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的七
A. 《西游記》中的七大聖都是誰
《西遊記》里的七大魔王,由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獅駝王、獼猴王、禺狨王、美版猴王孫悟空組成權。孫悟空在花果山遍訪英豪之時,結識了牛魔王等六大魔王,七人結拜為兄弟。後孫悟空大鬧天宮,自稱齊天大聖,其他六大魔王也都各稱大聖。
感謝您對派派小說論壇的支持,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
B. 求西遊記第 7、8、9、10回梗概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孫悟空被綁上斬妖台,不想刀砍斧剁,雷劈火燒,毫發無傷。太上老君奏請將孫悟空放到八卦爐中鍛燒。玉帝准奏。老君將孫悟空推入八卦爐中鍛燒為49天,把一雙眼變做了「火眼金睛」。到了開爐之日,孫悟空跳出丹爐,將老君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孫悟空打到靈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住,雷部三十六員雷將齊來,將孫悟空圍在垓心。孫悟空變做三頭六臂,掄著三條金箍棒象紡車一樣,眾天將都不敢近前。
玉帝派人去西天請來如來佛祖。如來和孫悟空打賭,若孫悟空翻筋頭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就讓玉帝搬出天宮。悟空跳上如來手心,不想如來將手掌化作五行山,把悟空壓住。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袁守城屢次給漁夫指點在涇河捕魚事宜致使涇河龍王的水族大量被捕,惹惱了涇河龍王,於是涇河龍王找袁守城麻煩,沒想到老袁早有準備致使老龍王著了他的道,與他打了賭賽,可偏偏那老龍王腦子進水了犯了天條,性命不保。
而這時袁守城又給他下了個套,讓他找唐王求救,凡人哪能管了神仙的事,這不是明著把他往死里整,涇河龍王下雨時僅僅是私自改了點下雨的時間和雨量就被判死刑。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2)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該回主要角色簡介:
1、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兒,法號玄奘,號三藏,被唐太宗賜姓為唐。為如來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金山寺出家。
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太宗選定,與其結拜並前往西天取經。
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並取名為:悟空(菩提祖師所取,唐僧賜別號行者)、悟能、悟凈,之後在三個徒弟和白龍馬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被賜封為旃檀功德佛。
2、東海龍王名敖廣。在中國以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東海龍王,居於東海海底水晶宮(花果山瀑布順流可直抵龍宮)。東海龍王為司雨之神,但其保持著較大的特殊自由性,人間降雨由其它江河湖井龍王完成,很少需要東海龍王親自降雨。海洋管轄之權為龍王所有,天庭一般任其自治。
東海龍王主宰著雨水、雷鳴、洪災、海潮、海嘯等。曾下陷東京、水淹陳塘關。
C. 西遊記七十一到七十五回概括
1、第七十一回 回行者假名降怪犼 孔觀音現象伏妖王
悟空使計騙得妖怪金鈴,溜出洞外挑戰,引出那怪,用鈴搖出煙、沙、火,使那怪走投無路。觀音灑甘露救火,並言此怪是自己座騎金毛犭+孔,因報國王射傷孔雀大明王菩薩子女之恨,來此拆散國王鸞鳳。
2、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盤絲洞中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吊上房梁,又從臍冒出絲繩,將庄門漫住。悟空變蒼蠅見七女在庵旁溫泉洗浴,遂變餓鷹,叼走其衣。
八戒下水變成鯰魚亂鑽,然後現出本相,舉耙便築。眾女盤絲絆倒八戒回洞。悟空用毫毛變眾鳥,滅了守洞毒蟲,救出唐僧,七女已走脫。
3、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七女妖去師兄道觀避難,見唐僧等來,暗請道士為己報仇。道士以毒茶毒死唐僧、戒和沙僧。悟空撞破蛛網,打死七女妖的原身大蜘蛛。那道士兩脅下乾眼齊放金光,罩住悟空。
悟空與之相鬥,根據黎山老姆所說,請來毗藍婆菩薩,用金針破金光,入觀救活唐僧三人,又將道士現出的原身大蜈蚣畏帶走。
4、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太白金星來說山中三位魔王很神通。悟空變成一小妖聲言孫悟空要來打死眾妖。眾妖魂飛魄散,哄然而去。
5、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悟空進洞,見獅怪、象怪和鵬怪,但不慎被鵬怪看破捆翻,裝入寶瓶。瓶內相繼出現烈火、蛇和火龍,他忙拔下觀音賜給的救命毫毛變成鑽子透瓶底鑽出,被獅怪張嘴吞下。
獅怪飲葯酒欲毒死悟空。悟宛飲酒後撒起酒瘋,將獅怪折磨得死去活來。
(3)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西遊記七十一到七十五回主要妖怪簡介:
1、賽太歲
本是觀音菩薩的坐騎金毛犼,因朱紫國國王年輕時曾在落鳳坡前射傷孔雀大明王所生兩只幼雀,於是孔雀大明王吩咐教國王「拆鳳三年,身耽啾疾「,而金毛犼正巧聽到這句話,故而下凡為妖,將金聖宮擄去,與國王消災。
三年後,唐僧師徒路過此地,孫悟空打敗賽太歲後,觀音菩薩將其收回。
妖怪賽太歲是《西遊記》中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悟空計盜紫金鈴」中的人物,它本是觀音的坐騎,是一隻金毛犼,它的項上飾物是紫金鈴,金毛犼帶紫金鈴下界為妖,自稱「賽太歲」。
2、蜘蛛精出現在《西遊記》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本是七隻蜘蛛修煉成精,住在盤絲洞中,又奪了七仙女洗澡的濯垢泉,日日洗澡。唐僧化齋錯墜盤絲洞,被她們拿住。後皆被悟空鏟除。
七個蜘蛛精最擅長的莫過於噴出蛛絲了。書中記載,蜘蛛精噴絲時須得解開衣服敞開懷,露出肚子,肚臍眼中便會有絲繩亂冒。
3、百眼魔君
又叫作多目怪,在第七十三回《情因舊恨施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中出場。他身居黃花觀,是盤絲洞的七個蜘蛛精的師兄,是個煉制丹葯的道士,他所煉制的毒葯堪稱天下一絕。
肋下長了一千隻眼睛,待他脫去衣裳雙臂齊抬,兩肋下黃霧彌漫,千隻眼睛金光四射,使人向前不能靠近,往後不得後退,就象罩在無形的光網之中,即使神通廣大的孫悟空也雖然能掙脫但近他不得。
只奈何一物降一物,最後被毗藍婆菩薩以昴日星官眼中所煉制的綉花針收服,現出原形——一條七尺長的大蜈蚣,被帶去紫雲山千花洞看守門戶。
D. 西遊記電視劇第七集主要內容
西遊記第7集劇情介紹
高老莊里發生了一件怪事:高小姐被官府搶走版,高老漢夫婦一權路哭喊,驚動了正在草叢中酣睡的豬悟能。老豬救出高小姐。高老漢夫婦招贅悟能為女婿。酒宴上,悟能酒醉現出真面,嚇走了賓客,高小姐也拒不同房,悟能只能將高小姐鎖在後花園,不許她與父母家人見面。
悟空與師父來庄投宿。悟空使用巧計,弄清了豬悟能的來歷。豬悟能曾是天蓬元帥,只因調戲嫦娥,被發下界,錯投了豬胎,經觀音點化,等候取經人。唐僧收他為徒,給他取名豬八戒。
E. 西遊記7到14回主要寫了什麼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臵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
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鳳音顯象化金蟬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台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 弟聖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F. 西遊記第1--7回主要內容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6)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寫美猴王孫悟空出世及其大鬧天宮作為全書故事的開始。[2]
小說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美猴王為求長生不老,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
歸來打敗混世魔王,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
《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
《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G. 西遊記第七難是什麼
西遊記的第七難在第13回,
第七難是雙叉嶺,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H. 西遊記第七回的主要內容
孫猴子被綁上斬妖台,不想刀砍斧剁,雷劈火燒,毫發無傷。太上老君奏請將孫猴子放到八卦爐中鍛燒。玉帝准奏。老君將孫猴子推入八卦爐中鍛燒為49天,把一雙眼變做了「火眼金睛」。到了開爐之日,孫猴子跳出丹爐,將老君摔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
孫猴子打到靈霄殿外,被王靈官攔住,雷部三十六員雷將齊來,將孫猴子圍在垓心。孫猴子變做三頭六臂,掄著三條金箍棒象紡車一樣,眾天將都不敢近前。
玉帝派人去西天請來如來佛祖。如來和孫猴子打賭,若孫猴子翻筋頭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就讓玉帝搬出天宮。悟空跳上如來手心,不想如來將手掌化作五行山,把悟空壓住。
(8)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該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明代社會現實。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
I. 《西遊記》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寫的是什麼
1、前七回寫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是全書的精華部分,表現了孫悟空的反抗精神。
2、第八至第十二回寫唐僧的來歷、魏徵斬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經的緣起;
3、第十三至一百回寫唐僧師徒取經途中歷經81難和師徒終成正果,帶經回東土大唐。
內容簡介:
《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寫美猴王孫悟空出世及其大鬧天宮作為全書故事的開始。小說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美猴王為求長生不老,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
歸來打敗混世魔王,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
龍王、秦廣王去天庭告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諫言,把孫悟空召入上界,授他做弼馬溫,在御馬監管馬。猴王初時不知官職大小,後知實情,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
玉皇大帝派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七個兄弟結義七大聖。太白金星二次到花果山,請孫悟空上天做齊天大聖,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了蟠桃,又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雙方爭持不下,觀音菩薩舉薦灌江口二郎真君助戰。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斗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把金剛鐲從南天門扔下擊中悟空。猴王被擒。玉帝命天兵刀砍斧剁、南斗星君火燒、雷部正神雷擊,不能損傷悟空毫毛。
太上老君又把悟空置八卦爐鍛煉,七七四十九日開爐,孫悟空躲在巽宮,有風無火,遂無傷,得火眼金睛。後跳出八卦爐,大亂天宮更無一神可擋,又與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和三十六員雷將在靈霄殿外的通明殿嚷斗,驚動玉帝,玉帝下旨著游奕靈官、翊聖真君請來如來佛祖,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西遊記》原著中的「五百年」形容年代很久遠,並非具體時間。
根據原著第十四回中記載,五行山是王莽篡漢之時從天降下。據此推算,到唐太宗貞觀年間實際已經過去大約六百多年)。飢時,給他鐵丸子吃,渴時,給他熔化的銅汁喝。
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難、伽葉二尊者,只取得無字經。燃燈古佛派白雄尊者提醒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這才求得真經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返回東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
唐三藏把佛經送回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被封為金身羅漢,白龍馬被封為八部天龍。孫悟空成了正果,金箍兒也自然脫落。自此五聖成真,共享極樂。
此文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
(9)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
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6-1583)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作者、明代小說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現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提出《西遊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首先是清代學者吳玉搢,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介紹吳承恩:「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
吳承恩自幼敏慧,博覽群書,尤喜愛神話故事。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補貢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長興縣丞。殊途由於宦途困頓,晚年絕意仕進,閉門著書。
J. 西遊記的第七回概括
孫悟空被眾天兵押去斬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燒均不能損傷他一分一毫。於是太上老君把他塞進八卦煉丹爐,想用文武火把他鍛煉成丹。不料孫悟空非但沒被燒化,反而跳出丹爐一路打出去,直打到靈霄寶殿外。眾神都拿他沒辦法,玉帝只好派人去請如來佛祖。
如來佛祖問明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後,與孫悟空打賭:若孫悟空有本事一筋鬥打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就把天宮讓給孫悟空,玉帝走人;若不能打出手掌,則仍下屆為妖,繼續修行,不得再來爭搶。
結果孫悟空到最後也沒跑出如來佛祖的掌心,被佛祖反掌壓在五行山下。從此渴飲溶銅捱歲月,飢餐鐵蛋度時光。
(10)西遊記的七擴展閱讀:
《西遊記》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