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毛賊
A. 西游記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主要角色
孫悟空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
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
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唐僧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慈悲心腸,一心向佛,為人誠實善良,也有怯懦的一面。
豬八戒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掌管天河水軍。因在王母瑤池蟠桃宴上醉酒,逞雄闖入廣寒宮,企圖調戲霓裳仙子,霓裳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被糾察靈官奏明玉皇,惹怒玉帝,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成了一隻野豬,修煉成精,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擁有投胎前的記憶和玉帝賞賜的兵器。
在高老莊搶占高家三小姐高翠蘭,被孫悟空降伏,跟隨唐僧西天取經。最終得正果,封號為「凈壇使者」。為人好吃懶做,憨厚,膽小,且貪圖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富有喜劇色彩的,而且有時也立有功勞。 它咬殺母豬,打死群彘,又招贅到福陵山雲棧洞的卯二姐,想不到一年卯二姐卻死了,只留下一個洞府給他。至此棲身雲棧洞,自稱「豬剛鬣」。
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高老莊,在雲棧洞與孫悟空大戰,聽說唐僧之名,前去拜見。被唐僧收為二徒弟後,為讓其繼續戒五葷三厭,唐僧給他起了個別名叫「八戒」。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幫手,一路負責挑擔,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武器是九齒釘耙。
沙和尚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玉皇大帝,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受萬箭穿心之苦。後被唐僧師徒收服,一路主要負責牽馬。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為人忠厚老實、任勞任怨。
白龍馬
又名玉龍(小龍王)。白龍馬本是西海龍王三太子,因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的明珠而觸犯天條,要被斬首。後因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免於死罪,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取經。之後又誤吃唐僧所騎的白馬,被菩薩點化,變身為白龍馬,皈依佛門,載乘唐僧上西天取經,最終修成正果,被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
(1)西遊記毛賊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藝術特色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
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像,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盡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松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朴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
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
《西遊記》張開了幻想的翅膀,馳騁翱翔在美妙的奇思遐想之中,其幻想的思維模式,有著超現實的超前的意識。《西遊記》的幻想藝術確是一份寶貴的思維財富和豐富的藝術財富。《西遊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部傑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學中的瑰寶。
B. 請概括《西遊記》中「真假美猴王」故事的主要情節。
悟空化齋還未回來,八戒肚子餓了拿馬出氣。突然出現了強盜,悟空趕回說這是強盜不是妖怪,他就變了一堆錢財引強盜過來,一棒子打死了他們。
唐僧看到悟空又打死了人,就生氣的念起緊箍咒,悟空疼得受不了,唐僧又一次趕悟空走。悟空怎麼求唐僧,唐僧就是不肯原諒他,於是悟空就去南海找觀音菩薩幫忙。觀音菩薩讓他在南海待幾天再回去,到時候唐僧的氣就會消了。
第二天,唐僧叫豬八戒和沙僧去找食物。悟空就來給唐僧送水,唐僧仍然叫他走,他說唐僧不識抬舉,打了他搶了包袱走了。
唐僧等八戒和沙僧回來後才醒,八戒說要去找悟空算賬,唐僧就說讓沙僧去要回包袱就行了。沙僧找到了悟空,看見那裡有師傅,還有自己,心裡很生氣說竟然敢冒充他,於是他就去觀音菩薩那裡告狀。
沙僧在觀音菩薩那裡看到了悟空,想著他倒是惡人先告狀了,於是就打了起來。菩薩叫他們不要打了,叫他們去花果山看看就明白了。途中悟空說沙僧一向都很講理的,怎麼這次不講理,沙僧還說是誰不講道理呢。
他們來到花果山又看到了悟空,這下好了,兩個悟空,雙方都指責對方是冒充的,打了起來,於是他們去了菩薩那裡分辨。沙僧拿了包袱回去就告訴唐僧之前打他的是妖精,不是悟空。南海上空兩個悟空在打鬥,觀音菩薩為了分辨就念緊箍咒,兩個悟空都喊頭疼,於是觀音菩薩讓他們去玉帝那裡分辨。
兩個悟空打鬥到了天空,來到玉帝那裡,玉帝要李天王用照妖鏡試試,可還說分辨不出來,他們就到唐僧那裡去了。他們打鬥到了唐僧那裡,唐僧念緊箍咒分辨不出來,就讓他們到閻羅王那裡去。
閻羅王讓判官查生死簿,陰間沒有他們的資料,就讓他們去地藏王那裡用諦聽分辨,諦聽說他聽出來了,說那妖精本領高大不好說穿,諦聽讓他們去找如來佛祖。
佛祖的徒弟說佛祖正在講經說法,不讓他們進去,他們硬是闖進去的。兩個悟空來到佛祖面前讓佛祖分真假,佛祖一眼就開出假悟空,並說假悟空是六耳獼猴,他趁唐僧師徒不和從中作怪。
假悟空見被佛祖認了出來,就變成蜜蜂逃了出去,如來佛放出了金缽盂去追蜜蜂,妖精現原形了。如來佛叮囑悟空今後他們師徒要齊心協力才能取得真經。
(2)西遊記毛賊擴展閱讀:
1、《西遊記》真假美猴王概述:
第五十六回
唐僧被一夥強盜吊在樹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當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與強盜發現悟空,便欲謀財報仇。老者報信,師徒走脫,強盜追來,被悟空打得死傷傷,老者之子亦被割下頭,僧大驚,先念起緊箍咒,使悟空疼痛難忍,又趕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悟空去見觀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搶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內的文牒,並聲言自己將去西去天取經,沙僧見了,去南海拜見觀音。忽見悟空在旁,於是掣杖便打,並向觀音述說自己所見。觀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悟空見假悟空而發怒,兩個舞棒在空中惡戰,真假難辯。如來認出假悟空是六耳彌猴,使他現了原身。悟空一棒將其打死,又被觀音送回唐僧處。
2、六耳獼猴:
六耳獼猴,假悟空,無姓名,傳說的四大靈猴之一,實力和真孫悟空一般無二,大戰孫悟空,鬧到上天入地下海。一說為孫悟空之二心,故與孫悟空本領無二。
3、原著描寫
如來佛合掌道:「觀音尊者,你看那兩個行者,誰是真假?」菩薩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宮、地府,亦俱難認。特來拜告如來,千萬與他辨明辨明。」
如來笑道:「汝等法力廣大,只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菩薩又請示周天種類。
如來才道:「周天之內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蟲:乃蠃、鱗、毛、羽、昆。
這廝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鱗、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類之種。」
菩薩道:「敢問是那四猴?」
如來道:「第一是靈明石猴,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
第二是赤尻馬猴,曉陰陽,會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縮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獼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類之種,不達兩間之名。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
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C. 西遊記里有一回:孫悟空把一老漢的兒子打死……
師徒生二心
見《西遊記》第056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強盜殺妻情節是央視《西遊記(續)02 師徒生二心》中根據原著故事改編而來的。
D. 關於西遊記中的六賊和其他一些小細節的小疑惑
樓主你好
你太迂腐了。。此怒非彼怒。西遊記是小說, 不是佛典。你明白兩者之專間的區別吧。
佛教有八屬大護法金剛,其形象都是非常凶惡的。他們在必要的時候會舉起屠刀,降妖伏魔。那你說他們是不是也犯了佛門第一大戒呢。
E. 西遊記摘抄加點評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本作品僅供參考!!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略談孫悟空的性格
孫悟空,一個吳承恩筆下的英雄人物,我們可以先從他的出生地——花果山上的那塊岩石說起。
岩石這一物質,在中國的傳說和小說中佔有著重要地位,例如:孫悟空、賈寶玉、女媧等都與石頭的著相關的故事。在這些人身上岩石又象徵著堅實、厚重、責任。比如,在花果山遭受到天庭的攻擊時,孫悟空自稱「齊天大聖」,去對抗外來侵略,既顯示出他「棒打天下不平事」的石頭精神,也為他後來不能融入這個世界而大鬧天宮埋下了伏筆。
性格一:勇氣可嘉
石猴出世後,就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在進水簾洞前,有一老猴子曾提出:誰能進去(水簾洞)並能出的來,我們就拜他為王。然而機會是對每個人都是相同的,也然而,只有石猴跳了進去。如果石猴沒有勇氣,機遇也就不會垂青於他了。六小齡童曾稱這一點為「只有不甘於做一隻普通的猴子,才會有那成功的一躍」。當然,之後的大鬧蟠桃園、大鬧天宮等都印證了這一點。
性格二:有勇有謀
大家如果還記得《三打白骨精》中的話,其中有幾個場景是這樣的:孫悟空一發現妖精,就馬上掣棒一擊,最後迎來的卻是師父的緊箍咒。最終被貶花果山。
當豬八戒去花果山將猴哥請回來後,孫悟空改變了原來見妖降妖、遇魔伏魔的想法了,在小說《西遊記》第四十回中寫道:行者心中暗想:「這潑怪不知在那裡,只管叫阿叫的。等我老孫送他一個卯酉星法,教他兩不見面。」好大聖,叫沙和尚前來:「攏著馬,慢慢走著,讓老孫解解手。」你看他讓唐僧先行幾步,卻念個咒語,使個移山縮地之法,把金箍棒往後一指,他師徒過此峰頭,往前走了,卻把那怪物撇下,他再拽開步,趕上唐僧,一路奔山。
這足以看出孫悟空的降妖思路有變,謀略更深了。
性格三:心高氣傲
被玉帝騙過兩次的孫大聖,再也不相信天庭了,又加上天庭派出十萬天兵去圍剿花果山,他經過與天兵和楊戩的苦鬥、八卦爐的磨練後,一怒之下打上靈霄寶殿,奪了玉帝寶位。這一事件在西天路上被孫悟空多次提到,就連他殺死幾個強盜,三藏真個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大聖聞言,忍不住笑道:「師父,你老人家忒沒情義。為你取經,我費了多少殷勤勞苦,如今打死這兩個毛賊,你倒教他去告老孫。雖是我動手打,卻也只是為你。你不往西天取經,我不與你做徒弟,怎麼會來這里,會打殺人!索性等我祝他一祝。」攥著鐵棒,望那墳上搗了三下,道:「遭瘟的強盜,你聽著!我被你前七八棍,後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將你打死了,盡你到那裡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玉帝認得我,天王隨得我;二十八宿懼我,九曜星官怕我;府縣城隍跪我,東岳天齊怖我;十代閻君曾與我為仆從,五路猖神曾與我當後生;不論三界五司,十方諸宰,都與我情深面熟,隨你那裡去告!」
性格四:容易沖動
西天路中,困難重重,當師父遇難後,兩位師弟散夥的散夥,中立的中立,唯有孫悟空的性子急。比如:小說八十一回中,唐僧飢餓,讓沙僧尋食,大聖出門降妖,就八戒一人看守師父,妖精施計分身,假身引誘大聖,真身將唐僧掠去,當大聖得知自己中計,回到客房尋師父時,那有個師父?只見那獃子和沙僧口裡嗚哩嗚哪說甚麼。行者怒氣填胸,也不管好歹,撈起棍來一片打,連聲叫道:「打死你們!打死你們!……我打殺你兩個,我自去救他!」只打得八戒主動提出來自己找師父。
以上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幾個主要性格。顯然,前兩者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後兩者是我們所反對和排斥的。也只有這兩種有著鮮明對比的性格,才構成我們今天所熟悉的孫大聖的形象。
參考資料:自己原創
F. 《西遊記》原著中看不懂的幾個問題!
1、孫悟空歸依正果,六名小完蛋
2、:心意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內。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容,安靜不下來。
出 處:漢·魏伯陽《參同契》註:「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心猿在這里指孫悟空吧,意馬可能指白龍馬
3\六名小賊: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也是對當時社會制度的抨擊,看過就知道,為什麼神仙的親戚呀坐騎呀犯錯了,如回去就行了,為什麼不滅了呢?簡單點吧,哈哈
G. 西遊記第十四回內容
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唐僧與幾隨從騎馬西行,路過雙叉嶺忽然失足,三人連馬都跌落坑坎之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那幾個妖王商量著如何吃他們,但因山君的話,而留下了唐僧其餘幾人均被食吃。唐僧被嚇得不輕,這是一位老公公救了唐僧,後唐僧得知此人乃是太白金星。
謝過後。唐僧又上路了,途中遇見一位獵戶,殺死了老想吃唐僧的老虎。唐僧來到獵戶家,為他死去的父親誦經,得到眾人感謝。待他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叫喊者正孫悟空,悟空告知唐僧他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悟空求唐僧將他救出。待他出來後,便拜了唐僧為師。途中遇一老虎,悟空將他打死後把它做成衣服穿上。夜間,師徒二人來到一座院子在此屋中休息。
不料卻遇強盜,悟空將他們亂棒打死之後,唐僧很生氣責怪悟空,悟空受不住此氣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再違背師徒諾言。
(7)西遊記毛賊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被花果山眾妖尊為美猴王,玉帝封其為「齊天大聖」。花果山頂有一塊仙石,困長期吸收天真地秀、日月精華,一日從中蹦出一隻石猴。他發現了花果山上的水簾洞,被眾猴尊奉為王,遂稱「美猴王」。
他被菩提祖師收為弟子,習得了高強本領,還闖到東海龍宮,強奪了「如意金箍棒」作為自己的兵器。之後他手持金箍棒,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將十萬天兵天將打得落花流水。玉帝請來西天如來佛祖解救,如來施法將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
五百年後,觀音菩薩將悟空度人佛門,讓去西天如來處取佛法真經的大唐高僧唐三藏將他救出。悟空從此成了唐僧的大徒弟。
一路上,他和師弟豬八戒、沙和尚護佑師父跋山涉水,降伏了白骨精、蜘蛛精、牛魔王等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戰勝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成功取到了真經,修成了正果。他本人被如來封為「斗戰勝佛」。
2、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
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H. 印象中的比較有造詣的和尚都是武藝高強,為什麼唐僧連一個小毛賊卻都無還手之力呢
高僧從不是因為他們武功高強被譽為高僧,而是他們的德行高,研究佛學到了精深,你所說的有造詣的和尚除了達摩祖師外就是在電視小說上看的吧!
I. 西遊記第十四回中的六個毛賊的隱含意思是什麼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是「眼、耳、鼻、舌、意、身」的具像,寓意掃清「六賊」
J. 西遊記第二十回行者難斗假猴王 如來佛祖辨忠奸概括兩百字內
唐僧來一人正在西行,突然來了幾自個小毛賊,悟空一棒打死了,唐僧責怪她,悟空頂嘴,唐僧念緊箍咒把悟空趕走,悟空去找觀音,觀音說唐僧會有難。唐僧一行人走著走著,唐僧又飢又渴,八戒去化齋,沙僧去打水,突然假悟空來了,給唐僧水喝,唐僧不喝,假悟空把唐僧打傷了,帶著行李·走了·沙僧來了去找悟空看見拿不會行李,去找觀音,明白事情的真假後,真假悟空去找觀音不行,天神不行,諦聽又不敢說,去找如來,殺死了假悟空,唐僧師徒和好。(~\(≧▽≦)/~啦啦啦)採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