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大遺址
⑴ 武漢有哪些跟近代史有關的歷史遺跡
1、「八七」會議會址
位於漢口鄱陽街139號,為一幢西式三層樓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的汪精衛叛變革命,實行「寧漢合流」,革命處在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此召開緊急會議,由瞿秋白主持,李維漢為執行主席,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強調政權是由槍桿子取得的。這次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其領導職務,選出新的中央臨時政治局,確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湘鄂贛粵四省舉行秋收起義,並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
現舊址保存完好,1978年被辟為紀念館。1980年,鄧小平為紀念館題寫了「八七會議會址」的門匾。紀念館如實再現了「八七會議」及其前後的歷史。二樓按當年舉行會議的原樣進行復原陳列。一樓辟為陳列室,展出了會議通過的《告全黨黨員書》等重要文件的復印件和全部會議參加者的照片及其生平簡介。
2、武漢國民政府舊址
武漢國民政府即南洋大樓,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下首、民眾樂園旁邊,是一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1996年11月20日,該館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樓由愛國華僑簡氏兄弟於1917年興建。整個大樓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頂層中央有尖頂塔樓,兩邊有圓柱頂,共有六層,系水泥鋼筋結構,十分堅固。1927年1月1日至9月20日成為武漢國民政府辦公處,在這里,國民政府作出了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決定。
1986年,南洋大樓辟為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進行大修並恢復當年原貌,於1989年元旦國民政府正式遷漢62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三樓上的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會場懸掛著孫中山像及其遺囑,重現了當時的場景。
3、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武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武昌區武珞路,為一座西式兩層樓房,俗稱「紅樓」。1911年10月,武昌起義成功後,即在此建立了革命軍政府,頒發公告,宣布廢除封建帝制,成立中華民國,並電通全國,號召各省起義。1981年10月被辟為紀念館,珍藏大量文物和文學、照片資料。
1995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總書記親筆題寫了匾名;1997年,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該館已經正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⑵ 紅樓夢中的大觀圓遺址在哪兒呢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原坐落於天津市紅橋區、曾被喻為清代三大私家園林之一的水西庄將於今年正式動工復建。屆時,水西庄將被打造成具有濃郁特色的古典園林,形成兼備清代天津風情和現代旅遊功能的商業群落。 水西庄原址位於天津城西的南運河畔,是天津長蘆鹽商查日乾與其子輩查為仁、查為義等經營的私家園林,在天津園林史上占據重要位置,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將天津水西庄、揚州小玲瓏山館、杭州小山堂並稱為清代三大私家園林。乾隆皇帝曾先後四次下榻於此,並賜名「芥園」。光緒末年水西庄被軍警占據,花木遭踐踏,大部分遺物被毀滅。1912年在水西庄建造了自來水公司,水西庄不復存在。 著名紅學家周汝昌曾說,天津水西庄是《紅樓夢》大觀園的重要原型之一,水西庄有好多景點和《紅樓夢》大觀園的景點名字相同或相似,曹雪芹家遇難後就曾到水西庄避難。 據介紹,復建的水西庄項目位於紅橋區西沽南和西於庄地區,地處北運河與子牙河兩河環抱之間,將建成具有濃郁特色的古典園林,重現「大觀園」風采,並形成大規模的旅遊商貿氛圍。作為本市「十一五」期間重點開發的十大旅遊景區之一,水西庄復建項目將以歷史考證的水西庄為原型,同時建立住宿、餐飲、游樂、特色購物等綜合服務型經濟載體。
⑶ 紅樓夢中大觀園的遺址指的是現今的南京還是北京
大觀園本身就是小說虛構的地方,哪來的遺址呢?金陵確實是今天的南京,但也只能說小說里假設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南京,而其實曹雪芹的敘述里一會兒像南方一會兒又像北方,並不是根據南京特點寫的。
⑷ 革命遺址紅樓的簡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是依託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即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閱馬廠,西鄰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舊址佔地面積1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10000平方米。因舊址紅牆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
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咨議局局址,於1910年(清宣統二年)建成。1911年(農歷辛亥年)10月10日,在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幟下集結起來的湖北革命黨人,蓄勢既久,為天下先,勇敢地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並一舉光復武昌。次日在此組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推舉湖北新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宣告廢除清朝宣統年號,建立中華民國。隨即,辛亥革命領袖之一黃興趕赴武昌,出任革命軍戰時總司令,領導了英勇悲壯的抗擊南下清軍的陽夏保衛戰。武昌義聲贏得全國響應,260餘年的清朝統治頓時瓦解,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隨之終結。武昌因此被譽為「首義之區」,紅樓則被尊崇為「民國之門」。
紅樓於1961年以「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的名義經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依託紅樓建立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題寫館名。經過20餘年的建設和發展,這里已然並正在向辛亥革命的紀念中心及其史跡文物資料的保護收藏中心、陳列展覽中心和科學研究中心的目標邁進,並已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館內現有兩個主題性的基本陳列:一是《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跡陳列》。前者以舊址主樓為載體,復原和再現了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與風貌;後者布置於舊址西配樓,以近400件展品,包括文物真跡、歷史圖片、美術作品以及圖表、模型和場景等,全景式地展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恢弘壯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