地交界處,距離江頭鎮政府10公里左右,青嶂山山頂有一口神秘的「天池」,面積約100畝,是粵北地區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天池」。據說,這口「天池」曾經是地質運動留下的火山口。
恐龍化石及保護區
廣東省南雄恐龍化石群自然保護區分為三個區,涉及8個鎮,總面積為42.21平方公里,核心區3.03平方公里。保護一區總面積為12.52平方公里,位於南雄城南主田鎮一帶,區內為著名的陸相湖泊沉積晚白堊紀南雄群的典型剖面;保護二區總面積17.91平方公里

『貳』 崖山海戰遺址還有沒有古跡

目前,那裡應該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遺跡,只能算是自然景觀。
崖山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南約50公里的崖門鎮,銀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漲退的出入口。東有崖山,西有湯瓶山,兩山之脈向南延伸入海,如門束住水口,就像一半開掩的門,故又名崖門。當地的國母墳據說是宋端宗趙昰之母、宋度宗趙禥楊淑妃之墓,國母墳西南的碗山相傳是宋朝士兵當年曾在這里做飯。離崖山祠約4公里,屹立於崖門對開海面的崖門奇石附近則相傳是張世傑用來作纜躉以大索一字形連貫千多艘宋軍船隻、陸秀夫背趙昺跳海和張弘范滅宋後在石上大書「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十二字之處。《元史·張弘范列傳》記載「磨崖山之陽,勒石紀功而還」。解放初,原鑿字奇石被航道部門炸毀。1964年秋,新會縣人委請田漢同志書寫「宋少帝與丞相陸秀夫殉國於此」十三個行草大字,刻在近岸的奇石上。

希望能夠幫到您!

『叄』 古汴河的遺址在哪裡

汴河以下故道,其說不一,《泗虹合志》亦附疑筆。
一說由天井湖入淮。宋朱弁詩雲:「離汶未逾千里道,渡濉先泛萬安湖」。按舊志所說萬安湖即天井湖,有說萬安湖緊連天井湖。當為石樑河至天井湖入漴潼河一線。另一說,汴水至鑱石山下與淮並馳,經龍窩驛、皇崗至二城溝入淮。再一說,泗城之東,其南必有汴河故道。前兩種說法,汴水由石樑河入天井湖一線,系其支流,並非主幹。城東向南有汴河故道入淮之說,則為斷章取義。按泗州舊址在今盱眙縣北,隔河相望,僅2里許,大方向是在泗縣南,《泗虹合志》是略言「東南至泗州入淮」。並非說出城後折向東南。從地勢上看,泗縣東南一帶,盡為崗地。開挖不易。故偏向東北走水口魏庄。枯河頭至青陽折而南下,這是治水上因勢利導的原則。此一線應為主幹無疑。古代河流雖已湮沒,但所經之處,應有河淤遺跡。今查遍泗縣東南一帶崗地,土質為崗白土、崗黃土,或為坡黑土、砂礓土,無一處有河流淤土。
汴河走水口魏庄、枯河頭、馬公店、青陽一線向南入泗達淮,尚有出土物可證。1951年治濉時,於枯河頭南岸,曾挖出黍子數石。昔傳隋開汴河有「納黍行舟」之說,由枯河頭至通海店一段,地勢較高,向為航運所阻,納黍代水似為有據。
如今,泗縣境內殘余的汴河故道約50里,雖不通舟楫,也有灌溉之利。

遺址在泗縣境內

『肆』 寶安歷史

寶安區為原寶安縣的一部分。寶安縣設於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番禺縣地,置寶安縣,後設今南山區,屬東官郡。因境內有一山名曰寶山,山有寶,得寶者安,故而得名,明朝曾改名為新安縣,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重改為寶安縣,解放後續稱寶安縣。1979年,寶安縣升格為深圳市,撒銷寶安縣。1981年中央決定恢復寶安縣建制,轄深圳經濟特區之外的部分。1982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恢復寶安縣建制,隸屬深圳市。1992年11月11日國務院再次批准撤銷寶安縣,分設隸屬於深圳市的寶安、龍崗兩區,寶安區於1993年元旦掛牌辦公。寶安區現轄新安、西鄉、福永、沙井、松崗、公明、石岩、龍華、觀瀾、光明10個街道辦事處,設173個居民委員會。2004年年末總人口198.703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3.0986萬人,暫住人口165.6045萬人。
寶安是嶺南重要的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內沿海己有先民聚居。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置縣,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歷史。南宋著名愛國詩人文天祥在這里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這里"劃了一個圈",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從此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寶安也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同胞10多萬人。寶安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四季鮮花飄香,綠樹蔥寵,是理想的置業和居家之地。

寶安民風淳樸,具備創新與包容並重的人文環境。寶安經濟發達,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達518億元,是未來現代化經濟中心城市——深圳的工業基地和西部中心,正建設成為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工業、加工貿易、「三高」創匯農業和生態旅遊基地。寶安科技進步、社會文明,是全國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示範點,榮膺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體育先進區、全省教育強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城區稱號。
寶安現已初步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的過渡,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出口創匯型"三高"農業和規模經營的第三產業共同發展的外向型經濟格局。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動"三來一補"、"三資"、內聯、自營和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利用深圳高交會和區政府舉辦的各種招商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有來自日本、美國、英國、韓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在寶安投資,項目包括電子、機械、化工、印刷、倉儲等20多個行業。2004年新批外商投資項目952宗,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完成外貿出口總額560.7億元,分別比去年增長4.85%、31.7%、21.42%。以電子信息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先後引進了施樂、友利電、北大方正、長城計算機、富士康、砂感微訊等一批高科技項目,2004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94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1%。穩步發展"三高"農業,建立了蔬菜、水果、畜牧、水產、花卉五大鮮活產品基地和創匯農業基地,走出了一條有寶安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重點開發了富有寶安特色的生態型旅遊觀光項目。全區擁有星級酒店24家。觀瀾高爾夫球會是全球第一大高爾夫球會,享譽海內外。位於沙井鎮西海堤沿線,配合發展觀光農業誕生的旅遊龍頭項目西部海上田園風光旅遊區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生態旅遊景區。
建區以來,先後創辦了《寶安日報》、有線廣播電視台,建成了寶安體育館、區圖書館、文化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檔案館等文化設施,全區建成村級圖書館130多座,藏書總量達到217萬冊。全區共有25間非營利性醫療單位,共有病床3410張,醫護人員6586人。深入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全面推進教育強區工作,普及全民12年教育,現有中、小學校200所,其中公辦92所;幼兒園184所。全區中小學(幼兒園)在校學生達到27.4萬人。設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寶安發展中心,規劃建設桃花源科技創新園,加快發展科技事業。高度重視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工作,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寶安女足代表深圳市多次獲得廣東省冠軍。創建文明區、文明鎮、文明村、文明企業和"文明單位"活動不斷深入,一批粵劇隊、醒獅隊、龍舟隊、文藝隊和各類球隊長年活動活躍全區,全區廣場文化、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等群眾性社區文化活動異彩紛呈。以沙井鎮"愛心一族"為代表的先進典型,把傳統美德和現代文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區文明創建蔚然成風。寶安區被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範點",沙井鎮沙一村被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寶安先後還獲得"全國村民自治模範區"、"全國先進文化區"、"全國先進科技城區國體育先進區達標區"、"全省雙擁區"、"全省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伍』 平遠有哪些歷史文化遺址

龍頸寨頂上古文化遺存位於平遠縣長田鄉龍頸村,年代約在商周時期,面積約3000平方米。
石正水口窯址,位於平遠縣石正鎮安仁村水口寨,西周,已發現窯址5座。
五指石萬人墓,位於平遠縣差干鄉五指石。清代。清順治九年(1652年),明武將謝志良(又稱平粵侯)擁戴隆武帝在五指石抗清復明,被清兵攻破,謝志良及部屬全部犧牲,石林寺和尚請人收拾遺骸,合葬一處,在墓上建九層小塔作為紀念。人稱萬人塔。現墓存,塔已毀,僅存「混元塔」匾額。
梨樹崗寨堡位於平遠縣泗水鄉梅畲村。清代。寨平面六角形,為大型石構碉堡式建築,高三層約10米。
鄒坊文祠位於平遠縣仁居鎮鄒坊村。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祠為四層樓閣式磚木建築,樓平面六角形,攢尖頂,穿斗式梁架結構,外檐飾有斗拱數組。該建築形制奇特,獨具一格,是廣東省現存較少見的祠堂類建築。

『陸』 唐華清宮的建築遺址

1956年8月6日,陝西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時,把華清池(華清宮)列為省級保護單位,並提出保護好華清池內所藏的唐漢白玉老君像和北魏溫泉頌碑、北魏三道士石刻等。華清宮遺址,劃定范圍為:臨潼區(原縣)城南什字至烽火台,東至寺溝,西至牡丹溝。 1996年11月,華清宮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國四)。 華清宮遺址文物保護信息項目內容文物保護單位名稱華清宮遺址批准級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批准文號國發〔1996〕47號批准時間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編號53年代唐文物類別古遺址 一號遺跡:1956年發現,位置在今鐵路療養院東部的南坡上,見有蓮花紋柱石,范圍不明。
二號遺跡:1978年發現,位置在驪山西綉嶺第三峰頂,今老君殿南偏西10米處,斷崖上有厚2.5米,南北長8米的夯土基,遺址內有大量唐代殘磚瓦片。
三號遺跡:1979年發現。位置在驪山迎春坪的東側,北距二號遺跡約100米。建築坐東面西,進深5米,瓦礫堆積厚30厘米。
繚牆遺跡:1967年和1981年春,分別在位於今縣城南什字新華書店和西街的丁字形路北兩處,均發現石砌的東西向城基,按其位置此牆基應是宮城的北繚牆基。
御湯遺跡:1982年4月,華清池內基建時,在今「貴妃池」西側發現了古建築基址,省文管會考古隊即開始發掘考證。用了3年多時間發掘了約4000平方米的面積,發現了一條長18米、寬5.1米的唐代蛇形水源通道和4座青石砌成的浴池,還有大殿基址4處,發現30多米長的石牆和兩處蓮花踏步,總長400多米的陶管水道,長50米的磚砌水道及建築材料多件。198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溫泉總源北部發掘出一個東西長10.6米,南北寬6米,深1.5米。輪廓呈蓮花瓣形的浴池遺址,池底及四周均用青石鋪砌,池內有兩層台,池底南有兩個圓形水口。專家根據史籍記載華清宮的御池方位、形制、規模和發現的浴池四周的大殿基址和柱礎等,認為是唐玄宗使用的九龍殿蓮花湯。1984年10月在緊挨蓮花湯西北處,發掘出一個保存完好的海棠花形狀的浴池,東西長3.6米,南北寬2.9米,深1.26米,用青石砌成,池內有二層台階,池底正中有一圓形水口,做工考究,雕刻精細,專家認為是「海棠湯」,即唐玄宗御賜楊玉環的「貴妃池」。在蓮花湯西南還發掘出一個東西長5米,南北寬2.7米,深1.2米,用青石鋪砌的長方形浴池。據文獻記載推測,應是「太子湯」。經考證,這些古建築遺存與史志書記載完全吻合,是一組較完整的唐華清宮建築遺址,也是華清宮的中樞所在,為唐玄宗和貴妃游幸時活動的主要場所。期已經全面整理,並仿唐形制,建成「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在解放後整修、擴建和考古工作中發掘和採集到的遺物有:磚,條形、方形、青棍磚和方形蓮花紋磚;瓦,筒瓦、板瓦;瓦當,蓮花紋、虎面紋、盤龍紋瓦當;還有鳳紋滴水,青石蓮花紋柱礎,素麵白玉石柱礎,鐵鉤釘;以及大、小口徑的圓形陶水道,三彩龍首,白玉老君像,白玉殘力士像等。

『柒』 風水地理如何定水口

風水地理學不是迷信,是涵蓋萬物關系的氣場統一、重要的生活指導學問。下面就來具體探究一下風水地理學方面知識吧。

風水地理學探源

中國人對地理風水的意識產生很早,「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那種危機四伏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先以樹木為巢舍,後來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中,首先對居住環境進行了改造。大約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遺址,「選址多位於發育較好的馬蘭階地上,特別是河流交匯處……離河較遠的,則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遺址就座落於渭河的支流滻河階地上方,地勢高而平緩,土壤肥沃,適宜生活和開墾。風水學是「地球磁場與人類關系的學問」,也有人稱它為「美學」,還有人稱它為「環境學」、「元素學」、「軟科學」等等。其范圍包括住宅、宮室、寺觀、陵墓、村落、城市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稱為陰宅,涉及人居住方面的稱為陽宅。風水對居住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基址的選擇,即追求一種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滿足的地形條件;二是對居住形態的處理,包括自然環境的利用與改造,房屋的朝向、位置、高低大小、出入口選擇,道路、供水、排水等因素的安排;三是在上述基礎上添加某種符號(即理氣),以滿足人們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摘《風水探源序》)。風水學有時還叫地理風水或簡稱地理學,很早以前還有稱其為青烏、青烏術的等等。

風水地理學--為何定都北京

「風水」在古代也被稱為「堪輿」或「地理」,因此說它是中國傳統地理學也不為過。中國傳統地理學是指近現代地理學系統傳入中國以前發生、發展於中國的地理學。西方現代地理學系統地傳入我國是20世紀20年代以後的事,在此之前長達數千年間,中國自有一套地理學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學術系統,以此作為觀察研究天、地、人之間的關系,選擇不同的居住環境,布置和創建自己的生活空間。這一套地理學思維系統有自己的概念、術語、理論、方法,也建立了一些規律和法則,如把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看作是一個活的有機體,進而研究氣、勢、理、形等問題,把辨明地形的陰陽、剛柔、高下、強弱作為首要任務等。

新中國定都北京,政治的因素考慮的要多些,按照毛澤東和王稼祥等人的想法,北京離社會主義蘇聯和蒙古人民共和國近些,國界長但無戰爭之憂;而南京雖虎踞龍盤,地理險要,但離港、澳、台近些;西安又似乎偏西了一點。由此可見,風水學里,必然離不開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結合,凡是只考慮自然因素,是不全面的,這樣看來,風水先生也應該是個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等都通的雜家,其實,古代也不乏利用風水來達到政治目的的例子。

風水地理學--陰宅風水妙法

觀龍之法:不論直龍,橫龍,騎龍,回龍,其吉凶貴賤,都是從其發祖山察之.故祖宗要有聳拔之勢;落脈要有降下之勢;出身要有屏障之勢;過峽要有頓跌之勢;行度要有起伏曲折之勢;轉身要有後撐前趨之勢;或踴躍奔騰,或層級平鋪.有此勢者為真龍.

審勢之法:先要登高望之,次從龍身步之,再從左右觀之,又從對面相之,尋其真神顯露之處,定其奔來止聚之所.

察形之法:當辨其六體,究其四格,再以五行之法證之.

相水之法:須天門開,地戶閉.水流曲折彎抱,水口有印浮水中,或左右有異獸顧守水口.

地理之法,雖重於尋龍,猶切重點穴。楊公雲:「尋龍容易點穴難。」經雲:『龍若真時穴便真,龍如不真少穴。』即謂有真龍方有真穴;龍若不真,縱有天然巧妙之穴,亦是虛花假穴,生氣不聚矣!

而辨氣之法,先當隨龍認脈,由脈察氣;次當以內外四應驗生氣;又當詳龍虎、觀朝山、審明堂。庶不失生氣之所。

蓋穴乃放棺之處,是地理緊關玄竅,相差毫釐,禍福千里;故須得生氣乘之。

風水地理學與環境生態

風水地理學講究對住宅的選址,實施中會聯繫到水、土壤、地形等因素,有一些自己的表述和認識,但大都微不足道。風水中講「九星」,指山川的九種形狀;講「五勢」,是指五種山勢(正勢、側勢、逆勢、順勢和回勢);講「形勢」,是指地形與地勢。雖然風水要對山川作一些描述,涉及一些像是地理學的內容,卻多不可取。比之同時代、甚至前代的地理學認識和成就,它都差之甚遠。坐北朝南----北有山脈,南有水域,一般被稱為風水寶地,其實,這與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季風氣候有關。生態環境地理學又分陰宅生態環境地理學和陽宅生態環境地理學兩大類。陰宅生態環境地理學是研究尋找安葬地(包括館葬、牌位等)以及安葬地地理結構的學問;陽宅生態環境地理學是關於人類居住環境以及公司、銀行、政府等辦公場所的地理結構及生態環境的科學。生態環境地理學由巒頭學、理氣學、客星學、奇門擇時等四大部分組成。由於文化結構和傳承關系的,世人多把此「四部」分而傳之。並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形成了如「巒頭派」、「理氣派」、「三合派」等諸多派別將生態環境地理學整體支解開來。由於前兩者以形取象,以象定吉凶,直觀簡單,便於一些文化層次較低者學習和掌握。所以世人習前兩者較多。同時也是使生態環境地理學掛一漏萬、魚龍混雜的重要原因。

『捌』 泉州名勝古跡有什麼

泉州的名勝古跡有如下幾個:

一、天後宮,原名天妃宮。在福建泉州市南門。現存大殿、後殿、兩翼亭子及東廊,尚保持清初修建時原貌,布局構築頗堂皇。

『玖』 廣西賀州水口鎮風水寶地那裡有好的風水寶地有哪些風水大師到過那邊看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體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掙錢多,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是以中心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完全不同,怎能固守舊教條。
關於「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古代以正確合理選擇、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為主,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更優越的生存空間已成可能,現代化的改造力度為人類的生存條件奠定了很好基礎,從而具備了創造優越風水的可能。人為風水更優於自然風水,原因是人為風水包含大量科技因素,從而更適宜於人類。多從科學、常識方向思考定然有益。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跡象特徵,應有一定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局限,沒有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可建、可造,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吊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寶地處處有,科學更神奇。
人傑地靈風景美,物華天寶山川秀。全世界人跡可及的地方,自有人類以來,人類已用生命進行了若干次篩選,適合人類的風水寶地,人類已留下大量延續的種群,不適應人類的風水寶地,有待人類用更科學的方法去開發和利用。
當你去到那些窮鄉僻壤的地方,你不要以為那裡無人去過,其實那裡有許多遺址,那些遺址證明有人到過那裡,同時也會證明那些到過那裡的人,曾經有過生與死考驗。由於風水的差距,已被徹底自然淘汰。當你去到大城市,那裡為什麼留下那麼多人口,答案是:那裡具有更廣泛的風水優勢,自然選擇使哪裡的人群得以延續並得到擴漲。
農村基本是小氣候地形,形成獨立的塘局,這種小塘局中存在著不利於生存的空間。農村的自然篩選,自然淘汰,極其明顯。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位置選取不合理,羅盤用事即所謂風水理氣再合理,也是沒有意義。沒有地形的合理,羅經用事成為兒戲。所以在這些小環境中,地形選取是第一位的,是基礎;羅盤即羅經用事是第二位的,次要的。
事例說明一:如農村的障氣地段建造房屋,出現聾、啞、殘、障的家庭概率至少90%以上。什麼是障氣地,怎麼樣實地察看評估呢?最簡單的看法就是:所謂障氣地,就是大熱天,上午九、十時後還不幹露珠的地段。
事例說明二:某地一山區地形,在北南走向的小河邊,大約五華里長的地段,原來所有人家全在靠東岸、即為當西曬的地段居住,現在居住人口全在西岸、即當東曬的地段居住。原東岸人家那裡去了呢?據傳聞,也據調查了解統計,大約有30%的人口遷到西岸,70%的人口在那裡住不到一兩代即自然消亡,只有一戶在那裡住了四代後也自然消亡。
事例說明三:還有另外一處也是山區小河水北南走向地形,目前正重復上述地形所呈現的特徵,東岸面臨人丁減少,西岸面臨將會存在人口增加的優勢特徵,最奇怪的是現在那裡兩岸數十戶人家中,僅只有西岸居住的三四戶人家中,有一戶人家有兩小孩完成大專學業,其餘人家基本上都是以小學狀態走向社會。這兩處為什麼原來的人群要選取東岸居住,原因是東岸地形相對西岸開寬,便利於農耕及各類事項活動;為什麼現在的人群又選取西岸定居,原因是西岸日照優於東岸,積溫和溫差相對明顯高於東岸。象這種東西岸因陽光照射溫差存在的差別。就不能用簡單一個「迷信」就能概括說明問題的,也不能歸罪於羅盤用錯了,更不可能是「屬相」不合的原因了。上述那些地方正在完成自然篩選和自然淘汰。
事例說明四:從調查的結論顯示的是,山區小氣候環境,絕大多數小塘局環境地形中,留下許多居住遺址和姓氏家庭小地名,有些有傳聞,有些無傳聞。有傳聞的是,住一代至兩代即人口自然消亡。許多地段過去有居住人口留下的遺址印跡現在無人居住,用科學思維的眼光去考量,這就是自然選擇和自然淘汰在地形選擇上存在的明顯例證。由此也可推定,大環境、大氣候條件,也是在數萬年、數千年自然淘汰中才形成現在這樣的格局。
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就會完全明白,什麼是真風水:有利於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和空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風水。在那裡,無論如何風水布局,無論用那一派觀點去調理,結論只有一個,一票否決,不適宜人類生存的特定條件否決了所有風水學派的風水理氣論點。當從那幾百處遺址中走出來後,那裡會教會你什麼是風水:方便、實用、安全、美觀、舒服才是風水的硬道理。那裡不會告訴你:門相對,門窗對,床位放錯了,灶的方位不對,或者其它諸多種種疑慮。但它會告訴你:不方便、不實用、不安全、不舒服,是真實的壞風水。
數十年前,一位老者曾經說過:一個小家庭,遷居到新地方,如果沒有碰上好地形、好風水,是不能開基奠定人口延續基礎的。現在回想起來,這話雖然簡單扼要,但富含生活哲理。
與城鎮相比較,農村不同: 1、農村地形相對城鎮地形來說,農村是數千年自然淘汰和篩選留下的劣勢地形。2、農村只能正確利用地形,沒有大規模改造的調節能力。
城市風水,沒有不好,只有更好。城鎮不同,城鎮是大氣候、大環境。是數萬年、數千年中人類用生命選擇留下的精華:1、一般在一個較大范圍內具有生存空間優勢。能形成城鎮的規模的地方,大多已經經歷數萬、數千年的自然歷史的生生死死篩選,最後定格下來才是現在這樣的格局。比較典型的是在西北,不能成為大小城鎮的地方,除了留下遺址,有很多地方,現在就是歷史傳聞都沒有,什麼原因?不適宜居住,自然淘汰和自然消亡,人口徹底絕滅。2、現代化的城鎮,改造力度的增強,擴展了城鎮規模。沒有現代化的改造力度,可以說,所有城鎮只存在死角,沒有活眼。城鎮如果沒有現代化的改造,人口承擔能力最多是現在的三分之一。所以形成現在這樣的城鎮格局,是歷史、自然篩選和現代化改造結果。
是有人類以來,人類用生命的代價在選取自然地理,能居住人類的地段,已形成居住群落,如城市。城市是人類用生命代價留下的瑰寶。不能居住人類的地方,人口已經絕滅消亡。如果沒有特別的人類改造力度,再到那裡居住,也許依舊會重復往昔的故事。城鎮形成的經歷,首先是自然篩選,然後是政治、經濟、人文的介入,這些因素的加入,形成了政治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這些地理因素相互影響,與自然地理的結合,是現代城鎮具有較大風水優勢的根本原因。

『拾』 鄭國渠的遺址保存

富平鄭國渠遺址:流經富平的鄭國渠,全長約150公里,可灌溉18萬余公頃。其引水口至乾渠段,修有寬15~20米,高3~5米,長達6公里的引水渠堤。現存鄭國渠口、鄭國渠古道和鄭國渠攔河壩,附近有秦以後歷代重修、增修的渠首、幹道遺址,並有大量的碑石遺存。鄭國渠修成後,灌溉面積達280萬畝,是我國古代最大的一條灌溉渠道,使秦國從經濟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戰爭准備。鄭國渠遺址,發現有三個南北排列的暗洞,即鄭國渠引涇進水口。每個暗洞寬3米,深2米,南邊洞口外還有白灰砌石的明顯痕跡。地面上開始出現由西北向東南斜行一字排列的七個大土坑,土坑之間原有地下乾渠相通,故稱「井渠」。鄭國渠工程之浩大、設計之合理、技術之先進、實效之顯著,在我國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熱點內容
下載小電影官網 發布:2024-05-14 08:31:00 瀏覽:628
愛情電影大全冷棟屍魂 發布:2024-05-14 08:29:18 瀏覽:821
電影直接看 發布:2024-05-14 07:45:45 瀏覽:378
免費觀看完整版高清百度雲 發布:2024-05-14 07:44:49 瀏覽:330
安全出口電影法國免費 發布:2024-05-14 07:37:03 瀏覽:895
迷上一個女的然後入市強奸的電影叫什麼 發布:2024-05-14 07:30:11 瀏覽:85
修女里的法國佬死了沒 發布:2024-05-14 07:24:42 瀏覽:61
鞏俐演的片里叫唐水生的那個叫什麼電影 發布:2024-05-14 07:20:32 瀏覽:351
男人在線小電影 發布:2024-05-14 07:18:25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