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下遺址
⑴ 杭州清朝遺址
乾隆皇帝下江南遊過杭州西湖,去過靈隱,靈隱寺裡面的一塊牌匾《雲林禪寺》專還是乾屬隆皇帝親筆書寫的,乾隆本來是想題寫『靈隱禪寺』的,因為下筆的時候繁體字靈上面的雨字寫得太大了,下面的筆畫寫不下,旁邊的隨從說:『上面有雲,下面有林,就寫雲林禪寺好了。』乾隆皇帝將錯就錯,這塊牌匾一直掛在靈隱寺的大殿上。
靈隱景區的門票是35元,到裡面的靈隱寺還要買40元的廟票。
⑵ 杭州有哪些文化遺跡
西湖,像蘇堤,白堤,岳廟。雷峰塔 ,良渚文化遺址, 斷橋殘雪,香積寺 ,三潭印月,九溪十八澗,胡雪岩故居,牡丹亭,黃龍洞,白龍潭,鼓樓,平湖秋月,香樟樹,岳王廟,虎跑夢泉。
⑶ 為什麼杭州南宋御街遺址在地表以下,而且越老越下面。
可能是當時的地層由於構造作用力而發生了倒轉,使得越老的地層越在下邊。
⑷ 能去參觀下杭州五七一工程遺址嗎
答:事實應該不能去參觀下杭州五七一工程遺址。
⑸ 急!杭州有什麼遺跡嗎
南海觀音立像:海天佛國的象徵 ·心字石:對佛誠心或友情的象徵
·桃花島:神仙美景令世人皆嚮往 ·不肯去觀音院:最著名的觀音道場
·南天門:離心之浮沉,得平等安詳 ·法雨寺:宏大高遠,氣象超凡
·朝陽洞:旭日東升,先映此洞 ·秀山島:蘊有很多優美的民間傳說
·慧濟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岱山:古稱蓬萊仙島,歷史悠久
·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於其中 ·六橫列島:海洋文化源遠流長
·沈家門漁港:獨特的海島漁港景觀 ·朱家尖島:觀音故事中的「佛渡島
·梵音洞:膜拜觀音菩薩現身名洞 ·嵊泗列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印山越國王陵文化旅遊區
·曹娥廟:號稱江南第一廟
·西施故里:展示古越文化
·鑒湖:江南最早的塘堰工程
·五泄:天然的山水畫卷
·香林花雨風景區文化區
·周恩來祖居:愛國教育基地
·沈園:沈氏的私家花園
·東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柯橋古鎮:著名水鄉集鎮
·吼山風景區:自然風光獨特
·柯岩風景區:多種美景於一
·三味書屋:魯迅讀書的私塾
·百草園:魯迅童年的樂園
·魯迅先生筆下的咸亨酒店
·魯迅故居:重點文物保護單
·青藤書屋:前明徐渭故宅
·蘭亭:非常有名的游覽地
·杭州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
·杭州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
·杭州西湖十景之麴院風荷
·杭州西湖十景之雙峰插雲
·杭州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杭州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鍾
·杭州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杭州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剡溪:九曲勝景天下聞名
·莫干湖:碧水藍天,風景秀麗
·月湖: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
·慈湖:四季水清如鏡
·牛頭山湖:浙江三大水庫之一
·花溪:動物資源豐富
·雙溪竹海漂流:江南第一漂
·南北湖:錢塘江畔璀璨明珠
·新安江:盤山繞嶺,千回萬轉
·富春江:錢塘江的主要航道
·垂雲通天河:苦樂奇險集一身
·千島湖: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
·樹木蔥郁的北高峰
·金雞山:壯麗的石頭山
·劃岩山:山水風景奇巧纖秀
·太和山:野餐郊遊好地方
·落鶴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
·江南勝景仙華山
·九峰山:丹霞地貌結構
·金華山:度假的仙游勝地
·九龍山旅遊度假區
·超山:堪稱藝術勝地
·天目山:宛如雙目仰望蒼穹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飛來峰:極富傳奇色彩
·魯鎮的黑夜與白天(遲子建)
·湖山懷舊錄(張恨水)
·游天台山日記(徐霞客)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葉聖陶)
·遊子文化的現代性(張抗抗)
·除卻雁盪不是山(舒婷)
·臨平登山記(郁達夫)
·春日游杭記 (林語堂)
·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
·大陳島:富有傳奇色彩
·龍潭坑:又稱龍潭溪
·大鹿島:美麗的天然浴場
·仙居:風景秀,歷史久
·桃源風景名勝區
·馬嶺:野味特濃的景區
·五指岩:被稱為五指探雲
·石鵝岩:天然成趣
·方岩風景名勝區
·滿覺隴:充滿文化底蘊
·桐廬:自然景色多姿多彩
·浙西大峽谷:知名度極高
·大清谷:天堂里的世外桃源
·臨安風:一顆綠色明珠
·瑤琳洞:被譽為瑤琳仙境
·白娘子和許仙的經典傳奇
·宗澤與金華火腿的故事
·粽子的由來和意義
·有關溫州茶葉的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史量才與西子湖的情緣
·秦檜的惡臭和民間著名美食
·鴉片戰爭遺址公園
·孔廟:祭祀孔子的家廟
·太平天國侍王府
·規模龐大東陽盧宅
·「金庭觀」王羲之墓
·諸暨城關西的西施殿
·天一閣:古老的私家藏書樓
·錢業會館:園林式會館
·白雲庄:黃宗羲講學的地方
·莫氏庄園:磚木結構建築群
·陳閣老宅:當年的宰相府第
·上林湖越窯遺址
·馬家浜文化遺址
·良渚古文明遺址
·蔡元培故居
·竺可楨故居
·秋瑾故居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寧波總工會紀念館
·寧海縣柔石故居
·浙江嘉興茅盾故居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王國維故居
·龔自珍紀念館
·清真禪寺
·舜王廟:著名的古建築之
·嘉興海神廟
·紹興長慶寺
·大佛寺:稱雄江南一帶
·七塔寺:佛教古建築群
·天童寺:建築華麗宏偉
·國清寺:依清代官式營造
·阿育王寺:建築規模恢宏
·保國寺:最古木結構建築
·普濟寺:軸線對稱的格局
·寶成寺:內有麻曷葛刺造
·大善塔:省文物保護單位
·慶安會館:即天後宮
·江南運河:京杭運河的南段
·它山堰:古老的水利工程
·優美的杭州武林廣場
·京杭大運河:偉大的水利工程
·諸葛八卦村:布局十分奇巧
·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橋
·幽靜典雅的陳閣老宅
·雷峰塔:西湖標志性景點
⑹ 杭州有什麼遺址
1.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鎮,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良渚文化」在這里發生,延續了5000多年文脈。現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規劃將要建設國家公園),從博物館陳列的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為古都譜寫的5000多年神韻,璀璨奪目,堪稱中華文明瑰寶。 2.秦始皇的遺跡 秦始皇曾於公元前210年至錢唐,臨江瞭望,見波濤險惡不敢渡江,西行二十里再過江。秦始皇站立過的那座山頭從此名叫「秦望山」(現錢塘江邊六和塔西面)。還有,西湖寶石山上有塊大石頭,傳說曾是秦始皇的「纜船石」,後來被鐫刻成大佛頭,現在成了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3.漢代石碑 西泠生輝 西湖「湖山最勝處」的西泠印社,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泠印社有一「鎮社之寶」——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它被珍藏在印社頂巔的「漢三老石室」中。東漢石碑是杭州現存年代最早的碑刻,在秀麗的湖山閃爍著熠熠光輝。 4.湖上仙山 晉代古剎 1600年以前的晉代,宗教文化流入杭州,西湖北山來了一位道家葛洪(284~364),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道教理論家、醫葯家、煉丹術家,杭州人稱之「葛仙翁」。他在山上結廬(抱朴廬)煉丹,這座山從此稱「葛嶺」,葛洪煉丹的地方即今「抱朴道院」。 東晉咸和三年(328),印度僧慧理來杭,登靈鷲峰(今飛來峰),嘆為「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峰飛來」,並指為「仙靈所隱之處」,在山下創建靈隱寺。兩年後又在天竺山創建翻經院(後改法鏡寺),即下天竺。 5.隋建杭州 鳳山奠基 隋開皇九年(589),隋文帝楊堅改錢唐為杭州(從此有「杭州」之名)。隋開皇十一年(591),將杭州縣治由虎林山(後稱靈隱山)下移至柳浦西(今鳳凰山下江干一帶),並依鳳凰山築城,周圍15公里,是為最早的杭州城。美麗的鳳凰山下,依江傍湖的杭州主城格局,一幅杭州的城池變遷圖,還有自隋代開通大運河(自鎮江京口至杭州八百里),從此京杭運河貫通南北,杭州經濟文化大發展。 6.唐代水閘 白傅留詩 唐長慶二年(公元822年)詩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剌史(最高行政長官)。任職期間,治理西湖,築堤建閘,放水灌田,重修供民甘泉的六井。他開築 「聖塘三閘」,引湖水灌溉農田,作《錢塘湖石記》說:「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田十五餘頃。」離任時留詩:「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凶年。」白居易當年築的聖塘閘,至今尚在湖邊。又因有詩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後人為紀念他,將白沙堤改名「白堤」。 7.雷峰寶塔 吳越遺韻 秀麗的西湖三面雲山,南北對峙兩座寶塔。都是北宋初年(吳越國末期)所建。南面夕照山雷峰上的雷峰塔,演繹了歷史滄桑、民間傳奇。北宋開寶八年(公元873年),在杭州的吳越國最後一任國王錢弘俶決心「納土歸宋」,促成國家和平統一 。這時他寵愛的黃妃產子,為了慶賀並祈福,建造了這座寶塔,初名黃妃塔,後因地而名稱雷峰塔。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9月24日倒坍。因伴有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故事,又是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遐邇聞名。2002年於原址重建,再現「雷峰夕照」佳景。 8.西湖太守 萬古流芳 在杭州建城以後2200多年歷史上,至少有過500多任地方行政長官,其中最受老百姓愛戴,至今還念念不忘的應數北宋時的蘇東坡。 詩人蘇東坡兩次來杭州任地方行政長官。任期內,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在第二次出任時,見西湖淤塞荒蕪幾占面積之半,積葑約10公頃。他向朝廷上奏《乞開西湖狀》,用工20萬,取葑泥築長堤,架六橋,植桃柳芙蓉,人稱「蘇堤」。湖中堆島,外建三塔(座標),即今「三潭印月」。因詩人有絕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從此有了「西子湖」的美名。 9.白塔橋邊 故宮遺夢 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鳳凰山築紫禁城,周長4.5公里。又築外城高6.7 米,闊3.3米,城門13座。紫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氣勢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焚燒殆盡。只有白塔橋邊的白(石)塔依然屹立。從白塔眺望鳳凰山南宋故宮遺址,一片蔥綠,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級直達鳳凰山巔。 10.十景題名 古剎駐蹕 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皇帝首次來杭州,游西湖。以後,康熙又4次南巡來杭州。其間在孤山築行宮(今文瀾閣),疏通市內河道涌金河(浣紗河)以通龍舟。最有影響的是為「西湖十景」題名,改其中的「麴院荷風」、「兩峰插雲」為「麴院風荷」,「雙峰插雲」。康熙每次來杭,都從城隍牌樓(巷)上吳山進香,當年上山的御道石階尚在。還到西湖晉代古剎靈隱寺駐蹕,題寫「雲林禪寺」匾額,至今猶存。
⑺ 杭州有哪些戰爭遺址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南宋德佑二年)正月,元滅南宋戰爭,元建康行省右丞相伯顏三路大軍會師臨安城北皋亭山(現在的臨平半山),南宋太皇太後謝道清遣使請降。
1860年間(清咸豐十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為解天京(南京)之圍,攻打杭州,自清波門入城,與浙江都統瑞昌在旗營展開巷戰。十一年八月,麾下蔡元隆自嘉興進攻海寧,陳炳文部自蘇州直下三墩,進行了慘烈的攻城戰。十一月城破,巡撫王有齡都統瑞昌皆自盡。三年後左宗棠率淮軍激戰半年,奪回杭州。
地點:鳳山水城門(就是張士誠建的)
1924年,浙江軍閥盧永祥與江蘇軍閥齊燮元在蘇州開戰。福建軍閥孫傳芳乘虛而入,於9月25日佔領杭州。
事件:最有名的就是同一天,雷峰塔倒了= =+可以發揮一下
⑻ 杭州歷史古跡
(1)文明源頭 良渚文化
杭州北郊良渚鎮,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良渚文化」在這里發生,延續了5000多年文脈。
良渚文化是我國長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發現於浙江餘杭良渚鎮而得名,距今約5250~4150年,在1936年被發現,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個鎮地域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八十年代以來,反山、瑤山、匯觀山等高台 土冢與祭壇遺址相復合。
現有良渚文化博物館(規劃將要建設國家公園),從博物館陳列的史料以及考古發掘的大量文物,為古都譜寫的5000多年神韻,璀璨奪目,堪稱中華文明瑰寶。
(2)道骨仙風 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位於杭州的西湖北岸,有一座名曰葛嶺的小山的半山腰,亦稱葛仙庵抱朴廬,舊名先後有福地院、涵青精舍、涵青道院、玉清宮,相傳為晉代著名煉丹家葛洪設爐煉丹修煉之所,有「瑤台仙境」之稱。葛嶺抱朴道院與黃龍、玉皇合稱「西湖三大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於晉,南宋時曾被宰相賈似道據為別墅,元代毀於兵火,明清至今多次重修重建。杭州市道教協會從2001年6月開始,主持修復道院殿宇、神像雕塑。2003年1月11日上午,抱朴道院修復竣工,舉行神像開光儀式,正式向遊人開放。
抱朴廬舊址:
抱朴,是道教教義,即保守本真,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世事困擾,所謂「人行道歸朴」。葛洪自號抱朴子,並以名其書,作有《抱朴子》七十卷。從葛嶺山麓赭黃色穹門入口,拾級經流丹閣,至山腰四角方亭,一路古柏蔥郁,清泉低吟,岩上有「人間福地」、「不亞蓬瀛」等題刻。再從滌心池拾階而上,便到抱朴廬舊址。
現在的抱朴道院:
現在抱朴道院有正殿——葛仙殿,東側為半閑草堂,另側為紅梅閣、抱朴廬,還有煉丹古井、煉丹台、葛仙庵碑等古跡。現為杭州道教協會所在。
(3)胥丘東起最高樓—鼓樓
鼓樓位於吳山東麓、中山路與望江路相關處,舊名朝天門,鼓樓只是它的俗稱。
據史料記載,朝天門為吳越王錢氏所建。「規石為門,上架危樓,樓基疊石,高四仞有四尺,東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為通道,橫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東西閱門對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許。武台左右北轉,登石級兩曲,達於樓上。樓上高六仞有四尺,邊基而會,十有一仞,貯鼓鍾以司漏刻。」古時之一仞合今之七尺或八尺,朝天門總高十一仞,在當時確實可以對周邊的一切建築物「一覽眾山小」。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收錄的詩詞中如「城上高樓接太霞」(趙子昂)、「胥丘東起最高樓」(高得)等句,絕非虛誇之辭。既可藏兵又貯鍾樓,朝天門在當時起到了城防和報時的雙重作用,故有「鼓樓」之稱。
南宋時仍稱朝天門,御街(又稱天街,今中山路)從其下過。元大德三年(1299)改稱「拱北樓」,明洪武八年(1375)改「來遠樓」,不久又更名「鎮海樓」,有匾,篆書「吳山偉觀」四字。成化十年(1474)毀於火,總督浙江軍務胡宗憲再次重修,其幕士徐渭(字文長)為之作《重修鎮海樓記》。清初又毀,康熙二十五年(1686)再建。光緒年間(1875—1908)又整修。清時,鎮海樓與鎮東樓(今通江橋東)、雄鎮樓(今上倉橋東)同稱「省城大觀」。
1970年,鼓樓因道路擴建而拆除。令人們感到欣慰的是,在「建經濟強市,創文化名城」的歷史進程中,鼓樓的復建終於被提上了議事日程。2001年月8月,復建工程正式啟動。僅僅一年之後,巍巍鼓樓的雄姿已再次屹立在秀麗的吳麓。在完成細部裝修和周邊景觀布置之後,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了32年之久的鼓樓,已於2002年10月西湖博覽會期間向市民和中外遊客開放。
(4)杭州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
杭州市回族公墓位於浙江杭州清波門南宋聚景園舊址。史又稱回回墳、丁氏壠、番回冢墓、南園回教公墳,是杭州市最著名的回族歷史古跡。宋代末年。該地被中西亞東來穆斯林選為殯葬之地。元以後墓廬日增,佔地近7萬平方米。據原存大量阿拉伯文、波斯文及漢文墓碑記載,歷史上有諸多和卓、王子、長者等高層人士殯葬於此。著名回族文學家丁鶴年及其家人亦多葬於此。1953年擴建西湖風景區時,該墓園遷移至山地回族公墓。
(5)名剎古寺 仙靈所隱
杭州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又名雲林寺,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靈隱寺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開山祖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東晉咸和初,由中原雲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
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叔崇信佛教,廣建寺宇,當時靈隱寺規模宏大,僧眾三千,成為江南名剎。大雄寶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經幢均是五代十國吳越時的遺物。靈隱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貝葉寫經,東魏鎦金佛像,明董其昌寫本《金剛經》,清雍正木刻龍藏等等,都是珍貴的寶物。全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葯師殿。
(6)伊斯蘭教的東方聖地—鳳凰寺
鳳凰寺位於中山中路,是我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另三處為:揚州的仙鶴寺、泉州的麒麟寺和廣州的獅子寺)之一,在阿拉伯國家中也享有盛譽。鳳凰寺即清真寺,創建於唐代,以其形似鳳凰,故名。宋代毀於火。元時,來自西域的大師阿老丁慨然捐資重修。最近一次修建是在1953年。寺宇宏大壯麗,煥然一新。寺內大殿是最古老的建築。正殿沒有梁架。殿頂上起攢尖頂三座是宋代的遺物。中間一座上刻《可蘭經》文,相傳是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時設置的。寺內還保存有阿老丁墓碑等阿拉伯文碑刻。遠在五代,杭州與阿拉伯國家就有友好往來。如今,這里是杭州伊斯蘭教的禮拜中心。
(7)屹屹白塔 故宮遺夢
自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至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南宋王朝在鳳凰山築紫禁城,周長4.5公里。又築外城高6.7米,闊3.3米,城門13座。紫禁城內建起大殿13座,氣勢恢宏。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兵攻入杭州,南宋亡。次年,因民宅失火延及,紫禁城內所有宮殿焚燒殆盡。只有白塔橋邊的白(石)塔依然屹立。從白塔眺望鳳凰山南宋故宮遺址,一片蔥綠,通向御苑的古道石級直達鳳凰山巔。
(8)一劍霜寒十四州——錢王陵
錢王陵,是杭州城締造者、「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奠基者——吳越國王錢鏐的墓地,是全國重點保護單位,是浙江省保存完好的王陵,是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錢鏐(公元852-932),字具美,浙江臨安人。他出身平民,在唐末五代中原擾攘之際,割據一方,建立創立吳越國,為當時十國之一,北起蘇州、浙江全境、南至福州,史稱「一劍霜寒十四州」。吳越國定都杭州。他推行了「善事中國」、「保境安民」的基本國策,使老百姓安居樂業,發展生產,吳越國成了富甲天下的經濟強國,同時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太平興國三年(978),其孫弘俶舉旗歸宋,納土國除,共統治兩浙八十餘年。
錢王陵坐落在浙江臨安市錦城太廟山,海拔92m,距杭州市38公里。墓背靠太廟山,左右列距青龍白虎兩砂,與功臣山遙遙相對,陵區內築有牌坊、錢王祠、州祠、凌煙安國樓等景點。到處是蒼翠的松柏、凄迷的芳草,登上安國樓,青山綠水秀麗美景盡收眼底。
(9)精忠報國瀝肝膽—岳王廟
岳王廟位於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側,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間改稱「忠烈廟」,經歷了元、明、清、民國時興時廢, 代代相傳一直何存到現在。殿內塑有岳飛彩像,其上有岳飛草書:「還我河山」巨匾。大殿右首是岳飛墓,系塊石圍砌, 墓碑刻有「宋岳鄂王墓」字樣。旁有其子岳雲墓。墓道兩側有明代刻存的文武俑、石馬、石虎和石羊; 墓道階下有秦檜、王氏、萬俟咼、張俊四跪像。 墓道前方照壁上,有明人洪珠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古柏森森,庄嚴肅穆。一九六一年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飛是南宋初抗擊金兵的主要將領, 但被秦檜、張俊等人以「莫須有」罪名誣陷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飛遇害前在供狀上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岳飛遇害後,獄卒隗順冒著生命危險,背負岳飛遺體,越過城牆,草草地葬於九曲叢祠旁。2l年後宋孝宗下令給岳飛昭雪, 並以五百貫高價懸賞求索岳飛遺體,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就是現在岳墳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 即岳飛死後63年朝廷追封為鄂王。
(10)西湖石窟 摩崖石刻
杭城三面環山,山石崢嶸,古木參天,藤蔓遍布,風景清幽,山間溪水滋潤茂林修竹,更顯神秘,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隨著唐代佛教盛行,在西湖四周起伏的群山之中,給後人留下眾多的反映出當時古人高超精湛技藝的摩崖石刻藝術。杭城古時曾有吳越國和南宋二朝建都,因此除極少的唐代石刻遺跡外,大都是五代、宋、元時期的摩崖石刻遺存,而這些也大都集中在西湖的四周,因此也稱「西湖石窟」。
目前杭城有名的造像約有19處,其中較為集中的有靈隱禪寺前的飛來峰造像,規模最大的約有400餘尊(其中一部分已風化剝落)、慈雲嶺造像、石屋洞造像、煙霞洞造像、仁王講寺造像、寶成寺造像、聖果寺造像、天龍寺造像、通玄觀造像等,另外鳳凰山、寶石山、紫陽山、南高峰等均有分布。在這些石刻造像中,主要有刻於崖壁上暴露在外和刻於洞窟之內兩種,同時又有造像和文字兩種形式。
⑼ 杭州有什麼歷史遺跡
南海觀音立像:海天佛國的象徵 ·心字石:對佛誠心或友情的象徵 ·桃花島:神仙美景令世人皆嚮往 ·不肯去觀音院:最著名的觀音道場 ·南天門:離心之浮沉,得平等安詳 ·法雨寺:宏大高遠,氣象超凡 ·朝陽洞:旭日東升,先映此洞 ·秀山島:蘊有很多優美的民間傳說 ·慧濟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 ·岱山:古稱蓬萊仙島,歷史悠久 ·紫竹林:不肯去觀音院於其中 ·六橫列島:海洋文化源遠流長 ·沈家門漁港:獨特的海島漁港景觀 ·朱家尖島:觀音故事中的「佛渡島 ·梵音洞:膜拜觀音菩薩現身名洞 ·嵊泗列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印山越國王陵文化旅遊區 ·曹娥廟:號稱江南第一廟 ·西施故里:展示古越文化 ·鑒湖:江南最早的塘堰工程 ·五泄:天然的山水畫卷 ·香林花雨風景區文化區 ·周恩來祖居:愛國教育基地 ·沈園:沈氏的私家花園 ·東湖:浙江三大名湖之一 ·柯橋古鎮:著名水鄉集鎮 ·吼山風景區:自然風光獨特 ·柯岩風景區:多種美景於一 ·三味書屋:魯迅讀書的私塾 ·百草園:魯迅童年的樂園 ·魯迅先生筆下的咸亨酒店 ·魯迅故居:重點文物保護單 ·青藤書屋:前明徐渭故宅 ·蘭亭:非常有名的游覽地 ·杭州西湖十景之柳浪聞鶯 ·杭州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 ·杭州西湖十景之麴院風荷 ·杭州西湖十景之雙峰插雲 ·杭州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雷峰夕照 ·杭州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鍾 ·杭州西湖十景之斷橋殘雪 ·杭州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剡溪:九曲勝景天下聞名 ·莫干湖:碧水藍天,風景秀麗 ·月湖: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 ·慈湖:四季水清如鏡 ·牛頭山湖:浙江三大水庫之一 ·花溪:動物資源豐富 ·雙溪竹海漂流:江南第一漂 ·南北湖:錢塘江畔璀璨明珠 ·新安江:盤山繞嶺,千回萬轉 ·富春江:錢塘江的主要航道 ·垂雲通天河:苦樂奇險集一身 ·千島湖: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會稽山旅遊度假區 ·樹木蔥郁的北高峰 ·金雞山:壯麗的石頭山 ·劃岩山:山水風景奇巧纖秀 ·太和山:野餐郊遊好地方 ·落鶴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 ·江南勝景仙華山 ·九峰山:丹霞地貌結構 ·金華山:度假的仙游勝地 ·九龍山旅遊度假區 ·超山:堪稱藝術勝地 ·天目山:宛如雙目仰望蒼穹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飛來峰:極富傳奇色彩 ·魯鎮的黑夜與白天(遲子建) ·湖山懷舊錄(張恨水) ·游天台山日記(徐霞客)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葉聖陶) ·遊子文化的現代性(張抗抗) ·除卻雁盪不是山(舒婷) ·臨平登山記(郁達夫) ·春日游杭記 (林語堂) ·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 ·大陳島:富有傳奇色彩 ·龍潭坑:又稱龍潭溪 ·大鹿島:美麗的天然浴場 ·仙居:風景秀,歷史久 ·桃源風景名勝區 ·馬嶺:野味特濃的景區 ·五指岩:被稱為五指探雲 ·石鵝岩:天然成趣 ·方岩風景名勝區 ·滿覺隴:充滿文化底蘊 ·桐廬:自然景色多姿多彩 ·浙西大峽谷:知名度極高 ·大清谷:天堂里的世外桃源 ·臨安風:一顆綠色明珠 ·瑤琳洞:被譽為瑤琳仙境 ·白娘子和許仙的經典傳奇 ·宗澤與金華火腿的故事 ·粽子的由來和意義 ·有關溫州茶葉的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史量才與西子湖的情緣 ·秦檜的惡臭和民間著名美食 ·鴉片戰爭遺址公園 ·孔廟:祭祀孔子的家廟 ·太平天國侍王府 ·規模龐大東陽盧宅 ·「金庭觀」王羲之墓 ·諸暨城關西的西施殿 ·天一閣:古老的私家藏書樓 ·錢業會館:園林式會館 ·白雲庄:黃宗羲講學的地方 ·莫氏庄園:磚木結構建築群 ·陳閣老宅:當年的宰相府第 ·上林湖越窯遺址 ·馬家浜文化遺址 ·良渚古文明遺址 ·蔡元培故居 ·竺可楨故居 ·秋瑾故居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寧波總工會紀念館 ·寧海縣柔石故居 ·浙江嘉興茅盾故居 ·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 ·王國維故居 ·龔自珍紀念館 ·清真禪寺 ·舜王廟:著名的古建築之 ·嘉興海神廟 ·紹興長慶寺 ·大佛寺:稱雄江南一帶 ·七塔寺:佛教古建築群 ·天童寺:建築華麗宏偉 ·國清寺:依清代官式營造 ·阿育王寺:建築規模恢宏 ·保國寺:最古木結構建築 ·普濟寺:軸線對稱的格局 ·寶成寺:內有麻曷葛刺造 ·大善塔:省文物保護單位 ·慶安會館:即天後宮 ·江南運河:京杭運河的南段 ·它山堰:古老的水利工程 ·優美的杭州武林廣場 ·京杭大運河:偉大的水利工程 ·諸葛八卦村:布局十分奇巧 ·雄偉壯觀的錢塘江大橋 ·幽靜典雅的陳閣老宅 ·雷峰塔:西湖標志性景點
⑽ 浙江有什麼文化遺址
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
河姆渡遺址是我國長江流域一處極為重要的新石內器時代遺址,位於容浙江省餘姚市。遺址保存完好,內涵豐富,以發達的耜耕稻作農業、高超的干欄式建築、獨特的制陶技術為文化特徵,真實地反映了7000年前長江流域繁榮的史前文明。
其發現和發掘動搖了中華遠古文化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一元論,有力地證明了長江同樣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
(10)杭州地下遺址擴展閱讀: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河姆渡鎮河姆渡村的東北 ,距寧波市區約20千米,是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約7000—5000年前)遺址。
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堆積厚度4米左右,上下疊壓著四個文化層。其中,第四文化層的時代,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地層之一。第三、四文化層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遺存,動物遺骸,木構建築遺跡和構件,以及數以千計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