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夾金山游記

夾金山游記

發布時間: 2020-11-28 14:03:11

⑴ 寫一篇去金土地的游記

1、愛山的獷野,愛山的秀美,愛山的陡峭.而今日在費縣所見的山,是我從未見過的.你可以想像的到嗎,在那連綿不盡的山群表面,覆蓋著的是數不盡的露天的奇石和聳立其間的樹木,群山之下流淌著碧波盪漾的山澗水,與頭上的藍天相應成輝.是否有一種猶如畫中來的感覺?
在山下,我見到了一種難以解釋的奇觀--指動石.一塊風化億年的巨石竟能被人的一根小小的手指頭晃動.當我看到眼前的這個石頭是如此龐大時,懷疑占據了我的心頭,可當我真正用手指去指它的時候,卻不得不相信了.它的確動了.當然,這並不說明我的力氣大,而是因為一種我理解不了的物理原理.看來真的是"生活處處皆學問".
登山是一件愉快的運動,雖然它很耗費體力.但不得不承認,登山運動鍛煉人的勇氣和膽量.烈日當頭的感覺真的不好受,而且我有點太相信自己的體力了.眼前的這座"石山"看起來似乎並不很高,可真正攀登起來真不比其他高山容易.有的地方僅能單行通過,有的地方需要個子稍高一些的人蹲著慢慢走過,有些地方的台階是與地面成水平的,這就為登山者帶來了許多困難,但同時又帶給人刺激與驚險的精神上的享受.剛走到半山腰,我已累得氣喘吁吁了,不得不坐在一塊光滑的山石上小憩一會兒.但這點困難怎能阻擋的了我前進的腳步,我們又開始向山頂進發.終於,在不停歇的腳步中我們來到了山頂,此時我已是體力透支,滿頭是汗了.站在山頂,真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眺望遠方,看到的是高高矮矮,起伏不定的青山.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彷彿身上的每根神經都變的放鬆起來.也許,這就是登山的樂趣所在,
青山,綠水,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和身心上的放鬆
2.
黃山游記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黃山旅遊.
一路上,我往窗外望去,哇!人可真多啊!到了黃山的山腳下時,向上一看,啊!山頂直插入雲端.我想:這么高,而且向上看什麼也沒有,哪像什麼名勝古跡呀!導游姐姐告訴我:「上山了,你就知道了!風景名勝全在雲上哩!」
我聽了,奮力向上爬,爬了一會兒,心想:這要多久才能爬到山頂呢?導游姐姐說:「我們要去坐纜車了.」我開心極了,心想:「太好了,剛剛還嚇了個半死呢!」誰知我這個出了名的大膽小孩,坐上纜車後居然嚇得躲進了媽媽的懷里,頭都不敢抬.媽媽說:「起來看看,風景非常美的!」我將信將疑地站了起來,可惜啊!纜車已經鑽到雲里了,到處白茫茫的,什麼也看不見!
在山上,我發現了一個像手一樣的大石塊,我好奇地問導游姐姐:「姐姐,那是什麼?」導游姐姐見了,說:「請大家過來集合,猜猜看那是什麼?」有人說是手機,有人說是海豚,大姐姐問我:「小朋友,你說是什麼?」我想到書上講過黃山的奇石中有「仙人指路」,就說:「好像是『仙人指路』.」大姐姐說:「你猜對啦,你怎麼知道的?」我說:「在書上看到的.」「哦,看來你還是個愛看書的小姑娘呢!」我聽了非常高興.接下來,導游姐姐又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有趣的景點.
黃山真美呀!直到今天我還想著黃山呢!

3、 清晨,太陽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徐徐的爬到半空中,普照著沉寂的大地,我們悄悄地爬上車,馬達發出輕快的轟鳴,迫不及待的向原野沖去.
七轉八折,我們在混凝土的世界裡穿梭著,但心中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向西,向西!西邊有美麗的田野,有祥和的農家!
不知走了多久,樓房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茂密的樹林.一條小路穿過樹林,蜿蜒而去.周圍的世界裡充滿了綠色,土地是綠的,小溪是綠的,連空氣彷彿也是綠的.樹上好客的鳥兒,見我們進了樹林,立刻變得的興奮起來,嘰嘰喳喳的叫著,呼朋引伴的從密林深處飛到路旁的樹杈上亢奮的鳴唱,用它們特有的清脆喉嚨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鳥兒的大樹朋友也似乎有意捧場,一陣南風拂過,「嘩嘩」的歌聲便由遠及近,不一會便到了我們頭頂上.樹上,葉子們兩兩一起互相擁抱著,奏出了優美動聽的「葉子交響曲」,與鳥兒們的大合唱呼應著.接著便是一陣沁人心脾的奇異香氣,土壤的清香,樹葉的芬芳,小溪的氣息,都完美的融進了這濕潤的空氣中.我閉上眼睛,傾聽著,呼吸著,感謝著樹林的慷慨.
當我睜開眼時,眼前的景象更加令我震撼.這是一片無邊的麥田,是一片無邊的嫩綠,一片無邊的希望!太陽柔柔地灑下一片陽光,麥芒透出了點點金光,整個田野被籠罩在一片輝煌中.輕風拂過,掀起了萬丈狂瀾,麥浪翻滾著,奔騰著,歡笑著由遠及近撲了過來,發出「嘩嘩」的震撼人心的巨響.萬里長野,千里麥浪,一幅多麼壯觀的景象埃麥田裡勞作的農民停下了手中的農活,雙眸注視著麥浪,任憑浪花沖刷自己,拍打自己,擁抱自己.他的雙手愛憐的撫摸著浪尖,好像在撫摸自己調皮的孩子.麥浩浩盪盪的浪滾滾而來,彷彿要淹沒一切.突然戛然而止,好像是海浪撞擊到了礁石,嘩嘩的四散退去.隨之而來的是一陣美妙的麥香,這香氣入一股清流鑽如體內,洗刷著沉積了太多煙塵廢氣的身體,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一路的疲倦也消失殆荊
剛剛走過麥田,一陣濃香再次撲鼻而來,原來是一畝玫瑰.花農們正在其中忙碌著.玫瑰花剛剛結出花苞,微微透出點點鮮紅.一個個鼓鼓的花苞裝滿了生命的能量,正要釋放,卻被花農摘下,永遠無法開放.這好像是一個悲劇,但卻擁有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無法開放更無從凋零,整朵花在含苞欲放時成為了永恆.車還在前行.田野中,不時閃現出一塊小樹林,一叢玫瑰,一片散發著泥土清香的農田,一條清澈的小河……嫩綠,墨綠,青色,紅色,淺褐,淡藍……共同織就了一塊五彩繽紛,凹凸有致的花毯,我不禁深深的陶醉著美景中.
天漸漸黑了下來,我依依不捨的離開鄉村,回到了家裡.空氣中充斥著煙塵與噪音.我厭惡的閉上了眼睛……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⑵ 冬天棋盤山游記500字

在這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我和媽媽開始了棋盤山之旅。
坐著車,左拐拐,右拐拐,就進了棋盤山的正門。很多很多車,很多很多人,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啊。
我們選擇了左邊的路上了山,走了不遠,就看見了登山索道。我非常渴望能坐索道,沒辦法,媽媽只好陪我坐。上山時,媽媽很害怕,兩只手緊緊抓住安全桿並大叫,可我呢,卻很興奮,還時不時往後看看。我覺得大人和小孩兒的思想不一樣,所謂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嘛!因為媽媽買的是往返的票,上山後,她對我說,下山時能不能讓我一個人坐纜車,她自己走回去。
在山頂一棵樹下,我們發現了好多「榛子」,可旁邊一個年長的人說那不是「榛子」,是橡子,是給豬吃的。我們還發現了幾個帶帽子的橡子,媽媽說它們像《冰河世紀》裡面那隻倒霉的松鼠尋找的松果。於是把它們放進了包里。下來的時候,媽媽說她不那麼害怕了,是因為看到地面了,心裡踏實多了。
在走一段路時,就看到了一道很長很長的大壩。壩的右邊是水庫,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水面閃著耀眼的亮光。壩的左邊是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的棋盤山,在金黃、大紅、綠、暗紅等顏色的裝飾下,山像盛裝的少女。媽媽還幫一對情侶照了相,助人為快樂之本嘛!
走到壩的盡頭,抬頭看到在湛藍湛藍的天上,有一隻雪白雪白的「小兔子」。不好,後面有個張著大嘴巴的狼頭正撲向小兔子,我大叫:「小兔子,快跑!」一陣風吹過,狼把小兔子吃掉了,接著狼慢慢變成了一隻狐狸,他一定是後悔吃掉了兔子吧。
我們又沿著水庫走了一大圈,山很美,水更美,人們盡情享受著這美好的假日。

⑶ 見山游記譯文

見山樓記
(明)歸有光
崑山治城之隍①,或雲即古婁江,然婁江已湮,以隍為江,未必然也。吳淞江自太湖西來,北向,若將趨入縣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東南入於海。江之將南折也,背折而為新洋江。新洋江東數里,有地名羅巷村,亡友李中丞②先世居於此,因自號為羅村雲。
中丞遊宦二十餘年,幼子延實,產於江右南昌之官廨③。其後,每遷官輒隨,歷東兗、汴、楚之境,自岱嶽、嵩山、匡廬、衡山、瀟湘、洞庭之渚,延實無不識也。獨於羅巷村者,生平猶昧之。中丞既謝世,延實卜居縣城之東南門內金潼港。有樓翼然出於城闉④之上,前俯隍水,遙望三面,皆吳淞江之野,塘浦縱橫,田塍如畫,而村墟遠近映帶,延實日焚香灑掃讀書其中,而名其樓日見村。
余間過之,延實為具飯。念昔與中丞游,時時至其故宅所謂南樓者,相與飲酒論文,忽忽二紀,不意遂已隔世。今獨對其幼子飯,悲愴者久之。城外有橋,余常與中丞出郭,造故人方思曾⑤,時其不在,相與憑檻,常至暮,悵然而返。今兩人者皆亡,而延實之樓,即方氏之故廬,余能無感乎!中丞自幼攜策入城,往來省墓及歲時出郊嬉遊,經行術徑,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處,有挽父⑥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為挽父之母乎?
延實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肅然桑梓之懷,愴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孫蚤孤而自樹者,史傳中多其人,延實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沒有水的護城壕。有水稱池,無水稱隍。②李中丞:李憲卿,崑山人。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所以作者稱其為中丞。 ③官廨(xiè):官署,舊時官吏辦公的地方。④闉(yīn):古代城門外層的曲城。⑤方思曾:崑山人。明嘉靖十九年舉人,是歸有光的好友。⑥挽父(fǔ):人名。

參考譯文:
崑山府府城的護城壕,有人說就是古時候的婁江。但是婁江已經堵塞,把沒有水的護城壕當做古時候的江,不一定是對的。吳淞江從太湖的西面而來,向北,好像將要流入縣城。在離縣城不到二十里的地方,河水像兩手合抱那樣轉個大彎,最後向東流入了大海。江將要向南流的時候,向北折流就成了新洋江。在新洋江東面幾里,有個地方叫做羅巷村,已經去世的好朋友李中丞的祖先居住在這里,所以他自己就把村子命名為「羅村」。
李中丞在外做官二十多年,(他的)小兒子延實,是在江西南昌的官署中出生的。這之後,中丞每次調動官職,延實總是跟隨著父親,到過山東、河南、湖南、湖北一帶,從泰山、嵩山、廬山、衡山,到瀟水、湘水、洞庭湖中的沙洲,延實沒有不熟知的。唯獨對於羅巷村,出生以來還沒到過。中丞去世以後,延實選擇居住在縣城的東南門內的金潼港。有一座樓的檐瓦像鳥翅一樣翹著,凸顯在城門外地曲城之上,它向前俯瞰隍水,向三面遙望,都是吳淞江畔的田野。水塘港口縱橫交錯,田埂蜿蜒如畫,掩映著遠近的村落。延實每天在樓中燃香、灑水清掃、讀書,並且把這座樓稱為「見村」。
我偶爾路過這里,延實為(我)准備了飯菜。想起以前和(他的父親)中丞一起游賞,經常到他以前那座叫做南樓的居所,一起喝酒,討論文章,時光流逝,一轉眼已是二十四年,想不到競已是生死永隔。今天獨自對著他的兒子吃飯,久久地感到悲傷痛惜。城外有一座橋,當年我常和中丞出城,拜訪老朋友方思曾,他有時不在,我們一起靠著柵欄,常常等到黃昏,才遺憾失意地回去。現在他們兩個人都已去世,而延實的這座「見樓」,就是方思曾以前的居所,我內心怎麼能沒有觸動感慨呢?中丞從小的時候騎著馬入城,來往掃墓和過年的時候到郊外嬉戲遊玩所經過的道路,都還可以一一指出。孔子年少的時候不知道父親被埋葬的地方,挽父的母親知道並且告訴了他。我可以做挽父的母親嗎?
延實既然可以不忘記他的先人,好似水思源、木思根般久久不忘根本,以莊重的態度思念故園,以悲傷失落的心情懷念著逝去的父母和祖先。從古至今的大臣的子孫中,年少喪父卻能自強不息、有所建樹的,正史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延實是在以他們為榜樣勉勵自己罷了。

⑷ 游記500字左右

黃果樹瀑布游記
早就聽說黃果樹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想像中它氣勢宏大,飄逸灑脫,但一直沒有機會去一睹真容。今年暑假,機會終於來了!
爸媽有了休假,我立即督促他們訂好了火車票。一路上,從廣州向西進入廣西境內,再轉西北進入貴州,山勢奇駿,所經過的車站地名也頗有少數民族特色,但我的心思一直掛在黃果樹,猜測著它是不是我想像中的那樣。
到達貴陽,轉車到安順,再乘坐旅遊大巴,來到了黃果樹景區。沿著山路的台階,彎彎曲曲地延伸下去,山裡的顏色清新,空氣甜美。漸漸地,聽到了低沉的水聲。越往下走,水聲越響亮,那就是瀑布的聲音!可是,任憑我們踮著腳也看不見瀑布的影子,一座座的山峰,有的綠樹密布,有的刀削斧劈,典型的卡斯特風貌,齊心協力地把瀑布遮掩著,吊足了遊人的胃口,吸引著大家加快腳步。
突然,山迴路轉,一幅白色的巨大水簾赫然現於眼前。白茫茫的綢帶,從高高的山崖上垂掛下來,似乎有風在吹動著它,在半空中擺動,奔騰。
人流越來越密集,排成了長隊,在山間小路上一點點挪動,向著瀑布。人流前行得很慢,卻正好讓大家充分地觀賞瀑布。夏天正是雨季,水量很足,瀑布如同加足了馬力一般,氣勢蓬勃,滔滔不絕,向前沖流,一旦到斷崖絕壁,傾瀉直下,無數水花飛濺到空中,形成細細密密的雨絲,灑在人身上,清涼爽快。好在我們沒有披雨衣,否則就體驗不到這真切的瀑布的觸摸了。瀑布大致分成4股,最左邊的較窄,清新秀美;第二股速度最快,水流在岩石上發出鏗鏘有力的響聲,撞擊出無數飛花碎玉,漫天飛舞,第三股最寬,像一片鋪開的白緞;第四股則被突兀的岩石頂得凸凹有致,形成了好幾個層次。眺望和回望前後蜿蜒的隊伍,聽著人們各種驚訝聲、歡笑聲,五顏六色的花傘加上青年女子頭上的花環,把青山碧野點綴得繽紛絢麗。
進入瀑布內部,是幽暗濕滑的山洞,地下流著水,頂上滴著水,崖壁上滲著水,據說,這就是孫悟空的花果山。突然,一段山洞出現了一個豁口,銀色水簾鋪蓋在眼前,啊,可以親手摸到瀑布了!岩崖陡峭,絕壁高聳,彷彿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我顧不得那麼多,張開雙臂,接受這天來之水的洗禮。孫猴子還挺會選地方的嘛,這么美、這么險、這么爽的地方來稱王。真是「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哪!
走出岩洞,遠望瀑布,想起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也。」內心發出由衷的感嘆,好壯美的瀑布!

⑸ 求一篇關於大山游記的作文

那一夜枕著大黑山,睡得好香。早飯過後,我們便乘車上山了。聽發動機的隆隆聲,就知道山勢在漸高漸陡。車窗外綠色山濤中不時兀立起一座奇峰、一面絕壁。山把路漸漸地擠窄,司機見前面的路是一個胳膊肘彎,樹高柳深,急速地打著方向盤,及至兜轉過來,才知這里是一個對頭彎,車只好泊在一片山影中。車內鬨笑著,笑司機,也笑路會捉弄人。
我們一行人下了車,尋著灌木叢中的石級,沿著澗邊蜿蜒前行,山風從山谷中蜿蜿蜒蜒地吹過來。山澗里有時可見淙淙的流水,有時又見溪流潛行於岩石下面、綠樹叢中。溪流邊不時有橙黑相間的蝴蝶起起落落。一路上時有火紅的石竹花、橙黃的野百合、藍紫色的桔梗,在茂密的灌木叢中,在高大的橡樹下亭亭玉立,十分惹眼。
山路向左一轉,石級漸漸變陡,重重疊疊的樹蔭或淡或濃,曲曲折折地鋪在石級上。一路上林下時有巨石三三兩兩如牛卧、像金剛怒目而立、似玉案平坦如砥。那如砥巨石恰好平置,若以此為榻,枕著山風、枕著鳥鳴,或醉或夢,豈不快哉!
高大的橡樹、山楊、山榆,或綠蔭如蓋,或枝杈旁逸橫斜於路,大樹下便是滿山遍野的山杜鵑。我想:春天花紅松綠,該又是一番景色
我們幾個人漸漸地落在了後邊,遠處山林中不時盪起一陣陣招呼聲,一時山回谷應,我們答應著不由地加快了腳步。等我們向右一轉,只見一群群巨石越過樹梢沖天而立就。我們顧不上氣喘噓噓,三步並做兩步來到了巨石腳下,想必這便是石林了。舉目望去:一突兀的石壁迎面而立,石壁的半腰處還長著一簇桑樹。石林中間有路通向山後。路的右邊一組巨石大約有十五六米高,且筆筆直直立於山頂,石林下臨深谷,更顯得挺拔、偉岸。石林腳下山崖邊幾棵一人多高的桑葚兒樹,婀娜多姿,綠得可人,恰與褐紅色剛勁的石林相映成趣。這幾棵桑葚兒樹正當風口,正是因了流淌的山風,才有了樹的婀娜。
我們幾個人,或指點著自己的發現,或與石林「相看兩不厭」。這時,我看到右邊石林最外面一巨石如柱,柱頂上擎著一塊卧牛般的巨石。令人百思不解的是:這卧牛石底部一側為啥還有三個圓圓的坑?仰頭而視,那巨石似乎搖搖欲墜。緊挨著巨石柱的大石條,有的如劍、有的似矛、有的像羅漢……有的巨石上面還頂著雞蛋磙子一般的卵石,有的則擎著磨圓了稜角的大石塊。這其中有的像調皮的猴子,有的像剛剛落腳絕巘的山隼……有兩塊巨石剛剛欠開了一道縫,恰又讓一猴頭般的石頭嵌在其中。有兩巨石,恰容一線光透過,是誰在這里剛剛試過倚天之寶劍?有的巨石已從一石柱頂端跌落下來,卻被身旁的石柱猛地頂住。這些巨石,擁擁擠擠,相依相偎,如同兄弟般並肩而立,正因如此,他們才能肩挑日月,風雨同行。這頂天立地的巨石多像遼西硬朗朗的漢子啊!
面對如此壯美的石林,我一直在驚嘆。
驚嘆天工地斧,又相見恨晚。

⑹ 徐霞客游記 天台山游記賞析

《游天台山日記》這篇游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

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游天台山日記》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記》的開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

(6)夾金山游記擴展閱讀

《徐霞客游記》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做了詳細記錄。

徐霞客的游歷大致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雖然他的母親也鼓勵他,並為他製作遠游冠,以壯行色,但直到天啟五年(1625),他每次出遊的時間都不會太長,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

第二階段則自天啟五年(1625)他母親王孺人逝世後直到崇禎十二年(1639),這期間歷游浙、閩、贛、楚、粵西、黔、滇等地。

徐霞客的游歷日記,在他自己有生之年並未加以整理編次。他於崇禎十三年(1640)從雲南回到故家之後,將游歷所記原稿托給他的家庭教師季夢良整理。季夢良先是推辭,後來要接受這項任務之時,徐霞客就過世了,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紉攜去,但此時文稿已有部分遺失。

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僅將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帶回,徐屺仍將文稿托給季夢良,於是季夢良遍搜遺帙手跡,整理殘稿,補上王忠紉所沒有補的那部分,按照地區分類,整理成篇。《徐霞客游記》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夢良的整理之功,這也是《徐霞客游記》的第一個抄本。

⑺ 到夾金山旅遊安全嗎

去大連吧,大連應該沒有那麼多的大雨,你可以到這里看一下。了解一下夾金山和大連的風景情況,裡面還有前輩們的游記供你參考┇W┇W┇W┇。┇U┇T┇U┇2┇。┇C┇O┇M┇

⑻ 一篇山水游記作文

琳琅山游記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從儀隴縣城乘車向東北行50公里,在群山環抱的馬鞍
山腳下,就是中國軍隊之父——朱德總司令的故鄉馬鞍鎮。
從馬鞍鎮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蔥蘢,這就是國家AAAA級琳琅山風景名勝區。走進她,就像走進了一個大花園。邁著輕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頭,極目遠眺,花團錦簇;菜花黃了,桃花紅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寬闊的柏油路像一條玉帶環繞琳琅山水。附近的村莊,果林繞宅,粉牆碧瓦,好一派田園風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圍群山,從山頂分出五個整齊的小山樑,從各方緩緩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這使琳琅山成了一個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頂上有一小平壩。稍事小憩,見壩中豎著一塊《琳琅寨記》的石碑,碑文說:「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參藍天……」順著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門,名曰「琳琅寨」。寨門石柱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天外雲峰新壁壘」;下聯是「山巔武曲化干戈。」據同行者講:過去山頂南面有一花園是清代秀才丁紹鴻所建,故名「丁家花園」。花園內草木繁多,並修有亭台、水榭,石橋,假山,顯得十分別致,堪稱寨之勝景。但那時只有富人才能進園觀賞,而窮人只得望園興嘆。欣賞了山寨風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樹木中,遠望周圍眾多的小山,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下山來就到了朱德同志舊居紀念館和朱德紀念園區。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就誕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灣。在這里他度過了14年之久的少年時代。20世紀60年代,郭沫若同志親筆題寫的「朱德同志舊居」匾額,懸掛在舊居大門上方。舊居左側是丁家花園私塾,右側是葯鋪埡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讀書的地方。聽老人們講,小時的朱德喜歡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樹林中玩耍,他喜歡這山的幾個楞角。有時一天他們要把幾個小山樑都跑完,在山上聽鳥聲,學鳥唱,采山花……他澆灌過的土地,游泳過的小河,親手栽植的樹木,都在琳琅山的環抱里。朱德從軍後,他也特別喜愛五星。抗日戰爭時期,朱總司令在山西武功縣栽植的一棵楊樹,樹干、樹枝橫截面都是一顆五星,當地人稱它為「紅星楊」。在朱德故居紀念園區,你處處感到此地的奇異和靈氣,可以盡情領略到大自然賦予的美景。
馬鞍,地靈人傑,山水形勝。在故居紀念園區參觀,總司令那「仗劍山河動,揮毫日月明」的氣概;那運籌帷幄,金戈鐵馬,氣吞山河的帥風豪氣,令人浮想聯翩,讓人流連忘返。總司令一生是一首詩,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的氣質,在朱總故里讓人倍加懷念他那高大光輝的形象。他永遠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豐碑。

⑼ 家鄉的白龍山,游記600字

龍山的風景
它,不比泰山,兩名女子經常勾肩搭背來這無名山上提水。一天,這個天然形成的龍頭與真龍頭可謂一模一樣,兩名女子在井中發現兩顆金光閃閃。突然,她們肚子一脹,卻也峰巒雄偉;它,不如黃山、美麗異常的蛋,便想帶回去。可是沒口袋,只好含在嘴裡,但也有許多奇峰怪石,龍鼻孔中會噴出兩條沖天水柱,我真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贊嘆!下雨時,女子甲吞烏龍蛋。後人又劃刻上了嘴和眼。嘿,更像了!
山有名,茶功不可沒。古人雲:好山好水出好茶,「白龍毛峰」就是出自白龍山的好山水。
這天。待水平靜,茶葉矗立在水底,如水草一般,此時。乙被火化後,乙吞白龍蛋,我想細細品味這傳說中的「絕世名茶」,茶葉也隨著水歡快舞蹈,頓時芳香四溢。它在我的家鄉。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龍山!
白龍山,藏著一段神奇的傳說:從前。
白龍山上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山頂的龍水噴。一不小心吐了下!那是一塊巨石,比較圓潤,山上有個石頭和半掩著的棺材一模一樣,甲也要被推入山洞安葬,可剛推進一半,簡直就是活靈活現的龍!
「魚石」也不遜哦。
將一小撮茶葉撒入玻璃杯中,便有清翠的「沙沙」聲在屋中回盪,將龍水噴中噴出的水煮沸後倒入,不久後便各生下三條小龍,這山還沒有名字,然後肉體死去,成為神仙,突然風雨交加,此刻,馬上風雨交加,嚇得活人都逃了。現在,迷人的香氣完美地融合在空氣中。喝上一小口,更不得了了,就如進了天堂般清爽!
啊!白龍山,我永遠愛著你,形狀和真鯉魚一點兒不差,立馬掀起一陣「波浪」在杯中翻卷,永遠憶著你

⑽ 游覽金子山的游記1000字左右的作文

最近,天氣晴朗媽媽決定帶我去鎮江金山公園玩,我高興極了。

一到金山公園大門口,看見公園的門樓高大壯觀,走進公園,只見人山人海,路旁古木參天。聽媽媽說,金山寺是一座古寺,這點果然應證了。

我們邊走邊看,不知不覺間來到了山腳下,媽媽說,金山寺就在山上。我們順著石階來到了半山腰,遠遠就望到了一座古老而雄偉的宮殿,走近一看,只見宮殿四角微微翹起,下面掛著一串串小鈴鐺,清風一吹,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正門上方有一塊匾額,匾額上寫著「大雄寶殿」,進去一看,裡面各種各樣、神態不一的菩薩。我虔誠地敬了敬菩薩。拜過之後,我們順著石階繼續向上爬,來到了金山公園的最高點——「金山塔」,整塔有七層之高,建於金山之上。我們爬到第七層時,放眼望去,金山的風景一覽無遺,鎮江的全貌盡收眼底,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下了山,我們來到了游樂場,旁邊有一條河,我們在那兒玩了碰碰船,這種船和一般的船沒什麼兩樣,不過旁邊用橡膠做了一個圈子,防止相撞時壞掉。

美麗的金山真是一個山清水秀、風景如畫的景點!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