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花程式
㈠ 各种花的花程式
花程式使用符号和数字来表达花的各部分组成、排列、位置及彼此间的关系。书写专顺序是性别、整齐与否、属花被(花萼和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各个符号含义如下:
通常两性花的符号可以省略,因为当雄蕊群和雌蕊群同时出现时,就表示该花为两性花。例如泡桐属的花程式为:♂♀↑K(5)C(5)A4G(2:2:∞)
表示它的花为两性花,不整齐花,花萼五裂,花冠五裂,雄蕊五枚,子房上位,二心皮合生,二室,每室具有多数胚珠
㈡ "花程式"怎么读
以K表示花萼,C表示花冠,P表示花被,A表示雄蕊群,G表示雌蕊群,如东北堇菜(Viola mandschurica)的花程式为↓K5-C5A5G[3]),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的花程式为*P3 3A3 3G[3],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花程式为*K5C5A5G[5],报春花(Priu- mla Sieboldi)的花程式为*K[5]C[5]A[5 5]G[5]。*表示放射对称花,↓表示左右对称花,G(下面有一横线)表示子房上位,G(上面有一横线)表示子房下位,G(上下各一条横线)表示子房半下位,[]表示连合, R.J.Pool(1929)采用了许多花程式,一如他用Ca3 Co5S-P-表示金凤花(Ranuneulus acris var.japonieus pleniflorus) 的花程式那样, Ca表示萼、Co表示花冠,S表示雄蕊,P表示雌蕊,∞表示花蕊数多于10。花程式不同于花图式,它不能表示出花叶的排列。 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见施浒编的《种子植物形态学辞典》)。 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花程式的表达 是借助于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怎么表达法?我们分别来谈: 1.字母 花各组成部分所用符号一般用花各部分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通常用拉丁文 P 表示花被,是拉丁文Perianthium 的缩写。 K 表示花萼,是德文Kelch 的略写。在我国植物学教科书中,常用K表示花萼。当用K表示花萼时,则要用Co来表示花冠。 C或Co 表示花冠,是拉丁文Corolla 的略写),Ca代表花萼(Ca为Calyx的略写) A 表示雄蕊,是拉丁文Androecium 的略写。 G 表示雌蕊群,是拉丁文Gynoecium 的略写。G——子房的位置通常在G的上、下用“—”号表示 2.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0,1,2,3,……10”以及“∞”或“x”来表示,“∞”表示多数,不定数;“x”则表示少数,不定数;通常写在花部各轮每一字母的右下角或右上角,表示其实际数目。 阿拉伯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数字都写在代表各部分字母符号的右下方;∞表示数目在十个以上,或数目不定(数目很多);0 表示缺少某一轮或退化;雌蕊之后如果有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表示心皮数目,第二个数字表示子房室数,第三个数字表示每室胚珠数(一般只用第一和第二个数字),并用“:”将这三个数字隔开。 3.符号 花各组成部分形态结构特征所用符号。 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用“*”表示,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用“↑”来表示;“♂”表示雄花,“♀”表示雌花,“♂/♀”或不写表示两性花;如果表示花的某一部分互相连合,则在其数字外加上“( )”号,如果同一花部有多轮或同一轮中有几种不同的联合和分离的类型,则用符号“+”来连接;而同一花部的数目之间存在变化幅度则用“—”号来连接;如果在字母的右下角的数字后加上“∶”号的话,是表示心皮数、室数和胚珠数间的一种连接。如:豌豆的雌蕊群,我们写成1∶1∶∞(即上位子房,一心皮、一室、胚珠多数)。各花部之间则用“,”号来分开。但在比较老的一些植物分类学书籍中,如胡先骕和郑勉二位先生的著作中,可见到用S来表示雄蕊、P来表示雌蕊的表示法,其花程式的写法也与现行写法不一样。 ↑——两侧对称花 ♂——单性雄花 ♀——单性雌花 * 表示辐射对称花(整齐花)。 ()表示联合。 某一部分各单位互相联合。 + 表示某部分排列的轮数关系(一轮以上)。 -(短横线)表示子房位置。若子房上位,“-”写在G 下方,如G;如子房下位,则“-”写在G 上方,如Ḡ ;如子房半下位,在G 上、下方各写一“”,如。表示两性花(两性花的符号有时略而不写);♂ 表示雄花;♀ 表示雌花。(♂ 、♀ )表示雌雄同株;(♂ /♀ )表示雌雄异株。 例如:柳的花程式: ♂,↑K0C0A2;♀,*K0C0G(2:1) 表示:柳的花为单性花,雄花为不整齐花,花萼,花冠都无,只有两枚雄蕊;雌花为整齐花,无花萼和花冠,子房为上位,二心皮一室。 [编辑本段]花程式书写顺序 花性别、对称情况、花各部分从外部到内部依次介绍K、C、A、G,并在字母右下方写明数字以表示花各部分数目。举例说明如下: (1)苹果花: * K(5) C5 A∞G(5:5:2)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雄蕊多数,分离;单雌蕊,子房下位,由5 枚心皮联合形成5 室子房,每室2 个胚珠。 (2)紫荆花:↑ K(5) C l+2+(2)A(9)+lG 1:1: ∞ 表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排成三轮,其中有2 个花瓣联合;雄蕊10 枚,9 枚联合,l 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单雌蕊,一室,每室胚珠数不定。 (3)桑花:♂ * P4 A4;♀ * P4 G(2:1:l) 表示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 枚,分离;雄蕊4 枚,也是分离的;雌花:花被片4 枚,子房上位,2 心皮,一室,1 个胚珠。花程式只能表明花各部排列组成位置的彼此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出结构的许多特征,因此,为了更全面地表示花的结构还必须应用花图式。 [编辑本段]花程式举例 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植物的花程式以供讨论: 木兰科:*P6-15,A∞,G∞ 百合科:*P3+3,A3+3,G(3∶3) 桃花: K5,C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对于木兰科和百合科的花程式的表示法,各种书籍中大致相同;而对于桃花和蚕豆花的表示法则各有千秋,除花部几轮以及各花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间用不用“,”或“;”号外,主要的不同,反映在雌蕊群G右下角数字外,用不用“( )”符号的问题上。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不妨 先看一看现行的《植物学》教课书(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该书上册第189页倒数第7—10行写着:“2.蚕豆的花程式为: ↑K(5)C5A(9)+1G(1∶1)”, 接着写“花程式表示:不整齐花,二侧对称;花萼5片,萼片合生;花冠由5片花瓣组成,离生,一轮;雄蕊群有雄蕊10枚,其中9枚合生,另一枚分离,子房一心皮一室,上位。”很显然,该书编者在谈到蚕豆花部的花萼、花瓣、雄蕊时都明确指出其合生或离生,故而在K(5);的5字上用了表示连合的符号“( )”,在C5的5字上则没有用;同理,在A(9)+1的9字上用了“( )”号,1字上未用;唯独在谈到子房时既未用合生也没有用离生的字眼来表示心皮的情况,而在其外用了一个表示该花部各部分连合的符号“( )”。该符号在此能用吗? 众所周知,豆目植物的雌蕊群是由一个心皮组成的;既没有与其他花部合生,自己也仅只一个心皮,而其外表示花部连合的符号“( )”从何而来呢?假如我们硬要于其外冠以符号“( )”的话,那么,人们不禁会问桃花,蚕、豌花之类的一个心皮与什么连合呢?那回答只能是二个字:“没有!”,既然没有同其他单位连合,那为什么其外硬要冠以连合的符号“( )”呢?肯定弄错了。原因可能会很多,推想一种可能是编写时东抄西抄,没有认真细想;再一种可能是编写的人多,各编各的,前后不连贯,以致出现矛盾。 还有关于花萼、花瓣(冠)的符号是用K、C还是用Ca和Co,眼下国内外植物学书籍中多用前者(即K和C),所以,还是用K和C来表示的好。 为此,桃花和豆科(即蝶形花亚科或科)的花程式应这样来表示: 桃花 K(5),C5,A∞,G1∶1 豆科 K(5),C1+2+(2)A(9)+1,G1∶1∶∞ 有一些书中,特别是国外目前所用的教科书大多如此表示法,当然也有不写花程式的。
㈢ 求桃花,刺槐,羽衣甘蓝的花程式
再过两年再翻一下\^o^/
㈣ 花程式的举例
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植物的花程式以供讨论:
木兰科:*P6-15,A∞,G∞
百合科:*P3+3,A3+3,G(3∶)
桃花: K5,C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对于木兰科和百合科的花程式的表示法,各种书籍中大致相同;而对于桃花和蚕豆花的表示法则各有千秋,除花部几轮以及各花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间用不用“,”或“;”号外,主要的不同,反映在雌蕊群G右下角数字外,用不用“( )”符号的问题上。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不妨 先看一看现行的《植物学》教课书(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该书上册第189页倒数第7—10行写着:“2.蚕豆的花程式为:
↑K(5)C5A(9)+1G(1∶1)”,
接着写“花程式表示:不整齐花,二侧对称;花萼5片,萼片合生;花冠由5片花瓣组成,离生,一轮;雄蕊群有雄蕊10枚,其中9枚合生,另一枚分离,子房一心皮一室,上位。”很显然,该书编者在谈到蚕豆花部的花萼、花瓣、雄蕊时都明确指出其合生或离生,故而在K(5);的5字上用了表示连合的符号“( )”,在C5的5字上则没有用;同理,在A(9)+1的9字上用了“( )”号,1字上未用;唯独在谈到子房时既未用合生也没有用离生的字眼来表示心皮的情况,而在其外用了一个表示该花部各部分连合的符号“( )”。该符号在此能用吗?
众所周知,豆目植物的雌蕊群是由一个心皮组成的;既没有与其他花部合生,自己也仅只一个心皮,而其外表示花部连合的符号“( )”从何而来呢?假如我们硬要于其外冠以符号“( )”的话,那么,人们不禁会问桃花,蚕、豌花之类的一个心皮与什么连合呢?那回答只能是二个字:“没有!”,既然没有同其他单位连合,那为什么其外硬要冠以连合的符号“( )”呢?肯定弄错了。原因可能会很多,推想一种可能是编写时东抄西抄,没有认真细想;再一种可能是编写的人多,各编各的,前后不连贯,以致出现矛盾。
还有关于花萼、花瓣(冠)的符号是用K、C还是用Ca和Co,眼下国内外植物学书籍中多用前者(即K和C),所以,还是用K和C来表示的好。
为此,桃花和豆科(即蝶形花亚科或科)的花程式应这样来表示:
桃花 K(5),C5,A∞,G1∶1
豆科 K(5),C1+2+(2)A(9)+1,G1∶1∶∞
有一些书中,特别是国外所用的教科书大多如此表示法,当然也有不写花程式的。
㈤ 凤尾兰的花程式和花图式是
花程式:*P3+3A3+3(3:3:∞)。
木兰科:*P6-15,A∞,G∞
百合科:*P3+3,A3+3,G(3∶3)
桃花: K5,C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对于木兰科和百合科的花程式的表示法,各种书籍中大致相同;而对于桃花和蚕豆花的表示法则各有千秋,除花部几轮以及各花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间用不用“,”或“;”号外,主要的不同,反映在雌蕊群G右下角数字外,用不用“( )”符号的问题上。
如图所示:
(5)桃花的花程式扩展阅读:
是借助于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怎么表达法?我们分别来谈:
1.字母花各组成部分所用符号一般用花各部分拉丁名词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通常用拉丁文
P 表示花被,是拉丁文Perianthium 的缩写。
K 表示花萼,是德文Kelch 的略写。在我国植物学教科书中,常用K表示花萼。当用K表示花萼时,则要用Co来表示花冠。
C或Co 表示花冠,是拉丁文Corolla 的略写),Ca代表花冠(Ca为Calyx的略写)
A 表示雄蕊群,是拉丁文Androecium 的略写。
G 表示雌蕊群,是拉丁文Gynoecium 的略写。G——子房的位置通常在G的上、下用“—”号表示
㈥ 花程式百合科:*P3+3,A3+3,G(3∶3)什么意思
花辐射对称,花被两轮,离生,每轮三片。雄蕊两轮每轮三个,子房三心皮三室。
㈦ 急求五种花的花程式
花程式和花图式是学习植物学的人经常要涉及的概念,对学习植物分类学的人来说更显得重要。但现行植物学书籍中,不是对其注释不够就是不加注释,更有甚者互相矛盾,这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不少麻烦,也给实际工作者带来困难。不仅一般植物学教科书中出现错误,而且,同类型的错误还出现在一些辞书中。这就更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就某些书籍中的一些提法和表示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花程式 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见施浒编的《种子植物形态学辞典》)。以上是花程式的基本概念,是借助于字母、数字和符号来表达、怎么表达法?我们分别来谈:(详见图表) 1.字母 一般用每轮花的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花的各个组成部分。通常用拉丁文,如:用P代表花被(P为Perianthium的略写),C或Co代表花冠(C或Co为Corolla的略写),Ca代表花萼(Ca为Calyx的略写),A代表雄蕊群(A为Androecium的略写),G代表雌蕊群(G为Gynoecium的略写)。而在我国植物学教科书中,常用K表示花萼,该字母是德文Kelch的略写。当用K表示花萼时,则要用Co来表示花冠。 2.数字 用 阿拉伯数字 “0,1,2,3,……10”以及“∞”或“x”来表示,“∞”表示多数,不定数;“x”则表示少数,不定数;通常写在花部各轮每一字母的右下角或右上角,表示其实际数目。 3.符号 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用“*”或“”表示,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用“↑”或“”号来表示;“”表示雄花,“”表示雌花,“”或“”表示两性花;如果表示花的某一部分互相连合,则在其数字外加上“( )”号,仅基部连合可在数字下方加上“”号,如上部连合,可在数字之外加“”号。如果花部的某些部分贴生则用“”号表示;子房的位置通常在G的上、下用“—”号表示,如上位子房则写成(也可以仅写G来表示),下位子房则写成,周位或半下位子房写成;如果同一花部有多轮或同一轮中有几种不同的联合和分离的类型,则用符号“+”来连接;而同一花部的数目之间存在变化幅度则用“—”号来连接;如果在字母的右下角的数字后加上“∶”号的话,是表示心皮数、室数和胚珠数间的一种连接。如:豌豆的雌蕊群,我们写成1∶1∶∞(即上位子房,一心皮、一室、胚珠多数)。各花部之间则用“,”号来分开。但在比较老的一些植物分类学书籍中,如胡先骕和郑勉二位先生的著作中,可见到用S来表示雄蕊、P来表示雌蕊的表示法,其花程式的写法也与现行写法不一样,如 蕊成二组,九个以其花丝联合。 下面我们举几个典型植物的花程式以供讨 木兰科:*P6-15,A∞,G∞ 百合科:*P3+3,A3+3,G(3∶3) 桃花: K5,K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对于木兰科和百合科的花程式的表示法,各种书籍中大致相同;而对于桃花和蚕豆花的表示法则各有千秋,除花部几轮以及各花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间用不用“,”或“;”号外,主要的不同,反映在雌蕊群G右下角数字外,用不用“( )”符号的问题上。为了便于说明,我们不妨 先看一看现行的《植物学》教课书(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该书上册第189页倒数第7—10行写着:“2.蚕豆的花程式为: ↑K(5)C5A(9)+1G(1∶1)”, 接着写“花程式表示:不整齐花,二侧对称;花萼5片,萼片合生;花冠由5片花瓣组成,离生,一轮;雄蕊群有雄蕊10枚,其中9枚合生,另一枚分离,子房一心皮一室,上位。”很显然,该书编者在谈到蚕豆花部的花萼、花瓣、雄蕊时都明确指出其合生或离生,故而在K(5);的5字上用了表示连合的符号“( )”,在C5的5字上则没有用;同理,在A(9)+1的9字上用了“( )”号,1字上未用;唯独在谈到子房时既未用合生也没有用离生的字眼来表示心皮的情况,而在其外用了一个表示该花部各部分连合的符号“( )”。该符号在此能用吗? 众所周知,豆目植物的雌蕊群是由一个心皮组成的;既没有与其他花部合生,自己也仅只一个心皮,而其外表示花部连合的符号“( )”从何而来呢?假如我们硬要于其外冠以符号“( )”的话,那么,人们不竟会问桃花,蚕、豌花之类的一个心皮与什么连合呢?那回答只能是二个字:“没有!”,既然没有同其他单位连合,那为什么其外硬要冠以连合的符号“( )”呢?肯定弄错了。原因可能会很多,推想一种可能是编写时东抄西抄,没有认真细想;再一种可能是编写的人多,各编各的,前后不连贯,以致出现矛盾。 还有关于花萼、花瓣(冠)的符号是用K、C还是用Ca和Co,眼下国内外植物学书籍中多用前者(即K和C),所以,还是用K和C来表示的好。 为此,桃花和豆科(即蝶形花亚科或科)的花程式应这样来表示: 桃花 K(5),C5,A∞,G1∶1 豆科 K(5),C1+2+(2)A(9)+1,G1∶1∶∞ 有一些书中,特别是国外目前所用的教科书大多如此表示法,当然也有不写花程式的。笔 者以为最好是写,而且还要写正确、写规范。 (二)花图式 说到花图式就更令人头痛,在一些国内外植物学书籍中,尤其是植物分类学(或有花植物分类学)中,常常避而不谈。然而,花图式与花程式一样是学习被子植物分类学的人经常碰到的。亦有不少植物学的书籍中谈到过,但一般只是泛泛地谈一下,画一个图,不加任何解释,也不指明出处,弄得老师和学生都不知该图所示各部其正确的含义是什么?给教与学带来不少困难。 然而另一些植物用上述符号不能完全表达其花的基本特征,必须辅以其他的符号加以表达;麻烦就出在这些辅助符号上(由于篇幅所限,对此本文暂不讨论),一来教科书常不讲述,二来不同植物的花其形态各异、变化多端,不仔细推敲,往往不知所云。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花图式概念本身有毛病。现以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植物学》为例,其上册的第189页,“为了简单地说明一朵花的结构,可以用一个公式或图案把一朵花的各部分表示出来,前者称花程式,后者称花图式”。(注:一朵花下的着重点是笔者加的。)同样地解释除见于一般的植物学教材外,也见于一些辞书中,如施浒编的《种子植物形态学辞典》的第77—78页,1962年版,以及《辞海》1975、1979年版,《简明生物学辞典》1982年12月版等。但用上述概念,来解释山毛榉科、桦木科、唇形科以及大戟属等科属植物花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是行不通的。我们还是以现行《植物学》教材(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合编,1984年版)为例,见其下册第203页的见图-25山毛榉科三个属的雌花花图花,第243页的见图-70大戟属花图式和第277页的见图—112唇形科花图式,仔细看一看就会明白上述三科植物其所谓花图式绘的不是一朵花,而是一个花序。这样一来,我们不竟要问,花图式的概念是指一朵花而言,还是指一个花序而言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如果指后者,那么上述书中对花图式概念所下的注释就得修 正或改写。笔者认为作为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对植物分类学而言)之一的花图式与其他概念一样,前提要明确,定义要符合科学性。为了使大家都能接受而不引起大的骚动,我们用一种广义的花图式概念来统一:即用图解来表示花和花序各部分的横断面,亦借简图来表示花和花序各部在垂直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㈧ 求各种常见植物的花程式
郁金香( gesneriana)的花程式为★P3+3A3+3G[3] 东北堇菜(Viola mandschurica)的花程式为↓K5-C5A5G[3] 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花程式为★K5C5A5G[5] 报春花(Priu- mla Sieboldi)的花程式为★K[5]C[5]A[5+5]G[5] ★表示放射对称花 桃花 K5,K5,A∞,G1∶1 蚕豆花↑K(5),C5,A(9)+1 G1∶1∶∞ 柳 ♂,↑K0C0A2;♀,*K0C0G(2:1) 豌豆 ↗K(5)C1 2 (2)A(9) 1 G 1:1:∝ 意思为:花两性,左右对称;萼片5枚,结合;花瓣5枚,3轮排列,外轮1枚,中轮2枚离生,内轮2枚合生;雄蕊10枚,成二体,其中9枚合生成一体;子房上位,一心皮构成,一室,内生多数胚珠。 (1)苹果花: * K(5) C5 A∞G(5:5:2)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雄蕊多数,分离;单雌蕊,子房下位,由5 枚心皮联合形成5 室子房,每室2 个胚珠。 (2)紫藤花:↑ K(5) C l+2+(2)A(9)+lG 1:1: ∞ 表示两性花;两侧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排成三轮,其中有2 个花瓣联合;雄蕊10 枚,9 枚联合,l 枚分离成二体雄蕊;子房上位,单雌蕊,一室,每室胚珠数不定。 (3)桑花:♂ * P4 A4;♀ * P4 G(2:1:l) 表示为单性花。雄花:花被片4 枚,分离;雄蕊4 枚,也是分离的;雌花:花被片4 枚,子房上位,2 心皮,一室,1 个胚珠。
㈨ (蔷薇科苹果亚科)某些花的花程式,花图式。
苹果花: * K(5) C5 A∞G(5:5:2)
表示两性花,辐射对称;萼片5 枚,合生;花瓣5 枚,分离;雄蕊多数,分离;单雌蕊,子房下位,由5 枚心皮联合形成5 室子房,每室2 个胚珠。
㈩ 求几种花的花程式
花程式的书写方法:花的各部分用一定字母来代表,通常用K代表花冠,用C代表花冠,A代表雄蕊群,G代表雌蕊群,P代表花被,花的各部分用数目来表示,缺少时就用0。花辐射对称,花被两轮,离生,每轮三片。雄蕊两轮每轮三个,子房三心皮三室。
下面有几种花的花程式:
棉花的花程式:K(5+3),C5,A(∞)G(3-5:3-5)]。
桂花的花程式:Ca(4),(5~12),0 Co (4),(5~12),0 A2,4 G(2)。
紫玉兰:*p6-15,a∞,g∞。
金钟花、迎春:*k(4)c(4)a2 g(2 :2) 。
金盏菊:*k(5)c5a∞ g(5 :5)。
碧桃、红叶李:*k(5)c5a∞ g(1) [g下加横]。
(10)桃花的花程式扩展阅读:
1、字母 一般用每轮花的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花的各个组成部分。通常用拉丁文,如:用p代表花被(p为perianthium的略写),c或co代表花冠(c或co为corolla的略写),ca代表花萼(ca为calyx的略写),a代表雄蕊群(a为androecium的略写)。
g代表雌蕊群(g为gynoecium的略写)。而在我国植物学教科书中,常用k表示花萼,该字母是德文kelch的略写。当用k表示花萼时,则要用co来表示花冠。
2、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0,1,2,3,……10”以及“∞”或“x”来表示,“∞”表示多数,不定数;“x”则表示少数,不定数;通常写在花部各轮每一字母的右下角或右上角,表示其实际数目。
3、符号 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用“*”或“”表示,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用“↑”或“”号来表示;“”表示雄花,“”表示雌花,“”或“”表示两性花;如果表示花的某一部分互相连合,则在其数字外加上“( )”号,仅基部连合可在数字下方加上“”号,如上部连合,可在数字之外加“”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