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花园
❶ 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和 LID 是同一个概念吗
不是同一个概念。海绵城市的功能是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而雨水花园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lid是用于城市城市暴雨优化的
❷ 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和LID是同一个概念吗
概念差的很远如果说按照层次由小到大排列的话应该是
雨水花园<LID<海绵城市
雨水花园是版一种具体行的权措施,其作用就是针对城市水环境问题。
而LID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 低影响开发的缩写,其针对的也是城市水环境问题,最初起源于美国,里面包含了各种措施和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海绵城市是LID的中国化体现,是外延的的拓展,是结合中国国情整合出来的一套东西。有提纯也有借鉴。
❸ 海绵校园如何打造
一、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海绵校园”?
打造海绵校园既可以在已建成校园,利用改造契机“见缝插针”地引入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可持续雨洪管理理念;也可以在校园建设初期,能够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
二、如何打造“海绵校园”?
海绵校园的建设多为改造类项目,需要结合校园现状情况,以及当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确定改造项目设计目标。
“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可在校园运用的海绵设施有:生物滞留池、高位花坛、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湿塘、垂直绿化、绿色屋顶、小型湿地、蓄水池、生态树池、耕作园等。
1、运动区
沿运动场周围设置线性排水沟,收集、转输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并汇入蓄水池;
在运动场草坪底部铺设排水盲管,雨水沿线性排水沟汇入蓄水池;
运动区周围设置地下雨水储蓄设施。蓄水池应有一定水质净化功能,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运动场草坪及零散绿地的灌溉。
2、校园建筑
采用绿色屋顶。绿色屋顶设置宜考虑雨水集蓄回用,用于绿色屋顶浇灌,平屋面绿色屋顶可设计成耕作园,与学校自然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其他建筑可考虑采用垂直绿化,如教学楼建筑雨落管优先采用断接方式排水,高位花坛承接雨水,利用植草沟等方式将承接或散排的雨水引入海绵设施;
面向校园周边道路的建筑和校园围墙,应优先采用垂直绿化,也可设计高位花坛与垂直绿化一体化的海绵设施;
雨水储存设施可选用雨水罐、蓄水池等设施,并采用与水景结合的方式布置。
3、道路系统
宜采用生态排水方式:在校园内少设置地下排水管网,不设置路缘石。
人行道和广场宜采用透水铺装。
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宜采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混凝土路面。
道路两侧可采用排水设施,若无法布置海绵设施时,可采用线性排水沟或植草沟等方式,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雨水径流至海绵设施。
4、食堂与停车场
食堂汇水区域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雨水径流进行预处理,再导入海绵设施;
停车场应设计为生态停车场。停车位采用透水铺装形式,径流汇入植草沟再导入生物滞留池等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海绵设施。
5、跌级花池
以阶梯型式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花池排列成型。花池是养花和栽树用的围栏区域,池内填种植土,设排水孔。不仅可有效减少地面土方开挖,而且可打造一处景观。下雨时,跌级花池除了起到迟滞水流的作用,里面的植物也同样能对比较脏的初期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6、透水道路
整个校园不再是传统的水泥地面、塑胶操场,取而代之的是依次由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砂垫层、碎石过滤层、盲渗管等多种透水材料综合运用体。
雨水一旦落到地面,就能迅速被地面吸收。然后经过层层渗透,将杂质除去后,通过盲管引流进蓄水池。因此,学校的道路、停车场、人行道都具有吸水功能。
7、地下雨水调蓄池
地下雨水调蓄池是钢城二中海绵工程改造的最大亮点,最大可容纳500立方米雨水。雨水花园、生态旱溪的雨水通过地下管网汇集到这里,可用于校内绿化灌溉、道路冲洗,能够回收利用,减轻了排渍压力,降低了能耗,实现可循环利用。
8、生态旱溪
旱溪就是不放水的溪床,人工仿造自然界中干涸的河床,配合植物的营造在意境上表达出溪水的景观。生态旱溪是此次海绵试点的第一大亮点,全长160米。不下雨时,旱溪是一道风景;在雨季又可以盛水,水旱两便。
❹ “海绵城市”是什么意思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其建设能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水问题,有效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问题,创造具备生态和景观等功能的公共空间,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
(4)海绵花园扩展阅读:
设计理念: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的收集了雨水。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海绵城市
❺ 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和LID是同一个概念吗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版收来自权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2015·新课标)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
(2015·新课标)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种植土层和砂层。
(2015·新课标)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❻ 海绵工程车库和绿化带的距离是多少
()道路与广场
城市道路系统海绵设施应控制面源污染、削减表径流目标应与城市交通、园林景观、内涝防治、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与设计相协调充考虑道路功能与安全、景观要求等素
新建道路绿化隔离带两侧绿化带要制宜运用沉式绿、物滞留池、植草沟等种形式采取设道路侧石通布设孔侧石、间歇式侧石等式道路雨水引入绿化带增加道路绿雨水海绵功能新建城市道路非机车道、行道广场、停车场推广使用透水铺装系统采用透水基础增加透水性
城市广场要制宜采用沉式结构或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程度减缓雨水径流并适度收集用既道路广场要计划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改造同步实施海绵化改造
(二)公园绿
城市公园绿要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统筹展竖向设计公园绿消纳自身雨水径流同要尽能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超标暴雨发期必要借助绿系统形城市暴雨排放通道
结合公园布局态景观等要素制宜采取微型湿、雨水花园、沉式绿、植草沟、旱溪等种形式增强公园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滞蓄能力公园绿内硬质铺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应采用透水材料提升公园绿雨水滞蓄净化能力街绿宜结合城市景观、游览休憩等功能采用低影响发技术措施优化雨水径流路径增强蓄洪排洪能力净化面源污染城市公园绿要选育储备适合本、态景观效益良水植物耐水湿植物尽量采用雨水、再水等非规水资源满足自身用水需求
(三)建筑与区
各类建筑与区项目应通综合措施实现家绿色建筑标准规定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我市绿色建筑相关导则应加强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值并其列必选项
根据深圳市本土条件主要采取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绿沉(雨水花园、沉式绿、植草沟等)、透水场雨水径流引入绿等种形式建筑与区规划设计初始阶段参考光明新区已建示范工程绿沉率、绿色屋顶覆盖率、透水铺装率、透水垫面雨水径流控制率等指标控制要求初步布局各项设施再结合建筑、园林等专业进行优化必要应采用水文模型终布局进行复核优化
条件进行雨水收集用建筑与区应根据雨水用途、用量、收集范围、水质状况等进行优化设计合理确定雨水收集用规模
(四)旧改项目
综合整治类旧改项目应结合沿路景观改造或公园、游园等建设增加相关海绵设施雨水花园、沉式绿、透水铺装、态树池等;结合截污工程城村外围条件区域采用态塘、工湿等态措施降雨进行调蓄减量通旧改项目海绵化改造努力消除排水设施足造城市内涝问题改善民群众环境
拆除重建类旧改项目应严格按照新建类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关要求执行
(五)水务项目
严格实行河湖、水库、湿、沟渠、蓄洪区等城市现海绵体空间管控处理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衔接关系推进城市河湖岸线态化治理尽量维持河道自形态修复河滩及滨水带态功能合理设置工湿、态浮岛等态修复措施发挥其自渗透、涵养水源、净化水体作用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态修复等措施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力度提高表水体水质达标率
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水源配置系统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应急能力推发建设项目落实透水铺装、雨水收集利用、凹绿、屋顶绿化等低影响发技术措施通雨水蓄渗、物滞留、沟道治理、崩岗治理、边坡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全面控制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修复土壤污染
❼ 海绵城市和景观设计是分开出图吗
通常会有海绵城市抄总体规袭划图,然后在规划图下面会有具体的设计说明、景观平面定位及索引图、竖向设计图、下凹绿地及进水口详图、雨水花园、植草沟、平沿石及挡墙详图、排水沟详图、绿化平面图、苗木表、水景节点详图、铺装及坐凳大样图、混凝土排水沟大样图、雨水花园大样图、高位花坛大样图等,因此只能说景观设计时海绵城市设计图中的一部分。
❽ 长沙有个叫碧桂园印象的项目,听说附近新开了一个什么海绵公园,是政府斥资32个亿打造的,是真的吗
那个是圭塘河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