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消费行为
❶ 与之相比,国际游客的消费行为多是到餐饮店享受中国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场买些小商品,一般不会到百货店
我也有同样的困惑,从第一句可知上段肯定是谈D的内容,估计那些培训机构被方法论搞想当然了。
❷ 导游人员欺骗胁迫游客消费违反了哪一项行为规范
首先你如果报的是低价购物团就不要说导游欺骗你消费了,购物团你就是内要买东西,容谁让你报团贪便宜的
如果不是低价团,是品质纯玩团导游欺骗你消费,保留好证据回来向报名旅行社投诉,旅行社不处理就到当地旅游局投诉这个旅行社和导游,现在国家正在严查这类情况
❸ 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禁止游客带食物进场的行为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吗如果没有,那触犯哪些法律
《宪法》第十三条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二款 公民合法的财产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查封、冻结、扣押、没收。
❹ 四川青神汉阳湖景区涉嫌变相强制消费,作为游客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坚决拒绝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❺ 在旅游景区发现游客被消费诈骗的行为,游客怎样举报当
在旅游景区发现游客被消费诈骗,你可以向工商机关投诉。
投诉电话号码12315。
如果涉及大金额诈骗,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报案电话号码110。
❻ 如何看待中国游客在欧洲抢购奢侈品的现象(消费行为学)
借经济危机汇率震荡的时机而出国血拼,正成为了许多有钱中国人的潮流。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像抢白菜,像春运,像蝗虫”
买奢侈品与抢白菜
刘飞是在12月26日早上9点到达伦敦庞德街的。9点半赶到了英国第二大百货商店Selfridge。她当天的目标是淘一件Miu Miu包 (Prada的副品牌),结果还没到Selfridge,就看到店外绵延成Z字状的队伍。刘飞在队伍中遇到一个熟人,说早上6点就打车过来了,但从店子营 业到现在,队伍才移动了几十米。队伍移动得慢,全是因为店内Gucci 50%的折扣。
12月26日在西方被称作Boxing Day,名称据说来源于过去圣诞节后,富人会给仆人和低收入人群派发礼物,Boxing便指将礼物置于盒中。这一天人们都会去逛商场购物,而商家通常会有大幅折扣以配合。
但这几年的队伍里,出现了大量的中国人。“就像在唐人街。”刘飞说。
2008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经济危机,在令国内商家愁云惨雾,担忧消费停滞的当口,却让遥远的异国掀起了阵阵消费热潮。
这个冬天的早晨,刘飞还转战 Westfield,欧洲最大shopping mall,到其Gucci店子一看,也是很长的队伍,队伍中众多黄皮肤同胞。她觉得整个伦敦都是中国人在排队购物。
这种时空错位的感觉,王齐也曾在Selfridge前产生过。
王齐是1月22日到达伦敦,把自己的春节安排在伦敦,就是为了购物。1月24日上午10点,同样站在Selfridges百货公司门前,王齐突然觉得自己是在上海呢,“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中国话,到处都是中国人在排队抢购。”
Selfridges百货公司主要销售的,是被视为奢侈品的世界顶级服饰品牌。面对动辄万元的单件商品,“大家都像买白菜一样,甚至不像是在买,是在抢。”王齐说。
王齐是在伦敦读的大学。这一次她还发现,奢侈品店里的服务员,态度明显没有以前好了。“可能看到来买东西的中国人太多,不再担心自己的东西卖不出去。”
“买白菜”的夸张比喻背后,隐藏着中国物质紧缺时期的记忆。即使现在,在国内,一些人仍然基于经济并不宽裕的原因而以“抢”的方式,购买价格打折的 生活必需品。2007年10月10日上午8时,重庆市数百人在一家家乐福超市抢购打折食用油,最后引发踩踏事件,导致3人死亡。
但这一次,在异国,同样是中国人抢购(并且是跨国抢购)的却是价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中国人均月收入的奢侈品。
香港成了这股浪潮的又一个直接的受益者。2008年12月底,李冉和朋友想到香港的亚洲LV旗舰店逛逛。但保安说,人满为患。后来进去了,店里满是来自中国内地的“血拼客”。
在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岁末年初的香港购物游客量不降反增。统计显示,2009年1月份赴港旅游人次与往年相比,增长了40%左右。而来自内地的中国血拼客们占去了大比重。
百年来的最佳销售纪录
几经折返后,下午2点,刘飞赶到了selfridges的Miu Miu店里。“我才看到Miu Miu店里都空了,总得买一个吧。”于是转到Prada店,发现“也基本上空了”。
毫无疑问,这是过去半个多世纪英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但是2008年12月26日中午,Selfridges百货公司创造了该店100年以来的销售纪录:一个小时的营业额高达100万英镑。
美国贝恩公司2008年11月29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即使最富有的消费者也正在削减开支,但巴西、俄罗斯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奢侈品消费却在不断增长。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的2008年的财报显示,中国五成的奢侈品消费能力流向境外。
“牛津街的一家LV的店子,甚至要求中国顾客必须用护照登记购买记录,每人最多只允许购买两个包包。估计是担心中国人把他们的陈列品都买走了。”王齐说。
中国血拼客队伍甚至出现在了欧洲一些机场的免税店。1月22日去伦敦的航班上,空姐就提醒过王齐,如果要在伦敦的希斯罗机场购买香烟,一定要早去。 王齐以为空姐开玩笑,没在意。2月初回上海的时候,路过免税店,果然发现有同胞在排队。轮到她的时候,服务员说,整个店子,就剩下7条香烟了。
这些中国血拼客表现出了强大的购买力。“像蝗虫一样。”王齐说。她的一些到米兰、巴黎等地旅游的朋友,发现那里也和伦敦一样。2008年圣诞节前夜,一位中国旅客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商店一口气购买了近5万欧元的法国红酒,成为法国媒体的热门新闻。
除了王齐、刘飞这些自己飞到英国血拼的白领,更多的游客依托旅行社满足自己到欧洲购物的欲望。春节前后,一些大的旅行社纷纷推出欧洲购物团,血拼字样成为最直接的招揽符号。
❼ 导游不满意游客消费低,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行为,侵犯了游客的什么权利
女导游骂游客 不满游客消费低导游大发雷霆
不满意游客消费低,云南一导游大发雷霆,大骂游客的道德、良心在哪里,昨日这一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转发。随后记者从旅游部门了解到,旅游部门已经安排人手调查处理,将严肃查处导游及所涉旅行社的行为。
不满游客消费低
导游大发雷霆
昨日是五一黄金假期的第一天,但有游客通过微信视频爆料称,在西双版纳旅游时被导游强行要求消费满3000-4000元。爆料视频昨日上午在微信朋友圈内被广泛转发,该起事件涉及的一批游客正乘坐大巴到西双版纳州旅游。
视频中,一名中年妇女因部分游客消费金额低或有的游客没有消费,向游客大发怒火:“你们的良心和道德在哪里?”然后,该名女性导游称:“我付出了四天的时间,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游客)不消费,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
随后,该名女导游又说:“你们有的三四名游客才消费1000多元,还不如其它旅行大巴上的一个游客就消费一万多,有的一个人买镯子就花四五万。”
她接着说,在此次出行的50多辆旅行大巴中,消费最少的就是她所在的这辆大巴。这也是她很生气的原因。她进而发出威胁的话语:“如果每个人不消费满3000-4000元,将取消版纳的旅游,旅行社将不再负责返回沈阳、河南游客的2000多元的机票费用。”
视频显示,大巴正在驶向西双版纳的路上。在一顿怒火之后,该名导游点出了到达下一站(版纳),游客需要为家人购买黄龙玉、烟嘴、化妆品等,直到买满指定的数额。
从整个视频看,该名导游并未提及其所属哪家旅行社。同时视频中也并未交代旅行社及出游时间等信息。
❽ 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游客在酒店以及旅游消费行为
在酒店要有问必答,解决一切问题
旅游消费要价廉物美
❾ 多少人曾经向往的“三亚”,又有多少人被它“套路”
三亚虽然作为免费的景点,可当地的消费确实异常的高,特别是某些餐厅甚至出现恶意误导消费的行为,因此很多游客去过三亚都会觉得被“套路”。在决定到一个地方旅游之前,必须提前了解当地的酒店以及饭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地方,不要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推荐。
三亚的消费确实很贵,因此套路也是存在的,作为精明的消费者我们应该时刻留意避免被套路。
❿ 迪士尼“翻包现象”被消费者抗议,是合理规定还是侵犯了消费者隐私
最近来有消息曝出,一游客前往上海源迪士尼乐园游玩的时候被门口的工作人员翻包,认为迪士尼侵犯了他的隐私,将上海迪士尼上告法院。此消息一经爆出就引起了舆论界的热议,很多人都支持这位游客的行为。控诉了迪士尼的种种罪状,以及对上海迪士尼翻游客包的谴责,认为这是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随着这次事件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相信迪士尼会认真的思考中国市场上的反应,会为了解决这次事件制定一个合理的办法。也希望其他的乐园或者是其他的商业机构,一定要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公平公正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