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元素
Ⅰ 尋找西游記神話元素的摘錄及評析
《西遊記》神話元素的摘錄及評析:
《西遊記》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著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Ⅱ 《西遊記大聖歸來》包含了哪些中華傳統文化元素
《西遊記大聖歸來》畫面上借鑒了京劇臉譜和3d技術的結合,動作上借鑒了成龍的搞笑功夫,音樂也頗具中國傳統戲劇的精髓。
Ⅲ 西遊記各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如下:
唐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作為師父,他對徒弟要求很嚴,經常教導徒兒「要以慈悲為懷」。作為僧侶,他行善好施,為民除害,為人們播撒著善良的種子;作為求學者,令人們贊嘆不已的是他那堅強的意志和執著追求的精神。他不僅對徒弟要求嚴格,而且也從不懈怠自己。
悟空:嫉惡如仇,英勇無畏。取經路上艱難險阻,斬妖除魔,不畏邪惡,堅決與之斗爭到底。
八戒:憨厚單純,好吃懶做。遇到困難就想分道揚鑣,分行李,找到吃的不考慮別人只顧到自己。但是對師傅和大師兄尊重,可靠忠厚。
沙僧:任勞任怨,忠心不二。取經路上一切苦活累活都承擔下來,不抱怨,不推諉。對師傅忠心可鑒,始終沒有背棄師傅。
Ⅳ 聽說西遊記中的取經四人組都代表了五行屬性,具體指什麼
西遊記的取經四人組加上白龍馬的確是代表五行文化中的五行,我們可以看出吳承恩老先生還是很用心的在創作《西遊記》,五行文化中孫悟空屬“金” ,豬八戒屬“木”,唐僧屬“水”,白龍馬屬“火”,沙僧屬“土”,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唐僧和白龍馬:
唐僧是佛祖旁邊的金蟬子轉世,生於公元602年,這一年是農歷壬戌年,狗年,五行屬水(大海水),所以唐僧五行屬“水”。白龍馬的屬性自然就是火屬性了,白龍馬是午馬,在地支中屬“火”。
Ⅳ 西遊記有哪些元素可以運用到文案創作當中
類似《西遊記》這種經典可說無處不文案。試舉幾個例子:
①孫悟空,這個已經被注冊為品牌;
②微信公眾號王左中右關於西遊記的一些文章;
③西遊記里邊很多點可以引用,比如「紫金葫蘆」
……
還有很多類似的點可以挖掘,人物、故事很多很多。
Ⅵ 怪車大賽有西遊記的元素嗎
打啥游戲,我覺得元素啊,這個肯定有《西遊記》的元素,《西遊記》是我們非常喜歡的一部這個電影。
Ⅶ 西遊記實際上蘊含著哪些傳統文化元素
佛教,教人要行善,敬佛,不要行凶作惡,…
Ⅷ 西遊記所有的人物性格特點
1、唐僧:有著最慈悲的胸懷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識,仁厚善良博愛,但能力有限 。
唐僧,俗姓陳,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凄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生化寺出家。
2、孫悟空:嫉惡如仇、神通廣大,機智勇敢、廣結朋友、急躁但有正義感、重感情、講義氣。
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行者。
3、豬八戒:好吃懶做、憨厚可愛、迷戀錢色、但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愛護師傅、本領高強、愛貪小便宜,善用挑撥離間。
又名豬剛鬣、豬悟能、豬烈剛,獃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
4、沙悟凈:忠厚老實、與世無爭、目的單純——一心只想保護師傅求取真經、缺乏變通、沒有前兩位師兄那麼好的本領、善良踏實。
又名沙悟凈、沙僧。原為天宮中的卷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
(8)西遊記元素擴展閱讀
《西遊記》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傑出的充滿奇思異想的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運用浪漫主義手法,翱翔著無比豐富的想像的翅膀,描繪了一個色彩繽紛、神奇瑰麗的幻想世界,創造了一系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超凡入聖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
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世俗情懷,表現了鮮活的人間智慧,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西遊記》以它獨特的思想和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美麗的藝術殿堂,感受其藝術魅力。
Ⅸ 分析<西遊記>的藝術結構,
《西遊記》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大都有現實生活作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作家與人民的某些美好願望。八十一難、七十二變、各種神魔的本領都充滿幻想色彩,他們使用的武器法寶都具有超自然的驚人威力:孫悟空的金箍棒凈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縮小了可以藏在耳內;「芭蕉扇」能滅火焰山上的火,縮小了能夠噙在口裡。而且「一生必有一克」,任何武器法寶都有厲害的對手:孫悟空的金箍棒可以一變千條、飛蛇走蟒一般打向敵人;可是青牛怪卻能用白森森的「金鋼琢」一古腦兒套去。「芭蕉扇」能將人扇出八萬四千里,孫悟空噙了「定風丹」,就能在漫天蓋地的陰風前面巍然不動。這些五花八門、奇光異彩的寶貝,顯然是人們為了征服自然或戰勝敵人才假想出來的。在這些美麗絢爛的幻想背後,既隱現著朦朧的現實目的;而為了證明這些神物的確鑿可信,又相應地神化了使用它們的人物和環境。花果山水簾洞里有孫猴子,枯松澗火雲洞里有紅孩兒,羅剎女住在風光秀麗的翠雲山芭蕉洞,老鼠精卻伏在黑氣氳氳的陷空山無底洞。這就使神話人物、神話環境和各種神奇的魔法都顯得和諧自然。從而構成了《西遊記》浪漫主義的基本藝術特徵。
《西遊記》這一藝術特徵也反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在各色神魔身上,既有社會化的個性,又有超自然的神性,甚至被賦予了某些動物的特性。孫悟空的樂觀大膽、敢於戰斗的叛逆性格,與神的變幻不測、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諧地融為一體。豬八戒原是天蓬元帥,因酒醉調戲仙女獲譴,錯投豬胎;所以他的粗夯莽撞、好吃懶做具有豬的特色,他的貪圖美色又似有「前世」淵源。獅魔能一口吞下十萬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鑽狡猾,牛魔王蠻橫好鬥……作者結合了原形動物的各種特點,把這些妖魔的凶惡本性寫得姿態不同,面目各異。而這些神話人物間的戰斗也往往真幻參半,奇正相生。僅以「二調芭蕉扇」為例,孫悟空一調不成,就趁著牛魔王別寵新歡,羅剎女思夫心切的空隙,搖身變作牛魔王,將「芭蕉扇」輕易地騙到手中。而牛魔王卻又反過來鑽了孫悟空得扇後勝利沖昏頭腦、毫不警惕的空子,變作豬八戒,更為輕易地將扇子騙了回來。這種知己知彼的戰術完全有社會的心理依據;同時又在變化不測的「神通」中達到了勝利的目的。就這樣,作者把奇特的神話題材和生動的現實內容熔鑄在一起,使作品既充滿浪漫主義的奇思遐想,又具有細節的合理真實。
《西遊記》不僅集取經故事之大成,而且有不少加工創造:如大鬧天宮、偷吃人參果、車遲國鬥法、大戰紅孩兒、三調芭蕉扇、誤入小雷音等精彩章回,有些沿自傳統的取經故事,有些則是取經故事以外的民間傳說,但經作者精妙的藝術加工,就使它們面目一新,精神迥異。「平話」中的「車遲國斗聖」之於小說中的「外道弄強欺正法」;雜劇中的「過火焰山」之於小說「三調芭蕉扇」都是明顯不過的例子。
「觀音大士收善財童子」本來是一段民間佛教傳說,雜劇中的「鬼母皈依」和小說中的「大戰紅孩兒」都以它為創作基礎,然而小說則更見工力。雜劇把主要矛盾放在鬼母與神佛之間,而且與全劇缺乏前後照應;小說則把紅孩兒與取經人的沖突當作主線,又將紅孩兒改成牛魔王、羅剎女之子,如意真仙之侄,為後來借扇、取水之事安下伏筆。因而情節內容更豐富,結構也更謹嚴。雜劇中的紅孩兒沒有寫出個性,本領也不大;小說中的紅孩兒卻能說會道、凶惡急躁,以「三昧真火」慘敗大聖。這就在增加取經困難的同時,突出了孫悟空頑強不屈的性格。雜劇里也寫了唐僧以「仁者愛之本」的教條逼迫悟空背負紅孩兒,但沒有將矛盾展開;小說則照應了前面「屍魔三戲」的師徒沖突,進一步揭示了取經人的內部矛盾和孫悟空的內心沖突,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因而這段情節就更為生色。
《西遊記》中,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完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鮮明愛憎。豬八戒的塑造,就此而論,最為典型。他那些明顯的缺點:好吃懶作,貪財愛色,弄巧進讒,都受到輕重不同的嘲諷。同為說謊,一牽涉到取經的根本利害,作者的態度就由善意的嘲笑急轉為嚴峻的批判。所以就連他那過分的「老實」,也沒有被輕易放過:好幾回,他死在臨頭卻按捺不住那股天生的傻勁兒,一聲大笑,就泄了悟空的機密;結果耽誤了救師父,還自討苦吃。豬八戒「邪心」最多,如意算盤也最多,作者越是誇張地描寫他那種愚蠢的想法,他的事與願違也越發引人發笑。對唐僧的無能,作者只是譏笑;但當他無情地誦念緊箍咒時,作者卻通過行者的無辜受苦,八戒的幸災樂禍,妖精的逞威行暴,以及唐僧本人的自罹險難,毫不容情地進行尖銳的批判。孫悟空是作者大力歌頌的中心人物,是詼諧、幽默和樂觀主義的化身;但對他「秉性高傲」的缺點,作者也不時安排一些局部的失敗,給予善意的嘲諷。例如「二借芭蕉扇」時,作者故意讓他沒學到縮小扇子的口訣,結果就出現這樣一副姿態:一個身長不滿三尺的漢子,竟止高氣揚地扛著把一丈二尺的大扇。這種不成比例的形體對比,藝術地譏諷了孫猴子的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