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上海的古遺址

上海的古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08 23:32:56

㈠ 上海目前最早的人類遺跡是

應該是崧澤文化。
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 年,屬新石器時期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崧澤村發現而命名。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青浦區發現崧澤文化遺址 4 處(崧澤遺址、福泉山遺址、金山墳遺址、寺前村遺址),出土各類文物 800 余件。

㈡ 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土地管理局的歷史保護街區和古文化遺址名單

崧澤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崧澤村.
寺前村遺址 青浦區大盈天一村
劉夏遺址 青浦區徐涇鎮劉夏天一村
金山墳遺址 青浦區蒸淀大蒸村
福泉山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
果園村遺址 青浦區鳳溪果園村
凌家角遺址 青浦區沈巷凌家角村
樂泉村遺址 青浦區小蒸樂泉村
千步村遺址 青浦區趙巷鎮千步村
泖塔遺址 青浦區沈巷泖島
駱駝墩遺址 青浦區重固鎮中新村
塘郁遺址 青浦鎮城東區農業研究所旁

㈢ 中國有幾個古船舫遺址

7日,在金山朱涇鎮待涇村,現場工作人員為那裡的「七根柱子」豎起「金山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據悉,這是一座清代古船舫遺址,也是上海首個經正式發掘、與水下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半淹沒遺址。

發掘過程中七根柱子變八根

朱氏船舫遺址就挨著待涇村的一條小河浜。住在附近的朱阿公告訴記者:「最早發現的時候是七根柱子,4月份考古專家在河道里發現第八根柱子。」待涇村村委會主任姚民軍表示,上世紀七十年代疏浚河道時,可能是在石柱附近挖得太深,後來有一根石柱倒掉了,「此次考古發掘不僅讓我們看見傳說中的第八根柱子,還整修了船舫遺址,在船舫上架梁蓋棚。」

位於金山朱涇鎮待涇村的清代古船舫遺址。徐茜攝

去年2月下旬,上海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專家多次進行實地勘查後,初步確定遺址為一處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清代水下文化遺產。同年3月,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開始。金山區博物館文物保護部主任王斌說:「待涇村船舫保存很完整,工藝很考究。船舫遺址所在的這個小河叫蔡家樓,船舫是挨著小河浜建造的,朱家人那時候可把船停在這里。」

江南地區罕見古船舫遺址

現場看到的古船舫,是東西三間,進深一間的格局。船舫是江南水鄉特有的一種建築類型,通常的建築形式為石柱上架梁蓋棚,船隻停靠在船舫里,避免遭受風吹雨打。專家說,這個船舫是朱家的停船碼頭。

從當地村民和專家的描述中,記者獲知:蔡家樓在清代時曾有朱姓先輩考中進士,具名無考,後官至二品;河名「船王浜」,寬15至20米,遺址附近曾有跨河木橋兩座,1958年後因堆壩致河道被攔截;遺址立柱頂部原系磚瓦木棚。

經國內多位文物考古專家現場論證,已確認待涇村船舫為江南地區一處罕見的古代船舫遺址,也是上海首個經正式發掘、與水下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半淹沒遺址,具有重要歷史價值。據悉,今後這里會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讓更多市民一睹遺跡。(記者 黃勇娣通訊員 徐茜)

(原文標題:金山朱涇鎮考古發現一古船舫遺址 是上海首個經正式發掘、與水下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半淹沒遺址,原文刊於:《解放日報》2017年6月9日第07版)

㈣ 廣富林古文化遺址的重要意義

到21世紀初,松江廣富林遺址原始文化考古的新發現轟動了考古界。一是基本探明了該遺址原始社會時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廣富林文化等類型。其中廣富林文化的發現增補了上海古文化文明的組成系列,為環太湖地區增添了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二是發現了從黃河流域來此居住的移民,這是考古中發現的上海地區首支移民,這對於主體為移民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三是初步發現這里在周代已有城鎮聚落,這為研究上海城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四是發現了別具特點的干欄式建築和地面式建築兩種類型的原始社會房址。根據專家預測,對九峰原始文化的考古發掘,至今只能算是冰山一角,隨著考古的深入,這里可能會發現更為豐富的文化寶藏,該遺址的地下可能隱藏著一部中國史前文明史。

㈤ 上海有哪些歷史古跡

豫園
是「奇秀甲於東南」的江南名園。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距今有400多年歷史。園林布局融會了明、清兩代園林的建築藝術,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譽。樓閣參差,山石崢嶸,古樹蒼翠,共有48處景點,具有「以小見大」的特色。有魚樂榭、玉玲瓏、萬花樓、和煦堂、萃秀堂、內園、九曲橋、荷花池、湖心亭等勝景。

龍華寺
位於徐匯區的龍華寺是上海市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的佛教寺院。相傳建於三國時期(公元247年),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現以古寺、古塔、龍華廟會、龍華晚鍾構成宗教旅遊勝地。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保持原貌,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孔廟
位於嘉定區的孔廟建於公元1219年,向有「吳中第一」之稱。內設中國科舉制度陳列館,「育才」、「興賢」、「仰高」三座牌坊,分別代表培養人才、選拔人才和對孔子的敬慕。「當湖書院」是目前上海市最完整的古代書院建築,距今有270多年歷史。孔廟碑廊內保存有宋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的大字碑、被稱為「嘉定四先生」的書跡石刻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玉佛寺
位於靜安區的玉佛寺是上海名剎。清光緒8年(公元1882年),普陀山僧人慧根從緬甸請來玉佛兩尊並建寺而得名。玉佛樓有一座高1.9米、寬3.4米的玉雕釋迦牟尼坐像。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樓、經殿等宏偉建築。

方塔
方塔位於松江區,建於五代後漢乾佑枯二年(公元949年),磚木結構,九級方形,高42.5米。因襲唐代磚塔結構,磚身每層四面辟壺門,斗拱大部分保留宋代原物,是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構件較多的一座。方塔周圍辟有「古典園林」,園內有宋望仙橋、明蘭瑞堂、清天後堂大殿以及五老峰、美女峰等名石。

朱家角
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稱,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就形成村落集市,明代萬曆年間發展為繁華集鎮。彎彎曲曲的石板小徑,迂迴於狹窄的街巷店鋪之間。石橋、烏篷船、小橋流水、明清古宅等,共同構成悠閑安逸、古樸恬淡的田園韻味。

松江唐經幢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 松江縣松江鎮中山小學內
豫園 明嘉靖、萬曆年間 南市區老城廂內
徐光啟墓 明崇禎十四年(164年) 徐匯區南丹路光啟公園
上海孫中山故居 1918年 盧灣區香山路7號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1920~1921年 盧灣區淮海中路567弄(漁陽里)6號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1921年7月 盧灣區興業路76號
龍華革命烈士紀念地 1927~1937年 徐匯區龍華路龍華烈士陵園內
魯迅墓 1956年建 虹口區四川北路2288號魯迅公園內
宋慶齡墓 1981年 長寧區陵園路宋慶齡陵園內
興聖教寺塔(北宋)、真如寺大殿(元)、上海外灘建築群(1906~1937年)、上海郵政總局(1924年)列入其中;沉香閣(清)

㈥ 上海有沒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古遺址

春秋戰國時,上海的東部地區還是一片汪洋,沒有形成陸地,後來由長專江泥沙不斷堆積而成。上屬海西部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最早屬於吳國;後越滅吳,歸屬越國;楚又滅越,歸屬楚國。秦滅六國,上海西部最終歸屬秦朝。然而在春秋以前,屬於百越人或東夷人的生活區域。

㈦ 中國的歷史遺跡有哪些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五台山;文化遺產2009年列入,山西省
少林寺,文化遺產2010年列入,河南省

㈧ 上海近現代歷史遺址

中共一大遺址 外灘外國銀行區

㈨ 上海有哪些革命遺跡最好有介紹!謝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位於上海市望志路、108號(今興業路76、78號)。沿街並排兩幢兩層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

該樓於民國9年(1920年)夏秋間建,與左右緊鄰4幢同類房屋同時建成,屬貝勒路樹德里(今黃陂南路374弄)一部分。是為上海典型石庫門式樣建築,外牆青紅磚交錯,鑲嵌白色粉線,門楣有礬紅色雕花,黑漆大門上配銅環,門框圍以米黃色石條。

該幢住宅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人之一李漢俊與兄李書城的住宅,人稱「李公館」。李書城,系同盟會發起人之一。李氏兄弟為該樓最早住戶。樓南路側當時尚存農田,環境頗僻。李家將兩樓內牆打通,樓梯合一,組成一家。106號樓上是李漢俊卧室,樓下客廳約18平方米。

民國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在此客廳舉行。

出席會議的有各地共產主義小組代表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明、陳公博、周佛海和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等13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也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張國燾主持。23~24日,張國燾先報告籌備經過,說明會議重要意義,提出討論的問題;旋由各地小組匯報活動情況;成立黨綱和工作決議起草委員會。25~26日起草文件,27~29日討論《黨綱草案》和工作決議草案。會議討論熱烈,對黨的性質、綱領和組織原則等主要問題取得一致。7月30日,會議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注意和搜查,被迫中止。最後一天的會議改至浙江嘉興南湖一條遊船上舉行。(註:最後一天的日期未能確定,7月31日與8月1日兩說。)

大會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宣告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制定並通過了第一個黨綱:「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採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和「聯合第三國際」;所通過的第一個決議確定:黨在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加強對工人運動的領導,「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並在工會里灌輸階級斗爭的精神」,「使工會避免成為其他黨派之傀儡」;還就宣傳、工人學校、工會組織的研究機構,對現有政黨的態度,與第三國際的聯系等問題作出相應決定。大會選舉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負責宣傳,張國燾負責組織。

民國11年,李家他遷,該處為其他居民租用。民國13年增建廂房。後來樓下開設商店,解放前後為恆福昌麵坊。

1951年10月,經勘查確認後辟為紀念館,名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一館。1958年,按當年原狀修復,拆除廂房。進入大門為天井,經過6扇玻璃窗門進入會議室,室內置有長餐桌、圓凳、茶幾、椅子、兩斗桌及花瓶、茶具等,均按當年式樣仿製。新中國建立後,上海市人民政府經過調查核實恢復了會址原貌,建立了會址紀念館,1959年5月26日,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還設有輔助陳列室,展出了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文獻資料。有三部分內容: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2.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產生及其活動;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周公館

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
在幽靜的上海盧灣區思南路上,沿馬路東側的73號(原馬思南路107號),是一幢西式小樓房,為三層花園別墅,這就是當年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亦稱周公館。既然是當年黨的駐滬辦事處,為何又稱周公館呢?這其中有一段曲折。1946年中共代表團租下了這幢房屋,原意是作為中共辦事處。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6月18日,從南京來滬的董必武果斷地說:「不讓設辦事處,就稱『周公館』。」意思是名義上對外宣稱是周恩來將軍的府邸,周公館因此而得名。

這幢小洋房,原為法國在華商人所有,是一幢三樓一底的樓房,進門就能看見藤蘿花架,看上去幽靜宜人。在綠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葉茂盛的大塔松,在這里,周恩來接待過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將軍,與國民黨政府代表邵力子、吳鐵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鈞儒、黃炎培等交換意見,還舉行過中外記者招待會。1946年7月17日,周恩來在這里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到會的100多人把一間不大的客廳擠得水泄不通,許多晚到的記者不得不在門窗外、陽台上站著聽講。

不久,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團撤回延安,在撤離時,周公館交「民主同盟」代為保管。之後,房屋被國民黨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傢具陳設全部流失。新中國成立後,在原址設紀念館,周恩來、董必武卧室等部分室內恢復原來擺設,又辟陳列室介紹當年歷史。1959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內傢具陳設均為復製品。

一樓是周恩來同志的辦公室兼卧室(北),衣架上仍然掛著當年周恩來穿戴過的咖啡色禮帽和西服,正中的辦公桌上擺放著《大公報》、《聯合晚報》、《華商報》等當時幾大有影響的報刊。報刊旁的文稿上完整地保留了周恩來的手跡,左側整齊地堆放著毛澤東同志於1945年寫的《論聯合政府》,眼前的一切彷彿浮現這樣的一番情景:夜已深,周恩來同志依舊在閱覽時事,伏案而書,不分晝夜的工作。

三樓正中為集體宿舍,時常作為辦事處接待許多南來北往同志的臨時住處,1947年3月1日,國民黨當局對周公館封鎖,在此董必武同志主持了最後一次黨支部大會,並負責布置了任務。朝北即董必武同志的辦公室兼卧室,在三樓各居室中,屬此間光線條件最差,環境也很潮濕,工作人員曾想替董老換房間,但被他婉言謝絕。這深深體現了老一輩革命家關心同志、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

前院與後庭之間有座別致的小花園,花園東側的高大雪松,至今蒼峨屹立。1946年11月,辦事處在此為朱德同志舉行六十周歲壽辰的慶祝活動。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