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真境花园

真境花园

发布时间: 2021-02-14 14:42:57

① 萨迪的名作赏析

萨迪的《蔷薇园》 (瞿光辉)
萨迪十三世纪初出生于波斯(今伊朗)的设拉子,青年时代在巴格达求学,受着波斯和阿拉伯文化的熏陶。不久,蒙古人入侵中亚,萨迪被迫背井离乡,作为一名行脚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到过埃及、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印度,甚至到过我国的喀什噶尔。在旅途中目睹侵略者的掳掠烧杀,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他对苦难中的人民充满同情。到了十三世纪中叶,侵略者被打退后他回到故乡安定下来。这时他已五十多岁了,他深悔自己虚度了许多时光。他深居简出,过着沉思默想的生活。一位友人时常来访,他虽然婉言谢绝,家人也将实情相告:他已执意选择了沉默,决心在余年里缄口不语。然而来者是患难之交,多年挚友,他还是接待了老友,并且在花园里散步。一天,见这位友人离开时用衣襟兜满了蔷薇、风信子和紫苏,打算带回城里,萨迪就说:“你知道这些鲜花总要凋谢,花园的许诺并不可靠;哲人有言:‘不长久的东西不值得留恋’。”朋友叹道:“那有什么办法呢?”于是萨迪答应创作一部《花园》,使秋风不能凋谢它的绿叶;使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新春的欢乐变成秋天的萧条:
托盘里的花儿能够鲜艳几时?
不知摘采我园中的花叶一枝。
那些花朵五六天就会枯萎,可我的花园却永远春光明媚。听了这番话,朋友倒出了衣襟里的花朵,抓住萨迪的衣襟:“君子言而有信!”萨迪遵守诺言,于1258年完成了《花园》。
1958年是《花园》创作700周年,我国人民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号召曾隆重纪念他。我就是在此时第一次读到水建馥先生从英文译出的《蔷薇园》(此前读过吴兴华片断译文《玫瑰园》),过了四十二年,我又读到我国穆斯林学者从波斯文译出的全译本《真境花园》(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真是喜出望外!我很喜欢这颗东方的瑰宝,我曾赋诗《开不败的蔷薇》赞美它:
一朵鲜花会诉说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颗蓓蕾
包含着一串闪光的启示。译本书名叫《蔷薇园》也好,《真境花园》也罢,译名都已经作了增饰,以符合汉语读者的阅读心理。原书名波斯语为golestan,直译即《花园》。如今译作《花园》显得太平淡,难在读者中叫响,而名为“蔷薇”则使人联想到鲜艳的颜色,馥郁的芬芳,而玫瑰一词系叠韵词,在汉语中富有声韵之美,至于《真境花园》颇具伊斯兰教色彩,真主、真理、真光、真境、清真对穆斯林而言有很强的亲和力,读萨迪此作原就是我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必修课。
蔷薇、玫瑰,还有月季,在植物学上虽同科同属却并非一种花卉,前两者一年只在春天开花一次。与萨迪诗中一年四季都“春光明媚”的花相符的似只有月季,然而译为《月季园》诗学魅力又要差得多了。

② 介绍几本有关伊斯兰教或者是回族的书,,书名即可

《正教真诠》明代 王岱与 著 《从穆罕默德看伊斯兰教》陈克礼 著 《真境花园》王静斋 译

我推荐的都是最棒的 要看必须是我提到的著者和译者

③ 我想 比较深入地了解 伊斯兰教 ,大家推荐几本书。

《穆斯林的葬礼》--矛盾文学奖作品
《古兰经》 --穆斯林的“圣经”,了解伊斯兰教的信回仰
《蔷薇园》 --又名《真答境花园》,穆斯林修身养性的必读著作
《不要忧伤》 --近年来在伊斯兰世界影响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之一

④ 伊朗历史上有哪些诗人﹖

最著名的“四大诗人”

在波斯文学史上,菲尔多西、萨迪、莫拉维和哈菲兹被誉为伊朗文坛的“四大支柱”。

1、菲尔多西(940~1020年)

被公认为是“东方的荷马”、“复活了伊朗文化与语言”的代言人,世界五大杰出诗人之一。

菲尔多西的英雄史诗《王书》(一译《列王记》,既是东方文化中中最重要的古典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迄今已有多达40余种语言译本,千百年来在东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萨迪(1209~1291年)

是蜚声世界的中世纪伊朗著名诗人。在波斯文学史上被称为“语言巨匠”,其诗文是波斯文学的最高典范。

其代表作《果园》(1257)和《真境花园》(一译《蔷薇园》)(1258),以其深刻的思想意蕴、成功的艺术形象塑造以及语言艺术的独特成就,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古代文学艺术精品,是一部“智慧和力量的教科书。”

3、拉维(1207~1273)

他是伊朗一位在民众中有着广泛影响的诗人。其主要作品是长篇叙事诗《玛斯纳维》,共分6卷,诗人用十几年的时间创作而成。在这部长篇叙事诗人汇集了大量流行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凝聚了诗人浓厚的知识积累和智慧,借以阐明人生的哲理,被喻为“知识的海洋”,尤其被穆斯林和苏非主义教派奉为经典。

4、哈菲兹(1327~1390),即“熟背《古兰经》的人”。

本名沙穆斯丁·穆罕默德。是伊朗14世纪最著名的诗人。在波斯文学史上,被誉为“抒情诗大师”。在波斯文学史上,他的诗歌被认为抒情诗发展的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他的《哈菲兹诗集》于1791年第一次正式出版,共包括570余首抒情诗及部分颂诗、鲁拜诗和短诗,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⑤ 帮忙推荐一些伊斯兰文学作品。谢谢。

《1001夜》。
其实读了1001夜中的故事,可以看出YSL教教义相当善良,相当有前途。但是事实上又刚好相反……

⑥ 喀什怎么念

喀什的读音为:kā shí。

“喀什”系“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系突厥语“玉石”之意,“噶尔“系古伊朗语“石”或“山”之意,即“玉石”或“玉山”之意。另据《西域同文志》:系回语,“喀什谓石色。噶尔,谓砖房。其地富遮多砖房,故名”。据语言学方面的考证,认为是古和田塞语,意为“玉石之城”。

(6)真境花园扩展阅读:

喀什是新疆唯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与内地的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并列。秦末汉初为西域36国的疏勒国。唐时为安西四镇之一。也是玄奘西天取经之地。明代为西域四大回城之一。清朝设喀什噶尔道。民国设喀什行政区。

1952年由疏附县析置喀什市。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北有天山南脉横卧,西有帕米尔高原耸立、南部是喀喇昆仑山。东部为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喀什市就位于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的中部,克孜河从城边流过,以泉水为主的吐曼河横贯市区。

喀什更大的特点是民间的生活方式。喀什是维吾尔人上千年劳动的结晶,定居下来的维吾尔人发展了农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园艺业、手工业、矿冶业、商业,把沙漠荒滩建成了人间花园——“真境花园”。再穷的维吾尔人家徒四壁,院中也有花开。

⑦ 中国的穆斯林是什叶派还是逊尼派

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逊尼派,遵行哈乃斐学派教法,新疆极少数为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

苏菲主义各学派在西北地区有广泛影响。历史上,由于伊斯兰教传入各民族地区的时间、途径以及各民族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又分为内地伊斯兰教(汉语系)和新疆地区伊斯兰教(突厥语系)两大系。

(7)真境花园扩展阅读: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五个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这五个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属逊尼派,其教规律法又都崇信逊尼派的哈乃飞学派。

1、格底木:格底木是阿拉伯语,意为古老的和尊古的,即:符合圣行的大众的道路。

该派是中国伊斯兰教最古老的一派,源于阿拉伯地区的逊尼派。约有二分之一的宁夏穆斯林皈依此派,尤以泾源、西吉、固原、同心、灵武、平罗各县和吴忠、青铜峡市最为集中。

2、虎非耶:虎非耶为阿拉伯语,意为悄悄的、暗暗的、低声的。该派主张低声念诵齐克尔,所以又称低念派。虎非耶教派念记主词时,要停止呼吸,连续不断地低声默诵。

该派支系甚多,互不统属,各自为教。清末以来,宁夏地区形成了洪门、鲜门、通贵三个门宦。其传教区主要在贺兰、永宁、平罗诸县。

3、哲合林耶:阿拉伯语哲合林耶(即:哲合忍耶)意为公开的、响亮的、高扬的。

4、格底林耶:阿拉伯语格底林耶意为大能者。该派受佛教、道教影响较重,主张通过静修参悟、诵念“无字真经歌”达到认主的目的,所以又有清真和尚、清真道士的别名。

宁夏的格底林耶教派主要分为韭菜坪门宦和齐门门宦,前者以韭菜坪(今海原李俊乡)拱北为中心,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地区;后者教徒主要分布在固原县七营、梁家堡和同心县的石岑等地。

⑧ 青海卫视直播回族小伙和公公亲手杀死自己老婆

回族人为现实的幸福而孜孜奋斗,却又不媚事权贵,贪恋浮华,大多数富贵者都能不同程度地为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一般群众都能尽力照顾和救济穷亲贫友,扶持残障孤寡。从不让上门乞讨者空手而归,从不拒绝修寺、办学等募捐者的请求。他们视人生如白驹过隙,故对生老病死持达观态度,对一切无可避免的灾难看成是前定。不惧死,但也不消极等待死亡,而是充分利用有生之年行善积德,以现世的奋斗谋求后世天堂的幸福。故虔诚的回族穆林绝少无为的自杀轻生 “啊,安拉!宽恕我们这些人,活着的和死了的,出席的和缺席的,少年和成人……”这就是穆林葬礼上让人感到圣洁朴素又委婉凄美的祈祷词,所有的哀痛,所有的是非恩怨,在“归真”的照临下,在肃穆葬礼中三丈白布的拥裹下,都找到了归宿。视死如归的回族人普遍实行土葬、简葬、速葬,强调“入土为安”,这一点是从《古兰经》开始的。《古兰经》中认为,真主最初用泥土创造了人,人亡后只有回归泥土,然后才能从泥土中“复活”。所以回族的葬礼只有一个目的,速葬薄殓,让亡者复活时进天堂 回族人把死亡称为“归真”、“无常”、“口唤了。”称死者为亡人或埋体。一般来说,回族对年迈或病危的人,会提前为其准备后事 这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叫“念讨白”,也即忏悔、赎罪。病人垂危时儿女们宰牲炸油香,请阿訇给病人念讨白,其意是向真主祈祷,饶恕和赦免他一生中的罪过。念完讨白后将油香送达亲友和众乡亲。接到油香后众亲友会及时赶往探视见最后一面 面对一个大限将临者时,人们会庄重地请求他的宽恕,同样病人也请求对方的原谅,在这一刻,人们的心贴得是那么的近,尘世间的恩恩怨怨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经历了这样一次赎罪和诀别,病人会涌现解脱后的无比安祥和幸福。归真之际,病人会用最后的心力念诵着“清真言”,回归于祈祷了一生,向往了一生的真境花园当病人归真后,守护者即瞑其目、合其口、顺其手足,脱其俗衣,置埋体于铺有干净黄土的木板上,盖上单衾。这时乡邻们会主动承担起打坟、卜告亲友的义务 主张速葬的回族,如果时间容允许葬礼就在当天举行,最多不超过三天 葬礼的第一道程序是抓水(做大净) 穆林认为安拉是清洁的,他喜爱清洁。一生注意清洁的穆林,复命归真了,更不能带去一点尘世的污秽。男亡人要由男性清廉近亲抓水,女亡人由女性清廉近亲抓水。为亡人送葬是一件圣行,送葬和抓水的人首先要自己净身。抓水是严按照大小净的程序进行,先洗小净,再洗大净。抓水开始时,一名满拉上到房顶面西而跪,手捧《古兰经》,打开“塔哈”章高声诵读起来,顿然间整个丧礼场面,只有为亡人沐浴时发出的轻轻水滴声和穿透心灵的经诵声,把在场的所有人带入了对天堂向往,对人生考量反思的至清、至真、至洁的境界里 第二道程序是包封(穿卡凡) 薄葬是回族穆林丧葬的一项基本原则,即不论贫富贵贱一律用白布裹尸,不许殉葬、陪葬;不动声音,厉行节约,葬礼从简。不许以“孝”为借口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故有“家财万贯,到头还是三层卡凡”的谚语,劝化人们多做善事,时时刻刻为后世筹备“盘缠”。所有人的卡凡都用普通的十二支纱白绵布,禁用丝绸等昂贵品和含化学纤维成份的料子 在给亡人抓水期间,由本坊阿訇主持进行着另一项庄严的仪式,转香,扯卡凡。在院中支起干净桌案,将卡凡(殓衣布)铺开,点燃三支香,自阿訇开始围站的人们顺时针依次转递,用右手接过香后念诵赞圣词,并将香在案边熏绕一下,如此三圈后,开始扯卡凡 男性的卡凡三件;大卧单(大殓)、小卧单(小殓)、坎肩。女性除此外再加缠腰布和盖头。穿布是每个穆林较重视的丧葬必备品,他们到麦加朝觐时,一般都要自带和帮亲友带一些卡凡,用圣洁的“渗渗泉”水清洗沾吉。在包封时要在卡凡上洒一些冰片、藏红花、麝香,以防虫蚀 回族人有助丧的美德,不管谁的葬礼,不论认识与否,只要遇上了就加入进去。当包封完毕后,人们争先恐后地将埋体放置在专用的塔尔布提中,盖上写有经文的绿色苫单抬向坟地。有的教派送亡中要高念拜辞,由一亲属在前端着置有《古兰经》和香炉的托盘引路,后面由几名或数十名阿訇满拉组成的诵经队,唱诵着经文,再后面是抬送亡人的庞大队。一路上只有庄严肃穆的经诵,而听不到号啕的哭声。这是因为在回族人看来,死亡是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是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对亡人最好的纪念是真诚的祈祷 当看到数百、数千乃至上万戴着太达尔或白顶帽的人群为一个普通的人送亡的盛大场面时,不禁会为之动容和深思。脑海中一段著名悼文不期然间浮现了出来,那是毛泽东主席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最后一段:“今后我们的队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人,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第三道程序是站者那则(行站礼) 亡人送到坟垣后,头南脚北放置在旷地的西边,众人脱鞋面向亡人排成一行行次,在阿訇的带领下祈祷,这是回族葬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生者代替亡者向真主做最后一次礼拜 第四道程序是转达(罚赎仪式) 转达是以《古兰经》或财等做为罚赎的补偿,替亡人赎罪的一种仪式。送埋体的人们跪坐成一个大圈,由本坊学董清点人数后,计算出转达的圈数、人次后,一名孝子双手捧着现金或《古兰经》躬身呈递给对方,对方用右手接过后庄重地亲吻一下,并诵祝“清真言”后递还对方,一递一送中倾注对亡人赎罪的真诚,同时对个人的心灵进行着洗礼。顺时针方向一一转着达的时候,盛大的场面,庄肃的可以听到人们的心跳,有的老人已是泪流满面 转达的数多少是根据亡人家庭生活或亡人举意出散的乜贴与生前所欠主命拜功的而确定的,轮番转递圈数 的多少,是根据在场参加仪式人数的多少而决定。若是用财转达,那么在转达仪式举行之后,则将赎金全部散发给参加殡礼的人们及捐给清真寺 第五道程序为殡埋 回族人一律实行土葬,以期早日化归为泥土,获得复生。回族人以村为单位,有统一的公墓。在这里没有亲疏、贫富、男女等身份等级,只按照归真的次序,一个挨着一个地掩埋。穆林皆兄弟的伊兰平等思想在这里非常明显地得到表达。有人说,回民公墓是亡者们的又一个村庄,生生世世厮守共居。回族墓穴坐南朝北,墓深约七尺,长六尺,宽三尺,底部西向开偏穴,上圆如弓背,下方似弓弦。从塔尔布体抬出埋体后,用苫单遮住阳光,头北脚南面向西方的麦加安放在墓穴里。人们拿锨掩埋时,有关丧葬的《古兰经》章节诵读声随之响起,当一座弯月似的黄土新坟堆起时,《古兰经》经诵也随之结束,众人双手向上并伸,在同一声“阿米乃”(愿主接受我们的祈祷)中,一个穆林的葬礼结束 回族人无常后,亲友吊唁,可送、茶等物,以助葬,但不送花圈、挽联。亡人的衣物施散给亲人或贫穷人继续使用,以此表达对亡人的怀念。自亡人殡埋的第一天起家人开始念夜经。一般念三天,悼念活动主要在亡人无常后的四日、七日、十日、二七、三七、四十九、百天、周年等日进行,纪念方式包括请阿訇念经、举行“尔麦力”、炸油香、宰牲、进行施舍等等。在这些日子除了丧家,其它直系家属家都要念亥听,进行悼亡。这中间后辈们每天两次到坟垣去念经祈祷。一般在第十日亡人家里举行念下土仪式,遍邀庄邻亲友参加,众人携带茶、衬衣等礼物前去慰问,民间称之为“收泪”,一片关爱尽显于中。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

⑨ 伊朗著名作家

波斯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优秀的波斯文学作品早已成为不朽的名著,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为世界各民族所珍爱,并影响了世界各国文学家的创作。特别是11世纪的菲尔多西,13世纪的萨迪、莫拉维和14世纪的哈菲兹被誉为伊朗文坛的“四大支柱”。几百年来,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广泛传播,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受到恩格斯、黑格尔、歌德、车尔尼雪夫斯基、尼采以及我国著名学者郑振铎等人的高度赞誉。

中国与伊朗两个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很早就开始了。1924年郭沫若从英译本转译了波斯大诗人海亚姆的四行诗,题名《鲁拜集》。1947年~1948年王敬斋从波斯语里翻译了萨迪的《蔷薇园》,题名《真境花园》。近些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又相继推出了张鸿年等人波斯语翻译的《列王纪选》《波斯古代诗选》,以及邢秉员从波斯语翻译的《哈菲兹抒情诗选》等作品。总的来说,在介绍与研究波斯文学方面,我国比英、法、德、俄、印度等国落后近百年左右,在此之前基本上停留在中鳞片甲零星介绍的起步阶段。为了填补这一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上的空白,湖南文艺出版社倾6年之力精心组织了《波斯经典文库》的翻译出版工作。该套书的翻译出版,不但反映了波斯古典文学之全貌,而且集中了中国目前最优秀的波斯语和波斯文学研究人才担任译者,全部翻译均以古波斯原著为底本,参照英、俄等译本,其中的许多经典之作还是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来。对波斯经典的引进介绍,是一项艰苦而又浩大的文化工程,在国家出版部门和伊朗驻华使馆的大力支持下,湖南文艺出版社仅用了6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甚至尚未完成的工作。

⑩ 谁读懂<真境花园>

简介 ······
《真境花园》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故事体教材之一,波斯语原作名为“古丽司汤”,又译《蔷薇园》或《玫瑰园》。波斯语原意为“花园”,是取“涉足花园,驰目骋怀,园中一草一木,皆足怡心养性之义。”中文翻译者将原作者之意概括为:“鲜花满园足奇,六日香退色亦萎,试来吾国择一朵,芬芳不随四时移。”遂将此书名直译为“花园”后改为“真境花园”。 原著作者为波斯诗人萨迪*穆斯利哈(1184--1263)是古波斯四大文豪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真境花园》是根据波斯古典文学传统的艺术形式,由诗体与散文体综合写成,共章和一个序言。前面七章都是以若干生动有趣的故事组成,并以哲理的或格言式的短诗作为结束,起到画龙点睛之用。第八章是最先写成的,主要由一些格言、谚语组成,几乎没有故事情节。此节题材多样,有的富于幻想,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讽刺谴责。《真境花园》的基本思想特点是作者突出表现了穆斯林大众的愿望和要求,同时,作品主持正义,揭示伊斯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书问世700多年来,以它的崇高精神境界,美学价值和所塑造的中世纪各个界层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宗教学,历史学和文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个国人民都喜爱的不朽之作。对各族穆斯林在道义上的阐扬精神上的陶冶,哲理上的辨析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

作者简介 ······
萨迪---sadi简介 萨迪(sadi,1213—1291) 13世纪阿拉伯著名穆斯林诗人、苏菲主义学者。一译“萨阿迪”。全名穆什莱菲丁·穆斯赖哈·萨迪。出生于波斯设拉子。其父是伊斯兰教苏菲派传教师。他早年在设拉子求学,14岁时丧父,家境贫困。后经人相助,到巴格达著名的尼采米亚大学学习伊斯兰教义和文学。学习期间,便能用波斯文、阿拉伯文写作,创作了许多优美的抒情诗。因不堪忍受学校严格的宗教制度束缚,中途辍学,离开巴格达。蒙古军入侵波斯后,他被迫背井离乡,开始长达30多年的苏菲巡游苦行生活。他的足迹西至埃及、马格里布、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东至伊拉克、巴尔赫、印度和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今喀什)。他沿街行乞,聚众讲道,宣传苏菲主义。萨迪曾15次徒步朝勤麦加克尔白,访问过阿塞拜疆的贝拉庸、大不里士,并向蒙古的阿巴喀汗进谏。在北非曾被十字军俘虏,送往的黎波里要塞充当苦役。他重返故乡设拉子时已进入中年,隐居乡里,潜心著述。萨迪作品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抒情诗、鲁拜诗和颂诗等,都收入他的《全集》中。他的抒情诗约600多首,作品通过对花乌、山水、美女、静夜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他的诗结构严密,语言凝炼、流畅,韵律抑扬有致,是波斯文学史上的一枝奇蔽。萨迪的成名之作是《果园》和《蔷蔽园》。《果园》完成于1257年,是一部阐扬伊斯兰教哲理和道德准则的叙事长诗,包括仟悔、感恩、礼拜、正义、行善、教养、知足、谦逊、爱情等篇章和一篇很长的序诗。每章由一些生动的小故事组成,穿插以诗人的见解。每个故事大多以诗人在流浪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题材,描写了帝王、贤哲、穆斯林、苏菲派苦行者等的不同生活和市民社会的风俗习惯。《蔷薇园》于1258年用韵体散文写成,内有故事和个人的奇闻轶事,正文中穿插点缀着各式短诗,引用了大量民间格言、警句、幽默小品等,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虚伪和黑暗,歌颂了人类的善与美。他以凝炼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阐明了穆斯林的道德信条和行为规范,充满着智慧的光芒和炽热的宗教情感。萨迪的作品语言风格几百年来一直是波斯文学的典范。他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被译成几十种外国文字,受到读者的赞誉。《蔷薇园》有两种汉译本,译名为《真境花园》。

我前几年读过

网上一般没,不好找,不过简介还是有的!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