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慈云寺桃花节
A.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的介绍
青龙山慈云寺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民权村,距巩义市区20余公里。这里四山回旁围、答一水中流、峰峦联亘、林木掩映、环境十分幽静,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境地。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位于巩义市东南15公里的大峪沟镇南部。它东连五指岭,西接石人山,南瞻中岳嵩山,北揽黄河、洛水,总面积51平方公里。
B. 哪位高人知道 延超法师的《释源祖庭青龙山慈云寺》诗的原文
贺宝石
慈云寺是位于巩义市青龙山中的一座古老寺院,虽历代方志有记,因其地处荒僻,山路坎坷,加之民国以来损毁严重,几乎被世人遗忘。1998年,巩义市文物部门来此进行文物普查,清理出50余通古碑碣。古碑记载慈云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七年,是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进中原后创立的第一座佛教寺院,素有“释源”和佛教“祖庭”之誉。那么,摄摩腾、竺法兰究竟何许人?他们创建的慈云寺又为啥称为“释源”和佛教“祖庭”呢?
众所周知,佛教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中期产生于古印度。东汉之前,中国虽有零星的佛教信息流传,多为道听途说,不足为凭。《后汉书·西域传》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金黄色。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汉明帝派遣使团邀请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到中土传法,以白马驮着佛像和梵文经卷回到洛阳,汉明帝正式接见了两位高僧,这个过程,即后来佛教界常说的“汉明感梦,白马西来”的故事。
东汉的都城洛阳,当时在今天的偃师境内,与巩义毗邻。史称汉魏洛阳城。而鸿胪寺则是官署,是负责朝祭礼仪和接待外宾的政务机构。后人常常把今天洛阳的白马寺当做当初汉明帝“敕建”的寺院,应该说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若说是后来在原鸿胪寺旧址上建造的带有纪念性质的寺院,则是完全可信的。这个白马寺究竟在哪里呢?这个白马寺,就是巩义青龙山中的慈云寺。
历史的真实应该是这样的:当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了一些经卷后,向汉明帝提出了弘传佛法、创立寺院的请求,明帝答应他们。于是,二位高僧就来到距洛不足百里的青龙山中。见“穹窿高耸、玉润云翔、林木掩映、尘氛迥隔”,正是创建丛林弘扬佛法的理想之地。得到了汉明帝“敕建”后,便于公元64年的某一天,带领一批工匠和最初的佛教追随者来到这里,开始了寺院的建设。立于明代正德二年(1507)的“重修青龙山慈云禅寺记”的碑文中,是这样记载寺院初创时的情景。
“慈云寺,肇自汉明永平七年,僧摄摩腾、竺法兰云游此山,睹其胜慨,发心创建,躬荷畚锸,亲执斧斤,诛茅斩茨,辟云构烟而成寺。”该寺取名为“大白马寺”,即取“白马西来”之意,并在这里“开演大法,广度迷津”。使这里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源头和最早的传播之地。在立于大明万历十七年(1589)的“青龙山慈云禅寺五十三峰圣境之图”的碑刻中,不仅以画图形式标出“二老谈经”、“大天门除妖蛛”的具体位置,还标出了一座金光闪闪的“祖林塔”。按“祖林”的“祖”,应是事业开创者的称谓。而“林”则是圣哲归葬之地。摄摩腾和竺法兰是把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天竺高僧,世称圣僧,慈云寺又是二僧开创的“释源祖庭”。这“祖林”之谓,正是两位圣僧的归葬之地。这些珍贵的碑文资料,为我们勾画出了摄摩腾和竺法兰后半生在慈云寺的活动与归宿。
C.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的旅游资源
为了开发巩义的旅游资源,振兴经济,大峪沟镇民权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修成了通往慈云寺的盘山公路,重修了慈云寺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过厅和僧房。在进入景区的山顶上,修建了一座造型别致的山门。凉水泉水库的建成,给慈云寺增添了一些灵气。高峡出平湖,风景这边独好。 当您离开喧器的城市,来到这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青龙山中,似乎又听到当年的钟鼓之声,大有心旷神怡、六根清静之感。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门票收入100多万元1998年6月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慈云寺石刻2000年9月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门票30元/人,从郑州乘郑州至洛阳长途和郑州至巩义长途车在巩义大峪沟中岭车站下车,换乘到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的车。
主要景点:
青龙关:青龙关位于青龙山中部山脊凹腰处,原是北部进入寺河的要道,西连“忠义古寨”,北望元帅池。“忠义寨”是民间传说 中的宋代女侠裴月娥兄妹聚众起义的山寨。
回音壁:回音壁又称谷回音。群众俗称“应声窑”。空谷回音实际是一种声学原理,它根据距离、空间、甚至空气流动等因素,在特定环境里才能形成。青龙山回间壁就具备这个条件。
福禄寿三星亭:“三星亭”三亭联结,造形别致,为古建军专家李传泽设计。 三星亭是根据“福、禄、寿”三星山的名字而命名的。
先天弥勒大佛:青龙山先天弥勒大佛位于大天门沟和小天门沟之间,一座整体山峰的外表,仿佛是一座端坐的佛象。佛头高28米,宽14.5米,相当于一个蓝球场。
慈云寺:慈云寺的重要价值,在于她是中国佛教的源头,最初的丛林,中华第一寺。 慈云寺的创建是以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建筑的。它以“山形满月”为天体,融洽了天河,玉兔、桂树等形象,隐喻了“天”的概念,并巧妙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寺院的建筑则是正方形。
D. 郑州青龙山
50元,我还没有去过,同学去过
去青龙山慈云寺的N大理由
理由1 慈云寺享有中华第一寺之誉
理由2 夏季山水含禅,禅寓山水,为避暑胜地
理由3 秋季红叶满山,层林尽染,景色美不胜收
理由4 冬季亦因慈云寺之灵气,香火兴旺,游客不绝
理由5 山中有天然大佛为世界之最,其为天下第一风水宝地
E. 青龙山慈云寺怎么样
没事转转还行。建议春暖花开,雨水丰富时节去,最好是自驾游,景区里边到景点还有好远距离。门票人多可以优惠。
F. 青龙山慈云寺风景区的人文历史
慈云寺始建于汉代,是巩义第一丛林。据寺内碑载:“东汉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腾专,竺法兰始属建白马寺于洛阳城西,既而云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开慈云禅寺”。所以称慈云,是说佛之慈心广大如云,荫庇整个世界。
慈云寺历经沧桑,或兴或废,一直延续至今,它经受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唐贞观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 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 由于战乱和灾荒,曾—度荒废。从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开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历代都有修葺。极盛时期殿堂栉比,金碧辉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云,纷至沓来。本其形胜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庐山,达摩之少林,无喻此地。
古老的慈云寺,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沧桑,清末以后逐渐走下坡路。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就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可以当作珍贵的旅游资源;加以保护。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四周群峰,万壑争流,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G. 白马寺和青龙山慈云寺哪个是中国最早的寺庙
他们的时间历史是一样的,慈云寺最早分上寺和下寺,上寺就是白马寺,下寺就是慈云寺。
H. 巩义青龙山慈云寺景区门票多少钱用餐多少优惠票多少
门市价50元,优惠价45元,景区内好像没有内餐厅容吧。http://..com/question/36172593370231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