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乐游园
『壹』 登乐游园.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叙事的写作手法,描写了晚上登上乐游原看落日以及联想到自身情况的事
『贰』 用行书写登乐游园
作者:裴度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叁』 登乐游园的正楷仿写
登乐游园 颜体楷书毛笔字:
『肆』 《登乐游园》是谁写的
你找的是登乐游原吧,有两个版本,如下: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
『伍』 《登乐游园》原文
白居易《登乐游园望》赏析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8月23日)
登乐游园望①
独上乐游园, 四望天日曛②。
东北何霭霭③, 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 忽如遗垢氛④;
耳目暂清旷, 怀抱郁不伸⑤。
下视十二街⑥, 绿树间红尘⑦。
车马徒满眼, 不见心所亲⑧。
孔生死洛阳⑨, 元九谪荆门⑩。
可怜南北路11, 高盖者何人12?
[注释]
①乐游园:又名乐游原、乐游苑,是长安的游乐胜地。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大雁塔东北。②曛(xūn):日落的余光。 ③霭(aǐ矮)霭:烟云密布的样子。 ④遗:抛弃、丢开。 垢(gòu够)氛:指浊气。 ⑤二句意为人的耳目虽然暂时清爽开阔,但胸中抑郁不畅。 ⑥十二街:唐长安城南北七街,东西五街,共十二街。⑦间(jiàn见):隔开。 ⑧心所亲:指志同道合者。⑨孔生:指孔戡,元和五年因受诬陷忧愤而死。 ⑩元九:指元稹。 谪(zhě哲)贬官。 荆门:县名,唐贞元间置,属江陵府。 11可怜:可惜。南北路:唐皇宫在长安城北,南北路指来往于皇宫的路。 12高盖:肥马高车。借指高官权贵们。
[赏析]
乐游园是唐长安城中的游览娱乐胜地。唐代的诗人们在那里留下了为数极为可观的咏作。但是由于生活时代的不同,个人生活经历和当时心境的差异,.诗人们或者抒发对往事的感慨,或歌咏大自然的美妙。白居易来到胜地,看到的却是一片天昏地暗,烟云笼罩的朦胧景色。他触景生情,联系志士沉沦,小人猖獗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抒发不平之慨的《登乐游园望》。
此诗首二句紧扣题目,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诗人到此本是为了寻求耳目清新,然而很不幸,他看到的仅是黄昏一线夕阳的余晖而已。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晚于自居易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游园时所作《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似乎盛唐以后,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夕阳西下,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穷途末路之感。因为乐游园是长安城中的最高点,所以游人很自然地“四望”。至于白氏“四望天日曛”,看到一片天日昏暗,烟云笼罩的景色,还和他“独上乐游园”有关。“独’’字是指没有友人陪伴,孤单一人来此游赏,这是实写;但也令人联想到诗人孤标傲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之“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郁郁不得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故常有独自登高远望这一令人神伤的场面。
下面的诗句可以说是对“独上乐游园”之“独”作出的解释。诗人登上乐游园,“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可见他是从垢氛中走出来的,他的周围本是充塞着各种污浊不堪的臭气。现在耳目虽得到暂时的清爽豁朗,但胸中仍有抑郁不畅之感。他看到高耸入云的天子宫阙;他看到长安街道上来回奔忙的车马;就是看不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孔戡、元稹都是诗人的好友,一个受诬忧愤而死,一个因弹劾贪官,触犯近臣,被贬到江陵。这些为国为民的正直之士一个个惨遭不幸,那么奔走于皇宫内院的权臣高官们,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的不平之慨叹。用“何人”作结,既是疑问,又是感叹,显得含蓄蕴藉,虽说“何人”看似疑问,而言外之意却甚明了。
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元稹的,但却深深刺痛了权贵们的心。原因即在于作品因景生情,巧妙自然,虽未明确指斥权贵们的恶行,但诗人摆脱污浊世界的孤傲形象却跃然纸上,两相对比,那些奔走于皇宫大道的得志小人不免相形见绌,令人想见其丑态。这正是作品含蓄得体、讽刺巧妙之处。从结构上看,全诗都是从登乐游园所望见的“宫阙”、奔走于十二街的“车马”及“南北路”上的“高盖车”着笔,极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沦的事实融于景色之中。清人薛雪说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一瓢诗话》),于此诗可见一斑。
【原载】 《白居易诗歌赏析》
(来源:中国文学网 作者:郑永晓 华岩)
『陆』 登乐游园的作者
登乐游原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作品注释 注释: [1]乐游原:古地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内大雁塔东北,是当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2]澹澹:安静,寂静。 [3]没:消失。 [4]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5]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6]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咸阳市附近。 [7]无树起秋风:即每棵树都在萧瑟的秋风之中。
『柒』 登乐游园的诗有哪些
登乐抄游原
(唐)李商隐袭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园望
(唐)白居易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捌』 登乐游园望的诗词鉴赏
此诗首二句紧扣题目,“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诗人到此本是为了寻求耳目清新,然而很不幸,他看到的仅是黄昏一线夕阳的余晖而已。这不仅让我们联想到晚于自居易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游园时所作《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似乎盛唐以后,知识分子都有一种夕阳西下,美好时光一去不返的穷途末路之感。因为乐游园是长安城中的最高点,所以游人很自然地“四望”。至于白氏“四望天日曛”,看到一片天日昏暗,烟云笼罩的景色,还和他“独上乐游园”有关。“独’’字是指没有友人陪伴,孤单一人来此游赏,这是实写;但也令人联想到诗人孤标傲世,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之“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郁郁不得志,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故常有独自登高远望这一令人神伤的场面。 下面的诗句可以说是对“独上乐游园”之“独”作出的解释。 诗人登上乐游园,“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可见他是从垢氛中走出来的,他的周围本是充塞着各种污浊不堪的臭气。现在耳目虽得到暂时的清爽豁朗,但胸中仍有抑郁不畅之感。他看到高耸入云的天子宫阙;他看到长安街道上来回奔忙的车马;就是看不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孔戡、元稹都是诗人的好友,一个受诬忧愤而死,一个因弹劾贪官,触犯近臣,被贬到江陵。这些为国为民的正直之士一个个惨遭不幸,那么奔走于皇宫内院的权臣高官们,都是些什么人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最后发出了“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的不平之慨叹。用“何人”作结,既是疑问,又是感叹,显得含蓄蕴藉,虽说“何人”看似疑问,而言外之意却甚明了。 这首诗是寄给好友元稹的,但却深深刺痛了权贵们的心。
原因即在于作品因景生情,巧妙自然,虽未明确指斥权贵们的恶行,但诗人摆脱污浊世界的孤傲形象却跃然纸上,两相对比,那些奔走于皇宫大道的得志小人不免相形见绌,令人想见其丑态。这正是作品含蓄得体、讽刺巧妙之处。
『玖』 登乐游园望的介绍
《登乐游园望》全诗从登乐游园所望见的“宫阙”、奔走于十二街的“车马”及“南北路”上的“高盖车”着笔,极巧妙地把小人得志,志士沉沦的事实融于景色之中。清人薛雪说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一瓢诗话》),于此诗可见一斑。
『拾』 登乐游园望的诗词原文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
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