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中心
❶ 户外运动园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计划的首年,也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里程年,前期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就明确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提到主线户外运动园区。而作为首都城市,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脚步中户外运动园区,必须以高度的经济发展科学性布局全市。“转变”,将是未来北京经济发展的主题户外运动园区。
“转变”必然“展新”,作为北京城的西南大门,房山在2010年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已经为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作出表率,一座宜居宜游宜商的“FUNHILL”魅力之城成为北京最耀眼的梦之都。房山地铁线的开通、世界地质公园的愈加绚丽、工业园区的低碳化大力发展、CSD和智库经济的兴起等等,大批巨头企业争相进驻房山,发展形势一片大好。面对新的经济时代,房山果断做出形象的升级转变,全新定位“三化两区”。
房山“三化两区”的转变着重强调“一城一区”,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目标指导下,着力打造成“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相比于之前定位的“友好产业新区”、“生态宜居新区”,我们可以看出房山正走向更加专业化、高端化、娱乐化的工业和休闲产业并重的快乐之城,新定位的新就在于它形象的高度和力度。
房山在“两轴三带五园区”的科学规划下,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良交通、通讯等条件,引进大批巨头企业,多向联动推进房山经济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开通了地铁房山线,整修加宽了多条高速通道,巨头企业纷纷进驻五大产业园区,加大产业投资迅速带动经济发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商一致看好房山的未来发展前景,房山经济由此进入新台阶。而房山拥有其他区县不可比拟的工业发展基础和山水人文资源,是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生态休闲产业的完美领域。
北控太阳能、西门子“云计算”中心、中石化、长安汽车、京西重工等工业巨头已经在房山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两大工业区扎根;奥特莱斯购物中心、港中旅温泉度假城、万亩滨河公园、橙天嘉禾高端影视城、无线城市、房车露营博览中心、万科精品低碳住宅等也在CSD中央休闲购物区展开生态休闲宜居之路;中粮也在房山区的中国世界生态农业谷助力生态资源开发;还有闻名于世的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也以其独特的山水人文景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有了深厚的根基,房山在“三化两区”的新定位下也必将如雄鹰般在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浩瀚天空中,以领航者的姿态展翅翱翔。2011年,Let′s Funhill。
❷ 户外活动拓展中心多少钱
每一个公司、基地收取的费用都不一样的,如果要求高要价肯定贵。
大概的价格你可以参考一下这方面做拓展公司的官网,如“邦才国际拓展”了解一下,有什么不懂得也可以问人工在线沟通。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❸ 户外拓展是什么
户外拓展又叫体验式培训,英文为OutwardBound,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 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户外拓展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性质的体育活动项目群。
训练对象有海员、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包括单纯体能、生存训练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大西洋商务船队屡遭德国人袭击,许多年轻海员葬身海底。人们从生还者身上发现,他们并不一定都是体能最好的人,但却都是求生意志最顽强的人。
于是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1]
早期的户外拓展运动其实是一种生存手段,采药、狩猎、战争等活动无一不是人类为了生存或发展而被迫进行的活动。
二战期间,英国特种部队开始开始利用自然屏障和绳网进行障碍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野外作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人类第一次系统的把户外拓展有目的的运用到实际中。二战中发生多起海难,后来经过统计发现在海难中能逃生的人群年龄群分布在28-38之间最多,经过专家研究发现在这一年龄群中人员大多心理成熟,有各式各样的生活经历,有良好的团队精神,而恰恰是这些因素能帮助他们逃生。
二战后,随着战争的远离和经济的发展,户外拓展开始走出军事和求生范畴,成为人类娱乐、休闲和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989年新西兰举办的首次越野探险挑战赛后,各种各样形式的户外拓展和比赛在全世界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美国,户外拓展运动的参与人数和产值都位居所有体育运动的第三位。
1989年户外拓展在中国
1989年第一个民间社团在中国成立,在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下,2003年底,注册的正式俱乐部有300多家。 户外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能够培养个人的毅力、团队之间合作精神,提高野外生存能力,深受青年人的欢迎。
户外拓展运动越来越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另外,由于我国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拥有良好的广大自然资源,也为户外拓展运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参与性强,老少皆宜。登山户外拓展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的最大不同,就是参与性很强,年龄可大可小,方式也很多样,登山、远足、渡水、露营等都可以,类似于“体育超市”,可以自由选择,不断变换,形式自由,有利于个性张扬,挖掘潜能,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的需要。
当然对于户外拓展运动,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应该保持一份理智清醒的认识,不可盲目,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媒体及各类从事户外拓展运动的组织、机构更应该在保障安全,提高大众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开展和宣传户外拓展运动。让这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拓展活动并非体育加娱乐,而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
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开发企业人员的潜能,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激发团队精神,
户外拓展
增强团队凝聚力,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
❹ 户外运动品牌排行榜是怎么样的
户外运动品牌排行榜是始祖鸟、山浩、北面、土拔鼠、巴塔哥尼亚、狼爪、猛犸象、哥伦比亚、贝豪斯、火柴人。
3,土拔鼠产品在穿着的过程中,会让你感受到它的全面性,它的特殊设计和剪裁会让运动更加轻松自如。Marmot大多数产品都经由高山向导和职业户外运动员、滑雪运动员等在极端环境中亲身检验,产品的设计和改良都是以在极端户外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运动者的身体、带给运动者更多舒适和动力为目标。
❺ 什么是户外体育运动
户外运动,是一项在自然场地举行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包括登山、攀岩、悬崖速降、回在野外露营、野答炊、定向运动、溪流、探险等项目,户外休闲运动中多数带有探险性,属于极限和亚极限运动,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拥抱自然,挑战自我。
❻ 户外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专家指出,户外运动好处多,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促生阳光维生素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叫阳光维生素。它能促进身体吸收食物中钙和磷,促进骨骼的生长,预防佝偻病,同时紫外线还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 另外,户外活动还利于保持体重的健康值。英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现,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孩子不容易肥胖,因为户外活动可以燃烧更多的卡路里。有利右脑开发 户外活动还有利于孩子右脑的开发。1981年,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神经心理学家斯佩里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左脑主要负责人类的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右脑主要负责音乐、形象、经验、直观等认识。人的想象力、创意力、灵感和超高速反应等功能都来源于右脑。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只有多参加户外运动,多感受大自然,多去接触实物,才能让右脑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开发。 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小巫还谈到,其实很多传统游戏都能起到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功效。比如,跳皮筋、掷沙包等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应变能力,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沟通整合,进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弹球、砸杏核类游戏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与手眼协调,进而促进孩子的阅读、书写和计算能力。提升社交认知能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何玲指出:户外活动能帮助孩子提升运动、社交及认知能力。 孙云晓也介绍说,运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不仅能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拥有强大的心理和身体优势,并且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时,学会利用同伴的力量,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特别是足球、篮球等群体性户外活动,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学会与别人交往、合作、遵守规则等多项技能,这是孩子社会性培养的重要途径。提高注意力改善学习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们建议,每日步行二十分钟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取得更好的学业表现。人类认知的过程是身体情感思考,即感官的体验引发情绪反应,继而基于情绪的品质而从中总结经验、获得认知;而这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尤其是儿童的学习,绝不是在静止中发生的,而是在每天各种活动当中进行的;越小的孩子,就越是用身体来认识世界,而非头脑。事实上,儿童的一举一动都是学习,而户外游戏则是最佳的综合性学习方式。 健康小贴士: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过剩的精力得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孩子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频繁等情况,而且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家长需带孩子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❼ 户外运动常识有什么
户外运动环境复杂,时间长,气候多变,因此户外运动还要求你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识别地图、辨别方向、观察天气变化、运动创伤的预防和紧急处置等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年轮密的一侧指向北方,茂密的树冠通常指向南方,有太阳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时间的阴影来辨别方向 ,根据北斗星你可以找到正北的北极星。
❽ 如何考取户外运动教练证书
中国登山协会首期户外运动指导员师资培训班计划
随着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稳步发展,为使我国登山、户外运动等更好地与其接轨,同时满足广大学员参加初级户外指导员资格培训的培训需求,中国登山协会定于2008年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队训练基地举办首期户外运动指导员师资培训班。
一、 培训对象:热爱登山、户外运动,有志从事登山、户外运动培训事业者
二、 报名条件:
(一) 年龄25周岁-45周岁,身体健康,体能状况良好;
(二) 热爱登山、户外运动,具备丰富经验;
(三) 中级户外指导员培训证书持有者。
三、 培训目标及课程价值:
(一) 培训目标:
1、 掌握户外指导员培训体系,熟悉户外指导员培训大纲;
2、 熟练掌握户外指导员培训知识与技能;
3、 具备良好的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班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4、 掌握理论课程和野外实践课程授课规律及技巧;
5、 掌握户外风险管理知识。
(二) 课程主要内容
1、 能力测评
2、 职业技能鉴定与户外指导员培训
3、 核心内容
1) 知识与技能
2) 培训原理
a) 培训相关理论
b) 培训环境及其影响因素
c) 培训方法与技巧
3) 培训组织与管理
a) 培训大纲
b) 理论课程分析及授课方式
c) 野外课程实践
d) 整体培训及教练员评估
4) 环境保护
5) 安全与风险管理
6) 考核
四、 培训证书
认真参加培训,态度端正,经考核通过、实习评定合格后颁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山地户外运动)专业培训教练员资格证”,颁发机构为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及中国登山协会。
该证书为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教练员的持证上岗依据。
五、 报名表
户外指导员师资培训班报名表
姓 名 网名 性别 民族
已取得的证书级别
身份证号码 出生年月日
详实通讯地址
E-mail 邮 编
联系电话 手 机
联系传真 现职业
工作单位
登山、户外运动经历 身份证复印件粘贴处(报到时交)
登山、户外运动经历
其他您愿意和我们分享的经历:
三张一寸照片粘贴处(报到时交)
备注
(不明事宜、特殊需求等)
六、 装备及注意事项:
自行准备培训期间所需装备:包括户外活动及教学必需的个人装备。
(一) 服装;
(二) 户外活动装备;
(三) 认为必须携带的装备及物品
注:本次培训不提供任何个人装备
注意事项
(一) 报名时须带三张一寸、彩色、免冠、同版照片;
(二) 报名时须携带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三) 中级户外运动指导员证书原件、复印件;
(四) 希望参加培训的学员进一步了解初级户外指导员相关知识、技能,提前进行体能训练,以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第23期基础技能暨第17期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计划
随着户外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对登山、攀岩、山地户外运动知识的渴求与日惧增,为了尽快使登山及相关运动走向规范化,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接轨,同时满足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需求,中国登山协会定于2008年7月21日至2008年7月25日期间在北京怀柔登山训练基地举办第23期基础技能培训班,7月26日至8月1日日举办第17期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
具有一定户外运动和攀岩基础者,可直接参加7月25日的基础技能考核,考核通过者亦可参加初级户外指导员培训班。以往取得助理级别户外指导员资格的学员可直接参加7月26日的初级培训班。
一、培训对象:
❾ 户外活动有哪些危险
户外运动危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为 2、环境 3、气候 4、混合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危机处理
一、脱离团队
在野外,脱离团队是非常危险的。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发前应再三强调纪律性;安排一个副领队押后。
个别队员因体能下降或别的原因(例如中途径上厕所)暂时离开团队时,应马上通知前面队伍停止前时,原地休息,并安排专人陪同离队个别队员,无论什么情况,必须二人以上行动,严禁单独行动。
同时,也要做好万一脱离队伍的准备:
1、 全体队员必须明确每天的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不可以全部依赖领队而盲目跟从。
2 、每个人都要带地图、指南针、水壶、粮食、灯具、救生盒等必需的个人装备,绝不可出现多人共用某种装备的情形。
3、万一离队时,如果确信自己可以继续走到目的地,就要继续前进,直到和队友会合(编者:不建议采取);如果体能有限或过分恐慌,应先留在原地, 再想办法回到团体行进的路线或上一次的宿营地寻找避难所,等待队友救援。
4、领队应随时注意清点人数,一旦发现有人离队未归,应马上安排整个团队或在原地等待或派人搜寻。
二、迷失方向
在人迹罕至的野外环境中。尤其是在灌木从生的树林里或是遍布大石头的地方,容易因看不清楚足迹而在不知不觉中迷路。有时也可能在雨中、雾中或傍晚时分因视野不开阔而迷路。
迷路时,绝不可慌乱而到处乱走,这样只会更加迷失方向。首先,必须安静下来。休息一会儿。然后,尽量找回自己有信心找到的地点。沿途要做好标记。并在本子上记录这些标记的所在位置。
要避免再一次迷路,回到自己有信心的地点后,再一次先择方向进行尝试。在沿途做好标记,并注意观察周围的地形、地貌或自然物的情况,直到找到正确的方向,并在适当时候发出求救信号。
三、没能按照计划到达营地
进行野外活动时,如果比预定的时间晚,并且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天已变暗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如果路程很明显,现在的位置也很确定,同时也已离目的地不远的话,就可以点灯继续前进。
(2) 但如果发生了其它的不利情况,例如下雨而气温下降,或迷路无法回到原地,或队员中有人身体不适。或在黑暗中行动很危险的话,就要预防万一而决定在当地露宿过夜。 此时,如果带有帐篷且找着可以设营的地方,那就可以按照一般的方式来设营过夜。但如果没有携带帐篷或地形处在斜坡上,无法设营时,就尽量多穿衣服,注意保暖。若是携带了食物和炉具的话,就可以调理用餐。
(3)为了预防万一,平是就要养成带好充足的水和应急食品的习惯。
四、遭遇毒蛇
在野外遭遇毒蛇时。经常是在以下的情况发生:无意中踩到蛇;抓树枝触到蛇;早晨收拾背包时发现蛇;等等。
这基本上是因为行人闯入了蛇的领地而引起的。在这些意外的接触中会引起人极大的恐慌,一旦被毒蛇本能的自我防卫而咬伤则非常危险。 预防蛇咬的措施就是要准备一根手杖,边行时边打草惊蛇,因为蛇很少会主动袭击人类,受到惊吓会识趣地离开,如果发现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这是最好的避免咬伤的办法。另外,进行野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就戴好帽子,穿长袖外套,以及穿有强韧护脚的裤子和坚韧的靴子。并带好蛇药。 需要捕捉或杀死毒蛇时。应尽量用石头或“丫”形树枝打或控制住毒蛇的头部,尽量不用手去接触蛇,并将蛇放在布袋里。因为毒蛇的毒牙向内弯曲,在布袋内不易伤人(注意:捕蛇非常危险,不要轻易尝试)
五、遭遇猛兽
除了饥饿的肉食动物或受伤的猛兽以外。一般的动物很少主动袭击人类。只要我们不侵犯它们,它们就不会发动攻击。但是,在狭路相逢或者我们携带的食物吸引它们时,就相当危险了。 在行进过程中大声地说话、吹哨子,都会惊坳一些野兽,它们会识趣地离开,如果与熊、野猪等猛兽不期而遇,也不要表现过分惊慌,慢慢地眼看着它保持微笑后退着远离它们,有时野兽会自己走开。碰到狼、野狗时,千万不要转身逃跑,应蹲下身捡拾石头、木棍。并背靠石壁或大树,防止它们从后面袭击,并伺机爬到树上避难。
六、蚊叮虫咬、蚂蟥骚扰
会咬伤人的蚊虫有两种:
一种是蚊子、虻、蚋等吸血性昆虫,咬后不仅痛痒难忍,还会传播疟疾、脑炎等严重疾病。预防的办法时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熏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在蚊、虻较多的地方,每天至少应用肥皂彻底清洗全身皮肤,应携带驱风油或风油精等防蚊药品。
另一种是蜜蜂、黄蜂、大胡蜂等。被蜜蜂、黄蜂或大胡蜂叮咬后,最初会感到疼痛,接着伤口会肿大并发炎,蜜蜂叮咬后通常在伤口内留有刺囊,应该用刀片将其它刮出,用香皂和水清洗伤口,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从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它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七、高空落石
若遭遇严重落石处时,须趁停止落石的空档,迅速逃离现场,事先应寻找能躲避落石的大岩石下或转弯角落,以便通过。切实保护头部,戴上一些保护器物(如头盔、厚衣物、木板、铁锅等)较为妥当。
应该尽量避免人为所引起的落石,如果在多岩石的场所不小心碰落了石块,应高喊“注意落石”,通知下面的人,避免因此造成大事故。队伍行进中遭遇有可能引致落石的徒坡地段,应该保持一个安全合适的距离。
八、暴雨
遭遇暴雨时,领队应根据行进的路段和雨势的大小以及队员的身体状况迅速决定,继续行进或避雨。
(1)继续行进时,因暴雨影响能见度,应更加注意辨别方向。雨湿路滑,必要时使用安全绳,确保进行安全。
(2)避雨时,应注意保暖,防雷击,防山洪。
(3)在宿营时遭遇暴雨时: A根据周围地形和雨势大小决定是否要作出营地转移决定,将帐篷转移到安全地点; B对帐篷进行加固,挖好排水沟; C将帐篷内多余物品整理好,收入背包中,准备随时撤离; D必须轮班外出值班,一旦发现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危险存在,马上撤离帐篷。
九、雷击
(1)、天空上塔状积云雨来临容易形成雷电。
(2)、头发竖起或者皮肤发山颤动容易遭到雷击。
预防:
(1)、如果气象预测有雷暴雨。
(2)、不要在狭窄的山谷或者溪谷中活动。
(3)、不要到高而空旷的地区活动。
(4)、注意观测积云雨是否增大增强。
躲避雷击的方法:
(1)、观测天象判断天气变化情况,必须在下雨之前,迅速找到避雨场所。野外有山洞的话可以到山洞里躲避。严禁躲在铁皮屋里,岩石下比较较好。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边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而要在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且半径与这些隐蔽物同高的圆圈内蹲下来避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五分之一及以下时,避雷效果最为显著。
(2)、要避免走进被淋湿或已经有水的地方,最好踏在塑胶布上或背包及其他绝缘物上。同时要穿上雨衣以避免淋湿。如果是在空旷的山谷或者草原上,要寻找低洼地蹲下来,不要躺下。如果是在海岸线,很所小石头,实在没有地方可以躲避了,找低洼地蹲下来,切勿打手机,可以双脚并拢,手放膝盖上,身向前屈(不能坐地下或者小石头上)。
(3)、身上不要有任何金属物。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是带有金属的眼镜框、皮带扣头、登山杖等一定要拿下来。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家不要集中在一起,避免集体受灾。
(4)、 打雷闪电的时候,切勿在任何避雷设备下躲避。
注意:在高山被子雷云笼罩时,雷电也会从侧面来袭。因而,要特别注意;山脊很危险,躲在山脊下方的平垣地区较安全,不可大伙儿挤在一起,要尽量采取低姿势,所有的金属类都要拿下来,放在背包里。在打雷时,海岸线穿越躲在有许多小石头的地方半蹲下也是好办法。如果有大石头,可躲在与大石同高的距离内,但记得不要贴着大石头了;如果是在森林,躲在与树林高度同距离内的地方也可以,但是,大树正下方不可以,切切!注意一点水是容易传电,所以有积水的地方很危险,严禁站在水里,站在垫板上或踏在背包上都比较安全。
危机处理:
(1)、及时急救,仍有生还机会,不能放弃。
(2)、患者平卧,宽衣,解带。
(3)、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
(4)、用手指或者针,针刺人中穴、十宣(十指尖),涌泉、命门。
(5)、等有心跳、呼吸,再及时送医院。
十、洪水
持续降雨容易引发洪水。原来清澈的水一下子变得混浊就是同山洪暴发的先兆。这时,应先择高大的树顶作为避难所,及时向高处转移。如果不幸落入水中,应拼命抓住自己的背包(背包可充当救生圈),或者抓住随山洪冲来的大树木。 切勿低估山洪暴发的威力和速度。小溪的流水往往由于上游降下大雨,雨水会集涌而下,于数分钟内演变为巨大山洪,如游人适在溪中,极易为洪水冲走,引致伤亡。
预防:
(1)、除非是有准备的溯溪活动,否则不要沿溪涧河道远足。
(2)、夏天雨季,或暴雨后切勿涉足溪涧。
(3)、下雨的时候不要逗留在河道休息,尤其在下游。
(4)、开始下雨时应迅速离开河道,往两岸高地走。
(5)、切勿尝试越过已被河水盖过的桥梁,应迅速离开河道。
危机处理:
(1)、峡谷、溪谷活动中天气恶劣变坏,下雨的时候要密切注意观察下雨量的变化,
(2)、发现流水湍急,混浊及夹杂沙泥腐烂树木的时候,是山洪暴发之先兆,应迅速远离河道、溪谷。
(3)、如果不幸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应抱或抓紧岸边的石块,树干或藤蔓,设法爬回岸边或等候同伴救援。
十一、沼泽
沼泽地形主要是淤积而成的, 山脊两坡面顺势而下形成的合水线,把汇集的雨水经过比较长的距离后流进水库,随雨水冲下来泥土细沙,在进水库时雨水流进水库去了,但淤沉下来的泥巴却留了下来,形成烂泥潭——沼泽。
友情提醒:在水库或者河床边上的冲沟渡河,一定要仔细观察好地形,选择好合适的坚固地段渡河,能绕即绕过去,不要冒险尝试。渡河前要准备好绳索,按照野外集体渡河战术去操作。
预防:
(1)、团体行进时,万一遇到沼泽地和湿地,留心观察,评估风险,不可冒进。
(2)、通过时每5个人用绳索进行结组连接,人与人之间保持2~3米的距离纵向行进。有队员不幸落入沼泽,可获得队友的及时救助。
危机处理:
(1)、如果个人行时时落入沼泽,千万不要乱动,用力挣扎只会越陷越陷深。
(2)、可以松开背包带,把背包带放在身后,仰卧在背包上抽出一条腿,再抽出一条。或者把背包放在胸前,仰卧在背包上,“游”出沼泽地。
十二、森林火灾
除闪电和干燥气候引发的大火外,人为疏忽是山火的最大隐患。
应注意野外用火安全,严格野外用火制度,不乱丢烟头、火种。
野炊时,准备一桶水或沙土放在营火旁边,随时备用,撤营时,必须将营火完全熄灭才能离开。
一旦发生山火,在燃烧初期应尽量灭火;火势失控时,尽量顶风逃往山下或河边等安全地带,避免被火围困。如已被火围困。可采用砍伐或在主动放火,利用火烧后周围的树林、灌木形成空旷地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
十三、地震
地震发生时,马上熄灭营火,尽快逃往空旷地或大树底下,而在山的斜坡则非常危险,地震可有引发泥石流。绝对不可进入洞穴中。
十四、崩塌
崩塌广泛出项在山坡、河湖岸、海岸上。
形成条件:
(1)、通常在50米以上急陡山坡或者河、湖、海岸上,坡度在30-60度上。
(2)、其次是岩溶裂缝发达,结构破碎。主要发生在暴雨、冰雪融化季节。
(3)、特别是岩层面与裂缝面与山坡方向一致时,更容易发生崩塌。
(4)、暴雨时或经连日豪雨,天然或人工斜坡经渗进大量雨水后,极易引致山泥倾泻,引发山体崩塌。
预防:
(1)、暴雨时或连日豪雨后,避免走近或停留在峻峭山坡附近。
(2)、斜坡底部或疏水孔有大量泥水透出时,显示斜坡内的水份已饱和,斜坡之中段或顶部有裂纹或有新形成的梯级状,露出新鲜的泥土,都是山泥倾泻崩塌的先兆,应尽快远离这些斜坡。
(3)、如遇山泥倾泻崩塌阻路,切勿尝试踏上浮泥前进,应立刻后退,另寻安全小径继续行程或中止行程。
危机处理
(1)、队友被山泥崩塌掩没,切勿随便尝试自行拯救,避免更多人遇到伤亡
(2)、立刻通知有关部门准备适当工具进行救援。
十五、滑坡
根据速度分四类
高速滑坡——最危险,每秒形成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
滑坡的主要特点: 多出现在暴雨与冰雪融化的季节,且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特点。
十六、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的时段,通常是每年的七八月份的雷暴雨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怎样判定泥石流的发生?
(1)、正常的流水突然断流或者洪水突然增大,并拌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
(2)、深谷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者闷雷声,就算是极其微声,也应判定泥石流已经形成,要速离开。
(3)、河谷溪谷深处突变昏暗,并拌有塌方现象,要速离开,不是山洪就是泥石流
预防:
(1)、不要在大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几天,当天还下雨的情况进入溪谷,谨防山洪、滑坡、泥石流。
(2)、泥石流常滞后于大雨暴雨而发山。
(3)、不可存侥幸心理。
危机处理:
(1)、不能沿沟向上或者向下跑,而应该向两侧山坡跑,快速离开河道、河谷、溪谷地带。
(2)、不要在土质松软,主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
(3)、要在基底稳固又较为平稳的地方躲避。
(4)、切勿上树躲避。
十七、中暑
引发原因:高温、衣着不当、缺水、疲劳过度、时间过长、睡眠不好。
分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深度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口喝、多汗、恶心、四肢无力、脉搏加快。
轻度中暑:注意力不集中,意识精神迷糊,动作不协调。皮肤湿冷,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滚热,四肢温冷。
热痉孪症:大量出汗,口喝,引发肌肉痉孪(俗称抽筋)。
日射症:直接太阳底下曝晒,引起脑细胞受损。
热衰竭症:脱水过多,缺失盐分,年迈。
热射症:高温下体力消耗太多。
预防:
(1)、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早出晚归,避开正午炎热的时间。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带着不好的心情或者工作压力参加活动。
(2)、头部降温,短时散热。参加活动,穿着能散热的合适衣服。穿越途中,尽量用水把帽子浸湿,进行适当头部降温。在烈日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及时把帽子去掉短时散热;
(3)、休息选点,避晒通风。穿越途中,长时间的休息,休息点要选择能避开烈日曝晒及通风良好阴凉的地方休息。休息的时候要快速卸下背包,取下帽子,解开衣袖与领口纽扣,挽高腿裤,快速散热。
(4)、注意行走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少量、多次、科学、合理,及时补充水分及含盐食物,适当配搭一些含丰富电解质运动饮料。
危机处理
(1)、解衣、通风,脱离高温环境。(带少量冰镇饮料与冰块)
(2)、给予患者多次饮用清凉饮料或者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水分。
(3)、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在头部适当位置涂抹清凉油,风油精,口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救急行军散等防暑药品。 (4)、患者清醒后,看恢复情况是否继续行程,不适由专人陪同,及时送医院。
十八、失温
(什么是风感温度?什么是高空风?什么是中心体温的部位?参考:人体的中心体温是36.5-37度,手脚表面是35度)
导致失温的原因: 衣物寒湿、体表风冷、饥饿、疲劳、年老体弱。
失温的症状:感觉寒冷,四肢冰冷,持续发抖,脸色苍白,记忆减退,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志控制,反应迟钝,性情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失去意识。
参考温度: 40度-推荐的重温体温
37度-正常
35度-有失温症兆,发抖。
33度-严重,意识模糊。
30度-无针刺感觉意识
28度——死亡
危机处理:
[推荐记住两个字即可避免失温——“勤快”,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
(1)、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者紧急扎营,不断进食高热量食物。
(2)、脱离低温恶劣环境,及时脱下寒湿衣物,更换保暖温暖衣物。
(3)、防止继续失温,协助重获体温,进食热糖水。
(4)、保持清醒,给予消化热食,平卧往睡袋里丢热水瓶或者施救者体温传导。
(5)、意识迷糊,状态严重者,采用40度温水浸泡。
(6)、失去意识,人工呼吸,40度以下温水从肛门大肠灌洗方式直接中心重温。
(7)、切勿喝酒,切勿按摩四肢。
十九、高山反应
海平面的标准大气压为760毫米汞高,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
通常海拔超过3000米即为高海拔地区,一般人到这个高度就开始有高山反应了。
高山反应是因为地势增高,气压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随着气压降低而降低了,使氧气不能充分进入人体血液,导致高山反应。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气候环境,反应各有不同。关键是每个人的适应不同。以前上到6千米都没有高山反应,并不能代表这次你上个4千米也没有反应。
主要症状:头昏,耳鸣,呕吐,口感差,不想进食,昏昏嗜睡,微发烧。严重者反应迟钝,呼吸急速,情绪不安,精神亢奋,记忆力减退,出现幻觉。
预防:
(1)、控制每天上升高度,每天上升高度尽量控制约700米左右。
(2)、行程合理,勿过渡疲劳。(编者:有多名山友反应,控制负重问题很重要。)
(3)、大量喝水,饮食均衡。
(4)、勿早睡,勿动脑,轻微活动,主动适应。
(5)、睡眠充足,除非很需要,尽量不要服食药品。
危机处理:
(1)、供吸氧,快速下撤,尽快下撤到海拔较低处,脱离高海拔地区。
(2)、患者休克,优先处理,注意失温等并发症。