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的作者
Ⅰ 桃花心木作者资料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
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一九五三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自幼立志成为作家,高中时期,获台南市作文比赛第一名,大学时期,得翠谷文学奖首奖。
(1)桃花心木的作者扩展阅读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的林清玄,一生作品无数,他是许多人眼里的“心灵导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人生幸好有别离》一书,成了林清玄先生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2018年年末,因着令人唏嘘的“流年”,感叹于诸多名人大师的陨落,这一部收录了林清玄关于“生离死别”这一人生终极话题的思考的散文集问世,没想到却成为林清玄老师的绝笔。
在《在生命的路途中》这篇文中,林清玄讲到自己一位好友大陈的突然离世,其中清楚地提及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态度:
“一切的死亡,都不是在目的地发生,而是在旅程中发生的。”林清玄老师面对生死的无常与无奈,并不悲观,他在文中道出了这样的乐观之语:“可以死的地方有多少,可以活的地方就有多少呀!”
《人生幸好有别离》书中篇章,大多与“别离”有关。“生死离别”为人生大事,是每个人难以逃避,又常常充满困惑的论题。
林清玄先生以其独到的视角,通过禅学思想,在文章中传达了他对这一论题的看法,意味深远,引人深思。篇章大多紧扣“幸好”这一立意,传达了林清玄老师面对别离时“既感伤又豁达”的态度。
Ⅱ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谁
{桃花心木}是我国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内一个中熟人让”树容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写和叙述中转乘自然流畅,由作者的疑问引出种树人的一番话,是作者受到启示感悟人生的道理。
希望我的答案你以有帮助。
对了,这是老师上课发下来的“复习卷”里面的内容,所以这是100%的正确滴。
Ⅲ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谁作者借什么来比喻什么呀
赵丽宏
树苗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
Ⅳ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谁这篇文章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个种树人内让“树木容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桃花心木这篇主要讲了种树人种下树苗后,常来浇水,可是浇水却没有规律。“我”先前以为他太懒,太忙,最后问了他才知道,原来树苗也和人一样,要用有限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Ⅳ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文中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中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从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才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桃花心木》是当代散文家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
引出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全文语言亲切自然,文笔恬淡清新,娓娓道来,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意味无穷。
(5)桃花心木的作者扩展阅读:
1、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2019),笔名秦情、林漓、大悲等。中国台湾高雄人。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
连续十年被评为中国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散文集有《打开心内的门窗》、《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走向光明的所在》、《白雪少年》等。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因病逝世,享年65岁。
2、创作背景:
《桃花心木》的故事是真实的,“桃花心木”原产热带美洲,树皮淡红色,树干挺拔,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文中的“桃花心木”大约种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早已在台湾各地广泛种植。
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作者回老家小住,清晨,被屋外百鸟的鸣唱叫醒,拉开窗帘,三层楼高的千棵桃花心木同时开花了。作者不由回想起十几年前,自己观看工人为桃花心木浇水的往事,心中无限感慨而写下了此文。
Ⅵ 桃花心木是什么地方作者是谁的作品写出他的两个作品名称
作者:
林清玄,1953年生,当代作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专湾高雄人。林清玄毕业于属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
作品: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在云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马尾》《林寺》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
2012年,菩提十书重新出版:《境明,千里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等。
2014年禅意散文精选(全四册):《不争,是一种慈悲》《不辩,是一种智慧》《不闻,是一种清净》《不看,是一种自在》。
Ⅶ 【桃花心木】作者{ },{ }人,代表作有{ }。
【桃来花心木】作者自{林清玄 },{中国台湾高雄 }人,代表作有{《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 }。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Ⅷ 《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
文章借树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育人如育树,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克服依赖性,才能生存发展成为强者。
Ⅸ 《桃花心木》作者是谁
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中文名
林清玄
外文名
Lin Qingxuan
别名
秦情、林漓、林大悲等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人物经历
讲座时的林清玄
他自从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漫画书之后一发不可收,走上了文学之路。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曾于台湾获得世界华人文化新传奖、杰出孝子奖、世新大学十大杰出校友奖、成功杂志十大成功人物奖、宝岛十大才子奖……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1][2]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深入经藏。[2]
35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90年代最畅销的作品。[2]
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书之一。同时创作“现代佛典系列”,带动佛教文学,掀起学佛热潮。获颁杰出孝子奖。[2]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Ⅹ 桃花心木的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莲花开落》,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1973年开始).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走向光明的所在》《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林清玄曾任《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现为自由作家。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30岁前得遍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国家文艺奖、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金鼎奖、时报文学奖、中华文学奖、中央时报文学奖、吴鲁芹散文奖、作协文学奖等,直到他不再参赛为止,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在25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顿》、《烦恼平息》在台湾创下150版的热卖记录,《打开心灵的门窗》一书创下高达5亿元台币的热卖记录。尤其是80年代后期,每年平均出版两三本以上新书。门类涉及散文、报告文学、文化评论、小说、散文诗等。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华语教本,也多次被选入大学国文选,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对林清玄来说,走上写作之路,其实并非最初的愿望,最早,林清玄一直想当画家,甚至还跟著林崇汉画了一阵子。不过,走上写作的路,倒一丝也不后悔,写作要自由的多,更能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林清玄自觉会一直写下去,或许依然在文学素描的散文上下功夫,或许就著手去写一些比较大部头的有关人性,有关历史,有关哲理的书,或许改变途径去写小说,不管未来会写什么,写作总是一条不能斩断的路,林清玄会一步步往下走去。
7岁开始背诵唐诗宋词,8岁,获得了全国儿童绘画赛优选,10岁就开始读小说,林清玄记得小时最喜欢的是《西游记》。
1972年,考取世界新专电影技术科,在学时非常活跃,开始认真写稿,而绘事则暂时抛开了。在世新的时候,创办过《电影学报》,担任《奔流杂志》编辑,在《新闻人》周报任总主笔。这段时候,在文坛渐露头角,开始受到了瞩目。
林清玄写报导写得多,写散文反倒写得少了,不过,他并不觉得可惜,虽然他自己也了解,报导到底只是报导,不会成为文学的重镇,甚且有一天它会式微。不过,林清玄自觉还年轻,就利用报导来磨练自己的事,创作的事,稍候也不迟。林清玄也自认,还未到定下1个风格,1个走向的时候,他还是要去做多方的揣摩,去走多样的路,去写多样的文章。而且他还会去角逐其他以篇对篇,或似一堆对一堆的奖目。因为,他一直是永恒的新人,1个新人永远都需要去竞逐,永远都需要接受新的肯定。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在70年代他初登文坛的78年间,散文集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等;第2个阶段是他从1980年结集《温一壶月光下酒》起,相继出版了《白雪少年》、《鸳鸯香炉》、《迷路的云》、《金色印象》、《玫瑰海洋》等;80年代后期迄今,是林清玄散文写作最辛苦和最多产量的第3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他以10本“菩提系列”震撼了文学界内外。
林清玄在大陆出版了新书《迷路的云》、和《清音五弦》等,饱含着他对佛教,人生的感悟,值得品味。
林清玄作品
《桃花心木》《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迷路的云》《在云上》《玫瑰海洋》《清音五弦》《身心安顿》《烦恼平息》
《打开心灵的门窗》《浴着光辉的母亲》《与父亲的夜谈》《台北闹饥荒》《和时间赛跑》《山谷的起点》
《苦瓜变甜》《走向光明的所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生命的化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