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花园
⑴ 趣味小化学实验“水中花园”利用了怎样的原理呢硅酸钠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
是硅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Fe3+,Co2+等)的缓慢反应
在水中逐渐结晶沉积形成的所谓“水中花园”的效果
⑵ 水中花园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金属盐固体加入硅酸钠溶液后,它们就开始缓慢地和硅酸钠反应生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胶体(大多数硅酸盐难溶于水),例如: CuSO4+Na2SiO3=CuSiO3↓+Na2SO4 MnSO4+Na2SiO3=MnSiO3↓+Na2SO4 CoCl2+Na2SiO3=CoSiO3↓+2NaCl 生成的硅酸盐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水不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反复渗透,硅酸盐生成芽状或树枝状。
⑶ 关于水中花园的实验“”
“水中花园”的“栽培”方法如下:取一个大烧杯或小型鱼缸,在底部铺上厚度为5毫米左右经水洗过的砂子,并倒入为20%的水玻璃溶液,深度10厘米左右.取硫酸铜晶体、硫酸亚铁晶体、醋酸铅晶体、氯化锰晶体、氯化钴晶体、氯化铁晶体、硫酸镍晶体豆粒大小各一粒,分别分散地投入水玻璃溶液中,静置二三分钟后,这些晶体就开始长出约5毫米长的各色芽状物,随着时间推移又会长出好多丝状分支.硫酸铜晶体的芽枝是蓝白色树状,氯化钴晶体的是紫色丝状物,氯化铁晶体的是橙色粗状树等等,整个水下成为绚丽多彩的“植物园”.一天以后,用虹吸法抽出水玻璃溶液,换上清水,这些“花草树木”并不溶解,它们在清水中显得更加美丽. CuCl2 ——蓝绿色 MnCl2 ——粉红色 CoCl2 ——紫红色 FeCl3 —— 棕褐色 ZnCl2 ——半透明 CaCl2 ——白色 CuSO4+Na2SiO3=CuSiO3↓+Na2SO4 MnSO4+Na2SiO3=MnSiO3↓+Na2SO4 CoCl2+Na2SiO3=CoSiO3↓+2NaCl 生成的硅酸盐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水不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反复渗透,硅酸盐生成芽状或树枝状.
⑷ 制作水中花园中的问题
要领:盐颗粒大一些,尽可能不要摇晃,硅酸钠密度稍大一些(对形成的凝胶状硅铝酸盐有适当定的“上拔”作用)。
⑸ 为什么水中花园试验需要用沙子
可以不用的,沙子只是起分散左右而已。不使用沙子不会影响这个实验的进行,只是最后没有那么好看而已。
⑹ 水中花园的化学材料可直接倒入下水道吗
不能倒,会造成环境污染。还是找专门机构处理。
⑺ 水中花园的实验试剂与仪器
1、 沙子,水玻璃稀溶液(20%),CuSO4固体,Co(NO3)2固体、Zn(NO3)2固体,Ni(NO3)2固体,Mn(NO3)2固体,Ca(NO3)2固体。
2、 烧杯,试管,玻璃棒,水槽等
⑻ 水中花园的实验原理
金属盐固体加入硅酸钠溶液后,它们就开始缓慢地和硅酸钠反
应生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胶体(大多数硅酸盐难溶于水),例如:
CuSO4+Na2SiO3=CuSiO3↓+Na2SO4 MnSO4+Na2SiO3=MnSiO3↓+Na2SO4
CoCl2+Na2SiO3=CoSiO3↓+2NaCl
生成的硅酸盐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水不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反复渗透,硅酸盐生成芽状或树枝状。
⑼ 水中花园形成机理
形成水中花园的原因是(以CoCl2为例):将CoCl2固体投入Na2SiO3溶液时,CoCl2晶体表面稍微有些溶解,整个CoCl2晶体被盐溶液包围,此时,Co2+与SiO32-根反应,在晶体周围形成硅酸钴的薄膜,这些金属的硅酸盐薄膜是难
⑽ 水中花园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
金属盐固体加入硅酸钠溶液后,它们就开始缓慢地和硅酸钠反应生成各种不同颜色的硅酸盐胶体(大多数硅酸盐难溶于水),例如:
CuSO4+Na2SiO3=CuSiO3↓+Na2SO4
MnSO4+Na2SiO3=MnSiO3↓+Na2SO4
CoCl2+Na2SiO3=CoSiO3↓+2NaCl
生成的硅酸盐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形成半透膜,由于渗透压的关系,水不断渗入膜内,胀破半透膜使盐又与硅酸钠接触,生成新的胶状金属硅酸盐。反复渗透,硅酸盐生成芽状或树枝状。
步骤
在水槽或大玻璃容器的底部铺一层约1cm厚的洗净的细沙,再放置一些洗净的像假山的石头等,向容器中加入约15%Na2SiO3溶液(或市售水玻璃),溶液约为5~10cm深,静置。用镊子把直径3~5mm的下列盐的晶体投入Na2SiO3溶液里(放在槽底细砂上不同位置处):硫酸铜、硫酸锰、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硫酸镍等。一会后可以看到投入的盐的晶体逐渐生出蓝白色、肉色、紫红色、白色、黄色、绿色的芽状、树状的“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