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定心
『壹』 關於西游記的內容提20個問題
1、唐僧西天取經所經歷的第一難是在____遇到____,神仙____把他搭救出來。
2、觀音菩薩教給唐僧「定心真言」,以此來轄制孫悟空,這真言又叫「____」。
3、黑風山妖怪叫____,他後來被觀音菩薩收去,讓他做了落伽山的____。
4、豬八戒在福陵山____洞時,名叫____。
5、黃風嶺的當家大王是____,他本是____山腳下得道的黃帽貂鼠,因偷吃了琉璃盞里的____,怕金剛捉拿他,就跑到人間作怪了。
6、靈吉菩薩住在____山,他用____降伏了黃風大聖。
7、萬壽山五庄觀有一棵神奇的果樹,名叫____,別名____。
8、____用____醫活了人參果樹。
9、白骨夫人要吃唐僧肉,三次變化,一次變成____,一次變成____,一次變成____。
10、「花果山群妖聚義,黑松林三藏逢魔」一回中,孫悟空被趕回了花果山,唐僧讓八戒和沙僧去化緣,自己誤入____山____洞。洞中的妖怪叫____,本是_____變的。
11、平頂山蓮花洞的兩個妖怪分別是____、____,他們本來是____看守煉丹爐的童子,被____借去下界為妖,來考驗唐僧取經的決心的。
12、在平頂山,孫悟空最終戰勝妖精,他用____收了銀角大王,用____收了金角大王。
13、假烏雞國國王是____的坐騎____變的。
14、原來紅孩兒號稱____大王,是牛魔王和羅剎女兒子,住________澗____洞。
15、車遲國三妖和唐僧鬥法,____和唐僧比求雨,____和唐僧比賽坐禪,_____和唐僧比試隔板猜枚。
答:1.觀音院,黑大王,觀世音
2.緊箍經
3.黑大王,守山大神
4.雲棧洞,豬剛鬣
5.黃風大聖,靈,燈油
6.小須彌山,定風丹
7.草還丹,人參果
8.觀世音,凈瓶水
9.村姑,老太婆,老頭子
10.碗子山,波月洞,黃袍老怪,奎木狼
11.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太上老君,觀音菩薩借去的
12.紫金紅葫蘆,是太上老君
13.文書菩薩,獅子
14.聖纓大王,枯松澗火雲洞
15.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貳』 觀音菩薩教給唐僧的「定心真言」又叫什麼
定心真言又叫「緊箍咒」。
出處:定心真言最早出現於中國四大文學小說《回西遊記》中,唐僧用答來制服孫悟空的咒語,能使孫悟空頭上的緊箍收縮,頭痛欲裂。後用來比喻束縛人的東西。
屬性:刑具
發明者:如來佛祖
使用者:觀音菩薩、唐僧
主要成就:孫悟空頭疼欲裂,眼脹身麻,手不能抬,只好乖乖地求饒。
(2)西遊記定心擴展閱讀:
原文: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回:「如來又取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
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四回:「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至於孫悟空是因為何事被戴上緊箍,原文也有提到,說是觀音送唐僧治孫悟空的東西, 裡面有衣服,和緊箍咒,孫悟空好動,問唐僧裡面是什麼,唐僧騙他說是小時候的衣物,於是孫悟空就戴上了。
『叄』 為何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
少不看西遊,因為《西遊記》並不只是像降妖除魔的故事那樣簡單,孫悟空只是《西遊記》中的一個角色,唐僧師徒每個人,無論是憨厚的沙僧還是貪吃貪玩的豬八戒,都是從單純的個人主義,成長為成熟的社會一分子的精彩案例。
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少年人是不能理會《西遊記》里的這些含義的。故有少不看西遊之說。
老不看三國,是因為《三國演義》里的陰謀詭計,雖然是社會人士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取發展的手段,但陰謀畢竟是陰謀,不會成為社會的運行法則。
有過社會經歷的人,經過爾虞我詐的幾十年闖盪,能夠看透那些陰謀和手段,所謂的金錢和權力,能夠看破那不過是過眼雲煙,計謀無用,因此也沒有必要去看。
(3)西遊記定心擴展閱讀:
三國是從整個大的角度出發,裡面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極為復雜。而且裡面充滿著陰謀詭計,明爭暗鬥。可以說人與人之間的所有事情,三國人物中都能包括下去。人到老了,看事情也就透徹了,看三國,也就看得更清了。
西遊記的整體氛圍是壓抑的,因為孫悟空取經路上的緊箍咒一直帶著,男人本就應該像孫悟空大鬧天宮般,無所畏懼的去闖盪江湖,拼搏事業。
『肆』 《西遊記》第十四回寫了什麼內容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聽到了孫悟空的叫聲後,伯欽講解來龍去脈,又領著唐僧下山去看。孫悟空認出了唐僧,唐僧聽了他的話後救了他,一同西去取經。路上,悟空打死了一隻老虎,又扒了虎皮做成了虎皮裙,之後遇上了六賊,悟空打死了他們。
唐僧卻不忍殺生,悟空在唐僧的啰嗦說教下,氣得駕筋斗雲走了,唐僧獨自前行遇見菩薩,傳授緊箍咒。孫悟空則來到東海,龍王講述張良與黃石公圯橋進履的故事,悟空於是回轉,找到唐僧。唐僧騙悟空帶上咒,控制住悟空並告知其為菩薩教的咒。於是孫悟空死心跟從唐僧繼續上路。
(4)西遊記定心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十四回「心猿歸正,六賊無蹤」。標題中的六賊代表孫悟空的六根,它指五種感覺器官,和反應能動能力,為十二處之內六處,十八界之六根界。根,為認識器官之意。
即眼根(視覺器官與視覺能力)、耳根(聽覺器官及其能力)、鼻根(嗅覺器官及其能力)、舌根(味覺器官及其能力)、身根(觸覺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思維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種又稱五根。五根乃物質上存在之色法,即色根。
『伍』 孫悟空為啥會頭疼,難道真的是緊箍咒嗎
一
這個問題,相信孫悟空同志最想知道!
唐僧同志每次哇啦哇啦把這串密碼念出來,緊箍圈就開始啟動,最嚴重時可把孫悟空的頭勒成「亞細葫蘆兒」。
孫悟空最自豪的就是這頭了,大鬧天宮時,刀砍不掉,雷劈不傷,最喜歡玩的游戲就是伸出猴頭來,像范大廚師一樣招呼:砍兩刀!有種你就砍兩刀!!
豬八戒試了一次,九齒釘鈀築下去火星四濺,艾媽,這哪是肉頭,分明是金剛石!
然而,這么硬的金剛石,卻被緊箍圈像面團一樣隨意箍大箍小,可見這聲控密碼鎖有多厲害!
那麼,控制緊箍圈的密碼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大的威力?有無破解之法(松箍咒)?相信很多人想弄個明白。
二
萬能的網上有很多答案——
密碼一:猴子頭疼猴子頭疼猴子頭疼猴子頭疼……重復N遍。
密碼二: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扣錢加班老闆不是人……念N遍。
密碼三: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欠老子的錢尼馬啥時還……念N遍。
……
當然,以上都不靠譜,如果唐僧這樣念,可能先吐血身亡了,如來聽了也得氣死。
周星馳也曾破解過緊箍咒,給出的答案是《兒歌三百詩》——
孩子,孩子,為何你這么壞
欺負,欺騙,為何你做出來
學會做好小孩,相親相愛
關懷就在心中,充滿色彩
乖乖,你快回來
我懷抱,一直為你打開
乖乖,用真心悔改
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小孩
乖乖,你快回來
要努力,學習為了未來
回頭,做孝順的小孩乖
本來人性,都是善良,像小孩
放在電影里,搞搞笑可以,教育妖怪也可以,如果唐僧這樣念,如來氣死又會氣活過來。吳承恩的棺材板,十個人都摁不住。
三
蝸牛解讀西遊,喜歡從原著中來,回到現實生活中去。所以,我們還是先翻翻原著,看如來怎麼說。
在原著第八回,如來給觀音交待了取經若幹事項後,拿出三個箍兒,遞與菩薩道——
「此寶喚做緊箍兒。雖是一樣三個,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緊禁的咒語三篇。假若路上撞見神通廣大的妖魔,你須是勸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我們再來看,觀音是如何給唐僧轉述的——
「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這緊箍兒咒實際叫定心真言,相當於後世的布娃娃詛咒和今天的網路攻擊貼。
四
緊箍咒不是用來套頭的嗎?怎麼叫定心真言呢?
我們繼續看原著。第七回,如來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但孫悟空還可以爬出來。眼看就要山倒猴出,眾神都嚇尿了,如來卻打著飽嗝說:「不妨,不妨」,然後從袖中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燙金大字:「唵嘛呢叭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
阿儺騎著共享雲單車,像外賣哥一樣舉著帖子,出了南天門,到了五行山頂。一使勁,將帖子准確地扔在山頂四方石上。那座山立即生根合縫,孫悟空腦袋和兩只手在外面,身子卻動不了了。
這帖子為何有這么大的威力?
有人說,上面寫的是「俺就要把你哄」,這當然是扯蛋。蝸牛在往期文章中說過,它其實是觀音的六字真言,也稱觀音大士心咒。
六字真言的最厲害之處,是能關閉六道生死之門。五行皆困,六門皆關,孫悟空的法力自然被封印。心門被鎖,他如何能逃得出五行山?
因此,有人猜測,這緊箍咒就是六字真言的延伸(六字大明咒本身也是「唵啊吽」三字的擴展),表面上是箍他的頭,實際上是咒他的心!當心被咒,自然感到頭疼。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被稱為心猿,緊箍咒和上面的六字真言,統統稱為心咒。由此可見,這是專為猴子量身打造的核武器,孫悟空能逃脫才怪了!
五
不僅現代人在探索緊箍咒怎麼念,古人也在努力破解這個密碼。
其實,被緊箍咒所困擾的,並非只有孫悟空一人。從上文可看出,如來是交給了觀音三個箍兒,雖然都叫「緊箍兒」,但名字卻各不同,分別對應「金、緊、禁」三個密碼。
套孫悟空腦袋的,是「緊箍咒」。而「金箍咒」,給了紅孩兒享用,「禁箍咒」給了黑熊精過癮。
如來為何要給三個緊箍兒呢?分別又代表何寓意?
緊箍咒叫「定心真言」,清朝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中解釋道:「名為定心真言,實是正心的要訣。」也就是說,這緊箍咒其實是讓心猿收心的方法。
緊箍咒收服孫悟空就夠了,為何一定要加上黑熊怪和紅孩兒?
著有《修真九要》的悟元子劉一明解釋說:「無窮野性歸靜定,多少頑心化善報。」也就是說,一黑(黑熊精)一紅(紅孩兒),正象人的兩顆心,在定心真言的引導下(其實是強制約束),都成了善果。加上孫悟空,就是「貪嗔痴」三毒心,都被收服走上正途。
補錄了唐僧出世故事的《西遊證道書》(《西遊記》清代重要版本)修訂者汪澹漪認為:「《緊箍兒咒》,一名《定心真言》,然則此箍非頭間之箍,乃心上之箍耳。或問此咒至今傳否?道人曰:'《易經》《論語》俱有之,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周易·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後來《論語·憲問》篇有更一句更著名的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什麼意思呢?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你的身份決定著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要越位。
很顯然,汪道人雖然身在道觀,卻是個老司機。他對緊箍咒的點評,是很到位的。
我們可回憶一下,唐僧有哪幾次念了緊箍咒,是在什麼情況下念的緊箍咒。
第一次,是三打白骨精過程中,唐僧共念了兩回。其原因大家都知道,孫悟空不僅擅作主張打殺白骨精變的凡人,還諷刺唐僧看上了村姑,肉眼凡胎睜眼瞎。
在《孫悟空被攆,真的怪白骨精嗎》一文中,蝸牛就給大家分析過,第一次,唐僧的確是沒看出村姑是白骨精變的,但後來看出來了,為何還要念緊箍咒呢?其實是批評孫悟空越位,完全不聽招呼,損害了師父的尊嚴。
第二次,是真假美猴王風波前。這次同三打白骨精類似,但孫悟空更過分的是,唐僧讓他給楊老頭留個後,畢竟楊老頭晚上收留了他們,還親自開口求情,可孫悟空不僅把楊老頭兒子打死了,還把頭提來扔到唐僧面前,這就是赤裸裸地藐視權威了,唐僧不念死他才怪!
其它的幾次,皆是因孫悟空不聽話,唐僧才啟用這個大殺器。除此之外,一般也是不用的。
剛出學校的年輕人,往往對「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十分反感,認為這是偷懶的表現,因此特別喜歡點評領導,覺得他們是占著茅坑不拉屎……
背後點評倒也罷了,有的喜歡當面叫板,對領導安排的工作,總有一百個不同看法,然而領導真的讓他放手去做,卻處處冒泡出問題。可上級追責時,又有一百條客觀理為自己開脫。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指的是不站在對方(領導)的位置思考問題,怎麼知道他做的不對?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有什麼資格評判他的人生?
我們一般看《三打白骨精》,都認唐僧昏庸冤枉好人,可事實上,唐僧怪的絕不是孫悟空打殺妖怪,而是諷刺領導和不遵守規矩。
試想,如果你是唐僧,面對這樣一個我行我素的下屬,你會不會念緊箍咒呢?如果你不念,說不定明天他就把取經隊伍搞散了,把團隊宗旨搞變味了,取經最後成了一個笑話。
他為何膽大願意胡搞?因為他不用承擔責任,隊伍散了頂多拍拍屁股走人。而作為領導,不管誰的問題,責任都得第一個扛。
因此,有時給下屬念念緊箍咒,不僅是讓他走上正軌,也是讓團隊走上正軌。慈不掌兵,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我們個人而言,有人時不時給你念念緊箍咒,不是害你而是幫助你。有時多一個正直的對手比多一個偽善的朋友更重要,因為他可以逼著你成長。
不信,我們可以翻看一下江歌案中的陳世峰人生經歷,如果時不時有人在他耳邊念念緊箍咒,他不會走上殺人這條路;如果時不時有人在劉鑫耳邊念念道德的緊箍咒,相信她不會像今天這樣冷漠。
正如人們常說的:你不自己教育好孩子,這個世界就會狠狠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