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恋散文
Ⅰ 桃花散文、优美、抒情的、看起来是六年级写的、急求、
粲然一笑
把掌心温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听到桃蕊心跳的律动,听到这个季节最动人的声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尘封的思绪,吹拂一些日子沉淀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风是灵性轻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忧郁的。
用一支长笛撑开这个季节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尘涉水人的迹痕;柳永的兰舟过后,酒醒断肠处,是谁的微笑清瘦如诗?是谁的寂寞灿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丽的时刻,与梦往相依相爱!
一枚暗红的果子,开始孕育一种记忆,一种声音,一段心事,一则传说。
于是,在远离你的梦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颜在等待,我孤寂的泪水上,会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来,为我传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梦境遥远,桃林葱郁。
在桃林深处的花丛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满孤独。
桃花无心,闲自开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阳春,预感着,那命里注定的时刻悄悄地来临。
这是残冬里最后一个黄昏吗?
杯子里的绿水袅袅地弥漫最初的清香,籁籁落花如雪。结疤的灵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爱恋,亲切地抚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桠的枝梢。这个季节的鸟翅,宛如天使的暗语,划动暮色的苍重。
你临水而伫,倚窗远目,静看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
骤然有清越超渺的声音,幽雅浮起,仿佛晚风从平野尽头踏歌而来;仿佛是清泉从山谷那端环绕桃林而来——
来了,那是青竹长笛!
来了,那是瘦风晚唱!
来自天边的天籁之音,灵魂之曲,来自你呼吸深处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识。
那是笛!
平地卷起雾霰,起伏涌动着,转眼淹没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唤你长久沉寂的心潮,流电惊雷的瞬间,掀起一场波涛汹涌的飓浪。你颤粟着闭目细听,泪珠如桃花瓣般飞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凉,多少纷飞的花瓣宛若你词章里的清词丽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刹时栖满你清瘦的双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该循笛声而来!
Ⅱ 桃花绽放散文
三月是春天的开始,揭开春天的帷幕,远望一片春色藏不住,满园尽是翠草生,拾起花瓣问青天,一枝独秀是桃花。桃花似乎成为的早春的象征,三月桃花开,窥探桃林偷偷嗅,愿把桃花做童话,许愿来年缘中人,等待千载莫等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月是姹紫嫣红,活色生香的好时节,天空中最亮的太阳会带领着你寻找春的踪迹,春的光环,春的体香,那是春与生俱来的荣耀。三月,是一个简单的开始,等待五月爱的结晶,相爱穿梭千年,那股香汗散发出他独特的气息,掌上桃花怜不得,教人葬花于土中,珍惜好光阴。
三月是春天的开始,揭开春天的帷幕,远望一片春色藏不住,满园尽是翠草生,拾起花瓣问青天,一枝独秀是桃花。桃花似乎成为的早春的象征,三月桃花开,窥探桃林偷偷嗅,愿把桃花做童话,许愿来年缘中人,等待千载莫等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三月是姹紫嫣红,活色生香的好时节,天空中最亮的太阳会带领着你寻找春的踪迹,春的光环,春的体香,那是春与生俱来的荣耀。三月,是一个简单的开始,等待五月爱的结晶,相爱穿梭千年,那股香汗散发出他独特的气息,掌上桃花怜不得,教人葬花于土中,珍惜好光阴。天的粉色开边整个地球,点亮笑的四面风,等待飘香的芳龄,品味美酒佳酿,笑谈人生最美的一瞬间也如春一般美丽娇艳,懂得灌溉春天的人,会见到你梦中的春,春中的梦。
暗香浮动,花瓣轻拂春风,等待五月诣,相思结恋果,笑点醒沉醉的阳光,酝酿五彩的鹊桥,相会一载一夕,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春天,这是桃花绽放的好时节,一丝丝的馥郁清香围绕着整个乡村,如今的世界,几乎曾经的蛮荒之地化作蝴蝶翩翩起舞于之间的桃花源,那是春的作品,有种迷恋叫做不舍,当你经过这片桃花源时,你坑定会被心底涌起的占有欲有迷惑,抑郁不住,把持不住是嗅觉中感受到的春的气息。销魂的粉色犹如女子害羞时的脸颊,又似受人喜爱的胭脂。醉迷了一片冰心,当你的鼻子与空气中飘荡的芳香相接触时,你的心神荡漾就在细细的收藏粉色的春天。桃林的美丽令人叹为观止,吸引着我稚嫩的眼球,躲不掉它的身影的迷恋,我那时会沉浸其中,安静的欣赏春天的美,桃花的醉人神话。
Ⅲ 关于桃花的美文描写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叶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无毛,叶柄长1.0CM-1.5CM.花单生,先叶开放,几无柄,多粉红色,5瓣.花期3月-4月,6月-9月果熟.变种有深红.绯红.纯白及红白混色等花色变化以及复瓣和重瓣种.
1、花果林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远远望去,美极了。
2、那桃花,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描写春天的的句子 整个春天都被绿色覆盖了.
3、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二马》醉人的桃花 在春的微风里,我又看到了梦中的桃花。
4、桃花凋谢了,枝头残留着几片花瓣,仍像点点跳动的火苗。..
5、春天,纷繁的桃花在晨光中开得格外喧闹,密密层层,宛如一片朝霞。
6、一株桃树,托起一团花瓣、像姑娘扬起的笑脸,粉红粉红,洋溢着青春的光彩。
7、阳春三月,桃花怒放,黄海岸边,就像落下了百里胭脂云。
8、门口有一大片盛开的桃花,粉红粉红的,娇嫩得仿佛吹口气就能化成水似的。
9、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
10、到了春分,山上山下的桃花,千树万枝就像火焰一般地怒放了。
11、桃林蓓蕾初绽,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挂满了银色的微型的灯泡,串串洁白的花苞珍珠似的晶莹闪耀。
12、桃花园的桃花,远观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近赏俏丽妩媚,似少女初妆。
13、车到山脚下,上万株桃树缀成粉红与雪白相间的花潮,沿着绿色的田野,向我们眼前奔涌而来。
14、惊蛰以后,桃树枝头的蓓蕾惊醒了,东一枝西一枝,那些嫣然微笑的花朵,喷出醉人的芳香。
15、那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染着富饶的春之山河,又像是一团团云霞,映着充满生机的大地。
16、桃花凋谢了,枝头残留着几片花瓣,仍像点点跳动的火苗。
17、花果林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远远望去,美极了。
18、这桃花初开是白色的,如脂,如玉,如雪,是那么娇嫩,那么水灵,那么晶莹,那么透亮。
19、那桃花,有的迎风初绽,嫣然含笑;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更多的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红点的小花苞。
20、桃树上的小骨朵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儿,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21、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统开笑脸。
22、从远处看,一株株桃树活像一个个张开的大花伞。
23、这棵桃树一人多高,树干透着紫红色,极其光洁,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褐色的娇嫩的骨朵。
24、繁如群星的花蕾随着几枝在春风里欢快地摇曳着,那片片桃林仿佛成了红雨纷扬的世界。
Ⅳ 桃花美文这个春天因你而
春天里,什么也不想做,只想把这颗心,沉了下去,静静的,直到空无一物。然后在静夜里,从心底抽出芽,开出花来,骨子里,肌肤上,眼角眉梢,心底身上,都是满满的桃花、杏花。或许,你就是那最艳寂的桃花,古巷子里儿童叫卖的杏花,慵懒地歪着,斜着,只等那有缘人,轻轻把你握在手心,放在鼻尖轻嗅。
春天里,我最喜欢“慵懒”这个词,桃树杏树下,一觉睡到近晌午,有点困倦,有点颓靡。睁眼,是花;闭眼,也是花。这是一个粉红色的梦,仿佛春闺,仿佛唐宋词,招惹了春情,糜烂了书简。慢写桃花,我喜欢这个“慢”字,就像是一朵一朵的桃花,慢慢从骨子里开出来,经过心雨的温润。然后再一朵一朵移到了绢上、竹简上、宣纸上,氤氲,渲染,便有了灵气。
桃花是“滥”的,春天一到,就泛滥了。千里万里,江南江北,无处不桃花,大自然是最浪漫的,这种浪漫,近于“孟浪”,似乎更接近“妖冶”这个词。我感觉到,似乎每个人心里,都开出了桃花,如果春天来了,心里不开花,那是真真的怪事了。桃红杏白,其实桃花也有白的,杏花也有红的,由红到白,再由白到红,生命不过就是一种欲望,这种欲望,只不过在红白两极徘徊罢了。白的不懂红的心,红的也不懂白的心,待到都懂了,花儿也该谢了,把颜色还给岁月,就是一朵净土莲花了。
或许你会说,我不过是个俗人。其实大俗即大雅,人生中的境界不过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唯有第三境界,看花还是花,看女人还是女人。看得真切,悟得通透。美人如花,花如美人,不爱是傻子。爱美是人的天性,这天性不能抹杀。看到心仪的美人,眼儿直了,心儿跳了,魂儿飞了,不遮不避,一任天然。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禅宗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妇人,虔诚供养了一个修苦行的僧人,几年过去,想试一试僧人修行的境界。让她美貌的孙女,一把抱住他,问他:“有没有感觉?”僧人答道:“如抱木石。”妇人叹息着欲把他赶出去。又过了几年,妇人让孙女再试,僧人答道:“温香软玉,有血有肉。”禅的最高境界,不是枯寂的空,而是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
清寒细雨,薄透春衫。一个“透”字,才配得上那个“艳”。艳如桃花,透如明镜,所以女人是最爱透的,心通透,衫单薄,能露多少,就露多少。实在不能露的,就如花蕊般藏着,遮着,诱惑着,风情着,那种遮遮掩掩,对男人是致命的。女人是不能没有爱情的,离开了爱情,再艳丽,也是枯萎的。如同晚年的张爱玲一样,一味枯坐,老年痴呆了,不管你曾经风华绝代,倾国倾城也好。美人没有了爱情,必须得念经才行,不能开成桃花,就得开成莲花,不然就会俗不可耐,惹人憎恨。爱情与宗教一样,都是一种虔诚的信仰,可以把灵魂带到高处,高入云端。我喜欢那种云端的女子,但这样的女子之所以存在,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爱情,一种是宗教。除此之外,都是尘土。
女人的散文唯美,都是水做的骨肉,每每见着,我就爱不释手,叹为观止。恨不能拥有一个这样飘在云端的女子,灵肉交融,切切实实圆满一番。女人是天生的艺术品,所以女人更有诗人的气质,浪漫的情怀,男人的存在,只不过是来欣赏和赞叹的。女人没有了男人的欣赏,就如花儿没有了蜂蝶,开得再好,也是颓败的,了无生趣的。世上的女人有千百种,常常自认为自己就是洁净的莲,简淡的菊,幽静的兰,傲骨的梅,但骨子里,还是都开着一朵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杏花。这春天的花,是为爱情开的,因为爱情可以让人崇高,女人没有了崇高,我是看都不想看一眼的。
世界上有很多薄凉的女子,失去了温度,也是去了血色。这样的女子是可敬的。因为可敬,也很可怕。再华丽的锦缎,拿在手里是冰凉的,冷到骨头里去,也是毫无趣味的。犹如摆在案头的花瓶,没有插着的鲜花,那种寂寞,恐怕只有女人体会得到。但精美的青花瓷瓶,断不肯插庸俗的花,污了眼是次要的,污了心,才是更严重的。谁是你命中的桃花?谁是你清静的雪莲?谁是你闲情的菊?谁是你枯瘦的梅?可这一切,可遇而不可求,空着就空着,宁缺勿滥,这样的女子,是高贵的。如果遇见,那就如张爱玲一般,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我独爱这样的女子,因为难得,所以珍贵。爱文字的女人,大多是寂寞的,这种寂寞,源于她骨子里的高傲。我宁愿守着这种高傲,孤独一辈子,也不愿在尘埃里,耽搁一分半秒。
女人如花,花似梦。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文字里,大都开满了桃花,行走其间,就会陷入一片桃源,花开花谢,落红漫天。我喜欢这种感觉,虽不是纳兰,也不是柳永,却天生爱读女人的文字。也许是喜欢女人文字里的爱情,我终究还是高尚的,爱情感胜过了爱皮肉,超越在一般的男人之上,那些只知道皮肉之欢的男女,我是不太喜欢的。写文字的女人都比较雅,用风雅这个词,似乎更确切些。我是性情中人,也只爱至情至性的女子,风流,也是高雅的风流,那种娇艳,更动人了几分。如桃花,带着露,淋着雨,冷而艳,藏着匿着,那种绝世的风华不经意流露出来,带给心灵的感觉,是雅趣,更是惊艳。
女人节,总要谈点关于女人的,可我的笔是拙的,在女人面前,更是笨拙得近乎羞涩了。再美,也美不过女人;再艳,也艳不过女人;甚至连色,比女人也逊了三分。男人谈女人,总隔着一层,犹如隔靴搔痒一般,让人感到更难受。想来,倒是有几分失落的,恨不能变成女人,有着女人的天姿国色,亦有着女人的七巧玲珑心,还有着极品女子妖精般的魅与惑。写一篇关于女人的文字,让寺院里禅坐的高僧主持方丈们春心荡漾,梦萦魂绕,乐不思蜀。哈哈,那不成人妖了吗?快快收起心,做回我的猛男吧!得到猛男这个称号,是我今生最自豪的。远远胜过什么散文大师,书法大师,佛学大师,禅宗八祖这些虚名。这世界是最需要猛男的,没有猛男,女人就是修炼成妖,混到极品,又有什么意思?就如一个辛辛苦苦修炼了数十年的武功高手,终于到达打遍天下无敌人手的境界,出关下山时,蓦然发现仇恨了一辈子的对手早已不在人世,那种深沉的失望,恐怕连想死的心都有。
迷死男人,是女人的责任;同样,迷死女人,也是男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叫担当。房子下的店铺前,就有人埋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几个字:“泰山石敢当。”李清照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人说:“芙蓉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爱江山更爱美人,是一个正常男人的担当,英雄难过美人关,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洒脱。问天下女人,谁会爱上一个无血无肉,铁石心肠的男人呢?也许你会坚定地说:“我爱!”我很佩服你的勇气,但我也恭喜你,悲剧开幕了。比起戏剧,世人更爱看悲剧,特别是女人,一把鼻涕,一把泪,林妹妹一般,一把花锄,一地落红,一曲《葬花吟》,更加诗情画意,动人心魄了。但男人多情,也是女人的灾难,这种灾难,远比无情无义来的曼妙。譬如张爱玲邂逅胡兰成,潘金莲邂逅西门庆。反过来想想,如果张爱玲不遇见胡兰成,也许要做一辈子老处女,做女人是什么滋味都不知道;如果潘金莲不邂逅西门庆,一辈子跟着武大郎,受着武二郎的冷眼,又哪里会是幸福的呢?造物主既然造就了男人和女人,必然要衍生出花花绿绿的风流韵事,不然这个世界又有何趣?远不如雌雄同体来得简单,无欲无求,自己就是圆满。佛说姻缘,今生果,皆因前世因,因果报应,轮回不休。男人女人们,什么也不要想,随缘吧。该爱就爱,该恨就恨,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很喜欢倚窗听雨的散文,风格有点像雪小禅,至情至性,颇有书卷气,清丽,干净,脉络清晰。细细品来如对佳人,那种香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淡淡的书香,淡淡的女人香,清而雅。捧着,读着,慢慢醉了,还不知是怎样醉的。且看她的《时下桃花》:“春天终究要和桃花碰面的,特别是我生活的小城,那里的桃花开得张扬,你不睁眼,它便入你眼。哈哈!说得有些过头,怎么听着不像桃花,倒像是一个风情万种的妖精,缠着你,附在身上。到底是桃花,曼妙妩媚,把春天轻而易举俘虏。”
不经意间与桃花撞个满怀,不经意间成了俘虏,最妙的是那“不经意”三个字。听雨的这段文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哈哈”两个字,这分明就是个妖精,带着书香味,又有点纯自然,一朵类似桃花的女妖吧,笑得花枝乱颤,动人心魄,幸好我没看见,不然又要落个花心的罪名。
我没读过雪小禅的《世有桃花》,也不关心张爱玲,只知道李香君是对着桃花扇喷了一口血的女子,她的爱情我也是漠不关心的。至于崔护诗中那个唐朝的女子只不过是个村姑,不读诗书的女子,不雅,我不喜欢。想那崔大诗人,也是俗的,他爱的只是皮肉而已。也许我错了,唯有这样的女子,未曾沾染了尘埃也不一定,但女人是会渐渐长大的,没文化的,世俗得让人难受。崔护只是给了我们一个错觉,他造的是一个境,在千年的时空里,截取了这样一个镜头,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任我们自己由想象。我惯爱这种自由,也喜欢村姑,后来发现自己,真的是错了,你写的诗,她读不懂;你写得文,她用来擦桌子。你还桃花得起吗?这个误会,我替世人解读,一把辛酸一把泪。记住,才子佳人们,千万别被崔护忽悠了,不然死得很难看。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朵桃花。也许就是唯一的一朵,不管他的身体开过多少次,但心灵的桃花只有一次。有的人在生命中的第一次就开了,譬如张爱玲。有的人等了一辈子都没有开,譬如我。身体的花开,与灵魂的花开,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所以女人们总是批判男人是下半身动物,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吧。女人不能让男人的灵魂开花,最起码也是女人的失败吧。渴望一辈子中,有那么一次爱情,能够让灵魂的桃花绚烂地绽放,一直这样,从没停止。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奢侈,能完成这样一次花开,就是刹那间萎谢了,也是值得的——这一辈子,就算没有白来。怪不得女人情到深处,总会说这样一句话:“只想就这样死在你身下。”直接,了当,有点艳情,更近乎痴绝。我想那是灵魂花开了的,要不然,哪有这样的呓语?
谁懂得桃花?我想是没有人懂的。因为桃花是属于爱情的,爱情本来就是一道无解的题,是一种信仰,这个谜底,只有宗教才解得开。成佛了,就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只能闭嘴不说,一说即错啊。哈哈,我不说,以免泄漏天机。桃花由来画不成,胡兰成难画,唐伯虎也难画,因为那是开在灵魂上的花,一着纸,便变了,变得俗气了,有烟火味了,再也不是那朵桃花。胡与张的爱情,所以就死了。宝黛爱情,何尝不是如此?她们的爱情,就是桃花的,冷冷的外表,狂热的内心,最后没有画出来,而是黛玉以血的形式写在了宝玉送的旧手绢上了。
桃花,其实在人们心里有些艳荡的。沾染上桃花,都带点粉红的色彩。唯有这粉红,是尘世最浪漫的色彩。谁不想来段“桃花运”?谁逃得过“桃花劫”?明星们不断制造绯闻,不管是真心,还是故意制造的假象,都让粉丝们狂热。电影里没有桃色,谁去看呢?故事里没有桃色,谁爱读呢?所以佛教徒们是不爱看电视的,也断然不去读小说,那艳情的,露骨的,狂热的,让人看了血液沸腾,呼吸都困难,哪里还能清静呢?
一生之中,有一两次“桃色事件”,是一个男人最大的荣耀。女人们,也很多在男人堆里修炼成妖,这样的极品,犹如练成盖世神功的武林高手,不把武艺用在男人身上,那简直是一种浪费。男人们自是爱极了这样的妖精的,古代四大美人,西子,玉环,貂蝉,昭君,无不是妩媚到了极致,君王见了,都魂不守舍,忘了江山。更有妖媚和艳荡的,像潘金莲、李瓶儿、苏妲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了最艳情的一笔。
桃花是个中性词,一边是爱情,一边是淫邪。只要有一颗圣洁的心,就是名妓,也是在尘非尘,在染不染的。外国有《茶花女》,中国有蔡锷和京城名妓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倾国倾城,也可歌可泣。最妙的还是西湖断桥上的白娘子与许仙的邂逅啊,这个故事让年少时的我艳羡了好长一段时光,桃花朵朵,哪一朵是我生命中最美丽的爱情?女人如花,每一朵桃花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越是艳丽,越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但谁有懂得女人的心?给予她一个圆满?
春日在路上,总会不经意间,就与桃花撞个满怀。天地都是粉色的,连空气也是粉色的了,极柔媚,极风情,极明艳。十里软红,一片胭脂云。桃花溪,桃花水,桃花渡,燕子双飞春又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漫不经心的春天,弥漫着爱情的气息。还是那三三两两路上行走的少女,手里拿着一两枝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红,让这个春天,亮丽而鲜活。这就去采一枝桃花,插在我临窗的花瓶里,桃花解语,你是我的桃花吗?
谁点燃了我的春天,让我的心在花枝上轻颤?
谁为我吟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倾诉爱的呢喃,书写情的眷恋?
谁情深意重,情怀如诗,与我相思暮与朝,弹奏如歌的行板?
谁执一柄团扇,独立静水岸边,“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羞怯地为我桃花嫣然?
你就是我的桃花,寻找了千年的那朵艳丽如桃花的女子。春天里桃花朵朵,而你是最美的那一朵。只想与你去看桃花烂漫,为你画一幅桃花图: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飞红阵阵,一个娉婷的女子,宛若仙子,衣袂飘飘,轻舞飞扬……
春天来了,浪漫而狂热,我也不管不顾的了,只与你一起静静开,一起静静美。我们,就是桃花,艳到骨髓里,也开在了春天的骨子上。
Ⅳ 求符恩军的一篇散文《关于桃花》。
如下
关于桃花
作者:符恩军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
——盲剑客
王家卫的桃花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有两种东西带着不同寻常的美,一是酒,黄药师的酒,叫醉生梦死;一是桃花,盲剑客家乡的桃花,叫老婆。江湖的刀光剑影,倘若少了一缕酒气,魅力就要大打折扣,刀光,血色,一有了酒气加盟,忽焉而飘逸,让杀戮带着一种残酷的、冷艳的诗意,仿佛是死神嘴角的微笑。而王家卫的桃花,则飘着一股幽微的、似有还无的江南气息,这诗意甚至泛着人文的光,江南旧诗词的光,吴越文人颓靡的光。酒,让欧阳锋慕容燕黄药师他们披着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则将这些神功盖世的侠客打回成一群醉生梦死的痴男怨女。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盲剑客来日无多,依然惦记着家乡的桃花。后来欧阳锋去了盲剑客的家乡,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桃花,“桃花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这个盲剑客的女人,是黄药师的情妇,而黄药师说,“我因为那个女人才爱上桃花”,那个女人心中惦记着欧阳锋,她的小叔子。
王家卫真懂得用桃花,整部片子不见一株桃树,未现一瓣桃花,据欧阳锋看,桃花还只是带绿帽的盲剑客一种痛苦的隐语,虚构的桃花,原来是出墙的红杏。桃花劫下人难逃,痴男怨女的情欲纠缠,好比桃花落了满蹊,鲜血,爱情,桃花,人生是旅途,路上凌乱的情爱,仿佛颓靡的桃红,时间的西风吹起,江湖萧瑟,每一个的脚下都是一条印满苍凉车辙的道路,直通死亡。电影里没有桃花,然而,恰是如此,或者说《东邪西毒》就是一朵印有情欲残影的桃花。它开放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悄然闭上,然后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都种着一株桃树。
桃花劫
桃花和爱情牵扯到一处,不知道起于何时。《国风》的诗人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与归,宜其室家”,看情形,不过是在期望新娘子有强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时,顺带赞美了下佳人的美貌而已。现在人常说的命犯桃花,其实是算命的术语,桃花入命,好像并非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而今人说一个人行了桃花运,是多半带有一种欣羡的眼光,因为,桃花运者,爱情不断也,美女纷然入怀,这桃花劫基本算是一笔算不清的艳情账,每个男人估计都宁愿惹上这笔账。
桃花和爱情最靠边的一次,估计是唐人崔护成就的,《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的桃花,南庄的少女,诗人去年的艳遇,今年萧然独立的惆怅,让多少后来的怀春的少女,知慕少艾的少男读的满怀漪澜,春情涌动,爱意暗生。
崔诗人那还算不上桃花运,不过是偶然惊鸿一瞥,让自己徒然添了一丝“求不得”的烦恼,还好写了这首诗,不然简直是很失败的艳遇。朱彝尊的“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也到底寒了一晚,而崔诗人的艳遇实在有些短暂。在我们今天这些动辄要开房直奔主题的人们看,崔诗人基本是值得同情的。
崔诗人之后,桃花和爱情逐渐成了连体,但似乎再没演绎出什么惊艳的爱情故事来,李香君朝扇子吐了一口血,倒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爱情的死亡;苏东坡讥笑人家一枝梨花压海棠,也和桃花毫不沾边,以桃花的不食人间烟火,苏东坡当也不会用桃花来形容古时的杨翁恋;倒是林妹妹空降后,荷了花锄去葬花,还哭哭啼啼唱了首《葬花吟》,葬的正是桃花,而不是梨花啥的。人们常说桃李争春,夭桃脓梨,其实照我看来,梨花开得实在是太腐败,太炫耀,好像一个得瑟瑟的暴发户,而桃花呢,这仙子静静地在墙角篱落,山野田间开着,即使难收难管,也天然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幽静,因此,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实在是太知道桃花的美的一个人。正因如此,风骨清冷的林黛玉葬桃花而不葬梨花——葬梨花简直是打扫卫生!葬桃花就更加合乎审美,只是林妹妹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葬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花,说到底,太过寂寞了!
诗人的桃花
王家卫为什么会用上桃花,来渲染某种情欲纠缠的东西,就因为王家卫是中国人,而桃花是太中国、太古典、太宋词的花,如果真有司花的花神在,倘若长了金发碧眼,几乎是涂抹错了妆,司桃花的花神定然是个很古典的中国美女。
这种太古典太乡土中国太宋词的桃花,是落不到西洋诗人的笔下的。而中国诗人呢,每到春天,那几乎就要跑到桃花下喝点小酒,发点幽情,睡个小梦,醒来衣服上落了些桃花,摊开纸,随意一抹,桃花就化成一首诗开放了。
《诗经》那位把桃花和生小孩联在一起的诗人虽然有些对不住桃花,但毕竟文明尚在起步,诗人的情怀未尽情伸张,可以原谅;文明渐进后,人看待花就远离生殖了,如潘安就比前辈进步不少,他做河阳县令时,让全城每户都种桃树,待到春风吹过已见“二毛”的潘鬓后,满城皆桃花矣!而到了南朝,经过一阵魏晋的飘逸之风的吹拂后,仿佛整天整夜都飘着颓靡的烟雨,每一个诗人似乎都拖着慵懒的身影。桃花此时不开放此时不被人关注,更待何时!庾信的“草绿衫同,花红面似”中的那朵花据我看,实在不应该是桃花之花的其他花。“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都带了忧伤的靡丽,忧伤的人最容易看见桃花。
而我们的陶渊明先生,悠然见南山之余,虽然喜欢种柳树而不是桃树,但一旦进入梦中,来到溪水深处的人间仙境,却终于还是种满了桃树,开满了桃花,美其名曰:“桃花源”,多好的地方啊,不开桃花开什么。为什么开桃花呢,说到底,也还是桃花的幽静,不怎么靠近人间,烂漫中透出的一股山野气息。
唐朝诗人喜欢写桃花,崔护诗人已经提过,让他遗憾去吧。李白送友还选在桃花潭,杜甫的草房门前种满桃花,春天小鸟叽叽喳喳地叫,邻居黄四娘家也重了不少桃花;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很寻常,倒是刘禹锡先生笔下的道士,是些种桃树的发烧友,这点不像财主石崇,专种那些高大的柏树,好像古代的造林工作者。道士在玄都观里种了上千株桃树,刘禹锡政治上冬去春来后,去看桃花,得意的很:“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得意归得意,但把桃花比作那些官场的谄媚小人,实在是太煞风景了,桃花的花神如果争气,何不到天上和刘诗人打一场官司呢!
但综观那时的社会气氛,花神如要打官司,支持者估计要少得让她流泪。虽则有白居易这样的桃花痴,“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桃花都碾作红尘了,他老先生还要跑到深山古寺再过把看桃的瘾,这等情怀实在难得,花仙子估计都动了下凡与他结缘的心。但桃花在唐人眼中,实在是受了不少屈辱,如杜甫同志,大笔一挥,给桃花定了性: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好像水面飘的不是桃花,而是杨花;李商隐先生就更过了,专门写诗嘲笑她:“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诗人下笔真狠,桃花简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了。
唐朝以后,桃花沉默了好一阵子,宋朝的周敦颐和林和靖都是花痴,奈何一个独爱莲花,一个娶梅为妻子,都不关桃花何事;只到明朝,桃花才又有幸得遇一个如痴如狂的FANS,那人就是唐寅,此人爱梅,但更爱桃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端的是潇洒!此君没事就跑到桃花下睡觉,醒来画两笔桃花,换作酒钱,用桃花换酒,不使人间造孽钱,真是飘逸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买的酒是否叫“醉生梦死”乎?
今人笔下的桃花,印象最深的只有废名的《桥》,那里面正是开满桃花。
我的桃花
桃花这种花,是开在乡间的,如在水泥森林里头种植几棵桃树,几乎是带有一种囚禁它的味道,让人一旁经过,心情再好,也毫无赏鉴的兴趣。这点,李笠翁可以为我撑腰,他说:“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如仅载酒园亭,携姬院落,为当春行乐计者,喂赏他卉则可,谓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只是标准又有点高了。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的很灿烂”,《东邪西毒》里的盲剑客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无偿转让给我。小时候,家乡随处可以见到桃花,那时候,江南的河边,江南的田野,江南的屋角,江南的山坞,你简直一不小心就能碰上一株桃树,春天时候,你一开眼,就有桃花静静地红了你的视野,而今却没有了。
桃树,梨树,李树,柚子树,石榴树,都不是因为它们的花,而被四处种植,而是因为它们能结果。乡下人有些情趣的,喜欢莳花弄草的,一般都偏爱什么栀子花,月月红,指甲花,鸡冠花之类的,这些花要不以其香,比如栀子花,往往正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就被折了,插在装了水的瓶罐里,好像被砍了头似的开放,因为香遭此身首异处的不幸;要不以其功效,比如指甲花,据说环植在门前,可以让毒蛇绕道远走,不敢进门,因为按照迷信,蛇进门都不是好事,很有可能竟是某个祖宗披了马甲来视察,要烧香拜它老人家安然出门,切不可以一棒子打死,如一时不懂打死了该蛇,则“毒蛇入室兮,主人将去”。要么是权作一种并不看重的装饰的东西,比如月月红,每个季节不知羞耻地一开再开,地位就要下降,身份就有些低贱,偶然被少女戴在头上,也依然会被担心是否很村俗。
桃树,梨树有幸进行领土扩展,真不是因为它们花儿的美,而是因为它们果子的鲜美,敝人小时候就曾乘着夜色去偷摘桃子,偷来的桃子果然更其美味,至今回想起来,还恨不得专门回家一趟去温故一遍。孙猴子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因为实在没资格吃,而东方朔先生据说被贬人间是因为偷吃仙桃,以其天堂在编人员身份,吃两三个仙桃算什么,而他竟要偷,就可以知道他是犯了敝人小时候一般的毛病,认为偷来的桃子更其美味也,所谓“买不如种,种不如偷”也。
但我从小就喜欢桃花,尤其是开在河边的桃花,每年春天,一待桃花开矣,就要去折个三两枝,插在自家屋角,等待其生根发叶,忽然成活。这里也还只是因为喜欢种植,而不是喜欢那桃花,真的喜欢桃花,估计要更晚,晚到知慕少艾,晚到看了电影《长亭》天天梦想也跑进夜间的山林遇见多情的狐狸精,那时,每次看见桃花,就会学学书中的诗人词人,站在桃花下面好好看上一看,更其愿望忽然某个远处有个美丽的少女一眼瞥见伤春的敝人,而生爱慕之情。
懒得写了,桃花早凋谢了,桃树早被砍光了,现代文明之风一旦吹入田野乡间,多少鸟儿,多少嘉木,稀里糊涂就迎来了祖先从不有过的浩劫。
Ⅵ 关于桃花的名人散文。快啊!!好的加分~~~~
如下
关于桃花
作者:符恩军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
——盲剑客
王家卫的桃花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有两种东西带着不同寻常的美,一是酒,黄药师的酒,叫醉生梦死;一是桃花,盲剑客家乡的桃花,叫老婆。江湖的刀光剑影,倘若少了一缕酒气,魅力就要大打折扣,刀光,血色,一有了酒气加盟,忽焉而飘逸,让杀戮带着一种残酷的、冷艳的诗意,仿佛是死神嘴角的微笑。而王家卫的桃花,则飘着一股幽微的、似有还无的江南气息,这诗意甚至泛着人文的光,江南旧诗词的光,吴越文人颓靡的光。酒,让欧阳锋慕容燕黄药师他们披着江湖的外衣,而桃花,则将这些神功盖世的侠客打回成一群醉生梦死的痴男怨女。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得很灿烂。”盲剑客来日无多,依然惦记着家乡的桃花。后来欧阳锋去了盲剑客的家乡,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桃花,“桃花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名字”,这个盲剑客的女人,是黄药师的情妇,而黄药师说,“我因为那个女人才爱上桃花”,那个女人心中惦记着欧阳锋,她的小叔子。
王家卫真懂得用桃花,整部片子不见一株桃树,未现一瓣桃花,据欧阳锋看,桃花还只是带绿帽的盲剑客一种痛苦的隐语,虚构的桃花,原来是出墙的红杏。桃花劫下人难逃,痴男怨女的情欲纠缠,好比桃花落了满蹊,鲜血,爱情,桃花,人生是旅途,路上凌乱的情爱,仿佛颓靡的桃红,时间的西风吹起,江湖萧瑟,每一个的脚下都是一条印满苍凉车辙的道路,直通死亡。电影里没有桃花,然而,恰是如此,或者说《东邪西毒》就是一朵印有情欲残影的桃花。它开放了一个多小时,然后悄然闭上,然后每个观众的内心深处都种着一株桃树。
桃花劫
桃花和爱情牵扯到一处,不知道起于何时。《国风》的诗人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与归,宜其室家”,看情形,不过是在期望新娘子有强大的生殖能力的同时,顺带赞美了下佳人的美貌而已。现在人常说的命犯桃花,其实是算命的术语,桃花入命,好像并非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而今人说一个人行了桃花运,是多半带有一种欣羡的眼光,因为,桃花运者,爱情不断也,美女纷然入怀,这桃花劫基本算是一笔算不清的艳情账,每个男人估计都宁愿惹上这笔账。
桃花和爱情最靠边的一次,估计是唐人崔护成就的,《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朝的桃花,南庄的少女,诗人去年的艳遇,今年萧然独立的惆怅,让多少后来的怀春的少女,知慕少艾的少男读的满怀漪澜,春情涌动,爱意暗生。
崔诗人那还算不上桃花运,不过是偶然惊鸿一瞥,让自己徒然添了一丝“求不得”的烦恼,还好写了这首诗,不然简直是很失败的艳遇。朱彝尊的“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也到底寒了一晚,而崔诗人的艳遇实在有些短暂。在我们今天这些动辄要开房直奔主题的人们看,崔诗人基本是值得同情的。
崔诗人之后,桃花和爱情逐渐成了连体,但似乎再没演绎出什么惊艳的爱情故事来,李香君朝扇子吐了一口血,倒不是因为爱情,而是爱情的死亡;苏东坡讥笑人家一枝梨花压海棠,也和桃花毫不沾边,以桃花的不食人间烟火,苏东坡当也不会用桃花来形容古时的杨翁恋;倒是林妹妹空降后,荷了花锄去葬花,还哭哭啼啼唱了首《葬花吟》,葬的正是桃花,而不是梨花啥的。人们常说桃李争春,夭桃脓梨,其实照我看来,梨花开得实在是太腐败,太炫耀,好像一个得瑟瑟的暴发户,而桃花呢,这仙子静静地在墙角篱落,山野田间开着,即使难收难管,也天然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幽静,因此,胡兰成说,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她静,实在是太知道桃花的美的一个人。正因如此,风骨清冷的林黛玉葬桃花而不葬梨花——葬梨花简直是打扫卫生!葬桃花就更加合乎审美,只是林妹妹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葬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花,说到底,太过寂寞了!
诗人的桃花
王家卫为什么会用上桃花,来渲染某种情欲纠缠的东西,就因为王家卫是中国人,而桃花是太中国、太古典、太宋词的花,如果真有司花的花神在,倘若长了金发碧眼,几乎是涂抹错了妆,司桃花的花神定然是个很古典的中国美女。
这种太古典太乡土中国太宋词的桃花,是落不到西洋诗人的笔下的。而中国诗人呢,每到春天,那几乎就要跑到桃花下喝点小酒,发点幽情,睡个小梦,醒来衣服上落了些桃花,摊开纸,随意一抹,桃花就化成一首诗开放了。
《诗经》那位把桃花和生小孩联在一起的诗人虽然有些对不住桃花,但毕竟文明尚在起步,诗人的情怀未尽情伸张,可以原谅;文明渐进后,人看待花就远离生殖了,如潘安就比前辈进步不少,他做河阳县令时,让全城每户都种桃树,待到春风吹过已见“二毛”的潘鬓后,满城皆桃花矣!而到了南朝,经过一阵魏晋的飘逸之风的吹拂后,仿佛整天整夜都飘着颓靡的烟雨,每一个诗人似乎都拖着慵懒的身影。桃花此时不开放此时不被人关注,更待何时!庾信的“草绿衫同,花红面似”中的那朵花据我看,实在不应该是桃花之花的其他花。“一种风流吾最爱,南朝人物晚唐诗”,都带了忧伤的靡丽,忧伤的人最容易看见桃花。
而我们的陶渊明先生,悠然见南山之余,虽然喜欢种柳树而不是桃树,但一旦进入梦中,来到溪水深处的人间仙境,却终于还是种满了桃树,开满了桃花,美其名曰:“桃花源”,多好的地方啊,不开桃花开什么。为什么开桃花呢,说到底,也还是桃花的幽静,不怎么靠近人间,烂漫中透出的一股山野气息。
唐朝诗人喜欢写桃花,崔护诗人已经提过,让他遗憾去吧。李白送友还选在桃花潭,杜甫的草房门前种满桃花,春天小鸟叽叽喳喳地叫,邻居黄四娘家也重了不少桃花;但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很寻常,倒是刘禹锡先生笔下的道士,是些种桃树的发烧友,这点不像财主石崇,专种那些高大的柏树,好像古代的造林工作者。道士在玄都观里种了上千株桃树,刘禹锡政治上冬去春来后,去看桃花,得意的很:“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种桃道士今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得意归得意,但把桃花比作那些官场的谄媚小人,实在是太煞风景了,桃花的花神如果争气,何不到天上和刘诗人打一场官司呢!
但综观那时的社会气氛,花神如要打官司,支持者估计要少得让她流泪。虽则有白居易这样的桃花痴,“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人间桃花都碾作红尘了,他老先生还要跑到深山古寺再过把看桃的瘾,这等情怀实在难得,花仙子估计都动了下凡与他结缘的心。但桃花在唐人眼中,实在是受了不少屈辱,如杜甫同志,大笔一挥,给桃花定了性: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好像水面飘的不是桃花,而是杨花;李商隐先生就更过了,专门写诗嘲笑她:“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诗人下笔真狠,桃花简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王八蛋了。
唐朝以后,桃花沉默了好一阵子,宋朝的周敦颐和林和靖都是花痴,奈何一个独爱莲花,一个娶梅为妻子,都不关桃花何事;只到明朝,桃花才又有幸得遇一个如痴如狂的FANS,那人就是唐寅,此人爱梅,但更爱桃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端的是潇洒!此君没事就跑到桃花下睡觉,醒来画两笔桃花,换作酒钱,用桃花换酒,不使人间造孽钱,真是飘逸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买的酒是否叫“醉生梦死”乎?
今人笔下的桃花,印象最深的只有废名的《桥》,那里面正是开满桃花。
我的桃花
桃花这种花,是开在乡间的,如在水泥森林里头种植几棵桃树,几乎是带有一种囚禁它的味道,让人一旁经过,心情再好,也毫无赏鉴的兴趣。这点,李笠翁可以为我撑腰,他说:“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如仅载酒园亭,携姬院落,为当春行乐计者,喂赏他卉则可,谓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只是标准又有点高了。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桃花都会开的很灿烂”,《东邪西毒》里的盲剑客这句话基本上可以无偿转让给我。小时候,家乡随处可以见到桃花,那时候,江南的河边,江南的田野,江南的屋角,江南的山坞,你简直一不小心就能碰上一株桃树,春天时候,你一开眼,就有桃花静静地红了你的视野,而今却没有了。
桃树,梨树,李树,柚子树,石榴树,都不是因为它们的花,而被四处种植,而是因为它们能结果。乡下人有些情趣的,喜欢莳花弄草的,一般都偏爱什么栀子花,月月红,指甲花,鸡冠花之类的,这些花要不以其香,比如栀子花,往往正在含苞待放的时候就被折了,插在装了水的瓶罐里,好像被砍了头似的开放,因为香遭此身首异处的不幸;要不以其功效,比如指甲花,据说环植在门前,可以让毒蛇绕道远走,不敢进门,因为按照迷信,蛇进门都不是好事,很有可能竟是某个祖宗披了马甲来视察,要烧香拜它老人家安然出门,切不可以一棒子打死,如一时不懂打死了该蛇,则“毒蛇入室兮,主人将去”。要么是权作一种并不看重的装饰的东西,比如月月红,每个季节不知羞耻地一开再开,地位就要下降,身份就有些低贱,偶然被少女戴在头上,也依然会被担心是否很村俗。
桃树,梨树有幸进行领土扩展,真不是因为它们花儿的美,而是因为它们果子的鲜美,敝人小时候就曾乘着夜色去偷摘桃子,偷来的桃子果然更其美味,至今回想起来,还恨不得专门回家一趟去温故一遍。孙猴子偷吃王母娘娘的蟠桃是因为实在没资格吃,而东方朔先生据说被贬人间是因为偷吃仙桃,以其天堂在编人员身份,吃两三个仙桃算什么,而他竟要偷,就可以知道他是犯了敝人小时候一般的毛病,认为偷来的桃子更其美味也,所谓“买不如种,种不如偷”也。
但我从小就喜欢桃花,尤其是开在河边的桃花,每年春天,一待桃花开矣,就要去折个三两枝,插在自家屋角,等待其生根发叶,忽然成活。这里也还只是因为喜欢种植,而不是喜欢那桃花,真的喜欢桃花,估计要更晚,晚到知慕少艾,晚到看了电影《长亭》天天梦想也跑进夜间的山林遇见多情的狐狸精,那时,每次看见桃花,就会学学书中的诗人词人,站在桃花下面好好看上一看,更其愿望忽然某个远处有个美丽的少女一眼瞥见伤春的敝人,而生爱慕之情。
懒得写了,桃花早凋谢了,桃树早被砍光了,现代文明之风一旦吹入田野乡间,多少鸟儿,多少嘉木,稀里糊涂就迎来了祖先从不有过的浩劫。
把掌心温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听到桃蕊心跳的律动,听到这个季节最动人的声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尘封的思绪,吹拂一些日子沉淀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风是灵性轻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忧郁的。
用一支长笛撑开这个季节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尘涉水人的迹痕;柳永的兰舟过后,酒醒断肠处,是谁的微笑清瘦如诗?是谁的寂寞灿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丽的时刻,与梦往相依相爱!
一枚暗红的果子,开始孕育一种记忆,一种声音,一段心事,一则传说。
于是,在远离你的梦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颜在等待,我孤寂的泪水上,会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来,为我传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梦境遥远,桃林葱郁。
在桃林深处的花丛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满孤独。
桃花无心,闲自开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阳春,预感着,那命里注定的时刻悄悄地来临。
这是残冬里最后一个黄昏吗?
杯子里的绿水袅袅地弥漫最初的清香,籁籁落花如雪。结疤的灵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爱恋,亲切地抚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桠的枝梢。这个季节的鸟翅,宛如天使的暗语,划动暮色的苍重。
你临水而伫,倚窗远目,静看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
骤然有清越超渺的声音,幽雅浮起,仿佛晚风从平野尽头踏歌而来;仿佛是清泉从山谷那端环绕桃林而来——
来了,那是青竹长笛!
来了,那是瘦风晚唱!
来自天边的天籁之音,灵魂之曲,来自你呼吸深处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识。
那是笛!
平地卷起雾霰,起伏涌动着,转眼淹没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唤你长久沉寂的心潮,流电惊雷的瞬间,掀起一场波涛汹涌的飓浪。你颤粟着闭目细听,泪珠如桃花瓣般飞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凉,多少纷飞的花瓣宛若你词章里的清词丽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刹时栖满你清瘦的双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该循笛声而来!
Ⅶ 描写桃花的散文
正值桃花烂漫时
向西去城十数里,澧水之滨,有一片偌大的桃林,蓊蓊郁郁,绵延其处。每年春日醉人的时节,桃花芬芳,烂漫妖冶,馨香四溢,便引得周围许多人们结伴趋之,时而久之,此处就成了撩人心魄的好景致。
似乎是约定好的,清明前后,总会有一场霏霏春雨,悄然滋润泥土。桃的枝干也转而间如流通了血液,充满了水分。继而枝梢变得柔嫩起来,再经三月的熙风轻轻一舔,几个暖阳的温馨抚摸,浑然不觉间,令人欣喜的几串花苞蓦然鼓了出来;而后也不知谁得了花神的命令,率先展开自己的羽瓣,两三日内,都竟相开放。春于是在这深红与浅红里被点燃了。
由于受不了美丽的诱惑,我择得半日空闲,相约了伙伴,前往桃林。
还未入林,一下子便被浓浓的粉红所俘获。枝桠错综的桃林,大片环着小片,小片衔着大片,竟然看不到边际。而这诱人的红,一树一树,缀满枝头,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宛若一场红色的大雪降过,其间偶而几株稀疏的,却给整片林子凭添了几息灵动气韵。和着乡村空气里蒙蒙的青烟,眼际的桃林,似一带紫色的霞霭,朦胧了天地边界。微风徐来,那青与紫的烟,随之漫漫飘忽变幻。
和风轻轻,桃林阵阵微漾,一股股馨香直透心扉,诱的脚步不敢再迟疑,旋即飞奔进去。
花正值妖娆烂漫,这些可爱的精灵,各施手段,竟弄身姿,攀于枝头。它们或正,或侧,或仰,或俯,有如粉荷,有如胭脂。花大都全开了,也有半开的,偶然会碰到几枝懒起的,也含苞待放。由于它太小巧,太娇嫩,太动人,使人不忍心用手掌碰碰它,亲近它,进而越发的惹人爱怜。那些大而艳的花,忘不了炫耀自己,早早的挤于努力外伸的新枝上,争夺着空气和阳光。坐于树下,如置于一把大伞里,不知是哪位花仙,将这些美丽的精灵,收集了来,顺着枝丫,编织成了伞衣。这时,你绝对会庆幸花仙匆忙间的疏忽,以至于留下的空隙,光从隙缝里轻泻下来,沐浴中的花瓣,竟如粉红的玉,晶莹剔透,煞是好看。天也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显得格外静溢,更加令人沉醉!
忽而,不远处飘来几串银铃般的笑。寻声望去,但见几个少女,傍着桃花,时依时凭,在林间拍照留影。她们快乐的身影,春光灿烂的笑,使人不由吟咏起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恍然间,似乎看见浪漫多情的诗人,衣冠楚楚,飘逸动人;似乎看见庭院桃花分外灼人,分外妖艳;似乎看见村姑身资婀娜,面颊绯红,眼波流转;似乎看见诗人空对桃花,惆怅暗叹。桃花太美,总被赋予人性,在描写桃花的诗词里,也总有若隐若现的可人的女子:“桃花窗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窗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桃花帘外开依旧,帘中人比桃花秀。花解怜人弄清柔,隔帘折枝风吹透。”花美若人,人怜娇花,花人相和,精妙如此,不仅引人浮想遐思。
林里的蜜蜂也繁忙起来了,嘤嘤嗡嗡的,在花间穿梭。于这朵骤然一点,于那朵骤然一点,忽然就又不见了踪影,待仔细寻时,发现它已在另一个花心里颤抖着身体,“戏弄”金丝般的花蕊呢。时而有风拂过,满树的桃花迎合着风势,一俯一颌,此时的风儿恰如一位母亲,为女儿梳头一般。美丽的或许都很短暂,因为花期短,有些早开的花儿,若稍有一丁点儿的风,便扑簌簌飘下几瓣残红。这落在泥土里的尤物,似乎不甘心就此老去,随着两股低走的风,竭力翻转了两下身体,而后无奈的静了下来,等待干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此番景象,若叫那多愁多病的林黛玉看去了,定然又手持荷锄,悲悲凄凄地伤心,"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了。
行于林间小路,四顾全是姿态扬抑的桃树,一时间,恍然自己便是那《桃花源记》里的武陵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一切都是心醉的颜色,到处都是沁人心脾的馨香,真叫人乐而忘返了。
归途中,见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簇拥着阳光的金黄,虽也显气势,却是少了些层次;还有一片梨园,也正值飞花季节,可怜花色淡白,少了颜色,索然无味。如此而来,更觉得桃花的曼妙可人,韵味无穷。
Ⅷ 关于桃花的散文
1。把掌心温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听到桃蕊心跳的律动,听到这个季节最动人的声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尘封的思绪,吹拂一些日子沉淀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风是灵性轻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忧郁的。
用一支长笛撑开这个季节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尘涉水人的迹痕;柳永的兰舟过后,酒醒断肠处,是谁的微笑清瘦如诗?是谁的寂寞灿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丽的时刻,与梦往相依相爱!
一枚暗红的果子,开始孕育一种记忆,一种声音,一段心事,一则传说。
于是,在远离你的梦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颜在等待,我孤寂的泪水上,会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来,为我传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梦境遥远,桃林葱郁。
在桃林深处的花丛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满孤独。
桃花无心,闲自开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阳春,预感着,那命里注定的时刻悄悄地来临。
这是残冬里最后一个黄昏吗?
杯子里的绿水袅袅地弥漫最初的清香,籁籁落花如雪。结疤的灵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爱恋,亲切地抚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桠的枝梢。这个季节的鸟翅,宛如天使的暗语,划动暮色的苍重。
你临水而伫,倚窗远目,静看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
骤然有清越超渺的声音,幽雅浮起,仿佛晚风从平野尽头踏歌而来;仿佛是清泉从山谷那端环绕桃林而来——
来了,那是青竹长笛!
来了,那是瘦风晚唱!
来自天边的天籁之音,灵魂之曲,来自你呼吸深处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识。
那是笛!
平地卷起雾霰,起伏涌动着,转眼淹没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唤你长久沉寂的心潮,流电惊雷的瞬间,掀起一场波涛汹涌的飓浪。你颤粟着闭目细听,泪珠如桃花瓣般飞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凉,多少纷飞的花瓣宛若你词章里的清词丽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刹时栖满你清瘦的双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该循笛声而来!
Ⅸ 桃花散文
1。把掌心温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我听到桃蕊心跳的律动,听到这个季节最动人的声音。
三月的柳笛吹拂寒冬尘封的思绪,吹拂一些日子沉淀的音容,一些痛苦的思想。
三月的风是灵性轻盈的;
三月的雨是凝重忧郁的。
用一支长笛撑开这个季节的天空,看暮天楚江留下多少邑尘涉水人的迹痕;柳永的兰舟过后,酒醒断肠处,是谁的微笑清瘦如诗?是谁的寂寞灿然如花?在桃花汛最美丽的时刻,与梦往相依相爱!
一枚暗红的果子,开始孕育一种记忆,一种声音,一段心事,一则传说。
于是,在远离你的梦土上,我用憔悴的容颜在等待,我孤寂的泪水上,会有一位桃花仙子,凌波而来,为我传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2。梦境遥远,桃林葱郁。
在桃林深处的花丛中,紫色的青藤在那座小木屋上爬满孤独。
桃花无心,闲自开落,默然地陪伴我痛苦而寂寥的期望。
又是一季阳春,预感着,那命里注定的时刻悄悄地来临。
这是残冬里最后一个黄昏吗?
杯子里的绿水袅袅地弥漫最初的清香,籁籁落花如雪。结疤的灵魂,以它全部的疼痛,全部的爱恋,亲切地抚摸每一片桃花的心蕊,桃桠的枝梢。这个季节的鸟翅,宛如天使的暗语,划动暮色的苍重。
你临水而伫,倚窗远目,静看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
骤然有清越超渺的声音,幽雅浮起,仿佛晚风从平野尽头踏歌而来;仿佛是清泉从山谷那端环绕桃林而来——
来了,那是青竹长笛!
来了,那是瘦风晚唱!
来自天边的天籁之音,灵魂之曲,来自你呼吸深处的某一角落,陌生又似曾相识。
那是笛!
平地卷起雾霰,起伏涌动着,转眼淹没你背景中的小木屋。
那是笛!
召唤你长久沉寂的心潮,流电惊雷的瞬间,掀起一场波涛汹涌的飓浪。你颤粟着闭目细听,泪珠如桃花瓣般飞落。
那是笛!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凉,多少纷飞的花瓣宛若你词章里的清词丽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刹时栖满你清瘦的双肩,美你如桃花仙子!
你——该循笛声而来!
Ⅹ 【求描写桃花的现代散文】 注明作者 最好是比较有名的
早春清晨,从院前经过,偶一抬头,见院中那株桃树上爬满了鲜嫩的芽,星星点点,透着生机,像顽皮的孩子,眨着眼睛,水汪汪,绿盈盈,惊喜料峭的天空。我的心不禁一紧,春一路低吟浅唱,脚步摇曳,竟来得这般轻巧,一眨眼的工夫,就从厚重的冬里走了来。走近桃树细细一瞧,只见树上已有了新意,枝桠舒展,虽还不是繁花似锦的时刻,但已抖落积蓄一冬的臃懒,点点新绿,正胸有成竹地等待在春天里神采飞扬。
又过三两天,再去院前,已是另一番光景。前几日蛰伏在枝蔓上的新芽,已少了许多,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串串,一簇簇的花朵,压满枝头,一树的粉红,一树的繁花,蓬蓬勃勃,灿若云霞。每一朵都那么热情,那么奔放,拼足了力气,尽情绽放。含苞待放的精致,饱满展开的烂漫,小的妩媚,大的娇艳,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粉蝶在其间翩翩起舞,许多枝条探出来,给篱墙挂上了半幅红帘,似新娘的红盖头,摇摇曳曳,风情万种。风一吹,落花如雨,飘飘洒洒,入眼皆是花。淡淡的粉色香味幽幽然弥漫开来,这时候,迎着风中花香,深深吸一口,便有清凉的新鲜的精灵从口中、鼻中、眼中往里钻,润彻肺腑,通体爽洁。
桃花是春天的信使,让一季的颜色绚烂起来。宋朝韩元吉在《六州歌头.桃花》中说,“东风着意,先上小枝头”。这时候的桃花是婉约的,像溪水边浣纱的女子,扬起纱便收录住阳光的明媚,沉下纱,便浸透着暖水的温柔。当红蕾吐蕊,昭示着春天已风姿绰约的向人们走来。
桃花开了,桃花年年都开。灿烂的桃花开得率真,开得优雅,开得义无返顾。这让我想起唐人崔护,想起他邂逅桃花时的情景,想必崔护看见的桃花非同寻常。灿烂的桃花让崔护驻足观看,不料人面桃花的女子从门扉中走出,给了崔护另一种惊喜,诗人的眼睛,际遇红颜。那山郊野外的桃花女子,必是生得艳若桃花,有了才子佳人相伴的桃花,就有了更生动更丰富的美。这美让诗人怦然心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样的景致,无论是在崔护所在的唐代还是今朝,都是一幅怡心怡情的美景。那一刻,桃花是红娘,是传情的精灵。诗人终归与佳人失之交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偶然的相遇缠绵成刻骨的思念,虽然桃花依然灿烂,诗人却多了一些落寞,此时的桃花已非彼时桃花。
桃花总是开了又谢,短暂又忧伤,是不是每一次这样的遇见要尽善尽美,才能够成为预想中的永恒?一段与桃花有关的爱情唯美而悲伤。桃花沾染着这样刻骨的哀伤,它的艳丽才给人铭心的记忆,美丽得令人怀念。
桃花的灿烂,是蓄势而发。它没有月季月月可以盛开的好运,也没有花室中玫瑰百合常开不败的自豪,更多的时候,它是内敛的,静默的。在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春日里,它惟有静静伫立,才能在最热烈时迸发惊人的繁华和隆重。因为只能选择一次,因为没有退路,所以必须全力以赴。错过了花期,就成了一颗不开花的树。尽管花期短暂,但它绽放的生命是鲜艳的,鲜艳的夺人眼,暖人心。人生的际遇,多少有些像桃花,只是往往在面对时,少了一些坚毅和果敢,大概人总是为自己留着退路的缘故,有这样那样的遗憾,便也不奇怪了。
开放的桃花,撑远了我的天空,展一身粉红,浮艳不喜,奢华不求。难怪唐寅在《桃花诗》中说,“清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梦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透过桃花骄艳的花瓣,嗅着花儿送来的淡淡花香,真是惬意舒畅,灿烂的桃花装扮春天,装扮自己,更装扮了人们的心情。在这个春天,我虔诚的将盛开的桃花移植进心灵的沃土,从此便停不下脚步,抛不开眷恋。心中常开着这样的花,便可吸纳花之灵气,万丈红尘相随,春夏秋冬往返,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养心亦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