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水禽
1. 有没有一些词语的高级说法比如。“荷花”说成“芰荷” 换种更书面的说法。 如果百度查这类词语关键词是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
川锁支祁水尚浑,地理汪罔骨应存。
樵苏已入黄熊庙,乌鹊犹朝禹会村。
跨历商周看盛衰,欲将齿发斗蛇龟。
空餐云母连山尽,不见蟠桃著子时。
常怪刘伶死便埋,岂伊忘死未忘骸。
乌鸢夺得与蝼蚁,谁信先生无此怀。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太和中刺史刘嗣之立,李绅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过濠,为作记。记今存而亭废者数年矣。)
颓垣破础没柴荆,故老犹言短李亭。
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鹜换新铭。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
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故人已为土,衰鬓亦惊秋。
犹喜孤山下,相逢说旧游。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欲放清溪自在流,忍教冰雪落沙洲。
出山定被江潮涴,能为山僧更少留。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裁。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惆怅沙河十里春,一番花老一番新。
小楼依旧斜阳里,不见楼中垂手人。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従此剡藤真可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门前歌鼓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青鸟衔巾久欲飞,黄莺别主更悲啼。
殷勤莫忘分携处,湖水东边凤岭西。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
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
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阿坚泽畔菰蒲节,玄德墙头羽葆桑。
不会世间闲草木,与人何事管兴亡。
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
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山鸡舞破半岩云,菱叶开残野水春。
应笑武都山下土,枉教明月殉佳人。
新第谁来作并邻,旧官宁复忆星辰。
请君置酒吾当贺,知向江湖拜散人。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与闭门。
西山烟雨卷疏帘,北户星河落短檐。
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汉家殊未识经纶,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千金购得解飞人。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
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
莫向骊山去,君王不喜儒。
石室有金丹,山神不知秘。
何必露光芒,夜半惊童稚。
皎皎岩下泉,无人还自洁。
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应为诗人一回顾,山僧未忍扫黄泥。
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
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卷却天机云锦段,従教匹练写秋光。
雨昏石砚寒云色,风动牙签乱叶声。
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
不嫌冰雪绕池看,谁似诗人巧耐寒。
记取羲之洗砚处,碧琉璃下黑蛟蟠。
晚节先生道转孤,岁寒惟有竹相娱。
粗才杜牧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雨折霜干不耐秋,白花黄叶使人愁。
月明小艇湖边宿,便是江南鹦鹉洲。
秋归南浦蟪蛄鸣,霜落横湖沙水清。
卧雨幽花无限思,抱丛寒蝶不胜情。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
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月与高人本有期,挂檐低户映蛾眉。
只従昨夜十分满,渐觉冰轮出海迟。
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
劝君多种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禀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
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
亭下佳人锦绣衣,满身璎珞缀明玑。
晚香消歇无寻处,花已飘零露已晞。
水轩花榭两争妍,秋月春风各自偏。
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决去湖波尚有情,却随初日动檐楹。
溪光自古无人画,凭仗新诗与写成。
身轻步隐去忘归,四柱亭前野约微。
忽悟过溪还一笑,水禽惊落翠毛衣。
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谁道使君贫且老,绣屏锦帐咽笙簧。
曲池流水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
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
长忆故山寒食夜,野荼蘼发暗香来。
分无素手簪罗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
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
少年辛苦事犁锄,刚厌青山绕故居。
老觉华堂无意味,却须时到野人庐。
寄语庵前抱节君,与君到处合相亲。
写真虽是文夫子,我亦真堂作记人。
金橙纵复里人知,不见鲈鱼价自低。
须是松江烟雨里,小船烧薤捣香齑。
不种夭桃与绿杨,使君应欲候农桑。
春畦雨过罗纨腻,夏垅风来饼饵香。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
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
大旆传闻载酒过,小诗未忍著砖磨。
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岁岁开园成故事,年年行乐不辜春。
今年太守忧难继,慈爱聪明惠利人。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蜂腰鹤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绝更逢君。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
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古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小园香雾晓蒙笼,醉手狂词未必工。
鲁叟录诗应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风。
弱羽巢林在一枝,幽人蜗舍两相宜。
乐天长短三千首,却爱韦郎五字诗。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纷纷青子落红盐,正味森森苦且严。
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偶寻流水上崔嵬,五老苍颜一笑开。
若见谪仙烦寄语,康山头白早归来。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生一去五百载,犹在峨眉西崦中。
自为天仙足官府,不应尸解坐虻虫。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芒鞋竹杖布行缠,遮莫千山更万山。
従来无脚不解滑,谁信石头行路难.
月丛号耿耿,露叶泣漙漙。
夜长不自暖,那忧公子寒。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
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洪钟起暗室,飘瓦落空庭。
谁言转丸手,能作殷床声。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
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跂跂有足蛇,脉脉无角龙。
为虎君勿笑,食尽虿尾虫。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双眉卷铁丝,两翅晕金碧。
初来花争妍,忽去鬼无迹。
2. 莲花纹的构成元素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 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 上,作为装饰。其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南北朝至唐代 ,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 ,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亦见雕刻 成立体状的莲花 ,如:南北朝的仰覆莲花尊 ,五代的莲花形盏托 等。宋代开始变为辅助纹饰。元至清代,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 、把莲 等,并常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如:莲池水禽、莲池游鱼等。
莲花,是我国传统花卉。《尔雅》中有“荷,芙渠……其实莲”的记载,古名芙渠或芙蓉,现称荷花,盛开时花朵较大,结果时可观赏,可食用,叶圆、形突,春秋战国时曾用作饰纹。自佛教传入我国,便以莲花作为佛教标志,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莲花因此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
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发展历史
莲花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自春秋时期即已出现于青铜器装饰上,到了六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盛,莲花装饰逐渐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装饰纹样,直至如今,人们对于莲花的喜爱程度不减当年。主要研究陶瓷装饰中莲花纹样的传承历史,理清其发展脉络。莲花纹样的来源莲花,通称荷花,又名芙蓉、芙蕖、水芝、水花、荷华等,早在距今7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发现荷花的有关化石遗存,因此我国自古即有爱莲花的习俗,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称颂,称它为“君子”花,李白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佳句,周敦颐更是赞其“出污泥而不染.
传统莲花纹样的文化意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莲被人们不断赋予各种涵义,发展出丰富多彩的“莲文化”。莲花在佛教中常比喻为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莲花在佛教中视为“净土”的代表,同样在佛教中,佛座为莲座,佛眼称为莲眼,佛经也有《妙法莲花经》等。在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有“莲宗”一说,是因为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在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与发展中,魏晋南北朝时期对莲花的崇拜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佛教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拜,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在古人来看,莲花还象征着“生殖崇拜”,如“鱼戏莲”。同时也有“莲生贵子”之意。,在民间广为流行,尤其多见于婚嫁的居室装饰、器具装饰、服饰用品等。二、莲花纹样的演进莲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多出现在瓷器上,作为装饰。其变化丰富。有独立纹样,也有四方连续。南北朝至唐代,莲花纹常作为瓷器的主题纹饰,碗、盏、钵、盘的外壁或内划复线仰莲,有的盘心还饰蓬莱纹,酷似盛开的莲花。在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中,莲花纹样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认为莲花图纹是随着佛教盛行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其实,从相关文献以及出土文物来看,早在上古时代,就有了关于莲花的记载……,莲花纹样的应用同样也早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便出现在了器皿、铜镜、瓦当、建筑上。
审美意义
荷花又称莲花,古代称芙蓉、水芝,雅称溪客。花开时称芙蕖、未开时称菡萏。最早起源于楚国,在《楚辞》中有“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芙蓉”即指莲花。在陶瓷装饰上使用莲花纹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即已出现于青铜器装饰上。自东晋、北魏以后,随着佛教艺术的盛行,用莲花纹样作为装饰更是达到极盛。在瓷器装饰上,莲花、莲实与莲瓣纹成为主要题材,莲瓣纹和以荷莲、忍冬纹等组成的卷草纹,特征鲜明,富于变化,成为魏晋南北朝陶瓷装饰的时代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和欣赏价值。至隋唐五代,莲花纹样逐渐与中国的审美情趣相融合,逐渐脱离宗教的涵义,普遍为民间艺术所采用,成为优美的装饰题材,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莲花纹样的装饰性中国传统莲花纹样的本质,在于它的审美意义。纹样的出现都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人们用莲花纹样装饰生活并赋予其象征寓意,莲花纹样的装饰性就自然成为纹样审美意义的主要方面。
3. 关于饮酒的古诗
关于饮酒的古诗:
1,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酒兴颇浓,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3,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译文:
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
5,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园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译文: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4. 荷花水禽图的完整资料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荷花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等,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陈志岁《咏荷》诗曰:“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 中文学名: 荷花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称: 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藕花等 分布区域: 荷花原产于中国,一般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别名: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水华、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荷花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花,也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和孔孟荷花高清近拍图册(17张)之乡济宁市的市花,还是埃及的国花。此外,济南的大明湖也有多种上好的荷花。苏州的园林比如拙政园里,也有许多婀娜多姿的荷花。像仙女一样,亭亭玉立。 [1]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荷花 [2]荷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荷花的需水量由其品种而定,大株形品种如古代莲、红千叶相对水位深一些,但不能超过1.7米.中小株形只适于20~60厘米的水深.同时荷花对失水十分敏感,夏季只要3小时不灌水,缸栽荷叶便萎靡,若停水一日,则荷叶边焦,花蕾回枯.荷花还非常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5. 苏州拙政园建于什么年代
你好,苏州的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
苏州的拙政园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谢谢提问,望采纳哦。
6. 朱耷 荷石水禽图 欣赏
朱耷《荷石水禽图》
朱耷(约一约l705),明亡后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号雪个、个山、驴、驴屋、掣颠等,江西南昌人。弃僧还俗后取号八大山人,以前的字、号一概不用。江西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祖父、父亲均为书画家。出身明朝宗室,明亡时。年十九,国破家亡之痛甚切,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孤僻,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擅画山水、花鸟、竹木。山水师法董其昌,兼及黄公望、倪瓒,画风枯索冷寂,凄凉悲清。花鸟画极富个性,成就卓著。师法林良、徐渭、陈淳等写意花鸟画诸家,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如画鸟、鱼,作 “白眼向人”状,以抒愤世之情,署款“八大山人”,连笔如“哭之笑之”,寓“哭笑不得”之意。亦擅书,淳朴圆润。他的绘画在当时影响不大,师之者仅牛石慧、万个等人,但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刻的, “扬州八怪”、 “海派”以及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均深受熏陶。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余味无穷。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八大山人曾自云: “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款署: “八大山人写”,押“八大山人”白文印。
http://www.artwork.com.cn/art/gh/mingqing/img/zhuda_hssqt_l.jpg
7. 荷花水禽图读后感300字
《荷花》这本书分为散文辑和小说辑。散文辑中主要介绍了人和物;而版小说辑,则写了很权多小故事。我很喜欢散文辑中的《我的侄儿》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文章,从《我的侄儿》中,叶圣陶先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刚满三岁,正在学说话、学走路的可爱幼儿形象,我看了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调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没有细心观察,当然也不会写得这么详细、逼真。再说《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会攀爬的植物,我也看过,没发现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却通过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当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生动准确地记录了它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触”、“巴”、“拉”、“贴”、“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爬山虎。作者还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在不同生长阶段颜色的变化,从嫩红长成嫩绿,再长成鲜绿,使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看这本书,我觉得像在听故事。生活中,我们只要多观察,就能像叶圣陶先生一样,发现许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8. 《荷石水禽图》
此幅墨笔画湖石临塘,疏荷斜挂。两只水鸭或昂首仰望。或缩颈望立。意境空灵内,余味无穷容。荷叶画法奔放自如,墨色浓淡,富有层次。作者朱耷擅画山水、花鸟、竹木。山水师法董其昌,兼及黄公望、倪瓒,画风枯索冷寂,凄凉悲清。花鸟画极富个性,成就卓著。
9. 荷石水禽图的画家生平
朱耷来(1626~1705 年),谱自名统林,明宗室,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传綮,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人屋、良月、朱道明等,江西南昌人。工诗文、书法,不拘成法,自成一家,臻文人画最高典范,对后世影响极大。代表作品有《秋雨孤舟图》、《古梅图》、《河上花图》、《荷石水禽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