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至今最有價值的考古發現是哪次
一定是秦始皇兵馬俑了,世界8大奇跡中的
再後來應該是長沙馬王堆的辛追夫人
B. 隱藏在紫禁城下的百年的地宮終於曝光,人們為什麼不敢挖掘
隱藏在紫禁城下的百年的地宮終於曝光,因為技術手段跟不上,在不破壞現有地面建築的情況下發掘完整的元代地宮非常困難,所以人們不敢挖掘。很早我們就知道北京遠不止是明清時期的首都。根據考古研究的發現,紫禁城遺址下發現了三層地質結構。根據初步判斷,它們分別屬於元、明、清三代,這意味著元代遺址可能存在於故宮之下。我們對這些古人智慧的結晶也充滿了期待。

在不破壞現有地面建築的情況下發掘完整的元代地宮是非常困難的。此外,它也不能確保100%的成功。因此,專家們已經達成共識,他們應該首先制定一個維護計劃來維護故宮的地下建築,等待技術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再進一步揭開故宮的神秘面紗。
C. 近40年以來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的共同點是什麼
近40年以來,在元代居住遺址、元代窖藏及元代墓葬中陸續出土了不少青花瓷器。它們的共同點是施淡青白色釉,而不是無色透明釉,青花的色澤帶灰,而不是典型的深藍色,紋飾也比較簡單。
D. 我國有史以來全部重大的考古發現有哪些
1、北京周口店遺址與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2、雲南元謀人遺址
3、陝西藍田人遺址
4、金牛山遺址及金牛山人
5、馬壩人遺址
6、泥河灣舊石器時代遺址群
7、丁村遺址
8、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
9、玉蟾岩遺址
10、裴李崗遺址
11、賈湖遺址
12、興隆窪遺址
13、大地灣遺址
14、仰韶遺址
15、半坡遺址
16、姜寨遺址
17、後岡遺址
18、廟底溝遺址
19、大汶口遺址
20、河姆渡遺址
21、大溪遺址
22、城頭山遺址
23、屈家嶺遺址
24、崧澤遺址
25、馬家窯遺址
26、柳灣墓地
27、牛河梁遺址
28、城子崖遺址
29、良渚文化遺址群
30、石家河遺址群
31、陶寺遺址
32、王城崗遺址
33、齊家坪遺址
34、卡若遺址
35、石峽遺址
36、東灣仔北遺址
37、圓山遺址
38、二里頭遺址
39、東下馮遺址
40、夏家店遺址
41、大甸子遺址和墓地
42、偃師商城
43、鄭州商城遺址
44、盤龍城遺址
45、安陽殷墟遺址
46、吳城遺址
47、新干大墓
48、三星堆祭祀器物坑
49、周原遺址
50、豐鎬遺址與墓地
51、琉璃河遺址
52、晉侯墓地
53、三門峽虢國墓地與上陽城遺址
54、晉國故城遺址
55、鄭韓故城
56、燕下都遺址
57、曾侯乙墓
58、紀南城周圍的墓葬群
59、中山王陵
60、銅綠山礦冶遺址
61、秦咸陽城及秦宮殿遺址
62、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63、睡虎地與龍崗秦墓
64、漢長安城遺址
65、居延漢代遺址與簡牘
66、西漢帝陵與陵園遺址
67、燒溝漢墓
68、銀雀山漢墓
69、滿城漢墓
70、漢代楚王陵
71、馬王堆漢墓
72、南越王墓
73、石寨山滇人墓地
74、漢魏洛陽城
75、樓蘭故城遺址
76、尼雅遺址
77、鄴城遺址
78、走馬樓孫吳簡牘
79、南京東晉——南朝帝王陵墓和大族家族墓地
80、集安高句麗王室與貴族墓葬
81、雲崗石窟
82、龍門石窟
83、敦煌莫高窟
84、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85、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
86、隋唐洛陽城遺址
87、隋代虞弘墓
88、唐代帝陵陪葬墓
89、法門寺塔基與地宮
90、阿斯塔那墓地
91、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
92、南唐二陵
93、白沙宋墓
94、遼陳國公主墓
95、龍泉青瓷窯址
96、耀州窯遺址
97、西夏王陵
98、古格故城遺址
99、元大都遺址
100、明定陵
E. 考古專家和盜墓賊一直沒有挖掘出元朝的墓地是為什麼
你說的應該是從未發現過元朝皇帝的陵墓,一般的元代平民、貴族、官員墓葬並不鮮見。
在內回蒙古大答規模挖掘元代集寧路遺址時,一次性就發現了46座元代墓葬。
至於元代帝皇墓葬一直沒被發現,是和蒙古人的獨特喪葬制度有關。
首先元代帝皇葬禮不允許漢族官員參加,對於下葬地點也非常注意保密,史書記載寥寥無幾,後人不得其詳。
其次下葬比較簡單,不封不樹,不設享殿、墓碑,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與普通陵墓的區別。
最後通過在史書上做真真假假的記錄,對外宣傳皇帝運回漠北安葬,以假亂真混淆視聽。
F. 元上都遺址文物保護方面問題有什麼
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規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遺址,在元末農民起義戰爭中被摧毀。通過考古發掘,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元上都遺址,不僅保存著宮城、皇城、外城、關廂、街道等元代城市遺址,而且保存著中軸線和棋盤街的城市布局。城牆、瓮城、城門及大型建築基址基本保存完好,地表清晰可見街道、房址及宮城遺跡。由於它建在地勢開闊的金蓮川草原之上,高大的城牆,鱗次櫛比的宮殿基址,構成了草原地帶深邃悠遠、規模宏大的文化景觀。而在元上都遺址地下,埋藏著許多珍貴文物,周圍還有元代祭祀區和墓群。遺址所在地正藍旗至今仍保留的濃郁而純正的蒙古族傳統「敖包祭祀」及其慶典活動,真實、完整地傳承了蒙古民族的傳統信仰。
在管理層面上,保護元上都遺址最重要的問題是,避免現代化的城鄉規劃、城鄉建設發展帶來的對其個性和傳統的摧毀,保護和控制原生態的周邊環境。過去國內確實存在世界遺產重申報、輕管理的問題,有的人在世界遺產大會上說得很好聽,承諾得也很好,回來後卻不是那麼回事,在世界遺產保護和監控地帶建賓館、飯店、纜車等等。
在技術層面上,元上都遺址面臨的問題和其他土遺址一樣,如何保護並有效展示,特別是展示所引起的風化、乾裂、酥粉、霉變等問題。
G. 在湖南省津市一處元代金銀器窖藏發現了哪些最為精緻的銀器,是什麼樣的
銀錠兩件,長8.7厘米,首寬5.6厘米,腰寬2.7厘米,腰厚1厘米,一件重295克,另一件重288克。束腰式,表面微凸,其中一件表面有「王信」戳記,底及側面有許多氣孔。
根據器形和紋飾分析,這批金銀器應是元代的遺物,銀錠形制及戳有銀鋪記號的特點,與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發現的銀錠相同。
H. 集寧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比如密室逃脫
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位於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鄉土城子村,北鄰110國道,南靠黃旗海,西距烏蘭察布盟行政公署所在地集寧市25公里。古城建於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原系金代集寧縣,為西京路大同府撫州屬邑,是蒙古草原與河北、山西等地進行商貿交易的春市場。元代初年,升為集寧路,屬中書省管轄,下轄集寧一縣。城內曾有皇慶元年(1312年)所立《集寧文宣王廟學碑》。1988年6月,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40米,東西寬640米。
古城東、北牆保存較好,寬 5-6米,殘高0.5-2.5米。西、南牆破壞嚴重,已模糊不清。東、西牆各設一門,東門位於東城牆北段,外置方形瓮城;西門設在西城牆中段,外置馬蹄形瓮城。南門情況不詳。城內道路六縱七橫,將古城分為三十一個單元,城內北部正中有一大型的建築台基,台基南部為市肆遺址,城外西側有一條南北向的道路直通西門瓮城。城內地層堆積東淺西深,文化層厚1.5-5米;遺跡豐富,有大量的房址、灰坑(窖穴)、水井、道路、墓葬、瓮棺葬、窯、窖藏等,遺跡間疊壓打破關系較為復雜。古城內現辟為耕地,地表散見大量的陶瓷片、石柱礎、石臼及磚瓦等建築構件殘塊。
2002年4月至2003年11月,為了配合集-老高速公路建設,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城內高速公路建設地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22045平方米,共發現房址91組、灰坑(包括窖穴)822座、灰溝110餘條、水井22眼、道路9條、窯址23座、墓葬11座、瓮棺葬4座、窖藏34座,出土了大量不同質地的各類器物。其中完整瓷器200餘件、可復原瓷器7416件、陶器877件、金銀器10件、銅器351件、鐵器268件、骨器456件、銅錢36849枚、其它石器、木器等各類器物2000餘件。這些遺跡、遺物的出土,為研究元代的城市制度、經濟文化生活提供了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
I. 2013年3月,河南新鄭市鄭韓故城古墓出土—把古劍,距今己有2300多年,它可以見證()
二十世紀中國十大考古發現
【殷墟】
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購中葯"龍骨"時發現甲骨文,引發殷墟的發掘。
【敦煌】
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圓錄意外發現一個藏經洞,淹沒於漫漫黃沙的文化藝術寶庫重見天日。但大批文物被劫運國外,被稱為"吾國學術之傷心史"。
【北京人】
1929年周口店龍骨山發現完整的50萬年前"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但化石在太平洋戰爭中失蹤,至今不知去向。
【定陵】
1956年5月19日,定陵發掘鏟下了第一鏟土,一座神秘輝煌的地下宮殿被打開。
【中山靖王墓】
1968年河北滿城發現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子竇綰的墓葬,首次發現兩件最完整的金縷玉衣。
【馬王堆漢墓】
1971年湖南長沙市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發掘出漢墓。最受矚目的是一具千年不壞的女屍。
【河姆渡】
1973年浙江餘姚縣河姆渡村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秦始皇兵馬俑】
1974年陝西臨潼縣一農民在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園附近打機井時意外發現了與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頭、人身和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重見天日。
【曾侯乙墓】
1977年湖北隨縣發現2400多年前戰國初期的曾侯乙墓。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24件精美樂器,包括編鍾等8種。
【法門寺地宮】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發現塔基地宮,內有佛指舍利、捧真身菩薩等寶物。
1994年
三峽工程淹沒區
江蘇南京市江寧縣湯山舊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鄧州市白庄村八里崗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安徽蒙城縣畢集村尉遲寺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河南輝縣孟庄遺址
山東滕州前掌大商周貴族墓地
河南永城漢梁孝王寢園
西安隋灞橋遺址
陝西麟游隋仁壽宮·唐九成宮37號殿址
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東沙布日台鄉寶山遼貴族墓
1995年
江西萬年大源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湖南省道縣壽雁鎮玉蟾岩遺址
河南鄭州西山仰韶文化城遺址
鄭州石佛鄉小雙橋商代遺址
山東長清縣仙人台國貴族墓地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江蘇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陵
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
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國遺址
杭州市中山南路趙氏太廟遺址
1996年
重慶豐都煙墩堡遺址
洛陽妯娌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平頂山應國墓地
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紀年簡牘
遼寧北票喇嘛洞墓地
山東青州龍興寺佛教造像窖藏
長清雙乳山西漢濟北王陵
青海都蘭吐蕃墓群的發現
1997年
陝西秦嶺洛南盆地舊石器地點群
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廣西邕寧頂螄山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址
香港東灣仔北遺址
河南偃師商城小城
河南新鄭鄭韓故城鄭國祭祀遺跡
遼寧綏中石碑地遺址
廣東廣州南越國官署御苑遺跡
新疆尉犁營盤漢晉墓地
1998年
泥河灣盆地於家溝舊石器遺址
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祭壇和墓地金壇
三星村新石器時代遺址
忠縣中壩遺址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層文化石城址
紹興印山越國王陵三峽庫區雲陽李家壩遺址
小浪底水庫東漢漕運建築基址
南京仙鶴觀、象山東晉貴族墓地
慈溪上林湖寺龍口越窯窯址
1999年
江蘇江陰高城墩新石器時代遺址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雲南羊甫頭墓地安徽淮北隋唐大運河考古
遼寧桓仁五女山山城
山太原市晉源區隋代虞弘墓河北元中都
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河南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遺址
湖南虎溪山一號漢墓
2000年
福建三明萬壽岩舊石器遺址
江蘇連雲港藤花落龍山時代城址
河南新密古城寨龍山時代古城
廣東博羅橫嶺山先秦墓地
湖北潛江龍灣宮殿遺址
四川成都古蜀國大型船棺獨木棺墓葬遺址
山東章丘洛庄漢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遺址
南京鍾山六朝壇類建築遺跡
浙江杭州南宋臨安府治遺址
河南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
2001年
山西吉縣柿子灘舊石器時代遺址
青海民和喇家齊家文化遺址
廣東深圳屋背嶺商代遺址
浙江蕭山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四川成都金沙商周遺址貴
州赫章可樂墓葬
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窯址
浙江杭州雷峰塔遺址
河南禹州神鎮鈞窯遺址
浙江杭州南宋恭聖仁烈皇後宅遺址
2002年
廣西革新橋新石器時代遺址
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簡牘
山東日照海曲漢代墓地
河北鄴南城東魏北齊塔基遺跡
太原王家峰北齊徐顯秀墓
湖北巴東舊縣坪遺址
吉林延邊西古城城址
黑龍江阿城劉秀屯金代大型宮殿基址
江西李渡元代燒酒作坊遺址
浙江寧波元代慶元路永豐庫遺址
2003年
遼寧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時代遺址
河南鄭州大師姑夏代城址
西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
陝西扶風周原李家西周鑄銅作坊遺址
山東章丘危山漢代墓葬與陪葬坑及陶窯
山東臨沂洗硯池晉墓
陝西唐昭陵北司馬門遺址
內蒙古通遼吐爾基山遼墓
內蒙古集寧路古城遺址
江西景德鎮珠山明、清御窯遺址
2004年
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
易縣北福地遺址
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
湖南寧鄉炭河裡西周城址
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
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
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
新疆羅布泊小河墓地
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