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殺趙軍遺址
Ⅰ 白起坑殺40萬趙軍是在今天的哪裡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說是周赧王五十五年農歷四月專至九月間,又一說是周赧屬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45萬。
Ⅱ 白起坑殺40萬趙軍的是什麼戰爭
長平之戰來
相傳公元前260年,秦國憑借自強大的軍事實力向東擴張,首當其沖的就是與之毗鄰的韓國。秦繼佔領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後,又將鋒芒直指橫亘在秦、趙之間的韓國上黨。在當時的戰國七雄中,唯有趙國在國力與軍事實力上能夠與秦抗衡。因此,在強秦看來,欲征服六國,必先擊敗趙國,而欲擊趙,必先佔趙國的側翼,即當時地屬於韓國的上黨。於是,秦昭王派出20萬大軍橫掃「河內」(今河南西部黃河以北一帶),進襲上黨。趙國派軍隊迎敵。
後來,趙國中了秦昭王的反間計。在長平西部狹長的平川里,40萬趙軍全部成了「瓮中之鱉」;被圍困46天後,主帥趙括在突圍時陣亡,群龍無首,40萬趙軍全部向秦軍投降。
據史書記載,秦軍主將白起殘暴兇狠,嗜殺成性。數十萬趙國戰俘被白起設詐坑殺於今山西高平西北韓王山至丹河一帶。
Ⅲ 白起為什麼要坑殺40萬趙軍
白起要坑殺來40萬趙軍的原因:源
1、趙人性格剛毅不易馴服,正所謂「燕趙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歷史記載,白起說:「趙國士兵反復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
2、人數太多,糧草不足。秦國客場打戰,糧草本就供應不足。趙國20萬降卒(趙國總傷亡才45萬)就更加養不起了。
3、怕報復。如果放回趙國,則是養虎為患。戰場離趙國較近,趙國軍士如果卷土重來,秦軍恐怕又要死傷無數。
4、使趙國元氣大傷。殺死趙國20萬降卒,趙國一時恢復不了軍事實力,有利於秦軍後期額戰略部署。
拓展資料:
白起坑殺趙降卒二十萬處遺址——骷髏廟:
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該廟始建於唐,後歷代均有修葺,廟內存有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和清光緒十年(1884年)所立重修骷髏廟碑記。
據《高平縣志》載,這里是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坑殺趙降卒二十萬處,因為這里殺人太多,後老百姓稱之為殺谷。唐明皇巡幸澤、潞兩郡,路過高平時,見頭顱似山,於是命官員擇骷髏廟一座,此廟分正殿和東西耳殿,把村南之山改為頭顱山,更殺谷為省冤谷。骷髏廟以祭祀二十萬被坑殺趙卒之先靈。
參考資料:
長平之戰——網路
Ⅳ 歷史上白起真的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嗎,為什麼
是真的
長平復之戰趙軍大敗,四制十萬趙兵投降。
白起與部下計議說:「先前秦已攻陷上黨,上黨的百姓不願歸附秦卻歸順了趙國。趙國士兵反復無常,不全部殺掉,恐怕日後會成為災亂。」於是使詐,把趙降卒40萬全部 坑殺,只留下240個年紀小的士兵回趙國報信。長平之戰,秦軍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趙國上下為之震驚,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
《異跡略》中,記載陝西 寶雞一帶,只要疫病一起,就會立「克長平四十萬士卒秦太尉武安君白」、「武安副將司馬靳」旗號祭祀,希望白起與其副手 司馬靳能保佑當地居民免於 瘟疫。
《史記·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記載:「武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阬殺之,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殺人的原因就是七個字 非盡殺之,恐為亂
Ⅳ 白起真的坑殺了40萬趙軍嗎
史料有記載是真實的。
昭王四十七年,長平之戰。在白起的鐵蹄下,趙國40萬被俘士兵遭活埋,成為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事件。但此戰並沒有給白起帶來榮譽,反而開始出現問題。按說長平之戰是秦國戰勝趙國的絕佳機會,當時趙國人人自危,軍心渙散,而白起卻勢在必得。
自昭王二十九年被封為武安君之後,白起已有十多年沒有升遷了,攻下趙國確是個千載難逢的升遷機遇。就在此時,范雎出現了。《史記》說,范雎勸昭王撤兵,允許韓國、趙國割地求和,使秦國士兵獲得休養機會,昭王應允。於是趙國從鬼門關走了一趟,而白起則功虧一簣。
(5)白起坑殺趙軍遺址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據梁啟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Ⅵ 白起坑殺了40萬趙軍,遺址發現後,為何說這不是坑殺的
實際上經過專家的鑒定,這40萬的趙軍並不是被白起”坑殺“了,而是被”阬殺“了,這兩者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因為在1995年的時候,山西高平市發現了很多戰國時期白起和趙括交戰時的士兵骨骼,經過了鑒定以後,發現這些士兵並不是被活埋而死的,因為很多骨骼都是不完整的,另外在泥土裡面還發現了大量的青銅箭頭。所以當時專家就斷定,這些人肯定是被殺死了以後才埋掉的。
雖然說白起並不是把這40萬趙軍活埋的,但這40萬趙軍死於白起之手,這一點是肯定的。所以說白起是一個”殺神“,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個畫面,殺掉40萬大軍是非常殘忍的,當時肯定也是血流成河。
Ⅶ 歷史上長平之戰,秦國將領白起真坑殺了40萬趙軍嗎這一數據是真實的嗎
我只說自己的一些觀點.大家來討論下.
首先我們不考慮到歷史上誇張的問題,《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其中所雲「長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趙」,而也有記載趙在長平之戰後,所有青壯年幾乎損失殆盡.所以秦國60萬,趙國45萬的數字基本是屬實的,可能略有誇大吧。
只是我估計兩邊的軍隊,這個數字應該不可能全部是戰斗人員,應該是包括了後勤部隊。考慮到戰爭所在,也是三年的相持,是在上黨,也是趙國最富庶的地方,所以趙國採用運輸和自給自足的耕種,應該可以基本滿足軍隊所需。
而秦國應該是頃全國之力來打這場戰斗的),《呂氏春秋·應言篇》有「秦雖大勝於長平,三年然後決,士民倦,糧食□」(□缺字當為「匱」乏」之屬),所以基本上估計60萬裡面可能有很大部分,可能達到一半以上是運輸部隊和後勤負責耕種的部隊吧。這樣可能比較能解釋後勤補給的問題。
而關於坑殺的問題。首先,坑殺的數字可以說肯定有誇大,當時趙國最多發動了有水分的45萬人馬,在經過激烈的戰斗後,不大可能還有40萬的剩餘部隊。而且考慮到當時天下未定,秦國又是眾矢之的,剛經過一場那麼激烈的戰斗,雖然獲勝但是損失過半,需要的是時間來恢復國力軍力。而且養不起投降的趙國軍隊,又不可能放回去。所以用坑殺的方式,一方面徹底削弱趙國,一方面也有殺給其他各國看的成分在,讓他們在發動對秦戰爭的時候需要多多考慮。所以很有可能非常多的誇大了數字,可能只坑殺了10幾萬到20萬的軍隊吧。
所以30萬剩餘秦軍,坑殺10-20萬趙軍還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坑殺的地點,根據最新研究,是很分散的,不是一次性集中在一個坑裡面殺掉的,是分散的,所以白起可能是分開來,瞞著降卒多次進行的坑殺,可能是以叫他們進行挖坑的工作是坑殺或者用酒灌醉後坑殺的,以所以帶著武器也可以理解。
以上是我的觀點,僅攻參考
Ⅷ 長平之戰中白起是如何將趙軍全部坑殺的
坑」在古時候是欺騙的意思,坑殺即欺騙殺死,而不是所謂的活埋,漢回時有人根據戰國史料及答部分推測中記載,白起先給了一部分食物俘虜,並且說要選俘虜中的上等壯力編入秦軍,剩餘的人放回去趙國,降低了俘虜警惕性,然後把俘虜分成10個組,每組4萬人,由10名秦將監管,同時把秦軍二十萬人分為10組每組2萬人,額頭繫上白布。在深夜入睡時沖入俘虜營內殺無白巾者,大部分俘虜死在睡夢中,少數跑出營地,但是被早有準備在外由蒙恬巡邏的部隊殺死,最終趙國俘虜僅剩240幼兒收屍。這一戰趙國損失慘重,國內可用青壯力死達6成,幾乎沒有招兵的能力了。
Ⅸ 在長平之戰,戰神白起為什麼能夠坑殺40萬趙軍
永錄村發現了大量屍首分離的遺骸以及沒有頭顱的軀干,也證明了商鞅變法的殘酷性。事實上,長平之戰古戰場在後世幾百年裡經常有屍骨在暴雨之後暴露出來,以至史書里留下了“露骸千步,積血三尺,地名煞谷”的記載。
Ⅹ 長平之戰,白起為何能坑殺40萬趙軍,坑殺遺址被發現,真相是什麼呢
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乃是白起的封神之戰,白起在這一戰當中,坑殺趙軍萬,因此殺神白起也被人們稱之為“人屠”。但是根據一些其他有關這場戰斗方面的記載來看,白起在這一戰當中並沒有坑殺如此多的人,而且坑殺的遺址現在也已經被發現了,通過專家們的勘測。真相也並不如我們所了解的那樣,其實說白起坑殺的40萬趙軍,乃是在這一場長平大戰當中,白起率領部隊總共殺的人,然後將這些人統一集中埋葬於此,這才造成了40萬的規模。
所以從種種方面來看,白起確實坑殺了很多的趙軍,但是絕對沒有40萬人如此巨大的規模。當然即使沒有如此大的規模,白起坑殺這些人的時候也需要分開在坑殺,如果聚在一起肯定會出現暴動的。不過雖然白起沒有坑殺40萬這么多,但是在我看來,白起坑殺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數,畢竟盛名之下無虛士,白起能被人稱之為“人屠”,肯定也是殺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