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元代水閘遺址有感
是普陀的那個吧~免費不免票,憑有效證件去當場領取。
B.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作用價值
該處遺址發現於2001年5月,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認為,這一考古發現,為了解古代水利建造的工程技術流程提供了直接依據,對研究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特別是宋元時期江南地區的水利工程、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長三角地區的經濟成長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對於在城市中進行的考古發掘、遺址保護具有示範作用,它體現了將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建設和諧相融、互相促進的科學發展觀,對於探尋、保存、弘揚上海的城市歷史文脈和城市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C.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深藏於地表以下7-12米深處,發現於2001年5月。
歷經多次發掘整理,於2006年完整揭露遺址全貌,被評選為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博物館於2009年11月開工建設,於2012年12月31日開館。博物館從水閘的發現經過、歷史背景、建造流程、水閘結構、工藝功用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公眾展示這一獨特的文化遺產。
D.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遺址論證
上海文管委近日邀請文物考古、保護、歷史地理、地質水利工程等各方面專家,經過兩天對志丹苑考古發掘現場考察、論證,一致確認志丹苑為元代水閘。專家指出,志丹苑與已發掘的北京金中都水關遺址和廣州西漢水閘遺址相比,年代早於北京晚於廣州,但規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均是這兩個水閘不能相比的。他們提議志丹苑可申報「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並在原址上進行保護,建立遺址博物館。
在論證會上,專家們根據水閘現場發掘出來的石板、木頭、元代文字———八思巴文等遺物及文獻記載,證實水閘為元代古遺址,距今700多年。水閘是在宋代水閘營造的基礎上,在長江三角洲這一特殊地貌情況下建造的,因此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同時,它又是長江口海岸水利工程的重要標志,從閘門到駁岸、外牆、固水的石面構造、用材,都可堪稱是此類水利工程的先驅。
E. 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參觀信息
地鐵7號線至新村路站、公交117路、859路至交通路志丹路站,68路至志丹路甘泉路站可達。
F. 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外型含義
《紅樓夢》來開卷第一回第源一段「作者自雲」即是曹雪芹自序 [4] 。在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實身份出現,對讀者講述寫作緣起。據他自述,他是依託自己早年在南京親歷的繁華舊夢而寫作此書。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猛然回憶起年少時家裡所有的女孩兒,覺得她們的見識才氣遠遠超過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創下這份家業,當年自己身在福中,卻不務正業,不聽從父母老師的管教,以致長大後一技無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將這段經歷和悔悟寫成小說,就是要告訴讀者,雖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兒都是生活中實有其人,萬不可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而使她們的事跡湮滅無聞。一念及此,心旌盪漾,一切困難都不在話下。何況鄉野生活悠閑自在,風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湧,下筆如神。曹雪芹自謙才疏學淺,只得用市井白話來寫這部小說,意在為那些女孩兒立傳,排遣自己的苦悶,兼以供讀者把玩賞析。 [1]
G. 南方最大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哪裡
4月8日,由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共同主辦的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京揭曉: 雲南富源大河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該遺址文化層的年代為4.4萬年至3.6萬年,它的發現表明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發生於中國南方的時間早於北方,這或許意味著不同的交流路線。 廣東深圳咸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 該遺址距今7000~6000年,它是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史前時代研究的重要發現。 河南靈寶西坡新石器時代大型墓地 河南靈寶是仰韶文化中期的核心地帶,該墓地的發現極大的深化了學術界對仰韶文化中期社會復雜狀況的認識。 廣東高明古椰貝丘遺址 該遺址是目前所知新石器時代晚期珠江三角洲地區保存最好、信息量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貝丘遺址。 山西柳林高紅商代遺址 晉西北、陝北高原一帶在商晚期可能為某政治集團的活動范圍,該遺址可能是這一集團的權力中心所在。 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先秦土墩墓被認為是吳越文化的特徵之一,此次發現填補了在福建地區發現土墩墓的空白。 甘肅張家川馬家塬戰國墓地 三座墓葬墓道中發現隨葬車4乘、墓室各1乘,車乘裝潢極度豪華。這類車乘在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實屬罕見。 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 該遺址大型「樂器坑」的發現對於早期秦人的禮樂制度、祭祀制度、銅器鑄造工藝等提供了極為珍貴的材料。 安徽六安雙墩漢代墓地 雙墩一號漢墓和六安國王陵區的發現,揭開了《史記》所載的西漢六安國的神秘面紗。 上海普陀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 距今700年歷史,是已發現的同類遺址中規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處。
H. 元代水閘遺址是建造在什麼支流上的
據考古專家考證,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閘遺址,應為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由任仁發在當時的吳淞江故道趙浦支流處修建。時,趙浦屬嘉定。
I. 元代水閘遺址考古意義
水閘總面積為抄1500平方米,由閘門、閘牆、底石、夯土等部分組成。建造方法基本符合宋代《營造法式》中水利工程的做法,布局嚴謹,用材做工俱佳,是迄今為止我國保存最好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對研究吳淞江、太湖流域乃至中國的水利史都是不可多得的實物例證,也是研究上海城鎮、城市發展史的珍貴資料,在中國水利工程發展史上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