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神木遺址
㈠ 神木的石峁古城遺址難道還不能證明夏朝存在嗎
夏都遷都多少次了?不是夏朝遺址?憑什麼確認。石峁遺址和大禹出生活動時間相符,和大禹出中原治水路線相符,且為石頭城。大禹之父用石牆堵洪水,失敗,說明他父親是擅長建石頭城的人。且禹都有這樣的規模很正常,因為其子是夏朝的締造者,第一個大一統的奴隸制王朝,所以能有這樣的規模正常,而且用人祭祀在奴隸制王朝中非常正常。還有最近有人說什麼黃帝的帝都。。。堯都有4500歷史,堯的祖先黃帝就比他晚嗎?還什麼同一時期的不同部落的人,完全胡說八道。。。有一切都合乎情理合乎歷史傳說及記載的答案不去證實,搞一個非常不合理的答案去誤導他人。請考古人員切實客觀的按專業來進行挖掘查證。
㈡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哪裡
良渚古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內,總佔地面積3平方千米,始建於公元前3300年。
良渚文化的年代為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考古學文化。分布於長江下游一帶,共發現了136個遺址。良渚古城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在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發現之前,是中國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譽為「中華第一城」。
(2)陝西神木遺址擴展閱讀:
2018年1月26日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正式推薦「良渚古城遺址」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圍,貴族住在城中央的30萬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還有中國新石器時代末期最高等級墓葬——反山墓地。
㈢ 神木縣虎頭卯石窟遺址是什麼朝代建造的
上古時期
石峁(來mǎo)遺址是中自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縣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陝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初步判斷其文化命名為石峁類型,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據專家研究有可能是黃帝的都城昆侖城,也有專家提出了質疑 ,但是隨即著名史前考古學家沈長雲先生的反駁; 石峁遺址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國北方的中心。
石峁遺址是距今約4000年左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這個曾經的「石城」壽命超過300年。1976年,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戴應新在山西進行考察,從山西民間聽到關於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於是專門到石峁考察,此後先後有來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隊對其進行了考古發掘。
㈣ 楊家將故里在哪裡
楊家復將故里在陝西省神木縣。
「楊制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
楊家名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
遼國皇帝約請太宗,赴金沙灘 「雙龍會」,暗藏殺機,兵困行宮,聲聲怒吼,陣陣擊鳴,戰車交錯,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戰死、四郎和五郎失蹤,七郎被潘仁美萬箭射死。
(4)陝西神木遺址擴展閱讀:
陝西省神木縣歷史悠久,境內四五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石峁遺址是現存史前最大城址,為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及黃河流域的文明中心;
神木歷史上一直是守衛中原、抗擊外夷的邊關前哨,素為「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的塞上重地;
陝西省神木縣的楊信是一名宏信,五代時麟州新秦土豪楊業之父,後任北漢麟州刺史,子孫為北宋忠臣,世代保邊,屢著功勛,人稱「楊家將」;
凝聚在楊家將傳說故事中的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面對外族侵擾和西方列強欺凌,反抗侵略、保家衛國、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種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