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湖州遺址

湖州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09 19:05:01

❶ 湖州「 金釘子」國家地質遺跡保護區介紹

金釘子遠古世界景區總面積1000畝,出露A、B、C、D、E、Z六個自然遺跡剖面,被國際地科聯主席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保護區。景區主要有入口生態廣場、國內唯一的金釘子博物館、世界上最具動感的特效4D、金釘子休閑廣場、古生物神奇演繹剖面、古木風井和千姿百態的古木化石展廳等組成。景區通過金釘子剖面的自然展露以及聲、光、電高科技手段綜合使用,寓教於樂,是集休閑觀光、趣味體驗和科普科考於一體的多功能、全方位的旅遊景區,讓遊客在神遊中穿越時空隧道,感受遠古海洋生物的魅力演變。景區的創立為科學、合理地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樣板,為創建一個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社會文明、生態環境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公園式」自然遺跡保護區奠定了基礎,並將成為人類開展各種科學研究、科普啟迪、愛國教育、旅遊休閑的基地,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使這塊大自然賜予人類的遺產永久造福於人類。

地質「金釘子」,是距今2.5億年左右的二疊系至三疊系的地質時代的地層、生物。二疊系——三疊系界線層型剖面,也是古生態——中生代的界線層型剖面。「代」級剖面「金釘子」全世界只有兩顆,一顆就在這里,另一顆不知多少年後才能確定。

「長興灰岩」保護碑這是一塊中英文的「長興灰岩」保護碑。長興灰岩,在地質學上是個專用名詞,它是「二疊繫到三疊系地質連續剖面」的代名詞,這是由美國著名地質學家葛利普在1931年命名的,得到世界公認。到了60年代以後,有17個國家的30多個地區來爭這個「世界標准」我國科學家趙金科、盛金章、殷洪福、楊遵儀等人以出色的研究成果,糾正了那30多個地區分地層的錯誤,確立了「長興灰岩」的世界標准地位。所謂「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它是根據1972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聯合國保護世界遺產公約》,由「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實施」,旨在以整個國際社會的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長興灰岩是地質學上的專用名詞,而「金釘子」是一種永久性紀念標志的代名詞,其標准地層剖面位於長興縣西北角青塘山麓,緊臨長牛省道,距縣城21公里,交通便捷。經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定,長興灰岩代表了世界晚二疊紀的最高層位,是全球二疊系至三疊系界線層型標准剖面,在國際地質學界具有至高地位。「金釘子」地質公園已成為科普、科考的重要基地。長興灰岩——「金釘子」地質公園是長興三大古生態奇觀之一,在地質學界具有無可替代的至高地位。

「金釘子」地質博物館於2006年10月18日開館。博物館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分為地球奧秘廳、生命演化廳、研礦形成廳、「金釘子」展廳、長興古地理廳和科普演示廳6個展廳。這些展廳以圖文和古生物化石標本等介紹地球生命的起源,展示長興剖面中各類化石實物和照片,並以二疊紀晚期長興的古地理環境為背景,模擬古生物生活場景及二疊———三疊紀時期古地理與古生態景觀

❷ 急求!湖州的文化遺址、風俗習慣、主要河流是什麼

湖州,舊稱吳興,位於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太湖南岸,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自古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物之邦"的美譽。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域內河流屬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水系,境內主要河流有西苕溪、東苕溪中下游、塘、雙林塘、泗安塘等;境邊南接東苕溪上游,北瀕太湖,東聯大運河及黃浦江。平原河網湖盪密布,山區建有山塘水庫,庫容10立方以上水庫149座。域內水面面積536平方公里,河道密度約2.6-3.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河流、湖泊面積496平方公里。

湖州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稱。宋代就有「蘇湖熟,天下足」之說。被列為「文房四寶」之首的湖筆,就產於湖州。湖州歷史上人才輩出,人文薈萃,既哺育了唐代詩人孟郊、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明代小說家凌濛初、近現代書畫大師吳昌碩、新文化運動猛將沈尹默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顏真卿、陸羽、蘇軾、胡瑗等不少名流。世界上第一部《茶經》就是陸羽在湖州寫成的。辛亥革命時期的陳英士、被周恩來總理譽為「龍潭三傑」之一的革命烈士錢壯飛,都是湖州人。建國以來,湖州籍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共有18名。「兩彈一星」的23位功臣中,錢三強、趙九章、屠守鍔就是湖州人。「新時期鐵人」王啟民、「海空衛士」王偉、公安部一級英模沈克誠更是當代湖州人的驕傲。

湖州是世界絲綢文化發祥地之一。在市郊錢山漾遣址出土的蠶絲織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蠶絲織物之一,有4700多年歷史。 湖州絲綢不僅早已「冠絕海內」,而且經絲綢之路獲「湖絲衣天下」的美譽。

湖州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眾多的歷史人文景觀。市內的唐代飛英塔、千年古剎鐵佛寺、江南水鄉古鎮南潯、德清莫干山、安吉境內世界上種類最多的竹種園和世界級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南太湖旅遊休閑和水上娛樂勝地,都風景宜人,各具特色。湖州還是國家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浙江省文明城市。已成功舉辦四屆全國極限運動大賽和兩屆湖筆文化節,被譽為「中國極限運動之都」和「中國毛筆之都」。

❸ 湖州長興是不是市級城市

湖州市區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點

(154處)
一、古遺址(共12處)

(一)吳興區(4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 1 分水墩遺址 商、周 織里鎮軋村村
2 2 讀耕上窯址 五代 楊家埠鎮鬍子兜村
3 3 廟前田遺址 新石器 東林鎮泉心村
4 4 沙塘田遺址 新石器 東林鎮青聯村
(二)南潯區(8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5 5 安頭村遺址 新石器晚期 善璉鎮含山安頭村
6 6 蔣家村遺址 新石器 練市鎮蔡家橋村
7 7 盛林山遺址 新石器 雙林鎮盛林山村
8 8 皇墳遺址 新石器晚期 善璉皇墳村
9 9 西保村遺址 新石器 菱湖鎮西保村
10 10 小命山遺址 西周—春秋 菱湖鎮前壩村
11 11 小山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菱湖鎮下昂三山村
12 12 聖堂墩遺址 新石器---西周 千金鎮商墓村

二、古墓葬(共9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3 1 肖皇山土墩石室遺存 西周—春秋 道場鄉肖皇山村
14 2 楊信之墓 近代 道場鄉道場浜村
15 3 朱祖謀墓 近代 道場鄉道場浜村
16 4 葉青臣墓 北宋 楊家埠鎮三天門汽校
17 5 五子墩古墓葬 晉—南朝 楊家埠鎮羅家浜村
18 6 窯墩頭古墓群 東漢—南朝 楊家埠鎮羅家浜村
19 7 黃芝山古墓群 春秋戰國 楊家埠鎮黃芝山村
20 8 皇墳塢古墓 南宋 埭溪鎮莫家柵村
21 9 東林山古墓群 西晉—南朝 東林鎮東林山腳

三、古建築(共119處)
(一)吳興區(47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22 1 歸安縣學欞星門遺跡 清 湖州建設路1號
23 2 天醫院道觀舊址 清 湖州益民路36號
24 3 小西街沈宅 清 湖州小西街118 號
25 4 小西街莫宅 清 湖州小西街190號
26 5 沈氏曉蔭山莊 清 湖州木橋河頭5—7號
27 6 花園弄鈕宅 清末 湖州勤儉路99號
28 7 木橋北弄吳宅 清 湖州木橋北弄7號
29 8 仁濟善堂 清 湖州紅門館前52—60號
30 9 團結巷宗宅 清末 湖州團結巷7號
31 10 紅門館前葉宅 清 湖州團結巷1—5號
32 11 紅門館前褚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55—57號
33 12 紅門館前鈕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76—78號
34 13 紅門館前沈宅 清 湖州紅門館前82號
35 14 紅門館前陸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93—95號
36 15 慈感寺朱宅 清 湖州慈感寺路5—9號
37 16 承天寺巷沈宅 清 湖州承天寺巷1—5號
38 17 學宮兜王宅 清 湖州學宮兜31號
39 18 霅溪館舊址 清 湖州館驛河頭22—32號
40 19 嶺西劉家大廳 清 妙西鎮妙西村
41 20 潘村施宅 清 妙西鎮潘村
42 21 義皋范家大廳 清 織里鎮義皋村
43 22 沈氏思慎堂 清 織里鎮陸家灣村
44 23 關上程宅 民國初 埭溪鎮關上村
45 24 上方諸宅 清 埭溪鎮上方村
46 25 常照寺塔基 宋 東林鎮青聯村
47 26 楊瀆橋 清道光 環渚鄉塘甸楊瀆橋村
48 27 白龍塘橋 民國 八里店鎮後林村
49 28 戴步橋 清光緒 八里店鎮戴山集鎮
50 29 洗馬橋 清 八里店鎮廟前村
51 30 鐵店橋 民國十八年 八里店鎮毗山村
52 31 東林高橋 清道光 八里店鎮獨市村
53 32 通濟橋 清光緒 楊家埠鎮塘口集鎮
54 33 迎暉橋 清 織里鎮陸家灣村
55 34 永隆橋 清 織里鎮張降村
56 35 諸溇橋 清 織里鎮諸溇村
57 36 洋水潭橋 清 埭溪鎮南塢村
58 37 太平橋 清嘉慶 埭溪鎮上強村
59 38 太平橋 清道光 埭溪鎮梅峰太平橋村
60 39 羅家橋 清乾隆 埭溪鎮梅峰太平橋村
61 40 月映橋 清嘉慶 埭溪鎮月映橋村
62 41 仙橋 清雍正 埭溪鎮小羊山村
63 42 天橋 清 埭溪鎮鎮水村
64 43 永安橋 明 東林鎮青聯村
65 44 回仙橋 清 東林鎮東明村
66 45 迎錦橋 清 東林鎮東明村
67 46 大興橋 清道光 東林鎮泉益村
68 47 連通橋 清 東林鎮星火村
(二)南潯區(72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69 48 百老橋 清嘉慶 南潯鎮南柵
70 49 通利橋 清咸豐 南潯鎮南柵
71 50 興福橋 清光緒 南潯鎮南柵
72 51 北回橋 清光緒 南潯鎮北郊
73 52 康王寺橋 清乾隆 南潯鎮南郊
74 53 萬順塘橋 清末 南潯鎮橫街葉家浜村
75 54 長壽橋 清 南潯鎮橫街巨頭村
76 55 觀音塘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彭家兜村
77 56 迎春橋 清 南潯鎮橫街迎春村
78 57 積善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張家兜村
79 58 分龍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輯里村
80 59 羅帶橋 民國十三年 南潯鎮馬腰楊華村
81 60 三川橋 清 南潯鎮馬腰
82 61 鳳凰橋 民國十五年 南潯鎮馬腰西林村
83 62 新民橋 清光緒 南潯鎮馬家港
84 63 福丁橋 清 南潯鎮福丁橋村
85 64 徐林普濟塘橋 民國八年 練市鎮凌堰村
86 65 仁壽橋 清咸豐 練市鎮鎮區
87 66 安濟橋 清道光 練市鎮鎮區
88 67 鳳凰橋 清 練市鎮鎮區
89 68 連雲橋 清宣統 練市鎮鎮區
90 69 萬安橋 清道光 善璉鎮鎮區
91 70 章家環橋 清道光 善璉鎮張家埭村
92 71 金鎖橋 民國 雙林鎮鎮區
93 72 鎮安橋 清道光 雙林鎮西盪埭村
94 73 雙花橋 清光緒 雙林鎮千畝山村
95 74 芳廣塘橋 清光緒 舊館鎮羅漢村
96 75 崇高橋 清咸豐 舊館鎮北港村
97 76 西安橋 清 舊館鎮竹壩橋村
98 77 永安橋 清末 舊館鎮祝橋村
99 78 毓秀橋 民國二十年 舊館鎮港南埭村
100 79 長壽橋 明 菱湖鎮南商林村
101 80 太平橋 清嘉慶 菱湖鎮南商林村
102 81 養富橋 清乾隆 菱湖鎮竹墩村
103 82 狀元橋 清道光 菱湖鎮竹墩村
104 83 寺前橋 清乾隆 菱湖鎮竹墩村
105 84 眾安橋 清乾隆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6 85 聽月橋 清道光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7 86 望暉橋 清光緒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8 87 廣濟橋 清嘉慶 菱湖鎮達民村
109 88 永安橋 清 菱湖鎮達民村
110 89 青龍橋 清光緒 菱湖鎮新墩村
111 90 鳳鳴橋 清 菱湖鎮新墩村
112 91 寶蓄橋 清道光 菱湖鎮射中村
113 92 葉元橋 清康熙 菱湖鎮東河村
114 93 永安橋 民國十五年 菱湖鎮建豐村
115 94 韋天橋 清 千金鎮南窯橋村
116 95 萬年橋 清光緒 千金鎮糧站前
117 96 無畏寺橋 清 千金鎮繭站前
118 97 南高橋 民國七年 千金鎮商墓村
119 98 通濟塘橋 清宣統 石淙鎮石淙村
120 99 安慶橋 清嘉慶 石淙鎮鎮西村
121 100 聖堂橋 清咸豐 石淙鎮鎮西村
122 101 越界板橋 民國五年 石淙鎮花元灣村
123 102 悅皆橋 清同治 和孚鎮長超集鎮
124 103 余慶橋 清乾隆 和孚鎮荻港村
125 104 秀水橋 清康熙 和孚鎮荻港村
126 105 隆興橋 清康熙 和孚鎮荻港村
127 106 三官橋 清道光 和孚鎮荻港村
128 107 青雲橋 清 和孚鎮袁家匯
129 108 中興橋 清道光 和孚鎮袁家匯
130 109 五旺橋 清乾隆 和孚鎮袁家匯
131 110 利濟橋 清嘉慶 和孚鎮袁家匯
132 111 興隆橋 清乾隆 和孚鎮袁家匯金旺里
133 112 保安橋 民國 和孚鎮袁家匯
134 113 東勝橋 清咸豐 和孚鎮新荻村
135 114 錫馬橋 清光緒 和孚鎮陳塔村
136 115 廣濟橋 清康熙 和孚鎮重兆佛堂兜
137 116 張安橋 清光緒 和孚鎮重兆蔡家兜
138 117 生財橋 清光緒 和孚鎮重兆雙市港
139 118 慶元橋 明 和孚鎮重兆橫港
140 119 澤西橋 民國六年 和孚鎮陶家墩村

四、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共10處)
(一)吳興區(6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41 1 鶴和小學舊址 近代 白雀鄉瑤階壩村
142 2 清蓮閣茶樓舊址 民國初 湖州館驛河頭14號
143 3 昌大當鋪舊址 清光緒 湖州館驛巷5號
144 4 老公泰旅館舊址 清光緒 湖州館驛河頭58號
145 5 吳興客棧舊址 民國 湖州館驛河頭96號
146 6 福音醫院舊址 民國十一年 湖州車站路9號
(二)南潯區(4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47 7 菱湖啟秀女子學校舊址 民國三年 菱湖鎮北柵
148 8 菱湖章宅 民國 菱湖鎮王家門前
149 9 徐有壬舊宅 清 雙林鎮雨花庵弄16—22號
150 10 袁家匯鍾氏舊宅 清末 和孚鎮袁家匯
五、其他(共4處)
(一)吳興區(3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51 1 峴山中山紀念林碑 民國 道場鄉城南村峴山
152 2 妙西蘭盆碑 清嘉慶 妙西鎮妙西村
153 3 仙人峰棋盤石 清 楊家埠鎮樊漾湖村
(二)南潯區(1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54 4 貞節牌坊 明 千金鎮句城村

❹ 湖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雙林鎮 ·善璉鎮 ·含山蠶花聖地 ·千金鎮 ·善璉 ·南潯 ·溫塘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陸羽墓 ·通津橋 ·陳武帝故宅?聖井 ·洪濟橋 ·廣惠橋 ·黃梅山窯址 ·大成殿 ·化成橋 ·浮玉塔 ·雲鴻塔 ·興隆橋 ·緣源園 ·萬元橋 ·毗山遺址 ·儀鳳橋 ·杼山三癸亭 ·蘇浙軍區舊址 ·碧浪園 ·萬魁橋 ·堵王府 ·潘公橋 ·郎部公墓 ·華廳 ·嘉業堂 ·百百宋樓 ·湖州烈士陵園 ·千瓷亭 ·長生塔 ·安定書院 ·湖州人民公園 ·駱駝橋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及司令部舊址 ·雙林三橋 ·陳嶸墓 ·陳英士故居 ·胡援墓 ·中國人造衛星先驅趙九章 ·洪城遺址 ·董氏世德堂 ·韻海樓 ·還金亭 ·張石銘舊居 ·73011部隊軍史陳列館 ·張靜江故居 ·陸羽 ·經濟學家戴園晨 ·貢茶院遺址 ·慶苑公園 ·錢山漾遺址 ·南潯史館 ·飛英公園 ·中國湖筆博物館 ·峴山窪樽亭遺址 ·百間樓 ·邱城遺址 ·天池寺遺址 ·南潯藏書樓 ·武陵村 ·昌碩公園 ·趙孟潁墓 ·含山塔 ·吳昌碩故居 ·胡瑗墓 ·南潯文園 ·南潯絲業會館 ·古城公園 ·潮音橋 ·下菰城遺址 ·辛亥烈士陳英士墓 ·南潯穎園 ·南潯三橋 ·南潯小蓮庄 ·賦石水庫 ·鐵佛寺 ·神龍洞天 ·安吉竹種園 ·藏龍百瀑 仙茶仙水仙人橋 ·安吉 望竹海 嬉竹泉 聽竹樂 食竹宴 ·龍王山 ·太湖樂園 ·飛英塔 ·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 ·湖州文化公園 ·梁希森林公園 ·湖州博物館藏碑刻 ·石門卡 ·南潯碑刻 ·怪石角 ·唐宋摩崖石刻 ·愛山台 ·黃龍洞摩崖石刻 ·碧岩風景區 ·蔭山洞 ·黃龍宮 ·碧浪湖 ·劍池 ·觀瀑亭 ·和孚漾 ·碧塢龍潭 ·湖州太湖樂園 ·弁山山景 ·杼山及三癸亭 ·升山 ·金蓋山 ·弁山 ·輝山塔 ·富龍王山 ·錢業會館 ·蘇灣學士山 ·中華山 ·奇龍王山 ·峴山 ·杼山 ·毗山 ·塔山 ·西塞山 ·環渚鄉 ·妙西鎮 ·道場鄉 ·八里店鎮 ·埭溪鎮

❺ 湖州好玩嗎!有哪些好玩的

·雙林鎮 ·善璉鎮 ·含山蠶花聖地 ·千金鎮 ·善璉 ·南潯 ·溫塘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 ·陸羽墓 ·通津橋 ·陳武帝故宅?聖井 ·洪濟橋 ·廣惠橋 ·黃梅山窯址 ·大成殿 ·化成橋 ·浮玉塔 ·雲鴻塔 ·興隆橋 ·緣源園 ·萬元橋 ·毗山遺址 ·儀鳳橋 ·杼山三癸亭 ·蘇浙軍區舊址 ·碧浪園 ·萬魁橋 ·堵王府 ·潘公橋 ·郎部公墓 ·華廳 ·嘉業堂 ·百百宋樓 ·湖州烈士陵園 ·千瓷亭 ·長生塔 ·安定書院 ·湖州人民公園 ·駱駝橋 ·新四軍、蘇浙軍區紀念館及司令部舊址 ·雙林三橋 ·陳嶸墓 ·陳英士故居 ·胡援墓 ·中國人造衛星先驅趙九章 ·洪城遺址 ·董氏世德堂 ·韻海樓 ·還金亭 ·張石銘舊居 ·73011部隊軍史陳列館 ·張靜江故居 ·陸羽 ·經濟學家戴園晨 ·貢茶院遺址 ·慶苑公園 ·錢山漾遺址 ·南潯史館 ·飛英公園 ·中國湖筆博物館 ·峴山窪樽亭遺址 ·百間樓 ·邱城遺址 ·天池寺遺址 ·南潯藏書樓 ·武陵村 ·昌碩公園 ·趙孟潁墓 ·含山塔 ·吳昌碩故居 ·胡瑗墓 ·南潯文園 ·南潯絲業會館 ·古城公園 ·潮音橋 ·下菰城遺址 ·辛亥烈士陳英士墓 ·南潯穎園 ·南潯三橋 ·南潯小蓮庄 ·賦石水庫 ·鐵佛寺 ·神龍洞天 ·安吉竹種園 ·藏龍百瀑 仙茶仙水仙人橋 ·安吉 望竹海 嬉竹泉 聽竹樂 食竹宴 ·龍王山 ·太湖樂園 ·飛英塔 ·新四軍蘇浙軍區司令部 ·湖州文化公園 ·梁希森林公園 ·湖州博物館藏碑刻 ·石門卡 ·南潯碑刻 ·怪石角 ·唐宋摩崖石刻 ·愛山台 ·黃龍洞摩崖石刻 ·碧岩風景區 ·蔭山洞 ·黃龍宮 ·碧浪湖 ·劍池 ·觀瀑亭 ·和孚漾 ·碧塢龍潭 ·湖州太湖樂園 ·弁山山景 ·杼山及三癸亭 ·升山 ·金蓋山 ·弁山 ·輝山塔 ·富龍王山 ·錢業會館 ·蘇灣學士山 ·中華山 ·奇龍王山 ·峴山 ·杼山 ·毗山 ·塔山 ·西塞山 ·環渚鄉 ·妙西鎮 ·道場鄉 ·八里店鎮 ·埭溪鎮

❻ 書法資料

樓上回答很全了.
我補充一點
顏真卿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唐德宗貞元元年(公元785年),終年77歲,琅邪臨沂(山東臨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顫體」。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魯公是書史上居承先啟後地位的偉大人物,他的正書,向以博厚雄強著稱,「鋒絕劍摧,驚飛逸勢」,以顏世家廟碑為代表;至於摩崖大家,氣勢磅礴,以大唐中興頌最著;至最高境界,表現沖和淡遠之韻致者,則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勁秀挺,古意盎然,以祭侄稿為第一。

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是進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時始聞名於世。安祿山起兵范陽時,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顏真卿固守平原城,為義軍盟主,為唐朝盡力。最後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將李希烈處勸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更是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顏真卿的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終均用正鋒,因此所謂顏法的定型化筆法其藝術價值較少,但此筆法卻能充分發揮男性的沉著,剛毅。

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兵連禍結,舊有的制度已經呈現瓦解之勢。顏真卿起而建立楷書新典範,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種心經呈理反映。但是,規矩森嚴的楷書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畢竟是有距離的,因此唐末以後,書法藝術的發展便集中表現在行草書方面,古典的典範終於讓位給個人主義的抒情作風了。

顏真卿的書法,號稱顏體,有他獨特的風格和筆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後世的書法家認為從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圓筆」的痕跡,和其他書法家的「方筆」不同。

顏真卿被使用圓筆的書法家奉為開創者。他和使用方筆的王羲之,都對後世產生既深且遠的影響。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祭伯文稿……等。他和唐詩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他的書跡作品眾多,據說流傳下來的有130多種。為後人重視的楷書有楷書《多寶塔》、《東方畫贊碑》、《麻姑仙壇記》、《郭家廟碑》,《顏勤禮碑》等,這些碑刻楷書,有個性,有特點,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險的氣勢,但筆畫橫細豎粗及捺腳空腹過大之處,在學習時應求其神韻,不應單純追求形似。他的行書《祭侄季明文稿》是懷著悲憤的心情創作出來的佳作,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行書還有《爭座位帖》、《裴將軍帖》等。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文》:楷書,岑勛撰文,徐浩題額。字體勻稱,豐腴。唐玄宗天寶十一年(公元725年)四月立。碑存陝西西安碑林。

到這里http://www.wenyi.com/

❼ 湖州長興是不是市級城市

湖州市區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點

(154處)
一、古遺址(共處)

(一)吳興區(4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 1 分水墩遺址 商、周 織里鎮軋村村
2 2 讀耕上窯址 五代 楊家埠鎮鬍子兜村
3 3 廟前田遺址 新石器 東林鎮泉心村
4 4 沙塘田遺址 新石器 東林鎮青聯村
(二)南潯區(8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5 5 安頭村遺址 新石器晚期 善璉鎮含山安頭村
6 6 蔣家村遺址 新石器 練市鎮蔡家橋村
7 7 盛林山遺址 新石器 雙林鎮盛林山村
8 8 皇墳遺址 新石器晚期 善璉皇墳村
9 9 西保村遺址 新石器 菱湖鎮西保村
10 10 小命山遺址 西周—春秋 菱湖鎮前壩村
11 11 小山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菱湖鎮下昂三山村
12 12 聖堂墩遺址 新石器---西周 千金鎮商墓村

二、古墓葬(共9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3 1 肖皇山土墩石室遺存 西周—春秋 道場鄉肖皇山村
14 2 楊信之墓 近代 道場鄉道場浜村
15 3 朱祖謀墓 近代 道場鄉道場浜村
16 4 葉青臣墓 北宋 楊家埠鎮三天門汽校
17 5 五子墩古墓葬 晉—南朝 楊家埠鎮羅家浜村
18 6 窯墩頭古墓群 東漢—南朝 楊家埠鎮羅家浜村
19 7 黃芝山古墓群 春秋戰國 楊家埠鎮黃芝山村
20 8 皇墳塢古墓 南宋 埭溪鎮莫家柵村
21 9 東林山古墓群 西晉—南朝 東林鎮東林山腳

三、古建築(共119處)
(一)吳興區(47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22 1 歸安縣學欞星門遺跡 清 湖州建設路1號
23 2 天醫院道觀舊址 清 湖州益民路36號
24 3 小西街沈宅 清 湖州小西街118 號
25 4 小西街莫宅 清 湖州小西街190號
26 5 沈氏曉蔭山莊 清 湖州木橋河頭5—7號
27 6 花園弄鈕宅 清末 湖州勤儉路99號
28 7 木橋北弄吳宅 清 湖州木橋北弄7號
29 8 仁濟善堂 清 湖州紅門館前52—60號
30 9 團結巷宗宅 清末 湖州團結巷7號
31 10 紅門館前葉宅 清 湖州團結巷1—5號
32 11 紅門館前褚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55—57號
33 12 紅門館前鈕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76—78號
34 13 紅門館前沈宅 清 湖州紅門館前82號
35 14 紅門館前陸宅 民國初 湖州紅門館前93—95號
36 15 慈感寺朱宅 清 湖州慈感寺路5—9號
37 16 承天寺巷沈宅 清 湖州承天寺巷1—5號
38 17 學宮兜王宅 清 湖州學宮兜31號
39 18 霅溪館舊址 清 湖州館驛河頭22—32號
40 19 嶺西劉家大廳 清 妙西鎮妙西村
41 20 潘村施宅 清 妙西鎮潘村
42 21 義皋范家大廳 清 織里鎮義皋村
43 22 沈氏思慎堂 清 織里鎮陸家灣村
44 23 關上程宅 民國初 埭溪鎮關上村
45 24 上方諸宅 清 埭溪鎮上方村
46 25 常照寺塔基 宋 東林鎮青聯村
47 26 楊瀆橋 清道光 環渚鄉塘甸楊瀆橋村
48 27 白龍塘橋 民國 八里店鎮後林村
49 28 戴步橋 清光緒 八里店鎮戴山集鎮
50 29 洗馬橋 清 八里店鎮廟前村
51 30 鐵店橋 民國十八年 八里店鎮毗山村
52 31 東林高橋 清道光 八里店鎮獨市村
53 32 通濟橋 清光緒 楊家埠鎮塘口集鎮
54 33 迎暉橋 清 織里鎮陸家灣村
55 34 永隆橋 清 織里鎮張降村
56 35 諸溇橋 清 織里鎮諸溇村
57 36 洋水潭橋 清 埭溪鎮南塢村
58 37 太平橋 清嘉慶 埭溪鎮上強村
59 38 太平橋 清道光 埭溪鎮梅峰太平橋村
60 39 羅家橋 清乾隆 埭溪鎮梅峰太平橋村
61 40 月映橋 清嘉慶 埭溪鎮月映橋村
62 41 仙橋 清雍正 埭溪鎮小羊山村
63 42 天橋 清 埭溪鎮鎮水村
64 43 永安橋 明 東林鎮青聯村
65 44 回仙橋 清 東林鎮東明村
66 45 迎錦橋 清 東林鎮東明村
67 46 大興橋 清道光 東林鎮泉益村
68 47 連通橋 清 東林鎮星火村
(二)南潯區(72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69 48 百老橋 清嘉慶 南潯鎮南柵
70 49 通利橋 清咸豐 南潯鎮南柵
71 50 興福橋 清光緒 南潯鎮南柵
72 51 北回橋 清光緒 南潯鎮北郊
73 52 康王寺橋 清乾隆 南潯鎮南郊
74 53 萬順塘橋 清末 南潯鎮橫街葉家浜村
75 54 長壽橋 清 南潯鎮橫街巨頭村
76 55 觀音塘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彭家兜村
77 56 迎春橋 清 南潯鎮橫街迎春村
78 57 積善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張家兜村
79 58 分龍橋 清光緒 南潯鎮橫街輯里村
80 59 羅帶橋 民國十三年 南潯鎮馬腰楊華村
81 60 三川橋 清 南潯鎮馬腰
82 61 鳳凰橋 民國十五年 南潯鎮馬腰西林村
83 62 新民橋 清光緒 南潯鎮馬家港
84 63 福丁橋 清 南潯鎮福丁橋村
85 64 徐林普濟塘橋 民國八年 練市鎮凌堰村
86 65 仁壽橋 清咸豐 練市鎮鎮區
87 66 安濟橋 清道光 練市鎮鎮區
88 67 鳳凰橋 清 練市鎮鎮區
89 68 連雲橋 清宣統 練市鎮鎮區
90 69 萬安橋 清道光 善璉鎮鎮區
91 70 章家環橋 清道光 善璉鎮張家埭村
92 71 金鎖橋 民國 雙林鎮鎮區
93 72 鎮安橋 清道光 雙林鎮西盪埭村
94 73 雙花橋 清光緒 雙林鎮千畝山村
95 74 芳廣塘橋 清光緒 舊館鎮羅漢村
96 75 崇高橋 清咸豐 舊館鎮北港村
97 76 西安橋 清 舊館鎮竹壩橋村
98 77 永安橋 清末 舊館鎮祝橋村
99 78 毓秀橋 民國二十年 舊館鎮港南埭村
100 79 長壽橋 明 菱湖鎮南商林村
101 80 太平橋 清嘉慶 菱湖鎮南商林村
102 81 養富橋 清乾隆 菱湖鎮竹墩村
103 82 狀元橋 清道光 菱湖鎮竹墩村
104 83 寺前橋 清乾隆 菱湖鎮竹墩村
105 84 眾安橋 清乾隆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6 85 聽月橋 清道光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7 86 望暉橋 清光緒 菱湖鎮下昂集鎮
108 87 廣濟橋 清嘉慶 菱湖鎮達民村
109 88 永安橋 清 菱湖鎮達民村
110 89 青龍橋 清光緒 菱湖鎮新墩村
111 90 鳳鳴橋 清 菱湖鎮新墩村
112 91 寶蓄橋 清道光 菱湖鎮射中村
113 92 葉元橋 清康熙 菱湖鎮東河村
114 93 永安橋 民國十五年 菱湖鎮建豐村
115 94 韋天橋 清 千金鎮南窯橋村
116 95 萬年橋 清光緒 千金鎮糧站前
117 96 無畏寺橋 清 千金鎮繭站前
118 97 南高橋 民國七年 千金鎮商墓村
119 98 通濟塘橋 清宣統 石淙鎮石淙村
120 99 安慶橋 清嘉慶 石淙鎮鎮西村
121 100 聖堂橋 清咸豐 石淙鎮鎮西村
122 101 越界板橋 民國五年 石淙鎮花元灣村
123 102 悅皆橋 清同治 和孚鎮長超集鎮
124 103 余慶橋 清乾隆 和孚鎮荻港村
125 104 秀水橋 清康熙 和孚鎮荻港村
126 105 隆興橋 清康熙 和孚鎮荻港村
127 106 三官橋 清道光 和孚鎮荻港村
128 107 青雲橋 清 和孚鎮袁家匯
129 108 中興橋 清道光 和孚鎮袁家匯
130 109 五旺橋 清乾隆 和孚鎮袁家匯
131 110 利濟橋 清嘉慶 和孚鎮袁家匯
132 111 興隆橋 清乾隆 和孚鎮袁家匯金旺里
133 112 保安橋 民國 和孚鎮袁家匯
134 113 東勝橋 清咸豐 和孚鎮新荻村
135 114 錫馬橋 清光緒 和孚鎮陳塔村
136 115 廣濟橋 清康熙 和孚鎮重兆佛堂兜
137 116 張安橋 清光緒 和孚鎮重兆蔡家兜
138 117 生財橋 清光緒 和孚鎮重兆雙市港
139 118 慶元橋 明 和孚鎮重兆橫港
140 119 澤西橋 民國六年 和孚鎮陶家墩村

四、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共10處)
(一)吳興區(6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41 1 鶴和小學舊址 近代 白雀鄉瑤階壩村
142 2 清蓮閣茶樓舊址 民國初 湖州館驛河頭14號
143 3 昌大當鋪舊址 清光緒 湖州館驛巷5號
144 4 老公泰旅館舊址 清光緒 湖州館驛河頭58號
145 5 吳興客棧舊址 民國 湖州館驛河頭96號
146 6 福音醫院舊址 民國十一年 湖州車站路9號
(二)南潯區(4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47 7 菱湖啟秀女子學校舊址 民國三年 菱湖鎮北柵
148 8 菱湖章宅 民國 菱湖鎮王家門前
149 9 徐有壬舊宅 清 雙林鎮雨花庵弄16—22號
150 10 袁家匯鍾氏舊宅 清末 和孚鎮袁家匯
五、其他(共4處)
(一)吳興區(3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51 1 峴山中山紀念林碑 民國 道場鄉城南村峴山
152 2 妙西蘭盆碑 清嘉慶 妙西鎮妙西村
153 3 仙人峰棋盤石 清 楊家埠鎮樊漾湖村
(二)南潯區(1處)
編號 名稱 時代 地址
154 4 貞節牌坊 明 千金鎮句城村

❽ 浙江有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何年霹震驚,雲散蒼崖裂。
直上瀉銀河,萬古流不竭。
這是唐朝詩人李白留題青田石門洞的大氣磅礴的詩篇。青田石門洞是我國三十六洞天之一,是以浙東十四山水奇觀著稱之勝地。它位於括蒼西南隅支脈,距青田鶴城鎮七十餘里,相傳是晉永嘉太守謝靈運躡屐來游,始開此洞。「一派從天下,曾經李白看」,此天然洞府令人十分神馳。古來墨客詩家每一臨游,常以詩文詠頌,贊美不止。 石門洞風景名勝區位於浙江中南部青田縣境域,地處金麗溫奇山秀水旅遊線的中段,距浙江省三大旅遊網路中心之一的溫州市僅86公里,離青田縣城31公里,到麗水市區40公里,金溫鐵路、330國道、金麗溫高速經過景區,交通便利。石門洞1963年被浙江省確定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985年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1年又被林業部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2001年被列為浙江第一批國家AAA級旅遊區。景區規劃總面積71.3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25.64平方公里。分為石門飛瀑、大子勝境、師姑草海三大景區以及西至海口鎮高沙村,東到船寮雷石村,330國道和金溫鐵路之間的甌江大溪景帶和連接太子勝境、西姑草海景區的山林景帶等「三區二帶」。其景區性質為:以洞天飛瀑、摩崖題刻、甌江秀色高山草甸為特色,融人文史跡與山林野趣為一體,宜於開展休閑觀光,度假避暑的山水型省級風景名勝區。

石門洞屬浙東南沿海地層分區,以中生界火山岩系特別發育為特徵,為一套巨厚的噴發岩為主體,岩性以酸性流紋岩和凝灰岩為主的酸性間夾中、基性陸相火山岩建造。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褶皺不發育。景區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大溪北面為括蒼山脈,大溪南面為洞宮山脈,本區大部分為洞宮山脈的一部分,為浙江省最高的地貌區范圍,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因切割強烈,地型復雜,大多均為海拔700-800米的低山,山坡坡度多在25度以上。北部大溪河谷,灘地多,江面寬200-400米,海拔僅20米。景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且垂直差異明顯。年平均氣溫從入口江濱到師姑湖景區約為18℃遞減至14℃,年均降水量1480mm。水文溪流山坑發育,山澗瀑布眾多,水質國家一級地表飲用水標准。甌江大溪多年平均經流量約200億立方米,水質國家地表飲用水二級標准以上,植被森林覆蓋率達94%。 石門洞以區內峰巒疊翠、飛瀑高懸、溪水清沏、林木蔥郁為自然特徵,而且歷史悠久,古跡紛呈,傳說眾多,文化內涵豐厚。其嘆為觀止的是石門飛瀑,五級瀑布各有特色,氣勢宏偉,最下一級從112.5米高處懸崖絕壁上轟然傾瀉,形若垂練,濺若跳珠,散如銀霧,被稱為「天泉」、「聖水」,瀑下龍潭涵泓洫三畝,青碧如藍。石門洞入口大溪如玉帶相依,旗山、鼓山對峙如門,洞內群山環拱,樹木蔥郁。南朝宋時,山水詩開宗、永嘉太守謝靈運尋幽探勝,首游石門洞後成為「東吳第一勝事」,後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十二洞天。李白、王安石、湯顯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郭沫若等歷代名人墨客和當代文豪都紛紛贊頌石門洞並留下優美詩文,形成摩崖碑刻117處、正、篆、隸、行、草各體書法佳作紛呈異彩,使石門洞成為浙江省摩崖題刻密度最高的景區之一,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門洞還是被明宗祖譽為「渡江策士無雙,開國文臣第一」的國師—劉基少年讀書的地方,劉基讀書處遺址在地,劉文成公祠依然如故。附近還有「靈佑寺」、「謝客堂」、「觀音閣」和近代陳誠的「石門山莊」等古建古跡及國師床、青雲梯、軒轅丘、透氣洞等50處景觀景物。太子頂景區位於海拔700多類的山頂,峰崖狀觀奇特,景物眾多,是登山健身,探勝獵奇的好去處,師姑草海是江南少有的高山草甸風光,森林良好,野生植物多姿多彩,花果植物多,更有高山涼爽氣候,夏為避暑勝地,冬為賞雪佳處。石門洞外大溪景帶溪水清沏,灘林秀美,曲溪灣灣,兩岸綠樹成蔭,太子勝境到師姑草海山林景帶猶如風景畫廊,野趣十足,為典型的山野觀光生態遊憩帶。

石門洞景區已編制總體規劃,近年被列為青田縣旅遊開發的重點,游步道的改造,石門洞賓館的興建,使接待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景區前以林業部門管理為主,林業經濟活動多,水、電、衛生、購物等基礎接待設施較差,與高品位的資源不相稱,影響了旅遊的綜合效益,現整旅客只有7萬人次左右。今後要理順體制,加強景區建設的統一領導等。大力對外宣傳,加快實施項目建設,維護生態平衡,把石門洞建成浙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區。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