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堡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05 04:02:39
A. 詳細介紹福建永安抗戰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永安曾作為福建省的戰時省會達七年半之久(1938年8月-1945年5月)。當時,隨省政府內遷永安的政府機關、 軍警機構、金融單位、大中專學校以及學術研究機構和團體多達一百多個,一批共產黨人、愛國進步文化人士也相繼匯聚永安。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這些共產黨人、愛國進步人士不顧個人安危,奮然而起,以筆作為武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進步文化活動,推動抗日救亡運動。戰時的永安,有9個出版社、19家印刷所、15家書店,先後出版了13種報紙、129種期刊、700多種圖書,形成了一個抗日情緒高漲、進步文化繁榮的局面,為推動全面抗戰,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繁榮東南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歷史地位和影響在當時的國統區僅次於重慶和桂林。
時過六十多年後,這些當年的抗戰遺址目前還較完整的保存有省政府辦公地(現永安文廟),中國國民黨直屬台灣黨部(文龍村土堡),省主席陳儀、劉建緒公館(吉山春谷齋,現春谷山莊),省教育廳(吉山「劉氏宗祠」),省立音樂專科學校(現吉山酒廠),省立永安中學(吉山「東方月」),省防疫大隊(吉山「萃園」)等20餘處,且大部分集中在吉山村。吉山村位於永安城區西南郊5公里處。
2004年,永安市人民政府對當年省政府的辦公地――永安文廟進行了大規模修復,並設立了抗戰進步文化陳列館,展出了大量的抗戰實物。2005年,又投資30多萬元將吉山挹秀樓開辟成永安抗戰文化名人館,以圖片、文字和實物的形式介紹了在抗戰時期為永安的抗戰事業做出貢獻的45位名人,還整修了22座抗戰遺址及古民居,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