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世界遺產遺址

世界遺產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09 06:12:52

⑴ 世界遺產的中國名錄

截至2015年7月4日,中國已有48項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4項(含跨國文化遺產1項),世界自然遺產10項,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項,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38項、記憶遺產9項。
文化遺產(33項)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北京,1987.12)
2.長城(甘肅、青海、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1987.12;遼寧,2002.11)
3.敦煌莫高窟(甘肅酒泉,1987.12)
4.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沈陽),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陝西西安,1987.12)
6.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河北承德,1994.12)
7.曲阜孔府、孔廟、孔林(山東濟寧,1994.12)
8.武當山古建築群(湖北十堰,1994.12)
9.布達拉宮和大昭寺(1994.12);羅布林卡(西藏拉薩,2001.12)
10.廬山(江西九江,1996.12)【文化景觀遺產】
11.麗江古城(雲南麗江,1997.12)
12.平遙古城(山西晉中,1997.12)
13.蘇州古典園林(拙政園、網師園、留園、環秀山莊(江蘇蘇州);1997.12(獅子林、滄浪亭、退思園、耦園、藝圃(江蘇蘇州)2000.12)
14.頤和園(北京,1998.11)
15.天壇(北京,1998.11)
16.大足石刻(重慶,1999.12)
17.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荊門)、清東陵(河北唐山)、清西陵(河北保定),2000.11 ;明孝陵(江蘇南京)、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遼寧沈陽、撫順),2004.7)
18.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安徽黃山,2000.11)
19.龍門石窟(河南洛陽,2000.11)
20.都江堰及青城山(四川成都,2000.11)
21.雲岡石窟(山西大同,2001.12)
22.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吉林通化、遼寧本溪,2004.7)
23.澳門歷史城區(澳門,2005.7)
24.安陽殷墟(河南安陽,2006.7.13)
2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廣東江門,2007.6.28)
26.福建土樓(福建漳州、龍岩,2008.7.7)
27.五台山(山西忻州,2009.6.26)【文化景觀遺產】
28.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河南鄭州,2010.8.1)
29.杭州西湖(浙江杭州,2011.6.25)【文化景觀遺產】
30.元上都遺址(內蒙古錫林郭勒,2012.6.29)
31.紅河哈尼梯田(雲南紅河,2013.6.22)
32.中國大運河(2014.6.22)
------浙江段:
遺址點:富義倉、鳳山水城門遺址、橋西歷史街區、西興過塘行碼頭、拱宸橋、廣濟橋
河道:杭州塘段(起點在海寧,經餘杭臨平進入杭州)、江南運河杭州段(即拱宸橋到三堡的運河杭州段)、上塘河段、杭州中河-龍山河、浙東運河主線
------江蘇段:
蘇州:河道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平江河、環城河、古運河、江南運河。遺產點包括山塘歷史文化街區、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盤門、寶帶橋、吳江古纖道
無錫:河道包括古運河和老運河。遺產點包括清明橋歷史文化街區
常州:河道包括古運河和江南運河淮安:河道包括里運河、里運河故道、古黃河、中運河、張福河。遺產點包括雙金閘、清江大閘、清口樞紐、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宿遷:河道包括中運河宿遷段。遺產點包括龍王廟行宮揚州:河道包括:高郵盂城驛、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鎮灣鐵牛)、淮揚運河段主線* 、寶應宋涇河、寶應明清運河故道、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邵伯明清運河故道、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揚州城遺址、茱萸灣古閘、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平津堰遺址、鎮國寺塔、揚州個園、揚州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揚州鹽業歷史遺跡、揚州汪魯門住宅、揚州盧紹續住宅、揚州鹽宗廟
------安徽段:
淮北:柳孜運河遺址、通濟渠泗縣段。
------河南段:
洛陽:回洛倉遺址和含嘉倉遺址,通濟渠鄭州段,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衛河(永濟渠)滑縣-浚縣段,浚縣黎陽倉遺址。
------山東段:
南運河段:南運河德州段
會通河段:會通河臨清段(元運河、小運河)、會通河陽谷段、會通河南旺樞紐段、小汶河、會通河微山段
中河段:中河台兒庄段
------河北段:
衡水:景縣華家口夯土險工。
滄州:東光縣連鎮謝家壩、滄州至德州段運河河道
------天津段:十四倉遺址、八孔閘、宜興埠、獨流木橋、九宣閘、三岔河口
------北京段:萬寧橋、東不壓橋遺址,通惠河段、舊城段(包括西城區什剎海、東城玉河)
33.中國土司遺址(湖南永順、湖北恩施、貴州遵義,2015.7.4)
注釋:「文化景觀遺產」往往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中。

跨國遺產(1項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2014.6.22) ------中國(河南省: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陝西省: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張騫墓、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甘肅省:玉門關遺址、懸泉置遺址、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爾尕哈峰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北庭故城遺址。)
------哈薩克(阿拉木圖州:開阿利克遺址、塔爾加爾遺址、卡拉摩爾根遺址;江布爾州:阿克托貝遺址、庫蘭遺址、奧爾內克遺址、阿克亞塔斯遺址、科斯托比遺址)
------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碎葉城阿克·貝希姆遺址、巴拉沙袞城布拉納遺址、新城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
自然遺產(10項)
1.九寨溝(四川阿壩,1992.12)
2.黃龍(四川阿壩,1992.12)
3.武陵源(湖南張家界,1992.12)
4.三江並流(雲南迪慶、怒江、麗江,2003.7)
5.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四川雅安、成都、甘孜、阿壩,2006.7)
6.中國南方喀斯特(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2007.6.27;重慶金佛山、貴州施秉、廣西桂林、環江,2014.6.23)
7.三清山(江西上饒,2008.7.8)
8.中國丹霞(貴州赤水、福建泰寧、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含龜峰)、浙江江郎山,2010.8.2)
9.澄江帽天山化石地(雲南玉溪,2012.7.1)
10.新疆天山(新疆昌吉 博格達峰、巴音郭楞 巴音布魯克、伊犁 喀拉峻 庫爾德寧、阿克蘇 托木爾峰,2013.6.21)
雙重遺產(4項)
1.泰山(泰山、岱廟(山東泰安)、靈岩寺(濟南),1987.12)
2.黃山(安徽黃山,1990.12)
3.峨眉山及樂山大佛(四川樂山,1996.12)
4.武夷山(福建南平,1999.12)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無形遺產(含跨國)(38項)
崑曲(2001)
中國古琴藝術(2003)
蒙古族長調民歌(2005 與蒙古國聯合申報)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2007)
中國蠶桑絲織技藝(2009)
福建南音(2009)
南京雲錦(2009)
安徽宣紙(2009)
貴州侗族大歌(2009)
廣東粵劇(2009)
《格薩爾》史詩(2009)
浙江龍泉青瓷(2009)
青海熱貢藝術(2009)
藏戲(2009)
新疆《瑪納斯》(2009)
蒙古族呼麥(2009)
甘肅花兒(2009)
西安鼓樂(2009)
朝鮮族農樂舞(2009)
中國書法(2009)
中國篆刻(2009)
中國剪紙(2009)
中國雕版印刷(2009)
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2009)
中國端午節(2009)
媽祖信俗(2009)
羌年(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
黎族傳統紡染織綉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
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
京劇(2010)
中醫針灸(2010)
麥西熱甫(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
中國活字印刷術(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
中國皮影戲(2011)
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
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 (優秀實踐名冊 2012)
中國珠算(2013)
記憶遺產(9項)
傳統音樂錄音檔案(1997,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清朝內閣秘本檔有關十七世紀在華西洋傳教士活動的檔案(1999,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清代大金榜(2003,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納西東巴古籍文獻(2005,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巴文化研究所)
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案(2007,中國國家圖書館等)。
《本草綱目》(2010,1593年金陵版)
《黃帝內經》(2010,1339年胡氏古林書堂印刷出版)
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 (2013,廣東省檔案局與福建省檔案局)
中國元代西藏官方檔案 (2013,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南京大屠殺檔案(2015,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吉林省檔案館、上海市檔案館、南京市檔案館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中國自然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28項)1.北京市房山岩溶洞穴及峰叢地貌2.河北省承德丹霞地貌3.河北省嶂石岩地貌4.山西省壺口風景名勝區5.遼寧省本溪水洞風景名勝區6.吉林省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7.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8.浙江省方岩風景名勝區9.福建省冠豸山風景名勝區10.福建省太姥山風景名勝區11.江西省武功山風景名勝區12.山東省昌樂古火山群13.河南省雲台山風景名勝區14.湖南省萬佛山—侗寨風景名勝區15.四川省貢嘎山風景名勝區16.四川省若爾蓋濕地17.四川省佛寶、蜀南竹海風景名勝區18.四川省光霧山—諾水河風景名勝區19.四川省花萼山—八台山20.貴州省織金洞風景名勝區21.貴州省興義錐狀喀斯特22.貴州省平塘風景名勝區23.貴州省梵凈山風景名勝區24.西藏自治區納木錯25.西藏自治區格拉丹東—長江源26.西藏自治區土林—古格27.青海省青海湖風景名勝區2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賽里木湖風景名勝區
中國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名單
(18項)1.山西省蘆芽山風景名勝區2.山西省磧口風景名勝區3.黑龍江省興凱湖風景名勝區4.江蘇省南京中山陵5.安徽省九華山風景名勝區6.安徽省天柱山風景名勝區7.福建省清源山風景名勝區8.江西省井岡山風景名勝區9.江西省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10.山東省濟南名泉11.湖南省紫鵲界—梅山龍宮風景名勝區12.湖南省炎帝陵—桃源洞13.湖南省里耶—烏龍山風景名勝區14.四川省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15.四川省瀘沽湖風景名勝區16.貴州省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及屯堡文化17.雲南省普洱野生茶林暨古茶園18.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西夏王陵風景名勝區
19.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在2012年已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共計11個省9座城市:南京、揚州、泉州、廣州、寧波、北海、漳州、福州、蓬萊及高郵菱塘清真寺、普哈丁墓園、鄭和墓、南越國宮署遺址等50個申遺遺產點。)
世界遺產預備清單涉及中國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項目名單
(20項)
1.東寨港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2.鄱陽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3.神農架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4.揚子鱷自然保護區(12/02/1996,自然遺產)5.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12/02/1996,自然遺產)14年申遺6.天坑地縫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7.金佛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14年申遺8.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29/11/2001,自然遺產)9.中國阿爾泰(29/01/2010,自然遺產)15年申遺10.喀拉昆侖—帕米爾(29/01/2010,自然遺產)11.塔克拉瑪干沙漠(29/01/2010,自然遺產)12.西藏雅礱河(29/11/2001,雙遺產)13.長江三峽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14.大理蒼山洱海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15.海壇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16.麥積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17.楠溪江(29/11/2001,雙遺產)18.雁盪山(29/11/2001,雙遺產)19.華山風景名勝區(29/11/2001,雙遺產)20.中華五嶽—泰山擴展項目(包括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07/04/2008,雙遺產)

⑵ 有關中國世界遺產的資料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1999 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

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排名位居第二位(53項)義大利第一位(54項)。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澳大利亞並列,均為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位居第一超過美國和加拿大。

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7項),蘇州是中國至今唯一承辦過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城市(2004年,第28屆)。

(2)世界遺產遺址擴展閱讀:

中國世界遺產名單:

1、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19年1月22日,經國務院同意,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長城保護總體規劃》。

2、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甘肅敦煌東南25公里鳴沙山。洞窟分布從南到北全長1600餘米,上下5層。

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歷代都有修建,到唐代武則天時,已有一千多個洞窟。歷經千百年來自然和人為的破壞,至今仍保留單個洞窟492個。

洞窟里有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件,還有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莫高窟的洞窟按功能劃分,主要有兩類:一是禪窟,主室平面呈方形或豎條形。二是禮拜窟,由於禮拜窟數目眾多,又可按形狀分為兩式,一是塔柱窟,洞窟平面呈方形。

二是殿堂窟,洞窟平面呈現方形,這類洞窟數目最多,綿延10個朝代。此外,還有大佛窟,涅槃窟等特殊形式。

石窟里數量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藝術品是壁畫,壁畫的內容絕大多數是佛教題材,但也有不少壁畫描繪中國古代的各種社會生活。15世紀以後,敦煌石窟衰落以致湮沒。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

1991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

3、九寨溝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九寨溝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餘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

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窪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其自然生態環境。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有18種國家保護動物,還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泉、瀑、河、灘108個海子,構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瑤池玉盆。

長海、劍岩、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觀,呈「Y」字形分布。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稱為「六絕」。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受地震影響,九寨溝景區於2017年8月9日起停止接待遊客

2018年3月8日起,九寨溝景區部份景觀將恢復開放。開放區域為九寨溝景區溝口至長海段沿途景觀,實行專車專導,團隊游覽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世界遺產

⑶ 河姆渡遺址為什麼會被列為中國未來世界遺產名錄

因為河姆渡遺址是晚期舊石器時代遺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類質料組成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裝飾工藝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干欄式建築構件,動植物遺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的繁榮景象。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
考古學家們在第一期地層及房屋內外、灰坑等遺跡中,發現了大量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其他遺物,這些遺物為我們研究距今7000——6500年前河姆渡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當時,用於農業和日常生產活動的工具有石斧、石錛、石鑿、骨鑿、骨哨、角鋤、木器柄、木鏟、木杵等,用於狩獵、漁業的工具有骨鏃,骨魚鏢、石球,而用於紡織、縫紉的工具有陶紡輪、石紡輪、木卷布棍、木織刀、骨機刀、分經棒、骨針、管狀針、骨錐等,這些工具的發現,充分說明了河姆渡入已具有相當熟練的運用生產工具的能力。
出土的石器普遍較小,磨製不精,尚留有打鑿和琢制痕跡,刃部精磨,通體磨光者甚少,多採用硬度較高、韌性較強的燧石製作。
骨器是保存最豐富的一類生產工具,比較突出的有骨鏃、骨鑿、骨錐、骨針、骨哨、骨管狀針等,尤以骨哨和骨管狀針最具特色。大批骨器的發現,反映了河姆渡時期的農業生產已進入農耕階段,已有了比較發達的水田農業。
木質工具有木鏟、木斧柄、木錛柄、木矛、木槳、木杵、木機刀、木卷布棍、木經軸、木紡輪、圓木棒、木匕等。如此之多的木質工具的發現,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是十分罕見的,它證明了在距今7000年前後,木質工具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考古學家們對出土的大量動物遺骨進行鑒定,發現了包括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數十種,其中有家養的豬、狗和水牛骨骼,這說明河姆渡人已學會了飼養家畜。
在河姆渡第二期文化層中,發現了13座墓葬和11個灰坑,還有陶灶和陶豆,最引人注目的是木胎漆碗,這些都是新出現的器種。建築遺跡破壞較甚,很難了解其全貌,但發現不少有價值的木質墊板,發現時都在木柱下端,應是後世柱礎之雛形。
在第二期文化遺存中,也發現了不少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製作方法比第一期有明顯的進步,表現在器形較前規整,有明顯的轉折輪廓線,打制和修琢的痕跡明顯減少,磨製技術得到普遍的應用,但器形較簡單,主要有斧、錛和鑿等。
在木器生活用具中,出現了新創造的品種——漆碗,由整塊硬木料剜挖而成。全器作橢圓形,外壁加工成瓜棱形,器表施一層薄薄的朱紅色塗料,微有光澤。
第三期文化遺存是河姆渡遺址地堆積層中最薄的一層,發現的遺跡、遺物較少,但值得重視的是,在這一期文化層中,發現了一口水井,它由200餘根樁木、長圓木等組成,分內外兩部分。外圍是一圈圓形柵欄樁殘段,直徑約6米,推測是當時井亭的支護結構。內圈有一圓形淺坑,深不足1米,在坑底中央有一方坑(井),邊長約2米,壁四周密布排樁或半圓樁,並加水平方框支護。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水井實例之一。水井的發明只有在定居生活開始才成為可能,它證明了河姆渡時期的人已開始講究飲水衛生。
以河姆渡遺址為代表的河姆渡文化的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個遺址里,發現了一大批具有相當發達文化標志、建築水平很高的干欄式木構建築和方形木構水井遺跡、水田農業種植的秈稻和粳稻遺存、原始紡織機構件、植物維編織物、木胎漆器、象牙雕刻製品等為代表的具有重要研究價值的實物資料和具有較高水平的原始藝術瑰寶。除此之外,還發現了60多種動物遺骸和多種植物果實。所有這一切,生動地反映了河姆渡人高超的技藝,是河姆渡先民智慧的象徵,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輝篇章。它的發現,以生動而豐富的實物資料證明,燦爛而悠久的中華民族文化是由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等古代先民共同創造的,黃河、長江同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搖籃。長江下游的寧紹地區先民,從很早的古代起,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沃土上,它以自己獨立的發展演變過程,創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河姆渡文化圈。

⑷ 中國一共有多少處古跡被納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至2014年6月,中國已有47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1、中國47處世界遺產名錄:
1、山東泰山:泰山(山東泰安市)、岱廟(山東泰安市)、靈岩寺(山東濟南市)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首個雙重遺產)
2、甘肅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遺產
3、周口店北京人遺址1987.12 文化遺產
4、長城1987.12 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1987.12 文化遺產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7、安徽黃山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1992.12 自然遺產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12 文化遺產
12、山東曲阜三孔(孔廟、孔府及孔林)1994.12 文化遺產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 1994.12 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17、蘇州古典園林1997.12 文化遺產
18、山西平遙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19、雲南麗江古城1997.12 文化遺產
20、北京天壇1998.11 文化遺產
21、北京頤和園1998.11 文化遺產
22、福建省武夷山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3、重慶大足石刻1999.12 文化遺產
24、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2000.11 文化遺產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明孝陵(江蘇南京市)、明十三陵(北京昌平區) 2003.7、盛京三陵(遼寧沈陽市)2004.7 文化遺產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2000.11 文化遺產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2000.11 文化遺產
28、雲岡石窟2001.12 文化遺產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2004.7.1 文化遺產
31、澳門歷史城區2005 文化遺產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2006.7.12 自然遺產
33、中國安陽殷墟2006.7.13 文化遺產
34、中國南方喀斯特2007.6.27 自然遺產(2014..6.23增補二期)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2007.6.28 文化遺產[2]
36.福建土樓2008.7.7 文化遺產
37.江西三清山2008.7.8 自然遺產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39.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築群2010.7.30文化遺產
40.「中國丹霞」2010.8.1 自然遺產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2011.6.24文化景觀
42.元上都遺址2012.6.29文化遺產
43.澄江化石地2012.7.1自然遺產
44.新疆天山2013.6.15自然遺產
45.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2013.6.15文化景觀
46.中國大運河 2014.6.22文化遺產[3]
47.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 2014.6.22文化遺產
2、《世界遺產名錄》簡介:

《世界遺產名錄》是1976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成立時建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隸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約》,1999年10月29日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截至2014年末中國有世界遺產47處。
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將成為世界級的名勝,可接受「世界遺產基金」提供的援助,還可由有關單位組織遊客進行游覽。由於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地方能夠得到世界的關注與保護,提高知名度並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都積極申報「世界遺產」。

⑸ 1處世界遺產的資料

中國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峨眉山和樂山大佛。

峨眉山位於中國西部四川省的中南部,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為「仙山佛國」、「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等。

峨眉山終年常綠,由於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和多樣的氣候,為各類生物物種的生長繁衍創造了絕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在方圓1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生長著高等植物3000多種,佔中國物種總數的十分之一,這其中有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桫欏。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志之一。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桫欏這種植物大多都消失了,只有在極少數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才能追尋到它的蹤影。

峨嵋山良好的植被和氣候,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峨眉山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顴、小熊貓、枯葉蝶等,特別是見到人不會驚,而且還人與遊人同樂的峨眉山猴群,已經成為峨眉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

峨眉山在佛教界的地位也非常崇高,是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里曾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據說公元1世紀中葉,佛教經南絲綢之路由印度傳入峨眉山,葯農蒲公在現在的金項創建普光殿。公元3世紀,普賢信仰之說在山中傳播,中國僧慧持在觀心坡下營造普賢寺(今萬年寺)。6世紀中葉,世界佛教發展重心逐步由印度轉向中國,四川一度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的中心,佛寺的興建便應運而生,歷史上寺廟最多時曾多達100多座。

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峨眉山不僅積累了豐富的佛教文化瑰寶,也遺存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景區內現存寺廟30多處,建築面積約10萬多平方米,它們都各具特色,富有個性。其中的飛來殿,萬年寺無梁磚殿均為國家一二級保護文物.

萬年寺是峨嵋山最有名的八座寺廟之一,最早建於四世紀,原稱普賢寺,後來經過多次改建。寺內最有名的,是建於1601年的無梁磚殿。磚殿仿照印度佛寺形式,上面為半球形屋頂,下面為正方形殿堂,暗合「天圓地方」的宇宙觀。整座殿用磚砌成,通體無梁,全靠拱頂受力。400餘年來,歷經多次地震,至今纖毫未損,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跡。磚殿內頂飾有精美的圖案,殿內四周為環形佛龕,供奉小鐵佛307尊,殿中供奉的普賢騎象的銅像,工藝精湛,為公元980年鑄造,重達62噸,是峨嵋山的鎮山之寶。

峨嵋山佛教文物品類繁多,其中高5.8m,7方14層,內外鑄全本《華嚴經》文和佛像4700餘尊的華嚴銅塔、萬年寺明代銅鑄佛像,以及明代暹羅國王所贈《貝葉經》等,都是稀世珍寶。峨眉山現有文物古跡164處,寺廟及博物館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屬於國家定級保護的文物850多件,它們都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作為「佛門聖地」、「天下名山」的峨眉山,千百年來,馳名海內外,除了佛法的宣揚,佛徒信眾的禮拜,歷來與名人學士、墨客騷人的詠贊、記述和傳播有著密切關系。著名詩人李白、蘇東坡就留下不少贊美峨眉山的詩篇,至今燴炙人口。在二峨山(古綏山)下不遠處的沙灣鎮,有現代文豪郭沫若的故居。郭沫若寫下了不少峨眉的詩篇,堪稱峨眉詩人,他所書寫的「天下名山」題名,已是稀世的珍品。

此外,峨眉山武術作為中國武術三大流派之一也早已享譽海內外。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產使得峨嵋山比一般的風景勝地更有內涵。「游峨眉必朝大佛,朝大佛多游峨眉」,樂山大佛是峨眉風景區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樂山大佛地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合的凌雲山上,始鑿於公元713年,當時是為了鎮壓水怪而修的。樂山大佛依山開鑿,歷時90年才得以完成。大佛頭與山齊平,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它通高71米,頭高約15米,耳長7米,肩寬28米,幾乎可做籃球場。它的腳背上還可圍坐百餘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也是世界現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

⑹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為什麼被列入世界遺產

北京人遺址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因為其符合《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所規定的條件。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17屆會議在巴黎通過)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北京人遺址,又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鎮龍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豐富、最系統、最有價值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遺址。1921 年至1927年,考古學家先後三次在"北京人"洞穴遺址外發現三枚人類牙齒化石,1929年,又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以及人工製作的工具和用火遺跡,隨後成為震驚世界的重大考古發現。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⑺ 有關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資料

1、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陵園布局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約2.5公里,外城周長約6.3公里。

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發現。現已挖掘四個坑,面積共2.5萬余平方米。能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

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展現了秦始皇陵的結構布局、設計思想及秦代科技文化的成就,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

2、武當山古建築群

武當山古建築群,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古建築群敕建於唐貞觀年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

明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當山,歷時12年,建成9宮、8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建築群,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

整個建築群嚴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採用皇家建築規制,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的意境。

綿延140里,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和「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

武當山遺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各類文物5035件。1982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994年,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等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3、平遙古城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平遙古城被世界紀錄協會評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

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2017年11月19日,獲得年度旅遊目的地聲譽獎。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世界遺產中心描述稱:平遙古城是中國古代城市在明清時期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徵。而且,在中國歷史的發展中,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

4、殷墟

殷墟,原稱「北蒙」 ,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

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約15萬片。甲骨文中所記載的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信歷史提前到了商朝,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構成。

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入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現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5、元上都遺址

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帝國元王朝的首都,始建於公元1256年;它是中國大元王朝及蒙元文化的發祥地,忽必烈在此登基建立了元朝。

元上都南臨上都河,北依龍崗山,周圍是廣闊的金蓮川草原,形成了以宮殿遺址為中心,分層、放射狀分布。

即有土木為主 的宮殿、廟宇建築群,又有游牧民族傳統的蒙古包式建築的總體規劃形式,體現出一個高度繁榮的草原都城的宏大氣派,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融合的產物,是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融合的傑出典範。

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29日,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正式宣布,將中國元上都遺址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當山古建築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遙古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殷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元上都遺址

⑻ 良渚古城遺址成為了世界遺產,我國還有哪些好的景點不為大眾所熟知

世界那麼大你除了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欣賞別人已經欣賞過的美景,你還有沒有去過一些別人沒去過的地方欣賞美景?今天我要告訴你,有這么一個地方,它的名字叫通道。可能你在中國地圖上找不到一個名為通道的地方。但你肯定聽說過,一個偉大的革命故事——通道轉兵。這里的兩個通道,都是指同一個地方,跟上我的步伐,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通道究竟有多美。

夜晚的歌是好聽的,但是夜晚更有侗族人喝酒時的呦呵聲。如果您來到這里,一定要跟著侗族人民一起去感受一下喝酒時的熱鬧。那你就會知道侗族人是多麼的熱情好客,多麼的豪邁奔放。有機會也請你們一定要來的,這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更有美麗的侗族女孩子等著你的到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