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园林
㈠ 园林与旅游的关系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是水乡,引水便利,附近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加之旧时苏州文人荟萃,一些官僚地主及文人学士又追求“虽居闹市而有山林之趣”,这样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据地方志记载,苏州城内大小园林,在布局,结构,风格上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产生于苏州园林的鼎盛时期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民族特色和水平。它们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这四座园林占地面积不广,但巧妙地运用了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模拟自然风光,创造了“城市山林”、“居闹市而近自然”的理想空间。它们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在美化居住环境,融建筑美、自然美、人文美为一体等方面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为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㈡ 苏州园林旅游
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修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公元20世纪初)所形成,占地面积达62亩。拙政园的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主要建筑有远香堂、雪香云蔚亭、待霜亭、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三十六鸳鸯馆等。拙政园建筑布局疏落相宜、构思巧妙,风格清新秀雅、朴素自然。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设一池绿水绕于园外。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沧浪石亭便坐落其上。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当时称为“渔隐”。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为“网师园”。网师园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园林中最小的一座。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临水,全园处处有水可依,各种建筑配合得当,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
㈢ 什么是园林的旅游功能
随着城市复扩大、城市制人口骤增、环境污染加剧,人们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寻幽探胜的心态日增,休闲观光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广阔的草原、绿色的田野、清新的空气、纯朴的民风,会使游人乐而忘忧,彻底放松身心。
㈣ 园林旅游文化的概念
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抄的本质内涵?这是进行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根本问题.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在国外园林用地都是没有围墙的,城市与公园景观融合为一体,园林绿地是公众社会福利事业.公园以绿化景观为主,所以表面看起来似乎比中国的公园设计简单,但这并不是我们深刻的原因,而是我们对“现代园林”的错误理解
㈤ 苏州旅游除了一些园林,还有什么可以推荐的
苏州虽然不大,但还是有很多值得推荐的地方。
1、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总的来说有三个校区。首先要谈到的必须是本部天赐庄校区。
以上,就是我对苏州其他旅游景点的推荐。如果您还有时间精力,也可以搭乘一个小时的高铁前往上海,感受上海和苏州两座一线城市,共同的繁华,不同的美丽。
㈥ 旅游管理与城市园林比,哪个专业比较好
城市园林专业好来
就业率肯定高自于旅游管理
就算你转行也是城市园林高于旅游管理
前者吃的是经验 后者吃的是技术
课程设置上 前者基本都是抽象的理论 后者有绘图软件的应用
前者从业人口参差不齐 后者起码高于前者
前者是熟练工种 后者是技术工种
前者转行比较难 后者可以往网页设计 美工 以及图片编辑上转
前者转行能用上的基本就是英语 后者是大把大把的软件 和创造思维
结论你看过后 自己就能下
㈦ 求苏州园林旅游攻略
苏州园林在全国有名,明清最兴旺鼎盛时期的苏州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
上个世纪50年代调查,古城区范围内共存有古典园林、庭院181处,1982年普查时发现还存有112处。2007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委托苏州大学城市科学学院、苏州大学苏州园林遗产保护研究所再次对苏州古典园林进行家底复查,2010年又组织苏州大学世界遗产志愿者进行实地复核,最终认定,目前苏州古城区内存有古典园林、庭院73处(包括完整、较完整、半废和残存),其中园林53处,庭院20处。
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24处,它们是: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怡园、西园戒幢律寺、东园、五峰园、定园、唐寅园、虎丘拥翠山庄。吴中区木渎镇的严家花园、虹隐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天平山高义园。东山镇的雕花楼、启园。吴江区同里镇的退思园、静园。
由于大同小异,建议选取有名的游玩,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园林9个:除了四大名园 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 外,还有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 三天可以游完。
只有2天的话推荐: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和环秀山庄。
㈧ 中国古典园林的旅游价值有哪些方面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具有鲜明的个性,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①本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含蕴。
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
风景式园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但中国古典园林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概括提升和浓缩,使其变为既有“静观”又有“动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作品。
中国古典园林在人工理水方面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哪怕水面再小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大一些的水面,可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之全貌,使园林造景上体现“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立意。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即无论建筑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和山、水、植被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突出彼此和谐、互补的积极一面,避免彼此相互对立、排斥的消极一面,使建筑美与自然美更好地融糅在一起。
三、诗画的情趣
中国的古典园林创作,往往不仅将前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场景情趣熔铸在园林设计创作之中,而且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笔让整个规划设计充盈着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该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话情趣。
四、意境的含蕴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将意境作为欣赏产品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它不仅让游人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春天的姹紫嫣红、桃红柳绿;夏日的绿树成阴、碧天莲叶;秋天的枫林如火、秋菊盎然;冬日的寒梅傲雪、银装素裹园林意景的信息。而且,还让游人借助于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感受欣赏整个和局部景观。同时,还让游人通过听觉、嗅觉感受到诸如雨打芭蕉、流水叮咚、柳浪松涛、夏日荷香、丹桂飘香、莺歌燕舞等鸟语花香的境界,从而引发游人的意境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