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利川游記
1. 恩施,利川騰龍洞好玩不
說實話一般 門票180元 裡面就是石頭 激光表演都還是有個領導要去 我才恰巧碰上 本地人要便宜的多 騰龍洞在利川 不過真正好玩的就是在郊區 冬天的雪景不錯
2. 有朋友去過恩施利川騰龍洞嗎介紹一下哦
我去過騰龍洞風景名勝區,距利川市城6公里,景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該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洞內最高處235米,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無毒氣,無蛇蠍,無污染,洞內終年恆溫14一18℃,空氣流暢。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神秘莫測。洞外風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卧龍吞江瀑布落差20餘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題寫了「騰龍洞」洞名;原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為水洞揮筆題詞:「卧龍吞江,天下奇觀」;原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揮毫潑墨「登山當攀珠峰,攬勝應探騰龍」。1988年,經25名中外洞穴專家歷時32天實地考察論證:騰龍洞屬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世界特級洞穴之一。198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審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國家級權威刊物《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中 騰龍洞
國最美六大旅遊洞穴——震撼騰龍洞」。騰龍洞以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宜人的氣候環境,被公認為旅遊、療養、探險、地質考察的首選去處。 2003年6月,東莞市興業實業有限公司、黃山中安經貿資源有限公司與利川市政府正式簽約,共同投資1.5億元建設並經營騰龍洞風景區。2004年7月7日,景區正式動工建設。經過一年多的高起點、大手筆開發,完成了5000餘萬元的一期投資,修建了5公里的游覽步道,在洞中安裝了各種燈光,配備了豪華電瓶車,讓遊客舒適的享受中華第一溶洞絕妙景觀,觀賞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造化。目前洞內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原生態洞穴劇場,每天都以一場高水準的大型土家族情景歌舞《夷水麗川》,讓遊客感受土家民族的動人傳說。公司還將旅遊和現代高科技相結合,推出了全國最大的洞中夢幻激光秀,讓遊客置身於變幻莫測、空曠神秘的夢幻世界。 騰龍洞景區由水洞、旱洞、鯉魚洞、涼風洞、獨家寨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整個洞穴系統十分龐大復雜,容積總量居世界第一,是中國旅遊洞穴的極品,2005年10月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騰龍洞以其雄、險、奇、幽、絕的獨特魅力馳名中外。洞口高72m,寬64m,洞內最高處235m,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2.8km,其中水洞伏流16.8km,洞穴面積200多萬 騰龍洞
m2。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且無毒氣,無蛇 蠍,無污染,洞內終年恆溫14-18℃,空氣流暢。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神秘莫測。洞外風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卧龍吞江瀑布落差20餘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 中國地質大學鄢志武教授日前發布騰龍洞聯合科考成果稱,經過測量並與中國及世界其他地區大洞穴的數據比較發現,湖北利川騰龍洞洞口至4000米洞道的面積23萬平方米,容積1575萬立方米,是目前發現並有相應數據公布的洞穴中,單位面積或者單位長度內世界上最大的洞穴通道。 1日,由中外科研工作者組成的騰龍洞聯合科考探險隊正式結束了對騰龍洞的考察。此次對騰龍洞及其外圍地區的岩溶地質及洞穴旅遊資源的綜合勘查與探險,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探測結果表明騰龍 騰龍洞
洞總長度達到59.8公里,比1988年測得的52.8公里延長了7公里,經初步計算,騰龍洞洞穴容積接近4000萬立方米。 科考隊在尋找騰龍洞周圍新洞穴資源以及洞內的支洞時,新發現了大量的溶洞群,有騰龍洞南邊的天窗洞、劉家洞和古河床的豎井洞穴和龍骨洞地下河,均是極具探險旅遊價值的景區。 科考隊首次在騰龍洞支洞發現了第四紀中更新世的哺乳動物群化石。10月30日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及古人類研究所黃萬波教授鑒定,主要化石物種為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蘇門羚,另外還有熊科、鹿科、牛科等動物化石,初步研究確定其地質年代至少在20萬年前。 中外騰龍洞聯合科考探險隊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與歐洲洞穴基金會28位專家組成,其中包含來自英國、愛爾蘭、澳大利亞、匈牙利等國的18名專家,科考時間歷時20天。
3. 恩施-利川地區
(一)地球內部系統
1.地球深部構造
圖6-6是湖北省莫霍面等深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恩施地區為湖北西部幔坪區一部分,處於城口幔陷和咸豐幔陷的肩部地幔微隆區。但從整體上看西部幔坪仍處在下陷狀態,它的東部為武陵幔坎或幔階與太行山幔坎帶相連,具有顯著的地殼陡傾和重力梯度帶特點。本區西部為著名的四川幔隆區。
圖6-6湖北省莫霍面等深線圖(單位:km)(據湖北省區域地質志,1984)
2.構造和斷裂系統
與西部幔坪區相對應,地殼以緩幔隆升為特徵,形成上揚子台褶帶。其西部鄰區為揚子地台四川拗陷盆地,東部鄰區為武陵褶皺山系。隨上揚子台褶帶構造歷史演化,本區經歷了三個地質發展階段:①地台蓋層沉積階段(∈—T2),②地台活化階段(T3—K),③新構造運動階段(N—Q)(見第五章第二節)。根據盧紀仁等研究(1996),揚子地台活化最初是從二疊紀揚子地台西部峨眉地幔熱柱活動和峨眉山玄武岩大面積噴發開始的。當時本區正處於地台凹陷沉積階段。據他推測,巨型的地幔熱運動和火山噴發對本區沉積會產生影響。根據本區下二疊茅口組和上二疊吳家坪組地層記錄,生物碎屑灰岩,硅質岩、炭質頁岩、煤系等組成的黑色岩系可能反映當時濕熱的三角洲相和潮坪相特徵。其中的硅質岩條帶和硅質炭質頁岩很可能有海底熱水沉積性質。總之它們所反映的是一種濕熱的還原沉積環境。在黑色岩系中發現了與Se有關的V、Ni、P、S等元素富集及相應的釩礦、磷礦和黃鐵礦層,最近在恩施還發現了首例獨立的硒礦床。
本區斷裂屬於武陵山斷裂系,由西向東有齊躍山-大婁山斷裂,咸豐斷裂和建始-恩施斷裂,呈北東或北北東平行排列。斷裂之間形成一系列斜列式斷陷盆地。但無火山-岩漿活動。
3.岩石系統
本區出露岩石為一套古生代連續沉積層序。主要的含硒岩石層位有下寒武統水井沱組、上奧陶統五峰組、下二疊統茅口組和上二疊統吳家坪組硅質炭質頁岩黑色岩系。這些黑色岩系都以灰岩、白雲岩、炭質頁岩、硅質岩和煤系為特徵,分布於齊躍山以東地區。本區低硒岩石則分布在齊躍山以西,主要的岩石層位為晚三疊統-侏羅、白堊系的砂岩、灰岩、粉砂岩、頁岩等。低硒岩石為侏羅系紫色砂岩、粉砂岩。高硒背景岩石中,只有下二疊茅口組和上二疊吳家坪組地層岩石控制的范圍內發生人畜硒中毒現象。在低硒岩石背景中,也只有侏羅系紫色砂頁岩控制的范圍有克山病發生。
岩石采樣分析結果表明,白雲岩、含炭硅質岩和硅質炭質頁岩硒平均值分別為3.13、52.40和247.707μg/g,紫色砂岩平均硒0.097μg/g。
綜上所述,本區西部鄰區發生的地幔柱熱運動和大規模玄武岩漿噴發可能是造成本區含V、Mo、Cr、Ni、S、P、Se高背景值的主要原因。它們主要賦存於含炭黑色岩系中。與本區相鄰的南部川、滇、黔、桂等地區賦存有類似的岩石層位,並發現V、Mo、P、Au、Ag、Pt、Pd等礦床和礦化。被認為是與地幔柱有關的玄武岩漿作用的結果,因為高Cr、Ni、V、P、Pt、Pd等元素通常是與基性-超基性岩漿活動密切相關的。由此可以設想,本區及其相鄰的川、滇、桂地區在古生代以來一直在地幔熱柱活動的高熱流值異常控制下,海底出現硅質和含藻碳酸鹽沉積,並有V、Ni、Cr、P、Se、S等元素富集。經過多旋迴的海進海退不整合運動,在二疊紀中晚期這種富集達到高峰。
(二)地球表生系統
1.地形地貌景觀
本區西部為齊躍山系,東部為武陵山系余脈,呈北北東走向延伸。在兩山系之間和山系內部發育大大小小的斷陷盆地和河谷盆地。山區海拔1000m以上,盆地<300~500m,高差500~700m。在齊躍山以西為丘陵和丘陵盆地,以東為低山丘陵和盆地。本區植被茂密,機械風化剝蝕作用不強,故很少出現巨厚的洪積物堆積和沖洪積階地景觀。
2.天氣氣候特點
本區受雲貴高原和我國東部季風雙重影響,為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當東南海洋性季風弱時,容易形成乾旱氣候。例如1959~1963年持續乾旱氣候,給本區農業和糧食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硒中毒也在這幾年中暴發流行。
3.地下水和地表水系
本區岩石有滲漏層(如砂岩、灰岩),又有隔擋層(如泥炭質頁岩、煤層等),因此,地下水位低,泉水露頭彼彼皆是。地表水系發育。以齊躍山為界可分為兩支水系,東支為清江水系,西支為長江幹流水系。
本區居民主要飲井水和泉水。根據中毒區—未中毒區—克山病區採集的水樣分析,其水硒平均值依次為24.4→3.4→0.20ng/ml,中毒區水硒已超過我國規定的國家飲水標准(Se<10ng/ml。克山病區的飲水硒則低於缺硒帶平均值(0.5ng/ml)。
4.土壤系統
以齊躍山為界,東部山區為棕壤和黃棕壤為主,在河谷盆地發育沼澤土和水稻土;西部丘陵區發育紫色土和沼澤水稻土。本區土壤以坡殘積土為主,只在河谷盆地才出現沖積土,因此本區土壤對基岩的繼承關系特別明顯。由於本區大部地區岩石產狀比較平緩,當其產狀與坡向、坡度接近一致時,土壤的性質(包括硒)對某一種岩類的繼承性就特別突出。在第五章中曾特別強調指出羅家壩和沙地高硒非中毒和高硒中毒的兩個村出露的吳家坪組含硒很高的硅質炭質頁岩夾煤層呈與坡向一致的緩傾斜面狀分布,其原地形成的土壤都呈高硒狀態(20.56和18.54μg/g)。在其它一些高硒未中毒村(比如曉關,自生橋等),大面積出露的是含硒相對較低的白雲岩、硅質白雲岩,其生成的土壤含硒量較低(2.19和3.99μg/g)。同樣在低硒區(比如長坪,支羅),面狀分布的低硒紫色砂岩,其發育的土壤也呈低硒狀態(0.12和0.073μg/g)。但是在褶皺發育岩石產狀較陡的地區(比如魚塘壩和新塘),由於坡度也陡,殘積物容易被搬運,在地勢低窪處或河谷區會出現沖積成因的灰褐色砂質粘土(即沼澤土和水稻土)。由於這些運積物成分復雜土壤的總硒不高(4.99和4.96μg/g),但水溶性硒卻很高(23.51和66.38μg/g)。
魚塘壩中毒村土壤硒形態分析結果表明,土壤有機硒,硫化物硒和殘余態硒加和達到95%以上,而水溶態硒、交換態硒的加和只有24~75ng/g,占總硒量1%~2%。其中的交換態硒大多為Se(Ⅳ)(表5-13)。其可溶性還要受pH,鐵錳氧化物和有機炭控制。因此,僅水溶態硒和交換態硒可能還不能滿足植物對硒的吸收需求。通常情況下有機態硒對植物有效性可能更大。
5.植物及糧食系統
由於本區東西兩部分地貌、氣候和土壤的差異,其植被也各具特色。東部山區產青岡林、油松林、杉木林、馬尾松林等針葉林和灌木林。西部丘陵產柏木松、杉木、馬尾松、青岡林等針葉林和闊葉林。
種植物東部山區以玉米、煙葉、茶和柑桔為主,盆地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等;西部丘陵區以水稻、小麥、玉米、柑桔等為主要農產品。
本區按高硒中毒村—高硒非中毒村—低硒村糧食取樣分析,硒平均含量出現三個級別范圍:0.78~3.30(高硒),0.05~0.18(中硒)和0.00147~0.0029(低硒)μg/g,分別定義為高硒中毒危險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村。在高硒級別中,羅家壩和芭蕉是非中毒村。本次分析結果與以往研究分析的數據對比,在高硒區從中毒的60年代至今糧食硒處於逐年下降的趨勢;自80年代以後,糧食硒已降至一個較穩定的水平(見第五章第三節)。
將中毒時期的大米和玉米硒與本次分析的大米和玉米硒比較,兩次結果數據為3.96、8.66與0.816、1.645μg/g。玉米硒是大米的2倍。本次測試的大米和玉米硒比中毒期共同降低了約4~5倍。即使如此,經估算,目前的糧食硒水平,仍然能使人體處於高硒中毒危險狀態,除非以食大米為主並增加食物多樣性(見第五章第三節)。
6.人群生活方式、食物結構及人體硒狀態水平
恩施地區地處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河谷盆地和丘陵地區人群以食大米為主,廣大山區居民則以食玉米雜糧為主,肉食主要為自養的牲豬,因此形成一個較封閉的生態食物環境。隨著生活改善,山區居民目前也以食大米為主,玉米等主要用於飼料喂養牲畜。因此近十幾年人體硒中毒病症已逐漸消失,但牲畜硒中毒現象卻時有發生。
硒中毒村—非中毒村—低硒村采樣分析結果人發均值同樣出現三個硒級別范圍,高硒20.80~62.90μg/g,中硒0.701~7.63μg/g,低硒0.262~0.339μg/g。基本上與高硒中毒危險村,富硒非中毒村和低硒(克山病)村對應。但也出現了兩種特別情況:一是羅家壩、芭蕉兩個非中毒村人發硒落入高硒中毒危險村范圍內,與糧食硒情況一樣;二是魚塘壩村人發硒5.41μg/g落入富硒非中毒村范圍內,這是因為這里的居民以每年一輪換的方式生活,因此發硒水平比其它中毒村低,但又比一般非中毒村高。這種情況說明一個重要事實,即低硒或正常人在高硒環境中生活,很快就能使人體內硒水平增高;相反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在相同的硒環境條件下,兒童和老人對硒的吸收效應比青壯年人靈敏(圖5-11)。這可能與兒童和老人身體代謝功能較弱硒,在人體內積蓄的時間長有關。因此,兒童和老人比年青人更易感染上硒中毒。然而在低硒地區可能又是另一種情況,兒童從低硒環境中吸收的硒比成年人少,硒還不能滿足身體發育時各器官的需要。
4. 恩施和利川風景特色簡介
恩施,朝陽洞,舞陽壩,恩施女兒城,利川騰龍洞,水簾洞,齊岳山,福寶山,,利川是避暑好地方,也是吃貨的樂園,土家族苗族文化的佛文化地區之一。
5. 求推薦利川恩施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
泡菜好吃,還有豆皮,包面
6. 湖北恩施與利川哪裡氣候好
恩施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特點是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霧多寡照,終年濕潤,降水充沛,雨熱同期。但因地形錯綜復雜,地勢高低懸殊,又呈現出極其明顯的氣候垂直地域差異。
熱量、溫度隨地勢升高而下降,年平均氣溫,低山16.3℃,二高山13.4℃,高山7.8℃;年降水量,東南部1100—1300毫米,西北部1000-1900毫米,中部1400-1600毫米;年平均日照,低山1300小時,二高山1200-1350小時,高山1000—1350小時;無霜期,低山238—348天,二高山237—264天,高山170—233天;相對濕度,低山82%,二高山85%,高山82%。
利川
氣候為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巒起伏,溝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夏無酷暑,雲多霧大,日照較少,雨量充沛,空氣潮濕。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帶,四季分明,冬暖夏熱,年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300至l600毫米,日照時數1409.2小時。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帶,春遲秋早,潮濕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氣溫12.3℃,無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時數1298.9小時。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氣候寒冷,冬長夏短,風大雪多,易澇少旱,年平均氣溫11.1℃,無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時數1518.9小時。主要災害性氣候有:低溫連陰雨、乾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利川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光照不足,熱量偏低,降水量充沛,氣候差異明顯。
7. 恩施州和利川市,哪個比較好點,比如經濟方面,發展方面,衣食住行等
恩施市是復恩施自治州的制首府城市,利川相對來說就是下一級的城市。
我也喜歡利川,不是說利川怎麼不好。利川也好。但是沒恩施好。呵呵!
經濟除煙葉比恩施發達,其他都沒恩施好。
衣食住行當然恩施更方便。
利川的冬天太冷,因為海拔高吧。不過夏天很涼快~
呵呵。。。。。。。。
8. 去恩施大峽谷是從利川走還是恩施市走
都可以的,從恩施市到恩施大峽谷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從利川到恩施大峽谷在一個小時左右,途經過峽谷大橋和恩施《龍船調》景實劇場,主要是看你在那裡比較方便
9. 湖北恩施和利川什麼地方好玩
利川的話,騰龍洞是天下第一洞;朝陽洞、玉龍洞和龍船水鄉也不錯;佛寶山版漂流;蘇馬盪權很漂亮,每年有杜鵑花藝術節。大水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恩施的大峽谷比較出名,以前叫沐撫大峽谷的,橫跨幾個縣市了。
除此之外,還有咸豐縣也屬於恩施州管轄,有坪壩營原始森林、唐崖土司皇城和小南海。不過咸豐縣和利川市恩施市不同,沒有火車也沒有高速,交通不大方便,你可以先在利川和恩施下車再轉到咸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