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三花 » 话剧暗恋桃花源

话剧暗恋桃花源

发布时间: 2020-11-28 06:04:46

『壹』 哪里可以看到话剧《暗恋桃花源》的视频

网上的基本都是这个何炅版本的。你可以去搜下很容易找到 何炅——袁老板 谢娜——春花 喻恩泰——老陶。 其实我建议你去看表演工作坊那个版本。毕竟是原版。要经典的多。

『贰』 话剧《暗恋桃花源》演员都有谁啊

中国国家话剧院/台湾【表演工作坊】《暗恋桃花源》演员表
“暗恋”
【云之凡】袁 泉
【江滨柳】黄 磊
【江太太】李 梅
【护士】赖梵耘
【“导演”】盛才新/【“导演助理”】焦 阳

“桃花源”
【老陶】喻恩泰
【春花】谢 娜
【袁老板】何 炅、 田 雨
【顺子】杨 默/【绘景师】宋 工
【陌生女子】蒲 伦/【剧场管理员】李 晏

『叁』 有没有类似暗恋桃花源的话剧,推荐一部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导演的,最初版本是由表演工作坊演出的,你可以搜一下赖声川和表演工作坊合作的几部话剧。推荐看一下《‍我和我和他和他》,虽然不是悲喜剧穿插,但是犹如时空交错,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等等,也很有看头。我和我和他和他

『肆』 如何评价话剧《暗恋桃花源》

暗恋桃花源》可以说是赖声川的新年大手笔,据悉,此次赖声川是拿自己的得意之作“开刀”,重新编导,给这部经典名作一个崭新的更有艺术情趣的新面貌,让话剧与中国第二大剧种——

剧照
越剧玩“联姻”。他把《暗恋》部分依然按原版保留,黄磊、孙莉这对伉俪仍是台柱子,稳稳撑着“暗恋”这边的天空。而《桃花源》部分则大刀阔斧地植入越剧基因,词、曲、服装统统翻新,桃花源部分的台词由专业越剧编剧颜全毅全部重写,因此,黄磊、孙莉等话剧的原班人马和越剧名角赵志刚、谢群英、徐铭等结合在一起,所以说,赖声川彻底颠覆了自己。“戏越往后面演,越剧的力量会更强,越剧本身的唯美和哀沉,比原本的话剧版更有魅力。尤其是经过改造后的老陶回家这一幕,我感觉用越剧来演,比话剧更‘酸’,更有味道。”因而,他把这个2010年重新制作的经典名剧改名为《新暗恋桃花源》。
剧本特色
《新暗恋桃花源》首次加入的越剧元素,使红了24年的《暗恋桃花源》再一次让观众们笑到飙泪、悲到心酸。昨晚,赖声川的《新暗恋桃花源》在温州东南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全国巡演的第一场。话剧与越剧的颠覆组合,呈现了无限的魅力。座无虚席的东南剧院,再次验证了赖声川的创新能力。

黄磊和孙莉这一对已将“暗恋”演得烂熟的夫妻搭档,为新版本增添了不少新意,比如台词中加入了“为了排这个戏,《非诚勿扰》节目请我参加我都给推了……”而由越剧名角赵志刚、谢群英、徐铭主演的“桃花源”部分,则从完全颠覆以往“越剧王子”形象的赵志刚上台一开腔,就引发笑声不断;老陶、春花和袁老板三个人之间纠缠不清的三角关系,更是用完全不同于传统越剧才子佳人的夸张搞笑方式表现,让观众们乐得前仰后合。

《新暗恋桃花源》中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出彩有趣的部分,是“暗恋”和“桃花源”两个剧组同台表演的一场戏,只见一悲一喜、一古一今这反差极大的两台戏在荒诞奇特的氛围中浑然成一体

演出照
,再加上话剧和越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的“混搭”,更是带来了奇妙效果。

『伍』 话剧《暗恋桃源》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摘 要:话剧《暗恋桃花源》由赖声川编导采用两剧合为一体的独特舞台表现手法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引起岛内轰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探讨此剧,第一但作品介绍包括灵感来源和内容简介。第二部分是对本剧的一个深层解析,第三部分是根本剧相关的一些知识的介绍。
关键词:暗恋;桃花源;赖声川这是一部有赖声川编导的一部经典舞台剧,以其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与丰富的内容受到海峡两岸人们的喜欢。如果你不知道赖声川,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暗恋,没关系;如果你不知道桃花源,都没关系。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对这部剧的欣赏之旅吧。
一、作品介绍(一)灵感来源《暗恋桃花源》(The Peach Blossom Land)(1986年)的灵感,来自赖声川有一次在台湾艺术馆看朋友排戏。下午彩排,晚上首演,可就在中间,还有两个小时要给幼稚园开毕业典礼。舞台上的彩排还没有结束,小朋友们都来了,钢琴啊,讲桌啊,都急着要往舞台上搬。本来,赖声川一直就在琢磨怎样在舞台上表达悲与喜乃是“一体 之两面”;整个大环境的混乱无序,正好给他提供了描述的对象。于是,各自并不完整 的悲剧“暗恋”与喜剧“桃花源”就这样出现在一个舞台上了。
(二)剧情介绍该剧故事很简单:“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在此彩排的合约,遂发生了对舞台的争夺。
暗恋中讲的是一对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 因战乱而在上海相遇且相恋,却又因战乱而分开离散;两人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逃到台湾来,各自男婚女嫁,江滨柳一直痴心苦恋,直到四十年后两人才再相逢,时江滨柳已似风中残烛,濒临病终,这就是《暗恋》这出现代爱情悲剧的大纲。而《桃花源》则是在叙述武陵人“老陶”无法生育,而妻子“春花”却又跟“袁老板”私通,老陶无奈伤心的出走,溯河而上,意外地发现了桃花林,进入了桃花源中,度过了一段纯真烂漫到近乎梦幻的时光后,他回到武陵,发现原本如胶似漆,男欢女爱的春花与袁老板已陷入了现实的纠葛和相互的怨怼之中,并没有从此过着想象中幸福美满的快乐生活。
二、解析(一)暗恋剧剧中男女主角相恋却因战乱分离而导致双方都有了家室。病重时期江滨柳一直忘不了那时的恋人,登报寻人,苦苦等待。他很执着很痴情。他这份痴情值得赞赏。但无论是如何的放不下还是和别人结了婚。这是一种矛盾。在自己被摧残的同时也深深的伤害了他的妻子。这也是一种矛盾。最后终于是见到了云之凡—那时的恋人,但是又能怎样。无可奈何,双方都很无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虽然没有结成连理,但最终他的愿望还是实现了,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喜剧。心酸和如愿也是一种矛盾。整个剧就是一个矛盾剧。
(二)桃花源剧老陶虽然很喜欢他老婆春花,但是春花嫌弃他无法生育,和他感情不和。进而和袁老板勾勾搭搭。这是一种无奈。老陶接着被春花和袁老板逼着去上游打渔,即使知道可能会送命但还是去了,这是一种无奈。在桃花源里渡过了一段神仙般的时光之后,回来后发现时光已过去多年,春花和袁老板已结婚生子了,想要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了。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无奈。春花和袁老板婚后的日子却并不美满,但已无法回到从前即使心里还想着老陶,这是无奈。老陶最后想再返回桃花源,但是确已没了回去的路这是一种无奈。桃花源剧就是一个无奈剧。
(三)拼贴的效果赖声川说过:“我的作品中一直有‘拼贴’的概念,其实剧场本身就是拼贴的艺术。《暗恋桃花源》不同于传统戏剧中的倒叙、插叙和锁闭式的叙事特征,而是由《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故事拼贴而成。一悲一喜,融汇成一部完整而又区别于传统戏剧样式的新的悲喜剧。
两台剧因都与剧场签约结果导致排练时间冲突,只好同时练。结果弄得悲剧不那么悲伤,喜剧更加搞笑。上面说暗恋剧是一个矛盾剧,桃花源剧是一个无奈剧,但是经过两剧一起排演,矛盾则更加体现出来了。最直接的是抢场地,双方都希望对方快点下场,给自己方留出时间从这个层面讲双方是敌人。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导演“袁老板”对暗恋剧导演有了一些同情。双方似乎也成为了友人。另外导演着重体现无奈应该是跟当时的背景有莫大的联系。根据导演赖声川表示:这出戏的灵感其实是出自于台湾舞台剧剧场的混乱环境,当年陈玉慧导演所导的《谢微笑》在艺术馆彩排,其实对剧场工作人员来说,那么该已是一种家常便饭的情况,《谢微笑》下午彩排,晚上首演,中间两小时却被安插了一场毕业典礼,剧场管理人根本不管他们还要装台、调灯、技术排练,只是一股脑儿的将各种活动安排插入,于是当天彩排都还没结束,小学生就已经坐在台下弓,另一方面钢琴、讲桌都等着要搬上台,造成混乱无序的情况。没想到这却引发了赖声川导演的灵感。于是《暗恋桃花源》 这部构思巧妙、安排缜密的好戏就此孕育而生。这两出戏在同一个剧场中争着排练,不时地相互干扰、打断了对方的演出,却无意巧妙的凑成了一出完美交错的舞台剧。这些似乎显示出了这样的信息:生活中的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人人都有烦恼,矛盾与无奈无处不在,但是无论什么都会变好的。但或许赖声川并没有蕴含这些思想在里面。他自己说因为他最想表达的,不是一种思想,而是多元的。他们只讲一个事实,请别人自己去感受。作为一个导演,他不需要表现他的思维多深刻。
两出戏挤在一个台上演,高潮处连台词都能相互接上。而这两出戏又相互映射,观众在剧场里,看戏中戏,不知不觉之间自己也成为这戏剧的一部分,舞台无限扩大开来。形式上看,有话剧、相声、小品甚至日本的谐剧的成分,全部能在一个舞台上展现开来。四、五样道具,六、七个演员,居然也成就那么一出复杂的戏剧,让人对导演的水准叹为观止!
(四)白袍女子1、出现方式——.穿场而过在诸多戏剧和电影中都有“疯子”或“傻子”这类角色的设计,《暗恋桃花源》中出现的“疯子”即”陌生女子“,她不仅叙事,还是该剧的主要线索,衔接着《暗恋》和《桃花源》这两出不相干的戏。在这两戏互相解构的同时,对整出戏进行再次的解构。“疯女子”这一角色的设计一方面升华了主题,另一方面是对幻觉主义或现实主义设计的再次间离。
2、出现的意义正当两个剧组互相争执场地时,也正是戏剧时空进行转场时,她正合适宜地出场,演绎了一个关于背叛和寻找的话题。剧中虽未出现“刘子骥”,但通过无名女子的不断追问,我们明显地意识到“刘子骥”背叛了她,她却一厢情愿地寻找。这样一来,《暗恋》中的时代大背景造成云之凡和江滨柳的人生遗憾,《桃花源》中的自我救赎未果,无名女子的不断寻找,三者共同构成了对人生的质问和怀疑。“成为舞台与人生的所有无奈的隐喻与象征”。因此,无名女子的这种“穿场而过”则具有画龙点睛的深意。
陌生女子共出现了七次,每次都是伴随着戏剧的转场出现。第三次出现在《暗恋》剧组由于导演的不满意无法继续排演下去的时候,她伤感的说道:“那一天在南阳街上……”富有诗意的描述满是凄凉,观众这时也才明白,这是一个被抛弃的、却又痴痴寻找爱人的“疯女子”。她的出现不仅独自构成了一个话剧主题,还使观众有充足的时间从《暗恋》的戏剧情境中过渡到《桃花源》中,有着串联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其他相关内容介绍(一)作者介绍1954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戏剧博士,现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及驻校艺术家。赖声川29岁开始剧场创作,被誉为“台北剧场最闪亮的一颗星”。他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使濒于灭绝的台湾相声起死回生,《暗恋桃花源》成为经典舞台剧,二十多年来为喜爱戏剧的人们所称颂。赖声川至今编导舞台剧20多部(包括轰动亚洲的七个半小时史诗《如梦之梦》)、电影2部(包括享誉国际的《暗恋桃花源》)、电视作品300集(包括家喻户晓的《我们一家都是人》),另有剧场导演作品22部(包括莫扎特歌剧3部)等。出版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是国内第一本将创意规则化、步骤化的实用工具书。
(二)本剧获奖情况从2006年11月首演至今,《暗恋桃花源》3年内在国内演出达200场,创下了中国舞台剧票房纪录的“历史之最”。2007年,《暗恋桃花源》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十大经典剧目,赖声川也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当代名人堂。
东京国际影展青年导演银樱奖(1992)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1992)柏林国际影展卡里加里奖(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影片(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最佳导演(1993)新加坡国际影展飞比西国际评审团奖(1993)四、结束语戏剧鉴赏这门课程把我领入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领略到一种不一样文化传承的魅力。对于这部非常有创意的话剧,因自己的阅历,兴趣,年龄影响,我想我给出的感受可能比较肤浅的。但是我想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还是有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能给你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来丰富自己。

『陆』 暗恋桃花源话剧的创作特色 赖声川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希望可以帮到你

『柒』 为什么说话剧暗恋桃花源比电影版好 这是辩论赛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定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暗恋桃花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暗恋

『捌』 话剧 暗恋桃花源 观后感怎么写

《暗恋桃花源》讲述了一个奇特的故事。“暗恋”和“桃花源”,两个不相干的剧组,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舞台上,两个剧团都着急要排戏,互相抢舞台。后来,舞台上的两个剧组终于决定共用舞台,一团一边,各自把自己的戏排完,两出戏因而开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
江滨柳与云之凡在大上海相恋,却在小小的台北咫尺天涯。一心寻找桃花源的老陶,却在目的地看到一对仙人与自己的爱人和情敌长得一模一样……还有一位一直穿梭在舞台上的白衣女子,逢人就找“刘子骥”,是为“戏外戏”。无论是“暗恋”、“桃花源”还是“戏外戏”,每个故事的核心都是寻找遗失的爱情。
该剧总策划水晶表示,这出长达3小时的戏,其实是一座迷宫,每个人的感受都会不同。看第一遍只是了解了剧情,意蕴是回家后自己去慢慢体会的。观众表示,每一次看“暗恋”都比上一次更感慨爱情无常,但是“桃花源”的喜剧性在第二遍看的时候就不那么突出了。
而在我看来,这是悲伤时唱首歌的心情,笑中带泪。冬到尽处桃花开,悲到极致而美丽。一种难以名状的悲伤轻轻地,压在心头,挥之不去。每一个剧中人,都有一种宿命,是名如其人,抑或是人物造就了这个名姓?莫道是一语成谶。

云之凡:流云降凡间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帷幕一开,就听到江滨柳这句带着男性磁性嗓音唱的歌。仿佛是预示了他们之间终究未竟的爱情,云之凡就像是晴朗蓝天上飘过的白云,像漆黑子夜里划过的流星,只能够有相遇的刹那,却不能够享受拥有的幸福。
流云降凡间,终究是会化作水雾,烟消云散的。遗落的水汽,是留在情人眼里那晶莹的泪。
“云之凡是一朵白色的山茶花,一朵在夜空中开放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白色山茶花。”这是导演心里的云之凡,也可以说是这部剧对塑造这个角色的灵魂要求。
山茶花的花语是“谦让和理想的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不像有的花,整个花朵掉落下来,它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答心意的代言人了。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山茶花的盛开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唯一的缺点就是花朵容易凋落。而在山茶花的品种来说,红色多见,而白色少见。物以稀为贵,所以其实在剧中的这个比喻,也是为了向观众阐述云之凡的稀有和高贵性。同时也暗指了她终不能被江滨柳所得。而剧中云之凡的命运也正如这白色山茶花一样,相思的痛苦折磨是横贯一生的,伴随着慢慢地老去。没有轰轰烈烈,只像花瓣一片片地凋零。
云之凡这个人物设计,就是通过“流云”和“白色山茶花”这两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将人物命运暗合到其中,意蕴悠长。

江滨柳:浦江柳依依
整出戏剧的第一场,就是发生在黄浦江边,或者说江滨柳与云之凡那短暂的一季相恋,都是发生在这黄浦江边的外滩公园。江,就是黄浦江。江滨,就是“连水里面的灯都停止了”的浪漫的外滩。
整部《暗恋》只有两幕戏,却如此深刻地演绎了一段让观众唏嘘不已的恋爱,让人生发出“悲伤得让人想结婚”的愿望,这正是话剧内容所体现出的高度浓缩性所引起的效果。将悲伤浓缩,让舞台跨越时空来演绎,从年轻时代那场依依不舍却对未来充满重逢希望的分别,一下子进入到垂垂老矣濒临生死别离的场面,这样的安排,有点“残忍”。
导演说“这场戏你不给我好好地演,等到下一场戏你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没有回忆了。”这部话剧里运用得最多的手法之一就是潜台词的双关性。导演的话不仅仅是字面的表达,它也暗寓了江滨柳的命运:一辈子的记忆都模糊了,或是飞快地穿越生命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机会了解,生命走到尽头时,只有这短暂的一幕,成了记忆中的唯一的永恒。是啊,如果没有这么刻骨铭心的一个夏天,就会正如江滨柳所说“我……我没有办法想象,我们如果在上海不认识的话,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虚啊!”可是这一生却从此被填得满满的,被思念填满了充斥了,生命似乎再也不能容下什么。然而丰满至斯,又应作何感想?
柳绿桃红微时再?杨柳依依话今昔。

春花:春桃不胜艳
跟白色纯洁的山茶花相对的,应该是红色活泼的桃花吧?正如“暗恋”与“桃花源”这一今一古、一悲一喜的相互对照一样。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蒙太奇式的断接,让一个舞台上悲喜同在,此起彼落地交替。白色山茶花的哀愁还余留,那边厢,随着轻快的京剧式的鼓点伴奏,妖娆多情的春花就正式上场了:手里拎着一束花,提了一包东西,嘴里悠悠扬扬地唱着和情人袁老板的“情歌”,摇曳生姿地步入舞台。
桃花,它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是早春重要的观花树种。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但是不耐水湿。
说桃花是春花一点没有错。以春花的平凡姿色,却能够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最终又等同于失去了两个男人,真可谓是空有春花灿烂,不胜美艳,桃花逐水空自流。
春花在这里指代了桃花,也指代了桃花源。
春花、老陶和袁老板,他们是上了发条的铁皮玩具,总能找到动力,自得其乐。 在《桃花源》里永远不怕有冷场。但实际上,这冷场,比起《暗恋》更凄凉。
如王国维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暗恋》里的悲剧,是以战乱纷飞的大时代为背景的。正如江滨柳的一句台词“在那个大时代当中,人变得好小,到今天这个小时代,人变得更小了。”《暗恋》的悲可以归因于时代,《桃花源》的悲却要归因于“人”本身。我们总是想要太多的“如果”,结果有些东西因此永远地失去了。诗意的人生,抑或失意的人生,常常不过是同一段人生透过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已。我们无法以微薄的个人之力扭转时势,所以我们会咬咬牙认命。但如果是亲手打破了从前自以为的美好,就会是一出让人哑言的悲剧。因为那是可以逃避以至于不发生的。
故所以笑中带泪,春花的悲剧比起云之凡的来说,更深一层。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水流,怕有渔郎来问津。”想当初,春花和袁老板偷偷摸摸地在家里幻想着美好的桃花源,千方百计地“整”走了老陶。而最后却亲眼见证自己的悲剧。
云之凡和春花,一个是遗失了爱情,一个是在爱情里遗失。

老陶:落寞陶然人
桃花源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国。赖声川用一种颠覆性的喜剧形式让《桃花源》成了一个貌似喜剧的悲剧。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里?答案是:真正的桃花源其实是在我们心中,就像《暗恋》里江滨柳用一辈子来思念云之凡那样。从本质上来说,《暗恋》和《桃花源》讲的其实是一回事。诚如第一个“老陶”李立群所言:快乐是痛苦的缩短,痛苦是快乐的延长。而二者相得益彰,才可以在掐架和嬉笑怒骂间成为经典。
老陶是注定属于落寞的——却不是失败。他的生活里处处都不如意,“我就不信……”成了后面所有行为的语言契机。他有什么都不相信的自负,所以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再加上他的急性子——开酒不成就用刀劈——而且他又偏偏是一个无能改变这一切的人,所以他是注定要落寞的。只有空喊“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泼妇刁民……”
但是他确是整部话剧中唯一超脱(或者说是解脱)的人。有个德国画家,叫做安瑟基弗的,记得他在一次访谈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家问他:“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怀旧?”
他说:“啊,我不是要怀旧,我只是要记得。”
是啊,让我们尽量记得。 虽然,“记得”也可能是一种世间苦。 但是这一重苦,我们若不肯尝,就是断了太多的联系,与以往的那些甜蜜。
所以,老陶溯洄而上,所以,老陶又回到武陵。
桃花源是一个好地方,把老陶一身俗气和尘世的烦躁全都涤荡而去,反令他带了些许超然的仙气而回。在桃花源里呆了许久,老陶却也开始想念起并不美好的家庭生活和移情别恋的妻子。他要去找她,即使她不爱他了,他也要去找她,因为有这么美好的地方和事情应该要她知道,包括第三者袁老板也都可以一并原谅。 在桃花源那里,他从惊愕于白衣男女的长相,继而抓狂,直到后来面对着为生活折磨的憔悴而市井的春花和袁老板,飘飘乎说着“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时会禁不住地想,如果老陶不回武陵,春花会不会一直供着他的牌位并在又一次婚姻失败后开始想念他?
老陶在末了的那“千年一叹”,当是打在所有人心上的一记闷拳。然而,唯独是他自己从此超脱了。凡尘俗事,就这样走到了幕后。同样是一个人,同样是落寞的心情。
所以,老陶是落寞的,但不是失败的。

袁老板:原来不是你
“争取时间了啊,武陵三角来了。”话剧语言包括了人物语言与舞台说明的作用。在这里,袁老板,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一句具有双关性的潜台词,不仅向观众说出这一幕的名字,同时也是在暗示,下面一段理不清、剪不断的三角关系。
袁老板,戏里戏外,这就是一个双重身份,双重定义的人物。
在《暗恋桃花源》里,他的角色是一个三流戏剧剧团的老板,也是剧团的演员“袁老板”。在《桃花源》里,他既扮演着房东“袁老板”,同时也是春花的情人。戏里戏外,呼呼喝喝,极有排场。然而,在这样高分贝的话语掩埋着的是所谓“胜利者”的失败。
从“理想化的熟人”——租房给老陶夫妇并且为老陶代售小鱼的袁老板,到“熟悉的陌生人”——和春花生活在一起的让春花边叠尿布边愤而发问“你是什么男人”,袁老板这个形象,从理想的神台上走下来,走进了真切的现实中。当初表现出来的虚幻的、变形的、夸张的美感全部消失,变成了连细节都真实的个体。这就彻底幻灭了春花所相信的,袁老板他自己提出来的“心中一个伟大的抱负”。
春花开始怀念老陶,在袁老板走下神坛的时候,老陶的名字被刻写上神主牌,被春花那样虔诚地用香烛和鲜花供奉起来——那个曾经被春花瞧不起的窝囊废的男人。
这就是审美距离感在起作用。传统美学总是要求审美尺度具有一种距离感,旨在表明:艺术不同于生活,艺术是源于生活而必须高于生活。走得如此近,解剖得如此赤裸,即使握在手里,又能怎样呢?到头来不是失却了一份绚丽的美?保持距离,存留空间,正所谓远观并不亵玩。这应是对美好事物的最好认可与欣赏!
所以,对于春花来说,这是一个近观之后了然无趣以至于生厌的过程,走到近处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网络,原来不是你!

刘子骥:南阳故音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序》中的最后交待。细细想来,原来这痴痴寻找刘子骥的女人便是穿缀全篇的线索,是话剧的魂!
“那一天在南阳街下着毛毛雨,我们约好了去吃酸辣面,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一种,酸酸辣辣的感觉。”一个活在现代的女子,苦苦寻找着十几个世纪之前的人。也许,她已经寻找了几百个轮回;或许,她还要找下去。“我要找刘子骥!”她向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人宣告、询问,却又不知道哪个是自己要找的人。也许她的概念中已没有时间和空间,她惶惑而又执著地探寻着,每一个人都那么陌生,都不是她要找的人。所有面孔一瞬间变得似曾相识。或许,她的刘子骥正藏在这些面孔中暗笑。她突然迷惑而委屈,几千年的寻找和思念化作空芜而又纷乱的梦魇。她是否还记得他的模样?是否确定他真的出现过?或者,刘子骥只不过是她虚无的梦。
“那一年,在南阳街,有一棵桃树。桃树上面的花开了……”女子在话剧的末尾,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这里刚刚还有人大笑有人悲泣,转眼间风吹云散。她旋转着,张开双臂,向天空中撒去一把黄纸,她在祭奠谁?“寻病终”的刘子骥?自己找不到的爱情?剧中每一段不完满的感情?抑或是世间上所有的爱情?整出戏剧看上去,仿佛这个神秘女子是游离在整个舞台之外的,最缺乏戏剧冲突的人物。但实际上,最具有戏剧冲突的也是她。她的看似疯疯癫癫的行为和语言,实际上是表现着人物内心的尖锐而激烈的矛盾冲突。她游走在《暗恋》与《桃花源》的舞台中,也在现实与虚幻中穿梭,虚实相生,给了我们一种意境创造的提示。
神秘女子寻找的刘子骥,是一位潜藏在每一个人心中的南阳故人!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都会寻找的知音,只是区别在于,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苦苦追求而已。

悲伤时唱首歌
人世间所有飘落的花瓣,每一片都是我们的故事,是爱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在盲乱和期冀中寻找着永恒而真实的爱,谁会最终找到呢?是江滨柳与云之凡太早地相遇相恋在少年时代,而付出了一辈子的相思和寻觅?是渔人老陶溯洄而上,为了赢回在妻子面前的自尊,又因为不舍,从桃花源而重返,而终又离开?是春花和袁老板在遮遮掩掩之下憧憬着美好的生活,然而又在吵吵闹闹中发现了这遗憾的平凡?
可是,他们要找的又在哪里呢?江滨柳的“白色山茶花”在岁月中风蚀,老陶再也没有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袁老板和春花的美梦被柴米油盐磨作尘土。云之凡呢?江太太呢?小护士呢?她们一样地被生活捉弄,被命运大声的嘲笑!
而值得相信的是,“暗恋”的导演、顺子、绘画师等等,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想寻找的桃花源。
最后,没有人找到刘子骥,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只一闪身,就与所有的人避而不见了。神秘女子只是用她的口说出了每一个人心里的话而已,共通的思想和同样的心情,差别只不过是,有的人压抑在心底,有的人高声地宣读,有的人愤怒地发泄,有的人黯然地神伤……
那一片桃花源,正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再到达,所以才成为众人心中那个希冀的梦,牵引着苦苦寻找的思绪。就好比春花和袁老板,他们是幸福的,最终能够依照自己的心意结合,仿佛是寻找到了那一片桃花源,但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桃花源里,也没有蓬莱仙山的珍异,有的只是“生活”二字,只不过是换了场景罢了,也不是天堂。
桃花源,是悲伤时唱首歌的意境。它用本身的梦幻绮丽,反照了人世间纷繁琐碎的喧嚣生活,它用自身的不可捉摸,指引着人们永远朝着美好、怀着理想去发展。在悲伤时不哭泣,唱首歌,换种情绪,继续出发。
这也许是赖声川想告诉我们的罢!

『玖』 《暗恋桃花源》 话剧与电影有什么不同吗

剧本是相似的,但是电影语言和话剧语言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视觉上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可以一个场景多个视觉来拍在修剪,但是话剧就不一样了,你在观众席上,看到的是一个整体场面

『拾』 求《暗恋桃花源》话剧剧本

人物
云之凡…………恋人女
江滨柳…………恋人男
导演…………暗恋剧组导演
副导演…………暗恋剧组副导演,女人,三十多岁
江太太…………江滨柳妻子
护士…………台北医院护士
女人…………现代装的,寻找刘子骥的女人
老陶…………渔夫
春花…………渔夫妻
袁老板…………房东
小林…………桃花源剧组美工
顺子…………桃花源剧组布景
第一幕
〔黑场。灯光亮起。江滨柳和云之凡。江滨柳哼歌,在云之凡后面来回。〕

云之凡 好安静的上海呀!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好像整个上海就只剩
下我们两个人了。刚才那场雨下得真舒服,空气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味道。滨
柳,你看,那水里的灯,好像……
江滨柳好像梦中的景象。
云之凡好像一切都停止了。
江滨柳 一切是都停止了。这夜晚停止了,那月亮停止了,那街灯,这个秋千,
你和我,一切都停止了。
云之凡 天气真的变凉了。(滨柳将外衣披在云之凡身上)滨柳,回昆明以后,
会不会写信给我?
江滨柳我已经写好了一叠信给你。
云之凡真的?
江滨柳 而且,还算好了时间。我直接寄回你昆明老家,一天寄一封,明天你坐
船,十天之后,你到了昆明,一进家门,刚好收到我的第一封信。接下来,
你每一天都会收到我的一封信。
云之凡我才不相信,你这人会想这么多!
江滨柳(从云之凡身上外衣口袋里拿出信)所以,还没有寄。
云之凡我就知道。
江滨柳(将信交给云之凡)这样,你就确定可以收到了。
云之凡 (走动,江滨柳跟随)有时候我在想,你在昆明呆了三年,又是在联大
念的书,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同校三年,我怎么会没见过你呢?或许,我们
曾经在路上擦肩而过,可是我们居然在昆明不认识,跑到上海才认识。这么
大的上海,要碰到还真不容易呢!如果,我们在上海也不认识的话,那不晓
得会怎么样,呵。 江滨柳不会,我们在上海一定会认识!
云之凡这么肯定?
江滨柳 当然!我没有办法想象,如果我们在上海不认识,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空
虚。好,就算我们在上海不认识,我们隔了十年,我们在……汉口也会认识;
就算我们在汉口也不认识,那么我们隔了三十,甚至四十年,我们在……在
海外也会认识。我们一定会认识。
云之凡可是那样的话,我们都老了。那又有什么意思呢?
江滨柳(握云之凡的手)老了,也很美呀!
云之凡 (两人一起看表)晚了,我要回去了。(去手提袋拿围巾,跑过来,指
布景)滨柳,你看,那颗星星!(将围巾围在滨柳脖子上)
江滨柳你这是……
云之凡 我今天到南京路,看到这条围巾,就想你围起来一定很好看。
江滨柳 你别管钱嘛!你看,多好看!等我回到昆明以后,这里天就要变凉了,
你要常常围哟!我还帮我妈买了两块衣料。这次,是我们家抗战以来第一次
大团圆。我重庆的大哥、大嫂也要回来。滨柳,你知不知道,昆明一到过年,
每一家满屋子都铺满了松针……那种味道,才真正地叫过年。
江滨柳回家真好哇!
云之凡 你怎么了,又想家了?总有一天你会回到东北去的。东北又不是永远这
个样子。
江滨柳东北不是说你想回去就可以坐火车回得去的。
云之凡 总有一天你可以回到东北过年嘛!(江滨柳伤感地往一边走,云之凡随
后安慰他)战争已经过去了,这年头,能够保得住性命已经不容易了。有些
事情不能再想了。
江滨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忘就忘得掉的。
云之凡 可是你一定要忘记呀!你看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不是千疮百孔的?
江滨柳(激动)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你一定要学着去忘记呀!
江滨柳好,就像这段时间我们两个在一起,你说我会忘得掉吗?
云之凡 哎哟,我又不是让你忘掉我们之间。我是说那些--不愉快的事:战争,
逃难,死亡。你一定要忘记才能重新开始。滨柳,这些年我们也辛苦够了,
一个新的秩序,一个新的中国就要来了。(看表)我真的要回去了。房东要
锁门了。
江滨柳之凡,(挽住之凡)再看一眼。
云之凡(依偎滨柳)滨柳,我回昆明以后,你会做些什么?
江滨柳等你回来。
云之凡还有呢?
江滨柳等你回来。
云之凡然后呢?

〔暗恋组导演上台,副导演随后。导演在两人面前徘徊〕

导演 不是这种感觉。(对两人说戏)我记得当时呀,不是这个样子。
江滨柳导演,你是说我们刚才戏里什么东西不对吗?
导演 江滨柳,你要了解江滨柳的遭遇,看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你更要了解,
这场戏,就是整个故事的关键。(拉过云之凡的手)小手这么一握,是最甜
蜜,也是最心酸的一握。
江滨柳导演,你可不可以把话说得具体一点?
导演 (走到前台)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当时这个大时局里,从你内心深处,
应该有所感觉,一个巨大的变化即将来临。
云之凡 导演,我觉得我们刚才感觉满好哇,情绪也很对呀!问题是四十多年前
的事儿了,我们这么多人当中,只有你一个人去过上海。我们已经尽量按照
你所说的去想象了。(指点)这边是外滩公园了,那边是黄浦江,那边……
导演黄浦江?我看你们看的是淡水河!
副导演老师,我觉得刚刚……

导演 (走开)没人问你!江滨柳,我告诉你,这场戏你不好好演,到了下场
戏,等你老了,躺在病床上,你就没有回忆了你懂不懂?
江滨柳好,那现在怎么办?
导演重排!
云之凡从哪儿开始?
导演从过年开始。

〔导演、副导演下〕

云之凡 滨柳,你知不知道,昆明一到过年,每一家满屋子都铺满了松针,那种
味道才叫过年。

〔桃花源组人上,在后景〕

江滨柳回家真好。
云之凡 你怎么了,又想家了?总有一天你会回到东北去的,东北又不是永远都
这个样子。
江滨柳东北不是说你想回去就可以坐火车回得去的。
云之凡 总有一天你可以回到东北过年嘛!(江滨柳伤感地往一边走,云之凡随
后安慰他)战争已经过去了,这年头,能够保得住性命已经不容易了。有些
事情不能再想了。
江滨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忘就忘得掉的。(袁老板和老陶走近)
云之凡 可是你一定要忘记呀!你看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不是千疮百孔的?
导演后边在干什么呢!
江滨柳(激动)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你一定要学着去忘记呀!
江滨柳好,就像这段时间我们两个在一起,你说我会忘得掉吗?
云之凡 哎哟,我又不是让你忘掉我们之间。我是说那些--不愉快的事……(袁
老板已经到了两人身边,前景美工小林和布景顺子扛一桌子走过)战争,逃
难,死亡。(袁老板指挥他们摆桌子)

〔导演上,副导演随后〕 导演你们在干什么呢?
江滨柳、云之凡哎!搞甚么呀!
袁老板你在跟我说话?
导演是呀!
袁老板 我请问一下你们在干什么?请你们把东西搬一搬,我们要排戏呀。
导演你排什么戏呀?场地是我们租的。
袁老板 不不不不,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明天要正式公演呐!外面有一张海报《桃
花源》我相信你们都看到了。
护士桃花源就是你们哪!
导演我不管是不是你们啊,场地是我们租的。
袁老板 我想一定是你们弄错了!真的,真的。大家快一点!我们时间来不及了,
马上叫顺子去。顺子!(对江滨柳)帮忙一下,动作起来好不好?把东西搬
一搬。
江滨柳 你们不要开玩笑好不好?我们要排戏呀,你们搬什么东西呀?
老陶 我想我们现在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了,啊。但是,还是请你们让开。
导演 嗳,老弟!场地是我们租的,你不要开玩笑好不好?
老陶你看我这样子像是来玩笑的吗?
春花 (在一边读剧本)我死我死我死……(大声)我死!
江滨柳你们今天真有订场地吗?
袁老板对,当然有哇!
江滨柳奇怪呀!场地是我们订的!
副导演是呀,是我亲自去订的!
老陶对不起,请问你们是在排什么戏?
云之凡暗恋!
老陶暗恋,暗恋是在讲什么东西?
袁老板哎呀!你不要管它讲什么东西嘛!
江滨柳是这样的啊,我们呢后天就要演出,今天非要彩排不可。
老陶 哦!所以说你们搞错了!我们呢明天就要演出,你看谁比较紧张呢?
袁老板当然是我们比较紧张了对不对!
江滨柳(对副导演)你跟剧场怎么办的手续呀?
导演 你问她也没用!这个问题很简单哪!我去问一下剧场管理员不就行了
嘛!
袁老板对对对!你去问一问就比较清楚了嘛!
导演(边下场)当然要问,你等着看就好了!

〔暗恋组下〕

热点内容
一部国外电影,一个老男人骑个摩托车 发布:2024-08-19 09:13:10 浏览:920
脖子上有睾丸是什么电影 发布:2024-08-19 09:03:17 浏览:374
变形金刚撒谁家的 发布:2024-08-19 08:43:06 浏览:478
美国男电影双胞胎 发布:2024-08-19 08:42:20 浏览:764
黑人橄榄球少年收养电影 发布:2024-08-19 08:25:26 浏览:918
夏目哉大片 发布:2024-08-19 08:09:22 浏览:806
他第一部出演的电视剧是,的英语 发布:2024-08-19 08:07:54 浏览:654
电影检索 发布:2024-08-19 07:48:52 浏览:198
谁有视频 发布:2024-08-19 07:41:55 浏览:141
成龙香港鬼片电影大全 发布:2024-08-19 07:39:46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