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游客的旅游消费
A. 疫情之下赴泰旅游的各国游客数量大幅减少,为何俄罗斯游客人数不降反增
我觉得主要就是泰国的环境更适合新型冠状病毒的生存,并且卫生条件也不算好,相比之下俄罗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所以病毒就不是那么容易繁殖,卫生各方面也是强于泰国。
1、疫情爆发让中国游客放弃去泰国旅游。在疫情爆发以后,中国游客去泰国旅游的人数明显降低了很多,我觉得发生这个事情的主要原因就是泰国暴发疫情人数要比俄罗斯高,并且泰国的气温和俄罗斯相比更适合病毒的生存繁殖,所以我们国家的很多国民就是把旅游地点由泰国换到了俄罗斯。
综上,去泰国的旅客大量减少主要就是疫情的影响比较严重,等疫情过去了,去泰国的旅客人数也会慢慢回暖的,选择去俄罗斯更多的就是为了安全考虑,而且俄罗斯现在也是蛮美的。
B. 作为一名旅游公司的销售人员,疫情后,请分析消费者决策各个阶段将面临什么问题,有什么决策
首先消费者在这个阶段肯定会优先考虑安全问题。我就是接触各个地区的风版险问题。李比如出现疫情权地区有健康的影响。那么他出去旅游,回来涉及到有一个隔离或者到当地有一个隔离的问题,同时也会产生这样的医疗问题。所以整体上有需要把控对的环节与人员的接触包括参与住宿等等。与其他人员互接触环节都是需要优先考虑。其次就是说在考虑这个游玩的质量的问题,由于一些疫情的很多地区的景点开放程度,游客的游览程度,包括一个体验的深度等等都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这个阶段这个消费者也会对我产生一些想法。
C. 疫情还没完全结束,旅游业为什么可以提前复苏
中国疫情已经被控制住,只要防境外输入即可
现在,除武汉以外,中国国内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已经全部清零(境外输入不在此范围),整体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温度慢慢上升,病毒的活力也会慢慢降低(病毒在温度较高的环境活跃度不大),天气也在帮我们杀病毒,所以,中国整体的疫情已经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天已经悄悄的即将来临,在这个热情的夏天,我们相信新冠病毒也会像非典一样消失。
国家为了对抗此次疫情,在市场投放了很多钱,这些钱如果不被运转起来,那国民经济依旧难以恢复
此次疫情,国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这些资金虽然是为了支持疫情期间受损伤的市场,但是国家迟早也还是要收回来的。如果疫情恐慌得不到有效抑制和消除,那全国的消费水平也居低不上,国家财政的钱根本收不回来。
D. 疫情对旅行社的影响有哪些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上升,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
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高达5.97万亿元,旅游人数累计达55.4亿人;且新世纪以来的绝大多数年份里,旅游业收入同比增速均高于GDP增速;贡献了近8000万个就业岗位,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旅游业的敏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易受突发事件影响
旅游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这是由行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发展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干扰,例如经济危机、金融动荡等经济因素,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区冲突、战争、动乱、恐怖活动等政治因素都会导致旅游需求下降,给旅游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气候差异巨大。在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我国多数旅游目的地的客源状况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消长变化, 因而旅游业在每年都会形成相对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于隔离是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手段,而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故而在景区关门、酒店空转、餐馆闭客、航班骤减的现状下,2020年的经营预期完全被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去探究旅游业在疫情下的真实面貌,以及后续将会如何演变。
新冠疫情:将给旅游业带来什么?
短期影响已经显现出来
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原本应该拥有一个无比热闹的春节旅游黄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场研究机构的预测,2020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19年春节增加8%,还将创造约为5550亿元的消费规模。
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上述预测值瞬间失去了价值,从交通和出行人数两方面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佐证:
(1)交通数据: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运铁路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万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黄金周出行人数:从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节“黄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仅有1.52亿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国出行人数多达4.21亿人次,骤减态势比“腰斩”更甚。
行业低迷之势或将在短期内持续
1、供给端:行业整体受到波及
当前,几乎全部旅行社的员工都处于停工状态,收入和现金流面临挑战;
多数景区关闭,或者采取关闭部分停车场、下调限流人数等措施来应对疫情,创收有限;很多酒店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影响;
海外疫情同样在蔓延,国际航班纷纷取消或者停飞,出入境旅游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国人出游意愿锐减
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人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从历史上看: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将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可见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之久,至于人们的出游意愿何时恢复,一切都要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等等。
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相比于非典时期,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更强,传播范围更广,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时期更为严格。各省市均实施不同程度上的区域封锁、交通管制、景区暂停开放等,大部分民众主动或被动的隔离在家不出门,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较为严重。
不过,长期的隔离与居家办公让不少人被过久地“压抑”,故而我们预计在疫情彻底结束后,随着出游信心的恢复,人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意愿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行业的报复性反弹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时期的经验,五一黄金周的旅游市场很难出现明显改观,我们预计景区受到的冲击可能持续半年以上;考虑到疫情结束后,各行各业普遍都会采取措施以弥补前期的损失,企业员工很难通过休年假等方式来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的旅游业才会有所起色,景区和酒店的生意也会有所好转;
E. :在疫情下,你如何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字数要求:500字
[摘要] 旅游景点的价格是旅游者最敏感的问题,景点如何定价直接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选择。旅游景点的公益性特点决定了旅游景点类的旅游资源的门票定价最终将会采用...
F. 多地国庆酒店预订量翻倍,疫情下是否该出去旅游
在我看来,这种特殊时期还是少去旅游为好。虽然以往的国庆期间都是全国旅游的火爆时期,但是今时毕竟不同往日,经历过了闭门在家的那几个月的特殊时期,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的时刻。而不应该在病毒还没有被完全消灭之时就扎堆般的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好像要把之前关在家里的时间全部浪回来。
作为一位曾经的旅游工作的一线人员,我一直对于众多游客扎堆国庆出游感到疑惑。难道就因为这几天多点假,就拼命挤入这个潮流。可是结果是怎样,高速路上堵得水泄不通,旅游景区挤得迈不开步伐,想拍个照片镜头里乱入无数路人,饭菜难吃不说还贵出天际等等,这根本不叫出去旅游,而是花钱买罪受。
以后可以出去玩的时间大把都是,不必急在这一时。旅游再重要难道有命重要,很多人可能觉得我是杞人忧天,但是在这并不太平的2020年,虽然没有所谓的世界末日,但是这一年也是多灾多难,希望一切不美好的东西早日过去,到那时才是我们呼朋唤友出游的最美时光。
G. 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均花费增长55%,这说明了什么
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均花费增长55%,充分说明了疫情真的逼疯了很多的人,导致在黄金周疯狂消费了。
当我们看到出游人均花费增长55%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是生活变好了,其实不是的其实疫情还是导致很多人活得不好;之所以会出现消费增长,最重要是疫情的影响导致出现了“报复性的消费”。
“报复性的消费”的思想,导致很多人外出都好好感受一番,把以前存下来的钱都用上。
H. 现在疫情下中国游客去突尼斯旅游北京机场对游客有什么要求,突尼斯对中国游客
现在疫情下,中国游客去突尼斯旅游,北京机场对游客有什么要求?公司对中国游客他们肯定是没什么要求的,因为中国现在并没有多少疫情是非常安全的,但是这种情况下不要去旅游,还是应该在家在本国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