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桃花庵
『壹』 苏州桃花坞相关的故事
桃花坞在历史上多有兴废。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
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
唐寅曾于弘治十一年(1498年)乡试第一,但在会试时因被人所累而下狱。唐寅由此厌恶官场,鄙薄功名,从而放浪形骸,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曾治印一方,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晚年隐居桃花坞,常与文人墨客聚饮。客去不问,醉便酣睡。
苏州城外的桃花坞也因为唐寅写了一首《桃花庵歌》的缘故,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贰』 桃花庵的作者是谁
回乡之后,唐伯虎对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遂在苏州阊门内的桃花坞修建桃花庵别墅,退避其中,自称“桃花庵主”,过起了一种以卖文卖画为生的诗酒...
『叁』 描写苏州的古诗有哪些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关于苏州的诗句(二)
《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把酒对月歌》【明】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横塘【宋】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关于苏州的诗句(三)
《桃花庵歌》【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肆』 谁知道苏州桃花坞的具体地址
桃花坞的地理位置应该是苏州市东北街东首(附近是苏州桃坞电影院)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原出处。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现在地址在虎丘路
.
『伍』 要去苏州,想知道桃花坞是有很多桃树吗,或者说有什么美景
唐寅住的时候有桃花,现在是没有了,现在出名的事桃花坞年画。
时间短的话就拙政园狮子林转转,晚上平江路山塘街。
时间充裕可以再去下虎丘,金鸡湖
桃花坞,即今苏州市桃花坞大街及其周边地区。唐诗人杜荀鹤曾作《桃花河》诗,宋范成大《阊门泛槎》诗有“桃坞论今昔”句。可见桃花坞名称由来以久。宋末元初曾居住过逃花坞庆元里的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详细描述了桃花坞的范围:“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
桃花坞在历史上多有兴废。最早是农桑之地,到宋熙宁年间,梅宣义在此筑台冶园,柳堤花坞,风物一新,称“五亩园”,又名“梅园”。绍圣年间,枢密章楶在五亩园南筑“桃花坞别墅”,占地七百亩。章氏子弟在此基础上又广辟池沼,建成一座庄园式园林,人称“章园”。《吴门表隐》誉其“园林第宅,卓冠一时”。梅、章两家为世交,梅宣义子梅采南、章楶子章咏华,仿效曲水流觞典故,将两园池塘打通,建双鱼放生池,一端通梅园的“双荷花池”,一端通章园的“千尺潭”。当时郡人多于此春游看花,一时鼎盛。
宋末兵变,梅园、章园废圮不堪。元以后,桃花坞又屡有兴建。明弘治年间,著名画家唐寅以卖画所蓄,购得章楶的桃花坞别墅,取名为“桃花庵”,并在四周种桃树数亩,唐寅亦自号“桃花庵主”。清顺治初年,名医沈明生又购得此地,复建“桃花庵”等建筑以表追思,时人称“唐家园”或“沈太翁园”。乾隆年间,僧禅林、道心改建为宝华庵,光绪年间又改为文昌阁。
仍是在桃花坞,明天启年间,杨大潆建“准提庵”,供奉准提佛。清嘉庆年间,吴县知县唐仲冕以唐寅族裔身份在准提庵东侧建“唐解元祠”,署室名“桃花仙馆”,以祀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先生。
民国初年,爱国士绅费仲深购得唐寅故居一角,建“归牧庵”。1925年,其子费巩与袁世凯孙女袁慧泉在此成婚。
至于五亩园,清末叶昌炽重筑园亭,建筑物名称多用五亩园旧有,人称“叶氏花园”。后被谢家福购得,建“望炊楼”。
『陆』 赞美苏州 古诗
关于苏州的诗句(一)
《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送人游吴》【唐】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正月三日闲行》【唐】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关于苏州的诗句(二)
《横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怀吴中冯秀才》【唐】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忆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把酒对月歌》【明】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横塘【宋】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关于苏州的诗句(三)
《桃花庵歌》【明】 唐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唐寅桃花庵图》【清】 乾隆
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
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七字志怀颇见道,宁云溪壑兴堪陶。
《陈后宫》【唐】 李商隐
茂苑城如画,阊门瓦欲流。还依水光殿,更起月华楼。
侵夜鸾开镜,迎冬雉献裘。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忆旧游》【唐】 白居易
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六七年前狂烂漫,三千里外思徘徊。
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
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
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关于苏州的诗句(四)
《乌栖曲》【唐】 李白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登阊门闲望》 【唐】 白居易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今来未敢苦夸张。
《满庭芳》【宋】 曹勋
白氎行缠,青巾包结,几年且混常流。
寰中谁见,心地自清幽。雨散昆仑顶上,香润遍、琼圃无忧。
灵芽长,如今寒暑,饥渴总何愁。
诸公,须著力,尘缘扫尽,师旨坚求。
看天边、飞金走玉难留。
住个庵儿不大,争恋得、月馆青楼。
台山里,从人一任,说个好苏州。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唐】 白居易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
以上信息来自:http://..com/link?url=-wmVjSTLy9RHB--
『柒』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什么意思
意思是:苏州金阊门外的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住着个人,大家叫他桃花仙。桃花仙人种了很多的桃树,等到桃树开花了,他就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这句话出自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桃花庵歌》。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却蕴涵的无限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
(7)苏州桃花庵扩展阅读
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乐于归隐、淡泊功名、不愿与世俗交接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隐者之意,更体现出追求自由、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可贵精神。
说自己是隐居于苏州桃花坞地区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种桃树、卖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写照,这四句通过顶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隐喻隐士,鲜明地刻画了一位优游林下、洒脱风流、热爱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隐者形象。
『捌』 苏州桃花坞在那里
一说起苏州桃花坞,便有人会提到明代的唐伯虎。其实,早在元代《烬余录·乙编》中就这样记载:"入阊门河而东,循能仁寺、章家巷河而北,过石塘桥,出齐门,古皆称桃花河。河西北皆桃坞地,广袤所至,赅大云乡全境,……杜荀鹤有桃花河诗,邦人皆能诵之。"可见苏州桃花坞,不仅成名在唐伯虎于该地筑别墅之前,地块也较今日之桃花坞广大。《烬余录·乙编》多记唐宋时苏州城内桃花坞事,作者徐大焯,宋末元初吴县人,宋亡后,自称"城北遗民",居桃花坞庆云里(今桃花坞大街官厍巷),时去唐宋不远,其言当有所据。唐诗人杜荀鹤对吴地很熟悉,他的《桃花河》诗虽已亡佚,但其《送人游吴》诗却流传下来,历千余年而至今,"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依然是桃花坞大街沿河一带的主景风光。不虚。 五亩园中还有双荷花池(非今日之双荷花池)、梅坞、桃林与竹林(直至上世纪50年代,园内尚有成片的紫竹、方竹、圆竹三种竹),著名的亭台建筑有更好轩、碧藻轩、寄茅庐、拜石台等。清叶昌炽后购得五亩园旧址,一仍宋、明时故事,修复"梅坞"、"更好轩"、"桃花坞"、"双荷花池"、"碧藻轩"、"寄茅庐"、"拜石台"等,并加建采石矶(叶氏就掘取碑石处浚池筑矶,因名采石矶)等。叶氏子好结客,日游宴其中,园名又复大振,人称"叶家花园"。咸丰初,叶氏家道中落,卖予潘姓。太平天国时五亩园又遭兵燹,后稍修复。光绪八年,吴中名士管礼昌、朱世德、徐钺、胡三桥、张玉笙(森)等,于五亩园成立了"五亩园谜社",这是苏州第一个民间灯谜社团,谜社成员每逢望日,集中园内,酒阑茶罢,各张旗鼓,互斗机锋,悬谜遣兴。 "五亩园谜社"一直活动到清光绪十四年(1888),因谜社重要成员俞吟香、何维棅、胡三桥、江长卿等相继过世而偃旗息鼓。 光绪十五年(1889)五亩园捐归文昌宫轮香义塾,自此五亩园残园并轮香义塾事务统归慈善机构管理。著名社会活动家、学者、慈善家谢家福(1847-1896)在主持五亩园残园时,五亩园残存亭台楼榭及相关屋宇、设施,多予修复。 谢氏在五亩园南面改建了一些房屋,以作接义公所、轮香局、义塾(儒孤学舍)及丙房之用(所谓丙房,实际上就是存放灵柩之舍,旧时丧家灵柩不直接入土安葬,暂时安厝之舍称作丙房或丙舍,连同殡仪馆,常属慈善机构安排与管理)。光绪十八年(1892),谢氏利用儒孤学舍创建苏州电报传习所(苏堂),它是我国早期培养电信人才的三大学校之一,三年间一共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报务人才800余人,影响极为深远。 1921年,张紫东、贝晋眉、徐镜清、孙咏雩等,又假五亩园"中丙房",创办了在我国戏剧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昆曲传习所"。 五亩园南部作为慈善机构使用的房屋,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正式移用作"城北殡仪馆",谢家福嗣孙谢安生成为最后一位殡仪馆馆长,殡仪馆撤销后,原址大部分改建为民居。五亩园园址1961年被林业机械厂占用(其前,西部部分土地即蔡家河东段北部曾为东风焦炭厂所有),园内残存楼亭等景如更好轩、碧藻轩、碑廊及古木、亭、池等,最后消失于1974年。 2005年9月,林业机械厂搬迁完毕,土地被拍卖,今已在建别墅区。
『玖』 苏州唐寅园以什么出名主要是与唐伯虎有关的吗
以唐伯虎出名。唐寅园(唐伯虎文化园)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南解放西路146号,为江苏省文物专保护单位属,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江南第一才地,很多客人到唐寅园求才、沾才、得才。唐寅园是苏州园林中唯一以展示唐伯虎艺术生平及明四家书画作品为主的,是在苏州了解唐寅文化、吴文化、中国书画文化的必到之处。
『拾』 苏州唐寅园有哪些历史典故
唐寅园,也就是唐寅墓,位于苏州市区解放西路上,占地近万平方米,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唐寅辞世之时,家境清贫,就葬于桃花坞故居之后,嘉靖22年才移葬今址。
唐寅墓园占地1公顷,大门南向,由四根汉阙式立柱组成。石砌大道尽头为一花岗石两柱出头牌坊。最北为墓冢,占地约1亩,四周用块石砌成明式冰梅墙。墓东向,封土高约3米,前筑石亭,亭内立“明唐解元之墓”碑。墓区内遍植黑松翠柏碧桃,清静幽雅。
明崇祯十六年(1644年),文人雷起剑、毛子晋等人见唐寅墓地荒芜,牛羊践踏,凄然叹曰:“千载下读唐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乃出资整修,“理厥封树”,“构数楹而祠之”。清嘉庆六年(1801年)长沙人唐仲冕来苏任吴县知县,以唐寅族裔身份再修唐寅墓。碑书“明唐解元之墓”,覆以石亭,立石绰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7年和1958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唐寅墓。当时,唐仲冕所立之石亭及墓碑尚存。除整治基地外,新建石坊一座于墓道起端,上刻“唐伯虎墓 ,背刻名名传万口”,并种植桃花数十株、松柏20余株。
1955年,政府对唐寅墓进行了整修,次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但“文革”期间,唐寅墓地遭毁坏,墓碑、石亭、石坊等荡然无存,只留荒冢一堆。
1985年,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再次修复墓冢,次年又在墓南建起六如堂、梦墨堂等厅堂,辟为唐寅纪念陈列室,并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唐寅园布局错落有致,恬静中透出几分风雅。
2008年5月起,苏州市区文保所对唐寅园进行了大修。几个月来,这里的屋顶得到了翻修,电线也进行了重排,围墙被加高了,门窗柱子进行了重新油漆,地面假方砖则被真方砖替下……针对变成低洼地块这一问题,大修还重新铺设了这里的下水系统,配置了专门的抽水泵。此次大修除了改造“硬件”外,还将提升“软件”,如将增加陈列一些有关唐伯虎的正史和野史资料,做一个效果逼真的唐寅故居沙盘;另外还设想增加演艺内容,如通过评弹讲述“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从而增加游园的趣味性!
唐寅园 - 唐寅四堂
第壹堂 桃花仙馆
桃花仙馆是三间堂屋,因为唐伯虎是明代人,所以我们是仿造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六扇油漆竹丝大门。这个门厅造得不太高大,因为唐寅墓属于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情况。唐伯虎虽然名声很大,但是他的家境清贫,特别是到了晚年,他是穷的很,因此门厅造得不太高大。这里上面有块横匾,题为
【桃花仙馆】,为什么叫桃花仙馆呢?因为唐伯虎在三十八岁的时候,靠卖字画积攒了一些钱,在我们苏州城北桃花坞,原宋人章庄简别墅的废墟上仿照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地缩武陵脉,轩开蔚蓝天】,造了一座山野田园式的别墅。他造的这座别墅并非是楼榭池馆,因为他的钱不多,实际上只是几间雅致草堂、几个竹亭、竹溪厅、蛱蝶斋。园外一曲清溪蜿蜒流过,溪外一株柳树一株桃。因为唐伯虎最喜欢桃花。辟了药栏,疏浚后的双荷池,种了荷花,养了池鱼。桃花坞别墅落成以后,唐伯虎很为满意,取名为【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还做了《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需花下眠。酒醉酒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今天我们有讲唐伯虎故居桃花庵的意境移到这里来的意思,所以取名为【桃花仙馆】。
第贰堂 梦墨堂
这个厅取名为梦墨堂,为什么题名梦墨堂呢?就得先介绍一下唐伯虎的生平了。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明,而且学习也很勤奋,十六岁时参加当时苏州府的府试,考中了就是秀才,他不仅中了秀才,还考了第一名,称为【案首】。当上了苏州的府学生员,童髫中科第一,在科举时代是了不起的事情,唐伯虎一下子就成了全城读书人议论和赞叹的中心人物。到了二十九岁,唐伯虎去南京参加应天十三府的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他不仅中了举人,又考了第一名,称为【解元】。所以当时人也称他为唐解元。三十岁时候,踌躇满志赴北京参加【会试】,意欲进一步夺取功名,没想到到了北京以后,在会试期间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有人启奏皇上,说主考大人事先把考试的题目泄露出去了。这个案子朝廷非常重视,派人追查,在追查过程中,唐伯虎被牵连进去了,把他送到大理寺受审。当时的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审下来,主考大人是撤职查办,唐伯虎也吃了十个月的官司。后来弄清楚,这纯粹属于冤假错案,实际上是朝廷官僚之间的党争,唐伯虎做了个牺牲品。虽然吃了十个月的冤枉官司放是把他放出来了,但是唐伯虎从此以后仕途绝望,高官厚禄就没有希望了。现在来讲,冤假错案可以平反昭雪,可当时是封建社会,又是皇帝定的案,睡也翻不了,相反把唐伯虎黜为浙江小吏。他以士可杀,不可辱而一直没去上任。
这么一来,唐伯虎在人生的道路上受到了一次沉重地打击,回苏州以后,总是心里头闷闷不乐,借酒浇愁,甚至还有点自暴自弃。在这种情况下,唐伯虎一些好朋友,都是当时的吴中才子,祝枝山、文征明等就劝唐伯虎,在这些好朋友的劝导之下,唐伯虎又重新振作了起来。以后他就决心致力于诗、书、画堪称三绝。
在三十一岁的时候,唐伯虎象司马迁一样,抛开了一切作了一次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个省,历时十个月,饱览了祖国南方的名山大川,为他以后在艺术上取得杰出的成就起着很重大的影响。据说唐伯虎千里壮游到了福建境内,福建仙游县有个九鲤湖,九鲤湖畔又座九鲤祠,供奉的是九鲤仙子,民间传说,这个九鲤仙子很善于托梦,一些文人墨客到这里游玩都是夜宿一晚,希望晚上九鲤仙子托个好梦。唐伯虎到了这里自然也要夜宿一晚,果然那天晚上九鲤仙子给唐伯虎托了个梦,梦中索然没讲什么话,可是赠送给他宝墨万锭,自此以后唐伯虎无论是写诗、做文章还是绘画,都自己感觉下笔如神。他为了纪念这个梦在他以后建造的桃花庵别墅中专门造了一个梦墨亭。今天我们移用到这里,取名梦墨堂。这就是梦墨堂的来历。
第叁堂 六如堂
这个厅叫六如堂。为什么取名六如堂呢?因为唐伯虎到了中年以后,由于社会的冷落,命运的捉弄,生活的清贫,出世的思想很强烈,他便开始信佛,研究佛经,状死超脱,实为愤世,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来自佛经里面的金刚经,金刚经里有这样几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光阴似箭,人生短暂,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就像一场春梦,又像一片幻觉,更像河中水泡,月下影子,早上露水,天空闪电,捉摸不定,瞬息而过。所为四大皆空。这是一种消极思想,这种消极思想之所以被唐伯虎接受,正好反映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糟蹋,这就是六如堂的来历。这儿搞了一个唐伯虎的塑像,这个塑像是根据我们江苏的历代名贤像当中选来的。唐伯虎的肖像只留下三张,一张头戴斗笠,看上去有点儿像渔翁的打扮。另外一张可能是他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了解元之后画的,这幅肖像我们梦墨堂里面有陈列,还有一张就是我们这个样子,我们认为这个样子有代表性,因为唐伯虎一生是个清寒文人,因此根据这张肖像雕塑了这个塑像,这个塑像有一点儿构思,构思是这样的,头戴方巾,手拿画笔,凝神构思,眼神冷漠,唇边露出嘲讥,体现出唐伯虎生平倜傥不羁,笑傲烟云,清廉自奉,孤芳自赏,为艺术呕心沥血的文人气质以及蔑视金钱权势的脱俗胸襟。其本人也有【百年障眼书千卷,四海资身笔一枝】之句。
第肆堂 闲来草堂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观梅图》轴,明,唐寅绘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闲来草堂便是唐寅闲来无事绘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