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樱花树
1. 日本有罪,樱花无罪是谁说的
不是什么学者说得话,而是网络上对武汉大学内日本遗留的樱花的评论~~~
给你这个,是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武大樱花是耻还是花?
著名门户网站网易的观点交锋栏目里,争论相当激烈。认为“是耻不是花”的网民指出:樱花虽美,但国耻勿忘。武大的樱花正是侵华的罪证。那里的樱花,是为了慰问日本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以望其为继续侵略而努力。所以,这里的樱花不能成为全国人民追逐、“仰慕”的对象。
而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网民反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他们认为,“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花只是花,花无罪。人犯的错误是人的错,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就是两回事;单纯的艺术欣赏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强扯在一起。”
一名自称武大学生的网民则表示,日本人种下的这批樱花,也不失是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年武大的周鲠生、李达等诸位校长对这批樱花均未砍伐之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百万人争赏武大樱花
网上争论火热,而美丽的武汉大学校园依旧人头攒动。樱花并不为武大所独有,武汉市成片的樱花林就有五六处,如东湖磨山公园、青山公园、武汉音乐学院等地,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观赏。据不完全统计,在赏樱高峰期间,一天进出珞珈山观看武大樱花的人次超过10万,整个樱花节期间赏樱的人数超过百万。
保留樱花是最好的爱国教育
“樱花有什么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樱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好看,我们就能去欣赏。更何况,我们国家也是樱花原产地之一,而且现在我们看到的樱花已经不是当年侵略的残留物,而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对于网上出现的争论,武汉大学新闻学院的徐同学言至于此,甚至有些“气愤”。另一位田同学说:“勿忘国耻并不错,但是我们需要的是强大自己,而并不是失去理智地指责无辜的植物。”
武汉大学校史研究会创始人吴骁说,对于武大樱花的争论早已有之。早在1947年3月武大师生迎来了回归武昌后首次樱花盛开的时候,面对争论,当时中国植物生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镜澄教授便对自己的学生说:“这本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不过现在,日本人被打败了,这几株樱树反而成了战利品,成为日本侵华的历史罪证。”
吴骁说,近年来,武汉大学还在樱花节期间竖起“武汉大学樱花简介”的指示牌,向观光者讲述着那段永难磨灭的历史,正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去年的樱花大道上,还有一些年青人穿梭于赏樱人流之间,散发“勿忘国耻”的传单。
武汉大学社会学专家周运清教授指出,对于武汉大学樱花的问题一定要从历史的眼光看,着眼于长远。美丽的樱花是全人类的财富,草木是无辜的,不能给它们“贴标签”、“戴帽子”。现在的樱花是历史上经历多次种植形成的,要了解历史,国与国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目前虽然中日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我们更要从长远考虑,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发展才是关键。综合《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武大樱花史
“侵略之樱”已基本死绝
1938年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1939年前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怀着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侵华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这便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日军当年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武大樱园的樱花大道上。到了1949年初,就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民党将领张轸师长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1949年5月15日张轸率部起义,武汉和平解放)。
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当年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周恩来总理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1982年,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又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赠送樱花树苗200株。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网友PK台
是花不是耻
网易网友
不知道花有什么罪过?要世界上没有人,花依然活得好好的。
网易网友
人有罪,花无过,植物能发动侵华战争吗?
网易网友
不要做一个太过自卑得敏感的民族!
网易网友
心中有耻,无花亦耻;心中无耻,有花亦无耻。
网易网友
任何冲突都不应该以牺牲文化为代价
2. 武汉大学樱花的历史
又一年的珞樱盛放。雪白的花雾浸在连绵的雨幕里,如梦想漂浮在云端。百年武大,就是
一座樱花树下的染梦坊。
正如在面对唯美的时候,所有批评和争议都只是暂时的。
有关武大樱花的象征意义,坊间的议论,山水BBS上的争吵,媒体的炒作从来没有停息过:
“武大樱花是不是国耻”,“樱花能不能代表武大”,“武大的精神象征是樱花还是鲲鹏
”然而,当美丽真的降临,这些纷繁的意见最终都只会融化在粉白色
的花瓣里,如织游人,徜徉在狮子山畔的喜悦眼睛,已经证明了这一地的唾沫星子失掉的
意义。
我们抵制狭隘的民族主义者,然而我们并不会忘记樱园深处的屈辱历史。
关键字:汤商皓。
1937年,日军侵华,1938年,武大西迁,1938年10月,武汉沦陷。
1938年7月,当武大校长王星拱和迁校委员会委员长杨端六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
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汤商皓1934年毕业
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东渡日本留学深造;1937年抗战爆发后,携其日本夫人铃木光子回
国,并返校任教,武汉沦陷一个月后,经铃木接洽,他们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视校园
”。汤到校后发现,“校区内驻一日军联队,联队部设于文学院”,在见到联队长忆酋荒
原大佐之后的一段对话对武汉大学的完整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国立武汉大学为华中最
高学府,中国文化及学术发扬兹长之所系,此乃与日本国立各帝国大学之报国宗旨相若,
将来在学术界大可彼此提携,以发挥东洋文化领导全世界。现武大师生虽已他迁,而在此
湖山胜地留下之壮丽建筑物及一部分教学设施,皆属中国之精华与人民血汗之结晶。为保
全此优美之湖山与优良中华之文物,务请一本亲善之旨,善为维护,以发扬贵‘皇军’之
武德。至现驻此之贵联队官兵不过千余人,城内现成之营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调
整陆续迁让若干校舍,以资保全原貌云云。”
汤商皓数月后,汤商皓闻知珞珈山驻军换防,于是“与原班人员重往探访,接见者乃一文
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减少,校园已成为办理后勤之地区,其态度较为和善。畅言对此
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加以保护。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
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继引予等至文学院前,遥指将栽植樱树
之处所”。汤商皓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
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国花,梅乃我国国花)。”但是高桥却回答
:“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今日君等可来此赏樱。”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
在1939年,樱花越过了日本海,第一次上了珞珈山。
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
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
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却也是汤商皓等一批在特殊时期爱校护校学子的见证,同时
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57年,
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
,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
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
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
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
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
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
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
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随后数十年,日本当局和民间又多次向武大赠送了象征和
平友好的樱花。
时光的指针飞逝,十年动乱,武汉大学停止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成为红卫兵南来北往串连
的好地方。尽管武大的红卫兵经常在校园里大肆破坏,但却没有对这些樱花树有所损毁,
反倒经常有北方来的红卫兵在每年三月串连到武大来看樱花。整个“文革”期间,武大的
樱花树都保存完好,但多年的动乱已经让学术前进的脚步停下。
关键字:刘道玉、刘西尧。
1977年,在曾经的武大学子、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刘道玉的建议下,武大化学系教授查全性
在当年夏天召开的教育与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大胆地向邓小平同志倡言恢复全国统一高考
制度,得到了充分肯定。
同年,高考恢复,迎来了中国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又一个春天,时任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也
是武大的一位老校友。
紧接着,刘道玉还建议召开了全国部分综合大学教育工作会议,并且在次年召开的筹备了
一年之久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担任秘书长。这几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教育界的拨乱
反正起到了巨大作用,使被“文革”扰乱了十年之久的中国教育从此进入了大规模深层次
恢复秩序和重建的重要时期。
从此,千千万万被“文革”浪费了宝贵青春的有志青年们以及万万千千普通中国平民百姓
子女后代们的命运,就此出现了一道意味深长的大拐弯。
在之后的20年,刘道玉先生用另一个身份成了武大学子心中的骄傲,1981年,他就任武大
校长,成为了“当年全中国最年轻的校长”。?“如果你们对老师的讲课不满意,可以不听
。”在年轻有为的刘道玉校长的带领下,武汉大学敢为天下先,进行了一番大张旗鼓的教
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导师制、学术假制、教学工作顾问制、主辅修制
、双学位制、贷学金制、插班生制、提前毕业、免试推荐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研究生中期
分流等制度,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走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从而被不少有识之士誉
为“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和“全国高校领域里的深圳”,而“深圳”,即意味着改革
、开放和高速度!这些卓有成效、意义深远的改革措施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武大
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蒸蒸日上,刘道玉校长也因改革成就而蛮声海内外。
3. 谁知道武大樱花的来历武大樱花的来历真的跟日本人有关系吗
1、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回之花”。
2、武答大樱花的来历跟日本人有关系。
拓展资料:
武汉大学的樱花已经有着很长的历史,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关于武大樱花多数人并不很清楚,只是停留在日本军人栽种的那种认识状态上。因此美丽的樱花虽然渲染春色,给了人们美的享受,但也带了一些“烦恼”。有人认为樱花是国耻的象征,有人说不要把樱花复杂化;有人说武大因樱花而美丽;也有人说樱花因武大才迷人。2015年,著名书法家吴舍燃组织100名书法家来武大赏樱。
参考资料:武大樱花_网络
4. 描写《犬夜叉》的优美经典的句子
白色的耳朵。温柔的睡颜。风轻轻吹散你的发丝。 红色的火鼠裘。散魂铁爪飞刃血爪。铁碎牙响应你的保护人的心的清晰的脉动。 漫天繁星下。依偎。夕阳斜影里。许诺。 “妈妈,半妖是什么?” 年幼的你,脆弱的你。长久以来,都坚强得让人觉得你充满力量。 脸红。害羞。介意。吃醋。 不懂浪漫的你,用妖怪去做药引的你,自信满满地在别的世界里使用金刚枪破的你,焦急地呼喊着她们名字的你,在樱花树下绽放出释怀的笑容的你。 如同烂漫山花蔓延的遍野怒放,从你的心的那边,匍匐着,萦系了我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觉得你必定是一个温暖的人。 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知道你可以温暖别人的生活。 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就已经那般喜欢你。 刚开始看到你的时候,为了你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表情所笑,所感动,所倍感温馨,还在想应该是要极其光明的往事极其幸福的过去才能造就如此的带给人温暖的大大咧咧的你。然而你的过去却是布满了那些接连不断的黑暗的刺然的荆棘。 你不断地打斗,你不断地面对那些嘲弄你的妖怪们,你开始变得强大,也开始变得不相信别人。看着幼小的你在妖怪中穿梭着为了活命的时候,我的心都会觉得揪痛而想要代替坚强的你流下泪来。
后来你遇见了那个红衣的女子,她的温柔确实融化了你长久以来都孤单的心,但是你们终究是两个孤单的人在一起守着黄昏时候的夕阳来寻到暖意罢了,你的幸福终于还是在黑暗来临的时候破灭,只是你最后沉睡过去的时候的容颜,竟也依旧是那样的安心。 纵使你自己承受了多大的以为真正的被背叛的痛苦,纵使你并不知道只是被恶人离间了,纵使你面对了被封印的命运与不知道何时候才能醒来的梦靥,你依旧展露了那样令人流泪的温柔,你说那样就够了,你只是希望那个女子幸福而已,你不知道的,那个女子在你之后并没有选择生存,你不知道你,那个女子从你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幸福,于是她没有办法来杀死你,她在极度的失落与愤怒中都只能逼自己射出封印的箭。 我不知道,那是算作幸福,还是算作悲哀,但是你还是在五十年的时间里容颜不减,你还是五十年前那样青春那样年轻的面容,你还是五十年前那个不敢再去相信任何人的你。
直到那个绿裙的少女从你的世界里降临,唤醒了沉睡的你,唤醒了你的真心,唤醒了坚强的,脆弱的,温柔的,霸道的,可爱的,凶狠的,善良的,装坏人的,吃醋的,小心眼的,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温暖的你。 我喜欢的你,我欣赏的你,我为之许愿要穿越古井过渡时空去遇见的你。
很佩服戈薇的勇敢和坚强.她是那样一个有些粗枝大叶,但是却又心思细腻,承载着些许粗暴和无比温柔于一身的女孩. 她真的是为了爱情而义无返顾呢.在迷茫之中没有放弃自己的真心,在危难之中也坚定着爱情的方向. 于是,她真的,得到了犬夜叉和她的心心相印. 原来,爱情,不,应该是世上的所有真情,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和真诚去争取呢.
5. 武大樱花提前开花为什么说和鬼怪有关系
提起武大抄樱花的来历,就不得袭不牵扯到一段曲折的历史往事,它记载了一段令人心酸的国耻。 1938年初,抗战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便开始迁往四川。三镇沦陷后,武大校园亦遭日军侵占,被其辟为中原司令部。并于次年将樱花树苗引种校园。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 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抗战胜利后,武大复归珞珈山,师生们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1957年,武大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此时第一批日本樱花已基本死绝。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
6. 武大樱花来由
1939年春之前,武汉大学校园内并没有樱花。这之后,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象征国耻的、最早的一批樱花树。
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20颗“山樱花”(又名“福岛樱”、“青肤樱”等,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转赠武大,由学校栽植于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
1989年春,武汉大学还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了原产于我国云南的“红花高盆樱”16株,栽植在校医院旁。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对华友好人士赠送“日本樱花”树苗约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的八区苗圃。
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这些花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7. 武大的樱花树,怎么来的
20世纪30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为了躲避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乐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 后来,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写道: “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敌人是应该知道这儿是做着军官训练团的,有高级的人员集中着,但它却从不曾投过一次弹,尽管对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在当时是作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 “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军攻占武汉前夜,九江的日寇华中派遣军前方指挥所畑俊六(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死刑)向所属部队下达了进占武汉及入城后的注意事项,其中第11项 樱花
规定:“须保护汉口、汉阳、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见附表所列)。”在这张附表中,“武汉大学”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项又指出:“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正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皇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长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由此可见,慑于由诸如南京大屠杀等“过去之教训”所激起的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军在侵占武汉之后,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大规模屠杀行为;而出于自行享用之目的,日军果然将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当武大校长王星拱和迁校委员会委员长杨端六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东渡日本留学深造;1937年抗战爆发后,携其日本夫人铃木光子回国,并返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去台湾参加接收工作,后又辗转任教于台北各大专院校;1979年赴美国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汤老回到阔别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参观访问,其间负责接待的校友总会刘以刚老师,曾委托当时一道陪同的、汤老当年的同窗学友张培刚先生问及武大校园内樱花树的来历,并请求汤先生将此事写成文章。汤先生回美国数月后,寄来一篇《1985年回国重游珞珈母校武大忆往感怀记》,详细叙述了这段历史,以当事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珍贵回忆材料,弥补了抗战期间珞珈山这段史实的不足。 据汤先生回忆,在武大西迁前夕,“王校长及端六师以予颇谙日语,命予与总务处三人、秘书处一人,共予凡五位同仁留在武汉守校。予再三坚持不准,乃严令留守,并谓国难如此,能保全一部分艰难缔造之校舍便是替国家保留一部分莫大之元气。情辞恳切,予乃临危受命”。武汉沦陷前夕,汤商皓等人避入汉口法租界,后来被捕,“终由铃木以日妇身份出面营救”;一个月后,经铃木接洽,他们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视校园”。汤到校后发现,“校区内驻一日军联队,联队部设于文学院”,在见到联队长忆酋荒原大佐(相当于中国的上校团长)之后,“由予介绍各人身份及来此目的(不时由铃木代为补充说明),其要义为日军此次进入中华乃为谋同文同种之中日两国亲善提携,共存共荣(照抄日寇宣传口气),非以中华人民及文物为敌(日军一再标榜此点)。 国立武汉大学为华中最高学府,中国文化及学术发扬兹长之所系,此乃与日本国立各帝国大学之报国宗旨相若,将来在学术界大可彼此提携,以发挥东洋文化领导全世界。现武大师生虽已他迁,而在此湖山胜地留下之壮丽建筑物及一部分教学设施,皆属中国之精华与人民血汗之结晶。为保全此优美之湖山与优良中华之文物,务请一本亲善之旨,善为维护,以发扬贵‘皇军’之武德。至现驻此之贵联队官兵不过千余人,城内现成之营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调整陆续迁让若干校舍,以资保全原貌云云”。 “荒原闻之点首者再,昂言战胜国对战败国之物品,得视为战利品,可自由处理,不过建筑物可另作别论。贵校之图书仪器均早迁走无余,已无一长物可供君等留念者。但为同情君等,可考虑将自天地元黄至辰宿列张之15栋学生宿舍之大部分官兵先行调迁城内,宿舍可空出大半。至于文、理、工学院已均由华中派遣军大批文职人员使用,教授宿舍皆由高级官员居住,自能小心维护。至于饭厅楼上楼下,现为野战医院,不便他迁。总之,‘皇军’对于无抵抗性之非军事设施决无意破坏。尤其对于此山明秀水之高级学府校园的一草一木,当善加爱护,君等可大放心。缓请实地看看何如?惟部队调动频繁,本人驻房时可留言,接防者照样注意,届时君等可再来探访云”。 汤商皓随即驱车巡视校园,在山后教授宿舍,“只见各门前均有一、二士兵进出”,“继至附中,见军车云集,已为车辆调度场。至原邮局附近,则已为一片马厩。饭厅楼下之原室内运动房已成为一军官俱乐部。大好湖山,不久以前弦歌传道授业之地,忽一变而为柳营黩武之场,感喟曷已!” 数月后,汤商皓闻知珞珈山驻军换防,于是“与原班人员重往探访,接见者乃一文职武官高桥少将,因驻军减少,校园已成为办理后勤之地区,其态度较为和善。畅言对此一较日本日光、箱根之风景优美的文化地区,当尽力加以保护。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木点缀,可自日本运来樱花栽植于此,以增情调。继引予等至文学院前,遥指将栽植樱树之处所”。汤商皓对此心有不满,但又不能公开反对,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可同时栽植梅花,因中国人甚爱梅也(予意,樱为彼之国花,梅乃我国国花)。”但是高桥却回答:“樱苗易得,梅种难求,明年今日君等可来此赏樱。”这就在实际上否定了汤的意见。 从汤先生的以上回忆中,我们可以推算出,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的时间,最早应是在1939年。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师长被中共地下党策反,于3月份投诚后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现今武大校园各处的樱花树苗,除武大园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来自于此。 80年代,武汉大学绿化委员会成立后,对校园内的樱花树进行了全面、合理的布局,扩大了樱花的栽植地段,使樱花树从樱花大道及其道下的广阔地带,逐步扩展至鲲鹏广场、第四教学楼、人文科学馆以及行政大楼等处。1989年春,武大园林科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云南樱花16株,栽植在校医院前公路北侧。1991-1993年,这些樱树共生樱苗近600株。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时至今日,武大校园内已有樱树1000多株,内含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红花高盆樱桃共四个植物学种和十多个栽培品种或变种。 总之,自1939年樱花在珞珈山落户,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武大几代园林工人对其精心培育,并为此耗费了大量心血。樱花的栽培管理、育种已成为武大园林工作者传统研究方向,并在人为“延长”樱花花期的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武大还经常将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种樱花品种赠送给其他兄弟院校和社会单位,如1988年就转让16株名贵品种垂枝樱花给当时的中南财经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在财大的思园落户生根,1991年又转让200多株3个种、近10个品种的樱花树苗给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园。现在,武大园林部门正在继续努力采取有力技术措施,保护樱花,并不断繁殖和培育新的樱花品种,以求更进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园。
8. 武大樱花是不是日本人种的
是
1939年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小日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至今那些日军栽种的樱花树都早已老死。) 1995年,武大校友、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张朝臣研究出试管樱花,大大缩短了樱花的生长、开花时间,很快受到园林部门的青睐。
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9. 武大保留的樱花是日本人侵占时候留下的这种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的时间,最早应是在1939年。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师长被中共地下党策反,于3月份投诚后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
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
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