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花园
⑴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潮汕地区的习俗——“出花园”
出花园、是来潮汕民间源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
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1)出花园扩展阅读
出花园来源: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
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⑵ 潮汕地区出花园是什么意思,男的女的都要出花园吗
出花园相当于成人礼。一般小孩成长到15岁(虚岁,出生即1岁)那年,就要出花园。大多数日子会定在当年的七月初七,有些会特意去挑选好的日子。过了出花园这一天后,小孩就不用拜公婆母了(床神)。男生跟女生在这方面是没有区别的
⑶ 潮汕人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民间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举行的一种成人礼,有15岁男女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这一天,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这一天,孩子要穿红肚兜,红木履,表示长大成人,神明保佑,一生平安。
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母亲给孩子扎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
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3)出花园扩展阅读:
出花园的仪式内容表现出多样统一特征。
其一,出花园的祭品准备。三牲、果品、红圆、红心烛、龙香、元宝、香茶、美酒、“胶掠”(一种圆形的竹编簸箕)等凑成双数件,或两双、四对、或六或八都成;
其二,出花园沐浴用品准备。这一天,母亲要为孩子准备新衣红屐,采新鲜花心 6 对或 12 对(仙草、红花、状元竹、八宝花、榕树枝、桃树枝等)给孩子洗澡,有些地方还要采来五样种子(龙眼干、酒饼、春菜籽、绿豆籽、早稻谷)、投放八枚铜钱,也有人买来新的红肚兜等等。
出花园的举行过程细节繁多,将以上提到的孩子沐浴用品,一律放入“胶掠”里面,待孩子准备洗澡时,将花心放入水中,让孩子浸泡,预示脱胎换骨。洗完澡后,孩子穿上母亲准备好的红肚兜(俗称换肚肠,寓意换新),换上新衣服,穿上红木屐。
紧接着便是拜公婆,母亲请出置放在睡床下的公婆炉,置放在胶掠里面,孩子跪拜公婆神,母亲在旁作祷告语,一般都是感谢公婆神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并答应阿婆,孩子长大成人,会好好做人,万事皆大方得体。
⑷ 出花园是什么意思
出花园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⑸ 16岁进花园,19岁出花园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潮汕地区独有的传统民俗:成人礼“出花园”。
潮汕地区,是指广东潮汕语系地区,主体是潮汕四市(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又称粤东四市, 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带。前身是管辖潮汕地区的潮州府、汕头市,1983-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潮汕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常住人口1600多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出花园”这一潮汕成人礼,几百年来成为孩子成长必经的习俗礼仪。其中有着传统文化“孝悌”、“感恩”等理念。2009年,潮州“出花园”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习俗仪式
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阴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其仪式是将三牲果晶合凑成四件或八件或十二件,陈置在俗称“胶掠”(晾晒用的竹箕)上,请出公婆神的神炉,由出花园的孩子跪拜,拜毕,以后就不再拜了。出花园的孩子要穿红皮屐、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而且是饭桌上最先吃的那个。
习俗类型
1、在澄海,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母亲给孩子扎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出花园之日,成年的少年有许多拘束和讲究要遵守。现今,许多仪式内容有所简化。
2、在汕头市潮阳区的关埠镇,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了,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这各家有各家的安排。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3、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4、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5)出花园扩展阅读:
传说记载
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
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
⑹ 潮汕人有哪些“出花园”习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的“乞巧节”和潮汕人独有的“出花园”、“走仔节”和“公婆母生”等活动,其中“出花园”其实就是潮汕人的成人礼。
潮汕地区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品拜别公婆神,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走出花园,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潮汕人认为,小于15岁的孩子是生活在“花园”里的,由一对称为“公婆母”的神灵庇护着,孩子能不能长大成人,全靠这对神灵的恩赐,所以潮汕人对于祭拜“公婆母”向来很重视。
生活在“花园”里的小孩子每年七月初七要祭拜“公婆母”,以祈求健康成长;而出了“花园”的孩子已经不再在“公婆母”的掌控之中了,以后的七月初七将不再祭拜“公婆母”了。
“出花园”这天,小孩子要穿舅舅送来的新衣、木屐,一般为红色。并且,这天早晨,父母会让小孩子把一枝带有吉祥意义的“石榴”花别在耳朵上。
这一天吃早餐,一般是凑齐8人,早餐有公鸡一只,甜品,青菜等各种拼凑成8道或12道菜。就餐座位也是有讲究的,“出花园”者坐上正位,鸡头朝着他,由“出花园”者自吃,鸡头便成了他的专利。其意义是,长大后能出人头地,兴旺发达。
“出花园”者举筷夹菜之后,别人才可以吃东西,每一种食物都是这样。而当出花园者属鸡时,应该以鹅代鸡。
这天中午,备办丰盛的午餐,宴请亲戚好友。席间,家人、亲人向孩子祝愿,赠寄美好的愿望。“出花园”前几天或当天,亲戚们都会前来送礼,或是红包或是礼物,礼物是给“出花园”主角的,但一般是由父母操办,进行回礼。
在揭阳,有一个说法,出花园这天,孩子不能跑太远的地方,甚至不能过桥。这一天,孩子只管玩、吃,不用做任何家务活,最后一次由父母宠着。
为图个好兆头,孩子说的话,提出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都不会被拒绝。
“出花园”是一个告别仪式,同时也是一个开始仪式,从此,孩子就算跳出了花园墙,告别了花香鸟语、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又懵懂无知的童年,标志着他进入了成年,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⑺ 出花园的习俗类型
在澄海,父母采来12种不同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浴,母亲给孩子扎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新腰兜,兜里一般放着12颗桂圆和2枚“顺治”铜钱。
出花园之日,成年的少年有许多拘束和讲究要遵守。现今,许多仪式内容有所简化。
在汕头市潮阳区的关埠镇,出花园的孩子会收到红包,收到红包了,父母需给回礼,买些喜庆的东西送过去,包括食用油、白糖、饼等;这各家有各家的安排。潮安县要用12样鲜花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要换新衣,穿红皮屐,围新肚兜(肚兜里藏桂圆和“顺治”钱)——而且这一身行头必须是舅舅家送的;当日要躲在房子里。除拜公婆神,还要拜花公花妈。
男出花园者,祭品中要有一只公鸡,女者用母鸡,要请亲族吃酒菜。
澄海县风俗与潮安县大体相同。饶平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成人肠肚”,与童年告别。揭西县出花园者之家要给亲友赠送酵踝、鸡鸭,亲友回敬布匹。
⑻ 潮汕地区的出花园的由来
出花园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一种独有的汉族传统民俗,属于成人礼习俗,年满15周岁(也有地方定为虚岁15周岁)的孩子要“出花园”。
不过各地习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给女孩“出花园”;有些地方要先求神问卜,获知没有“忌讳”“冲撞”,才能举行仪式。
至于由来还真大家有一说法,但其中的典故有:出花园中穿红皮屐和吃公鸡头的习俗,传说来源于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林大钦。传说林大钦少时读书,买不起红鞋,便穿红皮屐。一天,他放学回家,见有老者抱着一只公鸡蹲在地上,旁边还有一对红联纸,一张没有字,一张写着“雄鸡头上髻。”老者要求路过者应对,对得上可得这只公鸡,对不上者仅赔他一页对联纸。林大钦站了一阵,对曰:“牝羊颔下须。”对得好,老者将公鸡送他。回到家里,他父亲将公鸡宰了,烫熟后砍了个鸡头奖励大钦,以示独占鳌头之意。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潮人以为这是个好兆头,在孩子入学时就给买双红皮屐,给他抱大公鸡,孩子出花园时就给吃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