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游記遺址 » 唐禁苑遺址

唐禁苑遺址

發布時間: 2020-12-19 18:05:04

❶ 唐大明宮遺產保護的總體情況

在唐代長安城禁苑中,位於城東北部的龍首原。此宮建於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龍朔二年(公元662年),高宗命令擴建,第二年即遷入大明宮聽政。乾寧三年(公元896年)此宮毀於兵火。大明宮周長7.6多公里。面積約3.2平方公里;為北京故宮的四倍.宮城共11個城門,其東、西、北三面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是唐代最為宏偉的宮殿建築群。經考古發掘在大明宮內有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三清殿遺址等大型遺址。主要有下列成就和特點:

1.規模宏大,規劃嚴整。大明宮的規模很大,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全宮分為宮、省兩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門一線之南,共北屬於「禁中」,為帝王生活區域,其布局以太液池為中心而環列,依地形而靈活自由。宮城之北,為禁苑區。如不計太液池以北的內苑地帶,遺址范圍即相當於明清故宮紫禁城總面積的三倍多。大明宮中的麟德殿面積約故宮太和殿的三倍。

2.建築群處理愈趨成熟。建築也加強了突出主體建築的空間組合,強調了縱軸方向的陪襯手法。全宮自南端丹鳳門起,北達宮內太液池蓬萊山,為長達約1600餘米的中軸線,軸線上排列全宮的主要建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軸線兩側採取大體對稱的布局。如不計入內苑部分,從丹鳳門到紫宸殿也約1200米,這個長度略大於從北京故宮天安門到保和殿的距離。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龍首原)作為殿基,加上兩側雙閣的陪襯和軸線上空間的變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嚴氣氛。

3.木建築解決了大面積、大體量的技術問題,並已定型化。如麟德殿,由前、中、後三座殿組成,面積約5000平方米,約為太和殿的三倍。採用了面闊11間,進深17間的柱網布置。殿東西兩側又有亭台樓閣襯托,造型相當豐富多樣。主殿含元殿則用減去中間一列柱子的辦法,加大空間,使跨度達到10米,可證唐初宮殿中木架結構已具有與故宮太和殿約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4.門窗朴實無華,給人以莊重、大方的印象。

5.建築藝術加工的真實和成熟。唐代建築風格的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現存的木建築遺物反映了唐代建築藝術加工和結構的統一,在建築物上沒有純粹為了裝飾而加上去的構件,也沒有歪曲建築材料性能使之屈從於裝飾要求的現象。這固然是我國古典建築的傳統特點,但在唐代建築上表現得更為徹底。含元殿踞龍首原高處,高出平地十餘米,殿十一間,前有長達75米的龍尾道。殿階局部用永定柱平坐,這種較古的方法,唐以後逐漸淘汰。整組建築氣魄雄偉,足可代表當時高度發展的文化技術。含元殿和麟德殿的開間尺寸,不過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過四椽,尺度不及後世,用料也相對較小。用較小的料而構成宏偉的宮殿,應該說技藝已相當純熟。

6 . 大明宮遺址
為了有效保護大明宮遺址,西安市人民政府設立了大明宮遺址保管所,負責大明宮遺址保護和管理的日常事務、開展社會教育和文物宣傳活動、參加田野考古發掘和隨工清理、收藏出土的文物標本、組織實施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大明宮含元殿遺址、麟德殿遺址已向公眾開放參觀,歡迎大家前來觀賞唐代文物、遺址,領略唐文化之精華。大明宮的歷史還有待我們發掘,讓我們等待。

❷ 唐朝皇宮地點

唐長安三座皇宮:太抄極宮、大明宮、興慶宮

太極宮:唐長安城以承天門大街為中軸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部屬萬年縣,西部屬長安縣。太極宮北靠龍首原,坐落在這條中軸線的最北部。
現在太極宮遺址已無跡可尋,只有東西長約一華里的宮城南牆基一段尚在,俗名西五台。原太極宮正南朱雀門位置大概在現今西安市蓮湖公園。

大明宮:唐長安城內原只有太極宮一處宮殿,貞觀八年,李世民為安置太上皇李淵,在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永安宮。後改名為大明宮。李治又在龍朔二年擴建,從此唐朝歷代皇帝都住在大明宮。
大明宮遺址位於今西安火車站北一公里多的龍首原上。

興慶宮:興慶宮位置在長安城內興慶坊。原是唐玄宗李隆基未登基前的舊居,玄宗開元二年改為興慶宮。興慶宮緊靠長安城東牆,東南角便是長安城東門春明門。
興慶宮遺址現在是西安市興慶公園。內有原勤政務本樓遺址。

唐洛陽宮殿僅知上陽宮。

上陽宮:上陽宮位於洛陽,四面彼臨洛水,谷水,皇家禁苑和宮城,其正門正殿皆東向,臨洛水作橫亘1里長的長廊,並作虹橋跨洛水與西上陽宮相連。
上陽宮在今天洛陽的西工區背面,是建在邙山上的。

❸ 唐代古都在哪

長安(今陝西西安)和洛陽(今河南洛陽)。

1、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曾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

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與華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陝縣、柞水縣分界;

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咸陽市區、楊凌區和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相鄰。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

唐朝定都長安後,改隋大興城為長安城,並進行了增修和擴建。貞觀八年(634年),在原外郭城東北龍首原上營建大明宮。之後又不斷修建城牆、城樓、興慶宮等建築。

宮城完全與今西安市重合,皇宮與今西安市明城牆重合。唐代帝王陵,如昭陵、乾陵等則大部分在今咸陽市境內。而在唐代,唐十八陵全部在京兆府的轄縣內,乾陵是京兆府奉天縣。

2、洛陽

洛陽市,簡稱「洛」,別稱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級市,洛陽市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里,河南省西部,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北跨黃河與焦作市接壤,南與平頂山市、南陽市相連。

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

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來到洛陽,在此處理國家大事,以洛陽為東都。實際上唐朝的都城已從長安徙至洛陽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陽10年。公元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發兵長安,挾持唐帝(昭宗)遷都洛陽。

公元907年,朱溫廢掉唐帝(哀宗),唐亡。唐朝時期,洛陽與長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陽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後30餘年。

(3)唐禁苑遺址擴展閱讀:

都城遺址:

隋唐長安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今西安市區。隋朝稱大興城。始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582年),由宇文愷經過周密調查而精心設計,開皇三年由長安(今漢長安城)遷至於此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後仍以此為都城,稱長安城,並不斷修建和擴充。

隋大興唐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羅城)、宮城、皇城、禁苑組成。

長安城遺址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的勘察、發掘,先後完成了對外郭城、皇城、宮城及城內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並據此繪制了長安城的實測圖和復原圖。

發掘勘測的結果證明:唐代長安城的周圍有七十多里,比今天的西安舊城(即明清時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間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宮城— —皇帝居住的地方。

在外郭城垣上有十二個城門。許多縱橫的街道把全城除宮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區整齊地劃分為一百零八個長方形的坊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隋唐長安城遺址

❹ 禁苑的唐代禁苑

唐朝三座宮城之外,又有三座大型苑囿,分別為西內苑、東內苑、禁苑。
三苑之中,禁苑的規模最大。禁苑原為隋大興苑。因其中又包含東內苑、西內苑兩個小苑,故也稱為「三苑」。東、西兩苑只有方圓一兩里,而禁苑地處唐都長安西北部的大片地區,北枕渭水,向西包攬了漢長安城,南接宮城,東抵滻河灞河東岸,周廻一百二十里。據徐松《唐兩京城坊考》,禁苑東西長二十七里,南北寬二十三里;《舊唐書地理志》則稱東西三十里。苑周有垣牆。東西各設二門,南北各設三門。
在各個景點附近建有宮殿,供帝後們設宴觀景並休息之用。苑內有離宮亭觀二十四所,其中魚藻宮在大明宮之北,引灞水為「魚藻池」,池中堆築島山,山上建魚藻宮,皇帝常在此處觀賞競渡和水嬉(見《雍錄》)。在漢宮闕的遺址上,重建了著名的未央宮。此外還有飛龍院、昭德宮、光啟宮、含光殿、驥德殿、白華殿、會昌殿、馬坊、九曲宮、望秦宮。另有十一座閑雅的小亭和五座橋散布於苑中。
禁苑中有柳園、桃園、葡萄園、梨園,充滿生機。其中的葡萄園,是供應宮廷果蔬禽魚的生產基地,也可作為皇帝狩獵、放鷹的獵場。梨園旁設院,招集有許多美貌多姿的梨園弟子,專門攻習研究音樂舞蹈。
禁苑中還飼養著多種禽獸,皇帝興之所至,便前來游畋。其中苑東北的虎圈,相當於皇家動物園。
禁苑管理機構有設在漢故城裡的東、西、南、北四監「分掌各區種植及修葺園苑等,又置苑總監都統之,皆隸司農寺」。
西內苑在宮城正北,亦名北苑。南北一里,東西與宮城齊。苑內有殿宇十餘處,以及冰井台、櫻桃園。常年翠綠,四時花開。
東內苑在大明宮之東南隅,南北二里,東西盡一坊之地。苑內有龍首殿、龍首池,池東有靈符應聖場,此外還有若干殿宇以及教坊、馬坊、馬球場等。
由於唐長安城的腹心重地宮城、皇城以及大明宮等皆分布在城北部,這一帶地勢低平,無險可守,禁苑設置後,無疑為宮城建立了一道屏障和緩沖之地。禁苑內還駐有神策、羽林等禁軍,拱衛京城。加上禁苑東有滻灞,西有皂河,北有渭水,如同環垣的護城河一般。所以,從廣義上講,禁苑實質上也是長安城的一部分。
(一面是接著皇城,一面向外蔓延,可能會被人擅闖,刺客或者誤入的百姓,幾率比較小就是了)

❺ 唐朝主要宮殿

安,古代成為鎬京、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古都。歷代統治者之所以坎中西安,這與它的特殊地理環境分不開。西安地處關中平原,南阻秦嶺,北濱渭河,氣候溫和,土地肥沃。咸陽緊鄰西安,秦朝建都於此。隋朝立國後,放棄了原來的長安城,選擇了位於東南「山川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的龍首高原另建新城。長安新城南對終南山及子午谷,北臨渭水,東有滻、灞二水,城西一片平原。宮殿坐北朝南,當時稱為「大興城」。
唐都長安,是在隋都大興城的基礎上,經擴建、修繕而形成的。城郭呈長方形,東西較長,約九千七百米;南北較短,約八千六百米。周長近三十七公里,面積達八十四平方公里,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宏大的帝王都城。「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地上的城市往往是天上的寫照,從而使城市稱為宇宙的象徵。「天子」居住的都城更是如此,唐都長安城這一人間傑作亦不例外。

一、街坊布局即是對天空的模仿,亦是對人體自身的模擬

「千百家似圍棋書」,這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用來描繪這種獨特的布局格式的詩句,它形象地概括了唐都長安城內的街坊布局。長安城建築上的最大特色,是城內街道均為東西或南北向,排列正氣、方向端正,寬暢闊達,宛如一塊規則明朗的棋盤。仔細想來,那星羅密布的宮殿和街坊群,象天上星星那樣羅列,又象棋子似的分布,簡直就是一盤下不完的圍棋。

長安城有十三座城門,其中東西南三面各有三門,北牆則開四門。陰歷閏年有十三個月,故十三座城門象徵著一年有閏;北端乃宮城所在,是皇帝起居和辦公的處所,將這多出來的一個「閏」門放在北牆,象徵著皇家「閏氣」。

人體陰陽之劃分有許多種方式,其中一種即為:陰為靜、代表人體的皮膚,陽為動、代表流動的血液。城牆為表面,相當人的皮膚;街道為內部,相當人之血液,這種陰陽之理在唐都長安城的建築布局中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不但城牆、宮牆為方形四周開門,被街道隔列開來的坊,周圍也皆用夯土築成圍牆,四面開門,四面臨街。

城內南北大街十一條,東西大街十四條。其中,貫穿南面三座城門和東西兩面六座城門的六條大街為主幹道路,號稱「六街」。南北向的三條大街分別為啟夏門街、朱雀大街和安化門街,寬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間的朱雀大街寬達一百五十米,是城內最寬的街道。朱雀大街之名有皇城朱雀門而來,它被連朱雀門,南達明德門,貫穿唐長安城的南北,是全城的主軸。其中,北段自朱雀門到宮城正門承天門一段,位於皇城內又叫「天街」。皇城南面,連接著春明門和金光門的大街是東西向的主幹街,它與朱雀大街十字交叉,把全程連為一體,使整個皇城和宮城顯得其實更加雄偉,形象更為高大。

長安城中東西、南北交錯的二十五條大街,將全城分為兩市一百零八坊。其中以朱雀大街為界將城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隸屬萬年縣,本應有五十五坊,因城東南角曲江風景區佔去兩坊之地,故實領五十三坊;西部屬於長安縣,有一市五十五坊。

一百零八坊排列的象徵寓意:108坊恰好對應寓意108位神靈的108顆星曜(如《水滸》中的108將);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徵著一年有閏;皇城以南東西各四坊,象徵著一年四季;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徵著《周禮》一書中所記載的所謂「五城九逵」。

從各坊的大小來看,皇城和宮城東西側各坊面積較大,皇城以南各坊面積較小。各坊的興衰也隨著唐王朝爭智的變化而有興衰。如唐初以太極宮為皇宮時,皇城東西兩側各坊比較繁榮;而高宗至睿宗時,以大明宮為中樞,其南各坊又成為繁華區;到玄宗執政時移居興慶宮,興慶宮附近各坊再隨著興盛起來。長安城各坊盡管大小不宜,繁榮程度有別,但其結構卻基本一致。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宮闕,僅有東西街道,故只開東西門,不開南北門。據說這樣安排是為了防止泄掉「王氣」,破壞了風水,坊的內部,又以寬十五米的小街將坊分成四個部分,層層分割,形成十六塊小區,不懼十分嚴整。

唐長安城的街道坊巷不懼可謂匠心獨運,它那整齊劃一的結構,使整個皇城都顯得落落大方,秩序井然。遙想千百年前威震世界的大唐帝國,其鬱郁乎都城風貌盡情顯露出一派大國風范。無怪乎時至今日,世界各國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還被稱之為「唐人街」。

二、宮殿布局即是效仿自然,亦是風水理念的體現

傳統風水在建築上提倡子午向,即坐北朝南,這一提倡被歷代帝王所推崇,唐都長安最初的宮殿建築均為坐北朝南的子午向。我國古代帝王的座位,身在北方,面向南方。因為帝王是一朝之長,宛如之上,所以帝王坐在北邊,北就是「上」,而坐在南邊的群臣則為卑下,南就成「下」了。 此外,將宮城南面之門命名為「朱雀門」,而將宮城內太極宮的北門命名為玄武門,此皆來源傳統風水中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之說。有其名必有其實,太極宮的北門既然被命名為玄武門,它就必然帶有與之對應的「坎」卦之象徵寓意(八卦中坎象徵陷)。唐初圍繞繼承皇位而發生的宮廷之戰——玄武門事變在這里發生,恰好與不謀而合。由此看來,城市街道、建築的命名大有講究。 還有,在太極宮中太極殿以北建有兩儀殿,「兩儀」之稱謂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系辭·上》)可見,《周易》對傳統建築的影響面之廣。

唐都長安城在內部結構上,由外城郭、皇城、宮城以及大明宮和興慶宮等部分組成。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北端,是國家權力的中心——皇城,皇城的最北邊,隔橫街又有一座小城,這就是宮城。宮城呈長方形,面積為零點七平方公里。其東、西兩面城牆,系皇城牆往北的延伸,北牆則直接與郭城北牆相重合。

宮城共有三部分組成,即掖庭宮和東宮左右對峙,中間擁簇著太極宮。 東宮和掖庭宮規模都較小,各自只佔宮城的一小部分。東宮是皇太子居住和辦公之地;掖庭宮的作用則比較特殊,它主要用來收容犯罪官僚的子女,以在宮中進行勞動和學習技藝,其實質,就是現在的「少年勞動教養所」。

宮城的主體建築為太極宮,太極宮是由原隋代大興宮改建而成的,位居長安城中軸線的最北端,用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南面稱王」。太極宮是唐初政治中心,唐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主要在這里活動。

太極宮設南北兩門,南門為正門,又叫承天門。它正對長安城的中軸線天街和朱雀大街。門外與皇城之間,是一個寬達四百四十米的廣場,唐王朝的許多重大朝外活動,多數都在這里進行,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會,以及閱兵和受俘等。每當這時,皇帝都是登上承天門,文武百官群集廣場,場面非常雄偉壯觀。 太極宮內共有十六座大殿,其中,太極殿、兩儀殿、甘露殿和延嘉殿稱之為四大殿。此外還有中書省、門下省、舍人院、宏文館,以及凝陰閣和望雲亭等重要建築。太極殿是太極宮的前殿,為太極宮的主體建築。據說,太極宮的名字也即因太極殿而來。太極殿是宮內舉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兩日,皇帝在這里接見群臣,處理政務,屆時文臣武將分班列座,皇帝端坐於前,共商國事。 太極殿以北建有兩儀殿,這里是舉行所謂"內朝"的地方。內朝是一種皇帝與小范圍臣僚共商國事的儀式,通常只有少數決策大臣,即皇帝的親信才有資格參加。所以朝儀比較簡單,也非常隨便。但內朝在影響王朝決策方面卻起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有國政大事,往往要現在此殿商討、決定,然後再剃刀大殿,於「中朝」時跟眾大臣議論。

在唐長安城中,有三處宮殿群體,除了太極宮外,城北牆外禁苑裡有大明宮,城東部的隆慶坊有興慶宮。三座宮城,彼衰此興,在唐朝歷史的不通階段上,各自占據了一席重要之地。 大明宮,原稱永安宮,是貞觀八年,李世民為其父太上皇李淵所修的一座避暑之宮。李淵死後,永安宮改名大明宮,一直無人居住,成為一座離宮。到唐高宗李治時,憂郁身患風濕病,厭惡太極宮內潮濕,便搬來地處龍首塬上地勢高地面乾燥的大明宮里。改建後的大明宮公設一十一座宮門,其中最重要的是南面的丹鳳門(取「丹鳳朝陽」之寓意)和北面的玄武門(取「北方玄武」風水之說)。

太極宮和大明宮在布局方式上基本相似,唯有南內興慶宮與前二者大不一樣。後者的整體布局特徵是不墨守成規,因地制宜,風格多樣,如正宮門向西開,可謂別出心裁。與前二者相比,更顯得活潑、奔放而又雄偉、豪華,這無形中引出了長安帝王宮殿的一大謎團,那就是興慶宮何以要反叛前規、標新立異?要想揭開這個謎底,「應用易學」(所有應用《周易》作實踐指導的學問,風水只是其中之一)這把鑰匙必須具備。(龐鈺龍編撰)

唐代宮苑和游樂地

唐朝國力強盛,長安城宮苑壯麗。大明宮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萊山獨踞,池周建迴廊四百多間。興慶宮以龍池為中心,圍有多組院落。大內三苑以西苑為最優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連環。長安城東南隅有芙蓉園、曲江池,一定時間內向公眾開放,實為古代一種公共游樂地。

唐代的離宮別苑,比較著名的有麟游縣天台山的九成宮,是避暑的夏宮;臨潼縣驪山之麓的華清宮,是避寒的冬宮。

大明宮

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北龍首原上。唐代貞觀八年(634),太宗李世民為供其父李淵避暑,於長安宮城東北角禁苑內修建永安宮,次年改名大明宮。龍朔二年(662)高宗李治加以擴建,一度改名蓬萊宮,後成為唐代帝王在長安居住和聽政的主要場所。唐末毀於戰亂。1961年其遺址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明宮高踞龍首原上,遙對終南山,俯瞰長安城,規模宏大,氣勢壯闊。宮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寬北窄。北牆長1135米,南牆(即長安城北垣的一段)長1674米,西牆與南北牆垂直,長2256米,東牆傾斜有曲折。宮城內有三道平行的東西向宮牆。所有宮牆均為夯土牆,僅在同城門相接處和城牆轉角處內外表面砌磚。城基寬13米余,深1米余,城牆底寬10米余。宮城北部的東、北、西三面城牆之外平行築有夾城。西、東兩面的夾城距宮城均為55米,北夾城距宮城160米。宮城南牆正中的丹鳳門為正門,東有延政、望仙二門,西有建福、興安二門;西牆中部有右銀台門,其北有九仙門;東牆有左銀台門;北牆正中為玄武門,其東有銀漢門,西有青霄門,玄武門正北夾牆有重玄門。北門一帶是當時北衙禁軍的駐地,關繫到宮廷的安危,所以在不到200米距離內設了三道門(包括玄武門內的重門),門的基址尚存。

據記載:大明宮分為外朝、內廷兩部分。外朝沿襲唐太極宮的三朝制度,沿著南北向軸線縱列了大朝含元殿、日朝宣政殿、常朝紫宸殿。三殿東西兩側建有若干殿閣樓台。外朝部分還附有若干官署,如中書省、門下省、弘文館、史館等。內廷部分以太液池為中心。池中建蓬萊山,池周布置曲廊。周圍殿宇廳堂、樓台亭閣羅布,寢殿在池南。這是帝王後妃起居遊憩的場所。各殿具體位置有待於進一步的考古發掘確定。

含元殿,大明宮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宮殿。是舉行重要典禮儀式的場所。含元殿利用龍首原高地為殿基。現殘存遺址高出南面地坪10餘米。殿東、北、西三面為夯築土牆,白灰抹面。殿寬11間,每間面闊5米余,進深4間,北牆距北內槽柱中心5米,內槽柱南北跨距9.8米,殿四周為副階圍廊。殿址上現存方形柱礎一座,下面方形部分長寬各1.4米,高0.52米,上凸覆盆高10厘米,上徑84厘米。僅從這一構件的尺寸,可見含元殿的尺度規模。殿前龍尾道長75米,道面平段鋪素麵方磚,坡面鋪蓮花方磚,兩邊為有石柱和螭首的青石勾闌。含元殿東西兩側前方有翔鸞、棲鳳兩閣,以曲尺形廊廡與含元殿相連。這組龐大的宮殿建築群,體現了唐代建築的雄渾風格,成為後世宮殿的範例。

麟德殿,是皇帝舉行宴會、觀看雜技舞樂和作佛事的場所,位於太液池正西高地上,距宮城西牆90米。宮殿遺跡的台基夯土築成,周圍砌有磚壁,呈長方形,南北長130餘米,東西寬約77米,上下二層,殿堂、廊廡建在上層台基之上,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後殿組成,中殿為主殿,東西寬9間(兩山牆各佔一間除外),南北進深5間,殿內有兩道隔牆,將殿分成東、中、西三部分,中部5間,兩側各2間,地面鋪0.2米厚石板。前殿東西寬亦為9間,兩山與中殿齊,前後無牆,兩端兩間進深4間,當中7間進深3間,地面也鋪石板。後殿與中殿僅一牆之隔,兩山與中殿兩山對齊,進深3間,地面鋪方磚,殿周環以迴廊。殿後側東面為郁儀樓,西面為結鄰樓,兩樓前為東亭、西亭。樓、亭均建於夯土高台上,樓亭廊廡襯托著三殿,構成一組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型建築組合。

興慶宮

遺址在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為唐長安三座皇宮之一,其他兩座為大明宮、太極宮。開元二年(714)就唐玄宗舊居五王子宅所在的興慶坊建成。宮殿為非對稱布局,南部有較大的園林區,具有離宮性質。唐天佑元年(904)毀。

據記載,興慶宮以一道東西橫牆隔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宮殿區,正門興慶門在西牆;南部為園林區。東面通過夾城與大明宮連通。正殿為興慶殿,主要建築還有大同殿、南薰殿、新射殿等。龍首渠橫貫宮殿區,在瀛洲門東側穿越東西橫牆注入園林區的龍池。園林區以龍池為中心,東北角有沉香亭。宮的西南方有勤政務本樓和花萼相輝樓,是唐玄宗宣布大赦、改元、受降、受賀、接見、宴飲的地方。整座宮殿沒有一條全局的中軸線,這在古代宮殿建築中是罕見的。遺址南北1250米,東西1080米。1958年在遺址范圍內進行過發掘,其中有一座門址,面闊五間,長26.5米,進深三間,寬19米,進深的中間一間除明間處開門道外,西側為夯土台,土台外側接南面宮牆。這遺址曾被認為是勤政務本樓遺址。但也有人認為,與文獻所載的位置、規模都不相合。

曲江池

中國唐代著名的風景區,在唐長安城東南隅,因水流曲折得名。這里在秦代稱愷洲,並修建有離宮稱「宜春苑」,漢代在這里開渠,修「宜春後苑」和「樂游苑」。隋營京城(大興城)時,宇文愷鑿其地為池。隋文帝稱池為「芙蓉池」,稱苑為「芙蓉園」。唐玄宗時恢復「曲江池」的名稱,而苑仍名「芙蓉園」。據記載,唐玄宗時引產水,經黃渠自城外南來注入曲江,且為芙蓉園增建樓閣。芙蓉園占據城東南角一坊的地段,並突出城外,周圍有圍牆,園內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曲江池位於園的西部,水面約0.7平方公里。全園以水景為主體,一片自然風光,岸線曲折,可以盪舟。池中種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樓殿閣隱現於花木之間。唐代曲江池作為長安名勝,定期開放,都人均可遊玩,以中和(農歷二月初一)、上巳(三月初三)最盛;中元(七月十五日)、重陽(九月九日)和每月晦日(月末一天)也很熱鬧。現在池址仍在,園林設施均已湮沒。

❻ 唐代長安城禁苑怎麼樣

其實就是大明宮,大部分還是空地,在外面圍著走一圈也不錯。。。

❼ 南宋皇室禁苑遺址值得看嗎要門票

答:
宋室抄南渡後,紹興元年(1131年),宋高宗詔守臣徐康國利用原州治籌建行宮,四年至二十八年擴建宮城及東南外城,使整個皇城范圍東起中河南段以西,西至鳳凰山,南自笤帚灣,北達萬松嶺。景炎元年(1276年),元軍攻人杭州,不久宮室遭火焚毀過半,元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將殘留宮殿改為報國寺、小仙林寺、尊勝寺、興元寺、般若寺。至明萬曆間,大殿基本坍毀,整個皇城漸成廢墟。 原皇城地現為軍區後勤部倉庫和居民住宅等,只存遺址深埋地下,遺址周圍地區有許多五代至元代的遺跡和遺物
本人推薦還是值得看的
萬松書院要門票
別的不要門票

❽ 繁華的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的建築規劃有哪些特點

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區東南部,始建於582年。唐代進一步修建完善,並增建了大明宮、興慶宮等,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582年,隋文帝下詔興建新都,左庶子宇文愷負責規劃設計並組織施工,年底,基本完工。隋文帝在北周時曾受封為大興郡公,故命名新都為大興城,宮城為大興宮,宮城正殿為大興殿,大興殿正門為大興門,新設禁苑為大興苑。

大興城平面布局規整,整個城市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構成。外郭城形狀近方形,東西寬度略大於南北長度,由於城牆過長,修建時間倉促,大興城初完工時城牆較低矮,以後陸續增築過多次。

大興城外郭城南、東、西三面各開三門,到了唐代相承未改。南面中間為明德門,東為啟夏門,西為安化門;東面由北至南依次為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西面由北向南依次為開遠門、金光門、延平門。

北面兩門,都在宮城西側,西為光化門,東為華林門,唐避武則天的祖諱改為芳林門。

城內靠北牆中央為宮城,其南為皇城,其餘部分共有14條東西向街道,11條南北向街道,把外郭城分成排列規整的坊市。以全城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為界,兩側相互對稱。

全城共有109坊,朱雀街西為55坊,朱雀街東因城東南角曲江池佔去一坊地,比街西少一坊。此外,在朱雀街東西兩側,各用兩坊地面積,修築有都會市和利人市。

都會市在朱雀街東側,唐代稱為東市;利人市在朱雀街西,唐代稱為西市。坊四面有圍牆,通過固定的坊門出入,是相對封閉的居住區。東、西兩市是商肆集中的商業區。

宮城即大興宮,是皇帝寢居和處理朝政的場所。宮城內部分為三大部分,中間部分供皇帝寢居臨朝。東面為東宮,是皇太子的寢居之地。西面為掖庭宮,是普通宮女的住所。宮城南面有門連同皇城,北面有門出城入大興苑。

皇城在宮城的南面,是朝廷各個部門的辦公區。除個別一些部門有特殊情況外,幾乎全部政府機構,都集中在這里。

此外,祖廟和社稷壇也按照《考工記》「左祖右社」的說法,分別排列在皇城城垣內的東西兩側。

為解決宮廷和城內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園林綠化用水,在大興城中還設計了永安渠、清明渠、龍首渠、和曲江池水幾條水渠,流貫外郭城、皇城、宮城和大興苑。

曲江池本是一處天然水泊,秦漢時即曾修鑿,辟為游賞勝地。宇文愷進一步疏鑿整治,使其佔去整個城內地勢最高的東南隅處一坊之地,一方面作為水庫,調劑城內供水,一方面也為城市開辟一處風景區,並在這里修建離宮別館,供帝王權貴游賞。

隋文帝忌諱「曲江池」的「曲」字,便根據曲江池多芙蓉而改名為芙蓉池,同時將曲江池邊的園林館捨命名為芙蓉園。

大興苑在城北,西起漢長安城故城,東止灞水、滻水岸邊,北至渭水,南抵大興城下。大興苑的設置,主要是供帝王遊玩,但它對保障大興城特別是宮城的安全,也起到重大作用。

大興城的宮城北牆,同時也是外郭城的北垣,牆外沒有其他依託,而北面的龍首原為制高點,容易對宮城造成威脅。將城垣北面化作苑囿,可以充分利用北面的渭水和東面的灞水、滻水,以及四面的苑牆,拱衛皇宮。

唐代定都大興城後,更名大興為長安,同時將大興宮、大興殿和大興門,分別更名為太極宮、太極殿和太極門,大興苑更名為禁苑。從唐太宗時起,長安城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634年,唐太宗下令在宮城東側北郭牆外的龍首原上,興建永安宮,作為太上皇李淵避暑的離宮。635年改名為大明宮。至662年,唐高宗因患風痹病,嫌太極宮低窪湫濕,屋宇雍蔽,大規模擴建大明宮,並改名為蓬萊宮。670年,又改名為含元宮,但不久即復改回為大明宮。

唐高宗擴建後的大明宮,規模與太極宮不相上下,建築之弘壯則往往過之。唐代除高宗、玄宗以外的歷朝皇帝,都是以大明宮為主要宮寢,只是在舉行一些特殊的重大典禮時,才依循禮制到太極宮中舉行。

隨著君主住所的遷徙,太極宮中的一切附屬設置也隨之轉移到大明宮中,如大明宮中的少陽院,即是相當於太極宮東宮的太子寢宮。

由於大明宮在原來的宮城太極宮的東面,這兩處宮殿又分別被稱作東內和西內。

唐玄宗李隆基原來居住在長安城東垣下的隆慶坊,登基後避諱改為興慶坊,714年,改建此坊為興慶宮。至726年,又拓展興慶宮,占據了北面永嘉坊的一半和西面勝業坊的一部分。753年,又大規模修築興慶宮的牆垣。728年以後,唐玄宗基本居住於興慶宮內,故興慶宮又被稱作南內。

興慶宮內有引龍首渠水匯注而成的龍池,是長安城內僅次於曲江池的水泊。

隨著大明宮和興慶宮的興建以及其他實際情況,隋時城市街道坊市形態也陸續發生一些變化。

大明宮的正門丹鳳門開在外郭城北垣上,門南面正對翊善坊,坊牆如同影壁遮擋著宮門。為此只好將翊善坊和它南面的永昌坊從中一分為二,辟出通道,連接到皇城東面延喜門與外郭城東側通化門之間的東西幹道上。

興慶宮擴建後,佔去永嘉、勝業兩坊的一部分,732年時在興慶宮西南角修建花萼相輝樓和勤政務本樓,為拓展樓下地面開辟廣場,又拆毀其西南面東市的東北角和它南面道政坊的西北角。

城東北角的永福坊,在玄宗時築入苑地,作為專供皇子王孫居住的宅院,名為十六王宅。這便阻斷了沿東城牆和北城牆下伸向城東北角的順城街。

至唐宣宗時,為方便從曲江池去往新昌坊的青龍寺,又將曲江池與新昌坊之間的升道、廣德、立政、敦化四坊一分為二,從中開出一條新路。

此外,唐代在外郭城北面的芳林、廣化二門中間,又新開一座景耀門,這是外郭城垣較大的變化。

隋唐長安城內各區域人口居住疏密很不均衡。沿外郭城南垣的四排坊,除城東南角曲江池附近因辟為游覽風景勝地而比較繁華以外,其他諸坊都很少有人居住。

長安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區的北側,尤以東、西兩市周圍地區最為繁華。

長安城外郭北垣諸門都通向禁苑,日常出入使用的是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

這九座城門除南面正中的明德門為五個門道以外,其他各門都是三個門道,中間的一個門道很少使用,可能只供皇帝出行。一般出入分別走兩邊的門道,「左入右出」。

街道的寬度,根據交通需要,分作幾個等級。第一級是連同幾座主要城門的街道。除了東西兩側靠南頭的延興、延平兩門,由於城南部人口稀少,這兩座城門離城外東西方向的大道也較遠,行人比較稀少,因此街道寬度一般外,與東、西、南三面其他幾座城門相對的街道,寬度都在100米以上。

皇城朱雀門到外郭明德門之間的大道最寬,達150米左右。這條大街向北,一直貫穿到宮城朝廷正殿,設計這樣的寬度,不但凸現出朱雀大街的全城中軸線作用,還顯示出強化皇權核心地位的用意。

另外,隋唐兩代都在明德門外設有天壇,皇帝登壇祭天德的儀仗規模浩大,普通寬度的街道很難容受,也需要這樣一條寬闊的道路。

第二級是城中大多數道路,寬度在40至70米不等。第三級是順四面城牆下的道路,寬度在2.5米以內。

長安城內街道兩旁大多挖有水溝,以排除路面積水,但因地面系顆粒細小的黃土,稍遇雨水,即泥濘不堪,排水溝也無濟於事,晴天則車馬一過塵土飛揚。

為保持路面的乾燥清潔,744年以後,在一些主要街道的路面上,鋪設從滻河岸邊運來的河沙。為防止路沙散出,在道路兩旁築有低矮的土垣,當時人稱之為「沙堤」。

隋唐兩代是佛、道兩教的興盛時期,長安城中建有100多所寺院道觀。這些寺觀大多散布在城內各坊當中。此外在宮禁中也有專設的佛堂、道壇;東、西兩市專設有供信徒放生的水池,名為「放生池」,池邊建有供奉佛像的佛堂;還有一些著名寺院,坐落在城垣外邊。

青龍寺是唐代長安城名寺,位於陝西西安鐵爐廟村北,寺前身為隋靈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場,711改名青龍寺。寺址西北部有東西並列的兩組院落遺跡。

青龍寺隋代靈感寺部分毀於唐武宗會昌滅佛時;晚期為唐宣宗時重建,沿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門,門內設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迴廊或院牆。

青龍寺東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藍廢中三門,在早期舊基上重建殿、塔,並修治迴廊,新設北門。東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規模不如早期宏偉。

青龍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寶以後,日本、新羅等國僧人來中國學習密教,多到青龍寺求法。寺址的發掘,為研究唐代寺院布局提供了重要資料。

長安城中雖然寺觀林立,卻對城市建築景觀影響不大。當時寺觀的建築形式與平面布局,與富貴人家的住宅沒有太大差別,長安城中有許多寺觀就是由官宦舍宅改作。

體現寺院特色的建築物主要是塔。長安城中最有名的佛塔應是城西南角和平、永陽二坊內的大庄嚴寺塔和大總持寺塔。

這兩座塔,形制完全相同,塔身木構,都是由宇文愷規劃建造。宇文愷意圖用這兩座高塔,來彌補城西南角地勢較低的缺憾。

保存下來的慈恩寺塔和薦福寺塔,即俗稱的大雁塔、小雁塔,也都是當時著名的佛塔。

唐代地官僚勛戚除在城內佔有豪華的住宅,許多人還在城外近郊風景秀麗的地方建有別墅。別墅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南沿樊川一線,其次在城東灞、滻兩河附近以及藍田附近的輞川也比較集中。

唐代長安城的經濟和文化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發展得十分迅速。盛唐時期,它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安史之亂後走向衰落。

763年,唐代長安城被吐蕃佔領15天。晚唐時黃巢攻入長安,在黃巢軍和唐軍的廝殺之中,城市遭到嚴重破壞。904年,朱全忠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並把宮室拆毀,屋木也一起運走。後來,駐守長安的佑國軍節度使韓建認為城廣人稀,不利於防守,於是對城市進行改築,縮為「新城」,也就是五代、宋、金、元的長安城。

至此,有著總計306年歷史的隋大興城或唐長安城便宣告廢棄。

隋大興城唐長安城的規劃和建築,不僅對後世有深遠影響,在當時就已為隋唐王朝周邊的一些地方政權和域外鄰國所仿效。例如渤海國上京城和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等,都受到長安城的深刻影響。

熱點內容
一部國外電影,一個老男人騎個摩托車 發布:2024-08-19 09:13:10 瀏覽: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4-08-19 09:03:17 瀏覽:374
變形金剛撒誰家的 發布:2024-08-19 08:43:06 瀏覽:478
美國男電影雙胞胎 發布:2024-08-19 08:42:20 瀏覽:764
黑人橄欖球少年收養電影 發布:2024-08-19 08:25:26 瀏覽:918
夏目哉大片 發布:2024-08-19 08:09:22 瀏覽: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電視劇是,的英語 發布:2024-08-19 08:07:54 瀏覽:654
電影檢索 發布:2024-08-19 07:48:52 瀏覽:198
誰有視頻 發布:2024-08-19 07:41:55 瀏覽:141
成龍香港鬼片電影大全 發布:2024-08-19 07:39:46 瀏覽: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