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游記翠微峰

游記翠微峰

發布時間: 2020-12-09 12:03:42

❶ 用古人的詩句來贊美泰山

1、《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唐代:李白

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

別君若俯仰,春芳辭秋條。

泰山嵯峨夏雲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散為飛雨川上來,遙帷卻卷清浮埃。

知君獨坐青軒下,此時結念同所懷。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

曾無好事來相訪,賴爾高文一起予。

譯文:時光過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見太陽就干,紅花一遭霜打就蔫。自從與君離別以後,彷彿俯仰之間春花就換了秋枝條。

泰山頂上夏雲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東海白浪連天涌。雲化飛雨從江面上撲來,捲起浮塵直入你的珠簾帷帳。也知道你此時一定是一個人孤獨地坐在屋裡,也知道你此時一定在思念我。

我獨自一人在南樓讀道書,幽靜清閑彷彿在神仙的居所。可惜的是沒有那個喜歡鬧鬧的人提酒來,只能希望你寫篇動人的文章來提提神!

2、《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東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層層白雲,盪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泰山吟》

南北朝:謝道韞

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

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復非匠,雲構發自然。

器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

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譯文:雄偉高大的泰山,以極其清秀的靈氣直沖青天。它的山岩洞穴彷彿天然間隔的空虛宅院,寂寞無聲,幽靜深邃。它絕非人間工匠的製造,而是大自然造物所開發的高樓大廈。

變幻莫測的風雲氣象究竟是什麼東西,竟然這樣使我的思想波動不定。決定離開變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無為,延年益壽,安享天命。

4、《放言五首·其五》

唐代:白居易

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譯文:泰山不能損壞毫發,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系人間情呢。

5、《游泰山六首》

唐代: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開。

六龍過萬壑,澗谷隨縈回。

馬跡繞碧峰,於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地底興雲雷。

登高望蓬流,想像金銀台。

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

玉女四五人,飄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遺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棄世何悠哉。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捫蘿欲就語,卻掩青雲關。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

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

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雲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雙雲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盪難追攀。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

吟誦有所得,眾神衛我形。

雲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台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葯,高飛向蓬瀛。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去無雲中跡。

長松入霄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於此煉玉液。

朝飲王母池,瞑投天門關。

獨抱綠綺琴,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仙人游碧峰,處處笙歌發。

寂靜娛清輝,玉真連翠微。

想像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捫天摘匏瓜,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誤攀織女機。

明晨坐相失,但見五雲飛。

譯文:陽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著屏風樣的山峰直上。皇上曾經乘坐六龍車輦翻山越嶺,深壑幽谷縈回曲折。當年碧峰上遺留的馬蹄痕跡,現在早已被青苔掩蓋。峭壁懸崖,飛瀑噴流,松風水聲激切哀鳴。

北望群峰奇絕,彷彿向東海傾倒。安放皇帝玉冊的石洞前巨大的石門緊閉,隱隱感覺到地底風雷湧起。絕頂望東海蓬萊三島,想像到了金銀台。站在南天門長嘯一聲,青風四面萬里來。彷彿看到四五個美麗的仙女,飄飄裊裊飛下九天來。

她們對我嫣然一笑,接著把一隻璀璨的流霞酒杯贈送給我。我急忙再三低頭致禮,自己很慚愧:不是神仙而受此大恩。我頓時感覺到:宇宙如此渺小,這塵世有什麼值得戀眷的呢?

拂曉,我騎上白鹿,直奔南天門而去。山腰上遇到一位仙人,道貌軒然,瞳孔方方。我撫摩著古松上的蘿藤,想和他聊天,他卻把高入青雲的關門緊閉。

幸好的是,他贈送我一本遠古的寫有鳥跡字的書,飄飄落在山岩間。書是上古文字寫的,讀起來很費解。因而再三嘆息,拜他為師,才沒有回來。

天亮時分,我老到了日觀峰,舉手就可以扣開雲關。頓時全身精神飛揚,彷彿置身於天地之間。黃河從西邊逶迤而來,再窈窕如絲地流向東面的群山。倚靠在山崖傍邊,極目四面八方,天地悠然。

突然看到一個青發小道童,頭發挽成雙雲鬟一樣。他笑著對我說:幹嘛現在才來學道呢?歲月蹉跎,青春都浪費掉了。突然他便無影無蹤,無處追尋,令人浩然長嘆。

齋忌三千日,裁白絲布書寫道經。天天吟頌,心有所得,感覺眾神拱衛在我身邊。可以信風乘雲,宛如身有雙翼。攀上日觀峰,憑欄望東海。海濤撼動著遠山,雲中天雞在鳴叫。銀光閃耀的樓台躍出大海,鯨魚翻滾起巨浪。怎樣才可以得到仙丹?真正生出羽翼,高飛蓬萊!

泰山日觀峰朝東北傾斜,兩座山崖夾著一雙巨石。海水彷彿在眼前弄潮,遙遠的天邊一片青碧的色彩。千座山峰如槍林立,萬條溝壑如臨深淵。緬懷曾經騎黃鶴來泰山的神仙,可現在那裡去尋找他們的蹤影?

山上的古松高聳入雲天,遠遠望去,離天不過幾尺。山花也與人間不同,五月里白色的花兒與白雪渾然一色。總會遇到仙人安期生的,一同在泰山煉金丹玉液。

清晨飲過泰山瑤池的清泉,夜晚准備在南天門投宿。懷中抱著綠綺琴,天黑了還行走在青山之間。月亮出山了,群山一片皎潔如玉,夜靜了,連古松也停止了嘯吟。寂靜中愈感覺清暉可弄,玉真仙女下降到翠微峰。

彷彿看到鸞鳳與龍虎一起翩翩起舞,衣袂飄舉。舉手就可以攀折到天上的匏瓜,味美甘甜,樂不思蜀,真的不想回家了。再舉手,撫弄著銀河的浪濤,清淺可愛,卻不小心摸到了織女的紡織機。唉,到明天天亮,美夢就會消失,只見五色雲彩飛舞!

❷ 江西石城贛江源景區游記作文 600字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贛州;
【國家AAAA級旅遊區】:通天岩風景名勝區
【國家AAAA級旅遊區】:寶葫蘆農庄
【國家AAAA級風景區】: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蘇維埃革命遺址群、寧都起義指揮部舊址、通天岩石窟、贛州古城牆、龍南客家圍屋;
【國家森林公園8個】:章貢區峰山、寧都翠微峰、安遠三百山、大余梅關——丫山、崇義陽嶺、上猶五指峰、上猶陡水湖、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南九連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安遠三百山;
【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崇義陽嶺、崇義齊雲山、石城贛江源;
【省級風景名勝區8處】:贛州通天岩、寧都翠微峰、瑞金羅漢岩、大余梅關古驛道、上猶陡水湖、崇義聶都溶洞、會昌漢仙岩、龍南小武當山;
大聖通天岩圖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大聖寺塔 、慈雲塔、玉虹塔、七里鎮窯遺址、贛州文廟、大寶光塔、羅田岩摩崖石刻、水頭步蟾坊、中共贛南省委舊址、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土地革命幹部訓練班舊址、朱華塔、"水鎮江南"題額、中共江西省委舊址、中央兵工廠舊址、江西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江西省軍區(含紅軍檢閱台)舊址、長岡鄉調查舊址、江西省委舊址、江西省軍區舊址、山堂古窯址、水口塔、翠微峰摩崖石刻、朗際節孝坊、紅一方面軍總前委"黃陂會議"舊址、小布中共蘇區中央局舊址、洋溪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大柏地戰斗舊址.還有新開發的景區:興國蘇區幹部好作風紀念館.
市內著名的自然景觀,主要有安遠的三百山、龍南縣的九連山、大余縣有梅關古驛道。三百山為東江源頭,是香港同胞飲用水的發源地,現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了香港同胞到祖國內地旅遊的景點。九連山是我國中亞熱帶緣自然生態系統保存最完成的地段,保存有大量野生動植物活化石,被列為江西省的重點自然保護區。始建於秦、唐的梅關古驛道,是我國古代溝通南北往來的交道要道。此外,還有寧都的翠微峰、龍南的武當山、上猶的陡水湖、崇義的聶都溶洞,均是風景秀麗而具有開發價值的旅遊資源。

❸ 徐霞客游記 小部分

《黃山游記》

戊午年(公元1618年)九月初三,我從白岳榔梅庵出發,到了桃源橋。從小橋右邊下山,山坡非常陡,這就是從前通向黃山的路。走了七十里地,投宿在江邊的一個村莊。
初四,走了十五里路,到了湯口。又走了五里,到了湯寺,在湯池裡邊沐浴。拄著拐杖向著硃砂庵攀登。走了十里,上到了黃泥岡。這時雲霧里邊的各個山峰,漸漸露出來,又漸漸的落到我的拐杖底下。拐進石門,越過陡峭的天都峰的威脅往下看,天都峰、蓮花峰兩座山峰,都有一半插入雲霄,選一條路的分支往東攀登,那是從前我沒有到過的地方,於是一直往上爬,幾乎到達了天都峰的山坡。又往北上,在石縫里攀行。山峰相對聳立,中間只有一條縫;山路在石頭之間蜿蜒不斷,又堵塞的地方就鑿開它,陡峭的地方就鑿出台階,斷裂的地方就用木頭搭橋連通它們,高懸的地方就用梯子搭上。往下俯視,陡峭的山谷非常陰森,楓樹和松樹交錯混雜,五色繽紛,燦爛的好像畫出來或綉出來的。因此感覺黃山是我一生見到的奇觀,但是奇妙到這種地步,從前沒有來過,這次游歷真是又痛快又慚愧啊!
這是我的從人都害怕險阻停下了,我也停下沒有繼續上去;但是一路奇景,不覺的引誘我獨自前往。登上峰頂以後,有一座廟庵像翅膀一樣伸出來,這是文殊院,也是我當年打算登上卻沒有登上的地方。左邊是天都峰,右邊是蓮花峰,後邊倚著玉屏風峰,兩座山峰的秀麗景色,用手就能攬過來。向四周看奇峰交錯聳立,許多山谷縱橫交錯,真是黃山的絕美的地方!如果不是再來一次(前度已來過一次),怎麼能知道這里如此奇妙?碰到了雲游的和尚(法號澄源),非常興奮。過了中午,我的從人恰好到了。站在文殊院前,指點著兩座山峰。院里的和尚說:「天都峰雖然近但是沒有路,蓮花峰可以登上但是路遠。今天只適合靠近天都峰而觀賞,明日再登上蓮花峰峰頂。」我不同意,決心去攀天都峰。帶著澄源和尚、下人又走下窄路。到達天都峰旁邊,從流石曲折而上。抓著草和荊棘,遇到石塊就越過石塊,遇到石崖就攀登石崖。每當到了手腳都沒有地方放的地步,澄源和尚一定率先登上然後再垂頭拉我們。一想到往上爬尚且如此,往下走如何得了?最後就顧不上想這么多了。多次遇到險情,中遇到到了峰頂。只有一塊石頭在山頂幾十丈大,澄源和尚在旁邊尋路,找到一個台階,扶著我往上爬。所有的山峰都好像往下走,只有蓮花峰和它相當。這時濃霧一會起一會停,第一陣剛起來,就看不到對面的人。眺望蓮花峰,大多都在霧里。我獨自爬天都峰,予到了前頭,則霧就跑到後頭;我到了右邊,則霧跑到左邊。這里的松樹依然有彎曲、挺拔交錯的;柏樹雖然比手臂粗,都平貼在石頭上、就像苔蘚的樣子。山高風大,霧氣來來去去也不定。往下看各山峰,一會出現綠色尖而高的山,一會隱沒成銀色的海洋。再往山下看,日光閃耀,真是另一種景象。快到了傍晚,於是腳放在前邊,手在後邊扶著地,坐著往下走。到了絕險的地方,澄源和尚就用手照應著我。過了仙境,到了山溝,天色很晚了。又從那條窄路往上走,到了文殊院。
初五,天一亮,我們從天都峰的山溝中往北走下二里路,石壁聳然而立。下面的蓮花洞正好和前面石坑裡的石筍對峙,一做山塢幽然坐落在那裡。告別了澄源和尚,下山到了分叉的路的旁邊,向蓮花峰前進。一路順著陡峭的崖壁往西走,又向下再往上,剛要走下一百步長的雲梯,發現有條路可儀直接通向蓮花峰。但是路很陡幾乎上不去,鄭懷疑要往下走。對面山峰的一個和尚高聲喊:「這正是去蓮花峰的路!」於是從石玻的側面越過大石縫。路很窄而且陡峭,峰頂都是巨石聳立,中間空空的就像屋子。從其中的台階徑直往上,台階盡頭轉進山洞,曲折詭秘,就像空中的樓閣,忘記了這是險峻的靠近天的地方。走了一里見到一座茅廬,坐落在石縫中。正猶豫是否開門,剛才呼喊的那個和尚到了,他法號凌虛,就是在這里建造茅廬的人,於是和他共同爬山頂。頂上有一塊石頭,有二丈高,和尚找出梯子來向上爬。山頂豁然開闊,向四周眺望天空,天都峰也在下邊了。大蓋這座山峰坐落在黃山的中央,只有它比別的山峰高,四面岩壁聳立,遇到朝陽的照射放出晴朗的色彩,層層亮光,讓人狂叫,想要跳舞。
過了很長時間,回到了茅廬,凌虛和尚熬粥款待我,我喝了一佛盂,於是下山。到了分叉的路的旁邊,經過大悲頂,爬上天門。過了三里地,到了煉丹台。沿著台嘴往下走,觀看玉屏風、三海門等各山峰,都從深邃的山塢中聳立而出。煉丹台有一個山岡下垂,沒什麼險峻的其實,只有俯視翠微峰的背面,山塢中峰巒交錯,上下輝映,不看這里就體會不全眺望的奇異景色。回來的時候經過平天矼,走下後海,到了智空庵,有告別庵里的和尚。走了三里,經過獅子林,走向石筍矼,到了去年登上的峰頂上。倚著松樹坐下,俯視山塢里峰、石錯雜,滿眼都是如畫的景色,才發現匡廬、石門,有的好像一個整體,有的缺少一面,不像這里寬廣宏大豐富富麗!過了很長時間,向上攀登山崖,向下眺望山塢,隱隱覺得不對勁。又走回山岡上尖峰的旁邊,踩著流石,抓著棘草,沿著石坑往下,越下越深,各山峰相互遮蔽,不能一眼看到。傍晚,回到獅子林。
初六,告別了霞光(徐霞客的弟弟),從山坑向丞相原出發,走了七里地,到了白沙嶺,霞光又趕來了。因為我打算觀看牌樓石,他擔心我在白沙庵沒有指路的,隨意追來做我的導游。於是一起爬山嶺,他指著山嶺右邊的山坡,有許多石林立,下邊分開,頂上連在一塊,說這就是牌樓石。我打算翻過石坑沿著山澗向上,直接走到牌樓石的下面。和尚說:「荊棘遍布,道路險絕,一定走不過去。如果從石坑下到丞相原,不用再上這座嶺;如果打算從仙燈去牌樓石,不如就從這座嶺向東走。」我接受了他的意見,沿著山脊前行。山嶺橫在天都峰、蓮花峰的北邊,非常窄,上邊都放不下腳,南北都是高峰聳立。走完山嶺往北邊下山,抬頭看右邊山峰的羅漢石,圓頭禿頂,儼然就像兩個和尚。到了坑裡,越過山澗往上走,共走了四里地,登上仙燈洞。洞口朝南,正對著天都峰的北面。和尚在洞外建造了樓閣,而洞內依然向天空覆蓋一樣,自然的生趣還沒有被和尚破壞光。又往南下山三里地,經過丞相原,山間出現一做廟宇。房屋很整齊,四面沒有什麼奇異的景色,所以我最終沒有進去。接著向南沿著山腰前進,走了五里地,慢慢往下。山澗中泉聲沸騰,從石頭間分成九級往下飛瀉,每一級下邊都有綠色的水潭,就是所謂的九龍潭。黃山沒有瀑布,只有這一處。又下山五里地,經過苦竹灘,拐彎沿著太平縣的大路,向東北前進。

❹ 徐霞客的雁盪山游記

太多了 貼不下
http://www.tianyabook.com/gudian/xuxiake/
1、《雁盪山游記》
雁宕山,省稱雁山,今稱作雁盪山。山頂有積水長草之窪地。故稱"盪"據傳秋時歸雁多宿於此,山亦名為雁盪山。其山在浙江溫州地區,並分為南、中、北三段,北雁盪山面積最大,靈峰,靈岩,太龍湫為雁盪風景三絕。此日記所記乃北雁盪山遊程,對其三絕皆有記敘。
該記主要記敘了作者游覽北雁宕山一路所見。記中對北雁宕山主要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三絕加以了詳盡描繪,並對許多細微奇景如龍鼻水、老僧岩、獨秀峰等也進行了描繪。該記層次分明,語言奇峻,尤其對山形水勢之細微區別的把握極見功夫。寫景亦非單獨寫景,而是極大地融進觀察者的主觀感受,讀起來倍增真實感,其藝術感染力也得到加強,特別是13日、14日兩日記,文字奇峻中見優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別台山,初十日抵黃岩。日已西,出南門三十里,宿於八嶴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盤山嶺。望雁山諸峰,芙蓉插天,片片撲人眉宇。又二十里,飯大荊驛。南涉一溪,見西峰上綴圓石,奴輩指為兩頭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過章家樓,始見老僧真面目:袈衣禿頂,宛然兀立,高可百尺。側又一小童傴僂於後,向為老僧所掩耳。自章樓二里,山半得石樑洞。洞門東向,門口一梁,自頂斜插於地,如飛虹下垂。由梁側隙中層級而上,高敞空豁。坐頃之,下山。由右麓逾謝公嶺,渡一澗,循澗西行,即靈峰道也。一轉山腋,兩壁峭立亘天,危峰亂疊,如削如攢,如駢筍,如挺芝,如筆之卓挺立,如襆頭巾之欹傾斜。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雙鸞、五老,按翼聯肩。如此里許,抵靈峰寺。循寺側登靈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後,側有隙可入。由隙歷磴數十級,直至窩頂洞。則窅yǎo深遠然平台圓敞,中有羅漢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飯後,從靈峰右趾覓碧霄洞。返舊路,抵謝公嶺下。南過響岩,五里,至凈名寺路口。入覓水簾谷,乃兩崖相夾,水從崖頂飄下也。山谷五里,至靈岩寺。絕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闢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險如屏障的山頂齊而色紫,高數百丈,闊亦稱之。嶂之最南,左為展旗峰,右為天柱峰。嶂之右脅介於天柱者,先為龍鼻水。龍鼻之穴從石罅直上,似靈峰洞而小。穴內石色俱黃紫,獨罅口石紋一縷,青紺gàn紅青色潤澤,頗有鱗爪之狀。自頂貫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內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為獨秀峰,小於天柱,而高銳不相下。獨秀之下為卓筆峰,高半獨秀,銳亦如之。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於天柱。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銳峰疊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 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彩。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亘於前。鳥道形容道路險絕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澗底石平如砥。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著,騰空飄盪,頓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jù那觀泉之所。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不止細雨下個不停,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絕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卧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余見四山雲雨凄凄、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絕,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
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絕;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宕在山頂,龍湫之水,即自宕來。」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絕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稜稜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鋒撩人,至是且無鋒置足矣!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斗同「陡」,下同深百丈,欲謀復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飛陟zhì登。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復續懸之,竭力騰挽,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破,尋湖之興衰矣。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於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五日 寺後覓方竹數握,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太柔軟不宜作拐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岐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

游天台山日記

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有華頂、赤城、瓊台、桃源、寒岩等名景,其中以石樑飛瀑最為著名。
該記先略敘一路風光美景,再著重記敘登華頂峰,觀斷橋、珠簾瀑布,對華頂峰景色以及草木異狀亦有一定描繪,而對斷橋、珠簾之水的描寫則尤為細致,對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勢頗有重筆。對明岩石洞之闊大、洞外石壁高聳之奇也寫得氣勢非凡。其後對寒岩、鳴玉澗、瓊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繪。
此為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時所記,時間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他又再次游覽並另作一記。
該記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語言清新樸素,精練准確,從此篇我們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記的基本風格。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每月最末一天為晦 自寧海出西門。雲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三十里,至梁隍山。聞此於菟即老虎夾道,月傷數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馬首西向台山,天色漸霽。又十里,抵松門嶺,山峻路滑,舍騎步行。自奉化來,雖越嶺數重,皆循山麓;至此迂迴臨陟,俱在山脊。而雨後新霽晴,泉聲山色,往復創變,翠叢中山鵑映發,今人攀歷忘苦。又十五里,飯於筋竹庵。山頂隨處種麥。從筋竹嶺南行,則向國清大路。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言此抵石樑,山險路長,行李不便,不若以輕裝往,而重擔向國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余與蓮舟上人上人:對僧人的尊稱就石樑道。行五里,過筋竹嶺。嶺旁多短松,老乾屈曲,根葉蒼秀,俱吾閶門盆中物也。又三十餘里,抵彌陀庵。上下高嶺,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轟風動,路絕旅人。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路荒且長,適當其半,可飯可宿。
初二日 飯後,雨始止。遂越潦積水攀嶺,溪石漸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頂,以朗霽為緣,蓋連日晚霽,並無曉晴。及五更夢中,聞明星滿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燁燁原指火燃極旺,此指日熾,決策向頂。上數里,至華頂庵;又三里,將近頂,為太白堂,俱無可觀。聞堂左下有黃經洞,乃從小徑。二里,俯見一突石,頗覺秀蔚。至則一發僧結庵於前,恐風自洞來、以石甃塞堆砌填塞其門,大為嘆惋。復上至太白,循路登絕頂。荒草靡靡,山高風冽,草上結霜高寸許,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樹,玲瓏彌望。嶺角山花盛開,頂上反不吐色,蓋為高寒所勒限制耳。
仍下華頂庵,過池邊小橋,越三嶺。溪回山合,木石森麗,一轉一奇,殊慊qiè滿足所望。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樑,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樑飛瀑,忽在天際。聞斷橋、珠簾尤勝,僧言飯後行猶及往返,遂由仙筏橋向山後。越一嶺,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兩石斜合,水碎迸石間,匯轉入潭;中層兩石對峙如門,水為門束,勢甚怒;下層潭口頗闊,瀉處如閾yù門坎,水從坳中斜下。三級俱高數丈,各級神奇,但循級而下,宛轉處為曲所遮,不能一望盡收,又里許,為珠簾水,水傾下處甚平闊,其勢散緩,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緣崖意指攀住樹枝爬上高岩,蓮舟不能從。暝色夜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橋,觀石樑卧虹,飛瀑噴雪,幾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曇花亭,石樑即在亭外。梁闊尺余,長三丈,架兩山坳間。兩飛瀑從亭左來,至橋乃合以下墜,雷轟河頹kùi原意為垮塌,此處指河水奔流迅猛,百丈不止。余從樑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盡,即為大石所隔,不能達前山,乃還。過曇花,入上方廣寺。循寺前溪,復至隔山大石上,坐觀石樑。為下寺僧促飯,乃去。飯後,十五里,抵萬年寺,登藏經閣。閣兩重,有南北經兩藏。寺前後多古杉,悉三人圍,鶴巢於上,傳聲嘹嚦聲音響亮而清遠,亦山中一清響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宮,覓瓊台、雙闕,路多迷津,遂謀向國清。國清去萬年四十里,中過龍王堂。每下一嶺,余謂已在平地,及下數重,勢猶未止,始悟華頂之高,去天非遠!日暮,入國清,與雲峰相見,如遇故知,與商探奇次第。雲峰言:「名勝無如兩岩,雖遠,可以騎行。先兩岩而後步至桃源,抵桐柏,則翠城、赤城,可一覽收矣。」
初五日 有雨色,不顧,取寒、明兩岩道,由寺向西門覓騎。騎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頭,雨止,騎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樂之。一溪從東陽來,勢甚急,大若曹娥。四顧無筏,負奴背而涉。深過於膝,移渡一澗,幾一時。三里,至明岩。明岩為寒山、拾得隱身地,兩山回曲,《志》所謂八寸關也。入關,則四周峭壁如城。最後,洞深數丈,廣容數百人。洞外,左有兩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筍突聳,上齊石壁,相去一線,青松紫蕊,翁蓯wēngcōng草木茂盛於上,恰與左岩相對,可稱奇絕。出八寸關,復上一岩,亦左向。來時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數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淺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數丈,上岐立如兩人,僧指為寒山、拾得雲。入寺。飯後雲陰潰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頂上,對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 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視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闊八十步,深百餘步,平展明朗。循岩石行,從石隘仰登。岩坳有兩石對聳,下分上連,為鵲橋,亦可與方廣石樑爭奇,但少飛瀑直下耳。還飯僧舍,覓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帶峭壁巉崖,草木盤垂其上,內多海棠紫荊,映蔭溪色,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壁上鑿孔以行,孔中僅容半趾腳,逼身而過,神魄為動,自寒岩十五里至步頭,從小路向桃源。桃源在護國寺旁,寺已廢,土人茫無知者。隨雲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墮,竟無宿處,乃復問至坪頭潭。潭去步頭僅二十里,今從小路,返迂迴三十餘里。宿。信桃源誤人也。
初七日 自坪頭潭行曲路中三十餘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漸夾狹窄,有館曰桃花塢。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飛泉自上來注,為鳴玉澗。澗隨山轉,人隨澗行。兩旁山皆石骨,攢簇擁巒夾翠,涉目成賞,大抵勝在寒、明兩岩間。澗窮路絕,一瀑從山坳瀉下,勢甚縱橫。出飯館中,循塢山窪東南行,越兩嶺,尋所謂"瓊台"、"雙闕",竟無知者。去數里,訪知在山頂。與雲峰循路攀援,始達其巔。下視峭削環轉,一如桃源,而翠壁萬丈過之。峰頭中斷,即為雙闕;雙闕所夾而環者,即為瓊台。台三面絕壁,後轉即連雙闕。余在對闕,日暮不及復登,然勝風景已一日盡矣。遂下山,從赤城後還國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 離國清,從山後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頂圓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為僧舍凌雜,盡掩天趣。所謂玉京洞、金錢池、洗腸井,俱無甚奇。

❺ 游翠微峰600字作文大全

春季的鄉村,潮濕的空氣里盪漾著誘人的小草清香;田野里,不時地飄來泥土的芳香,放眼望去,滿眼都是嫩綠的麥苗,一直延伸到遙遠的地平線,而
霞光將它的眷念留給蒼穹的同時,也留給了大地.春風輕輕地吹來,田野里泛起一片片麥浪,此時,人的情感和思緒也隨著麥浪的波動,久久地不能平靜.

村的田園風光,真是宛如一幅長軸畫卷徐徐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然而,把美麗的畫卷點綴著絢麗多彩,光彩耀人,卻是工作了一天的人們和大自然巧妙的融合的徐
徐展現.黃昏時節,耕耘了一天的人們帶著喜悅的心情收工回來,他們扛著鋤頭,在鄉村的田梗上漫步地走來,霞光映紅了他們黝黑的臉龐,大家有說有笑,似乎忘
記了一天的勞累,其身影被日落的余暉拉得很長很長.
太陽落山了,但天空還是很亮.藍天上,稀疏地點綴著幾朵淡淡的白雲,它們透出一絲清雅的美,仿
佛就像蔚藍的大海上漂浮著一隻只小船,而此時的白雲,已被霞光披上了一道金黃色的外衣.樹上和草地里嬉鬧的小鳥,漸漸地安靜下來,也許是黃昏的來到,它們
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鳥巢安息.偶爾,有些小鳥,不知是受了什麼驚嚇,拖著長長的叫聲,劃過天空,朝著遠方飛去.
當落日把最後的一抹霞光帶回家時,天
地間變成了銀灰色.那一縷縷乳白色的炊煙和灰色的暮靄交融在一起,宛如給屋脊、牆頭、樹木和田野籠罩了一層輕紗,此刻的鄉村也變得若隱若現,朦朦朧朧,神
奇異常.然而,村外的小河仍清亮亮的,河水打著旋轉靜靜地流過,水中還映有樹的倒影!偶爾,有些魚兒浮出水面,呼吸大自然的空氣後,又一頭扎進水中,魚兒
的嬉鬧給平靜的水面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那些樹的影子,就像大蛇一般在水中彎曲的蠕動.隨著時間的流失,一會兒,漣漪就慢慢地消失,又恢復了平靜,水中樹
的倒影仍清澈可見.
夜幕降臨,鄉村、田野、樹木、小河也漸漸地模糊不清.偶爾從鄉村中,傳來一陣陣小孩的喧鬧聲,但不一會兒就消失了,漸漸地,所有的一切都被彌漫的夜色所籠罩.
嗬,好一幅恬靜、優雅的鄉村田園風光!那詩意般的黃昏,令人心醉,讓人沉靜在大自然的美麗中!

❻ 作文:翠微峰游記600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人說:「西湖風景美不勝收。」但我覺得我家鄉的翠微峰最美麗。
今年五一長假,贛州的姨娘和表哥來我們這兒做客,一來就說要去游翠微峰,我就陪著他們一同去。到了翠微峰,我們先遊了百鳥樂園。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百上千隻鳥,紅的、綠的、花的、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誘人的當然是那些開屏的孔雀,張開美麗的尾巴,翩翩起舞,炫耀著自己艷麗多姿的羽毛。那火雞更可愛了,頭上鮮紅的羽毛,真的象著了火一樣。池塘里幾只小野鴨在歡快的追逐嬉鬧,水洞邊悠閑地坐著一對鴛鴦,使人想起「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詩句。最淘氣的是那些小鴿子,我買了一包食料放在巴掌上,小鴿子竟然飛到了我的肩膀上喙食,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吧。
我正淘醉在鳥的王國里。導游說快要舉行鸚鵡表演了。這里更熱鬧了,圍觀了許多人。一隻可愛的雄鸚鵡在表演蹺蹺板,一會兒走到這頭,蹺起另一頭,一會兒走那一頭,又蹺起這一頭,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聽說他叫威威,瞧!名字多動聽。第二個上場的一位是雌鸚鵡,它雖然膽小,但很靈巧,表演起走球的絕活,只見它站在籃球上,踩動著籃球,從這邊滾到那邊,驚險極了,迎來了一陣陣掌聲。更精彩的是四川鸚鵡認錢,只要你拿出兩張錢,它就能分辨出大小來。好戲還在後頭,有一隻紅冠大鸚鵡能表演算數,你說5,它就會站到5字的旁邊,你說3+4,它就站在7的旁邊,你說2×3,它便站到了6的旁邊,真是神了,引來一陣陣喝彩聲。
離開了百鳥樂園,我們來到了錦綉湖,湖水像碧綠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我悠閑的坐在那船上,盪漾在湖中,青山夾著碧水,綠水繞著青山,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山間的綠樹紅花,藍天白雲,山水相連,水天一色,還有那遠處漂來的竹筏小舟,我彷彿進入了仙境,又像是走進連綿不斷的畫卷,啊!太美啦!真有點「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受。
翠微自然景觀。千姿百態,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那數百個奇峰、幽洞、深岩。群峰之中,當數金精十二為最,如同十二顆璀璨的明珠,翠微峰則是其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顆,故將整座命為翠微峰。大自然真是巧奪天工,翠微峰的南面裂開一縫,便為一線天,剛好能容一人攀登,「兩石夾一峽,勢恐千仞壓」,攀絕壁,渡暗橋,歷經艱險,登上頂峰。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將數百個群峰一覽無余:它們獨立成勢,各有神韻,似蒼鷹、似駿馬、似猱猿,似神龜、似觀音坐蓮、似童子獻壽......惟妙惟肖。遠處的寧都縣城也依稀可見,梅江河如同仙女留落的飄帶,彎延前伸。一陣陣涼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登山的勞累已九霄雲外了。
翠微峰的幽洞更奇,有形如到覆瓦翁的金精洞,洞底翠竹茂林,金線吊胡蘆,更令人贊嘆不已;有納涼寶地出風洞進入洞中如飲甘泉,涼徹透骨......翠微峰的岩更怪,有的小孔密布,形如蜂窩;有的光滑直聳,如同蚊帳;有的漆黑如墨,形同披發......岩內泉水清冽可口,岩頂終年懸泉飛漱,如散銀絲。
翠微峰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令人留連記憶返,不知不覺,暮色將臨,我只得乘車返回。

❼ 翠微游記

[翠微游記]翠微游記正文: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人說:「西湖風景美不勝收,翠微游記。」但我覺得我家鄉的翠微峰最美麗。

今年五一長假,贛州的姨娘和表哥來我們這兒做客,一來就說要去游翠微峰,我就陪著他們一同去。到了翠微峰,我們先遊了百鳥樂園。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成百上千隻鳥,紅的、綠的、花的、五顏六色,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最誘人的當然是那些開屏的孔雀,張開美麗的尾巴,翩翩起舞,炫耀著自己艷麗多姿的羽毛。那火雞更可愛了,頭上鮮紅的羽毛,真的象著了火一樣。池塘里幾只小野鴨在歡快的追逐嬉鬧,水洞邊悠閑地坐著一對鴛鴦,使人想起「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詩句。最淘氣的是那些小鴿子,我買了一包食料放在巴掌上,小鴿子竟然飛到了我的肩膀上喙食,這就是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吧。

我正淘醉在鳥的王國里。導游說快要舉行鸚鵡表演了。這里更熱鬧了,圍觀了許多人。一隻可愛的雄鸚鵡在表演蹺蹺板,一會兒走到這頭,蹺起另一頭,一會兒走那一頭,又蹺起這一頭,逗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聽說他叫威威,瞧!名字多動聽。第二個上場的一位是雌鸚鵡,它雖然膽小,但很靈巧,表演起走球的絕活,只見它站在籃球上,踩動著籃球,從這邊滾到那邊,驚險極了,迎來了一陣陣掌聲,小學五年級作文《翠微游記》。更精彩的是四川鸚鵡認錢,只要你拿出兩張錢,它就能分辨出大小來。好戲還在後頭,有一隻紅冠大鸚鵡能表演算數,你說5,它就會站到5字的旁邊,你說3+4,它就站在7的旁邊,你說2×3,它便站到了6的旁邊,真是神了,引來一陣陣喝彩聲。

離開了百鳥樂園,我們來到了錦綉湖,湖水像碧綠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我悠閑的坐在那船上,盪漾在湖中,青山夾著碧水,綠水繞著青山,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山間的綠樹紅花,藍天白雲,山水相連,水天一色,還有那遠處漂來的竹筏小舟,我彷彿進入了仙境,又像是走進連綿不斷的畫卷,啊!太美啦!真有點「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受。

翠微自然景觀。千姿百態,最為人們稱道的是那數百個奇峰、幽洞、深岩。群峰之中,當數金精十二為最,如同十二顆璀璨的明珠,翠微峰則是其中最光彩奪目的一顆,故將整座命為翠微峰。大自然真是巧奪天工,翠微峰的南面裂開一縫,便為一線天,剛好能容一人攀登,「兩石夾一峽,勢恐千仞壓」,攀絕壁,渡暗橋,歷經艱險,登上頂峰。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將數百個群峰一覽無余:它們獨立成勢,各有神韻,似蒼鷹、似駿馬、似猱猿,似神龜、似觀音坐蓮、似童子獻壽……惟妙惟肖。遠處的寧都縣城也依稀可見,梅江河如同仙女留落的飄帶,彎延前伸。一陣陣涼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登山的勞累已九霄雲外了。

翠微峰的幽洞更奇,有形如到覆瓦翁的金精洞,洞底翠竹茂林,金線吊胡蘆,更令人贊嘆不已;有納涼寶地出風洞進入洞中如飲甘泉,涼徹透骨……翠微峰的岩更怪,有的小孔密布,形如蜂窩;有的光滑直聳,如同蚊帳;有的漆黑如墨,形同披發……岩內泉水清冽可口,岩頂終年懸泉飛漱,如散銀絲。

翠微峰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令人留連記憶返,不知不覺,暮色將臨,我只得乘車返回。

❽ 翠微峰游記作文大全

10塊還是8塊來著
記不清楚了
一般般吧!
就怕一下下子!
一天夠了!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