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桃花庵选段九尽春回张宝英
『壹』 豫剧桃花庵戏词
带路来——
(唱)九尽花开春又来,可是又一载。
九尽花开春又来,年年月月我想哪想张才。
蝴蝶儿双双啊飞墙外,鸿雁飞去紫燕来。
自从你虎丘山上去玩会,到如今一十二年未有回来。
我这终日里想啊,我就夜夜的盼哪,音信儿渺渺枉费心怀。
我为你懒把那鲜花带,我为你懒上梳妆台。
我为你府门外我挂过彩,我为你在庙院里把香排。
庙院里求神神也不语呀,府门外算卦挂挂不开。
我为你各州府县去访探,在各通衢大道贴过了告白。
莫非他石沉在那汪洋海,他的那生死存亡,真叫人难猜。
比凤啊和鸾鸾他不爱,比一对鸳鸯鸟两下分开。
这比翼鸟儿一个在,失落的孤雁哪独自哀。
窦氏女盼夫夫不在,你撇下我伶仃孤苦、无依无靠。
狠心的张才,你怎不回来呀!
(丫鬟道白:啊,大婶!你不要哭啦,俺大叔终究会回来的。)
(唱)为张才把我的眼哭坏,这一朝,这一朝不来盼下载!
(1)豫剧桃花庵选段九尽春回张宝英扩展阅读:
豫剧《桃花庵》为传统老戏,它最早流传于豫西一带,后来因剧情吸引人,特别是包含了几段优美的唱腔,便逐渐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推广开来,成为豫剧中最有影响的一出戏。
记得最早演出此剧的是豫西男旦翟彦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樊粹庭为陈素真整理改编时,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艺术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王镇南也为常香玉整理过此剧。
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1980年5月,崔兰田率团进京演出此剧,饰窦氏,崔兰玉饰陈妙善。1981年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内部出版高连山的整理本。河南地方剧种罗戏、卷戏、宛梆、落腔、怀梆、大平调,均有此剧。
豫剧早期演出都是各自为正,便出现了不同的演出版本。豫剧《桃花庵》也是如此,崔派和桑派之《桃花庵》,虽剧情相似,没有大的差异,但唱词却差别较大。常香玉的《桃花庵》也有自己的演出版本,与崔派的,桑派的,其他各派的,也有很大不同。
『贰』 谁有豫剧《桃花庵》的戏词
转载自:http://hi..com/penjv84/item/6fe87f949dc5731f934f41c3
桃 花 庵
--------河南省心连心豫剧团
第一场
窦氏唱:
九尽春回杏花开
我的张才相公
九尽春回杏花开
那红燕飞过紫燕来
蝴蝶双双飞墙外
想起了久别的丈夫
名叫张才
自从他虎丘山前去
望会
他一去十二载没有
回来
我是天天想
夜夜盼
音信眇无枉费心怀
为奴夫我懒把鲜花
带
为奴夫我懒上
梳妆台
为奴夫府门外
挂过彩
为奴夫庙院内常把
香排
庙院求神神不语
府门外算卦卦卦
带灾
各州府县去打探
在那通俗大道
贴过告牌
好似是石沉汪洋海
对他的生死存亡
实实难测
莫非是中途路
被人害
莫非是失足落水
土里埋
比凤鸾鸾不在
比对鸳鸯两分开
比翼鸟以个在
失群的孤雁独自哀
奴家盼夫夫不在
膝下无有一婴孩
奴的夫若有好和歹
可怜我孤苦伶仃
无依无靠
狠心的张才你咋
不回来
小丫环你领我
花园走进
见一对小蜜蜂
采花来
叫一声小蜜蜂
你慢慢踩
窦氏的心腹事
你可明白
一年有四季
四季十二个月
年年月月我想的是
奴夫张才
正月里摘石榴
长街去卖
二月里五端阳
踩爱叶
三月里三月三
牛郎相会
四月里刮寒风
百花衰
五月里逢霜降
天气寒冷
六月里雪花飘
铺满长街
七月里七月七
添坟扫墓
八月里贴门神
新年到来
九月里九月九
春风摆柳
十月里风和日暖
百花盛开
十一月割麦子扬
场落地
十二月数头伏
天气炎热
想奴夫想的我
神魂颠倒
我把这一年四季
分解不开
叫丫环你领我
过街楼上
我站在过街楼
看个明白
只见那北京杂货
苏州卖
苏州的货船往杭
州开
也有男也有女
也有二八女君才
过路的君子千千万
咋不见张才夫
回家来
窦氏女正念心腹事
宝玉唱:
我去到义学院去把
书攻
老爹爹他教我
常把功用
一边走一边跳
口读诗文
往前走来到上马
石上
我这里口不念心中
常诵
窦氏唱:
过街楼上用目睁
上马石坐一个
小顽童
前看好似张才夫
后看好像奴的相公
丫环领我门楼下
你快把这顽童
唤到咱家
宝玉唱:
你就是老母亲
受儿一拜
说什么是干娘
如同亲生
窦氏唱:
宝玉儿直把
亲娘来叫
半辈子听叫娘
可是头一声
叫丫环打皮箱
把汉衫来取
如若是不合体
娘与儿换新
宝玉唱:
崭新蓝衫穿身上
不由宝玉喜在心
孩儿上学穿
下学脱了
时常见新
窦氏唱:
我的儿到义学
去把书攻
每日里莫贪玩
苦把攻用
到日后金榜上
定能提名
宝玉唱:
辞母亲施一礼
我去到义学把书攻
窦氏唱:
宝玉儿出府去
欢天喜地
我笑在脸上
喜在心中
小丫环你去到
府门外等
你少爷放学回
禀我知情
王桑氏唱:
叹光阴似流水
过的快
王桑氏至如今
两鬓斑白
穷无奈拿蓝衫
大街去卖
但愿得张大婶
善门常开
窦氏唱:
张才夫十六载
无影无踪
为什么香汗衫
流落在桃花庵中
有汗衫就应该
有人在
莫非他桃花庵
贪恋尼僧
王桑氏唱:
辞别了大婶子
我去把信送
这件事倒叫我
又怕又惊
窦氏唱:
我给他来一个
备而不防
桃花庵去打探
张才夫郎
第二场
陈妙善:
念真经拜佛主
一日三遍
守孤庙伴清灯
月月年年
思往事如浮云
飘浮不定
陈妙善苦愁思
独守一庵
有话对谁言
大婶子将要把香进
天保佑别连累
年迈之人
慌张张急忙忙
我把庵门进
还要你前言后语
多加留神
王桑氏进庵来
把信送
陈妙善唱:
窦氏女来降香
暗吃一惊
提起来虎丘山
玩会望景
茶楼下遇见了
张才相公
他随我来到了
桃花庵内
名为尼暗夫妻
海誓山盟
不料想张才夫
染病伤命
大佛殿火池下
葬他的尸灵
他死后我生下
娇儿一个
出家人养儿女
大理不通
蓝衫上题诗句
将儿包过
小指间咬齿痕
留作证凭
月黑天王桑氏
抱出庵去
自如今在何方
下落不明
十六年没见有
风吹草动
思夫君想娇儿
唯对孤灯
窦氏女来降音
构起我心病
莫非是王桑氏
她走漏风声
窦氏唱:
来到了桃花庵
往里传禀
十一里把善主
往里相迎
进庵来不参神
一旁坐正
尊善主你请坐
我打茶一盅
小道姑递茶来
神色不正
莫非是张才夫相交
就是此人
手端着这杯茶似饮
非饮
俺二人初见面
各怀疑心
姐姐带我情意深
我怜妹妹守空门
日后往来多亲近
相依相助成知音
我直把这杯酒
端在手内
让过了小妹妹
我先饮头盅
我只把这杯酒
用在腹内
还恐怕吃醉酒
吐露真情
斟上了三杯酒
暂切不饮
我看你心中定有
风情
我劝你把实话
讲当面
若不然难出这
张家府门
我本是出家要
休身养性
跳出了三界外
不在五行
小妹妹你不用
嘴紧牙硬
你的帐掌握在
我的手中
丫环把把蓝衫取
问妹妹知情不知情
陈妙善:
真情实剧摆当面
水落石出瞒不成
望定了窦氏姐
双膝跪定
匝跪在二堂上
我大放悲声
我哭了声窦氏姐
再声窦氏姐
都只为虎丘山
起了大会
随师父去望会
离开庵中
俺师徒茶楼上
正把茶用
楼下边直来了
一位相公
他望我我望他
彼此有意
他随定小妹妹
来到庵中
那相公在庵中
住了数月正
他就一死了
那相公家住在
双竹巷内
他名叫张才
是宏门后生
我哭
哭了声丫环姐
你咋不叫我哭啊
窦氏唱:
昏梦见与张才
见一面
见道姑气得我
满腹疼
眼望着虎丘山
我的两眼流泪
我那短命的夫君
我哭一声叫一声
哭了声张才夫
鬼魂听
在家时我是怎样
嘱咐于你
嘱托的言语你咋
不听
我劝你在家把功用
你言说玩会一毕就
回程
我只说你出门
去玩会
哪料到你一去
影无踪
为妻我今日盼来
明日等
盼来盼去我落场空
心中不把旁人恨
恨张才白白死在
小道姑手中
我有心拉道姑
往公堂去送
哭了声窦氏姐
你好狠的心
你怎知俺出家人
有满腹苦情
出家人你不该把
凡心来动
平白地害死了
张才相公
心中有苦口难开
跳进黄河也
洗不清
我不怨窦氏姐
心肠狠
我只把张才相公
怨几声
家中既有前妻在
你不该又到俺
桃花庵中
我有心拉道姑
公堂送
妇道人打官司
俺不落美名
又有心拉道姑
人前去辩理
我哭了声我的
老师傅
我再叫了声
张才相公
唉
我我我
我的小娇儿......
窦氏唱:
我有心拉道姑
公堂去送
妇道人打官司
不落美名
又有心拉道姑去
人前去辩理
为什么我哭夫
她哭儿童
是是是
明白了来路去景
莫非她与张门
留下后生
罢罢罢
张才夫死过
暂切不讲
慢慢地打听俺
张门的后生
小妹妹只哭得
两眼红肿
她也是满腥冤
难解难平
可怜俺二人一样
苦命
她有冤我有恨
将心比心
不怨天不怨地
也不能怨你
死张才害了
咱两个活人
小妹妹你放心
咱前世不论
我的妹妹呀
我的姐姐呀
从今后咱二人
相依相亲
窦氏唱:
窦氏女一阵阵
满面笑容
只觉得心欢喜
喜笑连声
张才夫桃花庵
他一死伤命
我的小妹妹
她生下俺张门
的后生
王桑氏把我儿
抱到街上
苏老爷把我儿
买回府中
一岁上二岁上
娘中怀抱
三岁上四岁上
小小的顽童
五岁上六岁上
大街玩耍
七岁上八岁上
把书攻
九岁上十岁上
南学攻读
我的儿成人大
进京求名
至如今我的儿
魁名高中
但愿得我的儿
认姓归宗
陈妙善唱:
人都说出家人
无有好处
我的儿中状元
娘是告命
第四场
苏太太唱:
喜只喜我的儿
魁名高中
我的儿中状元
娘是告命
来此在府门外把轿
落正
叫家院拿门贴
往里传禀
叫家院府门外
把轿顺正
俺母子不拜客
转回府中
咱在此张府内
议论不了
咱去到明论堂
细说分明
第五场
苏坤唱:
我的儿中状元
喜不自禁
苏亲公拿一个
天地良心
宝玉唱:
泪洒齿恨作凭证
她是我亲娘果是真
见亲娘我怎能
不相认
急忙上前认娘亲
苏坤唱:
十六年为娇儿
把心操尽
一旦间你忘了
养育之恩
我的儿中状元
理当孝顺
千万间虽听她
一片胡云
窦氏唱:
苏老爷讲此话
大理不讲
你妄为父母官
四品皇堂
宝玉儿他是俺
张门之后
宝玉儿他是俺
苏门的儿郎
王桑氏做凭证
你还有何话讲
蓝衫上留诗句
血书几行
咬齿痕留在儿手上
是您生是您养
十六年您不知
所为哪桩
妙善唱:
可怜我薄命女父母
早丧
万无奈流落到
尼姑庵堂
菩萨尚能生佛子
妙善却不能育
儿郎
生儿难养抱庵外
血书几行泪千行
宝玉儿他是我妙善
生下
我的苏老爷你怎
忍心割断俺
骨肉情长
你咋不叫他认下
亲娘
我的宝玉儿呀
苏坤唱:
真凭实据摆当面
倒叫我老苏坤
作了大难
张亲母受孤单
亲亲可怜
陈妙善受之苦
薄命红颜
临别时再看看
我儿的脸
他面带愁眼含泪
左右为难
夫人她舍娇儿
怎肯情愿
到后来谁为俺
送老百年
一个儿也不能分为
两半
留苏门去张家
我作了大难
给了她后事莫管俺
成人美济人难我无
愧苍天
窦氏唱:
谢亲公赐娇儿好心
一片
他二老落一个
养子孤单
宝玉儿留苏府
你莫要管俺
留苏府奉双亲
你莫把家还
老苏坤唱:
谁栽树谁乘凉
谁生的儿子叫谁娘
猪头安不到牛身上
你认姓你归宗
理所应当
窦氏唱:
明论堂把我儿
拉来拉去
他是我张门后
我岂不心疼
死过的张才夫
我再三埋怨
你撇下这乱麻绳
我撕拽不清
一家生儿未从养
一家养儿未从生
生儿养儿一样重
孝父母奉双亲
我一人担承
一个儿两家子
情通理顺
我劝你讹我儿
莫讹我孙孙
全剧终
一?
老苏坤唱:
谁栽树谁乘凉
谁生的儿子叫谁娘
猪头安不到牛身上
你认姓你归宗
理所应当
窦氏唱:
明论堂把我儿
拉来拉去
他是我张门后
我岂不心疼
死过的张才夫
我再三埋怨
你撇下这乱麻绳
我撕拽不清
一家生儿未从养
一家养儿未从生
生儿养儿一样重
孝父母奉双亲
我一人担承
一个儿两家子
情通理顺
我劝你讹我儿
莫讹我孙孙
全剧终
『叁』 哪里有常香玉大师的《桃花庵》“九尽春回杏花开”选段
http://www.hn8868.com/html/hnyjzc/如果打不开开下面内的容
http://www.henanxi.net/bbs/viewthread.php?tid=27298
『肆』 谁有豫剧MP3选段:张宝英《九尽春回杏花开》,其它〈当警察二十年我处处护着你〉〈当初他甜言密语将我骗
正在发送,请查收采纳。衷心祝愿听戏愉快,天天开心,事事如意!专
直接将我115网盘属戏曲60G资料的分享权发到你邮箱(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评剧、曲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庐剧、采茶戏、滑稽越剧、山东梆子、湖北大鼓、大鼓书、绍剧、淮剧、扬剧、越调、沪剧、楚剧、锡剧、琴书、扬琴戏、柳琴戏、二人转、吕剧、花鼓戏、秦腔、88首适合老人听的歌曲等),你会收到115发来的邮件,打开邮件,就可以接收我网盘上的戏曲
请大家不要通过加网盘好友的方式来找我,我的好友都2000人了,超过了500人的上限。但通过上面的方法,照样可以让你接收我的戏曲资料
前提是你自己要有115网盘,才能接收,如果没有,上网搜索如何免费注册115网盘,一分钟搞定,这种事情是可以无师自通的。成功后,一分钟就能把我发给你的存到你的网盘上,永远成为你的东西了
『伍』 豫剧《桃花庵》电影中张宝英演的什么角色
张宝英出演的陈妙善
传统剧情
讲述:苏州张才虎丘山玩会,在茶肆饮茶,楼上女尼陈妙善见而爱之,将瓜子皮撒下,并题诗赠扇,掷于张才。张追踪桃花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妙善生子,用张才遗衫包裹婴儿,求王三思抱出曙中。王将婴儿卖于苏州知州苏坤为子,取名宝玉。十二年后,张才之妻窦氏见到宝玉,因貌似张才而收为义子。王三思张宅卖衣,窦氏见蓝衫生疑,问出来历,便以降香为名去桃花庵,将妙善邀至家中盘问。妙善见蓝衫道出真情。宝玉得中状元,窦氏携妙善、王三思至明伦堂,讲明宝玉身世,求其归宗。苏坤因无后而不依。窦氏以张、苏两家各为宝玉娶妻、骑门双祧之计平息争端。
电影剧情
豫剧《桃花庵》是一出根据传统戏《桃花庵》整理、改编的戏曲艺术片。
豫剧《桃花庵》是豫剧豫西调名家崔兰田的代表剧目。戏剧故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书生张才三月三西湖望会,一去十二年袅无音讯,其妻窦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欢,望眼欲穿。过街楼偶遇一顽童,相貌酷似张才,便认为义子。无巧不成书,大街又见一卖衣老妪王三思,所卖之物正是其夫离家之时所穿兰衫,追问根由才得知,张才于十二年前已故;悲伤之余,又得知张才望会期间曾与桃花庵尼姑陈妙善有私,并生一男,因庵中无法抚养,遂交于王三思转卖他人。
窦氏桃花庵访尼,与陈妙善互诉和张才的生离死别之苦,同命相怜,以德报怨,又将妙善接到家中奉养,以了丈夫生前之念。
数年后,义子高中状元,居家欢喜,王三思也来道贺,才道破状元郎正是妙善所生,张才之遗腹子;磕家团圆,皆大欢喜。
演员
张宝英,女,汉族,1940年12月生,毕业于安阳豫剧院。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当今豫剧十大名旦 之首,河南省长葛市老城东关人。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有突出贡 献的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艺术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张宝英1953年入长葛县豫剧团学戏,1955年考入安阳市豫剧团,1959年拜豫剧五大名旦之一崔兰田为师,悉心学习崔派艺术,同年参加省二届戏曲会演,获优秀演员奖,后去西安向秦腔演员马兰鱼学《游西湖》,1960年带此戏去上海演出获好评,1961年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学习《宇宙锋》、1962年去北京演出《三哭殿》,著名戏剧家田汉撰文在《人民日报》,赞扬她“表现了优秀的才能”、“表演颇为生动真实”。
1965年同豫剧艺术家马金凤同演《打牌坊》饰女队长,参加中南地区现代戏会演,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9年参加省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饰演田汉改编后的《对花枪》女主角姜桂枝,获荣誉奖,年末在香港与河南合拍的豫剧艺术片《包青天》中饰秦香莲。80年同老师参加省豫剧流派会演,随后赴京演出《桃花庵》、《三哭殿》、《陈参两爬堂》等,85年12月参加省首届戏剧大赛,主演《秦香莲后传》获表演一等奖第一名,87年参加全国豫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连赛,获最佳演员奖,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获金奖第一名,并率团进京演出《桃花庵》、《卖苗郎》、《秦香莲后传》等,还应邀去中南海为中央首长演出《桃花庵》。
1988年率团去深圳、蛇口演出,1990年参加全国梨园杯豫剧广播大赛,获金奖第一名。1991年参加香玉杯艺术奖评选获三届香玉杯第一名。1992年参加文化部艺术局在西安举办的金三角交流演出,获优秀演员奖。1993年参加全国豫剧十大名目选技赛,获十大名旦第一名。1995年率团赴台湾九个市(县)进行了交流演出1996年随中国豫剧艺术团赴香港交流演出,荣获全省96年最受欢迎的十佳演员之一。1997年随中国河南豫剧团赴澳门参加了庆国庆演出,10月份回郑州参加了中国豫剧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均获好评。1999年上半年应邀参加文化部艺术研究院召开的50年文化艺术成就座谈会,获唱腔表演一等奖。她的唱腔浑厚深韵、情真意切、表演含蓄,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为当今豫剧十大名旦之首,崔派艺术的出色继承人。
出版有《张宝英演出剧目选》,电影《包青天》,电视剧《三进士》、《桃花庵》、《秦香莲后传》等。《张宝英唱腔选萃》盒式音带十几种。
中国戏曲分会理事,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剧协付主席,安阳市剧协主席。
『陆』 急求张宝英豫剧《九尽春回杏花开》谱子
有的,我刚看完,戳我头像,自取哦~
『柒』 豫剧全场视频-桃花庵-张宝英B高清完整版的网址,
豫剧全场视频-桃花庵-张宝英B高清完整版下载地址: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