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剧情介绍
A. 桃花庵的介绍
《桃花庵》是一部家庭伦理剧,话说有妇之夫张秀才在苏州庙会上遇到尼姑庙善,两人同居三月后张秀才不幸病终,后庙善生下遗腹子并托村姑赠予本城大户苏大老爷。
B. 评剧桃花庵讲得是什么
书生张才娶妻窦氏。一日,张才虎丘山逛庙会,遇桃花庵尼古陈妙禅,二人两回情相悦,遂约答张扮女装入庵,二人在庵中结为连理。不到一年张才病死庵中,妙禅产生一子遣王三思用蓝衫包裹送入张府。途遇苏昆强买为子、并取名苏宝玉。后王三思因贫困欲将当年包裹妙禅幼子的蓝衫卖与窦氏,窦氏认出此乃其前夫之物,追问之,驶知卖子原委,亲至庵内寻访丈夫及妙禅。桃花庵内姐妹相遇,得知丈夫早已亡故于是接妙禅回家。时值苏宝玉得中,窦氏与妙禅前往苏府认子,后苏张两家均由宝玉奉养。评剧旦角鼻祖月明珠首演,后为历代评剧名家李金顺、刘翠霞、花玉兰、喜彩连、小白玉霜、花月仙、韩少云、小花玉兰的代表作。
C. 李白的《桃花庵歌》全文,一定要完整
截止2019年11月,李白没有作《桃花庵歌》。《桃花庵歌》是明代唐寅作的。原文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译文:桃花坞里有座桃花庵,桃花庵里有个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译文:桃花仙人种着很多桃树,他摘下桃花去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译文:酒醒的时候静坐在花间,酒醉的时候在花下睡觉)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译文:半醒半醉之间一天又一天,花开花落之间一年又一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译文:我只想老死在桃花和美酒之间,不愿意在达官显贵们的车马前鞠躬行礼、阿谀奉承)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译文:车水马龙是贵族们的志趣,酒杯花枝才是像我这样的穷人的缘分和爱好啊)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译文:如果将别人的富贵和我的贫贱来比较,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译文:如果将我的贫贱和达官显贵的车马相比较,他们为权贵奔走效力,我却得到了闲情乐趣)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译文:别人笑话我太疯癫,我却笑别人看不穿世事)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译文:不见那些豪门贵族虽然也曾一时辉煌,如今他们却看不见他们的墓冢,只有被当作耕种的田地)
(3)桃花庵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桃花庵歌》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弘治七年(1494年),唐寅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妻子、儿子、妹妹亦在这一两年内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弘治八年(1495年),唐寅为许天锡之妻高氏作墓志铭。唐寅年二十六岁,已有白发,故写《白发诗》,文林作诗唱和。唐寅画《桂香亭图》。注:文林时年五十岁。
D. 桃花庵歌的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据传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
唐寅出身商人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E. 桃花庵歌的介绍
《桃花庵歌》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字伯虎)的经典诗内作。《桃花庵歌》是唐寅诗容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说到桃花庵,这里有一个故事。说是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苏州还有个地名,就叫桃花坞。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F. 豫剧桃花庵全场戏词
豫剧《桃花庵》唱词:
九尽春回杏花开,我的张才相公!
九尽春回杏花开,那鸿雁儿飞去紫燕儿来。
蝴蝶儿双飞过墙外,想起来久别的奴夫张才。
张才夫出门十余载,一十二载未曾回来。
为奴夫在神前我挂过彩,为奴夫我许下了吃长斋。
为奴夫在门外我算过卦,为奴夫在月下常徘徊。
为奴夫庙内求神神不语,在那门外边算卦,卦卦带灾。
奴好比梧桐凤良伴不在,奴又比那鸳鸯侣谁把俺拆?
奴好比芙蓉镜掩了光彩,奴又比孤山鸾鸣声悲哀。
为奴夫我懒把鲜花戴,为奴夫懒上梳妆台。
为奴夫茶不思我饭也不爱,为奴夫我昼夜不眠常等待。
张才夫他好比石沉大海,把他的生死存亡实实地难猜。
窦氏女年长三十外,我跟前缺少儿婴孩。
张才夫你若有好和歹,撇下我孤苦伶仃怎样安排?
叫丫环你领我过街楼上,站至在过街楼细观明白。
过路的君子有千千万,怎不见张才回家来?
哭声我的夫你回来吧,楼棚上叹煞妻珠泪盈腮。
(6)桃花庵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桃花庵》还有其他名称为《齿痕记》《张才游庵》等,属豫剧传统剧目。民国二十四年(1935),陈素真将自己常演的《卖衣收子》带进了豫声剧院演出,樊粹庭看后为陈素真进行了整理改编,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
1937年王镇南也曾为常香玉整理此剧。1942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后也成为桑振君大师代表剧目之一。
豫剧《桃花庵》根据传统戏《桃花庵》整理、改编成戏曲艺术片,豫剧豫西调名家崔兰田的代表剧目。影片在景色、唱腔、扮相上充分体现了桑派艺术“字乖音巧、闪滑抢离”的演唱风格,在手、眼、身、法、步及水袖等方面更加规范,以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和造型手法,外化了人物内心世界,提升了豫剧艺术表演品位。
此剧的历史背景是在明朝“洪武之治”时期,说这部戏就不能不说张才之父。在明朝开业之初,一次朱元璋被敌追杀,为张才之父所救,后洪武南京称帝,要报答张家救命之恩,无奈张才之父无心仕途,遂赐予张家无数的财富,然张父无福撒手西去,瞥下年馑18岁,刚刚完婚的张才和偌大的家业,这才引出一段尼姑思春,张才望会,茶楼戏姑, 桃花庵私会一命归天的人间传奇。
G. 豫剧桃花庵真有此事吗
豫剧桃花庵的剧情来自于一则民间传奇:明朝开业之初,一次朱元璋被敌追杀,为张才内之父所救,后洪武容南京称帝,要报答张家救命之恩,无奈张才之父无心仕途,遂赐予张家无数的财富,然张父无福撒手西去,瞥下年仅18岁,刚刚完婚的张才和偌大的家业,遂引出一段尼姑思春,张才望会,茶楼戏姑, 桃花庵私会一命归天的人间传奇。既是传奇,则可能会有其人其事,但剧情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产物,肯定不会是事实的实际镜像。
H. 桃花庵豫剧唱的是什么意思
唱的是苏州张才虎丘山玩会,在茶肆饮茶,楼上女尼陈妙善见而爱之,将瓜子皮撒下,并题诗赠扇,掷于张才。张追踪桃花庵中,匿居数日,暴病身亡。
妙善生子,用张才遗衫包裹婴儿,求王三思抱出曙中。王将婴儿卖于苏州知州苏坤为子,取名宝玉。十二年后,张才之妻窦氏见到宝玉,因貌似张才而收为义子。
王三思张宅卖衣,窦氏见蓝衫生疑,问出来历,便以降香为名去桃花庵,将妙善邀至家中盘问。妙善见蓝衫道出真情。宝玉得中状元,窦氏携妙善、王三思至明伦堂,讲明宝玉身世,求其归宗。苏坤因无后而不依。窦氏以张、苏两家各为宝玉娶妻、骑门双祧之计平息争端。
(8)桃花庵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桃花庵》 ,又名《齿痕记》《张才游庵》等,属豫剧传统剧目。1942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后也成为桑振君大师代表剧目之一。
影片在景色、唱腔、扮相上充分体现了桑派艺术“字乖音巧、闪滑抢离”的演唱风格,在手、眼、身、法、步及水袖等方面更加规范,以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和造型手法,外化了人物内心世界,提升了豫剧艺术表演品位。
I. 豫剧桃花庵戏词
带路来——
(唱)九尽花开春又来,可是又一载。
九尽花开春又来,年年月月我想哪想张才。
蝴蝶儿双双啊飞墙外,鸿雁飞去紫燕来。
自从你虎丘山上去玩会,到如今一十二年未有回来。
我这终日里想啊,我就夜夜的盼哪,音信儿渺渺枉费心怀。
我为你懒把那鲜花带,我为你懒上梳妆台。
我为你府门外我挂过彩,我为你在庙院里把香排。
庙院里求神神也不语呀,府门外算卦挂挂不开。
我为你各州府县去访探,在各通衢大道贴过了告白。
莫非他石沉在那汪洋海,他的那生死存亡,真叫人难猜。
比凤啊和鸾鸾他不爱,比一对鸳鸯鸟两下分开。
这比翼鸟儿一个在,失落的孤雁哪独自哀。
窦氏女盼夫夫不在,你撇下我伶仃孤苦、无依无靠。
狠心的张才,你怎不回来呀!
(丫鬟道白:啊,大婶!你不要哭啦,俺大叔终究会回来的。)
(唱)为张才把我的眼哭坏,这一朝,这一朝不来盼下载!
(9)桃花庵剧情介绍扩展阅读:
豫剧《桃花庵》为传统老戏,它最早流传于豫西一带,后来因剧情吸引人,特别是包含了几段优美的唱腔,便逐渐在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推广开来,成为豫剧中最有影响的一出戏。
记得最早演出此剧的是豫西男旦翟彦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樊粹庭为陈素真整理改编时,加重了妙善的戏并提高其艺术形象,删去别家、撒瓜子、游庵、生子等情节。王镇南也为常香玉整理过此剧。
民国三十一年(1944年)崔兰田搭班洛阳,饰窦氏,姚淑芳饰陈妙善。1952年,王镇南又删去“争状元”一场。1980年5月,崔兰田率团进京演出此剧,饰窦氏,崔兰玉饰陈妙善。1981年河南省戏曲工作室内部出版高连山的整理本。河南地方剧种罗戏、卷戏、宛梆、落腔、怀梆、大平调,均有此剧。
豫剧早期演出都是各自为正,便出现了不同的演出版本。豫剧《桃花庵》也是如此,崔派和桑派之《桃花庵》,虽剧情相似,没有大的差异,但唱词却差别较大。常香玉的《桃花庵》也有自己的演出版本,与崔派的,桑派的,其他各派的,也有很大不同。
J.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谁能帮我细解一下.
明朝大才子唐寅所做。因科举失意,筑桃花坞以为居所,浪荡终日,以作诗作画为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是他自娱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