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荷花
⑴ 怎样用Ps调出意境的荷花
不同意境,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要根据不同图片反映的不同主题及环境情况灵活处理。
⑵ 荷花唯美意境诗句
01 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笔下的荷花,有一种独特的美,“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以荷叶荣枯写情;“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写枯荷雨声,也为无数人所喜爱。
这首《赠荷花》没有前两首闻名,写出荷花与荷叶交相辉映、开合自然的美感。这是荷花与其他花不同的特点,花叶相映,天真自然。表面以花,实则写人写情。
02 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这首送别诗让西湖的荷花“火”了近千年,如今提到夏日荷花,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后两句流传千古的佳句。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直写送别时的依依不舍,而是写六月西湖风光的独一无二,最后两句写西湖荷叶绿如碧玉绵延到天边,而那盛放的荷花映着夏日骄阳显得格外娇艳,开得壮美,开得热烈,如画卷一般描绘出荷花恣意盛放的美。
03 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江城子·江景》
宋·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苏轼这首《江城子》写景真是一绝,语言唯美,意境澄澈空明,给人极大的审美愉悦。他写西湖雨后初晴,风轻水清,晚霞明丽,“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杨万里写满湖荷花接天盛放,苏轼写一朵荷花盈盈绽放,有不同的风姿与美感。
此句既是写荷花,也以荷花喻其后出现的弹筝人的体态,寥寥几语,极尽风流。
04 秦观: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纳凉》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秦观这首诗写夏日追凉,到柳荫外,画桥旁,自开辟出一方远离暑热的清凉天地。这方天地里,有夏夜月明,船笛声声,有微风轻拂,满池荷香。此夜人定风静,荷花细细散发幽香,既是一种能够切身体会到的清凉,也是一种自然安定的舒适心境。
05 周邦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苏幕遮·燎沉香》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古诗词写夏荷的美好风姿,周邦彦这句在许多人心里一定排在前列。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句说,“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夏本炎热,在此句之下,暑气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满心的风荷清举。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风中荷的动态勾勒出来,如果翻译成白话,那也无甚出奇,古诗词凝练的美也在这一句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06 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此诗写夏日傍晚时分水亭边的清凉闲静,兼怀友人。第五六句写荷与竹,荷花远远地透过凉风送来幽香,晶莹的露水从竹叶上滴下,阵阵轻响。从嗅觉和听觉写出夏日傍晚的清净与凉爽。
07 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鄂州南楼书事》
宋·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黄庭坚此诗,堪称古代版“荷塘月色”,短短四句,却令人仿佛跟着诗人一起缓步登上夏夜的南楼,极目远眺,感受四下里清风环绕,月色四溢,荷塘飘香的清凉之意。
月光之下,清风之间,山色连着水光,十里芰荷飘香,写出高远、清空、清幽的南楼夏夜,令人身临其境。
⑶ 古诗中的荷花意象 有哪些关于荷花的古
荷花,历来为中国的文人所偏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泽芒,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象征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高洁、坚贞、隐者的象征、祥瑞、爱情的象征、怀才不遇者的自况和美的象征等。荷花象征高洁,诗文中不胜枚举。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 荷花又称荷、莲、莲花、芙蓉、菡萏等,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以此突出诗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生态度;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芙渠》)。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 荷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于“莲”与“怜”同音,“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又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如李白《西上莲花山》:“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借荷花写幻想中的超脱,写理想中的情趣,纯洁明净。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寄托着诗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⑷ 怎样拍摄荷花才更有意境
佛教世界中的观音菩萨常屹立荷花之上普度众生,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洁净圣花,具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自从摄影机发明後,关於荷花的摄影佳作层出不穷,摄影人材辈出。
拍摄荷花,即使选择最美丽的部份印在相片上,其结果都比不上实景美,原因是直接照搬的拍照没有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和提炼。一旦摄影者对实景中的荷花进行细心地观察、品味及情感意会,并结合一定的摄影技巧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来的荷花是花亦非花,她是经过摄影者艺术创作的结果,她必定高於实景胜於实景,此种摄影手法我称之为“荷花意像摄影”。如何将荷花具像加主观性思维再现於作品中,主观性的荷花印象如何再现?大有文章可述。
主观性思维来源於何处?来源於平时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来源於我们对人类的深刻认识及丰富情感。所谓“功夫在诗外”,讲的就是此道理。
夏日炎炎,荷花红白粉紫正豔,荷叶婀娜多姿摇曳,微风带著清香扑鼻而来……此时身处其中主观性印象就易於产生。先入为主,人生第一次所见的荷花印象最深刻,日後看到任何形式的荷花,脑海中都会荡漾著清香。
神州大地都有荷花踪迹,想寻找荷花的灵感和神韵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有荷花的地方就有它。香港的元朗杨屋村、水尾村、南生围都是拍摄荷花的好地方。
当辛勤拍摄的荷花作品被他人赞美:“这荷花真漂亮!”充其量看者只是对实景花朵的赞美,而不是对摄影作品的赞赏。请不要失望,将荷花变为“意像”後,就不再有人只赞花朵漂亮了,而取代的评价之辞将会是美与不美。因为“意像”荷花已具有了美学的内涵,达到了美学的高度了。此时的荷花已附著了拍摄者的主观情感,是经拍摄者“改造”後的荷花,已不再是实景之荷了。
关於荷花“意像”的摄影技巧,有法可寻:
第一:逆向思维法(或称反向思维)。成功的荷花摄影作品一般都是以花朵为主体,叶为宾体。但按快门前的构图考虑:以花托叶,叶是主体花是宾体。以叶托水,水是主体叶是宾体等等。这样逆向思维不易流於平俗。一幅佳作所有的物体都是相互依存的。
第二:构图诗意法。选择参差不齐,高低有律的或离群的荷花、叶,飘逸感易於浮现,残花败叶富有诗意,易生神韵。荷花“意像”摄影忌大特写,忌四平八稳,忌画不透气,忌没层次,忌无主次,忌乱七八糟,否则诗情画意难以浮现,飘逸不起来。
第三:呼应思维法。先定主题,如选择一花为主体,其他一切都要以一花为中心意倾花朵,不能各自为主貌合神离。
第四:环境衬托法。大面积荷叶衬托鲜豔荷花或残败荷花。利用池边植物(必须虚化)衬托荷花、叶,亦可以择水面或天空衬托荷花、蕾、叶、莲蓬头等等。
第五:环境渲染法。运用镜头功能溶化主体前後物体的形象和色彩,效果特别。用超大光圈或超长镜头容易达成。
第六:荷花半工意法。刻意的朦胧意境中出现一些清晰影像,这样就叫半工意法。用反射镜头最易达成。
第七:荷花写意法。刻意的模糊拍摄,不管拍摄有多糟糕,最基本给观者感受到荷花还是荷花。这样就叫写意法。写意分成功与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用多次曝光或慢快门一次曝光容易达成。
现在北京人几乎全民皆摄,处处可以看到大批手拿单反的爱好者!人们试图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加深审美情趣!眼目前正是荷花盛开之际,就此谈一下自己拍荷的感受!大多数爱好者手拿单反、大白炮却在池塘边徘徊顺着阳光拍荷花,拍出片子荷叶、荷梗纵横交错,阳光下的荷叶泛着蓝白光,过曝的荷花格外抢眼。
如何把荷花拍出新意来
方法一:
1.背景选择,不要透光或有强光照射,避免出现白斑。
2.背景与荷花差三级EV值以上。这样快门在主体受光后立即关闭,使背景达到黑色。
3.荷花本身色彩决定就比荷叶光亮许多,即使阴天、光比也大于周围环境。
4.如果想拍景深通透请用点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测荷叶。
5.测光用矩阵测光或花、荷苞占画面大部份,白花和粉红色的花需加EV值,不要过分相信测光
表测得的数值。
最简单的方法是,选择清晨4-5点的第一道曙光照在荷花上时拍摄,是最好的光照条件,利用逆光更可拍出花瓣的透明晶莹剔透的感觉。
这是一张中午拍摄的荷塘,利用了荷花与周围环境感光差别下;
在强光照的主体曝光达到所需曝光量后相机即自动关闭快门,于是河面部分由于曝光不足而变得黑暗。这样就拍摄出了现在所看到的照片了。就是说光比大於1:3主体受光强於背景曝光量。
摄影网有人对摄影技术水平做出了很经典的总结,说得是:“一流水平玩头脑,二流水平玩技术,三流水平玩器材”。仔细想一想是很有道理的,摄影不是简单地对自然界对象的“复制”,而是一种艺术思维创作,这种思维靠的是像机后面那个头脑。
手中有像机的人都想拍出人人喜欢的好作品来,可以肯定的说;若不经思考则绝不会达到其理想的拍摄效果和目标的。
摄影的学问是用光的学问,这是摄影技术的本质性问题。摄影用光中逆光的运用是比较复杂的,正因之复杂才更有玩头。如能运用好确实会使照片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效果。逆光可使被摄对象产生较强的影调反差,黑背景对于半透明的植物和花卉其透视性也会起到明显的反衬作用,突显出枝叶花瓣脉络及纹理,加之强烈的色彩对比更能表现出许多纤细之处的细节。
我们利用的就是这种高调与暗调的强烈对比;使主体在达到正确曝光量控制,迫使背景曝光不足产生黑背景,使背景过曝,出现高调白色背景。
希望此时谈点心得会对大家拍摄荷花有所帮助!
⑸ 仙气飘飘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水中央。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荷塘月色的喜爱。这是那首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⑹ 荷花绽 摘录课文中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并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描写所表现的意境
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内雪地上,也像坐容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薄的透明的雾,(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想笼着轻纱的梦)、清风,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饰语,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劳淳朴。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宁静,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纯美的艺术境界。
⑺ 莲花含有什么文化意境
莲花,在佛教,世俗,儒家都有特殊的含义,听我慢慢道来。
一、先说儒家:莲花是君子的化身- 莲花,也就是荷花,美丽高洁,是中国十大花卉之一。
- 它的一大特征,就是生长在腐败的烂泥里,但生出的茎、叶、花,却是如此的纯洁高雅,简直天生就代表了君子的形象,难怪周敦颐写出了著名的《爱莲说》,让我们温习几句吧!
- “予独爱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也! ”
- 周写的爱莲说,立意非常高,观察也非常的仔细,从他开始,中国人喜爱的花的名单上,就增加这花中君子。
好了,莲花的三重文化内涵我都解释完毕,我尽量用最简略的话写出来,现在应该算是做到言简意赅了吧!
⑻ 意境荷花双莲怎么做好
意境荷花双莲
食材:
白莲蓉30克、香港美玫低筋面粉20克、糯米粉10克
专调料:
牛奶40克、糖属粉10克
做法:
1. 将白莲蓉加入10克牛奶调和成面团装压入莲花座形状的模具。
2. 将美玫粉、糖粉、糯米粉加30克牛奶调和成面皮压入莲花花瓣模具,制作成莲花瓣状。
3. 将花瓣皮贴在莲花台上,隔水蒸5分钟即可。
4. 上菜时可放入干冰,淋上热水,制造浪漫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