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典故
『壹』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有哪些典故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专说“浮生”;又属《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表明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行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各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乾,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三斗.。既表现痛饮狂欢之意,又表诸弟雅的一面。
『贰』 与“花”有关的典故,如:百花深处、镜花缘......之类的。不是成语,是典故。
兰:黄庭坚《书幽芳亭》:"土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以"古"形容香,不仅指此种香馨时间久长,而且质地纯良,古朴雅洁。元代萨都刺《兰皋曲》七言古诗中说:"幽兰日日吹古香,美人不来溪水长。"兰等待着美人,只有美人才配得上享受这阵阵的幽兰古香。许多植物,特别是花卉都有馥香,然没有兰的馨芳,故人们称兰为香之祖。清代汪灏等著《广群芳谱》卷四十四:"兰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常开于春初。虽冰霜之后,高深自如,故江南以兰为香祖。"《清异录》亦载:"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以兰为香祖。"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猗兰操序》:"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 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 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当然,古代的奇花异草,最大的享受者,是帝王后妃,是达官贵人,是豪门世绅,"王者香",可以理解为是供帝王欣赏的兰花,但孔子所谓的"半当为王者香",似乎是香者之王的意思,示幽贞雅淡,芬芳袭人,然调高和寡,独茂壑谷。:《广群芳谱》云:"兰无偶,称为第一香。"再没有别的芬香能与兰香并驾齐驱,因此它是独占鳌头,为第一香,又称"天下第一香"。
兰花典故--燕梦兰
燕梦兰
春秋时,郑文公的姬妾燕姞有一天梦一位天使送给她兰花,并对她说:"我叫伯鯈,是你的祖先.送你这兰,作你的儿子.兰花有国香之称,佩戴它,人家一定会喜欢你的."不久,郑文公见了燕姞,赠给她兰花,两人十分恩爱.过了一些日子,燕姞怀孕,生下一子,取名为兰,就是后来的郑穆公.后因称兰花为"国香",并以"梦兰"比喻怀孕.
菊之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而名为花之魂魄,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和园艺家多用极富表现力的辞藻给各种菊花赋予形象贴切和意韵超凡的名字。 或以花色命名,白色菊有:“银丝串珠”、“空谷清泉”、“珠帘飞瀑”、 “月涌江流”;黄色菊则有:“飞黄腾达”、“黄莺出谷”、“泥金狮子”、 “沉香托桂”;绿色菊有:“绿阳春”、“绿柳垂荫”、“春水绿波”;白 色微绿的称“玉蟹冰盘”,红色中加白的叫:“枫叶芦花”;红白绿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绿衣红裳”等等。或借诗词典故表示菊花的颜色,如红 色的“红叶题诗”、黄色的“黄石公”、粉色的“人面桃花”,每个菊名之 后伴有一段精彩动人的故事。或以花瓣来辨其形:“惊风芙蓉”、“飞龙舞 爪”、“松林挂雪”、“香罗带”、“老翁发”、“金铃歌”等等。还有以 花的造型来命名的:“柔情万缕”、“长风万里”、“金线垂珠”、“墨荷”、 “十丈珠帘”、“一坯雪”、“彩云爪”等,一语道破花的万种风情。也有 以历史人物和故事命名的, 如“出师表” 、“龙城飞将”、“龙图阁”、 “木兰换装”、“嫦娥奔月”、“白西厢”、“湘妃鼓瑟”等等,每一个名 字的背后都蕴含一串动人故事,启发人们的想象。尚有一种依据色、瓣、朵 综合而成“韵”而命名的,如“醉荷”,取其似荷非荷,极似微醉之人,飘 洒而无羁;又如“醉舞杨妃”,取其色粉红,瓣肥厚,极似历史故事中的杨 贵妃带醉曼舞。仅从名字看来,就已令人遐思不已,领悟其美了。
两个关于菊花的典故,说的都是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
明代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苏轼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苏轼到当朝丞相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苏轼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王安石一首还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于是,就在后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随后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王安石回家后见到苏轼的题句,心里也暗笑苏轼对事物观察的不仔细、全面,《离骚》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何谓菊花无落英?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因此玉安石次日上朝,撺掇皇上把苏轼贬到黄州。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只以为王安石记恨更改他的题诗。
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此时此地苏轼方明白被贬黄州的意义。
还有一个典故,出自《西清诗话》,说的是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
其实菊花落与不落。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比较稀罕罢了。王安石对菊花的观察很仔细,给我们留下了要仔细观察生活,描写才能栩栩如生贴切的启示。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 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帮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又称断肠花,思乡草。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又因为其妩媚动人,雨后清香犹存,花艳难以描绘,又来比喻美人
2: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陆游另一首诗中:“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形容海棠花鲜艳的红花绿叶及花朵繁茂与朝日争辉的形象。
3: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曲故流传后.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海棠》
梅花飘落几点红,柔情恰似海水深。
钱溏海水未春潮,傲雪红梅花开早。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补充:“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
林逋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叁』 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故事有什么
1、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园狮子林有个景点叫立雪堂,蕴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门立雪。“北宋兄弟二程”之一的程颐是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二十四岁便在开封收徒讲学。一次,他的学生杨时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访并求教老师。
时正隆冬,只见程颐老师正在厅堂内闭目养神,其实是佯睡观察。两位弟子见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静候。不期,天始降雪,两人冒雪静待,等了好长时间,程颐才睁开双眼,只见大雪已埋没学生的脚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师重教的传统思想。
2、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中部水池东侧有座建筑名为曲溪楼,在罕见的八角门洞上,镌有“曲溪”两字,为文徵明所书。曲溪源于曲水流觞的典故。
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偕亲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绍兴兰亭(兰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觞”的游戏,其中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罚酒三觥。
王羲之将这些诗集结一起,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计28行、324个字,即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中,王羲之既描绘了兰亭优美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与朋友相聚的欢快心情,而书法更是遒劲舒展、变化无穷,二十多个“之”字,无一雷同。
(3)花园典故扩展阅读: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1985年,苏州古典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48~1264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9~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评价。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多年来,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式庭院“明轩”后。
“品牌”效应凸现,先后设计、建造并获多项荣誉:日本池田“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金兰亭”、美国佛罗里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园、美国纽约斯坦顿岛“寄兴园”、99昆明世博会“东吴小筑”(获综合大奖)、美国波特兰“兰苏园”等。
使苏州品牌的园林在五湖四海安家落户,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吸引了欧、亚、美等专家学者来苏州考察古典园林。
『肆』 济南齐鲁医院西"徐家花园"的来历或典故
徐家花园街 位于市中区东北部,1917年军阀徐鸿宾(字延山,绰号徐大胡子任第五师四十七旅专旅长, 也有属任炮兵旅长之说)在此购地约1公顷,建私人住宅和花园各1处。 形成街巷后,把徐家花园引为街名。1934年《济南市政府市区测量报告书》载:徐家花园。解放后,原徐家住宅和花园几经改建,住宅旧址改为山东省电子工业局,花园旧址驻有山东省歌舞团。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将街内之崇厚里、清真里并入,统称徐家花园。
『伍』 枯枝牡丹园的历史典故
朱元璋一怒之下,将他发配辽东边境。临行时,他到花园以酒酹牡丹曰:待我南还花再开。元亨走后,家人大都散去。唯有一妾朝夕对花祝愿:主有信回,当在花作开。说来也奇怪,卞元亨走后的第10年,牡丹突然开放,这年,元亨果然得赦归来。他百感交集,写下了《戎归》一首:丈夫志远遍天涯,一跨辽东忽到家,荒径尚存苍翠柏,故园尤有牡丹花,。文章自古浑如梦,勇略于今谁共夸?回首风烟成往事,乐夫天命何复嗟!同时,有感于牡丹`爱妾10年相守之情,又题咏牡丹两首:牡丹本是亲手栽,十度春风九不开,多少繁华零落尽,一枝犹待主人来。草唐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自是枯枝存劲节,依依唯念故人还。迄今枯枝牡丹以历经700念沧桑,仍方华未艾。
那么,世上的牡丹有数百种,为什么独有便仓的牡丹冠以枯枝二字呢? 原来,便仓枯枝牡丹除了传奇的历史之外,还具有奇异的特色:其一石枯而不朽。这里的牡丹,花朵美鲜润泽,无论何时将其枝摘下,用火柴点燃,顿时就可燃烧;其二是闰月化为单瓣。正常年份,牡丹每朵花为12瓣,但是,每逢农历闰月的那一年,则花朵为13瓣;其三十春花秋放。牡丹本是春花,每年谷雨前后开放,便仓的牡丹有时还会在深秋和初冬时节两度开放。枝干无叶却有花,蔚为奇观。尤其神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年,枯枝牡丹盛开在举行开国大典之日;国庆10 周年时,枯枝牡丹曾两度开花;1972念,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时,枯枝牡丹又在隆冬是开放;1987念,中共十三大之后,园内和园外散植的单瓣红白牡丹,,再次开除若干无叶之花。对此,报纸和电视都有过报道。虽然这是偶然的巧合,却给枯枝牡丹土上了更加迷人的色彩。
1943年,日军侵犯便仓,枯枝牡丹园成为一片瓦砾。当地群众冒着日军轰炸的硝烟,将花根小心挖出,藏进麻袋,栽在自家菜园中,才是枯枝牡丹免于灭顶之灾。解放后,当地政府先后4此重修和改建枯枝牡丹园,现已建成苏州园林式花园,牡丹品种进百个。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该园题写了枯枝牡丹园的横额和海水三千丈,牡丹七百年的楹联。目前枯枝牡丹园已成为苏北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旅游景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墨客`游人前往观赏。
『陆』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的由来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至于由来还真大家有一说法,但其中的典故有: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柒』 谁能简述典故桃花圆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大家都知道是刘、关、张结义,为什么叫桃园三结义呢?你会说在桃园三个人结义,所以就叫桃园三结义。其实,不是这样的…… 一 张飞原来是杀猪卖肉的。这年夏天,他杀了一头猪,怕一时卖不完,会变臭变坏,老张虽是个莽人,却不是那种无良奸商,心想把肉放在哪好呢?想来井水较凉,于是就把一扇猪肉吊到门口的井里了。为了怕别人顺手牵羊拿去,又在井口上盖了块千斤大石。眼看“万失无一”了,倒觉得没啥意思了,于是乎便在石板上写上一行大字:“谁能揭开石板,可拿走好肉一刀!”——白吃老张的猪肉,这可是头一回!随后张飞就拿了另一扇猪肉,游乡叫卖去了。 这时候,从南边的大路上过来一条汉子,推着一辆独轮小车,车上装着两布袋绿豆,径直走到了井边停下,想喝点凉水,一看有口井,结果被大石头盖上了,这气就不打一处来,心想: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干嘛把石头盖在井上呢?——原来这位老兄不识字的!想着就上前把石块搬开了,完了就去提那井里的绳,提着提着,提出一扇猪肉来。嘿,这井里怎么会有新鲜猪肉叻,还有一把快刀!这时大汉才看到石块上有字,——合着还是识字的!二话没说,手起刀落,割下一刀好肉,放在车上,推起车,吱吱呀呀直奔大路就走了。 张飞的老婆正在大门口那做着针线活,把这一切全都看在眼里了,想阻止他吧,又觉丈夫留了话在大石上,不好开口,便招呼道:“好汉,请留下姓名!” “关羽。”大汉指指自己的红脸,又指指齐胸的长须,说:“我就在涿州观音街的粮食市上,有事CALL我,一定不会错的。” 张飞回来以后,老婆一五一十地对他说了经过。嘿,张飞这气!叫道:“白叫人拿走我一刀肉,还让我丢人现眼,欺人太甚!我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待我去找他算账去!” 他飞奔进了涿州城,沿着观音街,这头看到那头,果然见有个红脸长须的大汉,面前放着两袋绿豆。就是他了!张飞瞪大环眼,出语带剌:“喂,你这绿豆能吃吗?”——你说哪有这么向人买东西的!哪有绿豆不能吃的呢,不能吃还卖吗?一听就知道是找碴儿来的。关羽强压住气,说:“我卖的绿豆从来都是上等货色,您自己仔细看看吧!” 张飞伸手插入布袋,抓住一把绿豆,用力一攥,立刻绿豆成了豆粉。掏出来,摊开手放在关羽的面前,嘲笑说:“把绿豆粉当绿豆卖,骗子!” 关羽心头火起,指责他不该弄碎自己的绿豆,张飞却不肯认账,还非说关羽卖豆粉,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谁也不知道这两人谁的话属实。这时候,张飞也急了,抓起一把绿豆套着关羽脸上撒来,道:“想要脸,就别吃我的肉;想白吃我的肉,就别要脸了!” 关羽一听顿时明白了:敢情!这是那刀猪肉的主人。哦,有人能吃了你的猪肉,你不乐意了,就跑来斗事。哼,咱老关也不是什么好鸟,想当年,县官我都敢KILL,还怕了你了?跟着两人就打了起来。这下好,整个观音街,从东打到西,又从西打到东,把个街市打的东倒西歪,七荤八素。这位说了,怎么没人劝架拉架呢?啊?这话问的——就象动物园里两只老虎打架为什么没人劝架呢?——他……他……他要有人敢呢!这二位身体重,武艺好,力气大,一步一拳,三步一脚,很快就把整条街夯的比石板还要结实,TANK开过来都不会留下印儿。 这时候过来一个卖草鞋的,大声劝架说:“住手,你两小子,敢在我地头上打架生事,翻天了是吗?有什么过不去的都可坐下来谈嘛。” 看热闹的人们见他长得白白净净的,身体瘦弱,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不禁嘲笑:“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气!真想劝架就动手去把他们拉开吧。” 卖草鞋的果然飞步跳到了当街,一手攥住关羽的胳膊,一手攥住张飞的胳膊,朝两边一分,又朝下一按,两人立刻就成了楔进土里的橛儿,分毫也动弹不得了。好大的神力啊!这就是民间常说的一龙分二虎。 人们都连声叫好。关羽和张飞也都从心眼里佩服。一问,才知道这卖草鞋的原来叫刘备,他们早就听说过了。俗话说:好汉爱好汉。碰巧见到了面,怎么肯轻轻错过?关羽和张飞都表示想和刘备交朋友。刘备见们都是英雄,也表示十分钦佩,希望能成为弟兄。张飞生性痛快,说:“不打不相识,说干就干,立即在这里结拜好了。”动手捧了些土,堆在当街;又拣了几根细柴棍儿插上,权当香烛,然后硬拉刘备、关羽一齐跪地磕头,就算结拜成弟兄了——当地百姓称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结义。
『捌』 孔府花园又名铁山园是有着怎样的典故
孔府花抄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袭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而已。相传,此石还有一段来历。
原来,孔府花园由第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扩建而成,其间经过3次大修。建园之时,有人送来古鲁城内炼铁的铁渣石,类似陨石。
园主十分高兴,认为这是天降神石,象征孔府从此时来运转,兴旺发达,而且与孔庆镕的名字意义相合,于是把它们布置在园中,并命名为铁山园,自己也自号“铁山园主人”。
『玖』 梨花园的典故有哪些呢
屈原是楚怀王时期的大臣,受到楚怀王的排斥,一直不得志。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国都。我写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41年,也就是秦王政登基以后的第5年。比屈原晚了37年,屈原的典故应该在楚国传开了吧?我没有深究。下面引据史料:(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有好几个,我只引了关于屈原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