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玩四游 » 游客对联对

游客对联对

发布时间: 2020-12-18 23:15:46

Ⅰ 对联:上联。四方街,街四方,四方街接四方游客

四方街街四方,四方街接四方游客;
八角楼楼八角,八角楼观八角飞檐。
巧夺天工

Ⅱ 小镇不受游客打扰,家家户户爱贴手写对联

尽管夹在热门旅游城市大理丽江之间,沙溪古镇似乎并没有明显地受到游客影响,依旧过着自己原来的生活。漫步古街巷子之间,很容易发现这座古城几乎家家户户都贴着手写的对联,不管好看或不好看,都写得非常工整、认真。图为沙溪古镇普通人家的门口,贴了一个大写的春。

这些对联有些是自家用的,有些是为了做生意而写的;有七字对联,也有十字对联。内容包括生意兴隆、狗年大运,还有一些文人诗性雅气的对联。据当地一些居民介绍,多数是对联是自己或邻居写的,少数人家因为不会写对联或贪图方便才贴打印对联。

图为沙溪古镇门街的对联,工整、认真,也极其讲究运势。红纸黑字配着古朴的木门土墙,镂空的木窗就像一面具有魔力的镜子,吸引游人向前“窥视”。

有些作为门店的对联,与门窗、内室装饰互相衬托、匹配,极具古香古色设计感。

有些人家干脆把真柳枝“长”在了门窗,与窗户、对联、内景互相衬映,满是诗情画意。

还有人家直接把福字贴在门扇,当作门神。一笔一画,简单、可爱,在这古镇之中,显得古朴雅气。

图为沙溪古镇普通人家的门联,特别有意思。

除了对联,在沙溪古镇的古寺、公园、宣传栏都可以看见毛笔字告示和宣传标语,极富艺术价值。

手写对联人家。

傍晚之下,手写对联的门户。

沙溪古镇的老房子,仍可见残留的手写对联。

不仅如此,在沙溪古镇有许多有年代的土墙,透过土墙的“小窗”,能看到里面别致的风景

Ⅲ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求下联

下联对:“揽秀台前揽秀色”。

这副对联,难度在于开头,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是地专名属,而三字地名的前两个字又是名词观音,这两个字的名词的第一个字又可以做动词使用,就是后面观山水的动作,更难的是观山水中的山又与观音山的山是同一字;

而观音山对上揽秀台,山上对台前, 观山水再对揽秀色,对于秀色也切合了联中有诗意的要求。古语有秀色可餐之比喻。

(3)游客对联对扩展阅读:

中国对联的绝妙之处为大众所喜爱的最大特征是“机巧”,谐音、拆字,叠字,双关,回文,双关,隐字,用方位,用天干地支,用药名,用人名,用地名等奇妙机巧在对联文化中无所不用。如:

上联: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上联中的童子与桐子谐音,而落与乐(方音中也有“乐”读作“luo”)也谐音,从语义上又非常通顺,小童子打桐子,桐子落了下来,童子非常欢乐,由此凑成极有画面感;

又极富情趣的情境。下联也极巧合,丫头与鸭头谐音,而咸与嫌也谐音,,从语义上也非常通顺,丫头啃吃鸭头,鸭头太咸,因此丫头非常嫌弃。

Ⅳ 游客流连买榴莲 对联

游客流连买榴莲
知己相交卖香蕉

Ⅳ 趵突泉公园扩建后,有人题写了一副楹联。请用下面的词语组成这幅对联。(4分)柳色 泉声

泉声入耳鸣环佩,柳色迎眸展画屏。(评分标准:每句2分;上下联颠倒扣1分。)

Ⅵ 如何做对联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
(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
(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
(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
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
(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所谓非正宗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赞,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综上所述,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给联苑带来新的气象,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推荐的,正如哈哈在说诗中所提倡用今音今韵作旧体诗词一样,也应该提倡用灵活的格式撰写传统的楹联。

下面是一些传统对联的制作方法:
叠字,又名“重言”,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人们在创作楹联时,常常将叠字运
用于联语创作的方法,就是叠字法。用叠字法作楹联,可以生动地表现楹联的意境,语音上
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个情达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强楹联的艺术魅力,
获得特定的表达效果。在楹联创作中,叠字法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随处可见。比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
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
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
会现实暴露无遗。

叠字联将同一个字接连叠用,其势似穿珠成串,在节奏上可产生明显的音律效果。请看
俞樾做的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作者将四个形容词“重叠、曲环、高下、叮咚”进行了特殊处理,效果便发生了很大变化,
感觉清澈,情景宜人。

再如大家十分熟悉的西湖联: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联句立意新颖,用字娇嫩,将此联用于西湖这一特定景观之中,非常自然、贴切。西湖美景
如在眼帘,使游人留连忘返,陶醉于山光水色之中。

Ⅶ 徐特立公园有幅对联,难倒众多游客

晚节能保 真理能护 身无瑕纰 坚持公诚勤朴

财色不沾 大德不逾 胸有正气 何惧牛鬼蛇神

Ⅷ 如何参加观音山对联比赛,邮址是什么

可通过发送邮件到征稿活动的官方邮箱参加观音山对联比赛。官方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或者回[email protected]编辑邮件格答式:“观音山上观山水”的下联+姓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码。

只准一次性投稿,投稿后不接受更改,重复投稿的以第一次投稿为准。不得化名投稿,如有发现,取消获奖资格。每人限获一个奖项,不重复获奖。

(8)游客对联对扩展阅读

评审和奖励:由广东楹联学会组织专家学者评审,凡与评审有关的人员一律不得参赛。由于是七言短句,出现对句内容完全相同的几率很高,评奖时只取先投者一人的来稿。已经给予鼓励奖的对句或相类似的句子,如“盘古洞中盘洞天”“罗汉果中罗果因”“弥勒佛前弥佛光”等等,不再作为征集的优秀下联奖的选取对象。

作品处置:

(1)征集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对获奖的作品有绝对的使用权,不另付稿酬;

(2)入选作者非广东楹联学会会员者,则具备加入广东楹联学会的资格。

Ⅸ 观音山上观山水,大美岭南大岭迷。这是个最好,最有吸引游客的对联。仄仄仄平仄仄平

上联是: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是:大美岭南大岭迷。仄仄仄平仄仄平。

虽然平仄是对的,但是,词不对仗。

大美对观音,不对仗。

大岭迷对观山水,不对仗。

Ⅹ 游客到乡村来玩,为了欢迎游客下次再来我们山村,怎样写欢送的对联。

换一份心情到乡来玩,回归自然找寻新人生。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