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玩的胡同有哪些
1. 在你看来北京有哪些胡同比较好玩
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在明清的地图上被称为“东西江米巷”。巷内街道两旁西洋建筑风格各异、错落有致,是北京唯一一处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巷。东交民巷地理位置优越,是北京市内众多人文历史古迹和商业旺铺的黄金连线。
2. 北京有哪些小巷子值得一去
您好;
南锣鼓巷地处北京的市中心,历史上也曾是元朝大都的市中心,如今依然保持着元朝城市方方正正的“棋盘式”街区格局,正中主街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全长787米,从主街向东西两侧各岔出8条胡同。游客来南锣鼓巷主要是冲着它的名声,随人流挤来挤去,这里美食不少,但多数要排队,年轻人可以逛逛创意小店,总之,是个“凑热闹”的地方。若寻求清静和老北京韵味,得去主街两旁的胡同里。
南锣鼓巷的美食最出名的要属文宇奶酪店(南锣鼓巷49号),原味奶酪、双皮奶和酸梅汤是它的特色,永远排长队,而且基本每天15:00就售罄了。过客(南锣鼓巷108号)和咂摸(南锣鼓巷106号)都有创意十足的风味披萨,过客的羊肉串披萨,咂摸的宫保鸡丁披萨、北京烤鸭披萨都很棒。这儿没玉米汁儿(南锣鼓巷145号)卖的偏偏就是浓浓的玉米汁。
吃完自然要逛逛特色小店消化消化。创可贴8(南锣鼓巷61号)是必逛的,老板是电视节目《职来职往》里幽默风趣的英国人江森海,店中出售印着搪瓷红脸盆、老铁皮玩具等代表老北京市井文化图案的T恤。有些店光看名字就觉得新奇有趣,比如卖衣服的叫肚脐眼(南锣鼓巷53号),门口有三棵树索性店名就叫三棵树(南锣鼓巷89号)等,把店名拍下来分享给朋友看看颇具趣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 北京都有哪些著名的胡同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胡同的命名名称,作为事物的代号是必须要有的,胡同自然也不能例外。人们对胡同的最初命名,是根据其某一方面的特征,经过流传,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并确定下来。胡同命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地形特色、景物命名;如:金鱼池、龙须沟、北河沿等,又如崇文区的三里河大街,是以明代开凿于此的三里河命名的。广安门外元代以前有莲花水域,因而留下了莲花池胡同、莲花池东路、莲花池西里等地名。什刹海一带的银锭桥,风景优美。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即是至2013年为止仍尚存的银锭桥胡同,是直接由银锭桥命名的。以建筑或遗址命名;如:东城区交道口的府学胡同,因明、清两代的顺天府学坐落在其中而得名。建国门内有贡院头条、二条胡同。是因明、清两代的贡院设在此地而得名。其他如黄寺大街、东厂胡同、禄米仓胡同、西什库胡同、国子监街等都属于此类。以人物姓氏命名东城文丞相胡同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姓氏命名。西城李阁老胡同,是因为明代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曾住在这里。西城祖家街,因为这里是明末战将祖大寿宅院所在地。像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石附马大街、张皇亲胡同、方家胡同、史家 胡同、蔡家胡同、蒋家胡同等等,皆属此类。以商业故地和商业名称命名崇文的花市地区,自清代中期便有人家以种植,制作并销售真假花为业,留下的西花市大街、东花市大街、花市上头条、花市下头条等街巷胡同,都与花市有关。东四以南的灯市口大街,从明朝起就是有名的灯市,因此留下了灯市口这个地名。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曾是蔬菜交易市场。西城区有条斜街,名为烟袋斜街,这条街上,从清代至民国,直至解放,有许多商店卖烟袋,还在店门前悬挂一根大木制烟袋为幌子,这样就自然地定名为烟袋斜街。其他,如晓市大院、牛街、珠宝市、果子巷、干面胡同、钱粮胡同、磁器口等,皆属此类。
下面介绍北京十大著名胡同:
1 .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北京东城区的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南锣鼓巷街道不宽,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划。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它始建于元朝,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各有8条对称的胡同,整齐地排列在两侧,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从南至北,东侧的八条胡同是:妙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西侧的八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
元代将大都城规划为50坊,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昭回坊”和“靖恭坊”两坊之间的分界巷。明代将北京内城分为28坊,将“昭回”“靖恭”二坊合并,称“昭回靖恭坊”,南锣鼓巷的位置正是该坊的南北中心线,巷名为“罗锅巷”。此名有可能是从元代沿袭来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已将明代的罗锅巷改称南锣鼓巷,并将鼓楼东大街中段路北与南锣鼓巷相对的街道称为“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元代为“灵椿坊”与“金台坊”的交界,明代仍为两坊,此两坊的南半部在元代均为官署和寺院,且在明代没有大的变动。清初南、北锣鼓巷均属镶黄旗。清廷规定北京兵、民分城居住,八旗兵住内城,汉民等住外城。南北锣鼓巷的定名,应早于乾隆十五年,当在清初。
自清初至三四十年代,南锣鼓巷内的10多条胡同中由满族镶黄旗户逐渐发展而成。既有大户世家,也有不少小户市民,居民逐渐稠密。南锣鼓巷内的小商号也发展起来,有粮店、菜店、油盐店、猪肉铺、羊肉铺、切面铺、蒸锅铺、炸货屋子(制作焦圈、油炸鬼)小酒铺、饽饽铺、豆腐房、煤铺、井窝子、砖瓦麻刀铺、席箔铺、棚铺、黑白铁铺、喜轿铺、杠房、医馆、药铺、裱糊铺、理发铺、成衣铺、绱鞋铺、绒线铺、文具店、茶馆、当铺等。虽然规模都不很大,但近30种行业也比较齐全了。至于大的商号如绸缎店、茶店、大饭店、金店、银号等,则云集在地安门外大街、鼓楼。
2.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全长近300米,被列为2007年重点建设的八条特色商业街之一。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毗邻后海,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此街东西南北走向,约有三百米长。在明朝初年,此街叫“打鱼厅东街”。清朝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文考》一书中称之为“鼓楼斜街”。
但后来为何取名烟袋斜街了呢?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烟的嗜好,北京城里的烟叶行业因此而发展起来。抽烟讲究用烟袋,住在斜街上的人家看准了行情一户挨一户地开起了烟袋铺。日子久了,“打鱼厅斜街”和“鼓楼斜街”渐渐听不到了,“烟袋斜街”却是越叫越响。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3.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明代称梓潼庙文昌宫胡同,因有文昌宫而得名。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帽儿胡同现存完好的四合院有:帽儿胡同5号、帽儿胡同9号(可园)、帽儿胡同11号(文煜宅)、帽儿胡同13号(冯国璋故居)、帽儿胡同21号(梓潼庙文昌宫遗址)、帽儿胡同37号(婉容故居)、帽儿胡同45号(清提督衙门、民国保安队部)等。
在帽儿胡同的开头,还和有名的南锣鼓巷相交,过去一点还有著名的菊儿胡同,当年的军机首辅,大学士荣禄的府第就在那。尾上那边有出名的烟袋胡同,所以您要是想来此游览,感受老北京城的那种气息,帽儿胡同是不错的选择哦。
4.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东西向,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国子监街无称,只叫“国子监孔庙”。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虽然街两端的牌楼额坊题曰“成贤街”,却始终不能作为正式地名传播,大多数人都还不知道成贤街就是国子监。1965年称国子监街。文革时称红日北路九条。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的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1984年定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国子监街是京城现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和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古城韵味十足。
国子监街是北京仅存有牌楼的街道。街上有四座牌楼,东西街口各一座,额题“成贤街”,国子监附近左右各一座,额题“国子监”。国子监街上还有祀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韩文公祠、始建于明代的火神庙、祀灶王爷的灶君庙。
国子监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当时的人如果能在国子监上学,那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国子监的最高长官称祭酒,元代的著名学者许衡便做过这里的祭酒。他手植的柏树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孔庙,元大德六年(1302)开始营建,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在旧址重建。清乾隆二年(1737)易为黄色琉璃瓦。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孔为大祀。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内有进士碑林,共有石碑198座,上刻元、明、清三代进士5万余人的姓名,袁崇焕、曾国藩等人的名字均在其上。孔庙内也有不少柏树。有一株位于大成殿西侧,相传明时的奸相严篙代嘉靖皇帝祭孔,行至树下,被树枝掀掉了帽子。于是相传柏树有知,称此树为“除奸柏”。
5.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北京琉璃厂位于西城区。距天安门广场1公里。琉璃厂西起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全长800米。辽金名为海王村,元、明时这里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故称为“琉璃厂”。清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是一处著名的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
清朝,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都在附近。他们对书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琉璃厂也就成为了当时京城最大的书市。乾隆时期修《四库全书》,各地书贾更是纷纷在此设摊、建店,出售大量藏书,促进了琉璃厂文化街的发展。到光绪二年(1876)时,书店发展到270多家。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1980年,国家对古老陈旧的六里长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融图书、玉石、陶瓷、雕刻、铜器、字画、文房四宝为一体的高品位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琉璃厂与新华街交界处为“厂甸”,是二百年来京城最盛大的春节庙会所在地。清人马炯章的《厂甸记》中说“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道。”据有关资料记载,1963年的春节,厂甸的游客就达400万人次。文革后厂甸中断。自2002年起,每年农历春节初一至初六,又恢复了“厂甸民俗文化庙会”。主要展示北京文化、宣南文化、重温百姓乐事,展现时代风采,再现古都神韵。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以开放式的“赶大集”为特色,由文艺演出、花会游行、工艺展示、餐饮服务、观光购物、娱乐游艺等形式组成,成为京城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火爆的去处。
6.金鱼胡同
金鱼胡同位于灯市口大街南侧,属东华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起东单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南与校尉胡同相通,北邻西堂子胡同。全长567米,西口宽12米(东口宽44米),沥青路面。
金鱼胡同,明朝属澄清坊。清朝属镶白旗,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九条,后恢复原名。胡同西口接王府井大街,热闹繁华,东安市场在胡同里也开有北大门。著名的吉祥戏院和东来顺饭庄都设在这里。胡同内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府第,俗称那家花园。1988年,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扩建,将半条金鱼胡同拆去,那家花园也被拆除。胡同中部路南有贤良寺,为清北京内八刹之一。贤良寺创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原在校尉胡同之西,为怡亲王府邸。乾隆二十年(1755)将寺移建于此。山门开在帅府胡同,约在今天王府井全聚德烤鸭店的东面。因该寺离皇城较近,外省官吏进京述职,多居于此。清末,李鸿章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现寺原建筑多不存。今日金鱼胡同,道路宽敞,街道两旁是高大的台湾饭庄、和平宾馆、王府饭店,昔日胡同景象早已不存。
7.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8.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位于西城区南部。东起天安门广场,西至北新华街,中与羊毛胡同、前细瓦厂胡同、辇儿胡同、平安胡同、人民大会堂西路、兵部洼胡同相交。全长约1080米。明代时称西江米巷,街北分布五军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锦衣卫等中央机构。清代时取其谐音改称西交民巷。清末民初,西交民巷有银行街之称。民国时期,北邻北平地方法院、司法部(后迁南京)、高等审判厅。街内有张廷阁宅(双合盛酒厂老板宅院)、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以及大陆银行旧址、北洋保商银行旧址(二者于2002年改建为中国钱币博物馆新馆)等文物保护单位。
9.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锣鼓巷,南邻后圆恩寺胡同,北与寿比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
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桔,两音。一读“洁”;一读“橘”。桔是橘的俗写。此处当以后者为是,宣统时称菊儿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二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大跃进路八条,后恢复原名。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
必赏景观:菊儿胡同内3号院,5号院,7号院是清直隶总督大学士荣禄府邸。3号院是祠堂,5号院是住宅,7号院是花园。荣禄后迁至东厂胡同。7号院曾作过阿富汗大使馆。41号院原为寺庙。据传,庙里的开山和尚是皇帝的替僧。
10. 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以西。“八大”是虚指,该地区至少有十五条胡同属于老北京的“红灯区”。公认的八大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现名韩家胡同)、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现名棕树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现名大力胡同、小力胡同)。
八大胡同从来就不是一个法定地名。过去男人说去八大胡同,意识是告诉你他要“做什么”而不是“去哪里”。清末民初的八大胡同有两个概念,从隘义上说,所谓八大胡同,并非某一条胡同的名称,而是由八条胡同组成的。因为中国人爱将同类事物归类然后说个大概数,如天桥八大怪、唐宋八大家、八大祥、燕京八景。其实,“八”字在这里是个虚数,只是表示其多。这八条胡同位于前门外大栅栏附近,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
4. 北京除了南锣鼓巷 还有什么胡同好玩
东四附近胡同,西四附近胡同,都可以,推荐东四,我长大的地方,礼士、演乐、内务部街等胡同
5. 在北京旅游有哪些胡同好玩
去到首都北京,除了故宫、长城、奥林匹克公园是必游景点,相信大部分的朋友一定不会错过的还有北京胡同。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许多人去北京旅游,都会去逛逛胡同,去寻觅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胡同文化,也是老北京人的一个情结,对于来北京旅游的人,老北京胡同藏着的更是北京的文化底蕴。
国子监街是北京唯一的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漫步于国子监街,既有老城的古朴庄重,也有胡同的静宁安逸,还有老北京的生活趣味,甚至也有现代的国际文化交流,和青年人的小资文艺范儿,简而言之,她浓缩了北京城的世间百态、四季风华。
国子监街位于东城区安定门街道,他的名字源于坐落在这条街的古老建筑——国子监。街道全长669米,平均宽11米,距今已有700年历史。街区内集中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子监、孔庙等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市唯一一条以街命名的市级文物保护街道,也是北京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条牌楼街。东西贯通的国子监街以其幽雅、宁静的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成为北京一处独具特色的文化景区。
6. 北京的胡同有哪些
北京最长的胡同:交民巷(东西都算上)(东城、西城)
北京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宣专武)
北京最宽的胡同属:灵境胡同(西城)
北京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宣武)、高莜胡同(崇文)、小喇叭胡同(宣武)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三庙街(辽代就有了)(宣武)
北京拐弯最多的胡同:九弯胡同(宣武)
其他有名的胡同:
砖塔胡同:建于元代(西城)
礼士胡同:清代高级官员聚居的地方(东城)
海柏胡同:清代会馆云集的地方(宣武)
锣鼓巷:外国人游胡同必去的地方(东城)
上斜街:北京最古老的斜街(宣武)
鲍家街:醇王府南府所在地,也是溥仪的出生地(西城)
大栅栏街:北京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宣武)
其他鼓楼附近有很多。。。。。。
7. 北京哪些胡同好玩
什刹海是由前海、后海和西海(积水潭)组成,历来被认为是京都的回文脉所系,是皇答城以外景致最优美、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这个区域附近的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曾经是北京最适合居住的地方,现在,这一地区也是胡同、四合院保存最集中的地方。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称,又称"八大埠",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观音寺街以西。公认的八条胡同是: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看八大胡同有两个由头,一是考察北京老街巷老建筑;二是看看老妓院到底是什么样子。八大胡同是草根的北京,是过去绝大多数老北京人的真实生存环境,而且至今形貌犹存。
8. 北京哪个胡同最好玩儿
1、南锣鼓巷,又名南锣古巷,有着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胡同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改称南锣鼓巷
2、菊儿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局儿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桔儿胡同。清末又谐音作菊儿胡同,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