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的安全
① 户外旅游必备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周密的旅游计划:即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和带好导游图(书)、有关地图及车、船时间表及必需的行装(衣衫、卫生用品等)。
二、带个小药包:外出旅游要带上一些常用药,因为旅行难免会碰上一些意外情况,如果随身带上个小药包,做到有备无患。
三、注意旅途安全:旅游有时会经过一些危险区域景点,如陡坡密林、悬崖蹊径、急流深洞等,在这些危险区域,要尽量结伴而行,千万不要独自冒险前往。
四、讲文明礼貌:任何时候、场合,对人都要有礼貌,事事谦逊忍让,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五、爱护文物古迹:旅游者每到一地都应自觉爱护文物古迹和景区的花草树木,不任意在景区、古迹上乱刻乱涂。
六、尊重当地的习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切不可忽视礼俗或由于行动上的不慎而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
七、注意卫生与健康: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八、警惕上当受骗: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新时代还需注意事项:
1、参加团队旅游时,应选择一家信誉良好的旅行社,签订详细的旅游合同;自助旅游时,最好结伴而行,购买一份旅游意外保险;出行时,还应互相交换导游和同行人员的电话号码。
2、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勿随意更换座位,上下车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不带危险或易燃品。
3、出入饭店房间随手关门,离开房间应切断电源,不在床上抽烟;不让陌生人进入房间。
4、不可擅自脱队,如需单独离队,应征得导游和同伴同意,并记住集中地点、时间、所乘车号、所住饭店地址、电话。夜间或自由活动时间白行外出,告知导游或团友。
5、水上活动必须按规定穿着救生衣,勿超越安全警戒线,勿独自下水;行走雪地、山路要小心谨慎;年迈和身体不适者勿参加剧烈或刺激性活动项目。 遇雨天、山路、险坡等应注意行路安全。
6、外出旅游发生纠纷,需要投诉,请找当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② 户外安全6条
1、动身前要做足功课
对每一次户外活动,都不可以轻视,如果以为自己经验丰富而不做好充足的准备,那往往会吃苦头的。出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收集好本次户外活动路线尽可能详细的资料,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心理和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确保自己的体能和身体状况适合参加相应的户外活动。
2、出发时告诉亲友
出发时,要将这次活动准备走的路线、参加人员、预计结束时间等信息告诉亲友,以在万一发生意外时,援救人员能获得有帮助的信息。
3、不要丢下大队伍
要强调团队精神,整个队伍应该保持首尾都能联系的状况,不要因为自己体能好就丢下大队伍自己跑,如果有能力的话,去帮助收尾,更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品格。记住,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户外运动的真正精神。
4、学会放弃
要依靠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他人身上。在遇到没有预计到的问题或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要量力而为,不要蛮干,很多时候放弃同样是需要勇气的。
5、不走夜路
登山或徒步中,不要与其他队员的距离太远,要不时前后呼应,不要单独行动。服从领队的领导,行动统一,才能集体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避免在灌木丛中、有落石、雪崩的地区行走。在山地行进,应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力求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雨季在山地行进,应尽量避开低洼地,以防山洪和塌方。如遇雷雨,应立即到附近的低洼地或稠密的灌木丛去,不要躲在高大的树下。在山地如遇风雪、浓雾、强风等恶劣天气,应停止行进,躲避在山崖下或山洞里,待气候好转时再走。牢记户外安全原则,尽量不走夜路。
6、露营时要避开水
露营时应尽量在坚硬、平坦、干燥的地上搭帐篷,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确保阳光充足;营地尽量不要搭建在棱脊或山顶上,不要在溪谷、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同时,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避免在崖岸下、枯木下、大树下搭帐篷;为保证宿营时不受潮湿侵扰之苦,最好是选择沙地或岩屑地等排水好的地方扎营,尽量不要在草地上搭建帐篷。
常备急救箱
向您推荐以下各项物品,以备基本急救之用︰
①绷带
不同的阔度及质料,以处理不同面积及种类的损伤。
一般有:
纱布滚动条绷带:适用于处理一般伤口,主要作固定敷料之用。
弹性滚动条绷带:具弹性,除应用于处理伤口外,更可应用于处理一般拉伤、扭伤、静脉曲张等伤症,以固定伤肢及减少肿胀。
三角绷带:三角绷带可以全幅使用,或折迭成阔窄不同的绷带。通常作手挂使用,承托上肢。
②敷料
由数层纱布制成,质地柔韧。主要用作覆盖伤口及吸收分泌物;流血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可加厚覆盖。
③敷料包
敷料包由棉垫和滚动条绷带组成。用棉垫〔即敷料〕覆盖伤口,然后用附带的滚动条绷带加以固定。
④消毒药水
绍几种常用消毒药水的用途:
1.龙胆紫(紫药水):加快伤口结痂,加快伤口愈合。
2.红汞(红药水):保护伤口并具有抗菌的作用。
3.酒精和碘酒:用作非黏膜伤口的表面消毒。不可用于破损伤口的消毒。
4.双氧水:用于受污染的黏膜或破损伤口的基本消毒。
⑤洁净的棉花球
用于清洁伤口,使用时蘸透消毒药水。
⑥消毒胶布
通常用来处理面积较小的伤口。贴上胶布前,必须确保伤口周围的皮肤干爽清洁,否则不能贴得牢固。
⑦胶布
用来固定敷料、滚动条绷带或三角绷带
⑧各种药丸
如康泰克、感冒通、黄连素、牛黄解毒片、必理通、藿香正气丸、胃药等
⑨蛇药
真空抽毒器、上海蛇药、季德胜蛇药
⑩其它
眼药水、万花油、止血贴、清凉油、驱风油等
③ 请问有哪些下雨天的户外安全知识
1,下雨出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在外面行走不要为了躲雨,站在树下或者电线杆下,最好不要使用手机及无线网络上网。
2,如果雨下的特别大,找一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避雨,不要在低洼区域或者涵洞躲雨,就不要再赶路了。
3,雨天行走的时候,要靠人行道内侧行走,避免过往的车辆行驶时溅到自己的身上。
4,雨天当地上有积水的时候,尽量避免走积水较多的地方,预防积水中有下水道排水口或者阻挡物。
5,下雨走路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脚下的路,避免滑倒。
6,下雨外出回来之后,首先要更换淋湿的衣服,不要用穿着淋湿的衣服动电器插头及家用电器
④ 雨天户外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下雨、雷雨天气室外作业相应防范措施
1、下雨、雷雨天气在室外作业行走时尽可能慢走,要看清路面,注意观察周围的情况并正确穿戴雨具,作业时应穿戴雨衣,不能打伞妨碍作业。
2、下雨、雷雨天气在室外工作需要上下楼梯时,要双手扶紧楼梯扶手,并且小心上落。
3、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可能持续的,应停止室外高空等危险作业;切断室外作业的电源。
3、下雨、雷雨天气在室外工作使用的用电气设备或手持电动工具应有防水措施,防止漏电发生触电或次生事故。
5、雷雨天气在室外作业时,应停止室外高空等危险作业,如果感到头发竖起时应立即双脚合并、下蹲、向前弯曲、双手抱膝。
6、在室内躲雨时,不应依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墙壁站立,宜保持一定距离。
7、下雨、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出门,若必须外出作业,最好穿胶鞋,披雨衣,可起到对雷电的绝缘作用。闪电打雷时,不要接近一切电力设施,如高压电线变压电器等。远离开阔的地方、孤立建筑物,不在避雷针及其引下线、有外漏金属物的地方(比如路灯下等)停留,不在屋顶停留,不在大树和岗亭下避雨。
8、下雨、雷雨天气闪电时,不得拨打接听电话、手机,因电话线和手机的电磁波能引入雷电伤人。
9、下雨、雷雨天气在室外作业,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人的电阻也明显下降,在空气干燥的环境下,人的皮肤阻抗尚可抵御50V左右的电压不至电击,但在潮湿的环境下超过12V就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或者引发次生事故,所以接触电器设备时极易发生用电安全事故。
二、上下班途中注意事项
1、暴雨天低洼地带积水较多,经过有积水的地方时尽量绕行。上班下班途中尽量结伴而行。
2、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电闪雷鸣的时候,不要接打手机,听音乐等,在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最好使用塑
料雨具、雨衣等。
4、回家途中要远离路灯、高压线,绕开涵洞、桥下、大坑;远离围墙、广告牌和大树,以防意外发生。特别要注意道路前方和道路两旁是否存在垮塌(泥石流)、树木倒塌和山洪暴发等安全隐患存在。
5、有汽车的同志上下班开车请打开双跳灯,减速慢行,走大路勿走小道,遇见积水道路请绕行。
⑤ 小学生安全知识的户外安全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郊游、野营活动的地点大都远离城市,比较偏远,物质条件较差.所以,要注意以下各点:
l.要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2.准备好手电筒和足够的电池,以便夜间照明使用。
3.准备一些常用的治疗感冒、外伤、中暑的药品。
4.要穿运动鞋或旅游鞋,不要穿皮鞋,穿皮鞋长途行走脚容易磨泡。
5.早晨夜晚天气较凉,要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6.活动中不随便单独行动,应结伴而行并报告老师或家长,防止发生意外。
7.晚上注意充分休息,以保证有充足的精力参加活动。
8.不要随便采摘、食用蘑菇、野菜和野果,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9.要有成年人组织、带领。 集体野营、郊游活动参加的人数较多,更需要加强组织和准备工作,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最好事先对活动路线、地点进行勘察。
2.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制订活动纪律,确定负责人。
3.最好要求参加活动的人统一着装(如穿校服),这样目标明显,便于互相寻找,防止掉队。
4.所有参加活动的人要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统一指挥。
⑥ 关于雨天的户外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
1、不可在变压器或架空线下避雨
大风有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而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放电,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不要在紧靠供电线路的高大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
大风一旦将树枝刮断或将广告牌刮倒,就很可能将紧靠的电线砸断或搭在电线上。人体一旦接触那些被砸断的电线以及被淋湿的树木或金属广告牌,是十分危险的。
3、不要触摸电线附近的树木
一条条林荫大道是广州的标志景观,可是随着树木的逐年长高,电线已经被树木的树冠包围,且电线经过长时间的摩擦可能存在绝缘层破损的情况,遇到雷雨大风时,树木和线路之间相互碰撞、摩擦,会导致短路、放电。
4、不要靠近电线杆和斜拉铁线
斜拉铁线的上端离电线很近,在恶劣的天气里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使斜拉铁线带电。
5、不要趟积水
尽量选择没有积水的路段行走,如必须趟水通过一定事先保证积水内没有电线落入,避免水体导电而产生的触电事故。如果发现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的情况,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要及时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6、发现有人触电倒地,不能急于靠近搀扶
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必须要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才能对触电者进行抢救或拨打120请医护人员现场救援。否则不但救不了别人,而且还会导致自身触电。
记住不要赤手救人,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体去拨开电线,须关掉电源或用绝缘器具挑开导线。
7、遇到电线掉落至自己附近,不要慌
万一电力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这时候应该用单腿跳跃着离开现场。否则很可能会在跨步电压的作用下使人身触电。
8、当室外积水浸入室内时,为防止电器设备进水漏电,应及时断开电源总开关。
行人安全守则
1、暴雨伴随雷电时,手机关机扔掉带金属雨伞
暴雨伴随雷电时注意防雷。若正在马路上淋雨,请把手中的雨伞扔掉。此外,在室外时切勿使用手机。
2、暴雨来临前,选择地势较高位置避雨
暴雨来临前请找好一个安全的地方,并停留至暴雨结束为止。暴雨中的安全地方是指牢固的建筑物地势较高的建筑物。
3、留意周围是否有电线,保持距离避免触电伤害
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线和变压器下避雨,因为大风有可能将架空电线刮断,而雷击和暴雨容易引起裸线或变压器短路、放电。
4、不倚靠路灯杆信号杆,避免与含金属物体接触
雷雨天气出行,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杆、空调室外机、落地广告牌等金属部分接触。可选择一处地势较高的位置避雨。
5、如果是路面水浸时,站立安全处勿贸然涉水
如果路面开始浸水,请不要贸然涉水,部分井盖被掀起但行人难以察觉,宁愿停在路中淋雨也不要试图过水。
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⑦ 户外爬山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
2、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去进行长距离或高难度的活动。
3、除非事先准备充分和经验丰富,否则登山队伍的成员不得少于4人。
4、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及留守人员彻底了解。
5、登山时应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及完整的装备,并有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
6、平时多训练体能及技能,定期健康检查。
7、平时多阅读专业书籍、资料,随时吸收新知。
8、对于每一座山峰,都不可掉以轻心;不做能力不及或知识不及之事。
9、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
10、活动前和进入山区后,随时注意气象数据及变化。
11、随身携带个人资料。
12、登山队伍不可拉的太长,经常保持前后呼应;下撤至少2人同行,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容易发生意外。
13、行进中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喝水时不可狂饮,随时将水壸装满。
14、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
15、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并安抚队员平稳情绪。
16、登山期间,应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如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告知同伴。
17、登山应发扬团队精神,途中留意同伴情况,危险地段互相提醒或协助通过。
18、了解登山中潜在的危险及应对措施,如有意外发生,应保持冷静,设法与警方或留守人员联系。
19、小心用火,切勿乱丢烟蒂,避免引起山火。
⑧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野外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
⑨ 健康《户外活动安全常识》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相应的策略。
2、通过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了解这样玩的危险性。
3、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感受自我保护过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动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相关图片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教师出示图片,问:请大家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玩什么?这样玩好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大家猜一猜,如果这些小朋友这样玩,可能会怎么样呢?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测,并说出后果和危险。
2、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他比较危险的行为。
教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玩的方法比较危险呢?这样玩为什么有危险呢?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了解集中不安全的玩法,认识到它们的危险。
教师讲事例让幼儿说一说,这样玩好吗?
一天放学后,小明和小刚在马路边上踢足球。玩了一会儿,球骨碌碌地滚到马路中间去了。这时候刚刚有一辆车开过来,司机看见一个小孩子过来捡球,马上刹车,但还是把小明撞倒了。小明吓得脸色煞白,哇哇大哭。警察叔叔连忙过来抱起他说:"以后不要再在马路上踢球了,这样一来太危险了。"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提问:小明和小刚这样玩好不好?为什么?那应该怎样玩才不会有危险?
3、组织幼儿讨论:怎么玩才可以使自己比较安全?
教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玩的方法和玩的东西都比较危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玩呢?应该玩些什么呢?怎样让自己比较安全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
4、学习了解自我保护的策略教师带领幼儿到教师外面玩大型玩具,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体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教师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示范、提醒幼儿加强自我保护,教育大家如何保护自己,并学习相应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