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by苏谜
1. 《《桃花源记》苏谜》最新txt全集下载
《桃花源记》苏谜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夏生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
这个话是夏生的母亲殷萍说的,童夏生是她的私生子,让她一生都背负骂名的私生子。
上世纪80年代,适逢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全国上上下下兴起下海经商的浪潮,就连江城这个位于西部的小县城,也吸引了许多各地的商人,以求能在开发小城经济的过程中分一杯羹。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殷萍遇到了夏生的父亲童安华,那个从大城市过来的,成熟而又风度翩翩的男子。
那时候的殷萍,如花似玉的年华,在江城的文工团是出了名的面娇人俏,能歌善舞,追求的人也不少。在一次县政府举办的招商引资会上担任主持人,会后的饭局上,认识了来江城投资的童安华。哪个少女不怀春,在见到童安华的第一眼,殷萍就对他有了好感,总觉得他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很吸引人的特质,稳重又大气,一点不像县城里那些轻浮的年轻人。
彷佛是看透了殷萍对自己的好感,童安华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常常找理由去找殷萍,比如说让她给自己当当导游,带自己逛逛江城,了解一下江城……
别忘了采纳哟
2. 桃花源记的番外苏谜写的
除了这些,还有,放不下了,发邮箱吧
32 番外
我想阿生一定是知道了我的秘密。
其实我无意要瞒着他。只是他那么善良美好,在他的眼里,彷佛世间的一切都是干净纯洁的,我只是想守护着他的纯净。
不过,阿生好像只要扯上和我有关的事情,都并不“理智”。比如说他教与我如何兵不刃血地杀掉三王爷。
杀人,不应该是一件很残忍很违背道德的事情吗?!虽然在我看来这只是一场“血债血偿”。
“道德的取舍是个人的事,并不一定由逻辑来管辖。”阿生后来是这么跟我说的。
逻辑?什么是逻辑?
阿生说是一般人普遍的想法。
阿生还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放任凶手逍遥法外。当外界无法给自己提供帮助时,人要想实现目的,必须靠自己。
回京前的那晚,我故意用身体缠住了阿生,不让他有机会细细地询问我即将离去的事情。
此番前去变数太大,我不知道能不能全身而退。能平安回来当然好,若是有什么不测……
于是我把自己给了阿生,就算以后要开始新的生活,也不要忘记我。
小心地掩饰自己的行踪,为的是不把桃花村牵扯进来。直到进入江南一带,我才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闹市街头。三王爷一直没有放弃过打探的消息,果然,我才一露面,当晚就有隶属他手下的暗卫找上了我。
“王爷一直在寻找策天先生,十分担心您。”
“没事,我和王爷说过,不过是去散心而已。”
“王爷交代,要是找到了先生,要立即请回府上,很多事情需要您的协助。”
“知道了,我正有此意。”
“王爷吩咐小人在路上保护先生。王爷现在树敌太多,担心会有人对先生不利。”
是吗?无非是为了监视自己吧。嘴角扯出一丝不被察觉的嘲讽笑意:“真是有劳王爷费心了。你的名字?”
“……十四。”
对了,编入暗卫的人是不再有姓名的,统一用数字来代替。
轻轻点头,示意明白了,我交代他好好休息,然后明天我们一起赶路。
十四身影一闪,瞬间消失在房内。
王爷身边果然高手济济,我没有采取武力和他正面相抗,是正确的。
一路奔波赶回了京城,繁华依旧,热闹依旧,只是我已经没有了欣赏和参与的心情。
得知我回来的消息,三王爷亲自出门迎接我,我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模样,让他很是受用。他纡尊降贵地拉着我的手诉说着我不在他身边,他好像缺了左臂右膀似的浑身不自在。
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冷静,面上还保持着微笑,不让他看出我对他已经起了杀机。
末了他微微一叹,用沉痛的语气告诉我,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越青出去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失手殉职了。
要不是我早已明了真相,真的要被他精湛的演技给骗过去了。
所有人都配合着他的谎言,我也不例外,尽管心中是在冷笑。
这时我看到,站在王爷身后低眉顺目的十四,紧紧地握住了拳头,身子似乎有点不可抑制的颤抖。他在克制什么?
不过,这不关我的事吧,我这次是为复仇而来,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住回了我在王府里的别院。里面的摆设和我走时一模一样,甚至一尘不染。
“王爷派人每天勤加打扫先生的房间,为的是先生一回来就住得习惯。”十四还是被王爷吩咐着留在我身边,说是保护我,也是供我使唤。
我没有拒绝,还连声感谢王爷考虑周全,趁机还表了一番忠心。看得出王爷对我很满意,并没有起疑心。
“习惯不习惯,随遇而安就好。十四你赶路也累了,下去休息吧。”
“小人奉命伺奉先生起居。”
“这些不是你的本职,你在暗处保护我就可以了,起居事宜,小厮婢女们比你出色得多。”所以你不要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看着心烦。
十四似是明白了我的言外之意,没说什么,颔首后退下了。
我要开始实施我的计划了。
三王爷在个人生活中并不滥情,不像别的权贵那样三妻四妾还时常流连烟花之地。
他身边只有一个正室和一个侧室,并且他有一个习惯,每天轮流去她们院里和她们共进晚餐。为此,两位妃子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要在餐桌上一较高下。
而这,就给了我绝好的机会。
我分别接近了她们,不经意地透露我在外散心的一段时间,曾经机缘巧合救下一位落魄的大厨,他感激之余送给了我一套菜谱,上面都是他毕生搜集总结的绝世菜肴,不仅道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有滋阴补肾壮阳催情的功效。
果不其然,她们心动了。要求我暗地里把菜谱教与她们,并许诺在王爷面前会给我说好话,让王爷多多提拔我云云。
我只是笑,谦虚地表示这是臣子当尽的义务罢了。
我给了正室一套菜谱,给了侧室一套汤谱。
我交代她们每隔十日,才可更换下一道食谱。十日期间可以间或地重复两到三次。
我的说法是“过犹不及”,她们深信不疑。
十四静静看着我所做的一切,没有提出疑问,大概他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吧。也许只是以为我在间接地讨好王爷。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是么。
正室的菜,侧室的汤,将会给王爷带来意外的“惊喜”。
第一个十天,正室做了椒姜滋补羊排煲;侧室做了仙茅牛子南瓜汤。
羊肉是温热的,有补阳的作用,牛子即牛□,和羊排有同样的功效;而南瓜是温补食材。
王爷不仅把鲜美无比的汤煲吃了个底朝天,赞不绝口,而且在床上更是表现得生龙活虎,让两位妃子□。
尝到了甜头,妃子们对食谱信服起来。
第二个十天,正室做了火爆脑花、芹菜香干、蚝油洋葱鹅翼、青瓜水蛋;侧室做了花生乌鸡炖参汤。
脑花安神补脑,乌鸡止咳提神。王爷对妃子们的贤惠愈加满意。
但是脑花与盐、酒在一起会影响男子性功能;鹅翼洋葱有伤肾功效。
第三个十天,正室做了清蒸大闸蟹、板栗咕噜肉、酥炸香蕉、杏仁双菇;侧室做了番茄芋头牛肉羹。
这些菜肴肉肥味鲜,看起来有着通络固精,清热解毒的功效。
但是牛肉和板栗会伤害脏器,对胃、肝、脾等部位造成一定影响。
第四个十天,正室做了豉爆鲶鱼、韭菜木耳、皮蛋豆腐、胡萝卜肉丁;侧室做了麦冬菠菜猪肝汤。
食谱介绍说这些菜肴味甘性温,补中益阳。
但是合在一起,会烧王爷的心,让他的心脏会隐隐绞痛。
第五个十天,正室做了爆炒田螺、双椒山珍鱼、酸豆角炒肉沫;侧室做了甲鱼豆腐煲。
这些让王爷体内的器官形成慢性中毒。
第六个十天,正室做了柴把炖老鸭、水煮肉片、南瓜蒸百合;侧室做了清炖羊肉煲。
这些同样是让王爷的身体逐渐衰弱。
第七个十天,正室做了酱闷大虾、水晶虾饺、肉沫蘑菇烧豆腐;侧室做了百味水果煲。
这些食物的大量食用,直接在王爷的胃里造成了砷中毒。
向来威武不凡的三王爷终于倒下了。
而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王府的人都能感觉到,自打入冬以来,王爷的身子似乎变得脆弱起来。他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甚至眉毛也开始脱落。
但是不管是皇宫里派来的御医,还是暗卫们四下寻访到的民间神医,都对王爷的病症一筹莫展。
药方开了一张又一张,补药喝了一碗又一碗,始终不见成效。
王爷好像有点病急乱投医了,在我去探望他的时候竟然无措地问我怎么办。
对死亡的恐惧,你怕了吗?
我装出关切的样子,安慰他也许是对季节气候转换的不适应,药补不如食补,既然药方不起作用,不如在食材上面花点心思。
查不出病症的大夫们也纷纷点头赞同我的提议。
于是,这套菜谱终得完整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
隆冬时分,三王爷已经虚弱地卧床不起了,谁也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两位妃子整天以泪洗面,日日夜夜守在床榻前照顾伺候。
皇宫里的那位也来过好几次,各种稀世药材是源源不断地运过来。
每次皇帝来王府探病,整个王府的兵力几乎都要抽调到他和王爷身边以增强防御能力,十四也在其中。而每次这个大人物离开后,我都能感觉到十四的情绪有强烈的波动。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了,十四不得不现身尽可能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边。
在新的一年来临之时,三王爷终是回天乏术,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去了。
王府上下陷入了一片哀痛之中。
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盛大的葬礼。
在我看来,倒像是在庆祝一样。
那也无可厚非,若是三王爷仍健壮如常,以他的权势、他所掌控的国家产业命脉、还有他庞大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无不严重威胁着皇帝的统治。
各方势力迅速而平稳地接收、分化、吸收了三王爷的势力。
那又与我何干呢?
王府平静下来之后,我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匆匆离开了。
树倒猢狲散,没有人在意我的举动。
我每天都在想念阿生,我迫不及待地要回桃花村。
出了京城,我敏感地觉察到——我被人跟踪了!
不动声色,我停下脚步。“出来吧,不必鬼鬼祟祟。”
一个身影掠过我眼前,在我面前站定,十四。
他朝我跪下:“先生,请允许我代替十五保护你。”
十五?
看出我的不解,十四露出苦涩的表情,艰难地从嘴里吐出一个名字:“越青。”
瞬间我全部明白了。
原来十四不是不明白我的从中作梗,而且还默默支持了我的行动。
我露出了自离开阿生后的第一个真心的笑容:“是吗?那你随我一起走吧。”
归心似箭的我不管不顾地日夜兼程。
十四保持惯有的沉默跟在我身边。
山迢迢,水迢迢,待我们到达桃花村外的时候,已是春暖花开。
许是近乡情怯,我竟然踟蹰着不敢靠近,在山顶远远望着那片被粉色花海包围的村庄。
这时我看到了一团黄色夹杂在粉色当中,那么显眼。
阿生说过的故事犹在耳边……
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要是我没猜错的话!
我一下激动起来,不再犹豫,顾不得初次来到这里的十四,向村子里跑去。
然后,在那棵系满黄色布条的树下,我看到了那个我朝思暮想的人。
他背靠大树坐着,闭着眼睛,嘴唇一张一合地在呢喃着什么。
我平缓了呼吸,轻轻走到他身前。
我看到他缓缓睁开双眸——
“阿生,我回来了。”
他似乎有点不可置信地眨了眨眼睛。
随后我被一双手臂紧紧地抱住了。
一个声音从我怀里闷闷地传来:“若愚,欢迎回家。”
是的,我回家了。除了你们,我已没有任何牵挂。
作者有话要说:奉上番外,许作端午节的福利^^
文文完结,我在后台看到收藏一下就掉了不少,唉,我家的番外就这么没有吸引力?
其实JQ无处不在啊!>_<
有童鞋说节奏太快,完结得太突然。
好吧,我承认原来后面是可以再写成一部书的。但是又想想,我不想让他们牵扯到复杂的宫廷争斗里,夏生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过比古人多了些现代的常识,他没有玩弄权术的能力。而若愚又已经是厌倦了那种官场倾轧的生活,不如让他们逍遥吧。
于是我简化了若愚的复仇之行。
不过,也不算很突兀吧,呜,我伤心了~
33 提前占了位置的后记
终于决定要把文文【完结】了^^
不过有灵感的话,还是会补增番外的,对这个文还是很有爱的。
从一开始的摇摆不定到后来写作风格的渐渐定型成熟,感觉自己还是在进步的,呵呵。
也多亏童鞋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动力,谢谢!
特别感动小懒给的长评,抱抱~
一直没有怎么去自我宣传这个文文,就是好朋友之间说了一下,说到打榜,也就是打了一期,后来就担着压力不敢再申了,呵呵,无存稿人士就是这点不太好~~
即使如此,收藏还是有达800多,欣慰~~
我写文的速度不快,正常一章3000字得写2、3个小时-~-不过还是乐在其中~~
接下来应该不会挖新坑,会把《杀气》的大纲补完,然后填《杀气》。
嗯,饭要一口一口吃,文要一篇一篇写,西西^^
那么,下篇文再见咯:)如何让我遇见你(十四番外)
34如何让我遇见你(十四番外)
在得知十五的死讯的时候,我才恍然明白,原来我一直喜欢他,而且并不只是哥哥对弟弟的喜欢。
我的娘亲是武林世家尉迟(yu chi)山庄的二小姐,外人都说她是端庄大方、美丽优雅的大家闺秀,她却对我说,温柔贤淑的表象下她其实有着活泼不安分的性格,有点儿那么离经叛道。是的,不然她怎么会为了那个人、为了和那个人在一起,而义无反顾地抛弃自己的姓氏、自己的家族呢。
那个人,就是盛景朝的上一位皇帝——娘亲总是含笑地称他作“景老爷”。
故事说起来有点像茶馆里坐堂说书的桥段,只不过众人耳熟能详的“英雄救美”在他们身上却是“美女救英雄”。
那年秋天,满山枫叶遍地,红彤彤的一片煞是迷人。外出烧香许愿的娘亲无意之下救了“落魄”的景老爷。景老爷说是外出游玩遭遇山匪,身家都被抢了,堪堪保住一条性命。善良的娘亲不疑有他,本想赠与他一点盘缠,最后却被说动留下了他作府上小厮。
事实上景老爷是对枫叶林中缓步拾阶而上的娘亲一见钟情。故意设下的“苦肉计”。
那时的景老爷还只是王爷,逍遥地纵情于山水间,流连于美人堆。稍作整理的他,俊雅不凡、风流潇洒,自喻“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因为常常游走各地,对各处的风土民俗是随手拈来,张口就能旁征博引地娓娓道来,又勤于出其不意巧用各种小花招博取美人欢心。江湖儿女素来不介意门第之观,深闺中闷久了的娘亲很快便与他日久生情。
按说两人都属意对方,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就在这时,京城传来了消息——皇上暴薨,各王爷都必须回京处理后事,由于并没有立下太子也没有遗诏,还要定出一位继承人。
景老爷没有多说自己的事情,他只是这么一句:“秋娘,你信我么?我的家在京城,愿不愿意跟我走?”
娘亲的闺名,单字,秋。
相处下来,娘亲晶莹剔透的人,当然明白这“景老爷”非普通人。但是爱了就是爱了,那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吧。
意外地,他们的事情遭到了娘亲家族的强力反对。先不说景老爷是个小人物——他不能暴露身份,原来在娘亲不知道的时候,她父亲把她许配给了同为武林世家的北方轩辕堡。
积威素重的尉迟一家之主容不得别人挑衅他的权威。
于是,娘亲毅然和景老爷私奔了。
我很佩服娘亲的勇气,她只是摇头:“当你遇到那么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为他做一切,这与勇气无关,你的心,在做决定。”
和景老爷回京后,娘亲才明白自己跟了怎样的人物。她只是波澜不惊地安静住在府里,从小随着家中长辈舞刀弄枪的,这时倒有了闲情逸致慢慢学习琴棋书画、女红刺绣。
那段时间景老爷很忙,忙着宫中的所有的事情。
这些娘亲都不管,只是在晚上景老爷到她房里与她共眠时,点上一盏安神静气的香薰花灯,耐心细致地为他捶捶背捏捏腿,舒活舒活筋骨,让他放松,然后常常景老爷就那么睡着在了娘亲的怀里。
“我总是喜欢看他的睡脸,带着一点点可爱,像个孩子一样。”娘亲回忆起这段时间,脸上总是会漾起幸福的微笑。
景老爷后来成了景帝,娘亲私下还是喜欢称他为老爷,说是习惯了,景老爷也是淡淡笑着默许。
景老爷带娘亲入了宫,说要封她为妃。
因为巩固势力的缘故,他不得不迎娶重臣的女儿为后。
娘亲拒绝了。她说她愿意入宫,只是想离景老爷近一点,那些虚名,她不要,只要老爷心里有她,她就心满意足了。再说,后宫的纷争,她即使没有身临,在府上的日子也有耳闻,没有背景的她,不愿意树大招风。
娘亲说得在理,景老爷只是叹息着,应下了。
娘亲的别院在后宫的角落,伺候的婢女小厮都是景老爷从小带在身边的心腹。
景帝太忙了,他的后宫也源源不断地添了许多佳丽,后宫不可避免地掀起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波澜。
不过,后宫中的纷纷扰扰到不了娘亲的小院里。景老爷将娘亲保护得很好,他每次来看娘亲,都是悄悄地来。有一次他说,只有在娘亲身边,才有那种很奇异的安心的感觉。
然后,娘亲肚子里有了我。
景老爷十分高兴,他兴冲冲地对娘亲许诺,等我出生之后,就立为太子。
娘亲不同意。她只想让我平安快乐地长大,皇宫里太复杂,没有靠山,这个名义上的太子最终只会成为牺牲品。还有,立太子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景老爷现在是一国之君,担负天下社稷的重任,不能为家庭私事费神太多。
那怎么办呢?我亏欠你们太多啊……景老爷是真的愧疚。
他最爱的女子,还有那个他将最为疼爱的孩子,他都无法正大光明地把他们纳入自己的保护羽翼之下。
娘亲说,在决定跟着老爷在一起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后半生的命运了。老爷给了她完整的人生,现在还给了她一个孩子,她不悔。
娘亲怀胎九月,生下了我。
对外说是原来在宫外,唯一的姐姐产下的遗腹子,天灾的原因,已没有任何亲人。景帝怜悯,特允许在宫中的“秋姑姑”代为抚养成人,再送出宫外。
娘亲在后宫中基本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这个事情也没有引起什么人的注意。
于是我有了正当的理由在宫中长大,在娘亲身边长大。
我的名字是景老爷取的,也是单字,逸。
看得出景老爷用心顾及到了娘亲的心愿:希望我一生无忧、安逸快乐。
娘亲说虽然她抛弃了她的姓,不过,我终究还是尉迟山庄的血脉,那么,尉迟逸,是我的名字。她压根就没考虑皇家的姓,景老爷对此报以一抹苦笑。
娘亲有了我之后,把很多的精力放在我身上,她教我学识、授我武艺。
她也没有隐藏我的身世,她说王爷不是那么好当的,不管我有没有能力,都会很辛苦。当然若我长大之后有这方面的意向,那就自己找景老爷协商去。
说到景老爷的时候,娘亲恬美的脸总会柔和下来,声音也带着脉脉的温情。
我渐渐长大之后,对这种感情十分不解,我曾经问过娘亲,景老爷一年到头也没有多时间可以陪在她身边,空留她孤守在这一方僻静的小院里,甚至娘亲还要和那么多女人一起分享一个丈夫,这样寂寞的生活,为什么会甘愿?
娘亲闻言只是轻轻抱抱我,在我耳边说了一句让我毕生难忘的话:“为娘此生,相思已是不曾闲。”
“再说,不是还有逸儿陪在我身边么。”说着这话的娘亲,语气里、笑容里、眼睛里,溢满了幸福。
景老爷当然不只我一个孩子,他的妃嫔们陆陆续续给他添了不少的皇子皇女。
娘亲不爱在后宫走动,而我为了练习轻功,常常会小心地避开巡视的禁卫军,上串下跳地四处乱跑。大概景老爷也和隐身在暗处的亲卫打过招呼,只要不是太出格,就默许了我自由行动。
娘亲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叮嘱我:行事小心,万事看在眼里,不乱说话,不乱做事。
于是,我看到了宫中的众生百态,也听到了许多小道消息。
说是小道消息,不过,空穴,又怎会来风呢。
太监宫女们常常会偷偷地议论哪个妃子娘家枝大叶大;那家的娘娘脾气暴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又给皇帝上贡了绝世的美人;哪天晚上,皇帝又临幸了哪个昭仪……
听得最多的还是,景帝现在最宠爱琴皇后诞下的六皇子,若没有意外,他肯定会在不久之后被立为太子,成为下一位景帝。
我心里有那么一点儿好奇,我想去看看我的六弟。
那个可以天天被景老爷疼爱呵护的儿子。
那时我已14岁,这个传说中的“皇太子”只有8岁。
我趁侍卫们不注意,悄悄潜入了琴皇后的东宫。
我看到的是一幅其乐融融一家三口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
那个粉雕玉砌的娃娃被景老爷抱在怀里,听他手舞足蹈地讲述今天太傅教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还有放学后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得很开心……端庄沉稳的琴皇后坐在一旁淡淡地看着,时不时与景老爷相视一笑。
我想起了娘亲那么容易满足,只要景老爷偶尔去探望她,甚至来不及过一夜,也都会愉悦上十天半月的日子。
我心上泛起很奇怪的感觉。
我讨厌这个画面。
不过,那个弟弟,那么可爱,我决定不讨厌他。
我也是他的哥哥呢,可惜不能和他一起玩。
回去之后我没有对娘亲说起这件事情。
仍是勤加读书习武,偶尔说点看到的乐事逗她开怀。
作者有话要说:
呵呵,为了把小十四和小十五的性格和感情刻画得更好一些,俺给他们列了个大纲来写,大概会有个几章吧,具体不定。也看看童鞋们的反应如何^^
周末会很忙,朋友的咖啡+桌游店开张要去帮忙,不过还是会尽量码字的,看,这不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么~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