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平邑古遺址

平邑古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08 19:20:05

A. 平邑縣蒙山風景旅遊區的景點介紹

位於蒙山南麓平邑龜蒙景區一門西南,原名古蒙祠,宋代改為道觀,名玉虛觀,顓臾王廟,後易名萬壽宮。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趙佶曾封古顓臾王為英烈昭濟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濟惠民王廟。宋代盛行道教,萬壽宮道眾達310人,道觀建築最具規模。每年農歷三月三日均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遊客雲集,香火旺盛。
萬壽宮古建築群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損壞,後經平邑縣政府修復。新建築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著一座象徵著「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結構的三洞山門。山門前有一建築,稱「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間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錄》中記載的「玉華峰」奇石一處,碑刻數通。過山門即進入正門,第一進院落正面是前殿和兩廂配房。前殿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單檐歇山勢。穿堂入第二進院落,為萬壽宮主體建築,北有「三清殿」,建築面積560米,重檐廡殿式,殿堂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顏,金碧輝煌,頗具氣勢。廂房供奉葯王、財神、松子觀音等。
萬壽宮依山傍水,有喬松古檜700餘株,參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種果樹,滿山遍野。溪水長流,松竹常青。春華秋實,景色宜人。置身其間,如臨仙境。 蒙山龜蒙景區位於平邑縣境內,距平邑縣城20公里,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東方著名養生長壽聖地。主峰龜蒙頂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因其狀如神龜伏卧雲端而得名,與泰山遙遙相望,被譽為「岱宗之亞」。
龜蒙景區自然風光優美,以鷹窩峰為最佳;人文景觀豐富,以白雲岩為最妙;清澈的山泉,神妙的奇石,茂密的森林,奇絕的蒙頂風光,令遊人贊嘆不已。從山腳登臨龜蒙頂有中路、東路、西路三條線路可供選擇。中路是登龜蒙頂的主道,景點集中,移步換景;東路為盤山公路,可乘車至東天門與中路匯合;西路為東蒙古道,道路崎嶇,古跡薈萃。
龜蒙中路,景色曠遠深幽,深奧奇怪,奇險之美,動人心魄。龜蒙中路是由蒙山坊登主峰龜蒙頂的主道,全程7公里,其中有石階5888級,一般需攀登2小時左右,即可到達山頂,主要景點有萬壽宮、蒙祠遺址、翠竹園、九龍潭、白雲岩、鷹窩峰、氣浴清新等20多處。
整個景區游覽下來大約需要2個小時的時間。

B. 臨沂名勝古跡

蘭山
王羲之故居: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洗硯池街20號(中段北側),為王羲之幼年居住處。正門上匾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西晉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於琅琊臨沂,並在此度過他的幼年時期。據《臨沂縣志·古跡》載「王右軍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
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位於臨沂市政府院內,1982年建立。《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的同時出土,解決了千百年來關於兩部書有無和真偽的歷史疑案,成為新中國建國以來考古十大發現之一;《歷譜》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歷譜。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市區東南部。東瀕沂河,風景秀麗。陵園於1949年2月由中共華東中央局揭底,山東省人民政府決定建立。後經陸續增建,現有塔、堂、亭、館、墓、坊等15處。
羅庄
寶泉寺: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庄區羅庄街道辦事處朱陳村西、羅庄區段206國道西,佔地6.7萬平方米。 寶泉寺系「沂州四大古寺」之一,經考古鑒定屬古代文化遺址,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續修臨沂縣志》記載:「寺建於宋代,松柏森郁,東西怪石嶙峋,爭為奇狀者約里許……」
盛能游樂園:總規劃面積2000畝,總投資2億元。園區現已形成以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百鳥園、動物園、採摘園、生態園、人工林場、牧場等為主,以鴕鳥、梅花鹿、奶牛生態養殖、珍稀花卉苗圃種植為輔的多層次大規模的綜合性游樂場所。
河東
湯頭溫泉:位於河東區北部的湯頭街道,其發現和利用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為全國最早的四大天然甲級溫泉之一。與「三孔」、泰山、半島海岸線並稱為全國四大「國家號」資源。《沂州府志》詩贊「野館空餘芳草地,春風依舊見遺蹤」,將「野館湯泉」列入「琅琊八景」之首。湯頭溫泉亦於1862年被載入英國《大不列顛網路全書》。
蒼山
大宗山朗公寺:九峰環擁,為琅琊四大古寺之首,大宗山朗公寺旅遊景區位於大仲村鎮東2公里處,主峰海拔257米,南北走向。朗公寺建寺歷史悠久,始建於東晉,元朝鼎盛時期佔地數百畝,殿閣20餘處,禪房300餘間,僧侶500餘人,曾為古琅琊四大寺院之首,當時與長清靈岩寺和杭州靈隱寺相齊名。
莒南
山東省政府暨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AAAA級):八路軍115師司令部和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政府誕生地,位於山東省莒南縣大店鎮。總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劉少奇、羅榮桓、朱瑞、陳光、黎玉、肖華、陳仕榘、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長期在莒南生活、戰斗過。莒南一度成為山東省黨政軍指揮中心,被譽為「小延安」。
沂水
沂水地下大峽谷(AAAA級):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南八公里處的龍崗山下,全長六千一百米,該洞形成於二十萬年前,由巨大的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是我國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長洞,被譽為「中國地下河漂流第一洞」。內有「一河、五關、六瀑、九泉、九宮、十二峽」等景點一百餘處,氣勢磅礴,奇特壯觀,幽深莫測,氣象萬千。
沂水天然地下畫廊(AAAA級):江北第一溶洞—「天然地下畫廊」位於「紅嫂故里」山東沂水縣院東頭鄉,是集地下長河溶洞、探險溶洞暗河漂、「怡然居」沂蒙風情度假村、滑雪滑草場、萬畝板栗山茶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為一體的大型游樂場所。
沂水雪山彩虹谷旅遊區(AAAA級):沂水雪山旅遊區位於沂水縣城東3公里處。主要包括雪山、大山、馬山,總面積200萬平方米。雪山樹木蔥郁,奇石林立,自古就有「雪山七十二景」之說,雪山文化內涵豐厚。有李逵殺虎、劉勰問學等許多優美傳說,流傳很廣。
沂水天上王城旅遊區(AAAA級):天上王城景區位於沂水縣城西北40公里處,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沂水、沂源、蒙陰三縣交匯點。主體景區紀王崮處在周圍60多座山崮的環抱之中,被譽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
蒙陰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古稱東蒙、東山。位於蒙陰、平邑、費縣、沂南境內,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第二高峰,素稱「岱宗之亞」。蒙山自古就為封建帝王、文人墨客所矚目。孔子登臨曾發出「登東山而小魯」之感慨;李白、杜甫同游曾留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之佳句;清聖祖玄燁、高宗弘歷南巡中都曾游歷過蒙山。
平邑
平邑蒙山龜蒙景區(AAAA級):平邑龜蒙景區主峰龜蒙頂因其狀如神龜伏卧雲端得名,為國家地質公園。顓臾王曾主祭蒙山,顓臾城位於蒙山之陽,萬般無耐遺址和祭壇猶存。莊周、紫陽真人、王詡(鬼穀子)都曾隱居修煉於此。在大窪風景區有眾多遺跡和傳說。
平邑九間棚旅遊區(AAA級):位於馳名全國的平邑縣天寶梨鄉,這里5萬畝果園連成一片,春華秋實。每年陽春三月的梨花會,置身其間,如在畫中。主要景點:沂蒙明珠九間棚村,北海銀行魯南印鈔廠舊址朝陽洞等。
費縣
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AAAA級):沂蒙雲瀑洞天旅遊區位於費縣南張庄,景區由指動石、天蒙湖、醉石林、雲龍瀑、通天峽游覽區構成,「幽谷掛雲瀑、石林醉天湖」是該旅遊區的生動寫照,素有「天然地質博物館」、「天下巨石第一陣」美譽。
沂南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AAAA級):位於沂南縣孫祖鎮。是集自然景觀、沂蒙紅色文化、古歷史文化於一體的自然風景區。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沂南景區主峰海拔536米,孟良崮因舉世聞名的孟良崮戰役而名居沂蒙72崮之首。公園總面積1.2萬畝。
孔明文化旅遊區:為山東省重點旅遊開發建設項目,位於沂南縣城西部,規劃區總面積31平方公里,東至卧龍山路,南至團山南側,北至卧龍山北麓,西到汶河及以西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區。
臨沭
蒼馬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臨沭縣城東北三公里處,由蒼山、馬山、草山等組成,蒼山主峰海拔394.7m,蒼山疊翠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四奇,即奇石、奇草、奇花、奇林。
沭河古道:位於大官莊水利樞紐至馬陵山河西段,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40平方公里。 古道水產資源豐饒,盛產葦、鵝、鴨、魚、蝦等各種水生動植物產品,素有「中國北方灕江」之譽。
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館
山東省天宇自然博物館簡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天宇自然博物館位於
平邑縣城,是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平邑歸來庄金礦投資興建的大型科普類自然博物館。該館於2004年9月建成開放。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陳列面積2.8萬平方米。館內設科研館1處,4D動感影院1處,展廳28個,館藏展品39萬余件,總投資近4億元。是「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山東省服務名牌企業"、"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景區」也是中國科學院多家機構的科研基地,擁有六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質博物館。
書聖故里 書法名城
臨沂是享譽海內外的「書聖故里」,別稱書城、書法城、書法聖城。臨沂有著歷史上悠久而濃郁的書法文化,這里誕生過一代「書聖」王羲之,與羲之有「二王」之稱的王獻之,大書法家顏真卿、羊欣等。
2003年9月,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市委、市政府舉辦了首屆中國書聖文化節,向全國乃至世界推出了「書聖故里」的文化品牌。自此,臨沂書聖文化節每年9月舉行一次。2006年6月,「中國書法城」在臨沂奠基,東西長1200米,南北寬200多米,總面 積約20多萬平方米,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中國書法名城」稱號。
龜駝鳳凰 古老傳說
「龜駝鳳凰城」、「龜駝城」、「鳳凰城」,是臨沂這座城市另外的名字,古代
四大靈獸龍鳳麟龜中,臨沂坐擁其二。東夷人的後裔建立了商,周朝的秦國也是東夷人後代,並且由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文化的融合也使鳳凰圖騰成為與龍同樣重要的圖騰。
相傳姜子牙封神榜封神時,在臨沂被一隻老龜所救。姜子牙請老龜一起上天成仙,但老龜以故土難離為由拒絕了。姜子牙於是稱臨沂「龜在城在」。老龜點點頭,順沂河進入了臨沂地下,從此就有了龜駝城的說法。鳳凰城的故事則有「鳳凰嶺」這樣的地名為證:春秋時期此地為祝邱城所轄,城西的一座嶺經常有鳳凰來棲,這座嶺便被稱為鳳凰嶺,祝邱城也被稱作鳳凰城。
鳳凰城的故事裡,還夾雜著鳳凰「神火」溫暖此地、鳳凰報恩的傳說,或許就是如此多的故事不斷地糅合,才形成了現在「由神龜馱著,由鳳凰長相守衛」的「龜駝鳳凰城」。
紅色之都 綠色水城
老區臨沂與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紅色之城一道被列為全國8個紅色旅遊重點城市。立足豐厚的紅色旅遊資源,臨沂致力打造全國聞名的"紅色之都"。與紅色文化相映襯,臨沂大力推進水城臨沂和園林城市建設,打造最佳宜居環境,"綠色水城"初見端倪。八百里沂蒙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街闊城靚,"紅都綠城"的城市品牌為臨沂增添了無窮魅力。
地處沂蒙老區的臨沂市,紅色旅遊資源豐富,被譽為華東"小延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山東解放區的首府和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生活過,留有大量的革命遺跡。"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故事代代流傳。業已形成的"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
千里沂河從臨沂城中縱穿而過,為紅色臨沂平添濱水魅力。有"世界第一壩"之稱的小埠東攔河壩攔出34平方公里的寬闊水面,一次性蓄水總量達1億立方米。沿河而建的百里濱河大道兩邊,建設了鳳凰、沂蒙精神、銀杏園等多處綠化景區和休閑園地,涑河、青龍河整治開發工程整體推進,營造宜人的城市居住環境。憑藉以人為本的城市經營理念,沂河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被建設部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臨沂濱河濕地躋身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並且在全國革命老區中第一個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的考核驗收。同時,臨沂投資30多億元,在城區實施"暢通、光亮、藍天"工程,打造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發展的城市環境。

C. 平邑縣哪裡有古玩交易的地方 謝謝了

文化路

D. 平邑有什麼遺址或遺跡

1.南武城故城
亦稱武城、南城、南成,其遺址在今平邑縣魏庄鄉境內,北距平邑縣城35公里,城址內有南武城、北武城兩個自然村。該遺址西北、南兩面有蒼山、南城山、開明山為屏障,東、北兩面有用黃土夯築的城牆,構成半圓形城郭。其殘牆高低不一,低的已不可見,最高處有9米。遺址內文化遺存極其豐富,每一遺跡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中國歷史對南武城有濃筆重彩的記述,它不僅因出了澹臺滅明、曾參等巨儒而名聞天下,更重要的是在這里發生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而被許多經典史志類著作提及,《論語》、《魯語》、《孔子家語》、《左傳》、《戰國策》、《竹書紀年》、《史記》、《後漢書》、《晉書》、《括地誌》都有對南武城和在南武城發生的歷史事件及與此有關的歷史人物的記述。因此,南武城故城是平邑境內最負盛名的古代名城。該城遺址在1979年8月被平邑縣革命委員會定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的一些典籍,對南武城的稱謂有四:南武城、武城、南城、南成。不同史籍對該城的稱謂不同,有些書籍在不同卷次里也有不同的說法。根據古漢語的行文規則可知,武城、南城、南成均為南武城之省筆。

2.顓臾方國故城遺址
從平邑縣城驅車東行14公里,便見北依蒙山、南臨浚河的顓臾方國故城遺址。其城近正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雖經數千年的磨蝕,其輪廓至今仍然清晰可見,顯現出古城幾分往日的風采和築城人的大家手筆。城牆用當地黃土夯築而成,現南面城牆殘存較少,東、西、北面殘牆高3—4米,最高處達9米。遺址內文化遺存極其豐富,殘磚斷瓦俯拾即是。殘牆夯土層次分明,對研究當地文化、建築等方面的歷史變遷有極高的實物價值。顓臾方國故城遺址,1979年8月被平邑縣革命委員會定為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魯王墓遺址
魯王墓在白彥鎮小山後村東北,有兩座,相距50米。墓主為父子,東為魯懷王墓,西為其子魯悼王墓,均為明代墓葬。1972年被挖掘,1989年4月被平邑縣人民政府定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魯懷王墓高10米,封土直徑30米。墓室為磚石混合結構,底部用條石鋪築而成,墓室四壁均用磚砌築,墓頂用磚砌為拱形,磚拱上面為封土。從墓中出土壙志1盒(兩塊),現藏於平邑縣博物館內。墓誌蓋長91厘米,寬88厘米,高18厘米,陰刻篆文「御賜魯府懷簡世子壙志」10字,分4行。志石長90厘米,寬87厘米,高18厘米,陰刻楷書17行、232字,記述了墓主人的生平。

4.元和石闕

元和石闕因在銘文上有「元和」年號而得名,又因銘文稱「皇聖卿冢」而被叫作「皇聖卿闕」。該闕原在平邑城北部的蓮花山上,1931年由米軾民主持將它遷至城中的費縣縣立第二小學院內,1956年建闕屋加以保護,1979年12月被山東省革命委員會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和石闕有兩塊,立於墓前東西兩側。兩 闕形制相同,均用青色石灰石加工而成,高2.10米、寬0.75米、厚0.59米,正、側面均分5層。闕頂刻四注式瓦頂,闕頂底部刻檐椽1排,闕頂下面施石1層,四角各雕斗拱1朵,斗拱下面為闕身,四面均有石刻畫像,經兩千年風蝕,畫像和銘文多已不可辨認。

這幾個是比較有名的,平邑有6大有名的歷史遺址。一般以上述四個為主!!以上也是我專門從平邑政府網找的,希望你能滿意!!!

E. 平邑鎮的歷史古跡

平邑因春秋時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而名,歷史悠久。 原立於平邑鎮北部蓮花山上。1931年遷至鎮中縣立第二小學。1956年建闕屋保存。1979年12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收藏於平邑縣博物館。
其中元和石闕有二,銘文有東漢章帝劉炟的「元和」年號。又因銘文「皇聖卿冢」,也稱「皇聖卿闕」。二闕形制相同,均由灰青色石灰石加工而成,高2.10米、寬0.75米、厚0.59米,正、側、背面各分5層。闕頂刻四注式瓦頂,闕頂底部刻檐椽一排,闕頂下面施石一層,四角各雕斗拱一朵,斗拱下面為闕身,闕身四面有石刻畫像。
畫像有的已模糊不可辨,有的略有遺存。如有加冠女子,左、右手各攬一人身蛇尾者;有車馬,車頂及四周覆蓋幃縵;有歌舞場面,人物或彈琴、或橫吹、或手持道具舞蹈;有手持兵器、身著胄甲的武士打鬥場面;有表演摔跤、射獵飛鳥的場面;有獸身人面像;還有隸書殘存銘文「南武陽平邑皇聖卿冢」「之大門卿以元和三年」等。元和石闕是國內發現的漢闕當中時代較早的2通,時間僅晚於四川綿陽的李業闕,但比李業闕完整,承載的文化蘊涵更為豐富。 在文化路中段東側(原平邑鎮西北門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初擴建為現規模。佔地2668平方米,有房屋34間,其中禮拜堂6間,南、北講堂各3間。禮拜堂及南、北講堂均為磚木結構,屋面用小瓦構築,造型古樸,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內有左寶貴書寫橫匾1塊。該寺自興建以來,幾經戰亂,年久失修,加之「文革」期間破壞,禮拜堂及南、北講堂明顯位移。經多次修繕,已基本恢復了昔日風采。為臨沂市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F. 山西歷史上有沒有平邑縣

平遙古縣志里記載平遙用的是平邑

G. 平邑古玩市場在什麼位置

板橋路南段,酒廠附近有幾家搞藝術品的,如奇石等,個別店裡也有古玩。
浚河路與文化路交匯路南路西,有一個常攤。
蓮花商城裡,西路有也有一家搞字畫的;文化路與興水路交匯,路南路東約100米。

H. 平邑古代屬哪國

夏、商、西周時期,平邑縣北部為顓臾國,南部商代屬倪國、西周屬邾國地。
春秋時期版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權食邑,北部仍為顓臾國,余之分屬魯國之武城、東陽、邱輿、卞等邑。
戰國時,先屬費國、魯國,後屬齊國。
秦朝屬薛郡。
西漢置平邑侯國,境內置南武陽縣、南城縣,分屬兗州泰山郡、徐州東海郡, 並一度置平邑侯國、南城侯國。新莽時,廢南城侯國復置南城縣,廢平邑侯國和南武陽縣改置桓宣縣。
東漢撤桓宣縣復稱南武陽縣。
三國、兩晉,今縣境均分屬南城縣、南武陽縣。

I. 平邑縣康家林古墓有什麼出土

博物館應該去考古一下啊,不能就這么浪費資源

J. 山東省開發臨沂市平邑縣境內的古雷澤湖嗎

在哪裡,沒聽說過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