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遺址
A. 水井坊為什麼被稱作中國白酒第一坊
水井坊
水井坊位於成都老東門大橋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後又被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其主要意義在於,水井坊遺址的發掘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酒文化研究的內容,填補了中國古代酒坊遺址、釀酒工藝等方面的考古空白。
這里有沿用至今的元、明、清古窖群,有明、清和現代的3個晾堂。獨特的斗檐房頂有利於蒸氣散發。有酒窖8口,爐灶4座,灰坑4個。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盤、缽、盆、杯、碟、勺、燈盞、罐、壺、缸、磚、瓦、瓦當、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為豐富,種類有青花、白釉、青釉、醬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種。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題材種類繁多,以折枝和纏枝花卉紋、卷葉紋、竹、松、梅等植物類圖案最為常見,也有垂釣、嬰戲圖等人物類繪畫,山水風景類,魚、龍、鳥、怪獸等動物類,甚至有梵文題材類。發掘中還發現少量宋代瓷片,表明此處還存有比釀酒遺址更早的遺存。
資料表明,水井坊是一處前店後坊的綜合經營場所,集生產和銷售為一體,遺址沿用數百年未有間斷轉產,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
從水井坊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暨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籌建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務院近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有幸入選。
據文物保護責任單位成都全興集團董事長楊肇基介紹,1998年8月,全興公司在技改工地偶然發現地下遺址,經省文物考古部門聯合試掘,1999年3月正式發掘,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對水井街酒坊遺址考古成果和重要價值予以高度評價;水井街酒坊遺址是我國目前首例經過科學發掘的古代白酒釀造作坊遺址,上溯明代,下至當今,連續五、六百年未斷生產,堪稱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水井街酒坊遺址發掘填補了我國酒坊遺跡專題的考古發掘空白。
而後,水井坊遺址還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證書,水井坊優質名酒原產地保護工作和中國食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均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悉,至水井坊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起,我省已有6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屆全國第5位。
另悉,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籌建工作進入正式實施階段,現場開工期預計在明年6月底前,力爭2003年國慶節前博物館建成並開館。
2000年3月,中國足壇驚爆猛料,四川全興足球隊欲更名為四川水井坊隊,一家神秘的水井坊公司出巨資買斷球隊冠名權,引發球迷及新聞界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伴隨著足球隊的更名風波,蒙著面紗的成都水井坊一夜成名,聲震華夏。今年8月9日「水井坊考古發現暨水井坊酒展示會」在廣州的圓滿召開,把「水井坊」的神秘面紗掀開了一角。
白酒,是中華傳統酒文化與物質文明結合的典範,是中國人的驕傲,1999年僵十大考
古新發現「水井坊」的重現盛世,為我國白酒的起源翻開了新的一頁。經國內學者考證,水井坊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而且是中國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的源頭,是我國古代釀酒和酒肆的唯一實例,堪稱中國白酒第一坊,她集中體現了川酒醇香雋永的特色,也代表了中國白酒釀造的最高水平,以至於人們這樣評價:水井坊,真正的酒!
我們知道,每一項重大發明往往只是驚鴻一瞥,但意義深遠。古蜀先民不經意的創造竟成就了中國第五大發明,歷史和現實在訴說古蜀人的豐功偉績,也向世人展示了蜀地自古就是名酒之鄉,佳釀迭出。四川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的繁育,對白酒的生產發展十分有利。水井坊集燒酒之凜冽,蘊陳香之幽雅,開燒坊本源,為白酒濫觴。因此,俗語說「川酒雲煙甲天下」。中國白酒、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白蘭地、俄羅斯伏特加並列為世界四大蒸餾酒,但中國白酒的歷史最為久遠,也更注傳統工藝的積淀,尤其是濃香型白酒,其工藝和窖池尤為講究。據專家考證,水井坊在元代相傳至今。在水井坊窯泥中,科研人員分離出水井坊獨月的特殊菌群,正是這些特有菌群,賦予水井坊的極品香型。
目前,「中國西部論壇」已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熱點,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作為西部論壇指定用白酒,水井坊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酒文化。
B. 王油坊遺址的簡介
王油坊遺址位於永城市西南酇城鎮王油坊村北400米處,東臨澮河,周圍地勢平坦,為版舊黃泛權區淤沒之地。該遺址呈孤形略高於地面。造律台遺址位於贊城鎮政府駐地贊城集南端,現存高台呈南北向,長54米,寬34米,高7米許,文化層厚8~9米,上層是商代堆積,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址。1976~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商丘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先後三次對永城市境內的王油坊遺址、造律台遺址、黑錮堆遺址、書案店遺址、趙庄遺址,商丘市境內的穀子坑遺址、半塔村遺址和寧陵縣境內的丁錮堆遺址等進行調查和重點發掘。發現有大量的彩陶文化、龍山文化或商文化遺址。
C. 中國哪有貞節牌坊遺址
清咸豐四年(1854年)為表彰貞潔婦楊某而建的碑坊,坐落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打糧溝門鄉,由正額和側坊組成,通高4米,寬8.4米,砂岩鑿制,保存完整。牌坊正面雕刻「門提沛相」,背面「遙波冰雪」。 明清統治者在許多地方修建表彰婦烈女的貞節牌坊,鼓勵寡婦殉夫或守節。
位於四川廣元市昭化鎮昭化古城縣衙街,街正中矗立著一座貞節牌坊。貞節牌坊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皇帝親自批准為昭化的貞節女子吳梅氏建立的石牌坊,現為復建。高7.8米,寬5.6米,兩面分別雕刻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和「湧泉躍鯉」、「唐氏乳姑」等與貞節和孝道相關的圖案,兩邊的門楣上分別刻有「冰清、玉潔」和「竹香、蘭馨」等文字,表示吳梅氏高尚品德的意思,上面的碑文記述了吳梅氏的感人事跡。
D. 中國白酒第一坊是什麼坊
水井坊
水井坊位於成都老東門大橋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燒坊的遺址。2000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後又被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釀酒作坊。」其主要意義在於,水井坊遺址的發掘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傳統酒文化研究的內容,填補了中國古代酒坊遺址、釀酒工藝等方面的考古空白。
這里有沿用至今的元、明、清古窖群,有明、清和現代的3個晾堂。獨特的斗檐房頂有利於蒸氣散發。有酒窖8口,爐灶4座,灰坑4個。出土的陶瓷器具有碗、盤、缽、盆、杯、碟、勺、燈盞、罐、壺、缸、磚、瓦、瓦當、井圈等。其中以酒具最為豐富,種類有青花、白釉、青釉、醬釉、黑釉、粉彩瓷等品種。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題材種類繁多,以折枝和纏枝花卉紋、卷葉紋、竹、松、梅等植物類圖案最為常見,也有垂釣、嬰戲圖等人物類繪畫,山水風景類,魚、龍、鳥、怪獸等動物類,甚至有梵文題材類。發掘中還發現少量宋代瓷片,表明此處還存有比釀酒遺址更早的遺存。
資料表明,水井坊是一處前店後坊的綜合經營場所,集生產和銷售為一體,遺址沿用數百年未有間斷轉產,這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跡。
從水井坊遺址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暨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籌建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務院近日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有幸入選。
據文物保護責任單位成都全興集團董事長楊肇基介紹,1998年8月,全興公司在技改工地偶然發現地下遺址,經省文物考古部門聯合試掘,1999年3月正式發掘,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對水井街酒坊遺址考古成果和重要價值予以高度評價;水井街酒坊遺址是我國目前首例經過科學發掘的古代白酒釀造作坊遺址,上溯明代,下至當今,連續五、六百年未斷生產,堪稱中國白酒的一部無字史書。水井街酒坊遺址發掘填補了我國酒坊遺跡專題的考古發掘空白。
而後,水井坊遺址還獲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頒發的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證書,水井坊優質名酒原產地保護工作和中國食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均已取得實質性進展。
據悉,至水井坊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起,我省已有6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屆全國第5位。
另悉,水井街酒坊遺址博物館籌建工作進入正式實施階段,現場開工期預計在明年6月底前,力爭2003年國慶節前博物館建成並開館。
2000年3月,中國足壇驚爆猛料,四川全興足球隊欲更名為四川水井坊隊,一家神秘的水井坊公司出巨資買斷球隊冠名權,引發球迷及新聞界等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伴隨著足球隊的更名風波,蒙著面紗的成都水井坊一夜成名,聲震華夏。今年8月9日「水井坊考古發現暨水井坊酒展示會」在廣州的圓滿召開,把「水井坊」的神秘面紗掀開了一角。
白酒,是中華傳統酒文化與物質文明結合的典範,是中國人的驕傲,1999年僵十大考
古新發現「水井坊」的重現盛世,為我國白酒的起源翻開了新的一頁。經國內學者考證,水井坊不僅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釀酒作坊,而且是中國濃香型白酒釀造工藝的源頭,是我國古代釀酒和酒肆的唯一實例,堪稱中國白酒第一坊,她集中體現了川酒醇香雋永的特色,也代表了中國白酒釀造的最高水平,以至於人們這樣評價:水井坊,真正的酒!
我們知道,每一項重大發明往往只是驚鴻一瞥,但意義深遠。古蜀先民不經意的創造竟成就了中國第五大發明,歷史和現實在訴說古蜀人的豐功偉績,也向世人展示了蜀地自古就是名酒之鄉,佳釀迭出。四川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非常適合釀酒微生物的繁育,對白酒的生產發展十分有利。水井坊集燒酒之凜冽,蘊陳香之幽雅,開燒坊本源,為白酒濫觴。因此,俗語說「川酒雲煙甲天下」。中國白酒、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白蘭地、俄羅斯伏特加並列為世界四大蒸餾酒,但中國白酒的歷史最為久遠,也更注傳統工藝的積淀,尤其是濃香型白酒,其工藝和窖池尤為講究。據專家考證,水井坊在元代相傳至今。在水井坊窯泥中,科研人員分離出水井坊獨月的特殊菌群,正是這些特有菌群,賦予水井坊的極品香型。
目前,「中國西部論壇」已成為西部大開發的熱點,聚焦了世界的目光,作為西部論壇指定用白酒,水井坊正以自己獨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酒文化。
E. 成都又現街坊遺址是哪個朝代的
前店後坊、街道縱橫、排水溝高低起伏……近日,在春熙路旁成都又現街坊遺址,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1.45米寬道路保存完好
城市巷戰發揮作用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排水溝串聯春熙路
與江南館街街坊遺址連成一片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
前店後坊、街道縱橫、排水溝高低起伏……近日,在春熙路旁,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唐代李肇撰《唐國史補》記載了唐明皇開元年間至唐穆宗長慶年間「劍南道地方土貢為宮廷御用美酒」。《舊記》載:唐明皇時,著名道士葉法善曾「引帝至成都,市酒於富春坊」。
街邊商鋪鱗次櫛比排水溝縱貫西東
群光廣場旁的城守街,兩邊是高樓林立,一處工地被圍了起來,裡面大大小小的探方已經被清理出來。從上個月開始,這里就開始進行緊張的考古發掘,經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專家鑒定,這里主要是街坊遺址,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
在考古發掘之前,建築工地的施工人員就在施工過程中,已經對部分遺址造成了破壞,所幸及時的發掘,讓這些城市脈絡漸漸清晰。
進入考古工地,6間房址的遺址清晰暴露在地面上,這種12平米左右的房屋,採用前店後坊的功能分區,不難讓人想像,臨街一側商人叫賣吆喝,後面工人緊張加工商品。泥土中,夾雜著一些當時人們生活器具,其中以碗為主,還有一些瓶、香爐、盞等,以及一些錢幣。不過,這些都是琉璃廠等本地窯廠燒制的。
1.45米寬道路保存完好城市巷戰發揮作用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排水溝串聯春熙路與江南館街街坊遺址連成一片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來中華網
F.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的介紹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即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最初是劍南春集團進行回棋盤街兩側答的平房拆遷工程,由於發現了歷史文物,迅即轉為「搶救式發掘」。2003年至2004年之間,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對酒坊遺址進行發掘,最終用科學方法還原了「蜀中美酒」綿竹劍南春的釀酒工藝和昔日風貌,為中國酒文化代代傳承又奠定了一塊基石。
G. 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的簡介
水井街酒坊遺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水井街南側,在府河與南河的交匯回點以東,原為答全興酒廠的曲酒生產車間。1998年8月,全興酒廠在此處改建廠房時,發現地下埋有古代釀酒遺跡,隨後由四川省博物館進行了考古調查,以確定遺址的分布范圍。1999年3一4月,在四川省文化廳、成都市文化局的直接領導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在此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四川省博物館的部分人員也參加了工作。本次發掘的目的是確定水井街酒坊遺址的起始年代,了解釀酒設施的分 布及其「前店後坊」的格局,並為建設四川全興酒文化博物館提供實物資料。出土大量青花瓷片、晾堂的年代分屬明代、清代。
H. 為何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被稱為「棲靈遺址」
揚州市的棲靈遺址牌坊之所以稱「棲靈遺址」,這與昔日寺中的一座塔相關。內
601年,隋文容帝下詔全國30個州各建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寶塔,建於大明寺的塔稱作「棲靈塔」,塔高9層,直插雲霄,蔚為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為此大明寺又稱「棲靈寺」。但是,該塔在843年不幸毀於火災,後來,人們便在寺門前建了這座「棲靈遺址」牌坊,以志紀念。
I. 成都發現唐宋街坊遺址了嗎
近日,在成都春熙路旁,城守街一處建築工地的地面「揭開」後,星羅棋布的城市建築「浮出」地面,這些從晚唐五代一直延續到了南宋早中期的街坊,不難讓人聯想到唐宋時期,春熙路上「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景象。
進入考古工地,6間房址的遺址清晰暴露在地面上,這種12平米左右的房屋,採用前店後坊的功能分區,不難讓人想像,臨街一側商人叫賣吆喝,後面工人緊張加工商品。泥土中,夾雜著一些當時人們生活器具,其中以碗為主,還有一些瓶、香爐、盞等,以及一些錢幣。不過,這些都是琉璃廠等本地窯廠燒制的。
遺址中,一段保存最為完好的道路,磚塊豎立鋪設呈現出W形狀,堅固耐用,至今難見斷紋。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地現場負責人江濤介紹,這段道路修建於南宋早中期,寬只有1.45米,目前揭露的長度有49米左右。在現在的人看來,一個城市的商業區,這么窄的路有些不合常理,但對於現場考古人員來說,這些道路寬度在文獻中可以得到印證。
江濤說,文獻中記載,元蒙大軍攻入成都後,當地老百姓奮起反抗,家家戶戶將桌子、椅子扔到了街道上,阻塞了城市交通道路,展開了一場巷戰。而要將1.45米寬的道路阻斷,顯然是比較輕松的。不過,這些狹窄的街道也與當時的規劃有關系,以及春熙路在當時或許已經寸土寸金,用地還是比較緊張的。
發掘區內,排水溝隨處可見,這些排水設施從晚唐五代開始修建,反反復復修了4次。沿著這些排水溝的脈絡,兩百多米外的江南館遺址顯然近在咫尺,根據這些排水設施的性質,考古人員推測,這里和江南館街坊遺址性質相仿,與旁邊一醫院當年挖掘的排水溝一起,能夠連成一片。
這里同樣屬於當年富春坊一帶的商業中心,也就是傳說中唐玄宗夢中買酒的地方。考古專家介紹,唐末名將高駢建羅城之後,成都的城市中心開始從天府廣場一帶發展到了春熙路一帶,這里發掘的遺址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況,為了解春熙路片區城市的布局提供了更多的資料,這些基礎設施縱橫交錯,屬於富春坊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復原古代成都城市面貌、了解它的建築方式、分析城市功能分區都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