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樱花
1. 柳浪闻莺的基本简介
柳浪闻莺是来西湖十景之五源,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的大型公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梅花等异木名花。
南宋时,这里是京城最大的御花园,称聚景园。当时园内有会芳殿和三堂、九亭,以及柳浪桥和学士桥。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1)柳浪闻莺樱花扩展阅读:
柳浪闻莺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这里的柳浪闻莺公园,四个友谊、闻莺、聚景、南园景区,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浪下拍打着着紫楠、雪松、广玉兰、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异木名花。
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耸立在日本樱花的雪海之中,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2. 4月初杭州附近有看樱花的地方吗
杭州市内的樱花观赏点:
孤山:有西湖边上最大最经典的两株樱花树,就在平湖秋月和梅鹤版茶室之权间
太子湾:山脚下有不少樱花树,一般在郁金香花展期间也开了,很漂亮
柳浪闻莺:杭州最早有樱花的地方,在鬼子来中国的时候(30年代)就有种植了
曲院风荷:有个什么中日纪念碑,好像有不少日本送给杭州的樱花
杭州市附近的樱花:
无锡太湖鼋头渚:三万株樱花,规模极大,杭州开车也就两个小时
安吉百草园:也有成片的樱花
浙西天池:野樱花,花期较晚基本在四月。在临安大峡谷镇浙西天池景区
3. 柳浪闻莺有什么故事
柳浪闻莺( singing in the willows)
【圆明园景区】
柳浪闻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
历史上的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元铁骑南下而迁居杭州的回民择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今天的柳浪闻莺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位于西湖东南岸,涌金门至清波门之间的滨湖地带,为“西湖十景”之一。此景是欣赏三面云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别具特色。其前身为南宋时的皇家花园--聚景园,元朝以后园芜景败。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回坟。到清代时恢复柳浪闻莺旧景。20世纪50年代逐渐兴复。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这里的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故此地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现在这里建为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句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4. 西湖樱花在什么地方
杭州的樱花都集中在景区的太子湾公园、花港公园、柳浪闻莺几个地方
哪里赏樱花最美?
我们请教了市园文局绿化处、市绿化站、花港管理处工作人员,他们给了一些不错的推荐。
太子湾公园
杭州最老牌的赏花胜地。这里的樱花,大多是1988年时种的树苗,差不多有1200棵。
太子湾里,日本早樱、日本晚樱都有。日本早樱不稀奇,倒是要多留心日本晚樱,也就是出名的重瓣樱花,花瓣很多,重叠在一起,很饱满。
最迷人的是,春天去太子湾,抬头是樱花,低头便是郁金香。
花港公园
有两处种了樱花,一处是在藏山阁,有20多棵日本早樱;还有一处在雪松大草坪,有15棵樱花。
在牡丹园的西边的小角落,种了30多棵樱花树,树下用竹子围成了一个矮矮的篱笆圈,里面种满了二月兰。站在樱花树下,看着眼前的一片粉白、一片浅紫,能想到的词只有唯美、浪漫。
柳浪闻莺
这里的樱花树很集中,170多棵种成一片,很有气势。偶有风一吹,粉白色的花瓣纷纷扬扬,这种“樱花雨”,没人会不动心。
170棵樱花树以日本早樱为主,也有一些粉红色的日本晚樱。
植物园
植物园里各种花花草草都能找到,自然也少不了樱花。
100多棵樱花,分别种在桃花园、植物分类区和帐篷区。帐篷区最舒服,带上朋友家人一起,搭上帐篷,慢慢赏花,最惬意。
中国茶叶博物馆
茶博里的樱花数量不多,但贵在精致。
走进大门,沿着坡路往上走,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前,有一片较集中的樱花树,共20多棵,都是日本早樱。
前天,我们刚刚去过,站在樱花树下拍了好多张美美的照片。
孤山
孤山的樱花种在两个地方,一处是后孤山清雪庐,有20棵。另一处是在平湖秋月,西湖美术馆的正对面,也就是传说中的“樱花王”了。
南山路
南山路净慈寺附近,沿路种了几百米的樱花树。昨天路过时,正是美到极致的时候。
城区里的樱花
杭州大厦以东的环城北路,路边的绿地里种了一些,三五成群地开着。
流水东苑靠近运河边,也种了一片。
保俶北路与天目山路交叉口也有一片,路过时可以留心看看。
西湖大道的中央隔离带里,也种了不少樱花树。
还有大关公园里,也有一片樱花树。
樱花虽美,却开不了很久,每年只美上10多天就要早早谢幕。趁着这几天正是最美的时候,挑个喜欢的地方,去赏樱花吧。
5. 杭州在哪儿什麼时候看樱花最好
杭州看樱花,一般都是指西湖边的杨公堤,另外玉皇山上等地也有。
樱花开放回的季节是每年的三月或四答月,具体开放日期和气温天气有关。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历“阳春三月”前后了。
一般单朵樱花的开放花期在7天左右,整株樱花的花期在16天左右。
另外因为秋冬时节,特别是农历十月“小阳春”这个月,温度骤然下降后,只要条件适宜,都会出现少量的樱花错季开放。这种反季节开放在海棠、桃花、樱花等都有机会出现,但花开的数量并不多。
比如杭州08年和09年的9月25日前后都出现过少量樱花反季节开放。
但是想看整株樱花树的绽放还是要等到三,四月份。
6. 我们国内樱花开放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中国大陆的樱花是春季,三四月份开花的。
樱花原产北半球温带环喜马拉雅山地区,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主要在日本国生长。花每枝3到5朵,成伞状花序,花瓣先端缺刻,花色多为白色、粉红色。花常于3月与叶同放或叶后开花,随季节变化,樱花花色幽香艳丽,常用于园林观赏。樱花可分单瓣和复瓣两类,单瓣类能开花结果,复瓣类多半不结果。
由于日本樱花过于出名,他们曾培育出冠绝世界的品种,所以樱花一定程度上指日本樱花,或具有日本特色的樱花品种。喜马拉雅的樱花传往日本后,在精心培育下不断增加品种,成为一个丰富的樱家族。成为日本国花后,它更受关爱,也更受培养,出现观赏性更强的高等品种。
然而,至今几种原生于喜马拉雅的樱花还在日本生长,如乔木樱、绯寒樱等。云南樱花与日本樱花同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是一个变种,花由单瓣变重瓣,色由淡粉红色变深粉红色,这颜色与同为观赏度很高的日本樱花相区别,日本樱花的花多为淡粉红色
(6)柳浪闻莺樱花扩展阅读
赏花佳地
太子湾公园
是杭州最老牌的赏花胜地。三四月份,正是赏樱花的最佳时节。西湖边太子湾公园是人们必去的赏花佳处。这里的樱花,大多是1988年时种的树苗,差不多有1200棵。绽放的樱花都属于华中樱。太子湾公园共有樱花500株左右,绝大多数是日本樱花,日本早樱、日本晚樱都有。华中樱仅有17株,都是3年前从井冈山引进的。
柳浪闻莺
这里的樱花树很集中,170多棵种成一片,很有气势。偶有风一吹,粉白色的花瓣纷纷扬扬,这种“樱花雨”,没人会不动心。樱花树以日本早樱为主,也有一些粉红色的日本晚樱。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耸立在日本樱花的雪海之中,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
孤山
杭州孤山的樱花种在两个地方,一处是后孤山清雪庐,有20棵。另一处是在平湖秋月,西湖美术馆的正对面,也就是传说中的“樱花王”了。孤山北面的西泠印社入口和清雪庐周围,几十株日本早樱悄然盛开,雪白的花朵一簇簇投印在苍翠山麓与柳绿间,遥望恍惚白云在山间飘荡,微风拂过,纷纷扬扬的花瓣似晶莹的雪片,洒落于寻春人的发际与肩膀。
武汉大学樱花
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在武大校园里,除樱园外,第四教学楼、鲲鹏广场、人文科学馆、行政大楼、校医院一带以及工学部主教学楼、信息学部星湖、医学部等处皆有樱可赏。而最佳的赏樱地点,还是莫过于“樱园”,这片直接以“樱”命名的园区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樱花
7. 宁波哪里有看樱花的地方
宁波最适合看樱花的地方,和开放时间如下:
1、绿野山庄樱花基地
时间:3月初,3.10日左右将进入最佳观赏期。
绿野山居门票:网络票:55元(原价60元)
(7)柳浪闻莺樱花扩展阅读
樱花是蔷薇科樱属几种植物的统称,在《中国植物志》新修订的名称中专指“东京樱花”,亦称“日本樱花”。樱花品种相当繁多,数目超过三百种以上,全世界共有野生樱花约150种,中国有50多种。
樱属植物有百余种,分布北半球温和地带:亚洲、欧洲至北美洲,主要种类分布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鲜。中国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均有庭园栽培。
我国樱花观赏有名的地方有:太子湾公园、柳浪闻莺、杭州孤山、武汉大学樱花、上海植物园等等。
8. 柳浪闻莺的含义 简介 急!!!!!!!!!!!!!!!!!!!!!!!!!!!!
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现为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 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是欣赏西子浓妆淡抹的观景佳地,临水眺望,视野开阔,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柳浪闻莺
柳 浪 闻 莺 明 /万达甫 柳阴深霭玉壶清, 碧浪摇空舞袖轻。 林外莺声啼不尽, 画船何处又吹笙。
编辑本段早春三月桃水生
南宋时其,它的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一带,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民墓地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回坟;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清中期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说道过个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 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其中的“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之句,应是指靠近西湖岸边的闹市区,这一带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过所说的三义庙现在却无从考证,应和刘、关、张有关了。但下面张杰的《柳洲亭》中“谁为鸿蒙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所说的涌金门即在柳浪闻莺之东应是不错的。此亭早已不见了踪迹,现在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书”柳浪闻莺”四个大字,2010年再去探访西湖的时候,却不知道移到何处去了。 张杰《柳洲亭》诗: 柳浪闻莺
谁为鸿蒙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王思任《问水亭》诗: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 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编辑本段垂绦鹅黄弄水盈
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特色柳树。 西湖的垂柳品种来源于天津北仓苗木基地,属于稀有品种节节垂,现在在北方都几乎绝迹。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叫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称“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称“浣纱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韵的的有“柳浪闻莺”。 莺 :雀形目,莺科或林莺科的小型鸣禽。 莺类体小,善捕食昆虫,鸣声乐耳。见於花园、林地及沼泽地, 多为棕色、绿色、橄榄色、棕色、浅黄色和黑色。有近350种,与鸫及旧大陆翔食雀类近缘。莺科的种类主要见於欧亚到澳大利亚及非洲一带,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各有其俗名,如黑顶莺、白喉莺,及棕柳莺,苇莺属,短翅莺属,芦莺属,树莺属。 柳浪闻莺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现在这里的柳浪闻莺公园,四个友谊、闻莺、聚景、南园景区,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浪下拍打着着紫楠、雪松、广玉兰、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异木名花。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耸立在日本樱花的雪海之中,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交通情况:乘K4、38路清波门站下。
编辑本段十里长堤明如镜
《柳 浪 闻 莺 》 --扬眉 早春三月, 轻柔的风拂过八百里的钱塘, 柳浪闻莺
带来了南国温暖的气息, 融化了湖面上晶莹的冰晶。 早春三月, 西子的水面荡开了柔柔的波, 将一湖的玉液揉搓成褶皱的绸, 推向钱王的府邸拍打着斑驳的基石。 早春三月, 岸上的伸吐出了毳毳的新绿, 把平坦的滩涂幻成荣荣的褥, 延续到巍峨的吴山的脚下。 早春三月, 岸边的堤柳吐出了明黄的嫩丫, 将一头的青丝散成庸懒蓬松的披发, 飘曳着淡装少女涩涩的情思。 早春三月, 堤上的桃树绽开了羞涩的笑容, 花团锦簇地怒放着嫣红的花蕾, 醉卧在水光潋滟的青石上。 早春三月, 繁茂的樱枝敞开了青涩的胸怀, 将一树的籽玉雕成缤纷的素蝶, 煽动着柔弱的翅漫舞在水榭楼阁间。 早春的三月, 翠绿的莺鸟放开了婉转的歌喉, 颂扬着暖融明媚的春光, 穿梭在柳帘花丛的眸光中。 柳浪闻莺
舒缓的轻音乐从钱王祠中传出, 带着远古质朴的韵律, 缠绕在青灰色的殿阁楼宇, 给人们已无尽的瑕思冥想。 伴随着清扬悠韵的旋律, 在青石板搭砌的水坞上, 舞动着的是舒缓流畅的脚步; 在垂绦飘丝的柳荫下, 挑动着的是青光寒影的剑风; 在桃红樱素的花丛中, 热吻着的是那依依恋人, 香了一湖的春光。
编辑本段柳浪可闻夜啼莺
柳浪闻莺
北京圆明园的柳浪闻莺景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
9. "柳浪闻莺"的历史
历史上的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地处西湖东南隅湖岸 ,占地约二十一公顷。她的前身是南宋御花园聚景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成为“散景园”,其南侧地带,被随蒙元铁骑南下而迁居杭州的回民择为墓地;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今天的柳浪闻莺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位于西湖东南岸,涌金门至清波门之间的滨湖地带,为“西湖十景”之一。此景是欣赏三面云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别具特色。其前身为南宋时的皇家花园--聚景园,元朝以后园芜景败。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回坟。到清代时恢复柳浪闻莺旧景。20世纪50年代逐渐兴复。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这里的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故此地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现在这里建为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并植有日本樱花,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句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10. 柳浪闻莺的相关美景
早春三月桃水生
南宋时期,它的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
宋末元初,聚景园改名为“散景园”,其南侧一带,被辟为随蒙元铁骑南下迁居杭州的回民墓地,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这里又俗称回坟;其中段之地,荒芜淤塞成为一片七零八落的沼泽水塘,其北部地段原有的灵芝寺,显应观等显赫堂皇的寺庙,也随园景一起难逃厄运。到明代中叶,当年蔚然大观的柳浪闻莺胜景,只剩下柳浪桥,华光亭两处破旧陈迹。
清初,更是一派凄凉景象,紫珊老人(钱塘诗人徐逢吉)《少年游》词的上半阙专写地盛况不再的情景;“蛇蟠眢井,狐窜破冢,辇路已全荒。燕子飞来,桃花不语,阅过几沧桑。”清中期逐步恢复柳浪闻莺旧景。到一九四九年,柳浪闻莺仅存景名碑,石碑坊,石亭子和沙朴老树各一,表忠观(钱王祠)旧屋一区以及祠前方塘两口。附近居民干脆称那里为坟山窠。
张岱的《西湖梦寻》中说道过柳洲亭: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余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
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其中的“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之句,应是指靠近西湖岸边的闹市区,这一带也是今天的河坊街。不过所说的三义庙却无从考证,应和刘、关、张有关了。但下面张杰的《柳洲亭》中“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所说的涌金门即在柳浪闻莺之东应是正确的。此亭早已不见了踪迹,靠近水岸也立有一小亭,亭中有御制石碑,上书柳浪闻莺四个大字,2010年再去探访西湖的时候,却不知道移到何处去了。
张杰《柳洲亭》诗:
谁为鸿濛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王思任《问水亭》诗: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
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
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
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
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
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北京圆明园的柳浪闻莺景区在文源阁西北,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建。在溪滨柳荫间,竖立一座汉白玉石坊,坊楣题额“柳浪闻莺”,略仿杭州西湖同名景意境。此坊额曾流散于北京大学朗润园,1977年运回圆明园,今展陈于西洋楼海晏堂遗址北侧。 垂绦鹅黄弄水盈
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特色柳树。 西湖的垂柳品种来源于天津北仓苗木基地,属于稀有品种节节垂,在北方都几乎绝迹。低垂青丝,如少女想着心事的叫垂柳;柳丝纤细风中飘动似贵妃醉酒的,称“醉柳”;枝叶繁茂树头若如狮头的,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湖水旁浣纱漂丝的,称“浣纱柳”等。百柳成行,千柳成烟,细柳丝绦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形成了真正具有神韵的的有“柳浪闻莺”。
莺 :雀形目,莺科或林莺科的小型鸣禽。
莺类体小,善捕食昆虫,鸣声乐耳。见於花园、林地及沼泽地, 多为棕色、绿色、橄榄色、棕色、浅黄色和黑色。有近350种,与鸫及旧大陆翔食雀类近缘。莺科的种类主要见於欧亚到澳大利亚及非洲一带,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各有其俗名,如黑顶莺、白喉莺,及棕柳莺,苇莺属,短翅莺属,芦莺属,树莺属。
公园东南辟为群众游园文娱活动场所,建起了露天舞台,成为杭州市民和八方游客晨间锻炼、假日休闲和节日庆典的好去处。每到夏秋季节,这里又是消暑纳凉的“夜花园”,歌舞、戏曲、电影,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不定期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民俗风情表演等,吸引着人们。
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公园北部早先的钱王祠,改建成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布局的庭院景区,沿用“聚景园”旧称命名。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泉池,小桥流水,矮墙漏窗,奇花异草,各据其位,合为胜景,全园曲径通幽,别有天地。
每到阳春三月,绿柳笼烟时节,万树柳丝迎风飘舞,宛若翠浪翻空,碧波汹涌。这里的柳浪闻莺公园,四个友谊、闻莺、聚景、南园景区,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浪下拍打着着紫楠、雪松、广玉兰、碧桃、海棠、月季、梅花等异木名花。园东草地坪上耸立着“中日不再战”纪念碑,耸立在日本樱花的雪海之中,为中日两国人民友好情谊的象征。园南隅有小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